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特点分析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预防;就医素质

【中图分类号】r 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437- 01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小儿肺炎既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我院收治的96例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性别:本组共96例,男54例,女42例,男女之比为1.3∶1。

1.1.2 年龄:最小15天,最大11岁。1岁以下68例,占5.4%,1~3岁100例,占5

2.1%,3岁以上24例,占12.5%。

1.1.3 发病诱因:受凉发病者62例,占64.6%,支气管炎26例,占27.1%;麻疹4例,占4.2%,原因不明的4例,占4.2%。

1.1.4 症状与体征:咳嗽92例,发热82例,气促80例,食欲差62例,烦躁不安20例,呕吐52例,发绀18例,精神不振10例,腹胀腹泻8例,三凹征8例,鼻翼煽动10例,呼吸音粗糙94例,细湿啰音90例。

1.1.5 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9h,最长15天,以4天左右就诊

者最多,共62例,占64.6%。

1.1.6 发病季节: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为多。其中:春36例,占37.5%,夏6例,占6.3%,秋12例,占1

2.5%,冬42例,占4

3.8%。

1.2 合并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6例(6.3%),呼吸衰竭2例(

2.1%),脑水肿4例(4.2%)。

1.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0×109/l14例,占14.6%,10~20×109/l50例,占5

2.1%,20×109/l以上者32例,占3

3.3%。中性粒细胞0.50以下18例,占18.8%;0.50~0.7026例,占27.1%;

0.70~0.9052例,占54.2%。

1.4 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92例(97.9%),双肺点片状阴影84例(87.5%)。

1.5 治疗方法与疗效:96例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较重者加用激素,有气促、发绀者给予间断吸氧。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及(或)抗呼吸衰竭治疗。合并脑水肿者予以降低颅内压。本组病例有2例自动出院,预后不明。余全部痊愈,治愈天数短者6天,长者16天,平均8天左右。

2 讨论

根据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可作出诊断。对体征不明显的病例做x线检查,有助于确诊。对已诊断为肺炎的病例,应结合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力求作出病因诊断,以便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治疗与预后精心护理:保持

呼吸道通畅,是纠正低氧血症,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对住院患儿应尽可能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分开,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分开。抗菌药物治疗: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有继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对未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首选青霉素,年龄小或病情严重者需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首选红霉素。真菌感染应停止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选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亦可用克霉唑、达扶康或二性霉素b。抗病毒药物治疗:国内用病毒唑治疗早期腺病毒肺炎有一定疗效,对晚期的病例疗效不明显。有其他并发症者可对症治疗。中药治疗肺炎除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及加减。对单纯病毒性肺炎应首选中药治疗。小儿肺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长儿患肺炎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则病死率较高。在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结核病、麻疹、百日咳的基础上并发肺炎,则预后较差。病原体方面,肺炎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此类型肺炎预后良好;而金葡菌肺炎并发症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腺病毒肺炎病情较重,病死率也较高。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不一,自然病程虽较长,但多能自然痊愈。重症肺炎预后亦较差。要控制和减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必须重视基础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冬、春季节的小儿护理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长时间待在室内要勤开窗子,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多喝水饮食均衡,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

果蔬菜和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力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加强规范全民就医素质,是完全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