《童年》阅读教学设计
《童年》教学设计
《童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童年的珍贵与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珍惜当下的时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童年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理解文中一些含蓄深刻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充满童趣的音乐,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然后提问学生:“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接着引入课文《童年》。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易混的字词。
(三)整体感知1、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2、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童年场景,这些场景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1、选取文中的重点段落,如描写作者与小伙伴玩耍的场景,让学生分组朗读,并进行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场景的?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3、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如“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并用几句话描述出来,与同学分享。
2、组织学生讨论:童年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童年时光?(六)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童教学设计《童年》教学设计一、阅读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转变,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天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读书、说话、展示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鲜活的阅读替代教师对文本肢解性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和作家、作品对话,读出作者,读出社会,读出自己。
3、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4、通过阅读示例,使学生掌握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摘读法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三、课时设计:2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增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
五、教学过程:一、读书方法指导 1.导入课程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知道没有书的生活如同没有阳光,我们更知道读书可以让你披上美丽的光彩。
我更愿意把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为了让我们自己充满希望,为了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走进教科书以外的书的世界,去共同感受课外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有关课外阅读的问题:“大家课外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交流互动,谈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情况小结,出示板书:读书要有选择性——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读书要有目的性——启迪智慧、升华思想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希望大家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感、有所悟,更能有所行动!4、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童年》作品简介2. 阅读方法指导3. 重点章节解析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思想探讨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童年》作品背景和作者阿廖沙。
2. 阅读方法指导:如何阅读名著,提高阅读效果。
3. 重点章节解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详细解读。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手段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阅读方法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点章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阅读《童年》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3.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评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六、教学任务1. 通过阅读《童年》,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童年》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3.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4. 学生能够就作品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相关的人物角色分析表。
3. 主题讨论问题指南。
4. 阅读记录表或读书笔记模板。
5. 参考资料或额外阅读清单。
八、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童年》及其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教授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和批注,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3. 第三课时:分小组阅读和讨论,学生选择重要章节进行深入分析。
4. 第四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探讨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童年》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童年》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童年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童年》这篇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交流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
一、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童年》这篇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关于童年的引入问题,引起学生对童年的思考和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交流,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
3. 教学步骤:步骤一:首先,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童年》这篇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步骤二:让学生自主阅读《童年》,并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步骤三: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个人对《童年》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讨论答案。
步骤四: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童年》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文本中的观点和人物行为进行评价。
步骤五:针对文本中的关键段落,进行重点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引导学生对相关段落进行感悟和思考。
步骤六:扩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与童年相关的文学作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文学素养。
步骤七: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有关童年的文章,并进行互评和改进。
步骤八:结课总结,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并进行思考。
三、教学评价1. 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2. 学生的写作作业,教师进行评分和点评。
重点关注学生对《童年》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3. 教师利用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评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情况。
四、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童年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小王子》、《草房子》等,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
《童年》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童年》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童年是人生中一段至关重要的时光,它承载了无数的回忆和成长的痕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外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与童年相关的文学作品,深入感受童年的美好与意义,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份《童年》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童年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与童年相关的文学作品,学生将能够:1.理解童年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童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表达自己的童年回忆和体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分析文本,提炼主题和思想,培养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童年的概念和特点,介绍童年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童年的理解和记忆。
2. 阅读文学作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例如《小王子》、《童年》等,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阅读,并提前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
3. 分析文本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提炼主题和思想,并讨论文学作品中对童年的描写和反思。
4. 同伴分享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和体验,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5. 创作写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回忆和体验,进行创作写作,如写一篇童年回忆录、写一篇关于童年友谊的故事等。
6.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并进行同伴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讲解材料,介绍童年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2. 阅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在阅读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解读。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创作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作,并获得教师的反馈和指导。
5. 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参与度,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发言。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分享彼 此的经验和看法, 促进知识的交流 和碰撞。
教学策略的制定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 分析等。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有趣、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对学生表现,提出具体建议和改 进措施
收集学生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调整教学
根据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 学设计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教学目标 03 教学方法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02 教学内容 04 教学过程 06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整本书阅读的 基本方法
了解童年主题相关 的文学知识
掌握阅读分析的基 本技巧
了解不同文体的阅 读策略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故事 情节和人物形象
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梗概
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人物关系
主人公:XXX
主要配角:XXX、 XXX
次要配角:XXX、 XXX
人物关系特点:复 杂、多层次
情节梳理
介绍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概述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重点讲解关键情节和转折点 总结故事主题和意义
探究《童年》的主题思想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课型】阅读推进课【教学目标】1.梳理前七章的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外公和外婆的人物形象。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化“泪”为成长的动力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重点】目标2、目标3【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梳理情节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最近我们走进了小说单元的学习,通过学习《桥》《穷人》《金色的鱼钩》等小说,我们知道了,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板书:情节、环境、人物)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童年》这本小说,去感受高尔基笔下的人物形象。
大家都读到哪儿了?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到了这本书的第七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读得怎样?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前七章的主要情节(抽生汇报)。
生汇报后,师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情节梳理的?(预设:借助目录;提取关键词;看导读页……)二、梳理人物,感知形象1.结合语境,猜测人物。
师:大家通过借助目录、提取关键词等方法,梳理了情节。
在《童年》一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伴随着阿廖莎的成长。
罗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看大家能不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猜出描写的是谁?(母亲)围着一条红裙子,跪在父亲身边,一边用小梳子梳理父亲的头发,一边伤心地哭泣,眼睛都哭肿了。
(抽生说,请你读给大家听)(舅妈)脸色苍白,蓝眼睛、大肚子,走起路来很吃力,常常停下来,喘着气低声说:“哎哟,我实在走不动了!”(抽生说,请女生来读一读)(小茨冈)宽肩阔背,脸膛方方正正的,一头漂亮的鬈发。
(抽生说,请男生来读一读)(米哈伊尔)舅舅的黑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他像外公一样干瘦干瘦的;(雅科夫)舅舅的头发是浅色的,打着卷儿。
(师:外国人的名字不太好识记,我们可以多读几次。
来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2.利用环形图,梳理人物。
师:伴随阿廖莎成长的人物还有很多,课前已经请同学们结合情节补充了前七章的人物环形图。
《童年》阅读计划教学设计
《童年》阅读计划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深入思考《童年》这一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动机;2.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语言行为;3.探索小说中的意象、符号和象征;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与体验,并能发表个人意见。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启发学生对“童年”一词的理解,提问:“你们对‘童年’有何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并引导他们思考童年与成长的关系。
2.背景介绍通过简要介绍《童年》作者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增加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和理解。
可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呈现。
3.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童年》,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小说的情节如何展开?是否存在冲突和转折点?(3)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展示了童年的特点和情感体验?(4)学生是否发现了一些意象、符号和象征?它们有何深意?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各自对小说的理解、感受和思考。
鼓励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个具体情节、人物形象或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5.个人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关于《童年》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并支持观点的理由。
6.展示与分享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小组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教师可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表达和思考。
三、教学评价1.参与度和互动性: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程度,并评估他们是否充分参与。
2.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书面作品,评估他们对《童年》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思维深度和文学洞察力,并评估他们对作品的评价能力。
童年阅读教学课例设计
童年阅读教学课例设计在童年阶段,阅读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对世界有更广阔的认知。
因此,设计一节精彩而有效的童年阅读教学课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课例设计,并着重强调互动和趣味性。
一、课程目标本节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词汇量以及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需要准备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故事书。
2. 教师准备一些相关问题,以便于课堂互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以一个小游戏来导入课程,例如:让学生依次说出他们最喜欢的故事书,并介绍一下故事的大致情节。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且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2. 阅读活动教师展示选定的绘本故事书,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然后,教师为学生们朗读故事的第一部分,并在朗读结束后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小段故事,要求学生们在小组内独立阅读,并商讨故事中的难字或难句。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
3. 观察记录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教师记录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这一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4. 创意表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阅读故事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小剧场表演,呈现故事中的一个情节。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并进行分工合作。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5. 表演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设计的小剧场,其他学生需要认真观看并进行点评。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对表演进行评价,并加以改进。
6. 总结教师可以对本节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并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收获。
同时,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并推荐其他有趣的故事书供学生们进一步阅读。
四、教学评价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的童年阅读教学课例,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并增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高尔基《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高尔基《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绘童年色彩,感受家庭环境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
而《童年》一书中主角阿廖沙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次沉重打击而深深震动。
书中展示了那些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整本书及底色是黑色的、灰色的。
导读课环节可以通过对比“阿廖沙”与“我们”的童年色彩,感受主人公的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
二、绘人物肖像,感受经典形象高尔基在书中用大量的笔墨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俄国小市民形象:外祖父:是俄罗斯小市民阶层的典型,暴躁、乖戾、贪婪、自私,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他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甚至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他是小说中丑恶势力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俄国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外祖母:这一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艺术形象之一;她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邪恶;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她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
主人公阿廖沙:他坚强勇敢,善恶分明,不屈服权贵。
知心好友小茨冈:争强好胜,喜欢逞能。
导读课教学时,可以挑选一两个主要人物的描写片段进行赏析,让学生自主绘制人物肖像。
三、绘人物关系,展开时代画卷《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
它并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
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
无论是美,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在推进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工具绘制人物关系图,从而再现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感受整部作品的时代感。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让学生了解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 故事情节概括: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社会黑暗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深入了解作品主题。
4. 作品主题探讨:讨论小说中所表现的人性与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童年》,了解作品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与道德观念,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童年》的作者和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童年》一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4. 作品分析: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作品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阅读方法指导:总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授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五、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故事情节,进行详细描述,展现你的阅读收获。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导言】本教学设计针对《童年》一书的整本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探究书中的主题、人物、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目标】1. 通过整本书阅读,理解并分析《童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熟悉并描绘书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分析并总结作者采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包括对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
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活动】一、前导活动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或讲述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与《童年》主题相关的话题,如童年的快乐、成长的烦恼等。
2.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童年对人生的意义和影响,并帮助他们激发对《童年》这本书的阅读兴趣。
二、整本书阅读1.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整本《童年》,并提醒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和写下疑惑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阅读心得,交流自己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并解答彼此的疑问。
3. 整理笔记: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小组讨论的内容,整理出每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三、主题探究1. 主题梳理:组织学生回顾整本《童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集体探究书中所传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比如乡村与城市的对比、成长与梦想的冲突等。
3.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或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题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思辨。
四、人物分析1. 人物描述:学生根据书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自己的理解,利用文字、图片或其他方式,描绘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人物性格分析:学生就书中的人物,挑选一个进行深入分析,描述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理解解读。
3. 角色扮演:学生结合书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人物的情感和思维,进一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封面猜内容”“了解作者知影响”等活动,产生阅读三本小说的兴趣。
2.通过品读片段,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内容。
3.借助图表支架,自主规划、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自主阅读三本小说。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自主规划、阅读小说。
【教学准备】1.学生:《童年》这本书(推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2.教师:认真阅读这本书;设计阅读计划表、读书记录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快乐读书吧”,了解推荐书目1.谈话导入。
(1)出示学生们以前在学校的生活照片,一起回忆童年的欢乐时光。
(2)教师引导:孩子们,六年级已经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年级,我们六年级将收获一个更加成熟的自己,同时也将与童年告别。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份童年的回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那么,你们有没有哪些令你特别难忘的童年记忆?(3)教师引导: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每个人都能想起许多美好的回忆。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如同你们一样欢乐幸福的,有一个人呀,他的童年可以同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人间地狱”,比如说,老师手中的这本书《童年》,他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2.阅读封面。
(1)依据书名预测:看这本书的书名,猜猜看,书里会讲什么内容呢?(2)阅读“快乐读书吧”的简介验证预测。
(3)再读封面了解作者:仔细看看书本封面的作者、插图,你又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预设:《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前苏联文学奠基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本书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3)介绍什么叫自传体小说?3.小结激趣:看来这本小说来历不凡,堪称经典,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设计意图:整本书阅读指导,应该做到兴趣与方法并重。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故 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培养阅 读能力和文学
鉴赏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 学生通过阅读整 本书,发现并分 析作品的主题和 思想内涵,提高 文学素养和人文
素养
XXX
PART THREE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选择
情境教学法:通 过创设情境,引 导学生进入文本, 感受童年的美好。
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有趣的阅读 材料和活动,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使他们更愿 意参与课堂。
鼓励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阅读材料,培 养他们的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改进建议
调整教学内容, 使其更加符合 学生的实际需
求和兴趣。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互动 性和参与度, 激发学生的学
作业评估:布置 有针对性的作业, 检查学生对所学 内容的掌握情况
测试与考试:定 期进行测试和考 试,了解学生的 学习进度和知识 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与同伴 互评:引导学生 进行自我评价和 同伴互评,提高 学生的自我认知 和评价能力
评价标准制定
教学目标达成度 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教学能力 课堂氛围与互动性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分析整本书
能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创意表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能够与同学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生的阅读兴 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 达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XXX
PART TWO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对《童年》整本书进行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了解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是对阿廖沙性格特点的把握,难点是对小说中人物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教学设计一、阅读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转变,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天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读书、说话、展示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鲜活的阅读替代教师对文本肢解性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和作家、作品对话,读出作者,读出社会,读出自己。
3、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4、通过阅读示例,使学生掌握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摘读法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三、课时设计:2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增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
五、教学过程:一、读书方法指导1.导入课程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知道没有书的生活如同没有阳光,我们更知道读书可以让你披上美丽的光彩。
我更愿意把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为了让我们自己充满希望,为了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走进教科书以外的书的世界,去共同感受课外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有关课外阅读的问题:“大家课外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交流互动,谈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情况小结,出示板书:读书要有选择性——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读书要有目的性——启迪智慧、升华思想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希望大家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感、有所悟,更能有所行动!4、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读书方法”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是粗读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读。
四是摘读法,即用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
5、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
我们在课外阅读时最好要一边读书,一边动笔。
具体方法如下:(1)制卡片。
将文章中精彩语段、重点词句摘抄,分类整理,便于查问。
(2)列提纲。
记述故事大概内容或文章主要意思。
(3)作批注。
用不同符号对内容、字句、艺术特色等方面理解、体会、质疑等。
(4)写心得。
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考研究,一定会从中发现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携程书面文字,哪怕是一段,都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思维及挑战意识。
二、以《童年》为例,品析方法1、导入:小学阶段要求我们,“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初中三年,我们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这些要求会激发我们自身的潜能,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每一个阅读的日子!今天就让我们从阅读《童年》入手,体验阅读过程,积累阅读经验。
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
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板书: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2、品读《童年》,分析人物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因为它纯洁,而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a、小组交流b、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教师随机板书:童年阿廖沙坚强、正直……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祖母善良、能干……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外祖父凶狠、贪婪……侧面描写……c、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
d、举例说明。
(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随机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3、对比童年,感悟生活A、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看完这本书后,你觉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呢?B、把大家的童年与高尔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4、总结童年,珍惜拥有是啊,阿廖沙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受不好风气的影响,最后还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比高尔基的童年后我们也发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可贵,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的一切。
三、制作读书卡片1、下面我们再度品读这一课外读物,就小说的一个章节或者一个段落,来制作一张读书卡。
(分组制作卡片、列提纲、作批注、写心得)2、共同展示成果四、共读重点段落,提升理解技能阅读下面文段,完成l7~21题。
情节链接父亲过世后,“我”一直住在外祖父家。
有一年,外祖父卖掉了原来住房,另买了一座,新房比过去住的那幢要漂亮、可爱。
新房院子内有一个不大的花园,花园左边围墙外住的是奥夫相尼科夫上校一家,他们家有三个小男孩。
外祖父家花园左边围墙外的院子里,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三个小男孩在玩耍。
他们都是灰衣灰帽灰眼睛,我只能从个子高矮来分辨他们。
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他们,他们从未发现我,可是我倒希望他们发觉我。
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特别使我喜欢的是两个哥哥对小弟弟——那个长得挺滑稽的、活泼机敏的小不点儿的态度。
倘若他跌跤了,两个哥哥就会笑起来,但并不像通常一些对栽跟头的人那样幸灾乐祸地笑,而是马上就去帮助小弟弟爬起来,如果他跌脏了手或膝盖,他们就用牛蒡叶子、手帕擦净他的手和裤子,二哥还对他说:“瞧你这笨样儿……”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向他们打了个口哨。
他们一听到口哨就都站住了,然后不慌不忙地聚到一起,不时地看看我,开始悄悄地商量。
我想,他们一定要用石子扔我,便赶快下树,拾了好多石子,把几个口袋都塞满,停了一会儿又爬到树上,可他们已到离我很远的院子角落里去玩了。
很明显,他们已把我忘了。
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
过了一会儿,有人在通风的小窗口喊他们:“孩子们快回家吧!”他们像三只小鹅,听话地、不紧不慢地走了。
我有好多次坐在围墙上面的树杈上,期待着他们喊我去跟他们一起玩,可他们从来没喊过,但是,我在心中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大声叫着笑了起来。
这时,他们便一起看看我,悄悄地在说着什么,我十分难为情,便爬下树了。
有一次,他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轮到老二找人,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
哥哥和弟弟跑去藏起来。
哥哥跑得很快,机敏地躲进放在仓库遮檐下的一架宽雪橇里,而那个小弟弟慌了神,围着井旁跑来跑去,找不到可以藏自己的地方。
“一,”二哥喊道,“二……”小弟弟急了,猛地一下跳到井栏上,抓住井绳,把两只脚伸进空吊桶,只听见吊桶在井栏壁上咚咚响地轻轻碰了几下,人就不见了。
我惊呆了,眼看着井辘轳飞快地旋转着,但是我很快就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纵身便跳进他们的院子,喊道:“掉到井里啦!……”老二和我同时跑到井栏边,他紧紧抓住井绳,猛向上拉,我及时地上去截住了井绳,就在这当口,他们的大哥也跑到井边,帮助把吊桶往上拉,他说:“请轻一点!”我们很快将小弟弟拉上来了,他也吓坏了:鲜血从右手手指上直往下滴,颈上的皮擦伤了好大一块,从脚到腰都湿透了,脸色苍白得发青,但一面打着寒噤,一面还在笑。
他睁大了眼睛笑着,拖长了声音说:“我怎——怎么掉——掉下——去啦……”“你发疯了,就这回事儿。
”他的二哥搂着他,用手帕擦他脸上的血,老大愁眉不展地说:“我们回家吧,反正瞒不住了……”“你们会挨打吗?”我问。
老大点了点头,然后向我伸出手,说道:“你跑得真快!”听了他的称赞,我很高兴,还没来得及握住他的手,他就对二弟说:“我们走吧,他要感冒了!我们就说他摔倒了,掉下井的事不要说!”“对,不要说,”小弟弟打着寒噤同意说,“我是跌到水洼里的,对吧?”三兄弟走了。
这一切发生得这么快,我扭回头看了看,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
兄弟三人将近一个星期没出来,后来出来玩时,比以前玩得还热闹,老大看见我在树上,亲切地向我喊道:“下来,到我们这儿来吧!”我们钻进仓库遮檐下的那架旧雪橇里,互相打量着,交谈了很久。
1.与三个小男孩结为玩伴前,“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2.三兄弟除了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反应机敏的共同特点外,还有鲜明的个性。
请各举一例分别说出三兄弟不同的个性。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中的“我”为什么怅然若失?(2)“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权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我”的童年生活可以从“我”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
请从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归纳概述“我”童年生活的状况。
5.选出与本文作者不属于同一国家的作家。
()A.普希金B.托尔斯泰C.契诃夫D.茨威格五、多媒体展示名家导读,结束本课《童年》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力量…——著名翻译家戈宝权《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这些书让我知道了高尔基同志的祖父是个穿着旧呢制服的沙俄军官,外祖父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油画中裸露着赤铜色脊梁的那种人。
也知道了高尔基在鞋店做过小徒弟,甚至和他一起看见了鞋店老板怎样去抚摸女客的肥足,又吻自己发臭的手指,听见了躲在门后的高尔基咯咯的笑声。
高尔基是我和我们几代人的童年的伙伴。
——著名作家韩静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