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课件美学与艺术鉴赏
开学第一课培养良好的审美观欣赏美的力量课件

汇报人:XXX 2023-11-23
目录
• 引言 • 理解美:理论与观念 • 欣赏美:方法与实践 • 创造美:应用与创新 • 结语
01
引言
美的定义和意义
定义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源于对事物形式的直觉,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 质的。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也是客观事物与人 类生活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
拥有良好的审美观能让我们更加 珍视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
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推动社会进步
个体的审美观汇聚成社会的审美 潮流,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 步。健康的审美观有助于建设积
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课程目标和期望
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欣赏美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并在实际生活中运 用所学知识,发现、欣赏和创造美。
欣赏美的实践
观赏大自然
欣赏艺术作品
走进大自然,欣赏壮丽的山川、湖泊、森 林等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
参观艺术展览,欣赏绘画、雕塑、陶瓷等 艺术作品。通过解读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情 感,体验艺术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品味生活美学
参与审美活动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学元素,如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品味生活的点 滴美好,提升生活品质。
欣赏美的力量
我们深入学习了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通过欣赏这些美,我们能够 感受到美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更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 力。
对未来的期望与展望
将审美观融入生活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期望能够将所学的审美观真正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家居布置 ,都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独特审美和品味。
第一课美术鉴赏

该作品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 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 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 人的心,也由此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
2、创作年代
•1980年
3、材料
• 油画材料:
油画布,油画颜料、油画笔
《根扎南 国》
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 到 体验、想象和评价
谢 谢
4、手段(方法)
• 超写实表现手法
5、语言形式
• 具象艺术
• 皮肤 • 皱纹 • 眼睛 • 嘴巴 •牙 • 胡须 •手 • 汗珠 • 圆珠笔
6、内容
7、背景(社会、历史、文化)
•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 1977年 恢复高考 • 1978年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
深入了解作品----?
• 1、作者 • 2、创作年代 • 3、材料 • 4、手段(方法) • 5、语言形式、 • 6、内容 • 7、背景(社会、历史、文化)
鉴:基础
1、 作者简介
罗中立(1948年—) 于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现为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幼年在父亲影响下学画。1968年
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主动到大巴 山农村生活10年,
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米 勒
法
()
作 作 创作 品 者 年代
《捣练 图》
课堂练习1
画 手 内容 材料 种段
背景 相同 不同
《拾穗》
徐悲鸿 奔马 1951年
梁楷(宋代) 太白行吟图
吴冠中 根扎南国 1998年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课件(共40张ppt)

意义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
《拾穗》中,农民的贫穷与地主的丰收形 成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对比不是利用脸部的 表情而是略去细节的人物动作与环境,他使 人物具有了雕塑的力量,从而歌颂了劳动者 质朴、勤劳的美德。正如他自己所表达一样, 他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创作 。
拾穗(油画,83.5厘 米×111厘米,1857年, 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 (法国)
美术鉴与赏的区别
所谓“鉴”,就是归类、分析、判断,具
体的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
创作年代、材料、手段、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
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
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所谓“赏”即欣赏,就是接受者把他通过鉴
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与个人经验相结 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 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美只有 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6.摄影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 静物摄影。
看到周围的情况,但从其视图上就
可以看出其高度、造型和明亮的盖
瓦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美国纽约建筑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4.设计(工艺)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 种工艺美术。
意义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
基本能力学习课件:第1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美术鉴赏的意义和方法
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 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 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传承文化
美术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鉴 赏美术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传 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美术鉴赏的意义和方法
拓宽视野
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 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与碰撞,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素养。
观察画面的构图,分 析画家如何运用空间、 比例、透视等手法来 组织画面。
关注色彩的运用,理 解画家通过色彩表达 情感和主题的意图。
观察线条的运用,体 会线条在绘画中的表 现力和画家的技巧。
分析表现手法,理解 画家所采用的风格、 流派和技法对作品的 影响。
雕塑作品的鉴赏
观察雕塑的形态,分析作品的造 型特点和表现的主题。
主题理解
探究艺术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内 涵,结合创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 景,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比较鉴赏
将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 析它们的异同点,更深入地理 解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实践探索
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创作或艺术评论 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提升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02 美术鉴赏的基本要素
线条
线条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虚实等变化,可以 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质感。
线条的运用可以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是表达艺术意境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线条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构图和画面效果,对于整体视觉效果的呈现具有重 要意义。
色彩
色彩是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 素,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可
陶冶情操
高中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ppt课件

▪ 2、雕塑—圆雕、浮雕。
▪ 3、建筑—园林建筑、纪念建筑、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 4设计—形式语言分:平面设计、 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 ——内容和题材分:服装、陶 瓷、工业、广告、网业、环境 艺术、家具等。
▪ 5、书法—篆(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笔为严大复,地十妇
下生圣地一他。字,
的活洁上年们远架在
法的的回,和远,落
国艰气响就往地他日
农辛氛,这常平们余
民而。空样一线日晖
。谴这旷无样上出的
.
责对的怨默,而映
高更的布道后的幻想
——雅各和天使在搏斗
的表个谓色面幻的拜产合白这 ,现完第场红想宗占生而色是 而目整一中色。教庭了成组一 不的,表镶的幅 是色他现嵌一惊 对彩任在画幅人 自声意雅似图的 然明使各的案作 界,用和效。品 的他了天果弯, 某把色使,曲由 种色彩搏表起红 描彩。斗现伏、 绘本这的了的蓝 。身幅统农线、
.
一、什么叫美术鉴赏? 有人会说顾名思义美术鉴赏那肯定是首先要
“鉴别”然后才能“欣赏”喽!正是如此,美术 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 验和相关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 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 获得审美感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 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
到体验,想象和评价,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 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美术鉴赏的本 质特征是综合的审美活动。总之,美术鉴赏就在于 鉴古今、评优劣、定高下。
.
当画治民条黑
高更
▪ 开始生活富裕,后来厌倦了欧洲的工业化, 向往自由原始的生活,厌倦了传统艺术的 典雅,优美,向往原始意味的艺术分格, 为后来象征主义和原始主义艺术开辟了道 路。
2019级高一基本能力第1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学习课件

三、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舞蹈(油画,1910年)马蒂斯
2020/5/5
• 所谓认识功能,就是我们 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 时代、不同民族、不同 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 人们的生活、历史、风 俗、行为、器物、观念 等,甚至认识包括我们 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 这种认识即可以通过由 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 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 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
2020/5/5
• 美术作品-----艺术形态、作品形式-----差异 • 对比两幅作品《捣练图》《拾穗》 • 社会背景 • 画家-----考察-----表现意图 • 作品-----价值判断
2020/5/5
宫廷妇女 优雅平和
贫穷妇女 辛苦劳做
• 美术鉴赏的对象 • 是美术作品; • 美术鉴赏的过程 • 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
2020/5/5
李白行吟图.梁楷
• 梁楷表现的是: • 中国古代文人的放浪情怀, • 徐悲鸿表现的是: • 他的民族意识, • 吴冠中则关注的: • 主要是艺术的形式语言。
2020/5/5
2020/5/5
《掷铁饼者》(作者:米 隆) 高约152 厘米
•
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
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
上长双角的称“天禄”,长独角的叫“麒麟”,
均是传说中的灵异瑞兽,只能用于帝王陵墓。王
公贵族墓前的石兽无角,称“辟邪”。这些象征
权势的镇守、护卫陵墓驱邪的石兽,形象在狮虎
之间,更似以狮子为基础的夸张变形,肩有羽翼
,多作昂扬张口、挺胸迈步状,形体硕大,粗壮
厚重。其雄强威武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南朝时期雕刻的代表。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课件(共25张ppt)

主 赏培 角 及养 教 其审 师 意美 : 义的 林眼 伊睛 冰
美 术 鉴
注:文本框可根据需求改变颜色、移动位置;文字可编辑
目录
欣赏图片 鉴赏含义 鉴赏分类鉴赏Fra bibliotek义欣赏图片
欣赏图片
提问: 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
壮观、崇高、神圣
总结:
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鉴赏分类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年画、 壁画等等。
雕塑按空间:圆雕、浮雕。
设计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 计、家具设计、网页设计等。
书法:楷书、隶书、行书、魏碑、篆书、草书。
摄影:人物摄影、静物摄影、艺术摄影、商业摄影。
鉴赏分类
鉴赏分类
鉴赏分类
郎世宁《百骏图》徐悲鸿《奔马图》和韩美林《奔马》 进行比较分析,谈谈这三幅作品的造型手法有什么不同?
按形式语言上划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鉴赏含义
话题3:美术鉴赏对我们的人生真的那么重要吗? (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衣、食、住、行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层面,它们都离不开美术,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
相同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 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
平和优雅的美 中国画 后者: 贫穷妇女 让人产生同情 油画
鉴赏含义
总结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 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 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第1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ppt课件高中美术基本能力

筛谷的妇女〔油画,131厘米×167厘米,1854年, 法国南特美术馆藏〕 库尔贝〔法国〕
• 在这次展览上,库尔贝展出了他的许多重要作品, 其中就包括?筛谷的妇女?,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 企图客观地表现视觉真实的愿望。当有人要他画 宗教画中的天使时,他一口回绝,说他无法画出 一个他从未见过的长翅膀的人。因为库尔贝的目 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像他宣言所说的,“我的心 愿全然不是要到达为艺术而艺术那个无益的目 标,……要按照我的所见来表达我们时代的风格、 思想、面貌,不仅做一名画家,还要做一个人, 总之,要创造活生生的艺术这才是我的目标〞。 正因此,库尔贝在?筛谷的妇女?中真实生动地描 绘了一个他所常见到的农村妇女劳动的景象,表 现了劳动者特有的安康的美。
?捣练图卷?
拾穂〔油画,1857年〕米勒〔法国〕
•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 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 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 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 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 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反映 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 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 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 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 的人。
艺术个性和时代气息。在?根扎南国?中,吴冠中以他特有的手
法,以点、线、面、色的结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葱葱、
繁茂似锦的大榕树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 段、是根底,“赏〞才是目的, “鉴〞是为“赏〞效劳的。
现存的?太白行吟图?描写唐代伟大 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 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 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既 得力于画家对李白的性格特征的正确 把握,也和他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 笔法密切相关。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 早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可 谓之极品。
美术鉴赏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PPT课件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观观察察画画面面,,你你看看到到了了什什么么??((美美术术鉴鉴赏赏过过程程方方法法))
观察
人物 地点 场景 色彩 材料
分析
事件
解释
创作意图
评价
个人评价和感受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符合学生认知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 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 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培养学生“审 美的眼睛”。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在过去的 美术学习中,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的。美 术鉴赏这一新的模块对于他们来说,既熟悉 又陌生,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认知规律。
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 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 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 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是一个 综合的审美活动。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2、讨论:美术作品是如何分类的?
连连看,这些美术作品分别属于哪一类?
绘画 雕塑 建筑 设计 书法 摄影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美术作品还有什么分类方法呢?
按材料(油画、国画)
梁
楷
(
达
宋 )
·
芬
《
奇
李
(
白
意
行
大
吟
利
图
)
》
《
蒙
娜
丽
莎
》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课件(共19张ppt)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 睛——美术鉴赏及其意 义》课件(共19张ppt)
2020/9/25
1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天安门广场 黄山日出 (摄影)
• 两种不同的美: • 一种是自然景观 • 一种是人文景观
•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 一是欣赏大自然;
•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
• 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 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 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 。
• 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 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小试牛刀
欣赏下面两幅图片,找一 找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
《捣练图卷》(图)
《捣练图卷》唐 张萱(宋摹本)、绢本设色、此图描绘宫中妇女加工白练中的捣练
《美学与艺术鉴赏》第一讲

美学学科阶段
• 美学概念: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 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 系统地思考审美对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 以上美学三个阶段发展论是蒋孔阳先生提出来的。
蒋孔阳(1923.1.23-1999.6.26) 四川 重庆万县人。教授,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评议组成员,全国文艺学博士 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著作:《蒋 孔阳文集》(4卷)
• 1、从审美现象本身来看,审美对象和主体都处在 不断变化发展中。
原始岩画 徐悲鸿《奔马》
• 2、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更具有历史性。 • 个人官能感受(味、视、听、触、嗅)---经济生 活、政治生活、道德伦理---艺术领域 • 儒家认为美善同一,道家认为美超越功利,美是 真的象征,美是道的表现之一。
(一)美学学科建立。
• 1、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哲学思想对鲍姆加登 建立美学学科具有启发作用。 • 鲍姆加登是唯理论者,其哲学思想归宗于莱布 尼兹和沃尔夫。 • 莱布尼兹认为根植于内在心灵的知识就是理 性,真正的知识就是理性认识的“完善”形 式。感性知识不可能对获得知识起根本作用。
• 沃尔夫继承和发展了莱布尼兹的思路,对知识体 系作了系统的划分。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明 确的理性能力和混乱的心理能力两种,前者是主 要的,构成逻辑学,为一切知识提供前提,后者 只是感觉能力,在人的知识建构中并不起重要作 用。
• 就重视想象来说,爱笛生,缪越陀里和维柯等人都 已走在他前边;就屈类型而尊个性来说,他却走在 许多人的前面。他的《美学》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而产生的,所以不可能没有新内容,同时,它也是 在来布尼兹和伍尔夫的哲学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也 不可能没有旧时代的遗痕。例如他的《美学》中 “完善”这个基本概念是与来布尼兹的“预定和谐” 那种目的论分不开的。康德虽然否定了鲍姆嘉通的 美在完善的看法,却仍坚持审美活动中的内外对应 见出天意安排的目的论,多少还是受到鲍姆嘉通所 继承的来布尼兹和伍尔夫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 鲍姆嘉通在上文所说的孤立感性认识上以及在目的 论上,对后来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影响虽是巨大的, 却不完全是健康的。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课件(共42张ppt)

《喷泉》
1917年的作品。这是他称为「现成物」 的作品之一,因为他使用了早已存在的 物品——这个作品用的是小便斗,命名 为「喷泉」,有「R. Mutt」的签名字样 。杜尚把这件作品提交给一场艺术展作 为挑衅,但未被同意展出,作品不久後 也就遗失了。这件作品,以及提交这件 作品的行为,被认为是20世纪艺术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
《多拉·马尔与猫》 毕加索(西班牙)
《女人III》 德·库宁/荷兰
思考与讨论:
我们如何理解这些美术现象? 这些美术作品如何欣赏? 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价格? 它们真的具有这样高的价值吗?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
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 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 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 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雕塑(圆雕)
雕塑(浮雕)
建筑
设计(工艺)
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
摄影
摄影
美术的三大社会功能: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思考与讨论:
你了解如何鉴赏美术作品了吗? 先“鉴”后“赏”品。
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 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画面描绘 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 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艺 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该画现珍藏 于巴黎奥赛博物馆内。
此画米勒作于1857年,是表现 农民生活情境的作品,引起资产阶 级舆论界的广泛关注。有的评论家 写文章说:“画家在这里是蓄有政治 意图的,画上的农民有抗议声。” 《费加罗报》上的一篇文章甚至耸 人听闻地写道:“这三个突出在阴霾 的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农民暴 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美学与艺术第一节:美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二节:艺术的鉴赏第三节:美学的高蹈与艺术的品鉴第四节:课程的基本任务与学习方法小结思考题第一节:美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美学的研究对象要了解美学的研究对象,就要对美学的学科属性,对历史上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对审美、审美现象、审美关系、以及艺术等问题,有所了解。
(一)美学的学科属性三大科学研究对象迥然不同:(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观点一:美学研究对象是“美”该观点始于柏拉图。
古典美学认为美和“美的东西”不同,美具有本体性,据此认为应当以美为对象,探讨美的本质规律。
观点二: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即艺术哲学。
该观点始于普罗提诺,以黑格尔为代表,他在《美学》中认为艺术可以体现美,而且美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并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
观点三: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感”或“审美经验”近代美学由思考美转向考察审美经验,鲍姆嘉登将美学定义为感性学,康德把审美定义为情感领域领域,属于鉴赏判断,里普斯的移情理论等,都将美感作为美学的核心问题。
这三种观点中,“美”偏向于审美对象的抽象属性;“艺术”偏向于人为的创作,而“美感”偏向于人的主观情感,都有一定倾向和不足。
因此,对“美学研究什么”这个基本问题,需要有更加科学的看法。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1、“美是什么”将美学研究引入歧路。
2、“审美”是美学研究新的核心范畴。
所谓“审美”?就是有“审”有“美”,“审”作为动词表明有主体存在,也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
3、审美与审美对象审美体现了主体人与客体物的统一,所以,审美是属人特殊活动。
审美对象有哪些?4.审美关系(1)人与社会包括多种关系,例如伦理、政治、经济、审美关系等,审美是其中的一种关系。
(2)审美关系与其他关系的不同区别一、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感性特征。
区别二、审美关系是自由的。
区别三、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发生关系。
区别四、审美关系是一种对现实的情感关系。
如下图所示:5.审美现象(1)审美现象是属于审美关系中事物与现象。
(2)审美现象的三个构成部分。
审美现象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要素构成。
那么,审美活动之前有无审美主客体?在时间上,审美关系的建立和审美主客体生成是同时同步的;在逻辑上,要坚持审美关系在前,审美主客体在后的原则。
坚持主客体同步生产和关系在先原则。
6.艺术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狭义的艺术指艺术活动,是一个围绕艺术品,从创造到作品再到接受的全过程,艺术品是精神性人工制品。
广义的艺术指所有的审美现象,不单指艺术品,而且展现在人生实践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二、美学基本问题包括哲学问题和内在问题。
(一)哲学基础哲学问题是关于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世界的最一般问题,美学也涉及该问题,准确说,除了哲学之外,所有的学科都涉及这个问题。
美学的哲学基础,指美学为了掌握自己的研究对象、实现研究目的,有效选择研究方法,所持有的一种哲学视野、哲学终极目标、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理论根基。
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涉及人生、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即“人生在世”的问题。
对这三要素的持续思考,构成了对美学问题的思考。
(二)内在问题美学的内在问题,见下图:三、学科性质首先是,人文科学.其次是,综合性(跨学科性). 四、美学分支学科按照美学的知识构成和研究对象,又可以有两种不同分类: 根据知识构成,分为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符号学美学等。
根据研究对象,分为艺术美学、教育美学、技术美学等。
第二节:艺术的鉴赏一、关于艺术(一)“艺术”的词源学解释从原初的艺术概念产生,到现代艺术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1.艺术概念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国先秦时就有“艺”的概念,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它都是作为象形字,这也是“艺”的原始形态意义,本意即“种植”。
甲骨文、金文的“艺”字,像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棵树苗,树下有土,表示种树于土之义。
它的本义为栽树,泛指种植。
如《孟子·非乐》中有“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诗经·楚茨》中有“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引申意“才能”。
种植在古代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所以艺术又引申指某种特殊的才能或技术,如艺术、工艺等。
如《尚书·金滕》中的周公祷告之词“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考虑到种植在农耕文明中的重要性,“艺”作为其基本生产要素被不断提升,成为文化、甚至儒家“六经”代名词或转意为学识、技艺也就理所应当。
如《论语》“志于道,根于德,依于仁,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
后来,儒家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与“种植”的引申意相关。
“艺术”的复合使用,最早在《后汉书》中出现。
2.艺术概念在西方历史发展古代西方人也把艺术归入一般技艺之中。
根据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奇在《古代美学》种观点,希腊人赋予 Techne这个术语三重含义:生产、科学和艺术。
中世纪的艺术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文科艺术,包括修辞、逻辑、格律和语法,另一种是高级艺术,指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四大类。
17世纪,艺术才有美学上的意义,18世纪,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诗歌和音乐。
1747年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把艺术分为三类:以满足人们需要目的的艺术,如农业、纺织;以引起快感为目的的艺术,即“优美的艺术”,如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和舞蹈;兼有效用和快感的艺术,如雄辩术和建筑。
至此,艺术才从传统的技艺中分离出来,有了接近我们今天理解的涵义。
(二)艺术品的形态艺术品的形态有多种划分方法,我们根据艺术品的“时空性”来划分。
首先,要明确任何艺术品都是时间与空间统一的“时空体”。
此外,不同的艺术品对时间性有不同侧重。
这里,空间性,顾名思义,主要指艺术品要占有一定体积或平面,是具体可见的,偏直观把握。
时间性,主要指艺术品具有一定时间长度,是抽象不可见的,偏想象把握。
如下图:1.时间艺术音乐、戏剧、舞蹈、文学和影视等作品。
2.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和摄影等作品。
(三)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作为感性的精神性人工产品,艺术作品具有多层次的结构。
我们通过下边这幅画,来分析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是物质材料层,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物质实体与媒介,如青铜器、大理石、画布、颜料、纸张、舞台、银幕、胶卷和录像带等。
第二层,是符号形式层,指艺术品的符号形式,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符号具有意义,为第三个层次创造条件。
(前两个层面,借助感官来接触对象形式要素,形成感觉和知觉,主要是“看清楚”。
)接着,我们看一组背景资料:《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大卫(David)在1787年完成的历史题材油画作品。
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该画的形状为横幅,尺寸为130 x 196 cm。
这幅画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而创作,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公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1792年他被选为国民公会的代表,成为公共教育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委员。
第三层,是意象世界层,指建立在前两层面上、非现实、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是艺术品核心层次。
(意象,包括符号之意和表象之象,属于人类经验范围)第四层,是超验意境层,指审美意象后边蕴含着的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它是艺术品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哲学境界,超越人生经验范围。
二、艺术鉴赏所谓艺术鉴赏,是受众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关照、欣赏获得审美愉悦和体验的活动,是整个艺术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艺术鉴赏的性质、作用和特征1.“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之间根本上也是这种关系。
2.艺术鉴赏影响着艺术审美价值的实现,也影响着艺术家对新作品的创造。
在《艺术作品的起源》一文中,海德格尔对梵·高的名画《一双鞋子》作了如下叙述:“只是一双农鞋,再无别的,然而——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鞋皮上沾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
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
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这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
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镇痛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过梵高鞋子的阐述,展示了农妇的世界和大地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生活器具,解读出韵味无穷的意义,体悟到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交往与对话,一种存在价值。
美国艺术史家梅叶·夏皮罗经考证发现,这双鞋子并不是农妇的鞋子,而是城里人梵高的鞋。
法国学者德里达进一步告诉我们,这两只鞋甚至不是“一双”。
(二)艺术鉴赏的过程审美鉴赏分为两阶段:艺术作品向审美对象的转换及受众对审美对象的评价与回味。
1.艺术作品向审美对象的转换首先,审美鉴赏之前的艺术品只是潜在的审美对象,审美价值没有实现,因此,《蒙娜丽莎》只是画布上有一些色彩图案的物件而已。
其次,艺术品存在的空白和未定之处等价值的被重视和发现,促使艺术品向审美对象转化。
我们看两幅作品2.受众对审美对象的评价与回味唐阎立本及至荆州,观张僧繇旧迹,曰“空得虚名尔。
”往日又往,曰“尤是近代佳手。
”明日往,曰“名下无虚士。
”遂坐而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
这表明艺术鉴赏是反复玩味的过程。
3.与艺术批评的区别作为艺术接受的两种形式之一,艺术批评是指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对照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判断活动。
艺术鉴赏是感性审美体验,艺术批评是理性的思维判断活动。
艺术批评要将审美感性上升到理性,要将具体艺术现象扩展到真个艺术现象和社会生活。
艺术批评是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之间的中间环节。
艺术批评还是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之间的桥梁。
第三节:美学的高蹈与艺术的品鉴美学和艺术鉴赏之间的关系:首先,从时间上看,艺术鉴赏早于美学形成。
其次,美学是一套知识体系,是相对静止的,共性突出。
鉴赏则是社会实践活动,是动态的,是见仁见智的。
再次,美学对艺术鉴赏有了更好的指导。
最后,艺术鉴赏对美学理论发展有明显影响可以看出,美学和艺术鉴赏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共同提高的关系。
第四节:课程的基本任务与学习方法一、基本任务:总的来说,这门课主要有两大学习任务:了解与普及基本概念与理论;结合理论对各类艺术形态进行鉴赏分析,提高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