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参考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
2.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教学准备:
汉代造纸图;地动仪剖面图;《九章算术》相关资料;“麻沸散”和“五禽戏”相关资料;张仲景图像;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图中两个人抬着一捆捆竹简,就是东方朔的奏本。这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为了轻便,人们又用帛写字,但帛价钱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怎么办呢?古埃及人将字写
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那么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板书)
感知理解(板书)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
(1)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龟甲、兽骨)
(2)“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青铜器)
(3)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书写材料?(竹简、丝帛)
(4)课件演示:兽骨、龟甲一青铜器一竹、帛一纸
讲解: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了人们对造纸术的研究。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已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他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提问:当时蔡伦用哪些原料来造纸?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用课件展示造纸原料)
讲解: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制造成本,造出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纸最初传人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人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课件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了帮助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着,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2、“神医”华佗。(课件演示:华佗像、“五禽戏”)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他还创编了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即“五禽戏”,至今仍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慢多。
三、历史巨着《史记》
1.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原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说说司马迁能编成《史记》的原因。
(1)司马迁的父亲是史官,司马迁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就爱好文史;(2)司马迁年轻时到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开阔了视野;(3)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书籍;(4)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过了五年,他的好友李陵由于作战失利投降了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官刑。在狱中,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作。后虽被赦,但仍着史不缀,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2.《史记》的内容及影响。
(1)提问:《史记》一书的上下年限是什么?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2)提问:《史记》的写作体裁是什么?是纪传体通史。
(3)引导:什么是纪传体呢?“纪”指帝王的传记,按年编写;“传”指将相或名人的传记。按这种体裁写的历史书叫纪传体史书。那么,《史记》一书中一
共有多少纪,多少传呢?《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包括上下3000年的历史。其中战国、秦汉记载较详细。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130篇。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中“司马迁传”评论《史记》的文笔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直书,不曲笔回护,记事简洁明了,评价实事求是。《史记》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着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1.佛教的传人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人。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佛教的地位、起源、传人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基本教义等。
(2)提问:佛教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如何?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3)提问:当今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4)提问:佛教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兴起?又在什么时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在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5)提问: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
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6)引导:佛教在张骞通西域后,沿着“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以后,汉朝的使者和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在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通欧洲。
(7)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开始外传,东汉明帝时派人到天竺求经,用白马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