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的变化

“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强化“德育为先”教材中将《九章算术》列为教学内容,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财时容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示,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

o实施建议的变化

实施建议的变化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重心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

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教之道在于“渡”,学之道在于“悟”。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来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学情境设计上: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走进学生的生活、着力与学生的共情点”。

1 、创设数学情境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无论是新知识的接受还是纳入,都取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都应该确保学生原有的认

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在“既陌生,又似曾相识”心理驱使下,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创设数学情境要走进学生身边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经验的提炼与结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不仅有利于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更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再,同时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绝不是简单的文本重现,而是教师与学生对文本的新认识、新创造。

3、创设数学情境要充分挖掘共情点: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的生发学习的需求;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三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解决问题,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方法,科学的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四是要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三、数学课堂“问题引领”上:要“设台阶、展过程、示学法、预生成”。新课标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提问时应有意识地将问题分层次在全体学生中平稳分布,教室内不应该出

现“被遗忘的角落”,要鼓励所有的学生认真思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愿望。

1、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能启发学生思考、达到巩固知识、调控教学情境的目的。

2、课堂提问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提问的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

3、课堂提问要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生成”。“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不要预设,不仅要而且还要合理地改进预设。因为“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只钟情于“预设”,往往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小胡同。叶澜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这就说明我们需要预设,更需要多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预设。例如教学案例:某商场将进价为2000元的冰箱以2400元售出,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为了配合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表明:这种冰箱的售价每降低50元,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假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冰箱的利润是y元,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延伸提问(1)假设每台冰箱售价为a元,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冰箱的利润是y元,请写出y与a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激发学生自己提问如:若将b个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