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优质课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4a44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c.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篇1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4、提高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领悟本课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详案)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的文章——(板书)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题目的意思?(精彩极了是巴迪写了一首诗歌,母亲表扬了他,而父亲却批评了他,母亲表扬他的文章“精彩极了”而父亲批评他的文章“糟糕透了”)那知道题目为什么用引号了吗?(引用人物的语言)其实,学习一篇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审题一样,同时,理解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带着你们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朗读强调极和透重音)二,抓住重点,总体感悟妈妈对巴迪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同样的诗却有不同的评价,要是你的话,你喜欢哪种评价?而巴迪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学生读文后汇报:(请同学们跟我看)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教师引读:(对于这两种评价,巴迪是这样认为的:生读: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对这句话,你有问题吗?(引出“为什么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出自对我的爱?”(板书:爱?)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一次走入文章,细细地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精选13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b8403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5.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交流讨论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2、抄写词语第二教时一、检复: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1、你喜欢读哪里?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①你读出了什么?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齐读2——4小节2、分角色读(5——14)小节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②加以体会: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289bd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7.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
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
(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
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23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3132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2.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2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讨论,谈话。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你们想不想为各自的小组争光呢?那么,就请你们先为自己的小组设计一句宣传口号,好不好?二、引题激情板书课题。
谁先来说说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呢?(生说。
)父母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两句截然不同的话来,“我”对这两句话有怎样的认识呢?相信你们一会在我们的“快乐大课堂”中找到答案的。
我们的口号是“脑筋转转转,知识长长长”。
1、闯第一关“思维快车道”:速度课文,找一找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依生答,相机板书:腼腆而得意受不了痛哭一直写作学着修改体会到幸运2、闯第二关“问答大比拼”:要想闯这一关可不那么容易,大家必须先充分的自主读书,写出自己的体会,在小组讨论,交流体会或提出疑难。
如果在小组由解决不了的,就写在老师发的题卡上。
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填写题卡。
师整理题卡,组织讨论。
3、闯第三关“感悟极乐园”:同学们,你们刚才读书时又没有发现,课文中蕴涵道理最深有最难理解的段落在哪?(大部分找的是最后一段,也有学生找的是倒数第二自然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f8d5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1.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篇1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上课前,请大家告诉老师一个问题:长大以后,你最想做什么?生:画家、电影明星、电脑高手、老板、医生、店铺、运动员……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可是你要想成功就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
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和朋友。
帮助我们就是爱我们,因为有了他们的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才能健康的成长。
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把这个“爱”字写下来?“爱”字并不难写,可有的人却不能真正的理解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相信学完以后你一定会有所领悟。
(出示课题)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小结过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巴迪长大以后,终于理解了父母对他的爱,可是同学们,你理解了吗?下面请大家自由读文,边读边按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二.出示要求、自主探究:1.出示自学提示:⑴.对巴迪写的人生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读过以后各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当时的反映怎样?⑵.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中的空白处写写体会。
2.学生自学勾画,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三.汇报交流、领悟重点1.谁能说说,通过刚才的自主合作学习,你弄懂什么问题了?生:我弄懂了母亲读诗后的表现和父亲读诗后的表现……2.师:那么,谁能先来汇报一下,母亲读诗后的具体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读诗后的表现和“我”当时反应:生:读“记得七、八岁……再次拥抱了我。
”这段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
生:抓住母亲的神态,进一步体会她兴奋喜悦的心情及对巴迪的赞美。
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f9b11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e.png)
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加以批示。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3、引申如何正确对待荣誉和挫折。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朗读诗歌引入。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与否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出示教育与孩子,生齐读。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长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是啊,一个人能成为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15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学习童年故事部分,反复研读,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我的不同反应。
1、自读,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
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4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8e676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8.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4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⑴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⑴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
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完成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认读誊、励等七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联系生活经历,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方式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验巴迪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情感变化。
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6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e5bf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8.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6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会认“誊、励、篇”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父母分别是怎样评价“我”的诗的,“我”对父母评价的认识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体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
4.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
l重点体会父母爱自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母爱宽容、和蔼、鼓励;父爱理性、深沉、严格。
l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糟糕透了”的评价也是一种爱。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7个生字,其中“誊、励、篇”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进行强调和指导。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学习字词时,要做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
2.阅读理解。
课文主要写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的作家,揭示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的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所以在教学时,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应该更多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
3.表达运用。
在生活中,同学们每天都感受着来自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本质是一样的,但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84475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6.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
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
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
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2、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⑴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⑴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⑴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⑴什么是“两股风”?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9c9de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4.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体会作者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看着课题,你能简单地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2、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近课文,学习……(齐读课题)二、学习“精彩极了”部分1、母亲对我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请你找出描写母亲评价巴迪的句子。
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1)指名读,你为什么这样读?(母亲当时很兴奋、很激动、也很惊讶)你从哪里看出母亲很激动、很兴奋?(2)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就这么激动,她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2、听到母亲这样的赞扬,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巴迪,你会怎么想?(说话练习:我想……)3、我迫不及待得想把小诗给父亲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我的这种期待的心情?读2~~5自然段,找找,划划(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
说说从哪个词中感受到我那种期待的心情?(抓时间词,感受迫切,迫不及待)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时间虽然很短,可在期待中,时间似乎过得很长,我急切地想要父亲看到我的小诗。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等啊等,等啊等,七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4fdfe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4.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篇1一、转换角色,导入新课孩子们,我是谁呀?(毛老师)不错,可是现在我想以美国闻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身份和大家聊谈天,你们情愿吗?现在开头大家可以叫我巴德先生。
我比你们还小的时候,就有一个远大的抱负──当一名大作家。
在七八岁时我就写了第一首诗。
现在我的抱负实现了,我写下了很多作品,发表了不少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对于我的胜利,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同学自由采访:胜利的秘决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给你们的一篇文章中。
请看题目。
(板书课题。
)二、自主发觉,提出问题上节课,你们已经从题目入手初读了课文,感知了大意,知道了我的这篇文章写了两部分,你认为哪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呢?这一部分中你有哪些不懂的或感爱好的问题请提出来。
同学质疑,老师梳理并板书:1、为什么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动身点──“爱”?2、为什么说仅有母亲的力气是不全面的?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过渡:不过,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还请大家先跟随我回到我的童年时代,了解我的童年故事。
1、出示要求,自主沟通:课件出示:自学提示──⑴请同学们把我的童年故事认仔细真地读一遍。
⑵在小组内争论沟通: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各是怎样评价的?他们的评价你赞成吗?为什么?(同学按要求在小组内争论沟通。
)2、沟通汇报:⑴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是怎样评价的?你赞成吗?为什么?①自由汇报。
②指导朗读重点句。
③追问:我写的第一首是真的是好到了极点了吗?莫非是母亲不会观赏吗?缘由是什么?④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⑤你认为“精彩极了”是一种爱吗?是一种怎样的爱?总结:慈爱的母亲一句鼓舞的话“精彩极了”,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有了写作的爱好,写作的信念,写作的灵感。
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气呀!⑵对于我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你赞成吗?为什么?①指名自由汇报。
2023最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6c89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5.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壶知道为您整理了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
)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1、导学“童年故事”: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
师相机板书: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6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c8a4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0.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6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篇1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课文中“童年故事”这部分,弄清了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评价是(学生:“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学生:“糟糕透了”)。
你认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二、新课2、过渡:同学们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究竟谁是谁非,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文的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先读书,教师相机引导),还有什么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吗?(教师相机引导)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5、.总结。
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
①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②作者为什么用一个“和”字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连在一起(相机指导朗读课题,读出不同语气)③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三、延伸6、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四、作业7、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8、写自己感受到的爱或本文读后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篇2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光盘。
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预设:发现双引号(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是引用父母对巴迪的评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5819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a.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公开课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育方面】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发展方面】初步养成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手段】小黑板、录音、卡片。
【教学方法】题目切入法、主线突破法、读悟结合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上一节语文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对我写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当时并不理解父母的心。
(板书:母亲的评价、父亲的评价)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意识到了什么?父亲怎样评价我写的短篇小说?(意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但此时作者还没有完全理解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
)成年以后,我终于明白父母的不同评价究竟是怎么回事,那父母的不同评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试着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二、自由朗读,找问题(出示学法:读中生疑。
)三、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几个问题小黑板出示:1、“我越来越感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这是为什么?2、父母亲各自不同的评价对“我”起了什么作用?3、怎样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4、“我”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边读边讨论上述问题(出示:读中释疑。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6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2eeb4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8.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6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本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是学生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具体的教学思路如下:一、引题激情,读前质疑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彼此尊重、欣赏,从题目入手引入新课,共同走进教学活动。
二、自主读书,提炼板书通过学生自主充分的读书,了解文章两大部分内容,即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并且能够提炼出文章的精髓,把教师预设的板书补充完整,体会并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父母对子女不同表达爱的方式。
三、引导精读,辩论领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辩论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辩论中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父母对儿子教育方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体会和看法;可以出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如文字、图片、典故、事例等来说明;还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打动别人。
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e279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8.png)
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初步感知,理清层次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4)课文主要讲什么?品读文章,体会情感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等奖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等奖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a57e4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7.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等奖反思下面是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等奖反思,供大家参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明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
有双引号。
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
“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2、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明确: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
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
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动作:“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拥抱了我”。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ca015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3.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二、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
请看屏幕,开火车读词语,看那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响亮。
(出示):糟糕确实腼腆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慈祥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歧途极端一如既往得意扬扬注意:“得意扬扬”也可写作“得意洋洋”多音字:将jiāng:将军jiàng:将士三、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对于我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自读1-14自然段,画出爸爸、妈妈“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词句加以体会。
四、汇报交流:(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1、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语言、动作、神态上的反应?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是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搂住了我”,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2、哪些词更能看出这一点?(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2023最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3最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c5d5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0.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的深意。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词,体会文中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得到别人的评价,那你喜欢什么样的评价?生汇报2、你听到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吗?3、这是一个七岁男孩在作了一首小诗后,父母对他的不同评价。
为什么父母会给出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了解大意:1、生自读课文。
2、查读字音,交流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
指名读,并强调“兴”的读音。
(3)同伴互查3、汇报主要内容:(1)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叙述顺序、解题等方面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2)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觉得巴迪有个慈爱的母亲,也可能会感觉巴迪的父亲太严厉。
因为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有对文章中心的概括,所以学生最有可能说的就是爸爸和妈妈对巴迪的评价虽然不同,但都是对他的爱。
)三、品味文章,感悟学习:1、带着“为什么说爸爸妈妈对巴迪的评价都是出自对他的爱呢”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
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2、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体会母爱的宽容、和蔼和鼓励,体会父爱的理性、深沉和严格。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评价?(赞扬、鼓励)你又希望父母对你怎样评价?(夸赞、表扬……)但是,当你的父母对你的评价出现两种相反的情况?(比如一个表扬,一个批评)你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难过、伤心,不理解,可能会痛哭)。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小时候写了一首诗,却得到父母不同的评价,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同学们,请观察题目,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1)有双引号。
(对,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
“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
(不错,用互为相反意思的词语作题目,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下面要求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指名同学回答:
【主要讲: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巴迪获得了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指导,
成长为一名作家。
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
三、精读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感情,注意读出母亲对“我”的评价的语气。
2、指名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对“我”的评价是什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精彩极了)
(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动作:“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拥抱了我”
神态:“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3、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不是七八岁的小孩写的诗真的就那么精彩,那么好?
(不是的,是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心情是异常高兴,从中可以感受到妈妈很爱“我”,她在鼓励“我”)
4、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为什么?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5、在这种既害羞又得意的心理状态下,“我”又有什么样的期待?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作者期待的心情。
2、在等待父亲回来时,“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心情:迫不及待。
自豪感。
满怀信心)
3、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我”比较重视父亲的评价,期待父亲的评价?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那么重视父亲的评价?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4自然段
2、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我实在等不及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焦急、急切的心情)
3、作者为什么那么重视父亲的评价呢?
(我敬仰我的父亲。
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
作者的父亲回来后又是什么结果呢?
(四)学习第5—14自然段
1父亲对“我”的这首诗是什么反应?在文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父亲:①、“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神态)
②、“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动作)
③、“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语言)
④、“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语言)
⑤、“父亲把诗扔回原处”(动作)
(从以上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很认真地读“我”写的诗,但是父亲不喜欢这首诗,所以父亲说糟糕透了。
从中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要求是严
格的,态度是严厉的。
)
2在等待父亲读诗,和聆听父亲严厉的批评时,“我”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我:①“我紧张极了”(心理描写)
②“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
③“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
④“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我的这些反应和动作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此时充分说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伤心、失落和难过。
)
父亲难道真的是不疼爱“我”吗?
(不是,由于母亲的高度赞扬,使“我”的内心有些膨胀,父亲为了不让“我”骄傲自满,为了能让“我”继续努力,所以父亲对“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表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严格)
巴迪就这样气走了,可是在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同一首诗,两个人竟有完全不同的评价。
面对父亲如此的评价,小巴迪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地伤害,失声痛哭,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放弃。
(五)学习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
2、几年后成长的巴迪又是如何对待父母不同的评价的呢?文章中是怎么讲述的?说明了什么?
(8岁时他认为妈妈的评价是赞扬,爸爸的不认可是批评。
等他到12岁的时候他认为妈妈的评价是对自己的鼓励,根据爸爸的评价自己可以对自
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说明母亲自始至终都在包容“我”、鼓励“我”,父亲对“我”的评价是否定中有肯定,批评中有鼓励。
这个时候的巴迪还没有完全长大。
)
长大后的巴迪成了美国大名鼎鼎的作家。
他又会怎样来理解父母“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呢?
(六)学习第16、17自然段
1、默读16自然段
2、长大成人的巴迪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成功的巴迪与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巴迪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成熟后的巴迪清楚地认识到慈祥的母亲的评价给他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严厉的父亲的评价给他警告以免误入歧途。
不管是母亲慈祥还是父亲严厉都出自对自己的爱。
)
3、齐读第17自然段
重点语句分析: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1)它们指的是什么?
(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
(2)“两股风”指什么?
(母亲鼓励的爱和父亲批评与提醒的爱)
(3)“生活的小船”指什么?
(成长过程)
(4)、作者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母亲的鼓励与赞扬,激励他不断前进;2、父亲的批评与指正,提醒他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3、自己对父母的爱的平衡,对这两种爱的接纳。
)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童年时的巴迪写了一首诗,却得到了父母不同的评价,让小巴迪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但是此时的他还不理解,相信以后,他会明白父母对他的不同方式的爱。
五、作业练笔
同学们,在家里你是不是也有过作者类似的经历,得到父母不同方式的评价;或者在学校里是否也经历过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在得到表扬或受到批评那一刻的场景一定让你记忆犹新,就让我们提起笔,以“那一次,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再现当时的情景。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童年时写了一首诗
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
鼓励批评
“我”
长理
大解
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教学反思】
在课前,让学生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因此课堂进行顺利。
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围绕父母不同方式的爱展开。
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揣摩文章内容,这也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
由于文章简明易懂、学生预习充分,所以学生能根据提示自己分析。
教学中,学生能深入课文,并结合实际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课外练笔,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写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