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过滤实验报告

筛分过滤实验报告
筛分过滤实验报告

筛分过滤实验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筛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级配。

(2)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求d0、d80、K80。

(3)按设计要求对上述河砂进行再筛选。

二、实验原理

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是带棱角的颗粒,其粒径是指把滤料颗粒包围在内的球体直径(这是一个假想直径)。

在生产中简单的筛分方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合适的粒径级配。我国现行规范是以筛孔孔径 mm及两种规格的筛子过筛,取其中段。这虽然简便易行但不能反映滤料孔径的均匀程度,因此还应该考虑级配情况。

能反映级配状况的指标是通过筛分级配曲线求得的有效粒径的d10以及d80和不均匀系数K80。d10是表示通过滤料质量10%的筛孔孔径,它反映滤料中细颗粒尺寸,即产生水头损失的“有效”部分尺寸;d80系指通过滤料质量80%的筛孔孔径,它反映粗颗粒尺寸;K80为d80与d10之比,即K80=d80/d10。K80越大表示粗细颗粒尺寸相差越大,滤料粒径越不均匀,这样的滤料对过滤及反冲均不利。尤其是反冲时,为了满足滤料粗颗粒的膨胀要求就会使细颗粒固过大的反冲强度而被冲走:反之,若为满足细颗粒个被冲走的要求而减小反冲强度,粗颗粒可能因冲不起来而得不到充分清洗。故滤料需经过筛分级配。

三、实验内容

实验设备与试剂

(1)圆孔筛一套,直径,筛孔尺寸如表4-1所示。

(2)

(3)托盘天平,称量300g,感量。

(4)

(5)烘箱。

(6)带拍摇筛机,如无,则人工手摇。

(7)浅盘和刷(软、硬)。

(8)1000mL量筒。

实验步骤

(1)取样。取天然河砂300g,取样时要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去,然后取样。将

取样器中的砂样洗净后放在栈盘中,将浅盘置于105℃恒温箱中烘干,冷至室温备用。

(2)称取砂样200g,选用一组筛子过筛。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砂样放在最

上面的一只筛(筛)中。

(3)将该组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5min,然后将筛套取出,再按筛孔大小顺序

在洁净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时为止。通过的砂颗粒并入下一筛号一起过筛,这样依次进行直至各筛号全部筛完。若无摇筛机,可直接用手筛。

(4)称量在各个筛上的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所有各筛余质量与底盆中剩

余试样质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应超过 1%。

(5)将上述所得的各项数值填入表 4-1 中。

四、数据记录与整理

分前称取质量相比,其相对误差为:

δ=200.0?199.3

200.0

×100%=0.35%

前后质量相差小于 1%,故实验数据可用于理论分析。

实验误差的可能来源有:

①筛分时有小部分砂粒卡在筛孔中,这部分取不出的砂粒无法纳入天平进行称量,因此导致砂样质量损失。

②在将砂样转移到烧杯的过程中,可能有一小部分砂粒未能倒入烧杯中,从而使实验称量结果偏小。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相关计算

1. 筛余百分率计算?

即用各筛号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计算结果记录在表4-1中。以10号筛号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η10=172.1

200.0

×100%=13.65%

2. 通过各号筛的砂量百分率计算?

即用通过各筛号的砂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计算结果记录在表4-1中。以10号筛号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10=÷×100%=%

θ10=27.2

200.0

×100%=86.35%

滤料筛分级配曲线的绘制

根据表4-1的相关数据,以筛孔孔径为横坐标、通过筛孔的砂量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滤料筛分级配曲线如图5-1所示。

图5-1 滤料筛分级配曲线

根据散点图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曲线模型进行拟合,拟合函数的相关参数如表5-1所示。其相关系数?R2=,极其接近1,说明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

y =?130.56×exp(

x

0.37902

) +85.77679

当y = 10时,解得d10 = x ≈ 当y = 80时,解得d80 = x ≈ 故不均匀系数为

K80=d80

d10

=

1.182

0.206

=5.74

不均匀系数分析

滤料的不均匀系数是指80%(按质量计算)能通过筛孔孔径(d80)的滤料,与10%滤料能通过的筛孔孔径(d10)的滤料之比。

不均匀系数越大表明滤料粒径的分布越不均匀。滤池在反冲洗的过程中,滤料呈流化和膨胀状态,冲洗完成后细小颗粒滤料积聚在滤床上部,大颗粒滤料沉到滤床底部,由上而下形成细-粗滤料滤床。不均匀系数越大,形成粗细的差距就越明显,这种滤料称为级配滤料,级配滤料的不均匀系数K80一般为~。

当不均匀系数过大时,滤料颗粒极不均匀,将影响过滤效果:一是使反洗操作困难。因为当反洗强度太大时,会带出细小颗粒的滤料,造成滤料的流失。而当反洗强度太小时,又不能松动下部大块滤料,长期下去,易造成滤层“结块”,这样会使过滤情况恶化。二是由于滤料颗粒大小不均匀,就会有细小的滤料颗粒。这些细小颗粒会因反洗等原因集中在滤层表面,结果又会使过滤下来的污物堆积在滤层表面,使过滤时的水头损失增加太快,使过滤周期变短。

本次筛分实验测出的不均匀系数K80为,远远大于设计要求(~),故需对砂样进行再筛选。

滤料的再筛选

滤料的再筛选是根据筛分级配曲线方程求得的数值进行的,方法如下:

设设计要求d10= mm,

K80=,则?d80= mm ×= mm,按此要求进行滤料再筛选。

(1)先自横坐标 mm和 mm 两点各作一垂线与筛分曲线相交,自两交点作与横坐标相平行的两条线与右边纵坐标轴线相交于上下两点。(如图5-2中蓝色线条和红色方点所示。)

(2)再以上面之点作为新的d80,以下面之点作为新的d10,重新建立新坐标。(图5-2中两红色方点即分别为新的d80和新的d10。)

图5-2 滤料再筛分过程

(3)找出新坐标原点和l00%点,由此两点向左方作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并与筛分曲线相交,在此两条平行线内所夹面积是所选滤料,其余全部筛除。

如图5-3所示,两绿色水平线即是新坐标系中的y = 0和y = 100,其在原坐标系中的值分别为y = 和y = ,图中两绿色水平线所夹部分为所选滤料,阴影部分为筛除部分。

根据拟合方程

y =?130.56×exp(

x

0.37902

) +85.77679

当y = 时,解得x ≈

当y = 时,解得x ≈

则滤料粒径在 mm为再筛分实验所选滤料,对应的筛子通过率分别为%、%。

图5-3 滤料再筛分结果

六、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d10称“有效粒径”K80过大或过小各有何利弊

d10指10%的滤料(按质量计)能通过的筛孔孔径(mm)。经过大量试验资料统计发现,不均匀滤层的透水性与全部由这种滤料的累计含量为10%的颗粒所组成的均匀滤层的透水性相当,因此d10被认为是能够有效地反映滤层透水性的粒径,即有效粒径。

K80指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即80%(按质量计)能通过筛孔孔径(d80)的滤料,与10%滤料能通过的筛孔孔径(d10)的滤料之比。不均匀系数K80过大或过小对过滤及反冲均不利。K80越大,则大小颗粒间的差别越大,大小颗粒掺杂的结果,会降低滤料层的孔隙率,影响滤料层的含污能力和增加过滤时的阻力;K80越小,大小颗粒间的差别越小,孔隙率增大,过滤阻力降低,影响过滤效果。至于反冲,为了满足滤料粗颗粒的膨胀要求就会使细颗粒因过大的反冲强度而被冲走;反之,若为满足细颗粒不被冲走的要求而减小反冲强度,粗颗粒可能因冲不起来而得不到充分清洗。故滤料需经过筛分级配。

2.我国用d min、d max衡量滤料,与用d10、d80相比,有什么伏缺点

用d min、d max衡量滤料的优点是d min、d max取值比较简单,而d10、d80则需要多次筛分才能进行确定。其缺点是d min、d max因粒径范围较宽,对滤料粒径不均匀性的反应程度不及d10、d80好,取值容易使K80偏大或偏小。

3.孔隙率大小对过滤有什么影响

孔隙率系指滤料间空隙的体积大小与滤料堆积体积大小的比值。滤料孔隙率过大时,杂质的穿透深度会随之增大,过滤水头损失增加缓慢,过滤周期可以延

长,滤层截污能力较高,但悬浮杂质易穿透;孔隙率过小时,过滤周期短,水流阻力较大,水头损失增长较快。

4.滤料粒径对过滤有什么影响

滤料粒径应根据不同滤料和不同过滤情况具体选用,不宜过大或过小:滤料粒径过大,细小的悬浮物杂质易穿过滤层,使其质量不好;同时滤料粒径过大,则反洗时不能使滤层充分松动,使反洗不彻底,沉积物和滤料易“结块",因而产生过滤水流不均,使滤池很快失效;滤料粒径过小,则水流阻力增大,使过滤水头损失增加过快和过滤周期缩短,反洗水消耗量也会增加。

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普通快滤池过滤、冲洗的工作过程。

(2)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度的变化、冲洗强度与滤层

膨胀率关系以及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快滤池滤料层能截留粒径远比滤料孔隙小的水中杂质,主要通过接触絮凝作用,其次为筛滤作用和沉淀作用。要想使过滤出水水质好,除了滤料组成需符合要求外,沉淀前或滤前投加混凝剂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时,滤池需进行冲洗。少数情况下,虽然水头未达到最大允许值,但如果滤池出水浊度超过规定要求,也需进行冲洗。冲洗强度需满足底部滤层恰好膨胀的要求。根据运行经验,冲洗排水浊度降至 10~20 度以下可以停止冲洗。快滤池冲洗停止时,池中水杂质较多且未投药,故初滤水浊度较高。

滤池运行一段时间(约 5~10min)后,出水浊度始符合要求。时间长短与原水浊度、出水浊度要求、药剂投量、滤速、水温以及冲洗情况有关。如初滤水历时短,初滤水浊度比要求的出水浊度高不了多少,或者说初滤水对滤池过滤周期出水平均浊度影响不大时,初滤水可以不排除。

清洁滤层水头损失计算公式采用卡曼-康采尼(Carman-Kozony)公式。

h0=180ν

g

(1?ε0)2

ε03

(

1

φ?d0

)2L0v

式中:h0——水流通过清洁滤层水头损失,cm;

ν——水的运动黏度,cm2/s;

g——重力加速度,981cm/s2;

ε0——滤料孔隙率;

d0——与滤料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cm;

L0——滤层厚度,cm;

v——滤速,cm/s;

——滤料颗粒球度系数;天然滤料一般采用 ~。

当滤速不高,清洁滤层水流属层流时,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两者成直线关系;当滤速较高时,上式计算结果偏低,即水头损失增加率超过滤速增长率。

为了保证滤池出水水质,常规过滤的滤池进水浊度不宜超过 10~15 度。本实验采用投加混凝剂的直接过滤,进水浊度可以高达几十以至百度以上。因原水加

药较少,混凝后不经反应直接进入滤池,形成的矾花粒度小,密度大,不易穿透,故允许进水浊度较高。

三、实验内容

实验设备与试剂

(1)过滤装置1?套;

(2)光电式浊度仪1台;

(3)

(4)200ml烧杯2个,取水样测浊度用;

(5)

(6)20ml量筒1个,秒表1块,测投药量用;

(7)2m钢卷尺1个,温度计1个。

实验步骤

作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通入清水,测不同滤速(从40 L/h 到400 L/h之间取适合间隔的流量进行测量,根据滤柱内平面面积计算滤速)时滤层顶部的测压管水位和滤层底部附近的测压管水位、测水温。将有关数据记入表 4-2。停止冲洗,结束实验。

四、数据记录与整理

表4-2 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

水温:25℃

v=P v

=

4P v

2

式中:——滤速,m/h;

P——

过滤的体积流量,m3/h;

S——滤层的横截面面积,m2;

d——表示滤层横截面的直径,m。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关系曲线绘制

以滤速为横坐标、对应的清洁滤层水头损失为纵坐标,绘制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关系曲线如图5-1所示。

图5-1 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关系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随着滤速的增大而增大。

理论上,当滤速不高,清洁滤层水流属层流时,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两者成直线关系;当滤速较高时,水头损失增加率超过滤速增长率。观察图?5-1的曲线,发现确实存在与理论相符的情况,曲线前一小段的数据点呈正比例关系,而当滤速大于20m/h后,曲线斜率开始慢慢变大,水头损失增加率超过滤速增长率。

再通过作图对此规律作进一步的验证。取滤速小于20m/h的前6个实验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拟合结果如图5-2所示,拟合方程参数如表5-1所示。相关系数R2 = ,极其接近1,说明该直线的拟合程度是非常好的,前6个数据点呈正比例关系。而随着滤速增大,后7个实验数据点越来越偏离拟合直线,且都处于直线上方,说明此时水流的水头损失增加率超过滤速增长率,这与理论规律以及上文的观察结果是相符的。

图5-2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拟合直线图

Y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A 0

B

R SD N P

6 <

理论水头损失曲线绘制

1.滤料的当量直径计算

由再筛分滤料粒径分析可知,过滤实验滤料设计选用砂粒为粒径范围在(,)之间的石英石沙粒。

已知滤料的当量直径计算公式为:

d e=∑d i·p i

式中:d e——滤料的当量直径,mm;

d i——滤料颗粒粒径,mm;

p i——粒径为d i的颗粒质量频率。

现以再筛分设计滤料粒径(,)为例进行计算。

通过筛孔孔径为的砂量为:×% =

通过筛孔孔径为的砂量为:×% =

故,再筛分滤料的总质量为:- =

对该粒径范围的颗粒求其当量直径,计算结果如表5-2所示。

2. 理论水头损失计算

根据卡曼-康采尼(Carman-Kozony)公式。

h0=180ν

g

(1?ε0)2

ε03

(

1

φ?d0

)2L0v

式中:h0——水流通过清洁滤层水头损失,cm;

ν——水的运动黏度,cm2/s;

g——重力加速度,981cm/s2;

ε0——滤料孔隙率;石英砂孔隙率一般为~;

d0——与滤料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cm;

L0——滤层厚度,cm;

v——滤速,cm/s;

——滤料颗粒球度系数;天然滤料一般采用 ~。

25℃时,查表可知,水的运动粘度ν = ×10-2 cm2/s,取ε0 = ,d0 = cm, = ,已知L0 = ,代入公式可得理论水头损失计算式为

h0=180×0.893×10?2

981

×

(1?0.45)2

0.453

(

1

0.80×0.096

)

2

×43.5v=39.50v

也即h0 =(v的单位为m/h)

3. 滤速与理论水头损失关系曲线绘制

根据理论水头损失计算式h0 = ,在图5-1所示的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关系曲线基础上绘制滤速与理论水头损失关系曲线,结果如图5-3所示。

图5-3 滤速与理论水头损失关系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滤速较低时,实验数据点与理论曲线相对较为吻合,计算式h0 =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近;而当滤速较高时,实验数据点均处于理论曲线偏上方,计算式h0 =的结算结果偏低,即水头损失增加率超过滤速增长率。因此,可判断本次实验的结果大致符合理论规律。

但应当指出的,采用该方法计算本实验的理论水头损失存在一定的弊端,得出的理论水头损失曲线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巧合,原因如下:

①在用Carman-Kozony方程计算理论水头损失的过程中,我们用筛分实验得

出的天然河砂当量直径代替了滤料的当量直径,而实际滤料直径可能与筛分实验中砂样当量直径存在一定差别,故而将对计算准确性造成影响。

②在Carman-Kozony方程中,滤料孔隙率ε0和滤料颗粒球度系数是有一定的

参数范围,而非确定的数值,观察公式可知,对这两个参数的不同选取将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的可能来源有:

①实验中,我们没有循序渐进逐渐增大滤速,而是在测量了较大滤速情况下

的水头损失后,又重新调节到较小的滤速继续测量水头损失,以补充之前遗漏的实验数据。滤料在经过了高滤速的冲击后,滤料颗粒间可能比之前密实,这将导致部分后来测量的水头损失偏大。

②用以测量测压管水位的测压管高度远超过我们的身高,对较大数值的测压

管水位可能由于视线无法与完全水面平齐而导致读数不准。

③水流从滤层顶端流到滤层下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从调节好流量到上

下端测压管水面稳定需要一定时间,且滤速越慢所需时间越长。如果过早读数,读数时测压管水面还未达到稳定,将导致下端测压管读数偏大,使得最终计算得到的水头损失偏小。

六、思考与讨论

1.滤层内有空气泡时对过滤、冲洗有何影响

滤层有气泡减小了滤层的空隙率,使水头损失加大,过滤周期延长,滤层截污容量减小。反冲洗时减小了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反洗效果不好。

2.当原水浊度一定时,采取哪些措施能降低初滤水出水浊度

如果原水的浊度较大,则可以投加混凝剂如明矾、聚合铝、聚合物等,然后沉淀过滤到要求的浊度;若浊度小,则可以通过用活性炭过滤或者超滤等方法降低浊度。

3.冲洗强度为何不宜过大

反冲冼强度过大,滤层膨胀过高,会减少单位体积流化床内的滤料颗粒数,使碰撞机会减少,反洗效果变差,同时还造成滤料流失和冲洗水的浪费。另外,反冲洗强度过大也会破坏多层滤层内原有的滤料分层结构,从而降低滤层的过滤效率,增加维护成本,所以冲洗强度不宜过大。

超过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二 超过滤膜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超过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2.了解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二、分离机理 根据溶解-扩散模型,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由于不同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不同而造成的。若假设组分在膜中的扩散服从Fick 定律,则可推出透水速率F W 及溶质通过速率F S 方程。 1、 透水速率 '() ()w w M w D c V p F A p RT ππδ ?-?= =?-? 式中 22332/;;//;;;/w w w M w w M F g cm s D cm s c g cm V cm mol p atm atm R T K cm D c V A g cm s at RT πδδ-?-?--?-?-----??’透水速率,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水在膜中的浓度,;水的偏摩尔体积,膜两侧的压力差,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气体常数;温度,; 膜的有效厚度,; 膜的水渗透系数(= ),。 2、溶质透过速率 2323() ()s s s s s D K c D K c c F B c B c c δ δ ?-= = =?=- 式中 2/;s s D cm s K B c ---?-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溶质在溶液和膜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溶质渗透系数;膜两侧的浓度差。 有了上述方程,下面建立中空纤维在定态时的宏观方程。料液在管中流动情况如图十三

所示。 取假设条件: (1)径向混合均匀; (2)A BX π=A ,渗透压正比于摩尔分数; (3)A B N N ,3 1A X ,B 组分优先通过; (4)/AM D K δ?,1A X K 同或无关; (5)0U L PeB E = =∞,忽略轴向混合扩散。 图十三 料液在管中流动示意图 由假设看出,其实质是一维问题,只是侧壁有液体流出的情况,因为关心的是管中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平均速度分布,只需做出两个质量衡算方程即可求解。 由连续性方程: 和总流率方程:

滤料筛分实验

实验二过滤实验 2013年12月

实验二过滤实验 过滤也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生产之中。通过过滤实验不仅可以研究新型过滤工艺,还可以研究滤料的级配、材质、过滤运行最佳条件等。本实验包括三个内容。 滤料筛分及孔隙率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级配。 (2)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求d10、d80、K80。 (3)按设计要求对上述河砂进行再筛选。 (4)求定滤料孔隙率。 (一)滤料筛分实验 1、实验原理 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是带棱角的颗粒,其粒径是指把滤料颗粒包围在内的球体直径(这是一个假想直径)。 在生产中简单的筛分方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合适的粒径级配。我国现行规范是以筛孔孔径0.5mm及1.2mm两种规格的筛子过筛,取其中段。这虽然简便易行但不能反映滤料孔径的均匀程度,因此还应该考虑级配情况。 能反映级配状况的指标是通过筛分级配曲线求得的有效粒径d10以及d80和不均匀系数K80。d10是表示通过滤料质量10%的筛孔孔径,它能反映滤料中细颗粒尺寸,即产生水头损失的“有效”部分尺寸;d80系指通过滤料质量80%的筛孔孔径,它能反映粗颗粒尺寸;K80为d80与d10之比,即K80= d80/ d10。K80越大表示粗细颗粒尺寸相差越大,滤料粒径越不均匀,这样的滤料对过滤及反冲均不利。尤其是反冲时,为了满足滤料粗颗粒的膨胀要求就会使细颗粒因过大的反冲强度而被冲走;反之,若为满足细颗粒不被冲走的要求而减小反冲强度,粗颗粒可能因冲不起来而得不到充分清洗。故滤料需经过筛分级配。 2.实验设备与试剂 (1)圆孔筛一套,直径0.15-0.9mm,筛孔尺寸如表4-5-1所示。 (2)托盘天平,称量300g,感量0.1g。 (3)烘箱。 (4)带拍摇筛机,如无,则人工手摇。 (5)浅盘和刷(软、硬)。 (6)1000mL量筒。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2012 年 6 月 10 日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 姓名实验混凝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 名称实验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花的过程叫混凝。同组者 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实验目的: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 A1(SO)、 FeCl后~生成的AI、 Fe的化合物对胶体的脱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2433 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 pH 值影响。基本方法。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实验原理: 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 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 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步骤及装臵图: 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放臵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 pH值、温度。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混凝剂A、B,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1mL混凝剂的投加量~逐滴滴入200mL原水杯中直到出现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 有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 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

过滤的实验报告

篇一: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过滤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学全板框压滤机的操作方法。 3.测定一定物料恒压过滤方程中的过滤常数k和qe,确定恒压过滤方程。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能将固体物截流而让流体通过的多孔介质,将固体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过滤速度u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即: 23 u=dv/(ad?式中a代表过滤面积m,?代表过滤时间s,代表滤液量m. 比较过滤过程与流体经过固定床的流动可知:过滤速度,即为流体经过固体床的表现速度u.同时,液体在细小颗粒构成的滤饼空隙中的流动属于低雷诺范围。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体压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q与时间?的关系。在低雷诺数下,可用kozney的计算式,即: dq?31?pu???? 22 d??1???ak?l 对于不可压缩的滤饼,由上式可以导出过滤速度的计算式为: dp?pk ?? d?r??q?qe2q?qe 3 ? q ? 12 q?qe kk 因此,实验时只要维持操作压强恒定,计取过时间和相应的滤液量以?q~q作图得直 线。读取直线斜率1/k和截距2qe/k值,进而计算k和qe值。 若在恒压过滤的时间内已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q1,则在?????及q1~q2范围内将上述微积分方程积分整理后得: ???1 q?q1 ? 12 ?q?q1???q1?qe? kk q-q1)为线性关系,从而能方便地求出过滤常数k和qe. 上表明q-q1和(???三、实验装置和流程 1.装置 实验装置由配料桶、供料泵、圆形过滤机、滤液计量筒及空气压缩机等组成。可进行过滤、洗涤和吹干三项操作过程。碳酸钙(caco3)或碳酸镁(mgco3)的悬浮液在配料桶内配制成一定浓度后,为阻止沉淀,料液由供料泵管路循环。配料桶中用压缩空气搅拌,浆液经过滤后,滤液流入计量筒。过滤完毕后,亦可用洗涤水洗涤和压缩空气吹干。 2.实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图如下所示。图中给了两套实验装置的流程。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报告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水处理技术(实验)实验名称: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成绩评定: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实验学期:

实验七过滤及反冲洗实验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反冲洗时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度之间的关系。 2、了解清洁砂层过滤时水头损失变化规律,以及滤层水头损失的增长对过滤周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过滤原理 水的过滤是根据地下水通过地层过滤形成清洁井水的原理而创造的处理浑浊水的方法。在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颗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达到澄清的工艺过程。过滤是水中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间粘附作用的结果。粘附作用主要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当水中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上时,在范得华引力和静电引力以及某些化学键和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下,它们被粘附到滤料颗粒的表面上。此外,某些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也同时存在。经研究表明,过滤主要还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经过迁移和粘附两个过程来完成去除水中杂质的过程。 2、影响过滤的因素 在过滤过程中,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中悬浮颗粒的量也会随着不断增加,这就必然会导致过滤过程水力条件的改变。当滤料粒径、滤层级配和厚度及水位己定时,如果孔隙率减小,则在水头损失不变的情况下,将引起滤速减小。反之,在滤速保持不变时.将引起水头损失的增加。就整个滤料层而言,鉴于上层滤料截污量多,越往下层截污置越小,因而水头损失增值也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此外,影响过滤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水质、水温、滤速、滤料尺寸、滤料形状、滤料级配,以及悬浮物的表面性质、尺寸和强度等等。 3、滤料层的反冲洗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 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2.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筛 (2)天平 (3)鼓风烘箱 (4)摇筛机。 (5)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分取不少于4400g试样,并将试样缩分至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试样500g,精确到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5mm 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约10min。 (3)将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的筛余量。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若各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式中——细度模数; 、…——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简述: 在土木工程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为粗骨料,又称为“石子”;粒径小于5mm的骨料为细骨料,又称为“砂”。我们可以通过筛分析,计算砂子的大小搭配状况,判断砂子的级配和细度模数。 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体平均粒径大小。通常用细度模数(Mx)表示,其值并不等于平均粒径,但能较准确反映砂的粗细程度。细度模数Mx越大,表示砂越粗,单位重量总表面积(或比表面积)越小;Mx越小,则砂比表面积越大。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

恒压过滤实验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恒压过滤常数 K、通过单位过滤面积当量滤液量 qe 、当量过滤时间 ? e 的测定方法; 加深 K、 qe 、 ? e 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学习滤饼的压缩性指数 s 和物料常数 k 的测定方法。 3、 学习
d? ——q 一类关系的实验测定方法。 dq
4、 学习用正交试验法来安排实验,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工作量的目的。 5、 学习对正交试验法的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出每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指出试 验指标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了解适宜操作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定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因可是限制,分 4 个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正交表。 故同意规定实验指标为恒压过滤常数 K,设定的因素及其水平如表 6-1 所示。假定各因素之 间无交互作用。 2、为便于处理实验结果,应统一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 3、按选定正交表的表头设计,填入与各因素水平对应的数据,使它变成直观的“实验 方案”表格。 4、分小组进行实验,测定每个实验条件下的过滤常数 K、q 5、对试验指标 K 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之处各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讨论 K 随其 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以提高过滤速度为目标,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
三、实验原理
1.恒压过滤常数 K、 qe 、 ? e 的测定方法。 在过滤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不断地被截留在介质表面上,滤饼厚度增加,液体流过固 体颗粒之间的孔道加长,而使流体阻力增加,故恒压过滤时,过滤速率逐渐下降。随着过滤 的进行,若得到相同的滤液量,则过滤时间增加。 恒压过滤方程
(q ? qe ) 2 ? K (? ? ? e )
式中 q———单位过滤面积获得的滤液体积, m / m ;
3 2
(1)

过滤实验

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滤料级配方法 2、熟悉过滤实验设备的过滤、反冲洗过程 3、验证清洁砂层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 4、加深对过滤基本规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及设备 在水处理技术中,过滤是通过具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工程。滤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以石英砂为滤料的普通快滤池使用历史最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现了双层滤池、多层滤池和上向流过滤等。 过滤的作用,不仅可以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而且通过滤层还可以把水中的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等随着浊度降低而被大量的去除,净水的原理如下: 1、阻力截留 当污水流过颗粒状滤料层时,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首先被截留在表层的滤料的空隙中,随着此层滤料间的空隙越来越小,截污能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一层主要由被截留的固体颗粒构成的滤膜,并由他起到重要的过滤作用。这种作用属于阻力截留或筛滤作用。悬浮物粒径越大,表层滤料和滤速越小,就越容易形成表层筛滤膜,滤膜的截污能力也越高。 2、重力沉降 污水通过滤料层时,众多的滤料表面提供了巨大的沉降面积。重力沉降强度主要与滤料的直径以及过滤速度有关。滤料越小,沉降面积越大,滤速越小,水流越平稳,这些都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 3、接触絮凝 由于滤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它与悬浮物质间有明显的物理吸附作用。此外,沙粒在水中常常带有表面负电荷,能吸附带正电荷的胶体,从而在滤料表面形成带正电荷的薄膜,并进而吸附带负电荷的粘土和多种有机物等胶体,在沙粒上发生接触絮凝。 在实际过滤过程当中,上述三种机理往往同时起作用,只是随着条件不同而有主次之分。对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以阻力截流为主,因为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滤料的表面,通称成为表面过滤。对于细微的悬浮物,以发生在滤料深层的重力沉降和接触絮凝为主,称为深层过滤。 在过滤当中,滤料起着核心的作用,为了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应具有一定级配。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粒径的滤料按一定的比例组合。滤料是带棱角的颗粒,不是规则的球体,所说的粒径是指把滤料颗粒包围在内的球体直径(这是一个假想直径)。在生产中,简单的筛分方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合适的级配。我国现行的规范是采用0.5mm和1.2mm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取其中段,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却不能反映滤料粒径的均匀程度,因此还应该考虑级配的情况。 能反映级配状况的指标是通过筛分曲线求得的有效粒径d10、d80和不均匀系数K80。d10时表示通过滤料重量10%的孔径,它反映滤料中细颗粒的尺寸,即产生水头损失的“有效”部分尺寸;d80时表示通过滤料重量80%的孔径,它反映滤料中粗颗粒的尺寸;K80=d80/d10。K80越大,表示粗细颗粒的尺寸相差越大,滤料粒径越不均匀,这样的滤料对过滤及反冲洗

SUSTech水处理工程混凝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 _ 一学号: 小组成员: 实验日期: ___________ 天气: ____________ 实验室温度: __________ 水处理实验一混凝 实验背景: 混凝过程就是现代城市给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就是最关键得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在原水与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得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得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就是针对水中得这些物质处理得过程?混凝可去除得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1nm-0、1卩m(有时认为在1^m)。通过实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得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得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实验目得: 1 .了解混凝得现象及过程,观察矶花得形成; 2. 了解混凝得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3.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得影响; 4.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 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实验原理: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得胶体颗粒就是水产生浑浊现象得原因之一,胶体得布朗运动、胶体表面得水化作用以及胶体之间得静电斥力,其中胶体间得静电斥力起着主要作用,使得胶体具有分散稳定性。因此,通过自然沉淀得方法不能去除? 胶体颗粒表面带有一定得电荷,米用电动电位Z (Zeta电位)表示,Z电位得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间静电斥力得大小以及影响范围。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得Z电位约在-30mV以上,向水中投加混

凝剂从而提供大量得正离子,能够压缩胶体得双电层结构,使胶体脱稳从而凝结与沉降,通常Z电位降到-15mV时胶体脱稳。随着Z电位降低,胶体得水化作用也逐渐减弱,混凝剂水解形成得高分子物质在胶粒间起到吸附架桥得作用, 提高混凝效果,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得高分子物质也能起到吸附作用,形成絮凝体。 脱稳后得胶粒在一定得水力作用下形成较大得絮凝体,称为矾花, 直径较大密度也较大得矾花容易下沉。胶体脱稳聚集形成矾花,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水流速度梯度G 值起着主要得作用,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水消耗得能量得多少。G值得表达式如下: 式中: P :搅拌功率(J / S) 卩:水得粘度(P a?s) V : 被搅动得水流体积 式中G值可以直接由搅拌器显示板读出。粒径越大得矶花在水流得作用下抗剪强度较低,因此随着实验过程中矶花不断长大,G值应逐渐较小。 混凝剂得种类以及投加量得多少将直接影响混凝效果。处理不同水质, 不同种类得混凝剂得投加量也不同,需经过相关实验进行确定。 仪器与试剂: 深圳中润混凝实验搅拌仪(附6个1000ml烧杯); 梅特勒p H计;温度计;哈希210 0浊度仪; 1 000ml量筒2个;1 0 0 ml烧杯6个;10m L移液管2个; 2m L移液管1个;医用50~1 0 0mL注射器一个,取样用;洗耳球1个。 硅藻土,配制浊度在10 0-200 度左右悬浊液开展混凝实验; 精制硫酸铝A l 2(S O 4)3 ? 18 H2O溶液,1 0 g/L ; 氯化铁FeC l 3 ? 6H2O容液,10 g/L; 聚合氯化铝[Al 2(OH)mCl—m]n 溶液(P A C), 10 g/L ; 聚丙烯酰胺P A M溶液,1g /L (助凝剂); HC l溶液(化学纯):浓度10% ;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 . 一、实验名称: 恒压过滤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测定过滤常数K、q e、θe; 三、实验原理: 板框压滤是间歇操作。一个循环包括装机、压滤、饼洗涤、卸饼和清洗五个工序。板框机由多个单元组合而成,其中一个单元由滤板(·)、滤框(∶)、洗板( )和滤布组成,板框外形是方形,如图2-2-4-1所示,板面有内槽以便滤液和洗液畅流,每个板框均有四个圆孔,其中两对角的一组为过滤通道,另一组为洗涤通道。滤板和洗板又各自有专设的小通道。图中实线箭头为滤液流动线路,虚线箭头则为洗液流动路线。框的两面包以滤布作为滤面,滤浆由泵加压后从下面通道送入框内,滤液通过滤布集于对角上通道而排出,滤饼被截留在滤框内,如图2-2-4-2a)所示。过滤完毕若对滤饼进行洗涤则从另一通道通入洗液,另一对角通道排出洗液,如图 2-2-4-2b)所示。

图2-2-4-2 过滤和洗涤时液体流动路线示意图 在过滤操作后期,滤饼即将充满滤框,滤液是通过滤饼厚度的一半及一层滤布而排出,洗涤时洗液是通过两层滤布和整个滤饼层而排出,若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获得的液体量定义为过滤速率或洗涤速率,则可得洗涤速率约为最后过滤速率的四分之一。 恒压过滤时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过滤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2 2e e KA V V θθ+=+ (1) 式中:V ——时间θ内所得滤液量[m 3 ] V e ——形成相当于滤布阻力的一层滤饼时获得的滤液量,又称虚拟滤液量[m 3 ] θ——过滤时间[s] θe ——获过滤液量V e 所需时间[s] A ——过滤面积[m 2 ] K ——过滤常数[m 2/s]

板框过滤实验报告

实 验五过滤实验 1实验目的 1.1了解板框过滤机的构造、流程和操作方法。 1.2测定某一压力下过滤分内工程中的过滤常熟K 、q e 、τe 值,增进对过滤理论的理解。 1.3测定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间的关系。 2实验原理 2.1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连续相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分散相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和滤饼空隙的流动是流体经过固定床流动的一种具体情况,但过滤操作中的床层厚度不断增加,在一定压差下,滤液通过床层的速率随过滤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即过滤操作不属于定态过程。 在恒压过滤时,由于滤饼的增厚,过滤速率将随过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对滤饼的洗涤过程,由于滤饼厚度不再增加,压差与速率的关系与固定床相同。 恒压过滤方程: 上式两边除以A 2 得 2.2测定K 、q e 、τe : 测与一系列的△τ、△q 值,然后以△τ/△q 为纵坐标,以q 为横坐标作图,即可以得到一条斜率为 K 2,截距为q K 2的直线,则可以算出K 、q e 的值;再以q=0,τ=0代入式子()()e e K q q ττ+=+2,便可以求出τe 。 2.3测定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 洗涤速率: 最终过滤速率: 3实验流程

沉淀; 4.2按板、框的钮数为1-2-3-2-1-2-3-2-1的顺序排列号板框过滤机。将滤布复在2号板框两侧,使其表面平整,然后用压紧螺杆压紧板和框; 4.3启动空气压缩机,第一次控制压力在0.06MPa; 4.4将计量筒放置在滤液出口出,记录液面的初始读数,准备好秒表; 4.5关闭洗水阀,打开滤液出口阀,开启滤浆进口旋塞,当有滤液连续流出时开始记录时间,计量筒中液面每上升3cm记录一次时间。记录时两人用秒表同时间隔记录; 4.6当流出的滤液呈细线状流出时,则过滤已完毕,停止计时,关闭进口旋塞; 4.7关闭进水阀,滤液出口阀,开洗水进口阀进行洗涤。洗水从滤液出口处流出时开始计时,每上升3cm 记录一次时间,记录两组数据即可。 4.8洗涤完毕后,关闭洗水进口阀等阀门,清洗滤布,重新安装,调节压力在0.16MPa,按上述操作再进行另一次实验。 5数据处理 过滤机类型:板框过滤机 滤框个数:8 滤布种类:帆布 滤框尺寸:170×170mm 过滤总面积S=0.191m2 滤浆名称:碳酸镁悬浮液5.1% 温度:26.2摄氏度 表10.08MPa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教研室

实验一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 的形态、结构,并据此判别污泥的形态; 2、掌握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以及用原生动物来间接评定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 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混合体——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和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中除细菌外,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亦随之变化。若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类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因此,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通过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有无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倾向等。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实验步骤 1、调试显微镜。 2、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 待其沉淀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3、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 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标本放在圆孔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 进行观察。 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必立即生 长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进一步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如纤毛虫的运动情况、菌胶团细菌的胶原薄厚及色泽、丝状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态草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原生动物的情况。 2、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颗粒度的检测 筛分法 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审核、批准 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行政管理部财 务 部QA 室QC 室 营养粉车间仓 储 中 心

1目的 建立颗粒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规范该项目检查操作。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中颗粒度检测的定量试验。 3职责 6.1QC检验员:负责对颗粒度检测的管理。 6.2QC主管: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参考文件 GBT 21524-2008 无机化工产品中粒度的测定筛分法. 5培训范围 6内容: 6.1手筛法:用手往复振摇实验筛,一手在振幅距离处轻轻碰撞实验筛,由此产生的 震动使小于孔径的颗粒通过筛孔的筛分方法。 6.2方法原理:把预先于(105±2)℃下干燥并冷却至温室的无机化工产品样品,在 相对湿度不大于50%的环境下,使用毛筛法进行筛分到达筛分终点后,称量不同筛子剩余样品的质量,计算出以筛网孔径为的粒度分布。 6.3仪器:实验筛、天平、羊毛筛子、电烘箱、超声波清洗器。 6.4分析步骤: 6.4.1将指定尺寸的实验筛从底盘到顶部按筛孔增大的顺序组装好。 6.4.2用天平称取20g~50g试样,精确至,放置在最顶部的实验筛上,盖上顶盖。 6.4.3测定(手筛法) 用手振动试验,振幅约为,频率约为120/min,筛分时间为3min~5min,静至 3min后,称量各筛的剩余物或筛下物,判定方案如)

6.4.4筛分过程应连续进行,直至1min内通过剩余粒度级最多的试验筛的试样的质量 分数小于。把留在筛上或底盘上的试料用毛刷仔细刷净,分别称量每个粒度级 别的试验筛的筛余物质量(M1),所有筛余物的量的总和与称样量之差应不大 于%,否则,重新取样测定。 6.4.5每次测定结束后,用超神波对整套筛子进行清洗,以保证试验筛堵塞不大于%。 6.4.6定期对试验筛进行计量或校准,若发现筛孔尺寸超过有关标准的要求或筛孔变 形、筛网破损,应及时更换实验筛。 6.4.7计算结果 粒度以细度或通过率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如下公式计算: W=(m-m1)÷M×100 式中: m1------试验筛筛余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7注意事项 8相关文件 9附录 10版本历史

化工原理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 通过恒压过滤实验,验证过滤基本理论。 3. 学会测定过滤常数K 、q e 、τe 及压缩性指数s 的方法。 4. 了解过滤压力对过滤速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过程,即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固体颗粒层(即滤渣层)及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形成滤渣层,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因此,过滤操作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而这个固体颗粒层(滤渣层)的厚度随着过滤的进行而不断增加,故在恒压过滤操作中,过滤速度不断降低。 过滤速度u 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除过滤推动力(压强差)△p,滤饼厚度L 外,还有滤饼和悬浮液的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 过滤时滤液流过滤渣和过滤介质的流动过程基本上处在层流流动围,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定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得过滤速度计算式: (1) 式中:u —过滤速度,m/s ; V —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 ; A —过滤面积,m 2 ; τ —过滤时间,s ; q —通过单位面积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m 2 ; △p —过滤压力(表压)pa ; s —滤渣压缩性系数; μ—滤液的粘度,Pa.s ; r —滤渣比阻,1/m 2 ; 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体积,m 3 /m 3 ; Ve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m 3; r ′ —滤渣比阻,m/kg ;

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质量,kg/m3。 对于一定的悬浮液,在恒温和恒压下过滤时,μ、r、C和△p都恒定,为此令: (2) 于是式(1)可改写为: (3)式中:K—过滤常数,由物料特性及过滤压差所决定,m2/s 将式(3)分离变量积分,整理得: (4) 即V2+2VV e=KA2τ (5) 和从0到积分,则: 将式(4)的积分极限改为从0到V e V e2=KA2τ (6)将式(5)和式(6)相加,可得: 2(V+V e)dv= KA2(τ+τe) (7) 所需时间,s。 式中:—虚拟过滤时间,相当于滤出滤液量Veτ e 再将式(7)微分,得: 2(V+V e)dv= KA2dτ (8)将式(8)写成差分形式,则 (9)式中:Δq—每次测定的单位过滤面积滤液体积(在实验中一般等量分配),m3/ m2; Δτ—每次测定的滤液体积所对应的时间,s; —相邻二个q值的平均值,m3/ m2。 以Δτ/Δq为纵坐标,为横坐标将式(9)标绘成一直线,可得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斜率:S= 截距:I= q e 则,K= ,m2/s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doc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 第1条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水处理实验报告名称沉淀管烘箱平衡曝气充氧装置恒温振荡器722分光光度计过滤和反冲洗装置ZR2-6混凝搅拌器型号规格备注水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1/10000分析平衡空气压缩机课堂评分60测试结果实验报告评分40总分,水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自由沉降实验1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自由沉降颗粒的测试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降的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时间-沉降速率(te)-沉降速率(uE)和CT/c0 ~ u关系曲线。 第二个实验原理沉降指的是通过重力从液体中去除固体颗粒的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沉淀过程可分为四类: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分层沉淀和压缩沉淀。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讨污水中非絮凝固体颗粒的自由沉淀规律。 如图所示,试验是用沉淀管进行的。 如果水深设置为h,颗粒的沉降速度u = h/t u = h/t可以在t 时间内下沉至h深度。 根据给定的时间t0,计算颗粒的沉降速度u0。 所有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可在t0时完全去除。 如果原水悬浮物的浓度为c0(毫克/升),则原水悬浮物的沉淀率为c0(毫克/升)。CT。经过T时间后,污水中剩余悬浮物的浓度(毫

克/升)h采样口高度(厘米)T采样时间(分钟)。公式中自由沉淀试验装置的三个实验装置和设备 1、沉降管、储水箱、水泵和搅拌装置 2、秒表、卷尺 3、用于测定悬浮物的设备分析天平、称重瓶、烘箱、滤纸、漏斗、漏斗架、量筒、烧杯等。 4、经水和高岭土处理的污水。 四个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高岭土放入配水槽,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 2.取200毫升水样(测得的悬浮液浓度为c0),确定取样管中取样口的位置。 3.启动水泵,将混合液打入沉降管至一定高度,停泵,停混合器,记录高度值。 启动秒表并开始记录建立时间。 4.时间为 当1 、3 、5 、10 、15 、20 、40 、60分钟时,分别从取样口抽取200毫升水,并测量悬浮物浓度(ct)。 5.每次取样时,应首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以减少误差。取样前后应测量沉淀管内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并取两者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6.在每个沉降时间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和固体含量。 首先,将烘箱调至105±1℃,将滤纸放入称量瓶中,打开盖子,将称量瓶放入105℃烘箱至恒重,称量重量,然后取出恒重滤纸,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1、实验数据记录 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 静置沉淀时间/min 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 表面皿 和悬浮物总质量/g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 水样体积/mL 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 颗粒沉沉淀效 速/率/%(mm/s) 残余颗 粒百分比/% 0 5 10 20 30 60 120 0 1 2 3 4 5 6 79.0438 80.7412 1.6974 81.7603 83.2075 1.4472 64.1890 65.4972 1.3082 66.1162 67.3286 1.2124 73.7895 74.9385 1.1490 83.4782 84.6290 1.1508 75.0332 76.1573 1.1241

31.0 30.0 30.0 30.0 30.0 31.0 31.0 0.0548 0.0482 0.0436 0.0404 0.0383 0.0371 0.0363 846.0 808.0 780.0 724.0 664.0 500.0 361.0 1.860 0.883 0.395 0.230 0.069 0.021 11.40 20.44 26.28 30.11 32.30 33.76 100 87.96 79.56 73.72 69.89 67.70 66.24 2、实验数据整理 (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 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3: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 (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 ??0.0548g/ml 水样体积31.0 悬浮物的浓度:C5?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

DT系列实验型过滤筛

DT系列实验型过滤筛 产品概述 筛分、过滤效率高,大多粒、粉、粘液皆可适用。网孑L不堵塞,粉末不飞扬,可筛到400目。不锈钢(304)材质,机型小巧,重量轻,可以任意移动,不占空间。 产品特点 ★动力发生器先进 DT机械有自己先进的动力发生器,在功率低于同类产品的情况下,激振力与各机型优化配合;动力发生器从顶部到底部使用双排大滚柱密封轴承,加宽线圈并整体浸漆。特殊的润滑油,保持密封密封DT机械的最高质量标准。 ★筛选原料最广 DT筛分机有广泛的分选范围:颗粒的、粉状的、精细的、粗糙的、重的、轻的、浆状的、液体的都可以分选项;颗粒小到28微米也可筛分,浆液5微米也可过滤。 ★网孔堵塞率低 三次元振动功能使网孔堵塞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更有特殊的筛网清理装置把原料透网的几率提到最高。单层、多层分选,单台筛分机可简便装配一至四层筛网,同时分选出2-5个粒级原料。 ★筛网便于更换 不但在3-5分钟成功换网且筛网易均匀拉紧,大大降低筛网磨损,延长筛网使用寿命。 ★无机械传导振动 特殊设计的DT筛分机,无需地基安装,可放于任何所需位置且易于移动。 ★多种规格 仅三次元筛分过滤机筛机直径标准规格就有七个系列:从400mm-600mm-800mm-1000mm- 适用行业 陶瓷:泥浆、陶瓷原料。 化工行业:树脂粉、聚乙烯粉、洗衣粉、涂料、油漆、化妆品、硅胶等 食品行业:面粉、糖粉、淀粉、食盐、奶粉、蛋粉、调味品、糊精、果汁、饮料、豆浆、酱油酵母粉等。医药行业:中西药粉、中西药液、工业药品、医药中间体、纤维素等 磨料:金属、冶金矿业;碳化硅、铝粉、铅粉、矿石、合金粉、焊条粉末、二氧化锰、电解铜粉、电磁性材料、研磨粉、耐火材料、高岭土、石灰、氧化铝、重质碳酸钙、石英砂、石榴石等。 I公害处理:废油、废水、染整废水、助剂、活性炭等。

老师整理的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学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十 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十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原则 二、实验基本原理: 细菌菌落总数(CFU)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 生长的腐生性细菌菌落总数。它是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也是卫生指标。在饮用水中所 测得的细菌菌落总数除说明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外,还指示该饮用水能否饮用。但还应当 指出的是,水源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因此,结合大肠菌群数以判 断水的污染的安全程度就更全面。 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细菌菌落总数在1ml自 来水中不得超过80个。 细菌种类很多,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必须用适合它们的培养基才能将它们培养出来。然而在实验工作中不易做到,通常用一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腐生性细菌,以它的菌落总数表明有机污染程度。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电热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培养箱,恒温水浴,冰箱,菌落计数器,放大镜,肉膏蛋白胨脂培养基,灭菌水,灭菌三角烧瓶,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 1.水样的采取 供细菌学检验用的水样,必须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采样,并保证在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为了要正确反映水质在采样时的真实情况,水样在采取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应超过4小时。条件不允许立即检验时,应存于冰箱,但也不应超过24小时,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 (1)生活饮用水(自来水)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分钟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5分钟后,用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以待分析。 (2)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取距水面10—15㎝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立即返回实验室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2.细菌总数测定 (1)自来水 (a)用灭菌吸管吸取1ml水样,注入灭菌培养皿中。共做三个平皿。 (b)分别倾注约15ml已溶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并立即在桌上作平面旋摇,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 (c)另取三空的灭菌培养皿,倾注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5ml,作空白对照。 (d)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进行菌落计数。 三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即为1ml水样的细菌总数。 (2)池水、河水或湖水等 (a)稀释水样取3个灭菌空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水。取1ml水样注入第一管9ml 灭菌水内,摇匀,再从第一管取1ml至下一管灭菌水内,如此稀释到第三管,稀释度分别为10-1、10-2与10-3。稀释倍数看水样污浊程度而定,以培养后平板的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稀释度最为合适,若三个稀释度的菌数均多到无法计数或少到无法计数,则需继续稀释或减小稀释倍数。一般中等污秽水样,取10-1、10-2与10-3三个连续稀释

含铬废水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含铬废水的处理及其相关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实验原理。掌握由这些单元操作组成的处理流程。 (2)了解除铬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掌握相关的水质参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化学还原法——铁氧体法 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基本原理就是使废水中的Cr2O72-或CrO42-在酸性条件下与过量还原剂FeSO4作用,生成Cr3+和Fe3+,其反应式为: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HCrO4-+3Fe2++7H+=Cr3++3Fe3++4H2O 再通过加入适量碱液,调节溶液pH值,并适当控制温度,加入少量H2O2后,可将溶液中过量的Fe3+部分氧化为Fe2+,得到比例适度的Cr3+,Fe2+和Fe3+沉淀物: Fe3++3OH-=Fe(OH)3↓ Fe2++2OH-=Fe(OH)2↓ Cr3++3OH-=Cr(OH)3↓ 由于当Fe(OH)2和Fe(OH)3沉淀量比例1:2左右时,可生成Fe3O4·xH2O磁性氧化物(铁氧体),其组成可写成FeFe2O4·xH2O,其中部分Fe3+可被Cr3+取代,使Cr3+成为铁氧体的组成部分而沉淀下来,沉淀物经脱水等处理后,既得组成符合铁氧体组成的复合物。因此,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效果好,投资少,简单易行,沉渣量少且稳定。而且含铬铁氧体是一种磁性材料,可用于电子工业,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进行了废物利用。 实验室检验废水处理的结果,常采用比色法分析水中的铬含量。其原理为:Cr(Ⅵ)在酸性介质中与二苯基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水溶液颜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Cr(Ⅵ)的含量成正比。只要把样品溶液颜色与标准系列的颜色采用目视比较或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此溶液的吸光度就能确定样品中Cr(Ⅵ)的含量。 为防止溶液中Fe2+、Fe3+及Hg22+、Hg2+等打扰,可适当加入适量的H3PO4消除。 2.活性炭吸附法 废水处理中,吸附法主要用于废水中的微量污染物,达到深度净化的目的;本实验选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有吸附铬的性能,但因其吸附能力有限只适合处理含铬量低的废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