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平面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图论PPT课件

离散数学——图论PPT课件
第19页/共93页
• 完全图:一个(n,m)图G,其n个结点中每个结点均与其它n-1个结点相邻接,记为Kn。 • 无向完全图:m=n(n-1)/2 • 有向完全图:m=n(n-1) • 举例说明以上几种图。
第20页/共93页
定义补图
• 设图G=<V,E> , G’=<V,E’> ,若G’’=<V,E∪E’> 是完全图,且E∩E’= 空集,则称G’是G的补图。 • 事实上,G与G’互为补图。
正则图
• 所有结点均有相同次数d的图称为d次正则图。 • 如4阶的完全图是3次正则图,是对角线相连的四边形。 • 试画出两个2次正则图。
第27页/共93页
两图同构需满足的条件
• 若两个图同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结点个数相同 (2)边数相同 (3)次数相同的结点个数相同
• 例子
第28页/共93页
• 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信息载体,其突出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图论,顾 名思义是运用数学手段研究图的性质的理论,但这里的图不是平面坐标系中的函数, 而是由一些点和连接这些点的线组成的结构 。
第8页/共93页
• 在图形中,只关心点与点之间是否有连线,而不关心点具体代表哪些对象,也不关 心连线的长短曲直,这就是图的概念。
定义图的子图
• 子图:设G=<V,E> , G’=<V’,E’> ,若V’是V的子集, E’是E的子集,则 G’是G的子图。 • 真子图:若V’是V的子集,E’是E的真子集。 • 生成子图:V’=V,E’是E的子集。 • 举例说明一个图的子图。
第18页/共93页
定义(n,m)图
• (n,m)图:由n个结点,m条边组成的图。 • 零图:m=0。即(n,0)图,有n个孤立点。 • 平凡图:n=1,m=0。即只有一个孤立点。

离散数学平面图课件ppt

离散数学平面图课件ppt

i 1
i 1
i 1
i 1
经整理得 n-m+r = k+1。
2、 与欧拉公式有关的定理
定理17.8 设G为连通的平面图,且每个面的次数至少为 l(l3),则 G的边数与顶点数有如下关系:
m l (n 2) l2
证明
由定理17.3(面的次数之和等于边数的2倍)及欧拉公式得
r
2m deg(Ri ) l r l(2 m n)
由于n3, 又G必为简单平面图,可知,G每个面的次数均3。
因为G为平面图,又为极大平面图。可证G不可能存在次数>3 的面。
假设存在面Ri的次数deg(Ri)=s≥4, 如图所示。
s
S-1
在G中,若v1与v3不相邻,在Ri内加边(v1,v3)不破坏平面性,这 与G是极大平面图矛盾,因而v1与v3必相邻,由于Ri的存在, 边(v1,v3)必在Ri外。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 软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 或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 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 的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 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 在网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 叫演示文稿,其格式后缀名为:ppt、pptx ;或者也可以保存为:pdf、图片格式等
(u,v),称为在G中消去2度顶点w。
2、图之间的同胚 若两个图G1与G2同构,或通过反复插入或消去2度顶点后
是同构的,则称G1与G2是同胚的。
上面两个图分别与K3,3, K5同胚 。

离散数学课件_9 树与平面图

离散数学课件_9 树与平面图

1.概念:有向树,根树,树叶,内点,分支
点,层数,树高,祖先,后代,父亲,儿子,
兄弟,有序树,m叉树,完全m叉树,根子树,
左子树,右子树,带权二叉树,最优二叉
树,前缀,前缀码,二元前缀码,二叉树遍
历等;
4
返回本章首页
2019/12/4
第三节 有向树与根树(2)
2.定理: 设T是一棵根树,r是T的树根,则 对于T的任一顶点v,存在唯一的有向路 从r到v;
3.算法:最优二叉树的Huffman算法;
4.前缀码问题:前缀码与二叉树的对应关 系;
5.二叉树的遍历:三种遍历方法,即先根遍 历,中根遍历,后根遍历法.
返回本章首页
5 2019/12/4
第四节 平面图
平面图是很多实际问题的模型. 例如在 集成电路的布线设计中就遇到了平面图 的问题.
1.基本概念:平面图,平面嵌入,面,无限 面(外部面),内部面,边界,次数等;
第九章 树与平面图
树是一类结构较为简单的图,是用途极 为广泛的离散数学模型,特别是二叉树, 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用得最多.因此在学习 时应很好地掌握好诸如树的充要条件、 生成树、最优生成树、根树、树的各种 算法、及二叉树的访问次序等内容.平面 图是实际背景很强的一类图,能用本章 介绍的方法判断一个图是否为平面图.
2.基本非平面图:K3,3与K5; 3.平面图的欧拉公式; 4.平面图的判定:库拉图斯基定理.
返回本章首页
6 2019/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本章小结
本章我们介绍树与平面图,但以介绍树 为主.给出树的定义及树的充要条件, 生成树、最优生成树及最优生成树的克 鲁斯卡尔算法,特别是二叉树,我们讨 论 了 二 叉 树 的 Huffman 算 法 、 前 缀 码 、 二叉树的遍历等问题.最后介绍了一类 实际背景很强的一类图——平面图.

离散数学 第四章平面图与图【完全免费,强烈推荐】.ppt

离散数学  第四章平面图与图【完全免费,强烈推荐】.ppt
定理4.6.6
f (Tn , t ) t (t 1)n1.
这由 (Tn ) 2即可得证。当 t 2时,f (Tn ,t) 2.
色数与色数多项式
定理 4.6.7
设i,j是G的不相邻结点,则
_
0
—0
f (G, t) f (Gij , t) f (Gij , t). 其中Gij ,Gij 由定义4.6.3给出
d0
,因此
(G' ) d0
1.即
d0
1 种颜
色可以对G '的结点着色,放回结点 vi 恢复成G,由
于d (vi ) d0 ,所以比有一种与 vi邻点都不同的颜色可
对vi 着色.
色数与色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项式
定理 4.6.3 对于任意一个图G. γ(G) <= 1 + maxδ(G’) 其中δ(G’)是G的导出子图G’中结点的最小度, 极大是对所有的G’而言.
定理 4.5.4 若任何一个3-正则平面图的域可四着色,则任何 一个平面的域也可以四着色.
4.6 色数与色数多项式
定义 4.6.1 给定图G,满足相邻点结点着以不同颜色的最少 颜色数为G的色数,记为γ(G).
定义 4.6.2 给定图G,满足相邻边着以不同颜色的最少颜色 数目称为G的边色数,记为β(G).
色数与色数多项式
定理 4.6.1 一个非空图,γ(G) = 2,当且仅当它没有奇回路.
证明:充分性:在G中确定一个林 T ',其每个连通子
图都是树T, (T ) 2.由于每个回路都是偶回路.所
以加入每一条余树边都不会使结点着色发生变化,因
此 (G) 2.
必要性:如果G中有奇回路,则 (G) 3 .矛盾.

离散数学PPT课件 9平面图(ppt文档)

离散数学PPT课件 9平面图(ppt文档)

v1 v2 v7 v6 v10 v5
v8 v9
v3
v4
v1 v2 v7 v6 v10 v5
v8 v9
v3
v4
v1 v3 v8 v2v7 v6
v9 v10 v4
v5
本节要求掌握: 平面图的概念, 平面图的边界, 欧拉公式及其应用 平面图的判定.

面的边界中出现, 所以所有面的边界总数=2e, 所以有:
2e=(r个面边界总数)≥ 3r, 即2e≥3r 所以r≤
2 3
e
由欧拉公式: v-e+r=2

v-e+
2 3
e≥2
整理得 e≤3v-6
用此定理可以判定一个图不是平面图, 例如证明K5不是
平面图: K5中有v=5 e=10 3v-6=3×5-6=9 不满足e≤3v-6,
K5


e条边的连通简单平面图, 若v≥3, 则e≤3v-6.

证明:⑴ 当e=2 时, 因为G是简单连通图, 所以v=3, 显然有
2≤3×3-6 即e≤3v-6
⑵当e>2时, (通过计算每个面的边界来证明)
设G有r个面, 因为G是简单图, 所以每个面至少由三条边
围成, 所以r个面的总边界数≥3r, 另外由于每条边在两个
例如右图.就是
v1
可平面化的图. v2
v3
下面是两个
重要的非平面图: v4
v5
K5和K3,3
v1
v2
v3
v4
v5
1 3 5 2 4 6
a b
c
f e
d
v1
v2
v3
v4

离散数学平面图

离散数学平面图
则满足欧拉公式 v – e + r = 2 即:6-9+r=2,解得r=5
又因为任取K3,3中三个结点,至少有两个点不邻接, 所以不能组成一个面,即K3,3中任何 一个面至少由四条边围成,即:所有面 的次数之和deg(r) >=4r=20 又由定理1知:deg(r)=2|E|=18 即18>=20矛盾不。论怎所么以画,K总3,有3不交是叉点平面图。
❖ 平面图基本性质
设G是一个有v个结点e条边的连通简单平面图,若v3, 则:e<=3v-6。等价于: 若不满足e<=3v-6,则G不是连通平面图。
例题:证明k5图不是平面图。
K5图中,v=5,e=10,10 3*v-6=35-6=9
但定理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如K3,3中v= 6,e =9, e<3v-6=12 满足条件,但K3,3不是平面图。
离散数学
❖ 图论
1 图的基本概念 2 路与回路 3 图的矩阵表示 4 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 5 平面图 6 对偶图与着色 7 树与生成树
❖ 平面图基本概念
定义1:设G=<V,E>是一个无向图,如果能把G的所有结点和
边画在平面上,且使得任何两条边除了端点外没有其他的交点, 就称G是一个平面图。
(1)
G为k条边,再添加一条边,只有下述两种情况:
面数不变 点树加1 边数加1
点数不变 面数加1 边数加1
(Vk+1)-(ek+1)+rk=2成立
(Vk)-(ek+1)+(rk+1)=2成立
通过上述归纳法证明欧拉公式v-e+r=2成立。
❖ 平面图基本性质
例1:证明K3,3不是平面图
证:假设K3,3是平面图,

离散数学的ppt课件

离散数学的ppt课件

科学中的许多问题。
03
例如,利用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和最小生成树算法
等,可以优化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等问题。
运筹学中的应用
01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 主要研究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做 出最优决策,离散数学在运筹 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02
利用离散数学中的线性规划、 整数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等理论 ,可以解决运筹学中的许多问 题。
并集是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 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详细描述
例如,{1, 2, 3}和{2, 3, 4}的并集是 {1, 2, 3, 4}。
总结词
补集是取一个集合中除了某个子集 以外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详细描述
例如,对于集合{1, 2, 3},{1, 2}的 补集是{3}。
集合的基数
总结词
)的数学分支。
离散数学的学科特点
03
离散数学主要研究对象的结构、性质和关系,强调推
理和证明的方法。
离散数学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科学
01
离散数学是计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通信工程
02
离散数学在通信工程中广泛应用于编码理论、密码学、信道容
量估计等领域。
集合的基数是指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详细描述
例如,集合{1, 2, 3}的基数是3,即它包含三个元素。
03 图论
图的基本概念
顶点
图中的点称为顶点或节点。

连接两个顶点的线段称为边。
无向图
边没有方向,即连接两个顶点的线段可以是双向 的。
有向图
边有方向,即连接两个顶点的线段只能是从一个顶 点指向另一个顶点。
研究模态算子(如necessity、possibility)的语义和语法。

离散数学课件17平面图共48页

离散数学课件17平面图共48页
本章说明
本章的主要内容
–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欧拉公式 –平面图的判断 –平面图的对偶图
本章所涉及到的图均指无向图。
17.1 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17.2 欧拉公式
17.3 平面图的判断
17.4 平面图的对偶图
本章小结
习题
作业
17.1 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概念 1、 平面图的定义 定义17.1 G可嵌入曲面S——如果图G能以这样的方式画在曲面S上,
类似地,v2与v4也必相邻,且边(v2,v4)也必在Ri外部,于是必 产生(v1,v3)与(v2,v4)相交于Ri的外部,这又矛盾于G是平面图, 所以必有s=3,即G中不存在次数大于或等于4的面,所以G的
每个面为3条边所围,也就是各面次数均为3。
只有右边的图为极大平面图。 因为只有该图每个面的次数都为3。
K5和K3,3都不是平面图。 定理17.1 设GG,若G为平面图,则G也是平面图。
设GG,若G为非平面图,则G也是非平面图。
由定理可知, Kn(n5)和K3,n(n3)都是非平面图。
定理17.2 若G为平面图,则在G中加平行边或环所得图还是 平面图。 即平行边和环不影响图的平面性。
二、平面图的面与次数(针对平面图的平面嵌入) 1、 定义 定义17.2 设G是平面图, G的面——由G的边将G所在的平面划分成的每一个区域。 无限面(外部面)——面积无限的面,记作R0。 有限面(内部面)——面积有限的面 ,记作R1, R2, …, Rk。 面Ri的边界——包围面Ri的所有边组成的回路组。 面Ri的次数——Ri边界的长度,记作deg(Ri)。
2、极大平面图的主要性质
定理17.4 极大平面图是连通的,并且n(n3)阶极大平面图 中不可能有割点和桥。

《离散数学讲义》课件

《离散数学讲义》课件
离散概率分布的定义
离散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事件在有限或可数无限的可 能结果集合中发生的概率的数学工具。
离散概率分布的种类
常见的离散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 分布等。
离散概率分布的应用
离散概率分布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领域 都有广泛的应用。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过 程,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一个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种类型。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应 用
在统计学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常用的 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推断总体特征和比较不 同总体的差异。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来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的统计方法。
《离散数学讲义》ppt课件
目 录
• 离散数学简介 • 集合论 • 图论 • 离散概率论 • 逻辑学 • 离散统计学 • 应用案例分析
01
离散数学简介
离散数学的起源和定义
起源
离散数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数学研 究,最初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一些实际 问题,如组合计数和图论问题。
定义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如集合、 图、树、逻辑等)的数学分支,它不 涉及连续的变量或函数。
联结词:如与(&&)、或(||)、非(!)等,用 于组合简单命题。
03
04
命题公式:由简单命题通过联结词组合而 成的复合命题。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
05
06
肯定前件、否定后件、析取三段论、合取 三段论等推理规则。
谓词逻辑
个体词
表示具体事物的符号。

《离散数学课件图论》PPT课件

《离散数学课件图论》PPT课件

,m3n6为真. 否则G中含圈,每个面至少由l(l3)条边围成
,又
l 1 2
l 2 l 2
在l=3达到最大值,由定理17.11可知m3n6.
定理17.13 设G为n(n3)阶m条边的极大平面图,则m=3n6. 证明:由定理17.4, 欧拉公式及定理17.7所证。
定理17.14 设G 为简单平面图,则 (G)5. 证明: 阶数 n6,结论为真。 当n7 时,用反证法。否则会 推出2m6n m3n,这与定理17.12矛盾.
如上面的例子。
18
精选PPT
平面图与对偶图之间的关系
定理17.17 设G*是连通平面图G的对偶图,n*, m*, r*和n, m, r分别为G*和G的顶点数、边数和面数,则 (1) n*= r (2) m*=m (3) r*=n (4) 设G*的顶点v*i位于G的面Ri中,则d(v*i)=deg(Ri) 证明: (1)、(2)平凡 (3) 应用欧拉公式 (4) 的证明中注意,桥只能在某个面的边界中,非桥边在两
20
精选PPT
自对偶图
定义:设G*是平面图G的对偶图,若G*G,则称G为自 对偶图. 概念: n阶轮图( Wn )、奇阶轮图、偶阶轮图 轮图都是自对偶图。 画出W6和W7的对偶图,并说明它们都是自对偶图。
21
精选PPT
第十七章 小结
❖ 主要内容 ▪ 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 欧拉公式 ▪ 平面图的判断 ▪ 平面图的对偶图
22
精选PPT
练习1
1. 设G是连通的简单的平面图,面数r<12,(G)3. (1) 证明G中存在次数4的面 (2) 举例说明当r=12时,(1) 中结论不真.
解 设G的阶数、边数、面数分别为n, m, r.

离散数学PPT【共34张PPT】

离散数学PPT【共34张PPT】
15
18.4 点着色
定义17.9 (1) 图G的一种点着色——给图G的每个顶点涂上一种颜色,
使相邻顶点具有不同颜色 (2) 对G进行k着色(G是k-可着色的)——能用k种颜色给G
的顶点着色 (3) G的色数(G)=k——G是k-可着色的,但不是(k1)-可着色
的.
16
关于顶点着色的几个简单结果
定理17.19 (G)=1当且仅当G为零图 定理17.20 (Kn)=n 定理17.21 若G为奇圈或奇阶轮图,则(G)=3,若G为偶阶轮 图,则(G)=4. 定理17.22 若G的边集非空,则(G)=2当且仅当G为二部图.
路径 (7) M的交错圈——由M与EM中的边交替出现构成的G中圈
上图中,只有第一个图存在完美匹配
8
可增广路径及交错圈
(1)
(2)
(3)
设红色边在匹配M中,绿色边不在M中,则图(1)中的两条路 径均为可增广的交错路径;(2)中的全不是可增广的交错路 径;(3)中是一个交错圈. 不难看出,可增广交错路径中,不在M中的边比在M中的边 多一条. 交错圈一定为偶圈.
立集 (3) 最大点独立集——元素最多的点独立集 (4) 点独立数——最大点独立集中的元素个数,记为0
(1)
(2)
在图中,点独立数依次为2, 2, 3.
(3)
2
极大独立集与极小支配集
定理18.1 设G=<V,E>中无孤立点,则G的极大点独立集都是 极小支配集. 证明线索: (1) 设V*为G的极大点独立集,证明它也是支配集.
定理17.28 偶圈边色数为2,奇圈边色数为3. 定理17.29 (Wn) = n1, n4. 定理17.30 二部图的边色数等于最大度. 定理17.31 n为奇数(n1)时,(Kn)=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图之间的同胚 若两个图G1与G2同构,或通过反复插入或消去2度顶点后
是同构的,则称G1与G2是同胚的。
上面两个图分别与K3,3, K5同胚 。
二、两个判断定理
定理17.13(库拉图斯基定理1) 图G是平面图当且仅当G中既不 含与K5同胚子图,也不含与K3,3同胚子图。
定理17.14(库拉图斯基定理2) 图G是平面图当且仅当G中既没 有可以收缩到K5的子图,也没有可以收缩到K3,3的子图。
二、平面图与对偶图的阶数、边数与面数之间的关系。 定理17.15 设G*是连通平面图G的对偶图,n*、m*、r*和n
、 m、r分别为G*和G的顶点数、边数和面数,则 (1)n*= r (2)m*=m (3)r*=n (4)设G*的顶点v*i位于G的面Ri中,则dG*(vi *)=deg(Ri)
设v为树叶,令G'=G-v,则G'仍然是连通图,且G'的边数 m'=m-1=k,n'=n-1,r'=r。 由假设可知 n'-m'+r'=2,式中n',m',r'分别为G'的顶点数, 边数和面数。
于是n-m+r=(n'+1)-(m'+1)+r'=n'-m'+r'=2 若G不是树,则G中含圈。
设边e在G中某个圈上,令G'=G-e,则G'仍连通且m'=m-1=k , n'=n,r'=r-1。 由假设有 n'-m'+r'=2。 于是 n-m+r=n'-(m'+1)-(r'+1)=n'-m'+r'=2
二、平面图的面与次数(针对平面图的平面嵌入) 1、 定义 定义17.2 设G是平面图, G的面——由G的边将G所在的平面划分成的每一个区域。 无限面(外部面)——面积无限的面,记作R0。 有限面(内部面)——面积有限的面 ,记作R1, R2, …, Rk。 面Ri的边界——包围面Ri的所有边组成的回路组。 面Ri的次数——Ri边界的长度,记作deg(Ri)。
一、关于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概念 1、 平面图的定义 定义17.1 G可嵌入曲面S——如果图G能以这样的方式画在曲面S上,
即除顶点处外无边相交。 G是可平面图或平面图——若G可嵌入平面。 G的平面嵌入——画出的无边相交的平面图。 非平面图——无平面嵌入的图。
(2)是(1)的平面嵌入,(4)是(3)的平面嵌入。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课程
离散数学
第17章 平面图
本章说明
本章的主要内容
–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欧拉公式 –平面图的判断 –平面图的对偶图
本章所涉及到的图均指无向图。
17.1 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17.2 欧拉公式
17.3 平面图的判断
17.4 平面图的对偶图
本章小结
习题
作业
17.1 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定理17.7 对于具有k(k≥2)个连通分支的平面图G,有
n-m+r = k+1
其中n,m,r分别为G的顶点数,边数和面数。
证明
设G的连通分支分别为G1、G2、…、Gk,并设Gi的顶点数、 边数、面数分别为ni、mi、ri、i=1,2,…,k。
由欧拉公式可知: ni-mi+ri = 2,i=1,2,…,k
类似地,v2与v4也必相邻,且边(v2,v4)也必在Ri外部,于是必 产生(v1,v3)与(v2,v4)相交于Ri的外部,这又矛盾于G是平面图, 所以必有s=3,即G中不存在次数大于或等于4的面,所以G的
每个面为3条边所围,也就是各面次数均为3。
只有右边的图为极大平面图。 因为只有该图每个面的次数都为3。
G‘如图 (3)所示,易知它与K3,3同胚, 由定理17.15可知,G为非平面图。
例17.2 对K5插入2度顶点,或在K5外放置一个顶点使其与K5上的若 干顶点相邻,共可产生多少个6阶简单连通非同构的非平面图?
解答
用插入2度顶点的方法只能产生 一个非平面图,如图(1)所示。 它与K5同胚,所以是非平面图。
例17.1 证明彼得松图不是平面图。
证 明
将彼得松图顶点标顺序,见图 (1)所示。
在图中将边(a,f), (b,g), (c,h), (d,i), (e,j)收缩,
所得图为图 (2)所示,它是K5, 由定理17.16可知,彼得松图不是平面图。 还可以这样证明:
用G表示彼得松图,令 G'=G-{(j,g),(c,d)}
由于n3, 又G必为简单平面图,可知,G每个面的次数均3。
因为G为平面图,又为极大平面图。可证G不可能存在次数>3 的面。
假设存在面Ri的次数deg(Ri)=s≥4, 如图所示。
s
S-1
在G中,若v1与v3不相邻,在Ri内加边(v1,v3)不破坏平面性,这 与G是极大平面图矛盾,因而v1与v3必相邻,由于Ri的存在, 边(v1,v3)必在Ri外。
四、极小非平面图 定义17.4 若在非平面图G中任意删除一条边,所得图G为平面
图,则称G为极小非平面图。 由定义不难看出: K5, K3,3都是极小非平面图。 极小非平面图必为简单图。 例如:以下各图均为极小非平面图。
小节结束
17.2 欧拉公式
一、欧拉公式相关定理
1、 欧拉公式 定理17.6 对于任意的连通的平面图G,有
2、几点说明
若平面图G有k个面,可笼统地用R1, R2, …, Rk表示,不需 要指出外部面。
回路组是指:边界可能是初级回路(圈),可能是简单回 路,也可能是复杂回路。特别地,还可能是非连通的回路 之并。
R1
R0
R3
R2
平面图有4个面,deg(R1)=1, deg(R2)=3, deg(R3)=2, deg(R0)=8。
k
k
易知,m mi,n ni
i 1
i 1
(17.1)
由于每个Gi
有一个外部面,而G只有一个外部面,所以G的面数 k
r ri k 1
i 1
于是,对(17.1)的两边同时求和得
k
k
k
k
2k (ni mi ri ) ni mi ri n m r k 1
i 1
i 1
解答
对K3,3加1~6条边所得图都含K3,3为子图,由库拉图斯基定理可 知,它们都是非平面图。 在加2条、加3条、加4条边时又各产生两个非同构的非平面图, 连同K3,3本身共有10个满足要求的非平面图。其中,绿线边表示 后加的新边。
小节结束
17.4 平面图的对偶图
一、对偶图的定义
定义17.6 设G是某平面图的某个平面嵌入,构造G的对偶图 G*如下:
证明
设G有k(k1)个连通分支,
若G为树或森林,当n3时,m=n-k3n6为真。
若G不是树也不是森林,则G中必含圈,又因为G是简单图
,所以,每个面至少由l(l3)条边围成,又在l=3达到最大
值,由定理17.9可知
m l (n k 1) (1 2 )(n k 1) 3(n 2) 3n 6
实线边图为平面图,虚线边图为其对偶图。
从定义不难看出G的对偶图G*有以下性质: G*是平面图,而且是平面嵌入。 G*是连通图。 若边e为G中的环,则G*与e对应的边e*为桥,若e为桥,
则G*中与e对应的边e*为环。 在多数情况下,G*为多重图(含平行边的图)。 同构的平面图(平面嵌入)的对偶图不一定是同构的。
l2
l2
定理17.11 设G为n(n3)阶m条边的极大平面图,则m=3n6。
证明
由于极大平面图是连通图,由欧拉公式得:
r=2+m-n
(17.4)
又因为G是极大平面图,由定理17.7的必要性可知,G的每个
面的次数均为3,所以:
r
2m deg(Ri ) 3r i 1
(17.5)
将(17.4)代入(17.5),整理后得 m = 3n-6。
二、一个意义重大的定理 定理17.12 设G为简单平面图,则G的最小度(G)5。
证明
若阶数 n6,结论显然成立。
若阶数n7时,用反证法。
假设(G) 6,由握手定理可知:
n
2m= d (vi ) 6n i 1
因而m 3n,这与定理17.10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G的最小度(G)5。
说 明
本定理在图着色理论中占重要地位。
2、 几点说明及一些简单结论
一般所谈平面图不一定是指平面嵌入,但讨论某些性质时, 一定是指平面嵌入。
K5和K3,3都不是平面图。 定理17.1 设GG,若G为平面图,则G也是平面图。
设GG,若G为非平面图,则G也是非平面图。
由定理可知, Kn(n5)和K3,n(n3)都是非平面图。
定理17.2 若G为平面图,则在G中加平行边或环所得图还是 平面图。 即平行边和环不影响图的平面性。
在 K5 外 放 置 一 个 顶 点 , 使 其 与 K5上的1个到5个顶点相邻,得5 个图,如图 (2)到(6)所示。 它 们 都 含 K5 为 子 图 , 由 库 拉 图 斯基定理可知,它们都是非平 面图,并且也满足其它要求。
例17.3 由K3,3加若干条边能生成多少个6阶连通的简单的非同构的 非平面图?
于是每条边在计算总次数时,都提供2,因而deg(Ri)=2m。
三、极大平面图
1、 定义
定义17.3 若在简单平面图G中的任意两个不相邻的顶点之 间加一条新边所得图为非平面图,则称G为极大平面图。
注意:若简单平面图G中已无不相邻顶点,G显然是极大平 面图,如K1(平凡图), K2, K3, K4都是极大平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