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7太阳系的奥秘(教案)
小学科学17太阳系的奥秘(教案)【教案】太阳系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2. 学习太阳系中的行星,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运动规律;3. 通过实践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对太阳系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2. 熟悉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3. 理解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太阳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样子和构成。
2. 认识太阳系(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
3. 太阳系中的行星(30分钟)3.1. 学习行星的特点分别介绍太阳系中的地球、火星、金星、水星等行星的特点,如大小、恒星呈现的颜色、是否有卫星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解释,激发学生对行星的兴趣。
3.2. 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运动不仅有自传(自转),还有公转(绕太阳),并了解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美的圆形。
通过实例展示、模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实验探究太阳系(40分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太阳系的奥秘。
4.1. 模拟太阳系的实验教师准备多个小球,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
利用细绳和针等工具,让学生将小球串在一起,并进行模拟太阳系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轨迹。
4.2. 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利用小陀螺和图钉等工具,让学生亲自实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通过观察小陀螺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5. 深化讨论(30分钟)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化讨论。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1. 太阳系中还存在着哪些其他天体?5.2. 太阳系以外还有其他星系吗?5.3. 行星会发光吗?5.4. 行星间存在生命吗?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总结所学内容,并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太阳系的奥秘:天文学课程的教案和学案
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中最为神秘、最为奇妙的构造之一。
由八颗行星、五颗矮行星、无数个天体和行星带组成的太阳系,它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天文学课程学习的重点之一,太阳系的奥秘自然也是必须深入了解的。
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和运转方式。
2.了解世界上几种较为常见的太阳系模型。
3.运用基本天文测量方法对太阳系中几个重要天体进行尺度估算。
4.了解太阳系外远景和近景的几个未解之谜。
二、教学重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行星运转的物理规律。
2.行星的尺度估算方法,以及运用基本测量手段例如角直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3.现代天观测和测量方法的简介,包括红移观测、视差测量、星光折射等。
4.讲解一些未解之谜,例如金星表面温度异常等。
三、课程内容1.第一节: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介绍太阳系的组成结构,讲解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陨石等天体的基本特征和运转规律。
2.第二节:太阳系的运转方式讲解行星运转的物理规律,例如行星公转、自转、椭圆轨道、四季交替等。
3.第三节:太阳系的尺度测量运用基本测量手段,例如角直径方法进行行星尺度的估算。
4.第四节:太阳系未解之谜讲解太阳系中一些未解之谜,例如金星表面温度异常、天王星自转轨道异常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方式:讲解+举例2.实践操作:尺度测量、角直径测量、实验操作3.讨论问答:学生间相互交流和互动五、教学评价1.课堂作业: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完成习题集练习。
2.实验报告:对太阳系尺度测量以及角直径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3.课程总结:学生对本课程的收获和理解表述。
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行星运转的物理规律,例如行星公转、自转、椭圆轨道、四季交替等。
3.了解太阳系中一些未解之谜,例如金星表面温度异常、天王星自转轨道异常等。
4.学习太阳系的尺度估算方法和基本测量手段。
二、学习重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行星运转的物理规律。
小学科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观看和阅读相关资料等学习活动,能够运用比较、类比和想象初步认识并描述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 通过摆放模型、计算时间等学习活动,借助对结果的分析、判断和推理,使学生原有的空间概念获得补充,空间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3. 学生能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的成果,意识到只有不断地追求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了解更多的自然界奥秘。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对太阳系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太阳及八大行星)的认识,感知太阳系的庞大,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能够逐渐引导学生较为科学、系统、准确地描述太阳系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大小不同的球体、带刻度的绳子、对讲机、标志旗、橡皮泥、米尺。
2.任务书、地图。
3.相关文学、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每组两把直尺、一支铅笔、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通过对一系列相关物体的比较和描述,初步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感知太阳及太阳系的庞大与浩淼。
二、系统构建1.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系的主要构成及其特点。
2.制作和摆放太阳系的模型。
3.分析模型,从空间维度形成对太阳系较为系统的认识。
三、组织完善通过计算、分析、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从空间和时间二个维度形成对太阳系概况的基本认识。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更为系统地设计太阳系的模型,把学习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把学生的探究目光从课本引向辽阔的外部空间。
搭建在学生大脑中的太阳系——《太阳系的奥秘》教学反思不久前,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宣布:人类目前所发射的飞的最远的航天器“旅行者1号”探测器历经36年,已飞离太阳系,开始踏入星际旅行的新航程。
如果情况属实,就如同阿姆斯特朗登临月球一样,这又是人类向太空迈出的一大步。
这一步,也同样凝结着千百年来人类对于我们所处的茫茫宇宙的无限遐想和不断探索的努力。
未来还要继续,如何在今天的小学生的头脑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于宇宙空间的想象力和探知欲,是一道值得探究的命题。
《太阳系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太阳系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引言1.1 太阳系的概念介绍解释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小天体组成的。
简述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特点。
1.2 太阳系对人类的重要性讨论太阳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影响。
引导幼儿思考太阳系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1.3 课程导入活动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太阳、行星等,初步感知太阳系的存在。
二、教学目的2.1 培养幼儿对太阳系的基本认识让幼儿能够识别太阳和主要的行星。
教幼儿了解行星的顺序和基本特征。
2.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观察太阳系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注意行星的颜色、大小等特征。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寻找答案。
2.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能力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和行星的顺序。
强调观察和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2 教学难点解释行星运动的规律,使幼儿能够理解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概念。
引导幼儿理解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建立宏观的宇宙观念。
四、教学设想4.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通过模型、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太阳系。
设计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4.2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游戏引起幼儿对太阳系的兴趣。
进行观察和探索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
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3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收集幼儿的观察记录和讨论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效果的材料。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1 太阳和行星的基本知识1.1.1 太阳的特点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恒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太阳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发出光和热。
1.1.2 行星的特点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幼儿园探究太阳系的奥秘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探究太阳系的奥秘教案一、概述1.1 现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现代幼儿园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帮助他们建立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1.2 太阳系的奥秘太阳系是宇宙中的奇妙世界,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体等天体,是广袤宇宙中的一个微小系统,充满着许多未知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2.1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通过教学,让幼儿们认识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2 培养孩子对太阳系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们对太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2.3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实践引导幼儿进行太阳系的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3.1 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太阳系主要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体等。
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向幼儿介绍太阳系的基本组成,让他们了解太阳系的总体结构。
3.2 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针对太阳系中的行星,通过故事、动画等形式,介绍不同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行星的认知。
3.3 观察太阳系现象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在幼儿园周边选择适合观察天文现象的时间,如日落时太阳的颜色变化、月亮的不同阶段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四、教学活动4.1 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太阳系的图片、视瓶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向幼儿们介绍太阳系的奥秘,让幼儿们在视觉上感受科学的神奇。
4.2 制作太阳系模型教师引导幼儿们利用各种材料,如纸板、泡沫球、颜料等,制作太阳系的模型,让孩子们亲手动手,加深他们对太阳系的认识。
4.3 太阳系导览组织幼儿参观天文馆或者科技展览馆,让他们亲临太阳系的缩影,近距离感受宇宙的神秘,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
五、教学评价5.1 观察记录要求幼儿记录观察太阳系现象的情况,包括太阳形状、颜色、行星的位置变化等,鼓励他们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幼儿园科学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幼儿园教育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一、概述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1.2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因此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1.3 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对太阳系形成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目标2.1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及特点。
2.2 发展幼儿对太阳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3.1 介绍太阳系3.1.1 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向幼儿介绍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3.1.2 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每个星球的特点,比如地球的蓝色水域,火星的红色表面等。
3.2 观察星球3.2.1 安排幼儿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借助望远镜或者天文馆的设施观察太阳系中的一些星球。
3.2.2 引导幼儿观察星球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容。
3.3 制作太阳系模型3.3.1 提供所需的教具和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太阳系的模型,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各个星球之间的相对位置。
3.3.2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和讨论。
3.4 唱歌、游戏3.4.1 安排幼儿学唱有关太阳系的儿歌,加深对太阳系的记忆。
3.4.2 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对太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3.5 感悟与总结3.5.1 引导幼儿围绕太阳系展开小组讨论,共享他们的感悟和收获。
3.5.2 在总结中,强调太阳系的奥秘与美丽,鼓励幼儿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效果评价4.1 通过观察、讨论、制作模型等多种方式,检测幼儿对太阳系的认识水平。
4.2 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对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4.3 综合考虑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实施方案5.1 教学时间:每周一节科学课。
5.2 教学人员:班主任和科学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第一章:太阳系的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
2. 掌握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名称和顺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
2. 介绍太阳系中的行星名称和顺序。
3.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图片,并描述各个行星的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入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 教授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名称和顺序,可以通过列表或图示来帮助学生记忆。
3. 组织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图片,并鼓励他们描述各个行星的特征,如颜色、大小等。
评估方式:1. 学生能正确回答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
2. 学生能正确列举太阳系中的行星名称和顺序。
3. 学生能观察并描述各个行星的特征。
第二章:太阳的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的位置和特点。
2. 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太阳的位置和特点。
2. 介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活动,并分析其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太阳的位置和特点,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 教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来帮助学生理解。
3. 组织学生观察太阳的活动,如黑子、耀斑等,并鼓励他们分析其对地球的影响。
评估方式:1. 学生能正确回答太阳的位置和特点。
2. 学生能正确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学生能观察并分析太阳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章:地球的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位置和特点。
2.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特点。
2. 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通过实际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特点,并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活动:1.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特点,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五年级科学北师大版太阳系的奥秘教案
五年级科学北师大版太阳系的奥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2. 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3. 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者教学展示板;2. 手绘或者打印出太阳系的示意图。
教学步骤:引入:教师在展示板上展示一张太阳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那太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探究:1.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10分钟)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示意图,并解释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和小行星带等。
教师提问:“太阳系的最中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太阳。
”教师继续提问:“哪些是行星?你能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水金火木土。
”教师表扬学生并继续解释:“除了行星,太阳系还有其他的天体,比如卫星、小行星等。
”教师在展示板上示意解释,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与补充。
2. 地球的位置(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示意图,并问道:“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哪个位置?”学生思考后,有的回答:“地球在太阳的旁边。
”教师鼓励学生的答案,并解释:“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同时也有其他行星和卫星与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接着,教师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太阳系的奥秘(20分钟)教师提问:“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什么?”学生回答:“太阳。
”教师继续提问:“太阳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给我们提供光和热。
”教师表扬学生回答准确,并继续解释:“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给我们带来了光和热,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展开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太阳对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重要性。
实践:1. 制作太阳系模型(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制作太阳系模型。
学生可以使用纸板、颜料和丝线等材料,根据比例尺寸制作太阳系的各个天体,并将它们在纸板上进行比例布局。
学生完成模型后,展示给全班观看,并进行简单的模型解说。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建立太阳系的概念。
2.能感受八大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遥远,进而感知太阳系的庞大。
3.能通过阅读、整理资料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特征。
4.能与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感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步感知太阳系1.通过观看录像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太阳系。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已经通过查阅资料对太阳系有了一些了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指幻灯片)。
先来看一段录像,看完以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比如: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它们是按什么顺序组成的,又是怎样运动的呢?一起看。
(播放录像,师生共同欣赏)2.通过交流,初步理解太阳系。
师:谁先来说说,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学生发言)师:八大行星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学生发言)师:八大行星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学生发言)师:你们看得特别认真,知道了许多太阳系的秘密。
(指图)太阳系里有太阳和八大行星,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公转。
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在太阳的周围,它们距离太阳到底有多远呢?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出图片)这是八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你能试着读读吗?(学生自读)师:谁来试着读一读?(学生试读)师:只是读这些大数还是很难想像八大行星距离太阳到底有多远,下面我们来个观日旅行,亲自感受一下。
(出示表格)老师想问问你们,你知道是什么把咱们的“神舟七号”送上太空的吗?(火箭)对,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它的速度是每小时27000千米,相当于每秒钟7.5千米,也就是它不到1秒钟就能从咱们学校飞到北国商城。
真是太快了!现在我们就坐火箭分别从地球、火星和海王星出发进行观日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出示幻灯片)可以通过这样的计算(出示幻灯片)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从地球到太阳大约需要5556小时,这么多小时是多少天呢?大约是232天。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doc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着太阳系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介绍资料、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其重点是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学情分析1•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牛对地球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究,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太阳系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学牛学习本课已经积累的认知经验C2.学牛对太阳系的空间观念、太阳系的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和关内容了解得比较少,这是本课学牛探究活动进行的一个障碍。
学习F1标一、科学探究H标:1 •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吋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F1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H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H标: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
难点: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來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评价任务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2•搜集八大行星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血认识了解太阳系。
3.会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学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日心说的发展史1・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太阳从东起西落,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太阳在绕这地球做圆周运动°你们认为古人的这种观点正确吗?学牛讨论、回答。
2.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同学们从课外书都了解到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从古人的“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发展到今天“口心说”的观点,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天文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太阳系的结构。
2. 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太阳系模型。
3. 八大行星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等。
二、探究太阳系的结构(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太阳系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系是如何分层结构的?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结构:内太阳系、外太阳系、主序星、红巨星等。
三、认识八大行星(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八大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八大行星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八大行星的特点: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四、深入了解地球(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有何特殊性?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2. 提出拓展问题:除了太阳系,还有哪些星系?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探讨太阳系的奥秘,让学生掌握更多天文科学知识。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六、探索其他行星(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行星有何特点?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其他行星的特点: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火星有被称为“红色行星”的原因,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土星有广泛的环系统,天王星和海王星则是远太阳系的行星。
幼儿园教育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幼儿园教育教案太阳系的奥秘教案:太阳系的奥秘目标:让幼儿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和一些有趣的事实,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和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1. 太阳系的平面图、漂流的流星雨视频、小行星、火星表面的照片等教具。
2. 空白海报、颜料、画笔、贴纸等制作材料。
3. 略带幽默语气的太阳系科普书籍。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探究太阳系1. 介绍太阳系的构成,可用平面图和图片展示。
带领幼儿记住太阳系中的8颗行星和一颗矮行星。
2. 播放流星雨视频,解释流星的由来。
幼儿用手指指着缤纷的流星,大声喊出:“流星雨,好漂亮!”3. 向幼儿展示小行星,让他们尝试分辨石头或铁矿物。
4. 引导幼儿看火星照片,问他们是什么颜色的星球?为什么这么红?5. 教师用一些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如黑盆布刀切水滴、用吸管吸水、半杯水变成不倒翁等,引起幼儿好奇心。
6. 结束探究环节,幼儿可以做手工海报记录探究的过程。
第二环节:科普故事1. 教师朗读太阳系科普故事,如《太阳系来的客人》、《最可爱的小小行星》等。
2. 在故事中添加一些有趣的细节,如小小行星的祖先都是仙女,他们有四个眼睛、两颗头,但都很可爱等。
3. 与幼儿分享需要知道的太阳系有趣事实,如金星是最亮的行星,最脏的大气是土星,木星上有个超大红斑等。
4. 让幼儿一起口胡有趣的太阳系事实,如“水星是除了海星外最受欢迎的海洋”,“绿色的神秘星球——天王星登上过好莱坞大片《贝蒂和皮特》”,等等。
第三环节:科学实验1. 教师组织幼儿动手做太阳系模型,让幼儿在耐心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出属于自己的太阳系。
2. 利用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蜡烛实验、摩洛哥葡萄柿实验等,带领幼儿探究物质状态的变化,体验科学的神奇与好玩。
3. 利用简易工具(如示波器、地磁仪等)演示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能量传递、声波传递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4. 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物质的变化和科学实验的神奇与乐趣。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幼儿们明白了太阳系的大局,体验了科学的神奇和乐趣,提高了探究能力,增强了对科学的认知。
幼儿园探究太阳系的奥秘教案
幼儿园探究太阳系的奥秘教案【幼儿园探究太阳系的奥秘教案】引言:你好,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一篇关于幼儿园探究太阳系的奥秘的教案。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将有机会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我将在本篇文章中为你详细介绍教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并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教案背景1.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将能够:- 知道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太阳、行星、卫星等。
- 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认识其他几个重要的行星。
- 区分行星和恒星的概念。
-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1.2 相关知识概述:在开始本教案之前,幼儿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画、图片或故事了解太阳系这个概念。
对于幼儿来说,太阳系是一个充满奇妙和神秘的天文世界,他们对太阳、行星以及闪烁的星星都会感到好奇。
二、教案详细内容与实施步骤:2.1 活动一:太阳系拼图(观察和动手)- 准备一块卡纸,将太阳系的各个行星的图片剪下来。
- 让孩子们根据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将行星拼贴在卡纸上。
- 在拼图完成后,引导孩子们一起观察太阳系的整体形状和行星的相对位置。
2.2 活动二:太阳系探索之旅(观察和讨论)- 展示一张太阳系的大图,并简要介绍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信息。
- 通过问题引导,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行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可能的差异。
- 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讨论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方式、颜色和大小等。
2.3 活动三:行星模型制作(动手和观察)- 准备各种不同颜色和尺寸的纸板、丝绸纸等材料。
- 按照比例制作太阳系的行星模型,可以利用纸板制作球状模型,然后用丝绸纸覆盖,代表行星表面的气候和颜色。
-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描述和比较行星的大小、颜色和形状。
2.4 活动四:太阳系的大冒险(故事和角色扮演)- 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太阳系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扮演行星、太阳或其他天体,模拟太阳系的运行轨道和行星间的相对位置。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 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天文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及特点2. 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特点3. 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三、教学重点1. 太阳系的组成2. 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特点四、教学难点1. 八大行星的特点2. 太阳系其他天体的概念五、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太阳系的结构。
2. 通过观看科普视频,增强学生对太阳系的直观认识。
3.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
【教学环节】1. 导入: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太阳系结构,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的奥秘。
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重点讲解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特点。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如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4. 观看科普视频:播放关于太阳系的科普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奥秘。
5. 课堂提问:针对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阳系的组成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太阳系图,并简要描述八大行星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太阳系模型、八大行星图片、科普视频素材、PPT课件等。
2.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太阳系的认知程度,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太阳系奥秘的好奇心。
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如矮行星、彗星等,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观看科普视频:播放关于太阳系的科普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奥秘。
太阳系的奥秘小学科学教案
太阳系的奥秘小学科学教案导语: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轨道、天体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
一、引入整体规划: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太阳系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1. 观察与思考教师拿出图片或模型,展示宇宙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明星、月亮等天体,并提问:- 你们有没有好奇过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是怎样运动的?- 有没有想过我们所处的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2. 学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记录学生的猜想。
3. 引入太阳系概念教师介绍太阳系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天体,让学生了解整个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等构成的。
二、太阳系的组成整体规划:通过展示太阳系的构成、行星的特点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
1. 太阳的介绍教师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太阳的形态和特点,并讲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光和热的来源。
2. 行星的介绍教师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行星的形态和特点,简要介绍太阳系内的行星,并提醒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和顺序。
3. 卫星和小行星的介绍教师介绍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提及其他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等天体,让学生了解太阳系中的多样性。
4. 整体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的构成,并鼓励他们思考太阳系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三、行星的轨道与运动规律整体规划:通过观察行星轨道运动的实例和介绍行星运动规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轨道形状和运动规律。
1. 数据观察教师展示行星轨道运动的数据,并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规律。
2. 行星轨道教师介绍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并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行星轨道的形状。
3. 行星运动规律教师简要介绍开普勒三大定律,以及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并与学生一起观察行星运动的实例。
四、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整体规划:通过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地位。
1. 地球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特点,如适宜生命存在、有大气层等。
幼儿园科学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幼儿园科学教案太阳系的奥秘教学主题:幼儿园科学教学:太阳系的奥秘教学目标:1. 学习太阳系的基本知识2. 了解太阳、行星、卫星等各个天体的特点和功能3. 培养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教学重点:太阳系结构和各个天体的特点和功能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太空和天体的概念,提高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教学时间:1-2节课,每节课45分钟教学准备:1.太阳系的图片、模型等教学工具材料2.营造航天氛围的认知卡片、文字素材等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引导幼儿们来探索太阳系,并简单介绍一下研究太阳系的意义与价值。
2. 教师向幼儿们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几个星球?”营造幼儿对探究太阳系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展示与讲解(20分钟)1.教师出示太阳、行星、卫星等天体图像,引领孩子们观察。
并通过幼儿的感官学习帮助幼儿理解太阳、行星、卫星等天体的特点和功能,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2.教师演示太阳系的基本构造,让幼儿了解太阳、行星和卫星等的位置关系、运行轨道、运动方式。
三、游戏交流(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太阳、行星和卫星等的图片,并让幼儿边观察边使用对应的名称卡片进行搭配,培养幼儿的记忆和认知能力。
2.教师组织小游戏,“找出太阳系里的不同天体”,让幼儿们进一步掌握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特点和区别。
四、巩固与评价(5分钟)1.教师鼓励幼儿们表现出来,并进行表扬,调动幼儿学习太阳系的热情,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提问,检查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让孩子们在家中再次观察太阳、行星和卫星等的图片,进一步强化对太阳系各个天体的认知,并可以让家长帮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补充学习。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图片、教具、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们充分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造、各个天体的特点与功能,提高幼儿对太阳系的认知水平。
同时,培养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太阳系的奥秘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太阳系的奥秘》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3. 理解太阳系形成的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4. 培养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导学内容:一、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1.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
2. 行星:太阳系共有8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 卫星: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如地球有月球、木星有浩繁卫星等。
4.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太阳系还包括了大量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它们在太阳系中漂浮着。
二、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1. 水星:最靠近太阳的行星,表面温度极高,没有大气层。
2. 金星:被称为“地球的姐妹星”,大气层厚重,表面温度高达400℃。
3. 地球:我们生活的星球,拥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4. 火星:被称为“红色星球”,表面有许多火山和峡谷。
5. 木星: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拥有浩繁的卫星和环。
6. 土星:拥有美丽的光环,是太阳系中最美的行星之一。
7. 天王星和海王星:较为奇奥的行星,拥有冰冷的大气层和环。
三、太阳系形成的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是由原始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逐渐凝聚而成。
2. 太阳系的演化:太阳系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行星的形成、撞击和漁夫都对太阳系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太阳系的未来:太阳会在数十亿年后耗尽氢气,膨胀成红巨星,最终变成白矮星,太阳系也将随之消失。
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太阳系中某一行星的特点和有趣的事实,并向全班汇报。
2. 观测夜空:在晴朗的夜晚,同砚们可以观测夜空中的星星和行星,体验宇宙的壮丽景象。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模拟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了解原始星云的演化和行星的形成规律。
4. 制作模型:利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太阳系的模型,展示给同砚们观看。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
中心小学电子教案《太阳系的奥秘》第一章:太阳系的形成与结构1.1 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掌握太阳系的结构特点。
1.2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的形成及演化过程。
太阳系的结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特点和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介绍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
讲解太阳系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各天体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太阳2.1 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太阳的主要特征:太阳的温度、光芒、辐射等。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光照、气候、生命起源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学生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展示太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外貌特征。
讲解太阳的温度和辐射,让学生了解太阳的能量输出。
通过学生实验,观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章:行星的运动3.1 教学目标:掌握行星的运动规律,了解行星运动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行星的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
行星运动的意义:地球季节变化、宇宙探索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动画演示、学生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行星的运动规律,展示相关动画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行星运动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
第四章: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4.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4.2 教学内容: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似之处:行星的基本特征。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不同之处:地貌、大气、生命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之处。
讲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各行星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比较思维。
《太阳系的奥秘》幼儿园主题教案
《太阳系的奥秘》幼儿园主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 培养幼儿对天文知识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文知识。
2. 教学难点:太阳系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行星图片、星空图、天文望远镜等。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天空,引导幼儿发现太阳和其他行星。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系是什么吗?”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讲解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关系。
3. 观察与操作:教师展示太阳系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触摸各行星,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太阳系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询问他们对太阳系的认识和感受。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太阳系的奥秘。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文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行星,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幼儿对太阳系的奥秘有了初步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引导。
同时,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天文知识,共同培养幼儿对天文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天文观测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天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满城小学:王永忠
教学理念:本课围绕太阳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资料介绍、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设计了两个活动。
引入活动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日心说的提出,从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
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二、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
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三、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
提醒学生考虑用什
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3、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
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5、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6、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
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
的过程。
7、阅读科学在线。
四、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反思:本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学生对太阳系各成员的认识。
但是建模的过程学生还是有点茫然,看来是指导不够到位,没有提醒学生注意天文单位的定位。
第18课:《地球绕着太阳转》教学设计
满城小学:王永忠
教学目的:
1、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
3、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4、能用文字或图的形式把四季的显著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是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一、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1、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
但是对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地球运动又引起了哪些自然现象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教材用文字的形式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呈现了出来,要求学生通过科学阅读,分析整理资料,来加深对自转相公转的认识。
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资料,培养学生从科学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2、对于"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在查
阅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个模拟实验实际上是一个验证实验。
通过多次模拟演示、反复的观察,来分析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模拟实验的关键是要考虑用什么来模拟什么。
本实验要引导学生考虑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用什么来模拟地球和太阳、用什么来模拟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等。
3、可以按照教材上的图示来做模拟实验,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的公转。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要提醒学生地球的公转是自西向东逆时针的方向,千万不能转错方向。
二是要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三是实验的条件最好选择室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灯光最好选择直线光源 (如手电筒等),这样便于学生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由一个同学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重点要指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个特殊位置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这个实验需要反复多次,学生需要反复观察、反复分析推理。
重点研究地球公转过程的规律,如地轴的倾斜等。
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在地球表面南北两半球直射点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是引起南北两半球四季交替变化的根本原因。
5、实验中要求学生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记录下来,并用自已的语言解释这种变化可能引起季节的变化。
最后,要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讨论问题: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地球上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没有地轴的倾斜,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就不会在南北半球上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不
同纬度就不会有四季的交替变化。
二、四季变化对植物影响
l、学生对寒来暑往、风云雨雪、花落花开、大雁南飞等自然现象和变化都有一些切实的感受,对动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形态和生活习性等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总结提炼生活经验,形成对自然现象和变化的科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认识。
2、教材中提供了四幅图用来提示学生一年四季中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形态。
教师可以事先收集 (也可发动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四季的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季节变化对身边动植物的影响。
要求学生选择一两种身边常见的典型动植物,研究其在不同季节里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变化。
比如,春季里白天逐渐变长,气温日渐升高,春雨绵绵,桃树发芽,桃花开放;夏季到来,天气炎热,桃树生长茂盛,逐渐结果成长;秋季天气变凉,树叶逐渐变黄,桃子成熟;冬季白天变短,天气寒冷,树叶飘落,光秃秃的桃树枝傲立风中。
一些动物皮毛(羽毛,在秋冬季增厚增多,在春夏季脱落渐薄等。
3、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教材上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自已寻找的典型动植物在四季中的不同变化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启发,加深认识。
4、教材上提供了用一棵树把一年四季变化表示出来的做法,启发学生想像怎样用生动的方式把一年的四个季节表示出来,用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四季生物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形象思维的
能力。
鼓励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