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特点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以及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以及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以及病因一、引言小儿支气管肺炎(Pediatric Bronchopneumonia)是一种主要侵犯儿童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其特征包括呼吸道感染症状、肺实质炎症和肺泡内及支气管内炎症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及相关的发病原因。

二、病因及发病原因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原因众多,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其他因素。

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的儿童易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发热等症状。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小儿支气管肺炎常见的病因之一。

最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以及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

这些细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儿童易出现胸闷、喘息、咳嗽、发热等症状。

3. 其他因素除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例如,儿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此外,冷空气、烟尘暴露、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加重疾病的发展。

三、病因的影响因素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易感性、病原体的毒力及环境因素。

1. 个体易感性婴幼儿期的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因此易受感染。

此外,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既往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易患小儿支气管肺炎。

2. 病原体毒力不同的病原体对宿主的感染能力和毒力不同,少数病原体毒力较强,容易引起严重的支气管肺炎。

例如,百日咳杆菌可以分泌毒素引起剧烈的咳嗽。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儿童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容易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加重疾病的进展。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论文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论文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论文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进行论述。

其中,主要包括: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儿具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出现不同程度气促或呼吸困难31例,肺部存在中细啰音28例、方法、记录患儿治疗前症状和体征,并逐日观察记录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变化、取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清进行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菌抗原或抗体测定、疗效评估、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肺炎患儿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治疗结果、小儿支气管肺炎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采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2例。

阿奇霉素剂量按10mg/(kg·d),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阿奇霉素浓度为1.0mg/ml静脉滴注1~3h,疗程为5~7d。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外周血、肝功能、肾功能、X线胸片变化,并取咽部或上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阿奇霉素药敏试验,或取上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清进行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菌抗原或抗体检测。

结果:痊愈16例,显效21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88.1%。

6例发生不良反应,占14.3%,其中,纳差3例,恶心、腹痛1例,皮肤风团1例,静脉滴入处疼痛1例,停药1d后不良反应消失。

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童;支气管肺炎为了解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笔者对2007年1~12月在本院儿科应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治疗的4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儿具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1],全部经胸部X线片证实并外周血象改变;入院前1周未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无严重肝肾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研究

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研究

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研究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研究摘要: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相当高。

本论文旨在综述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研究现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以及发展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有效预防措施。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气管炎、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引言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是全球范围内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约有8.2万名儿童因肺炎和支气管炎导致死亡,而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所致的死亡人数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对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对降低儿童死亡率至关重要。

一、研究现状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是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除了病毒感染外,细菌感染也是导致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二、病因1. 病毒感染研究表明,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次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

这些病毒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肺部感染,尤其在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

2. 细菌感染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细菌感染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肺炎链球菌感染常发生在2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则常出现在2岁以上儿童中。

三、诊断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症状,而相关检查包括肺部 X 射线、血液和痰液检查等。

四、治疗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

对于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

而对于细菌感染,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常用的治疗选择。

五、预防在预防儿童肺炎和支气管炎方面,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76例患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的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

结果:本组病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比较容易诊断和治疗。

只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治疗,基本可以及时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时,应该及时发现病情,查明病因,积极治疗。

重视卫生知识的普及,加强群众的就医素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标签: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76 cases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bronchial pneumonia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11-2013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76 cases of bronch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Results:This group of cases with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relatively easy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long a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can be timely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opulmonary,should be timely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find out the pathogeny,active treatment. Emphasizes popularizing health knowledge,strengthening of medical quality,to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Keyword】Pediatric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bronchial pneumonia;clinical analysis支气管肺炎是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于婴幼儿时期。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毕业论文是检验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文档,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也成为每个即将毕业的学子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论文范文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

方法:将就诊的12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头孢呋辛钠抗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不明显。

结论: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呋辛钠,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应优先选用。

关键词:头孢呋辛钠;痰热清;小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我国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其中男70例,女50例。

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呋辛钠,2次/d。

观察组在给予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

采用静脉滴注,控制输液速度,严密监测肝、肾功能。

连续治疗7~10 d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评定项目:患者咳嗽、体温升高、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和治疗时间以及两种药物的安全性,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为痊愈;咳嗽、肺部啰音和体温有所改善为部分缓解;咳嗽、肺部啰音和体温无改善或者加重为无效。

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5 统计学方法:对本组资料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小儿支气管肺炎115例临床分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115例临床分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11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11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8例。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头孢硫脒结合氨溴索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唑啉治疗。

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61.6%。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

治疗组咳嗽好转消失平均时间6.2±0.4天,对照组8.9±0.8天。

肺部湿啰音消失的平均时间4.2±0.8天,而对照组7.1±1.2天。

治疗组的咳嗽好转与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头孢硫脒和氨溴索二者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相互促进疗效较好,能快速改善症状。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头孢硫脒氨溴索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是影响小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以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为主。

近年来,随着对小儿肺炎病原学的研究进展,认为病毒性肺炎的发病有增多趋势[2]。

采用头孢硫脒结合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15例,全部患儿均符合以下两点:①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肺部可闻及细湿啰音或肺部虽无细湿啰音而肺部X线胸片有炎症改变者。

②血常规外围白细胞计数升高[3]。

其中男70例,女45例,年龄45天~5岁,平均1.2±0.6岁;疗程3~9天,平均3.2±1.1天,痰培养:89例患儿培养出致病菌。

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小儿肺炎论文总结范文

小儿肺炎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

本文通过对小儿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总结了目前小儿肺炎的护理与治疗策略,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一、引言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以肺部感染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复杂,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

小儿肺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深入研究小儿肺炎的护理与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1. 病因:小儿肺炎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

细菌性肺炎常见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性肺炎常见于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支原体肺炎常见于肺炎支原体。

2. 临床表现: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

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咳嗽可为干咳或湿咳,呼吸困难程度不等,肺部啰音是肺炎的重要体征。

三、诊断及治疗方法1. 诊断:小儿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胸部X光检查、血液检查、痰液培养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2. 治疗方法:小儿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细菌性肺炎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选用抗病毒药物。

(2)对症治疗:包括解热、止咳、平喘等。

对于呼吸困难严重者,可给予吸氧治疗。

(3)支持治疗: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四、护理与治疗策略1. 护理: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2. 治疗策略: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个体化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结论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

通过对小儿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护理与治疗策略。

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以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疗分析

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疗分析

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疗分析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医学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儿童支气管肺炎是我国儿童呼吸道疾病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发病率几乎能够达到5%左右,这也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较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儿童在表达能力上的欠缺,他们很少能清晰的描述出自身的病症,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和更早地发现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并对其进行诊断,就必须对儿童支气管肺炎进行临床诊疗的分析。

该文便对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诊疗分析的资料和方法、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诊疗分析的结果以及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诊疗分析的讨论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疗工作。

标签: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诊疗的分析;资料、方法、结果及讨论支气管肺炎,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小儿多发性疾病,这种疾病大都发生在冬春季或是气候骤变的情况下,在我国的部分华南地区夏天发病也是很多的。

通常情况下,当室内居住拥挤、空气污染严重、通风不良或是存在的致病微生物较多时,就很容易引起肺炎的发生。

支气管肺炎一般都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或是衣原体等病原体引发的,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的引发因素主要是病毒,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的引发因素则是以细菌为主,支气管肺炎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所导致,细菌性肺炎中60%以上都是由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引起。

支气管肺炎一般在发展中国家是较为多发的,并且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很高的,所以这种疾病也是威胁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疾病,在我国,儿童肺炎疾病中有93%左右都是支气管肺炎,由于支气管肺炎的发病速度很快,并且引发肺炎的原因众多,因此为了广大儿童的健康必须对儿童支气管肺炎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便是对过往的82例儿童支气管肺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的详细分析。

1 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诊疗分析的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主要是选取了所就诊的82例儿童支气管肺炎病例,这些儿童病例的年龄均在1~5岁之间,并且他们大部分都居住在农村或者是城乡结合的区域,其中有36例病例为女孩,其余的病例为男孩,并且这些病例全部都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支气管肺炎”的诊断要求。

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及X线诊断论文

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及X线诊断论文

浅谈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摘要】目的深入探讨63例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小儿支气管炎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x线电视胸透及胸部拍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结果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都做出了比较正确的诊断。

结论 x线电视透视及拍片检查结合临床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可大大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率。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及x线诊断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常见的致病菌如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多并发于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期间最常见最多发的一种肺炎。

x线胸部透析或拍片是检查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它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下面将我们近年来诊断的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一般资料本组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

发病年龄均在1-5岁之间。

其中:一岁的有14例、2岁的有20例、3岁的有11例、4岁的有10例、5岁的有8例。

男性多于女性。

2 临床表现本组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均有发热,热型不定。

大多数是不规则热,少数是弛张热。

体温在37.5℃-38.9℃之间。

患者均有咳嗽、咳痰、痰量不多、均为泡沫样改变。

病情比较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烦躁不安、精神不振、哭啼、不吃东西,呈现出虚弱面容。

肺部听诊:早期呼吸音粗,逐渐可听到湿罗音。

化验检查: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

3 x线检查表现本组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x线表现为:①两肺中下野均可见肺纹理增强增多,其边缘模糊不清,肺门阴影增大、增浓。

这些改变主要是由于肺间质的改变所致。

早期由于肺充血、间质浸润及支气管炎的存在,而导致上述病变的表现。

本组这样的患儿有30例。

②肺实质的改变:当炎症侵及细支气管及肺泡时,细支气管因粘膜炎症,水肿,管壁狭窄,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

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分析论文

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分析论文

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分析论文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道血管破裂、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临床表现1.发热: 支气管肺炎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不超过39℃,但也有极少数病例的体温可高达40℃以上。

2.咳嗽: 患儿最明显的症状是咳嗽,咳嗽的特点是经常性、阵发性和干咳为主,少数儿童可有咳痰现象。

3.呼吸困难: 支气管肺炎有的患儿呼吸速率较快,呼吸困难,呼吸深浅不规则,胸廓活动度减少等。

4.乏力: 患儿常有乏力、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

二、诊断标准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所给出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患儿的体征常在发病后2-3天出现,病程多在10天左右,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有些可迁延数周。

同时,胸部X线检查在确诊支气管肺炎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治疗方法1.抗生素治疗: 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细菌培养药敏情况进行选择。

2.充分卧床休息: 支气管肺炎患儿需要充分休息,保持通风换气,避免感冒等因素的影响,以加速自身免疫力的恢复和炎症的消退。

3.饮食调理: 患儿饮食上应以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特别是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品。

同时要避免吃冷、酸、辣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四、疗效支气管肺炎采用适当的治疗和调护,大多数患儿病情会在5-7天内得到缓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及时,则会引起支气管阻塞、肺部化脓、心股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医护人员需明确其病情特点和临床表现,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情的严重程度,保护患儿的健康。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加强对孩子的日常护理和预防,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儿支气管肺炎60例临床分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60例临床分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60例临床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是指婴幼儿时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本文通过对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总结了该疾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

一、临床特征1.起病急骤:多数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程急骤,起病突然,数小时内发病,但部分患儿起病缓慢。

2.发热:热度高,多数病儿维持在39℃以上,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3-7天不等。

3.咳嗽:干嗽,剧烈,频繁,易于诱发呕吐、咳逆等症状。

4.气喘:表现为呼吸急促,呼气时哮鸣音明显,常突然发作,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

6.全身症状:如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

7.咳痰:一般为稀薄无色透明痰液,也可为浅黄或黄绿色。

二、治疗方法1.对症支持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止咳祛痰、消炎药物等。

2.氧疗:针对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给予氧疗,同时注意呼吸道的清洁和护理。

3.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摄入,维持电解质平衡。

4.防止合并症:如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

5.抗生素治疗:对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或病情进展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三、预后情况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预后一般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预后差。

预后较差的因素包括: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重度呼吸困难等。

预后差的患者需密切观察和治疗,及时纠正病情恶化,加强营养和支持治疗,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应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注意氧疗、营养支持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严密观察的前提下,加强护理和持续治疗有助于提高预后。

医学毕业论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

医学毕业论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

X X 大学毕业论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姓名:__________2014年6月25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4例)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2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实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患者体征缓解情况较对照组好;结论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地对小儿正确诊断,并且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治疗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小儿多发性疾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

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性微生物较多,容易发生肺炎。

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发达国家的小儿肺炎以病毒病原为主,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以细菌病原为主。

一般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所致者,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占细菌性肺炎的60%以上。

支气管肺炎在发展中国家非常多发,而且病死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该病一直是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疾病。

在我国,支气管肺炎占到儿童肺炎的93.5%之多,而且引发肺炎的原因较多,发病较快,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而言非常重要。

现以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我院诊断和治疗支气管肺炎的探索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该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4个月-3岁,平均年龄1.3±0.6岁,病程为1-4天。

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多汗、咳嗽、气喘、痰鸣,伴有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症状,重者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抽搐等。

支气管肺炎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支气管肺炎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支气管肺炎中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以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发热及肺部的细湿啰音为主要表现,严重者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2。

支气管肺炎患儿因难受而常常哭闹抗拒,甚至焦虑、抑郁,使得静脉输注、雾化吸入等无法实施,给临床护理带来较大挑战。

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性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提高护理效率。

本研究对4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探讨其在支气管肺炎干预中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选取年一年4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4例,采用SPSS17.0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

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1.2岁?7.0岁(4.75岁±1.32岁)病程10d?60d(26.32d±7.21d)。

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0岁?7.5岁(4.32岁±1.27岁)病程12d?60d(27.63d±7.03d)。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第8版《儿科学》中有关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并经胸部X线片、快速抗原检查确诊;②伴有咳嗽、发热、气喘、呼吸困难等表现,可闻及双肺中小湿啰音或哮鸣音;③患儿意识清楚,智力正常;④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②因其他合并症需进行特殊护理者。

1.3干预方法两组均给予平喘、祛痰、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静脉输注或氧驱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病情观察、饮食护理、输液护理等。

观察组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

①心理疏导:支气管肺炎患儿因咳嗽、气促、发热等难受而易哭闹,加之护士穿着白大褂,会使患儿因以往治疗经验而对护士产生恐惧心理,抗拒护理。

护士应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将白大褂换成粉色、蓝色或黄色等小儿喜欢的颜色的衣物。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在婴幼儿中较为普遍。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也正在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进行讨论。

一、临床表现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呼吸急促、气喘、发热等。

小儿接触病原体后,常会出现咳嗽、流涕和喉咙不适,接着就会出现发热、气促、呼吸急促和气喘等症状。

通过仔细观察小儿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

二、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等。

X线检查对于查看肺部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是非常有帮助的,而超声检查则可以更为清晰地查看肺部及其附带的器官状况,尤其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病情的评估更为重要。

三、血常规检查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还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等相关检查方法进行,通过对小儿的血液进行检查,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等情况,这对于了解疾病的进展、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等方面非常有帮助。

四、药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小儿病情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对于轻度病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即可,而对于重症病例,需要静脉输液等治疗方式,使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镇咳药、支气管扩张剂和消炎药等。

五、预防措施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应注意给小儿勤换衣服、及时给小儿更换尿布、注意小儿的卫生习惯、严格禁止小儿接触动物和鸟类等动物。

此外,注重小儿营养和锻炼,提高小儿的免疫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主要包括:准确判断病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了解和预防,及时就医治疗,使患病小儿得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体会.doc

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体会.doc

显效22例,占36.7%;有效22例,占36.7%;无效16例,占26.7%;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组治疗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口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不良反应:本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沐舒坦针相关的药物不良应。

3讨论3.1发病原因3.1.1好发因素: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等在此年龄阶段免疫学上也有弱点防御功能尚未充分发展容易发生传染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患这些内在因素不但使婴幼儿容易发生肺炎并且比较严重1岁以下婴儿免疫力很差故肺炎易于扩散融合并延及两肺年龄较大及体质较强的幼儿机体反应性逐渐成熟局限感染能力增强肺炎往往出现较大的病灶如局限于一叶则为大叶肺炎。

3.1.2病原菌: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均可诱发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但以细菌和病毒为主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RSV最为常见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因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肺炎已明显减少一般支气管肺炎大部分由于肺炎球菌所致占细菌性肺炎的90%以上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埃希杆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则较少见肺炎球菌至少有86个不同血清型都对青霉素敏感所以目前分型对治疗的意义不大较常见肺炎球菌型别是第14181923等型有毒力的肺炎球菌均带荚膜含有型特异性多糖因而可以抵御噬菌作用而无症状的肺炎球菌致病型的携带者在散播感染方面起到比肺炎病人更重要的作用此病一般为散发但在集体托幼机构有时可有流行β溶血性链球菌往往在麻疹或百日咳病程中作为继发感染出现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小儿重症肺炎的常见病原菌但白色葡萄球菌肺炎近几年来有增多趋势流感杆菌引起的肺炎常继发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或败血症3岁以前较为多见大肠埃希杆菌所引起的肺炎主要见于新生儿及营养不良的婴儿但在近年来大量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此病与葡萄球菌肺炎一样可继发于其他重病的过程中肺炎杆菌肺炎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较少见一般均为继发性间质性支气管肺炎大多数由于病毒所致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麻疹病程中常并发细菌性肺炎但麻疹病毒本身亦可引起肺炎曾自无细菌感染的麻疹肺炎早期死亡者肺内分离出麻疹病毒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也可由于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草绿色链球菌中某些型别及肺炎支原体所引起。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以及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以及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以及病因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幼儿期,特别是在3个月至3岁的儿童中。

本文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以及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支气管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风疹病毒。

此外,细菌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是导致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病因。

病毒感染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被感染的人咳嗽或打喷嚏时,会释放病毒颗粒,从而使其他人暴露于感染源中。

此外,接触污染的物体或表面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也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细菌通常附着在病毒感染的呼吸道黏膜上,此时细菌也会引发肺部感染。

细菌感染常常导致病情加重,并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肺炎、化脓性炎症等。

除了病原体感染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其中包括气候因素,如冬季的干燥空气、低温和高湿度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如有害气体、二手烟等;母婴保健不当,如缺乏母乳喂养、早期断奶等。

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临床上采取了多种治疗手段。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包括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退热药物。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常规用药包括抗生素治疗。

此外,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预防与控制也十分重要,如注射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与一些遗传因素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了患儿发生支气管肺炎的风险。

此外,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也与支气管肺炎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气候和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和免疫系统的发育等。

针对不同的病因,临床上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预防控制也是重要的手段,如疫苗接种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分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分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分析目的探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山莨菪碱注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使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有效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w-dose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isodamine clinical effect of bronch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will be in January 2013 - June 2014 treated 120 cases of bronchial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nti-infec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jections of small doses of anisodamine on this basis,the treatment effect in both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observed 98.33%,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group of children with clinical symptoms observed time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use of small doses of anisodamin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the disease,and fewer adverse reactions,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Anisodamine;Small doses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是婴幼儿期最多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多发时节,患儿发生肺炎后,主要给予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该研究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在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山莨菪碱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以及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以及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以及病因发生支气管炎时,气管大多同时发炎,如果涉及毛细支气管,则其病理与症状均与肺炎相仿。

婴幼儿支气管炎大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后,或是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临床症状。

病因是各种细菌或病毒,或为合并感染。

发病可缓可急,大多先有上感症状,咳嗽为主要表现,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如为细菌感染,可吐黄痰。

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尤以6个月以下婴儿多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见。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病因学病原是病毒、肺炎支原体或细菌,或为其合并感染。

病毒感染中,以流感、腺病毒、3型副流感及呼吸道融合胞病毒等占多数,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凡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都可成为支气管炎的病原体,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致病性细菌可引起继发感染。

较常见的细菌是肺炎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有时为百日咳杆菌、沙门氏菌属或白喉杆菌。

营养不良、佝偻病、变态反应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皆可为本病的诱因。

小宝宝尤其一岁以下的婴儿和大人比较起来,有以下不同的特征1.气管管径小,因此空气阻力大。

2.以空气力学而言,小儿周端的运气管占整个肺部空气阻力的比例较大,因此一有毛病,呼吸就显得格外费力。

3.气管的软骨及平滑肌发育仍不健全,一旦有问题,容易塌陷,造成呼吸阻力加大。

4.小儿整个胸廓的弹性及胸肌都比较脆弱,比较容易发生呼吸困难。

因此婴幼儿若得了支气管炎,症状就会显得特别严重。

小儿支气管肺炎论文临床表现发病可急可缓。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在胸部可听到干、湿罗音,以中等不泡音为主,偶可限于一侧。

婴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

症状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发热38~39℃,偶达40℃,多2~3日即退。

感觉疲劳,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年长儿再诉头痛及胸痛。

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

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继发细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预防;就医素质
【中图分类号】r 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437- 01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

小儿肺炎既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

我院收治的96例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性别:本组共96例,男54例,女42例,男女之比为1.3∶1。

1.1.2 年龄:最小15天,最大11岁。

1岁以下68例,占5.4%,1~3岁100例,占5
2.1%,3岁以上24例,占12.5%。

1.1.3 发病诱因:受凉发病者62例,占64.6%,支气管炎26例,占27.1%;麻疹4例,占4.2%,原因不明的4例,占4.2%。

1.1.4 症状与体征:咳嗽92例,发热82例,气促80例,食欲差62例,烦躁不安20例,呕吐52例,发绀18例,精神不振10例,腹胀腹泻8例,三凹征8例,鼻翼煽动10例,呼吸音粗糙94例,细湿啰音90例。

1.1.5 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9h,最长15天,以4天左右就诊
者最多,共62例,占64.6%。

1.1.6 发病季节: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为多。

其中:春36例,占37.5%,夏6例,占6.3%,秋12例,占1
2.5%,冬42例,占4
3.8%。

1.2 合并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6例(6.3%),呼吸衰竭2例(
2.1%),脑水肿4例(4.2%)。

1.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0×109/l14例,占14.6%,10~20×109/l50例,占5
2.1%,20×109/l以上者32例,占3
3.3%。

中性粒细胞0.50以下18例,占18.8%;0.50~0.7026例,占27.1%;
0.70~0.9052例,占54.2%。

1.4 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92例(97.9%),双肺点片状阴影84例(87.5%)。

1.5 治疗方法与疗效:96例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较重者加用激素,有气促、发绀者给予间断吸氧。

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及(或)抗呼吸衰竭治疗。

合并脑水肿者予以降低颅内压。

本组病例有2例自动出院,预后不明。

余全部痊愈,治愈天数短者6天,长者16天,平均8天左右。

2 讨论
根据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可作出诊断。

对体征不明显的病例做x线检查,有助于确诊。

对已诊断为肺炎的病例,应结合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力求作出病因诊断,以便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治疗与预后精心护理:保持
呼吸道通畅,是纠正低氧血症,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对住院患儿应尽可能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分开,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分开。

抗菌药物治疗: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有继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

对未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首选青霉素,年龄小或病情严重者需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首选红霉素。

真菌感染应停止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选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亦可用克霉唑、达扶康或二性霉素b。

抗病毒药物治疗:国内用病毒唑治疗早期腺病毒肺炎有一定疗效,对晚期的病例疗效不明显。

有其他并发症者可对症治疗。

中药治疗肺炎除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

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及加减。

对单纯病毒性肺炎应首选中药治疗。

小儿肺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年长儿患肺炎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则病死率较高。

在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结核病、麻疹、百日咳的基础上并发肺炎,则预后较差。

病原体方面,肺炎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此类型肺炎预后良好;而金葡菌肺炎并发症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

腺病毒肺炎病情较重,病死率也较高。

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不一,自然病程虽较长,但多能自然痊愈。

重症肺炎预后亦较差。

要控制和减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必须重视基础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冬、春季节的小儿护理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长时间待在室内要勤开窗子,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多喝水饮食均衡,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
果蔬菜和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力量。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加强规范全民就医素质,是完全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