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现状(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期常表现为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消 化道症状。
缓解期
缓解期症状较轻,可表现 为食欲不振、乏力等。
反复发作
该病可反复发作,导致贫 血、消瘦、消化不良、食 欲减退等症状。
03
治疗及预防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激素类药物、抗过敏药物 、止泻药物等,可减轻症状并
控制病情发展。
饮食调整
避免过敏源,如海鲜、牛奶等, 同时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 物。
补液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休 克等。
预防措施
避免过敏源
了解患者的过敏源,避免接触 可预防发病。
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过期 、变质食品。
增强免疫力
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 饮食均衡,增强免疫力。
注意事项
01
02
03
关注病情变化
若病情持续不见好转或出 现高热不退、剧烈腹痛、 出血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 就医。
发病原因
过敏体质
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食物或药 物存在过敏反应,如使用头孢 类抗生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物等 ,可能诱发嗜酸性粒细胞性胃
肠炎。
饮食习惯
长期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过 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能破坏 胃肠道黏膜,导致嗜酸性粒细胞 浸润,从而引发炎症。
感染
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素也可能引起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病理学表现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该病的典型病理表现。
黏膜损伤
炎症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出现糜烂、溃疡等。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在病变黏膜处浸润。
病变部位
01
02
03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作者:吴金容宋正己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22年第13期[摘要]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较少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以胃肠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壁增厚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
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伴或不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影像学表现为局部肠管壁增厚、腹腔积液,内镜可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依据病理活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数量确诊。
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标准仍不规范,临床诊断仍较困难,本文通过对该病临床表现、治疗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诊断;内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22)13-0048-05Research advanc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WU JinrongSONG Zhengji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Yunnan,Kunming 650032,China [Abstract]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is a relatively rare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eosinophil infiltr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tissues and thickening of gastrointestinal wall. I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remain unknow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are diverse,with or without the elevated 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 The images can show local intestinal wall thickening and peritoneal effusion,and the endoscopy can show mucosal congestion,erosion,ulcer,etc. The diagnosis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eosinophil infiltration in pathological biopsy. Due to the lack of specificity 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auxiliary examinations of the disease,the patholog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are still not standardized,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is still difficult.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so as to improve clinicians,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C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is;Medical treatment嗜酸細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是嗜酸性胃肠道疾病中的一种,嗜酸性胃肠道疾病还包括嗜酸性食管炎、嗜酸细胞性胃炎、嗜酸细胞性肠炎和嗜酸细胞性结肠炎[1]。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现状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现状【摘要】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少见疾病。
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自1937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仅有300余例报道,且报道的病例特点不一,具有临床多样性,容易造成误诊。
本文就嗜酸性胃肠炎的诊治进行阐述。
【Abstract】eosinophilic gastricoenteritis is a rare disease,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eosinophile granulocyte excessively infiltrating. The etiopathogesis is not distinct.Since the first case was reported in 1937,there were only about 300 cases in the world. The features of cases were diversified, and it s easily misdiagnosed. The text describ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Key words】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Clinical manifestatio;Diagnosis;Therapy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亦称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ic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
通常累及胃窦部和近端空肠,累及结肠以盲肠和升结肠多见,也可以累及腹膜,甚至累及食管、肝胆系统(罕见)等[1]。
临床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部分患者有特殊食物过敏史。
EG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30~50岁,男女比例为2:1[1]。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研究
进 行数 据资料的处理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计软件进行 ,利用 3 2 检验计数资 料 ;采用 t检验计量资料 ,P< 0 . 0 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 . 1临床表现 治疗的三十六例患者 中, 约占百分之六 十九的患者病程在一个月 内, 为二 十
五例 , 时间最 短的为一天 , 时间最长在三年 。 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最多 的是 以支 气管哮喘 , 有八例患者 。 三十六例患者没有家族遗传史 , 其他 表现还包 括过敏性 紫癜 、鼻炎 、湿疹 、荨麻疹 。
2 . 2 . 实 验 室检 查
百分之六十 九的患者在进行血液学检查外 周血 中 ,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占到
三 十六例患者 中的九例 。 在对七例 患者进行 血清学检查 I g E检查中 , 有五例是 比
正常水平高 的, 对六例患者进行 的抗体实验 、 抗核实验等项 目中 , 患者均呈 阴性 。
1 、 资 料 与 方 法
有 三十例 患者进行 胃镜检 查 , 表现形式多样 , 通常还是 以炎性 改变的提示为 主 ,例如黏膜粗糙 、 充血水肿 、点片状平坦糜烂 、 红斑等 。 有 二十患者例进行结 肠镜检查 , 有一例进行小肠镜检查 。 有百分之五十八的患者出现嗜酸性细胞浸润 , 有二十一例 , 三例患者的牯膜出现溃疡 , 不过还有五例 患者在 十二指肠的内镜检 查下是 没有异 常 ,活检之后 才能体会是有 嗜酸性细胞异常浸润的现象 。 统计消化道各 部位黏膜 活检情况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实验室检查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粪 便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升高。
病理学检查
胃肠组织活检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浸 润。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 系统炎症:如克罗恩 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
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 性粒细胞升高:如寄 生虫感染、皮肤病等 。
过敏反应:如食物过 敏、药物过敏等。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免疫学检查等,有助 于了解全身状况和病因
。
粪便检查
粪便常规、粪便培养、 粪便寄生虫检查等,有 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
的腹泻。
内窥镜检查
X线检查
胃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 察胃肠黏膜病变,并取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钡剂造影 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
解胃肠形态和功能。
04
腹泻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为水样便 或糊状便,有时带有黏液和血。
恶心和呕吐
体重下降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尤其 是在疾病发作的早期。
由于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患者可能会 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体征表现
01
02
03
腹部压痛
医生在检查时可能会发现 腹部有压痛,通常在上腹 部或脐周。
腹部肿块
有时在腹部可以摸到肿块 ,这通常是肠道增厚或腹 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复查
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测症状
留意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检查。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指导,不要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 肠炎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现状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现状
谭东毅;姚宏昌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8(14)12
【摘要】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具有临床多样性,病理研究证明胃、肠黏膜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伴有大量与嗜酸粒细胞密切相关的毒性颗粒蛋白及细胞因子,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页数】2页(P1833-1834)
【作者】谭东毅;姚宏昌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天津,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天津,3001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现状 [J], 张莉
2.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现状 [J], 张莉;付晓霞
3.以大量腹水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治分析 [J], 袁丽萍;周其莲;桂明
4.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合并急性胰腺炎超声表现1例 [J], 付遵峰;张家君
5.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进展 [J], 王华;方莹;韩亚楠;葛库库;刘欢宇;任晓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精)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83-02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临床大宗报道少见,误诊率高,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诊断治疗此类患者13例,并随访至今;症状缓解率100%,停用激素复发2例,血中嗜酸细胞始终较高2例,临床首诊误诊率100%,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发病年龄25.62岁,姐妹、父女共同发病各1对,病史30天-2年。
临床主要表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13例(100%),反酸、烧心、恶心、呕吐10例(80%),腹泻7例(54%),恶液质1例(6%)。
13例患者未发现明显食物及药物过敏,其中4例患者进行了血清及皮肤过敏源检查,结果阴性。
13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均明显增高,占外周血粒细胞比例35-72%,绝对值为1.3—11.6×109/L,外周血粒细胞总数1.300×109/L-27.780×109/L。
1.2 内镜表现。
13例患者均行胃镜或肠镜检查,其内镜下表现:13例均表现为黏膜斑片状充血、水肿、糜烂,1例胃窦多发疣状隆起。
病变同时累及胃、十二指肠、结肠2例,胃及十二指肠2例,单纯十二指肠黏膜病变8例,无明显变化1例。
出现梗阻症状者1例,腹水1例。
11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或结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浸润。
1例胃及十二指肠肌层增厚出现梗阻症状患者,经激素治疗有效,复查后胃及十二指肠肌层正常,支持此病诊断。
另外1例腹水检查发现大量嗜酸细胞,从而明确诊断。
1.3 病程及转归。
确诊的13例患者均无明显食物或药物过敏,11例症状较轻患者给予口服强的松20-40mg/d,1例恶液质及1例梗阻症状患者给与静脉全营养治疗3-5天,同时给与静脉输注地塞米松10-20mg/d,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强的松治疗,体质恢复后给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0-12天,症状消失给与正常饮食。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在玲
【期刊名称】《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1)003
【摘要】小儿嗜酸细胞(EC)性胃肠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胃肠道疾病.发病机制不甚明确,可能是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所致.以EC浸润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甚至浆膜层为典型特点.EC浸润的范围和深度决定了该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诊断的金标准取决于内镜活检、腹水找EC、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活检.治疗主要有饮食治疗、激素洽疗及其他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该文就有关小儿EC性胃肠炎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159-161)
【作者】李在玲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
【相关文献】
1.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张慧中; 许增华
2.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临床研究进展 [J], 沈睿
3.补铁与补锌对小儿生长发育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吴小玲;黄翠兰;王珍春
4.小儿川崎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J], 路振;张玉玲
5.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李锌夷;杨丽梅;盛彩玲;霍俐颖;赵彩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进展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进展赵翊迪;冯晓莹;宋青雅【摘要】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s)弥漫性或节段性浸润消化道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胃及小肠,通常根据Klein分型分为3种,即黏膜型、肌层型、浆膜型.EGE的临床表现可根据Eos浸润部位及层次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因此,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EGE较为困难.目前,确诊EGE需满足3条标准:存在消化系统症状、经组织学检查明确Eos浸润胃肠道,并除外其他可引起胃肠道组织Eos浸润的疾病.目前EGE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EGE是一种慢性疾病,并具有复发性,患者常需要激素维持治疗,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EGE的治疗方式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口服不良反应较小的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或采用饮食限定联合无激素治疗等(白三烯抑制剂、硫唑嘌呤、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均已在国内外研究中有所应用.本综述就EGE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实践中诊断及治疗EGE提供新的思路.【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7(032)008【总页数】4页(P733-736)【关键词】胃肠炎;粒细胞;诊断;治疗【作者】赵翊迪;冯晓莹;宋青雅【作者单位】大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辽宁大连 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E)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s)异常浸润于胃肠道的慢性炎性疾病,是一类少见、诊断较困难的疾病。
EGE于1938年由Kaijser初次报道,早期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为1~20/10万。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2024(全文)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是指反复或持续存在胃肠道症状,伴有消化道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升高的一组疾病。
病理学特征性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患者食道黏膜固有层可见纤维化。
趋化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细胞因子有多种,包括Th2细胞因子、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整合素和细胞外基质蛋白。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的肠道组织损伤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分泌特异性产物、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纤维化和组织重塑以及屏障功能受损有关。
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EGIDs)是指反复或持续存在胃肠道症状,伴有消化道黏膜内高倍视野下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病理性升高[1]。
疾病谱包括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嗜酸细胞性胃炎(eosinophilic gastritis,EG)、嗜酸细胞性肠炎(eosinophilic enteritis,EE)、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和嗜酸细胞性结肠炎(eosinophilic colitis,EC)。
EGIDs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胃肠道黏膜内EOS数量显著增多,EOS脱颗粒,可有小肠绒毛损伤及淋巴细胞增多、聚集和中性粒细胞浸润[2,3]。
在EoE和食管受累EGIDs患者的食管组织中,固有层可见斑片状纤维化[4]。
病理组织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IL-13、IL-17、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3/CC趋化因子配体(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CCL)26表达显著升高[5]。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寻求更准确、便捷的诊断方法,以便早期识别和 治疗该病。
治疗策略研究
研究糖皮质激素以外的治疗方法,如生物制剂、 免疫调节剂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与其他疾病的比较研究
与其他胃肠道疾病比较
比较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与其他胃肠道疾病在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病的特征 和本质。
诊断方法
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 查,同时需排除其他可能的胃肠道疾病。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症状,且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皮 疹、关节痛等。
治疗策略
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同时需要对症治 疗以缓解症状,如止泻、止痛等。
研究进展和展望
病理生理研究
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病机制, 了解其与食物过敏、免疫异常等因素的关系。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疾病概述 • 临床表现及诊断 • 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 预防及护理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诊断标准
定义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以胃肠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消化 系统疾病。
诊断标准
通过内镜检出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等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 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内镜检查
进行内镜检查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并获 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便常规等检查了解患者嗜酸性 粒细胞的数量和比例。
病理学检查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肠道黏膜嗜酸性粒 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寄生虫感染
如阿米巴病、蛔虫病等,需要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精)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11-03-27 10:35:00 ] 作者:刘丽,欧希龙编辑:studa20【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糖皮质激素;文献综述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它以累及消化道各层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伴或不伴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常以腹痛发病,临床症状因细胞浸润消化道部位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缺少对病因学和触发因子的认识,治疗上主要应用皮质激素,其他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也曾实验性地应用,但是效果尚不是很肯定。
现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
1 概况EG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病理上以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消化道壁为特征,胃和小肠壁常见,结肠少见,通常伴或不伴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增加。
Kaijser[1]于1937年首先对该病进行了描述,1970年Klein等[2]提出了该病的临床分型,延用至今。
EG发病率约为(1~20)/10万[3]。
由于很多病人没有明确诊断或者未经报道,实际的发病率很难估计。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
性别差异不明显,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4]。
1.1 病因学多数EG病例致病因素并不明确,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例如食物过敏,感染粪类圆线虫、阿米巴、蛔虫,谷蛋白相关肠病等。
EG还可能与某些药物有关[4]。
1.2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EG以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发病机制还不明确。
一般认为是由于嗜酸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各种分解酶,造成组织损伤。
1970年Klein等[2]指出,EG并不是单一致敏因子导致的疾病过程,推断该病可能会由于摄入不同的食物而不断自我加剧、恶化。
Cello[5]首先提出免疫变态反应假说。
后来,Min等[6]报道,嗜酸粒细胞质粒中含有的细胞毒性物质(主要是碱性蛋白、阳性嗜酸性蛋白以及神经毒素)能诱导组织损伤。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疾病研究报告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肠道吸收水分增加,腹痛,腹泻,水肿疾病介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什么?什么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怎么回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以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胃和小肠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因不明确,与过敏反应,免疫功能障碍有关,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青壮年好发,儿童少见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依赖于胃肠壁受浸润的深度和食管胃小肠和结肠病变的有无,临床可分为 3 型,黏膜型(Ⅰ型) 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和腰背痛,进食特殊过敏食物可使症状加重,体检可发现皮肤湿疹,荨麻疹,足踝部水肿等,部分患者表现为贫血,肌层型(Ⅱ型) 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幽门和小肠梗阻,恶心,呕吐,腹痛,抗酸药或抗胆碱药难以缓解,浆膜型(Ⅲ型) 相对少见,占整个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10%左右,可出现腹水症状体征: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有关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症状的介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 岁发病最多。
无性别差异。
病变可侵犯自食管至结肠的全消化道黏膜。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依赖于胃肠壁受浸润的深度和食管胃小肠和结肠病变的有无,临床可分为3 型。
1.黏膜型(Ⅰ型) 病变主要侵犯胃肠黏膜组织,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和腰背痛,进食特殊过敏食物可使症状加重。
体检可发现皮肤湿疹、荨麻疹、足踝部水肿等。
部分患者还可因胃肠道出血表现为贫血。
病变广泛时出现小肠吸收不良、蛋白丢失性肠病、贫血等全身性表现,青少年出现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女性可有继发性闭经。
2.肌层型(Ⅱ型) 以肌层病变为主,由于本型胃和小肠壁增厚、僵硬,临床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幽门和小肠梗阻、恶心、呕吐、腹痛,抗酸药或抗胆碱药难以缓解。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03
CATALOGUE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腹痛
腹痛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常 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阵发 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有时可 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
腹泻
腹泻是本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通 常表现为水样便或黏液便,每日数 次至数十次不等,持续时间较长。
体重下降
由于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影响,患 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酸粒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
诊断标准
确诊需要病理诊断,但临床诊断 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液中嗜 酸粒细胞比例通常大于0.4,同
时存在胃肠道症状。
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01
药物治疗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嗜酸粒细胞浸润。对
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也可使用抗组胺药、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
02
治疗建议
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患者需注意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 物和饮料。
病例二: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合并消化性溃疡,医生需关注患者的 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 合适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同时伴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 腹泻等症状。医生应进行内镜检查以确诊消化性溃疡和嗜 酸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 炎临床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概述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 病例报告和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嗜酸细胞浸润和组织学上 出现特征性嗜酸粒细胞颗粒为特点。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多样性及诊治分析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进一步揭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寻找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寻找能够反映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疾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的特异性生 物标志物,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针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如免疫治 疗、靶向治疗等,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胃肠道肿瘤
部分胃肠道肿瘤可引起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和胃肠道症状,需 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进行 鉴别。
诊断流程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注意 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完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 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
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如B超、CT等。
0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
01
腹痛
02
腹泻
03 恶心、呕吐
04
体重下降
其他症状
05
常见症状,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可为隐痛、胀痛或绞 痛。 大便次数增多,呈稀便或水样便,有时伴有黏液。
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长期腹泻和消化不良导致体重下降。
包括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 方法和治疗措施。 提高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 症性疾病。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混合型三种 类型。其中局限型主要累及胃或肠道的某一部位,弥漫型则累及 胃肠道多个部位,混合型则兼具前两型的特点。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9例分析(精)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及经验教训。
方法分析9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误诊原因。
结果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病因不甚明确,在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
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的腹痛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腹泻、腹胀、反酸、恶心、呕吐,少数患者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
内镜检查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黏膜斑、片状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浅溃疡及隆起样病变,与其他疾病导致的胃肠黏膜病变无明显区别,主要依靠内镜活检证实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
对出现幽门梗阻或肠梗阻的患者,在内科治疗无效时,需手术治疗。
本病是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预后良好。
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内镜活检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嗜酸细胞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少见的胃肠道疾病。
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
现将我院消化内科1993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9例患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18~61岁,平均38.4岁。
1.2 临床症状本组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腹泻、腹胀、反酸、恶心、呕吐7例。
肠梗阻2例。
腹水征阳性1例。
过敏性皮疹2例。
1.3 内镜及病理检查9例均行胃镜检查,胃黏膜无明显变化2例;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浅疡溃5例;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水肿、管壁僵硬、管腔狭窄1例;胃窦部多发疣状隆起1例;降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浅溃疡形成1例。
9例经病理证实,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或结肠黏膜组织中有局灶或弥漫性嗜酸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及纤维化。
1.4 实验室检查9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6.2~37.7)×109/L,嗜酸性粒细胞0.35~0.73。
1.5 治疗与结果8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抗组胺药物并对症治疗;3例缓解;5例症状缓解不明显。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内镜及影响学特点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嗜酸细 胞性胃肠炎,治疗方法 的选择和效果存在差异 。
长期随访对于评估Hale Waihona Puke 疗 效果和预防复发具有重 要意义。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02
03
04
目前对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 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对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 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需要进一步研究。
体重下降
由于腹痛和腹泻的影响,患者 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 良和体重下降的情况。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 吐、腹胀、肠梗阻等症状。
病程发展
急性发作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以急性发作,病程持续时间较 短,但病情较重。
慢性过程
部分患者可能呈现慢性过程,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病情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肠道壁增厚
超声检查可见肠道壁增厚,层 次结构不清,回声不均。
肠道蠕动减弱
超声观察可见肠道蠕动明显减 弱,甚至无蠕动。
腹腔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腹腔淋巴结肿大,回 声减低。
肠系膜血管改变
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见肠系膜血 管血流增多或减少。
CT影像表现
肠道壁增厚
CT扫描可见肠道壁增厚,密度不均,增强扫描 后强化不均匀。
通过研究,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0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腹痛
腹痛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常 见症状,通常表现为上腹部或 下腹部的钝痛或绞痛,有时可 放射至背部。
腹泻
腹泻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表 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 ,有时带有黏液或血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现状【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The research status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ZHANG Li, FU Xiao-xia.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dogyNO.252 of PLA,Bao ding,071000,China【Abstract】 eosinophilic gastricoenteritis is a rare disease, whichis characteristic of eosinophile granulocyte excessively infiltrating. The etiopathogesis is not distinct.Since the first case was reportedin 1937,there were only about 300 cases in the world. The featuresof cases were diversified, and it s easily misdiagnosed. The text describ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Key words】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Clinical manifestatio;Diagnosis;Therapy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亦称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ic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
通常累及胃窦部和近端空肠,累及结肠以盲肠和升结肠多见,也可以累及腹膜,甚至累及食管、肝胆系统(罕见)等[1]。
临床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部分患者有特殊食物过敏史。
EG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30~50岁,男女比例为2:1[1]。
自1937年Kajiser[2]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仅有300余例报道,且报道的病例特点不一,具有临床多样性,容易造成误诊,许多EG患者被误诊或未报告,故评估其发病率较困难。
1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
近半数患者个人或家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或荨麻疹等病史;部分患者的症状可由某些食物如牛奶、蛋类、羊肉、海虾或某些药物诸如磺胺、痢特灵和消炎痛等诱发[3];某些患者摄食某些特殊食物后,血中IgE 水平增高,并伴有相应的症状,因而认为本病与特殊食物过敏有关。
食物过敏引起EG的机制可能为[4]:①由于病灶中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人认为食物过敏原与胃肠道敏感组织接触后,在胃肠壁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吸引嗜酸性粒细胞进入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的部位,这是由于嗜酸细胞表面有C 3受体;②有人认为系由于淋巴细胞衍生的嗜酸性趋化因子(ECF)吸引嗜酸性粒细胞所致;③有人认为本病属Ⅰ型变态反应。
认为胃肠组织中肥大细胞通过Fc受体与食物抗原引起的IgE抗体相结合后,再遇相应的抗原,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ECF、和缓激肽等物质。
ECF可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组胺进一步加强其趋化性。
有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①并非每个患者都有过敏史;②有些人在控制可疑过敏食物的摄入后,并不能使其胃肠道症状缓解;③血清IgE水平仅在少数病例中增高,其他免疫指标如IgG、补体、淋巴细胞计数等均未见异常;④有报道肥大细胞和组胺、碱性蛋白参与嗜酸性细胞增多,浸润胃肠道损伤机制。
2 临床类型Klein[5]根据嗜酸性粒细胞在消化道壁内浸润的部位,将EG分为3型:①黏膜病变型:黏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明显的上皮细胞异常,肠绒毛可完全消失,导致失血、缺铁、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等;②肌层病变型:浸润以肌层为主,胃肠壁增厚,呈结节状,导致狭窄与梗阻;③浆膜病变型:浸润以浆膜为主,浆膜增厚,并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有腹水形成。
3 临床表现EG临床表现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表现取决于病变累及部位、病理类型、范围和程度。
病变以黏膜为主者最常见,以消化吸收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常有腹痛、腹泻、胃肠出血、缺铁性贫血、蛋白丢失性肠病和营养不良;以肌层浸润为主者较少见,可表现腹痛、腹泻、呕吐、幽门狭窄或胃排空障碍等;病变以浆膜浸润为主者罕见,浆膜增厚并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可表现嗜酸细胞性胸腹水,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活检可见浆膜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6]。
4 辅助检查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EG的重要线索,但由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随病情变化而经常出现波动,因此至少有20%的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始终未见升高[7]。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十分必要,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腹水多为渗出液,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对EG的诊断有重要意义[8]。
EG的内镜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受累黏膜散在红斑、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形成、可覆盖白苔。
其他部位(食管、小肠)亦可累及,病变散在而分布较广[9]。
内镜下黏膜活检证实胃肠道黏膜组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0个/HP),是诊断EG的关键,但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呈局灶性分布,内镜下黏膜活检可能为阴性表现,因此内镜下多点活检(6点以上)可有效提高诊断率[10]。
Talley等[11]报道内镜结合活检检查至少可以诊断80%的EG患者。
内镜对黏膜型和混合型的诊断意义较大。
胃肠X线检查可见受累胃肠道黏膜水肿、皱壁增宽、结节样增生,胃肠壁增厚,腔狭窄及梗阻征象等。
CT检查可显示胃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腹水[4]。
5 诊断与鉴别诊断Talley[7]提出的诊断标准:①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体征。
②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③组织学证实胃肠道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浸润。
凡出现不能解释的胃肠道症状,尤其个人或家族中有过敏性疾患史者或进食某类食物、摄入某些药物后出现或加重胃肠道症状及体征、周围血嗜酸小生粒细胞增厚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内镜检查多点活检病理检查有助诊断。
如胃镜、小肠镜或结肠镜有时1次活检阴性尚需再次内镜活检。
活检阴性并不能在临床上完全除外本病的存在。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EG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12]。
5.1 寄生虫感染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蛔虫、旋毛虫、华支睾吸虫、包虫、肠绦虫、囊类圆线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各有其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升高;通过反复检查粪便卵不难鉴别。
5.2 肠道癌肿与恶性淋巴瘤也可有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属继发性,应有癌肿与淋巴瘤的其他表现。
5.3 主要发生于胃和大肠、小肠呈局限性肿块,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肉芽肿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
过敏史少见,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常不增加。
病理学特点为黏膜虾层的结节或息肉内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5.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S):HES除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外,病变不仅累及肠道,还广泛累及其他实质器官,如脑、心、肺、肾等,其病程短,预后差,常在短期内死亡。
5.5 过敏性紫癜(腹型、Henoch型)除伴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及体征外,多伴随皮肤紫癜。
实验室检查可有半数以上的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BT可延长,毛细血管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6 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是避免接触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和稳定肥大细胞,达到缓解症状,清除病变的目的。
一般认为,EG是一种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部分患者不经治疗而痊愈,但可复发。
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对由于食物或药物引起的EG,应停止进食这种药物和食物,除去诱因,应用剔除过敏食物的治疗方法证明是有效的[13]。
激素是治疗EG的有效药物,能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
EG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不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容易复发,因此,建议对无激素禁忌证的EG患者,应常规使用激素治疗,疗程随病情及类型而定。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副反应者可改用色甘酸二钠治疗,作为前者的替代药物。
对有幽门梗阻或肠梗阻患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术后如仍有症状或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尚可应用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一段之间[4]。
7 预后EG是一种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反复发作,但长期随访未见恶变,多数预后良好。
总之,EG是临床上很少见的疾病,病因不明确,发病率低,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极易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特别是消化内科医生的注视。
参考文献[1]李晓云.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13例临床病理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4):263-[2] Kalantar SJ, Marks R, Lambert JR,et al. Dyspepsia due to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Dig Dis Sci, 1997,42(11):2327-[3]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177-[4]金世柱,韩明子,赵晶.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6(2):201-[5] KleinNC, Hargrove RL, Sleisenger MH, et al.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Medicine(Baltimore),1970,49(4):299-[6]辛桂霞,钟延美,丁金秀.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30(3):251-[7] Talley NJ, Shorter RG, Phillips SF, et al.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 of the mucosa,muscle layer and subserosal tissues.Gut,1990,31:54-[8] Zhang YW,Clinic analysis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Acte Academiae Medicine Xuzhou,2000,20:76-[9]黄焕军,刘瑶,刘南植,等.2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08,25(6):413-[10]张安忠,杨崇美,崔凯,等.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中国内镜杂志,2007,13(6):602-[11] Talley NJ, Shorter RG, PhillipsSF, et al.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 of the mucosa,muscle layer and subserosal tissues.Gut,1990,31:54-[12] Baig MA, QadirA, RasheedJ. A review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nritis.J Natl Med Assoc,2006,98(10):1616-[13] Khan S,Orenstein SR.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Paediatr Drugs,2002,4(9):56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