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性疲乏的学习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1癌因性疲乏概况Piper将CRF定义为一种主观感受、不寻常的全身性过度疲乏,与癌症有關且受到生理周期的影响。
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定,其缓解与个人的行为和努力不成比例或不相关[1]。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对肿瘤患者因性疲乏等提出明显标志,即:①患者四肢全身无力;②存在情绪反应;③患者精力难以集中;④缺乏激情、情绪低落;⑤睡眠后精力感觉没得到恢复;⑥活动困难;⑦不能完成原先能胜任的日常活动;⑧患者夜间发生睡眠或比较嗜睡;⑨短期记忆减退;⑩疲乏症状持续数小时不嫩缓解。
而从认知方面角度来说:90%以上患者认为癌因性疲乏属于中一种正常现象,患者更多的原因忍受疲乏,并且他们觉得疲乏并不会加重病情。
应对方式方面:当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后更多的患者选择原地休息或停止活动;10%患者坚持锻炼或在医师指导下锻炼[2]。
2癌因性疲乏的常用评估量表评价癌因性疲乏的方法主要是评估量表,有关生理、内分泌、代谢、血液学等的测量指标,已在国外研究中逐渐出现。
单维度量表(简短疲乏量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仅能测量疲乏的严重程度,而多维度量表(Piper疲乏修订量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问卷、疲乏症状量表、癌症疲乏量表等)在评估范围方面更有优势。
由于患者所处的癌症阶段、疲乏程度、认知功能不同,量表的完成情况也不尽相同。
总体来说,晚期癌症患者的完成率普遍偏低。
研究者在选择测评量表时,可综合量表的信效度、适用人群及量表条目选择合适的量表[3]。
3癌因性疲乏的可控性影响因素3.1癌因性疲乏相关症状疼痛-原因是疼痛本身使得患者活动耐力降低、诱发抑郁或沮丧;疼痛亦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导致患者体能下降;营养不良:肿瘤患者食物的利用率下降、机体能量消耗过多、机体的能量供给少于机体所需要的能量,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疲乏;睡眠障碍:研究发现,疲乏程度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与夜间觉醒时间、入睡时间、24h睡眠时间呈正相关;焦虑、抑郁癌症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反应。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很多成年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经历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是指癌症患者在无任何体力活动后仍然感到疲惫,失去活力和动力,影响生活质量。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疲乏症状,但在许多情况下,非药物管理方法也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疲乏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非药物管理方法,并介绍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证据。
一、锻炼和体力活动适当的锻炼和体力活动可以改善体力状况和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适当的运动可以减少疲劳感,提高患者的体力水平。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根据身体反应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放松和冥想放松和冥想是一种减轻疲乏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松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感,进而改善疲劳症状。
研究表明,定期的冥想和放松练习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减少日间疲倦感。
三、规律饮食和水分摄入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减轻疲劳和提高体力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膳食建议,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此外,适量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可以预防脱水和疲劳。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保持适度的饮食多样性,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四、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是恢复体力和改善疲劳感的关键。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避免影响睡眠的刺激物,如噪音和亮光。
适当的运动、放松练习和规律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五、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癌症患者常常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困扰,需要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
参加癌症康复小组、家庭支持等社交活动可以帮助患者从心理上获得支持,减轻焦虑和疲劳感。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疲劳和焦虑。
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癌症相关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又称癌因性疲乏,是一种由癌症本身或癌症相关治疗引起的包括躯体、情绪和(或)认知等方面疲乏或耗竭的主观感觉。
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症状,患病率为30%~99%。
我国关于癌症患者CRF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重度CRF发生率为52.07%。
与健康人的疲乏不同,CRF更严重、更痛苦,且不能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
有研究显示,与恶心呕吐、疼痛等其他症状相比,CRF对癌症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更显著,并很可能导致抗癌治疗中断,直接影响抗癌治疗效果。
一、C RF的定义与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CRF定义。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第1版)将CRF 定义为: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有关躯体、情感和(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符,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并且妨碍日常生活。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提出的CRF诊断标准:在过去1个月内,持续两周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以下6项(或6项以上)症状,并且其中1项为明显的疲乏(A1)。
A1:明显的疲乏、精力减退或需要更多的休息,与近期活动量的改变不成比例;A2: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A3:注意力不能集中;A4:对平时从事的活动的积极性或兴趣减退;A5:失眠或者嗜睡;A6:睡眠后感到精力未能恢复;A7:活动困难;A8:因疲乏引起情绪反应,如悲伤、挫折感、易怒;A9:因疲乏不能完成原先胜任的日常活动;A10:短期记忆力减退;A11:活动后疲乏持续数小时。
B: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职能领域,这些症状引起临床上严重的痛苦或障碍;C:有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表明这些症状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D:这些症状主要不是由于共存的精神疾病引起的,如重度抑郁症、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谵妄。
肿瘤患者疲乏的护理课件

04
肿瘤患者疲乏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疲乏的措施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 极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预防疲 乏。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对肿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 要。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 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疲乏的诊断标准
持续时间
程度
伴随症状
排除其他原因
疲劳感持续时间超过2周。
疲劳感影响日常生活和 工作能力。
可伴随其他症状,如体 重下降、失眠、食欲不
振等。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疲劳 的疾病或因素,如贫血、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03
肿瘤患者疲乏的护理措施
非药物性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休息与睡眠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有助于缓解疲乏感。
疲乏评估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情、动 作等来判断患者的疲劳程度,这 种方法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
经验。
询问法
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疲劳感受、 对疲劳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以及疲 劳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问卷调查法
使用专门设计的问卷,让患者自行 填写,以收集关于疲劳的全面信息, 包括程度、持续时间、对生活的影 响等。
药物副作用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处理药物副作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其他护理措施
环境改善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安静、 舒适,有助于缓解患者的 疲乏感。
疼痛管理
对于疼痛引起的疲乏,应 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定期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 解其身体状况和疲乏程度, 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及对策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及对策
叶亚萍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
【年(卷),期】2009(016)003
【摘要】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分析其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用简明乏力量表及自制调查表,调查9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评估乏力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93%,其中中重度癌因性疲乏66%,癌因性疲乏评分(5.08±0.61)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贫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抑郁、睡眠紊乱5个因素对癌因性疲乏有影响(P<0.01).结论加强心理疏导、做有氧运动、改善睡眠、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况.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叶亚萍
【作者单位】宁波市中医院肿瘤科,浙江,宁波,315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 [J], 叶晓慧
2.4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性生活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J], 于彦芝
3.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分析 [J], 张景屹;杜红娣
4.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睡眠状况调查与护理对策 [J], 鲍娜娜
5.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健康状况调查及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分析[J], 戴建娟; 俞明娜; 李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3-17T12:09:25.6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作者:杨静[导读] 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要求得以满足,通过开展全面性、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的癌性疲劳症状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中医医院;448000)[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457-02癌因性疲乏是一种困扰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严重不良影响。
虽然肿瘤患者治疗期间70%~100%会出现癌因性疲乏,但是,由于临床认知不足、缺乏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使得癌因性疲乏在很长时间内未得到人们重视。
本文从癌因性疲劳概念出发,对肿瘤患者癌因性疲劳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并对近年来癌因性疲劳的治疗与护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讨论,以期加强人们对于癌因性疲劳的重视。
1 癌因性疲乏概念于2000年美国国家肿瘤综合网络将癌因性疲劳定义为一种主观上、持续性、非普遍性的乏力感症状,与癌症及其治疗方法存在密切关系。
癌因性疲劳属于一种功能缺失与情绪悲痛的状态,患者主要以精神减少、休息时间增加为特点,部分患者也会伴发机体、认知、情绪、社会等方面功能障碍,在肿瘤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临床研究证实,癌因性疲乏存在各年龄阶段、各种疾病类型的肿瘤患者以及无瘤患者中,相比于健康人群所出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而言,肿瘤患者所出现癌因性疲乏症状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更高。
2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本身、治疗方式、并发症、患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
目前,临床尚未有统一的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的阐述,也缺乏客观准确的诊断方法。
2.1 肿瘤治疗因素放化疗治疗所出现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食欲减退、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均可导致肿瘤患者出现疲劳症状。
癌性疲乏科普讲座

非药物干预措施
02 运 动 疗 法
鼓励正在接受抗癌治疗或治疗后的患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具体的运动计划应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接受治疗的情况及身体状况来定,应循序 渐进,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推荐成人每周 进行150~30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5 km/h)、有氧和对抗性运动 等,或每2周进行75~150 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的等 效组合。多项研究推荐,每周进行180~300 min中等强度运动。当出现下列 情况时患者应慎用运动疗法:骨转移、血小板减少、贫血、发热、活动性感染 及由于肿瘤转移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限制。瑜伽治疗运用于积极抗肿瘤患者,被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定义为1类证据。
非药物干预措施
八段锦重视“意”“气”“形”的 综合锻炼,属于有氧运动。一项研 究纳入70例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措施组 和八段锦组,结果显示,八段锦有 助于缓解肿瘤化疗患者的CRF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些小样本 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太极拳和气功 对CRF有一定益处,但目前证据强 度均不够高。
✓ ⑴ 在最近的活动水平上,有明显的疲劳感、无力或需要更多的休息,亦 或有不成比例的变化,同时伴有如下症状中的5个及以上:①全身无力或 肢体沉重;②不能集中注意力;③情绪低落,兴趣减退;④失眠或嗜睡; ⑤睡眠后仍感到精力未恢复;⑥活动困难;⑦存在情绪反应进而感觉疲 乏,如悲伤、挫折感或易激惹;⑧不能完成原先能胜任的日常活动;⑨ 短期记忆减退;⑩疲乏症状持续数小时不能缓解。
肿瘤患者的癌性 疲乏如何处理?
目 • 1 什么叫癌性疲劳?
从肝脾论治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从肝脾论治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从肝脾论治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与其它癌症一样,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因素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而在中医传统医学中,肝脾是疲乏和衰败疾病治疗中关键的器官。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研究了肝脾论治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理论和实验,希望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大肠癌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疲乏感。
在常规治疗失败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中医肝脾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到明显的改善。
这促使我们深入探究了肝脾论治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肝脾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脏腑,它们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主疏泄,肝气不舒则会导致情绪不稳定、易怒、抑郁等症状。
而脾则主运化,脾气弱则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等问题。
大肠癌患者常伴有体力消耗过大、食欲不振、脾气不顺等状况,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肝脾论治对于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疲乏感非常重要。
我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旨在探究肝脾论治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实验依据。
首先,我们建立了大肠癌细胞株,以模拟临床中的疾病状态。
然后,我们通过注射化学药物诱导肝损伤和脾功能减退,观察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情况,并通过ELISA等方法检测相关的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在肝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加快,免疫指标也出现异常。
而当我们通过中草药等方法进行肝脾治疗后,大肠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相关免疫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我们进一步探究了肝脾论治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分子机制。
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我们发现肝脾治疗可以调节与疲乏感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包括能量代谢、免疫应答和细胞增殖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肝脾论治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对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100名接受肿瘤化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疲乏状况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结果: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肿瘤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症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肿瘤类型、化疗方案、疼痛、睡眠质量、神经质及社会支持等。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癌因性疲乏与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神经质、化疗方案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肿瘤化疗患者易出现癌因性疲乏症状,需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包括加强疼痛管理和睡眠质量监控、提高社会支持水平、进行体力训练及心理干预等。
关键词:肿瘤化疗;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预防和干预IntroductionFatigue is a common symptom in cancer patients,especially in those receiving chemotherapy. 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 is defined as a persistent, subjective sense of tiredness or exhaustion related to cancer or cancer treatment that is not proportional to recent activity and interfereswith usual functioning. The prevalence of CRF in cancer patients ranges from 54% to 96%,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cancer and the chemotherapy regimen. CRF not only affe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impairs their ability tocarry out daily activities and comply with treatment regimen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of CRF in cancer patients and develop effective preventive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MethodsThis study used a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of CRF in cancer patients and explore therelationships between CRF and these factors. First,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published in the scientific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EMBASE, and CNKI. The 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keywords such as "cancer-related fatigue," "chemotherapy," "risk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s." Second, we designed and distribu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100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in a cancer hospital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to collect empirical data on their CRF status and related factors. The questionnairemainly include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cancer-related information, chemotherapy information, pain and sleep quality assessment, neuroticism evaluation,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atigue Scale-14 (FS-14).ResultsLiterature ReviewThe literatur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CRF in cancer patients:1) Age: Older age was found to be a risk factor for fatigue in some studies, whereas no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in others.2) Gender: Female gender was more prone to CRF than malegender.3) Prima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cancer we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CRF than those with early-stage or localized cancer.4) Type of cance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lymphoma, or leukemia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CRF than those with lung or colorectal cancer.5) Chemotherapy regimen: High-dose or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fatigue thanlow-dose or single-agent chemotherapy.6) Pa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we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CRF than those without pain.7) Sleep quality: Poor sleep quality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CRF.8) Neuroticism: Patients with high levels of neuroticism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CRF.9) Social support: Patien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social support had lower levels of fatigue.Empirical ResultsAmong the 100 cancer patients who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the mean age was 54.7 years (SD=10.9), and 61% were female.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cancer was breast cancer (41%), followed by lung cancer (25%) and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14%).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chemotherapy regimen was anthracycline and cyclophosphamide (AC) (49%), followedby taxanes (31%). The mean FS-14 score was 28.8 (SD=4.5), indicating a moderate level of CRF.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study were as follows:1) The CRF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emale patients than in male patients (p=0.013).2)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cancer hadhigher CRF scores than those with early-stage cancer(p=0.027).3) Patients undergoing AC chemotherapy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RF scores than those receiving taxanes (p=0.003).4)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hadsignificantly higher CRF scores than those without pain(p<0.001).5) Patients with poor sleep quality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RF scores than those with good sleep quality(p=0.026).6) Patients with high levels of neuroticism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RF scores than those with low levels of neuroticism (p=0.015).7) Patien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social support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CRF scores than those with lower levelsof social support (p=0.003).ConclusionCRF is a common symptom in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nd multiple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its development and sever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pain, sleep quality, chemotherapy regimen, neuroticism, and social support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CRF in cancer patients. Therefore, personalized preventive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specific needs of cancer patients based on their risk factors. These strategies may include the management of pain and sleep quality, enhancement of social support, physical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CRF in cancer patients and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quality of life.。
癌因性疲乏

研究表明,在癌症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脑内5-HT的浓度升高、5-HT的受体数量
增多,进而产生中枢性疲乏的。 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 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 发病有关。动物侧脑室注射5-HT后,可引起镇静、嗜睡和一系列行为反应,并影响体 温调节和运动功能。5-羟色胺(5-HT)本身有许多功能:包括对于食欲、睡眠、记忆、 学习、体温等的调节;对于心情、行为、心血管功能、肌肉收缩、激素分泌等的控制。 有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脑内5-羟色胺(5-HT)的浓度升高、 5-HT的受体数量增多,过量的5-HT使脑部的功能活动受到抑制这可能就是产生中枢性 疲乏的原因之一。
持续时间评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比化疗前有明显加重。,化疗过程中有恶心、呕吐症状者
化疗后疲劳程度更高,联合化疗病人比单药化疗病人的疲乏程度严重
张小芬,周利华,王维利,肿瘤治疗因素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12年8月第26卷第8期上旬版
肿瘤放射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 • 放射治疗 沈婵娟等通过对72例肺癌病人分别在放疗前和放疗后第15天疲乏程度的 测评,经过比较发现,癌症病人在放疗后的疲乏程度明显高于放疗前,这与 国外Jerczek-Fos-sa等对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疲乏增 加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放疗导致病人血白细胞、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降低有关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化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碍、 疼痛和抑郁 I 4 J 。许多研究表 明癌症患者 中, 乏力
发 生率 常 大于 6 0 % 。 由于 乏力 影 响 了工 作 和 日常 生 活, 癌症 相关 性 乏力 的主 要影 响表 现在 生活 质量 ( q u a l i . t y o f l i f e , Q O L ) 方 面 。医务 工作 者需要 努 力 帮助 患 者应 对 乏力 症状 从 而提 高 他们 的生 活 质 量 。 随着 癌 症 治疗
性 1 1 8例 , 女性 8 2例 。年 龄 1 4—8 2 a , 中位 年 龄 5 1 a 。
基金项 目: 广东省 药学会基金 资助项 目( 编号 : 2 0 1 2 A 1 4 )
收集 4 8例 后采 用 酶 联 免疫 吸 附法 , 分别 严 格按 照 H u 一
作者简介 : 张述耀 , 副主任药师 , E . m a i l : 4 9 9 9 2 5 3 1 5 @q q . t o 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或病理学证实。排除病例 : ①多次行化学治疗后 ; ②手
收集新 鲜外 周 静 脉血 液 标 本/ 新鲜 尿液 标 本 后 , 立
0 0 0 r / m i n 离心 3 0 m i n ( 尿液标本为离 术后或放疗后的辅助化疗 ; ③有远处转移 ; ④存在恶病 即于实验室予 3 0 m i n ) , 取上清 , 保存在 一 2 O℃ 冰箱中。待标本每 质 而引 起乏 力 。本 组 恶性 肿 瘤 患 者 共 2 0 0例 。其 中男 心 2
的进展 , 医务工作者现在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治疗相关
的持 续性 乏力 。食 管癌 、 肺癌、 乳腺 癌 等是 我 国最 常 见 的恶 性肿 瘤之 一 。本课 题 通 过 前 瞻性 探 讨 研 究 常 见 恶 性肿 瘤癌 因性 疲乏 与 使用 化 疗 药所 致 的不 良反 应 的 相
肿瘤患者全身疲劳倦怠感知识科普(热门)

肿瘤患者全身疲劳倦怠感知识科普(热门)一谈起肿瘤,很多人都会害怕。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特效药物能彻底治疗肿瘤。
现在肿瘤的发病率极高且年轻化,如肝肿瘤、胃肿瘤、肺肿瘤以及乳腺肿瘤和宫颈肿瘤等,不管是哪种肿瘤,都会让患者感觉到身体疲惫和无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肿瘤患者容易疲劳的3个原因1、肿瘤细胞抢夺身体上的营养身体上的能量主要从食物中获取,当患上肿瘤后,肿瘤细胞可改变体内代谢,不能让胃肠道正常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特别是患有大肠肿瘤和胃肿瘤时,会降低食物消化和吸收能力,导致体内能量不足,从而引起全身无力感。
还有患有骨肿瘤时,会让患者出现反胃、食欲不振以及口干口渴等。
除此之外,肿瘤细胞会和正常细胞抢夺营养物质,如脂肪、糖分和蛋白质,势必会消耗体内营养,这样会使得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从而加重疲劳感。
2、各种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大部分肿瘤需经过多次手术,这样会加重身体疲惫感。
另外手术后患者可出现失血性贫血、局部疼痛以及反复修复等,这样会降低身体机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疲惫。
另外,放化疗是辅助治疗肿瘤的方法,但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接受放化疗时毒性细胞会释放太多降解物,从而在体内堆积,消耗能量,对肝细胞带来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全身疲惫以及无力。
另外患者接受化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以及便秘等,这样会影响其食欲,导致营养不足,使得身体越来越疲惫。
除此之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用镇静催眠功效的药物,这样会使得患者全身无力。
3、精神压力过大刚刚被诊断出肿瘤时,患者难免会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变得不稳定,常常出现自卑、愤怒以及焦虑和恐惧,这种不良的心理会让精神上非常疲乏。
另外,肿瘤细胞在获取碳水化合物中能量时,会在身体中产生乳酸,乳酸在体内堆积也会引起身体有疲惫感。
如何应对肿瘤疲劳?1、缓解紧张情绪轻者可听听优美的音乐,利于患者进入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这样能稳定焦虑不安的情绪,同时也能振奋精神,树立能战胜疾病的信心。
成人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成人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成人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长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放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放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癌因性疲乏,给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带来了很大困扰。
这篇文章将对成人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与筛选,选取了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主要关注放化疗期间运动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包括运动类型、频率、强度和时长。
结果与讨论:1. 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是放化疗期间最为常见的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加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体力疲乏感。
抗阻力训练,如举哑铃、使用弹力带进行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疲劳感。
2. 运动频率:根据目前的研究,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可以带来较好的效果。
每天都进行运动的患者,相对于仅进行一次或两次运动的患者,其体能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3. 运动强度:适量的运动强度是关键,过高的运动强度可能导致患者疲劳加重。
一般来说,达到70%最大耐力的心率为宜。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是必要的,以确保安全实施运动。
4. 运动时长: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能力,运动时长应逐渐增加。
初期,每次运动10-15分钟即可,然后逐渐延长至30-45分钟。
结论:放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疲乏感、提高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是较为适合的运动类型,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适量的运动强度和逐渐增加的运动时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实施运动干预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并结合医学知识和专业经验,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此外,运动干预只是一个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其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其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谈学灵;刘素珍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9(026)01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应用记忆症状评估简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short form,MSAS-SF)及Piper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对500名住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疼痛、食欲减退、便秘、体重下降、昏昏欲睡、咳嗽、排尿不适、气急或呼吸困难、头昏、感觉悲伤、焦虑、感觉紧张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癌因性疲乏与临床症状有关.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谈学灵;刘素珍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护理学院,成都,610041;成都大学,医护学院,成都,61009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护理学院,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2
【相关文献】
1.老年恶性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与临床症状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J], 谈学灵;刘素珍
2.老年恶性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与临床症状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J], 谈学灵;刘素珍
3.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相关性 [J], 王迎春
4.肺癌化学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分析 [J], 戚黎明
5.ICU老年恶性肿瘤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 顾婷;张婧莺;唐莹;刘倩;张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疏肝健脾法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肝郁脾虚型肿瘤相关性乏力临床观察

疏肝健脾法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肝郁脾虚型肿瘤相关性乏力临床
观察
耿辉;刘鹏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24(59)2
【摘要】肿瘤相关性乏力(CRF)又称癌性疲劳、癌性疲乏、癌因性疲劳等,是一种痛苦地、持久地、主观地感觉身体、情感、和/或认知的疲倦感或疲惫感。
研究
^([1])显示抑郁程度是CRF发生的关键中介因素,这其中免疫T细胞和NK细胞活性下降,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水平上升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疏肝健脾法对CRF 患者具有调节作用,进而改善CRF患者乏力程度^([2])。
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经典治疗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经验,探索更为有效的CRF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疲乏症状反复出现,持续时间2周以上,同时伴有如下症状中的5个或以上;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不能集中注意力;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总页数】2页(P160-161)
【作者】耿辉;刘鹏
【作者单位】杭州市临平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
【相关文献】
1.疏肝健脾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2.疏肝健脾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3.疏肝健脾法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研究
4.疏肝健脾方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tle
•
•
乏力与肺癌的原发肿瘤分级有 关 , 肺癌有乏力组患者的原发 肿瘤分级较肺癌无乏力组高 , 差异 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0. 05) 乏力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 肺癌乏力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 比例高于肺癌无乏力组 ,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胡昆卓 乏力与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2009
• 70%~100%的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乏 力症状。且以中重度为主,严重影响了患 者的生活质量及质量依从性。
评估及量化
• CFS(癌症疲乏量表)由YosukeUchitomi等 人创制,专门用于癌症患者疲劳症状的调查。 • 它由15个条目,3个副表组成—躯体疲乏、情 感疲乏、认识力疲乏。每一条的评分从1分 (没有)到5分(很重),计数分数时要减去调分,0 分为无疲乏状态,分数愈高,表明疲乏症状愈 严重。
癌症相关性乏力症状的学习
胸部肿瘤内科 周蔷
1.定义 2.评估办法 3.相关因素 4.改善方法
定义
• 癌症相关性乏力症状(cancer-related fatigue syndrome,CRFS)严重影响癌症患 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已成为近年 来肿瘤界的研究重点。 • CRFS 定义为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一种 长期持续存在的主观疲劳症状(包括肉体 和精神),而这种疲乏与近期活动和正常 功能干预无关。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乏力与 肺癌的TNM 分期有关 , 肺癌乏力组患者的 TNM分期较 肺癌无乏力组的 TNM 分期晚 ( P < 0. 05)
------胡昆卓 乏力与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2009
Title
•
疼痛和睡眠障碍是常见的乏力 相关症状( P<0.05) 抑郁是癌症 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且与癌因 性疲乏相关( r=0.537,P<0.05) , 食欲与患者情感疲乏呈负相关 ( r=-0.889,P<0.05)
• • • • •
具体评分如下: 情感疲乏=20-(条目5+8+11+14); 认知疲乏=(条目4+7+10+13)-4; 躯体疲乏=(条目1+2+3+6+9+12+15)-7。 疲乏总分为以上三项得分之和。
• 疲乏数字等级量是另外一种简便易行的评 分表:评估为一种评估疲乏程度的单维量 表,分为0一10表示不疲乏到所能想到的最疲 乏的程度10个等级,让病人标记一个数字,数 字越大表示疲乏程度越重,其中1一3分为轻 度疲乏,4一6分为中度疲乏,7一10分为重度 疲乏。
癌性疲乏相关因素
• 乏力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 明显关系 ( P > 0. 05)
------胡昆卓 乏力与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2009
•
乏力与肺癌的组织学分化 程度有关 , 肺癌乏力组患者 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低于肺癌 无乏力组 ( P < 0. 05)
------胡昆卓 乏力与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2009
-------- 沈婵娟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 研究 2010
Title
• 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 白细胞与乏力程度有相关性。
-------- 沈婵娟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 研究 2010
• 本研究调查35例接受放疗的 肺癌患者,放疗前患者疲乏 的发生率74.3%( 26例) , 疲 乏评分3.97±2.89,放疗后 第15天患者乏力发生率 85.7%( 30例) , 疲乏评分 4.55±2.68配对t 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 放疗影响患者的疲乏程度.
Title
总结
1.由上可见,癌性乏力与多种因素相关:肿瘤 分期,病情变化,相关症状(睡眠,疼痛, 心理,食欲),放、化疗等均相关。 2.在治疗前必须对患者的一般健康状态进行评 估,及时进行乏力的评估和干预,可以帮 助患者改善体能状况,从而更好地耐受化 疗.
治疗
CRF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有效的治疗措施有 3种:
• -------- 沈婵娟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 关系的研究 2010
• 王季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的临床观 察》一文研究了乏力与化疗的关系。
• 这篇文章评估了7次乏力指数(化疗前1次、化疗期间2次、 随访期间4次)。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平均乏力指数呈进 行性升高;4个疗程化疗结束时,平均乏力指数上升至最 高值5.31;随访期间,平均乏力指数趋于下降,随访6个月 时平均乏力指数降至最低值3.95,随后乏力指数又逐步升 高(F值为6.808,P<0.01)
(1)针对可治疗的乏力相关因素进行治疗; (2)一般性干预处理(包括适量运动、教育以及认 知行为的介入。) (3)特殊干预措施。
控制病情
改善症状
改善贫血
减轻放化 疗反应
1. 肺癌患者疼痛发生率高,与疲乏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积 极有效地控制疼痛有可能改善患者疲乏程度,癌痛的三阶 梯治疗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消除癌症患者的疼痛,并提 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2. 肿瘤及肿瘤的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睡眠,因此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患者进行睡眠干预。睡眠 干预包括睡眠的刺激( 睡觉和起床有固定的时间,避免在 晚上服用咖啡和其他刺激物) 和睡眠的节制( 避免长时间的 午睡限制睡觉的时间) 对健康人群和患者群都有效,此外 建立诱导睡眠的环境( 如黑暗安静舒适) 也很重要.
3. 对终末期癌症患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通过改善食欲 活动及诸如虚弱疼痛抑郁等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 EPO改善贫血。 5. 放化疗期间,积极评估患者乏力及生活质量状态,尽早干 预,减轻患者症状,改善乏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目前,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 CRF 的药物主要有中枢兴 奋剂长效哌甲酯、激素地塞米松及花旗参。另外辅酶 Q 10、 左卡尼汀、瓜拉那等其他药物,都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1. 王萍等报道,艾迪注射液可以改善Ⅲ~ⅣB 期鼻咽癌患者 放化疗期间的 CRF 程度,并能有效降低Ⅲ~Ⅳ度骨髓抑制、 口腔黏膜炎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 2. 陈越等报道温潜法(补气、温阳、益精、潜镇)可改善癌 症相关性乏力患者的睡眠障碍及乏力情况,而联合适量运 动则更能提高其疗效。 3. 于硕等通过研究认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在 CRF 的发 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而参芪扶正注射液则能通过改 善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而对 CRF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