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7、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取样
当怀疑某一动物产品可能带来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时,应结合畜禽传染病学的基础知识, 采取病原体最集中、最易检出的组织或体液 送检验室检验。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三)采样的标签
标签内容主要: 编号、样品名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产 品批号、产品数量、存放条件、采样时间、 采样人姓名、现场情况。
1、液体样品的处理
液体样品,指粘度不超过牛乳的非粘性食 品,可直接由灭菌吸管准确吸取25mL蒸馏水 或生理盐水及有关检验的增菌液中,制成1 ︰10稀释液。
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灼烧瓶口灭菌,用石炭 酸或来苏尔消毒后的纱布盖好,再用灭菌开 瓶器将盖启开。含有二氧化碳的样品可倒入 灭菌的小瓶内,覆盖灭菌纱布,轻轻摇荡, 待气体全部逸出后,再取样检验。
制备稀释好的检样,按不同的检验项目及 时进行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按国标检验方 法规定。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主要检验项目:
v ①菌落总数的检验 v ②大肠杆菌的检验 v ③致病菌的检验(包括肠道致病菌检验
和致病性球菌检验等)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二)报 告
按检样项目完成各类检验后,检验人员应及 时填写检验报告单,签名后送主管人员签字, 加盖单位印章,以示生效,立即交食品卫生 监督人员处理。
(四)样品的送检要求
1、要快速运送,不要超过3小时。 2、若路途遥远,不需冷冻的样品可1~5℃低
温下运送;如需保持冷冻状态在泡沫塑料 隔热箱内。 3、要注意防污染、防散漏、防变质。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五)样品的处理方法
1、液体样品的处理 2、固体样品或粘性液体食品的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样品采集和制备的基本原则
样品采集和制备的基本原则
样品采集和制备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代表性:采集的样品应尽可能代表被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
要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样品,避免选取异常样品或极端值。
同时,样品数量应足够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随机性:采样过程应具备随机性,即在选取样品时要保证每
个样品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
这样可以避免主观意识和个人偏见对样品选取的影响,以及选择特定区域或时间点的偏差。
3.完整性:在采集样品时,应尽可能采集全面的信息,以便能
够更全面地了解样品的特征。
同时,要注意采集样品的多样性,避免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类型的样品。
4.净化和处理:对于一些样品类型,如土壤、水样等,可能需
要进行净化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或不相关的成分。
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保存和存储:采集的样品应及时进行标识、记录和保存,以
防止样品的变质或丢失。
在保存和存储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环境条件,以保持样品的原始特性。
6.标准化:在制备样品时,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样品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的可比性。
同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仪器和设备,以及正确的制备方法和流程。
样品采集与处理工作计划
样品采集与处理工作计划一、前言在科学研究、生产开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样品采集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为了保证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科学的、实用的样品采集与处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确定需采集与处理的样品种类和数量;2. 制定样品采集与处理的详细流程和方法;3.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范;4. 实现样品采集与处理全程信息化管理。
三、工作内容1. 确定需采集与处理的样品种类和数量(1)根据研究或检测目的,确定需要采集的样品种类和数量;(2)制定样品采集计划表,明确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采样人员等信息。
2. 制定样品采集与处理的详细流程和方法(1)制定不同样品类型的采样、处理和保存方法;(2)制定样品取样点的选取、样品量的控制、采样器具的消毒和使用等具体操作方法;(3)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采样方法和操作程序,确保样品采集和处理的可比性和一致性;(4)制定样品转运和储存的标准方法,保证样品在转运和储存时不会出现任何异常。
3.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范(1)根据研究或检测目的,制定适宜的质量控制标准;(2)制定操作规范,确保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制定检测方法和装备标准,保证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现样品采集与处理全程信息化管理(1)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2)实现采样现场、样品转运和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数据采集及处理;(3)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工作计划1. 制定样品采集计划和操作规范:3天;2. 制定样品采集和处理流程:5天;3.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5天;4.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7天;5. 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执行与监督:30天。
五、总结样品采集与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工作计划的制订需要仔细考虑,保证具有可实施性。
本工作计划的实施将确保样品采集、处理、检测全过程可控、可靠、可操作和可回溯,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支撑。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采集
1.采样位置和方式:土壤样品采集的重点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块土地上应以少量的采样位置采样,采样的部位应尽
量按照规定范围内统一采样。
土壤分析的采样一般有三种方式:深层采样、浅层采样和特定深度采样。
其中,深层采样,就是将箱子放到一些深度,
将土壤从箱子中取出,可以提取到不同深度的土壤,作为深层土壤样品;
拉深采样,指利用拉深器采集深度范围内的土壤;特定深度采样,指从特
定深度的土壤中采集样品。
2.采样工具设备:采样的设备有多种,如土壤采样器、拉深器、抽土
机等,由于采样深度不同,应当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
3.采样容器:土壤样品的采样容器一般是采用的聚氯乙烯(PVC)的不
锈钢制成的,有穿用型,填料式和其他型号的容器。
采样容器的尺寸应根
据采样深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对于浅层,采样容器的尺寸为20
cm×20 cm×30 cm;采深为60 cm及以下的,尺寸为30 cm×30 cm×60 cm;采深超过60 cm,应用大容量的采样容器。
二、土壤样品处理
1.现场处理:通常要在采样后即刻进行现场处理,即把样品放入带有
特定标志或抗酸的袋中,然后用封口机封口,以防止样品内部的氧气发生
变化。
2.实验室处理。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灰化法注意事项:
①尽可能保持低温,灰化温度应在合理的时间内 消化完全。 ②灰化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增加样品在炉中污 染的可能性。 ③采取适当的措施 加速灰化,并减少挥发损失。
助灰化剂:加速有机物质分解或增进待测物 回收率而加入的化学品。
2、湿法消化
(1)湿法消化的优缺点 优点:①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食品样品; ②快速; ③挥发损失或附着损失均较少。 缺点:①不能处理大量样Leabharlann ;(2)采样数量:总体来说
①约为检验需要量的4倍 ②一套三份 ③每份不少于0.5~1kg ④同一批号的完整小包装食品 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 ⅱ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具体为:
①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 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 除外)。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 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式 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 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消化样品时,仅加入浓硫酸一种氧化剂,加热 时,依靠硫酸强烈的脱水炭化作用使有机物破坏。
硫酸的氧化能力较其它酸弱,沸点又高,因此 需要较高的加热温度。消化过程中消化液炭化变黑 后,可保持较长的炭化阶段,延长消化过程。为了 缩短消化时间,经常要加入一些催化剂如CuSO4等, 或加入硫酸盐如K2SO4或Na2SO4 等以提高沸点。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食品的组成是复杂的,在分析过程中各成分之间常常产 生干扰;或者被测物质含量甚微,难以检出,因此在测定前 需进行样品处理,以消除干扰成分或进行分离、浓缩。
目的: 1、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2、对样品进行浓缩。 原则: 1、消除干扰因素;
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3、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分析化学-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体的集合体称之为样品。
采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操作过程。
一 样品采集的原则 1.代表性
液体样品: 应充分混匀后再进行采集。
固体样品: 需按不同部位取出少量样品, 将其混合均匀后再用四分法 进行缩分得到代表性样品。
2.典型性 根据检测目的,采集能充分说明此目的
的典型样品。 3.适时性
可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干燥、杀菌、雾化及 无损检测等。
(五)膜分离法 (membrane separation) 过滤:用滤纸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膜分离: 采用具有渗透性的膜作为分离材料,利
用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浓度差、压力差等)为动 力,使组分从膜的一侧渗透至另一侧。
膜分离方法
分离动力 浓度差 压力差 电位差
E% coVo 100% coVo cwVw
E% D 100% D Vw / Vo
萃取百分率与分配比和萃取剂的体积比有关。 提高萃取率的方法:
✓ 提高萃取剂的分配比 ✓ 进行多次萃取或连续萃取
多次萃取后,水相中剩余物质的质量:
mn
m0 (
Vw DVo Vw
)n
例1:有100.0ml含I210.00mg的水溶液,用90.00ml CCl4萃取,萃取效率为97.50%,求此时的分配比?若 每次用30.00ml CCl4分三次萃取,萃取效率又是多少?
水、酸性水溶液、碱性水溶液、有机溶剂。
(三)分解法(decomposition)
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之分解或呈气体逸出, 将被测物转化为离子状态,故又称为无机化处理法。
适用于被测组分为结合状态的无机成分的测定。 常用分解法:干灰化法、干灰化法、微波溶样法
1.干灰化法(dry ashing) (1)高温灰化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及保存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图2-2 萃取操作示意 1-三角瓶;2-导管;3-冷 凝器;4-欲萃取相
图2-3 常压蒸馏装置
3、盐析法:溶液中加入某种盐类,降低了 某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使 之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4、超临界萃取法(SF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 a.流体是非液非气的,具有气体较强的穿透 能力和液体较大的密度及溶解度,有较大 的吸附能力,流动性好. b.萃取速度快
什么物质适合于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优点
a. 接近常温, 对物质没有变解作用. b. 易达到Pc和Tc c. 化学稳定性好, 无毒, 无色, 无味, 无污染 d. 萃取时间短 e. 费用低 f. 适用热敏感样品 g. 有防氧化和抑菌作用
然后层从的样四品角堆和放中
的不心同点部用位双,套按回
采样转件取数样确器定各具取
体采少样量袋样(品桶,、得
箱)检,样再,用再双按套上回
转取法样处管理采得样平。均
将取样样品管。插入包
装中,回转180。
取出样品,每一
包装须由上、中、
下三层取出三份
检样;把许多检
样综合起来成为
原始样品:用
“四分法”
这类物料不易充 分混匀,可先 按 总件数/ 2 确 定采样件(桶、 罐)数。启开 包装,用采样 器从各桶(罐) 中分层(一般 分上、中、
特点:简便快速,破坏彻底,减少 金属挥发。酸气刺激性大, 腐蚀性大。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硫酸-硝酸法 如图2-1所示。
(2)高氯酸-硝酸-硫酸法
(3)高氯酸(过氧化氢)-硫 酸法
(4)硝酸-高氯酸法
归纳总结样品处理方法
归纳总结样品处理方法样品处理是科学研究和实验分析中一项关键的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样品保存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为详细介绍:一、样品采集在进行实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步骤会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需求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说,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 采集工具: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
例如,采集土壤样品时可以使用钉子或者小铲子,采集水样品可以使用采水瓶或者玻璃容器等。
2. 采集位置:选择合适的采集位置非常重要,要确保采集的样品能够代表所研究的群体或者区域。
例如,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应该选择空气流动良好的地点。
3. 采集数量:根据实验需要,确定需要采集的样品数量。
样品数量的确定应该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实验的需要,又要兼顾样品的可获取性和采集的难易程度。
二、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指在样品采集之后,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测试的需要,对样品进行的处理步骤。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1. 样品分离:对于一些复杂的样品,可能需要将原始样品进行分离。
比如,如果研究的是土壤中不同组分的含量,可以通过分离方法将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分开处理。
2. 样品提取:对于一些固态样品,需要将其中的目标物质提取出来。
比如,对于植物叶片样品,可以使用溶剂提取的方法将其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以供后续的分析。
3. 样品浓缩:有时候样品中所需分析的目标物质浓度非常低,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需要对样品进行浓缩处理。
这可以通过蒸发浓缩、溶剂萃取等方法来实现。
三、样品保存样品保存是为了确保样品在分析过程中保持原始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保存不当而导致结果的偏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样品保存方法:1. 冷藏保存:对于需要保持低温的样品,可以选择将其保存在冰箱或者低温冷藏柜中。
比如,某些生物样品和需要保持活性的细菌菌种。
2. 干燥保存:对于一些易于腐败和易受潮的样品,可以选择将其干燥保存。
周总结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
周总结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本周的工作总结主题是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
在过去一周的工作中,我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样品采集、测试和结果分析等任务。
通过不断总结和实践,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样品采集和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样品采集在样品采集方面,我始终秉持着严谨细致的原则。
首先,我对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根据实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流程。
其次,我注重采样点的选择,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同时,我也时刻注意采样容器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防止污染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最后,我在样品管理方面加强了标识和记录工作,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跟踪。
二、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样品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首先,我优化了样品处理工艺流程,减少了可能产生的误差和损失。
其次,我控制了样品的保存时间和条件,避免了样品变质和损坏。
另外,我注意了样品处理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保证了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我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三、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是核实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
为了正确分析实验结果,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了解了实验目的和要求,并学习了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其次,我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整理和比对,排除了数据中的异常情况。
然后,我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科学可靠的结论。
最后,我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质量。
总结起来,通过本周的工作实践,我对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合理的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样品采集和处理流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样品采集及处理
样品的采集
设5个采样点,分别用干净的袋子装集,然后用大袋收集一个点的样品,并写好相应的标号(不要用标签纸,最好用油性笔写)。
采样时先去除表层1cm,采样深度为5cm 左右的土壤。
采样时用木铲(不用铁质就行)。
样品的前处理
1将风干的泥样装在写有相应编号的袋中。
2将所采集样品用玛瑙研钵手动磨细,用100 目尼龙筛过筛。
过筛后的样品用另一个自封袋装好,并写好标签,未过筛的样品装回原自封袋中。
3在全部的样品磨完后,清点所有的样品个数,并将过筛与未过筛的样品区分开。
4用台秤称取已过筛的样品,则每个样品称取10g的样,将称好的泥样混在一起,用四分法,分3次后,将所取的样品装入新的自封袋,并写好编号。
5称取0.1000 g 土样( 精确到0.0002g),于坩埚中,加少许过氧化钠,充分混匀,移入马弗炉中高温熔融。
过氧化钠(650-700℃)熔融20~30分钟等,熔融好的土样冷却至60~80℃,移入烧杯中,于电热板上加水和1:1盐酸加热浸提和中和、酸化熔融物,待大量盐类溶解后,滤去不溶物,移至100ml 容量瓶中,滤液定容,供分析测定。
同时做试剂空白。
6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欲测重金属的含量,测试项目为Zn 、Cd 、Pb 、Cu 、Cr 、Mn。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样品的采集样品可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
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称为检样。
将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过混合平均,均匀地分出一部分,称为平均样品。
平均样品一般不少于1kg。
平均样品经过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称取一部分作为试验用的样品,称为试验样品,简称试样。
对于粮食、油料等固体颗粒状物品,由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进而分取平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
⑴采样的要求及注意事项采样时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一式3份供检验、复验与备查用,每一份不少于0.5kg,具体规定如下。
①外地调入的食品应结合运货单、兽医卫生人员证明、商品检验机关或卫生部门的化验单,了解起运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
②液体、半流体食品,若用大桶或大罐盛装着,应先行充分混匀后再采样。
样品应分别盛装在3个干净的容器中,盛装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
③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④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样品。
⑤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⑥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写明采样单位、地址、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条件、包装情况、采样数量、检验项目及采样人。
⑦样品应按不同检验项目妥善包装、运输、保管,送实验室后,应立即检验。
样品的处理样品制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样品的均匀性,使平均样品在拣取任何部分进行检验时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成分,以求得正确的结果。
制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食品类原料,应先去除去可食部分,然后在进行处理。
②制备过程中注意不要使物料组分发生变化。
③防止外来物质对物流的污染。
④防止鲜活物质中因酶的作用而导致物料组分的变化。
⑤制备好的样品应尽快地进行检验。
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教学课件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保存
§2 样品的预处理
一、预处理目的 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对样品进行浓缩
10
二、预处理原则 消除干扰因素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使被测组分浓缩
11
三、预处理的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蒸馏法 溶剂提取法 色层分离法
化学分离法 浓缩法
12
有机物破坏法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每份样 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5
三、采样的一般方法
1、随机抽样
2、代表性抽样
—可按不同生产日期
—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
—按分析的目的取样
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的不同而异,对于粮食、 油料类物品,由原始样品混合均匀,进而分取平 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分样常用的方 法有“四分法”和“自动机械式”。
18
1、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
太高的物质。 装置: 注意: —爆沸现象 —温度计插放位置 —磨口装置涂油脂
19
2、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 装置:
20
3、水蒸汽蒸馏(动画演示)
水蒸气蒸馏装置.swf
21
习题
❖ 正确采样的原则有哪些? ❖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 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的原理分别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的方法; 掌握样品处理的方法
1
教学内容
§1 样品的采集 ❖ 样品的采集 ❖ 样品的分类 ❖ 采样的一般方法 ❖ 样品的制备 ❖ 样品的保存
§2 样品的预处理
❖ 样品的预处理目 的
❖ 样品的预处理原 则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分析数据处理;撰写分析报告一、样品的采集采样的概念:在产品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
样品采集的目的: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无误。
由于被测样品品种与选取的部位不一,生产、运输、存储条件不同,因此,要确保取样有代表性,必需运用正确的采样技术。
此外,正确采集样品后对样品的制备与保存,为样品作进一步的加工及处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
正确采样的原则1.采集的样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 2.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正确采样的步骤1.获取检样。
从各批样品中的各个部位,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取适量的样品。
2.将检样混合到一起,得到原始样品3.将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后,抽取的作为分析检验用的部分称为平均样品。
正确的采样数量和方法数量:依据分析项目的要求、分析方法的要求及被检物的均匀程度三个因素确定采样数量。
平均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备查,每份样品不少于0.5kg。
检验掺伪物的样品取样数量要多一些方法:获得检样的方法应根据样品的类别、材质、类型、性状的作出相应的调整。
样品类别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2)液体物料(如植物油、鲜乳等)5)小包装食品( 罐头、听装奶粉、瓶装饮料等)3)较稠的半固体物料(如稀奶油、果酱等)4)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如肉、鱼、蔬菜等)1)均匀固体物料均匀固体物料有完整包装(袋、桶、箱等)的样品采样件数:总件数的1/2 的平方根原始样品:双套回转取样管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综合检样成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四分法无完整包装(袋、桶、箱等)的样品划分若干等体积层,每层的四角和中心点取得检样四分法四分法混合缩分弃去混合缩分弃去混合缩分混合弃去2)液体物料(如植物油、鲜乳等)包装体积不太大的大桶装的或散(池)装的确定采样件数,开启包装充分混合后取样虹吸法分层(大池还应分四角及中心五点)取样,每层500ml左右,充分混合后,分取缩减到所需数量采样实例:牛乳采样采样前:每次取样至少250mL。
原材料入厂检验流程中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原材料入厂检验流程中的样品采集与处理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在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之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
而原材料的检验流程中,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下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入厂检验流程中样品采集与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样品采集1. 采样点选择在进行样品采集时,首先要确定采样点。
采样点应该选择在原材料的典型位置,避免选择过于特殊的点位,以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对于散装原材料,可以在装车时从不同位置取样,混合后进行分样。
2. 采样工具及容器采样工具应选择干净,无污染的工具,以避免外来污染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采样容器要干燥、密封,可以避免样品在采集过程中受到外部杂质的污染。
3. 采样方法采样时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对样品的干扰。
在采样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灰尘、异物等污染样品。
对于不同原材料,采样方法也应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样品处理1. 样品分割样品采集后要进行分割,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对于散装原材料,应从不同批次、不同位置取样后混合,并进行分割。
分割时要确保分样的均匀性。
2. 样品保存采样后的样品需要及时保存,在保存过程中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对于易挥发性的样品,可以在保存时加入保护剂,延长样品的有效性。
3. 样品标识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还要为每个样品进行标识,包括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标识要清晰、准确,避免混淆。
综上所述,原材料入厂检验流程中样品采集与处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采样方法以及规范的样品处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严格执行检验流程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到标准,为后续生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理化检验技术)
(一) 血液
血液标本通常采集的是静脉血或末梢血,容器一般用 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或硬质具塞玻璃管。
采集量至少是0.1ml,当样品量要求大于0.5ml时,应 取静脉血。
血液样品若不能及时检测,应于-20℃长期冷冻干燥保 存,4℃冰箱冷藏短期保存。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二)尿液
终末呼出气:先尽力吸气,在平和呼出气后,再尽力呼出气至不能呼出气为 止的最后一段呼出气 采集呼出气常用的有玻璃管或塑料袋等。
采集呼出气时,应记录采样点的气温和气压,以便将采集的呼出气体积换算 成20℃和101.3kPa时的采样体积。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四)头发
采集发样要尽量避免年龄、性别、染发、生理状态和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同一时期内,采得的发样只能代表该时期机体的代谢情况。 通常采集的是枕部发根处头发,用不锈钢剪刀剪下距头皮约2.5cm的发段
方法一、尿比重校正
c校正=1.0d201.010.0000 c Kc
C 校正 为经校正后尿液中待测成分的浓度(mg/L); C 为测得尿液中待测成分的浓度(mg/L);
d
为实际测得的尿液比重;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二)尿液
方法二、肌酐校正
尿液中待测组分含量(mg
/
g肌酐)=
实测浓度(mg 肌酐浓度(g /
/ L) L)
尿样应尽快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则应储存于4℃冰箱;如需长期保存,则 贮存于-20℃冰箱。
当检验金属元素含量的尿样时,可加0.5%~1%硝酸酸化 需要抑制细菌生长时,可加入5~10mg/L 的三氮化钠,也可加入1%三氯甲烷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三)呼出气
检测检验的样品采集和处理
检测检验的样品采集和处理在现代的生产制造和科学研究中,检测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样品采集和处理则是检测检验的基础工作。
它涉及到各种行业、各种领域、各种物质和样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样品采集的流程、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样品测试的一些注意点三个方面论述样品采集和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样品采集的流程样品采集是样品检测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下面是样品采集的一般流程:(1)确定采样目的和采样地点。
(2)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和方法。
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液体样品可以使用玻璃瓶、口试管、移液器等,而固体样品则需要刀子、夹子、锐性工具等。
(3)进行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采样工具是否干净,是否消毒等。
(4)采集样品。
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采集。
例如,对于大型水体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应采集多个样品,合成一个单一的样品进行测试。
此外,在采集样品时也要注意避免外界的污染。
(5)记录相关信息。
记录采样位置、采样时间、采样工具、采样量以及采样人等信息,以方便后续的检测工作。
二、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情况下,样品在采集后需要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是样品处理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1)样品预处理。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进行研磨、压缩、粉碎等处理方式。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进行升温、降温、蒸发、冷冻、过滤等处理方式。
(2)化学处理。
某些样品需要进行化学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检测。
例如,土壤样品需要进行酸碱提取,以便于有效地提取金属离子。
(3)分离和净化。
将杂质和目标物分离开,净化样品。
例如,蛋白质样品可以使用差减离心、热凝胶电泳等技术进行分离和净化。
(4)浓缩。
将大量的样品浓缩到一定的体积内,以便于后续的检测。
例如,病毒样品可以通过离心、柱层析等方式进行浓缩处理。
三、样品测试的一些注意点在进行样品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的正确标识。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范本文)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1. 引言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核心环节,规范的采集和处理流程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包括样本采集方法、样本储存条件和样本处理流程等内容。
2. 样本采集2.1 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
采集器具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进行,确保采集的样本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并保持其生物活性。
2.2 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样本采集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所需样本的特性和采集要求,包括采集时间点、采集部位和采集量等。
其次,要做好采集工具和采集容器的消毒工作,防止样本受到外源性污染。
2.3 采集样本的步骤样本采集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要准确标注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者姓名等。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根据样本的性质和要求进行采集,如刮取、穿刺或吸取等。
采集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快速,避免造成样本的损伤或变质。
2.4 样本采集后的处理采集完成后,要对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
首先,要将样本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并尽快进行保存或处理。
其次,要记录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日期、保存条件等,以便后续的实验使用和数据分析。
3. 样本储存条件3.1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样本在储存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不同类型的样本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储存条件。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样本受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以免对样本的稳定性和活性产生不良影响。
3.2 光照的控制某些样本对光照的敏感性较高,需要在储存过程中进行光照的控制。
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或强光照射样本,以免影响样本的结构和性质。
3.3 样本储存时间不同类型的样本储存时间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样本的储存时间应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尽量保持样本的活性和稳定性。
4. 样本处理流程4.1 样本预处理样本预处理是样本处理流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样本中的杂质和干扰物,保证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三、样品保存
1、一般情况下,即时分析 防止水分、挥发性成分散失,防止待测组分 含量发生变化,分解,发酵等。 2、洁净,密封,阴暗处保存 易腐败变质的样品应保存在0-5℃ 冰箱, 易发生光解的需避光保存(VB1 、胡萝卜 素、黄曲霉毒素B1) 3、存放样品,按日期,批号,编号,摆放,以便查 找
二、样品处理原则
1. 清除干扰物质,提高被测组分 的浓度,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 选择性; 2. 物理状态可变(浓缩或稀释), 但不改变待测组分的含量。
三、 样品处理的方法
1.溶解 5.重结晶 2.澄清离心 6.萃取 3.消化 7.分离(膜分离、色 4.蒸馏 谱分析) 8.化学方法(配位 沉淀 衍生))
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一)误差
1、误差来源 系统误差(分析方法 仪器 试剂 主观误差) 固定原因,可测误差。 偶然误差(环境 仪器性能 人员 偶然现象) 2、减少误差的方法(措施) (1)选择样品的适宜量,过多,过少均影响准确度 如比色分析 E=KCL E=0.2-0.8 0.43 误差最小 (2)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平行次数≥2 (3)对照试验 已知结果---被测试样, 不同人员 (4)空白试验 扣除空白值,抵消试剂杂质干扰 (5)校正仪器 定期标定标准溶液 (6)严格遵守规程
(二)数据处理
1、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测定值偏离平均值所出现的几率,称为置信 度,测定值所处的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μ
= x ± t s / √n
μ—总体平均值(真值) x—有限测定次数的平均值
n—测定次数 t —在选定的某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可查表 得到。(p21 表2-3) s — 有限测定次数的标准偏差 μ= 19.54 ± 0.12 ( 测定蛋白质含量,置信度90%)
样品的采集及常见的与处理方法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和测定前预处理
❖ 试样分解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试样分解必须完全 待测组分不能有损失 不能引入试样和干扰物质。
❖ 在定量分析中,试样分解的方法:
溶解法、熔融法、干式灰化法、湿式灰化法、 微波 溶样法
一、溶解法
❖ 采用适当的溶剂,将试样溶解后制成溶液的方法, 称为溶解法 主要有水溶法、酸溶法和碱溶法。 常用溶剂为水、酸、碱及混酸等
(捆、筐)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混合后做成平均样品。
样品采样案例 ——小包装食品(在500g以下)
❖ 小包装食品(在500g以下)
如罐头、瓶装饮料、奶粉等
❖按照同一批号的产品连同包装随机抽样。 ❖如果小包装外还有大包装(如纸箱),可在堆放的不同
部位按照采样公式,抽取一定数量的大包装,打开大 包装后,从每箱中随机抽取小包装(瓶、袋),再缩减 至所需数量。
酚、醇、有机酸、羰基化合物和烃类
等。
2、熏制加工目的
1、赋予制品特殊的烟熏风味,增加香味 2、使制品外观产生特有的烟熏色,对加硝制品有促进发 色的作用 3、杀菌消毒,防止腐败变质,使制品耐贮藏
酚类:抗菌作用,来自木材中的木质素 醛类:杀菌作用,其杀菌作用是熏烟成分中最强的 酸类:抗菌作用,如甲酸、醋酸等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
4.采样方式
❖土壤样品:
采集深度0-15cm的表地为试样,按3点式(水田出 口,入口和中心点)或5点式(两条对角线交叉点和 对角线的其它4个等分点)取样。每点采1-2kg, 经压碎、风干、粉碎、过筛、缩分等步骤,取粒 径小于0.5 mm的样品作分析试样。
❖沉积物:
用采泥器从表面往下每隔1米取一个试样,经压 碎、风干、粉碎、过筛、缩分,取小于0.5 mm的 样品作分析试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萃取分离的实质
将待萃取组分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使其萃
入有机相中。 反萃取
例. 8-羟基喹啉-CHCl3 对Al 3+ 的萃取
萃取的反过程(将组分从有机溶液中萃取到水 溶液中)。
22
例. 8-羟基喹啉-CHCl3对Al 3+ 的萃取
A l(H 2O )63++
N 3
O H
N Al+ H + 3+ H 2 6O
20
(一)溶剂萃取分离法
在含有被分离物质的水 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和与水 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振荡, 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不 同的性质,使一些组分进入 有机相中,使另一些组分仍 留在水相中,从而达到分离 的目的。
21
1.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亲水性 离子型化合物 极性
物质
相互转换
疏水性 共价键化合物 弱极性或非极性
分配定律
KD
[HA]o [HA]w
24
(2)分配比 如果溶质A在两相中存在多种型体,如离
密封加压消化法
微波溶样法
部分分解法
16
三、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问题的提出
实际样品的复杂性
分析方法灵敏度的 局限性
干扰的消除
满足对灵敏 度的要求
控制实验条件
使用掩蔽剂 分离
选择灵敏度高 的方法
富集
17
例:
海水中 U (IV) 的测定
C = 1 ~ 3 g / L
难以测定
富集为 C = 100 ~ 200 g / L 可以测定
一、依据明显缺乏科学性:医学研究绝对不是这样的 ,仅仅从几个尸解病人的标本中发现衣原体“包涵体”( 在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的病变结构)就 仓促下结论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二、治疗效果:如果非典真的是衣原体造成的,那就 一点也不可怕了。因为只要正确使用抗菌素,衣原体感染 是可以控制的。当时那么多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专家会不 考虑到这个?
见书 p10
10
(三)食品
检测项目
营养成分 功效成分 鲜度 添加剂 污染物
随机取样 取样方法 系统取样
指定代表性样品
11
(四)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人或动物的体液、排泄物、 分泌物和脏器等
1.血 包 括:全血、血浆和血清
采样部位:手指血、耳垂血和静脉血
保存方法:置于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或 硬质玻璃管中密塞,4℃下 保存,长期保存在-20℃。
直接采集 样品的采集方法 浓缩采集
8
1. 直接采集法 容器预先抽真空,在现场采集样品;或
通过采样泵将气体样品直接引进容器。
2. 浓缩采集法(富集法)
空气样品中待测组分浓度较低时,使用
此法。
溶液吸收法
固体吸收剂阻留法
滤纸滤膜阻留法
冷阱收集法
9
3. 采样装置 基本组成
收集器 流量计 采样动力
(二)水
分离效果
干扰成分减少至不再干扰 待测组分有效回收
18
分离效果的好坏用回收率衡量
回收率 %) ( 分原 离始 后含 测量 量 10% 0值
常量组分,含量 > 1%, 回收率 > 99 % 以上
微量组分,含量 < 0.01 %, 回收率 > 95 % 或更低
19
常用分离方法
沉淀与共沉淀分离法 溶剂萃取分离法 固相萃取与微萃取法 色谱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膜分离法
14
2.样品处理的要求 ① 必须使样品分解完全,回收率足够高
② 不能引入干扰测定的物质和待测物质 ③ 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
二、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1.溶解法
水溶法 酸浸出法 碱浸出法 有机溶剂浸出法
15
2.分解法
高温灰化法(450-550℃)
干灰化法 低温灰化法(高频等离子 体技术)
硝酸-硫酸法
湿消化法 硝酸-高氯酸(H2O2)法 硝酸-硫酸-高氯酸法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
第二章
第一节 样品的采取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和制备
第二节 样品的处理
2
卫生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影响结果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准确度
样品的预处理*
分析方法的选择及试样的测定
分析数据的处理
分析报告的撰写
卫生分析工作的第一步:样品的采集
3
第一节 样品的采取和保存
一、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分析对象的全体 样品:从总体中抽出部分个体,代表全部待 分析物料的平均组成。 采样:按一定规则,从总体中抽取分析样品 的过程。 采样目的:获得能代表全部待分析总体平均 组成的样品。
具体到上述的在非典的病人标本上会发现衣原体“包涵 体”的原因是这样:非典病人受到冠状病毒的侵犯后,肺 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衣原体无法生存的地方变 成衣原体生长的“沃土”,从而出现了继发衣原体感染。
7
三、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 (一)空气
大气监测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成分监测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
4
二、样品采集的原则
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
1.代表性 采集的样品必须能充分代表被分析总
体的性质 2.典型性
根据检测目的,采集的样品必须能充 分说明此目的的典型样品 3.适时性
某些样品的采集要有严格的时间概念
5
非典时期的支原体与衣原体之争
当广东开始非典流行时,国内权威机构报道非典是由 “衣原体”导致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怀疑。但基于 以下理由觉得迷惑:
6
后来的发展证实了我的看法,相信国内很多医务人员 也经历过和我一样的疑惑。
那么,为什么在非典的病人标本上会发现衣原体“包涵 体”呢?这其实是病原学研究时,最基本的需要分辨的, 即“宿主”还是“过客”这一最基本的问题。
“宿主”是指病原体是造成疾病的病因;“过客”是指 病原体只是在疾病出现后,由于环境的改变,适合它在此 繁殖,即上面文章中所说的“继发感染”。
12
2.尿
24小时混合尿 取样方法 晨尿
某时间的一次尿
采样仪器:聚乙烯瓶或用硝酸溶液
浸泡过的玻璃瓶 3.毛发
取样方法:枕部距头皮2cm左右的发段
4.组织
取样:肝、肾、肺等脏器,冷冻保存
13
第二节 样品的处理
一、样品处理的目的和要求
1.样品处理的目的 ① 使被测组分从复杂样品中分离出来,制成 可被测定的形式。 ② 去除干扰测定的物质 ③ 必要时进行浓缩富集 ④ 可通过衍生化使难测定物质转化为易于测 定的物质形式
O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亲水 水合离子的正电 疏水 性被中和,亲水 的水分子被疏水 有机大分子取代
溶于CHCl3
8-羟基喹啉 萃取剂
CHCl3
溶剂
23
(1)分配系数
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溶质A,若A在两相 中的存在形态相同,平衡时,在有机相的浓度
为[A]o, 水相的浓度为[A]w之比,用KD表示。
萃取平衡 A (w)
A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