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析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路径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6f53e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f.png)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路径研究中国的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传统社会组织形态的重要体现。
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曾经的美丽村庄已经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而这些村庄中留下来的历史遗迹正在受到破坏。
如何保护这些村庄,成为了中国文化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村庄保护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村庄逐渐被废弃。
近年来,一部分涉及村庄改造、拆迁和重建的地方政策被批判为破坏性过大,破坏了许多传统村落的完整性,没有给村庄保护和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二、村庄保护的困境目前,许多传统村落正在面临“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当地政府面临着保护传统村落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时,往往会忽视村庄的保护,而将现代化的建筑和高楼大厦置于首位。
同时,许多村庄也缺乏有效的区域保护规划,很多建筑的修建和改建不受任何限制,导致了村庄慢慢失去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属性。
三、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保护与发展应该是互相促进的。
传统村落应该被视为生态环境、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等多种价值的综合体,应该运营和管理这些资源,使其能够既保存传统文化,又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贡献。
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1. 制定村庄保护规划政府应该为传统村落制定明确的保护政策,并规划区域内不同的保护区域,建立保护区域以及不同等级的保护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
同时,政府应该促进传统村落的历史和产业多元化发展。
2. 强化社会意识传统村落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人们生活的地方。
因此,政府和民间应该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专业保护意识,培养村庄市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3. 创新发展村庄产业特别是在旅游+文化+农业产业方面,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该鼓励村庄居民依靠传统经济和文化产业进行创新,如特产养殖、农村手工艺品制作、民宿的建设和运营等等。
融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让村庄以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见闻吸引更多游客,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索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431df12b14e852459fb57af.png)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索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乡村不再是城市的从属品,而是一种奢侈品。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以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黄林村为例,针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实际问题,就保护规划原则、内容等各方面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内容1 背景分析1.1 政策背景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为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于2012年组织开展了全国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目前全国共有2555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黄林村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2 村落现实背景黄林村位于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西部山区,平均海拔400米,距离瑞安市区60公里,是飞云江金潮港的源头,三十三溪北支流从村中贯穿而过。
全村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生态公益林达1.2万亩,户籍人口216户,866人。
黄林村始建于元大德年间,是瑞安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
村中百年以上的晚清古民宅建筑62间,错落有致,古色古香,与周围山水浑然天成,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价值。
2 村落存在的问题2.1村落快速衰败,急需保护村中古屋多为木石结构,建造年代久远,有些长期空置,缺乏维护,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比如屋顶漏水,虫蛀腐烂等情况,急需修缮。
2.2 原住民外流,人口严重不足村落常住人口81人,不到户籍人口的十分之一。
多数靑壮年搬离村落,人口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空心化,不予以保护,村落将快速衰败,文化缺乏延续和继承者。
2.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村落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资金支持,目前村落给水、排污、环卫等设施均不完善,使村落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模式探析》范文
![《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模式探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c7156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9.png)
《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模式探析》篇一一、引言山西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地,拥有众多传统村落。
这些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就山西省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发展模式,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1. 自然环境状况山西省传统村落多分布于山区、河流沿岸等地区,自然环境优美。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使得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 人文环境状况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但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等面临消失的危险。
同时,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年轻人离开村落,导致文化传承断层。
三、山西省传统村落发展模式探析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绿色发展的方式。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以改善生态环境。
2.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文化遗产等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应加强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弘扬传统文化。
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文化展览等方式,加强文化传承和教育。
3. 推进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破坏。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4. 强化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在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a910a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2.png)
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传统村落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们心灵的家园。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保护与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缩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更是人们情感依托的家园。
在传统村落中,古老的建筑、古朴的街巷、传统的民俗等元素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村落的土地资源面临着被征用和开发的压力,传统村落的原貌和风貌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使得传统村落的建筑和设施面临着更新改造的需求,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消失。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村落保护的路径为了有效保护传统村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引导、规划设计、科学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支持力度,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其次,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应科学合理,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保留传统村落的历史原貌和文化特色,同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再次,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传统村落保护需要注重科学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统建筑、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等文化遗产,确保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四、传统村落规划的重要性传统村落规划是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手段,通过规划设计,可以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提升传统村落的整体形象,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c6d4d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6.png)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传统村落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境。
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的侵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被拆迁、改造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损坏和破坏。
二是人口外流导致传统村落人口减少。
在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许多农村人口外流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了传统村落的人口减少,村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
三是经济活力不足。
由于传统村落的农业生产和传统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村民生活和发展需求,村落经济活力不足,导致了传统村落的发展困境。
四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重重困难,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制定相关规划和措施,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管理。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
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可以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吸引游客和资金,增加村落的经济收入,增强村落的经济活力。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强青少年和村民的文化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爱护传统文化的人才,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是优化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政府应当加大对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加强对村落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70cb1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7.png)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背景和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尤其是在乡村地区。
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缩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科学价值。
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当今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领域。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传统村落的生存环境逐渐消失,传统文化和风貌逐渐流失。
怎样更好的保护和规划传统村落,使其既能保留传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化发展成为核心问题。
保护理念和目标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的核心理念就是尽可能保护村落的传统文化、风貌、历史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同时推动文化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具体的目标包括:1.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村落文化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村民文化素养。
2.保护村落的历史遗存和风貌,保留传统建筑和形态,尽量减少现代元素的影响。
3.推动文化创新,挖掘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为村落差异化发展打下基础。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水平,满足居民和游客不同需求。
5.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村庄资源,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
保护方案保护传统文化、历史、建筑和环境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
为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管理与保护通过完善法规制度、行政管理、保护措施、村民自治等方式,加强传统村落的管理和保护。
1.完善法规制度,明确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准和责任。
2.强化行政管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呼吁合法经营。
3.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提高村落保护的能力。
4.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做好村民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培养村民的保护意识。
风貌和历史保护为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和历史遗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
保留历史建筑、修复和重建良好建筑,注重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和谐发展。
2.引导游客走“文化+”,保持传统乡村的古朴风貌,同时发掘并推广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ba26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a.png)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文化地域,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
这些传统村落承载了岭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宝贵的遗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传承困境。
本文将就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一、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村落是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这些村落包括了传统的民居、祠堂、古庙、古树等建筑、景观和风俗,是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能够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首先需要对传统村落进行综合调研和文物保护工作。
在综合调研中,需要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文化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传统建筑和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景观,确保其历史文化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传统村落的现状与发展挑战传统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现状和发展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许多传统村落被重视经济价值而失去了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导致传统村落面临着严重的文物破坏、环境污染和人文流失等问题。
传统村落的传统产业衰退、村民外出务工等现象也加剧了传统村落的发展困境。
为了解决传统村落的现状与发展挑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的设计规划。
针对传统村落的现状与发展挑战,设计规划应该结合村落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制定多方面的措施和政策。
应该加强对传统村落的整体规划和风貌保护,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提升村落的文化品位和旅游价值。
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鼓励传统村落发展民宿、乡村酒店、特色手工业等产业,推动村民增收致富,激发村落的活力和创新力,保持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
设计规划还应当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注重村落的景观环境和休闲空间,提升民居的居住品质和环境氛围。
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探析——以江山市大陈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探析——以江山市大陈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4b7ac5a1c7aa00b52acb3b.png)
人 合 一 之 境 界 。
始 建 于 明永 乐年 间 的大 陈村 地处 浙西 南 山 区和 4 省 道沿 8
线 距江山市区北部约 1k Om 其北部 、 西北和南部三面环 山,
东 部开 阔 . 状 如腰 带 之溪流 环 绕 山谷 , 有 是上 乘 的 “ 藏风 聚
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探析
以 江 山市 大 陈 村 村 庄 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规 划 为 例
严云祥
1 引言
中华民族 悠久的历史 灿烂 的文化造就 了一定 数量的 国家级和 省级历史文化村 ( ) 镇 。这些历 史文化村 ( )拥 镇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 完好 的空 间格局及村落风貌 . 我国 已将历史文化村 ( )的保 护纳入 了法制轨道 。 镇 有相 当部分历史悠久但未列为各级历史文化村 ( ) 镇 的 村落 , 保存有相对完好的空 间格局 , 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 并
【 文章编号】1 0 — 2 ( 0 8 1 — 0 9 O 2 1 92 0 )2 08 一 4 0 3
【 图分类 号】T 8 2 中 U9 2. 9 【 文献 标 识码 】B 【 者简 介】 作
严云 祥 ( 963 一 )男 ,浙江 省城 乡规 划 设计 研 究 院 .高级 1
文 化 资 源 如 何 保 护 与 延 续 地 方 传 统 风 貌 等 重 要 问 题 进 行 探索与思考。
莉l l
2 地 方传统 风貌特征及现 存主要 问题
2 1 传统风水格局 及村落形态特征 .
地方传统村落 多具 有宗族 聚居的聚落特点 在村落 的 选址和营造方面注重运 用传统风水学理念 . 择吉而居 、 顺应 自然、 合理布局 . 强调与山水 自然环境 的和谐共生 , 达到 天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评述与展望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评述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36f1c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1.png)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评述与展望
摘要:
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践案例与成效
四、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正文: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评述与展望
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国家对传统村落进行了普查、评审和保护,各地也相继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和实践。
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传统村落的认定、保护规划、保护措施、发展模式等。
其中,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研究的重点,包括对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
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践案例与成效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如整体保护、部分改造、风貌整治等。
这些实践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传承
了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四、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村民参与度不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五、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挑战,未来需要在政策制定、保护规划、技术支持、村民参与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探讨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3452aa1f5335a8103d22034.png)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探讨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中不可忽视的珍贵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包含了各类特色的古建筑,更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风情和民俗艺术。
保护传统村落是一种情怀,而发展传统村落是激活其生命力。
基于此,本文就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进行深度分析,详细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相关内容,探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对应的传统村落保护措施。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分化,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传统模式的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引起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进而出现了一些空心村现象,农村老龄化、低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缺少劳动力,造成乡村内部资源的浪费,并影响着农村的健康发展,加剧城乡发展差距。
传统村落经济发展建设如何适应城镇化发展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在保留传统村落文化同时复兴传统村落的经济活力,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传统村落分析1.1村落格局与整体风貌传统村落格局特色体现在空间序列、景观轴线以及景观视廊上。
而传统村落中的街巷、河道的格局形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分析村落的公共空间,可以细化到空间体系构成、规模、形状以及周边建筑物等方面。
整体风貌特征分析,即为村落整体轮廓线形状以及其控制因素。
而具体的村落格局与整体风貌形成的影响因素也要深度分析。
1.2传统建筑特征分析传统村落的建筑物其实与周边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需要对建筑风格、尺度、设计元素等建筑特征分析。
传统建筑类型体系的划分要详细到传统建筑物具体的年代、功能等。
构造特征可以从建筑结构、墙体等分析。
装饰装修特征可以从房屋墙体细节、门窗、雕刻彩绘等方面分析。
1.3传统产业发展分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也出现了一项新的遗产保护类别,并调动了社会各界的参与。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eb523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7.png)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传统村落是中国村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价值。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是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个关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样本,请参考:一、概述在制定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之前,需要对村落的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其特点和问题,并发布相关调查报告,为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的目标是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与修复1.保护方案:制定村落的保护措施,包括政策法规制定、修复技术指导、宣传教育等,确保村落的文化特色得以保护。
2.修复策略:根据村落的实际情况,制定修复策略,包括修复范围的确定、修复对象的选择、修复方法的规范等,确保修复工作能够恢复原貌。
三、发展与利用1.建筑规划:制定村落的建筑规划,包括建筑风格的保持、规模的控制、用途的规划等,确保村落的发展能够与传统特色相结合。
2.产业发展:制定村落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促进村落的经济发展。
3.文化活动:制定村落的文化活动规划,包括传统文化展览、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等,提升村落的文化氛围。
4.环境保护:制定村落的环境保护计划,包括水源保护、绿化建设、垃圾处理等,保护村落的生态环境。
四、社会参与与管理1.社会参与:鼓励村民、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参与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基层管理:加强对村落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制定管理政策,确保村落的正常运行。
3.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对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鼓励优秀村落,惩罚违规行为。
五、资金保障1.投融资机制:建立投融资机制,吸引国内外投资,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政府扶持:加大政府对村落的财政支持力度,制定财政政策,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资金补贴。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索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06e6f2d81c758f5f71f6787.png)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索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农耕文明的精粹,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信息。
但在新农村建设、郊区城市化、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逐渐推进下,万村一貌、千村一面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导致传统村落快速消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保护迫在眉睫,不仅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与历史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前言: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乡土建筑有着深远的意蕴。
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
1.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1.1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个性鲜明,历史积淀深厚,数量众多传统村落始建于我国明清时期,甚至有一些可追溯到南宋时期,不仅具有丰厚的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还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浓郁的历史传统风貌,具备当今世界独有的诸多自然村落管理及和谐乡村历史风范与繁衍发展的宝贵经验,是中国乡村社会特殊的聚落群体。
1.2加强保护我国传统村落刻不容缓随着新农村建设、郊区城市化、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普遍遭到了旅游性、开发性、建设性的破坏,甚至一些传统村落已经消失殆尽。
现阶段,我国传统村落保护问题越来越严峻,万村一貌、千村一面的危机随处可见,逐渐突显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性,而且许多传统村落的消失速度正在不断加剧,面临着持续性破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同时,不少传统村落被不恰当地仿古,被过度开发利用,使传统村落不伦不类,导致自然、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了传承危机,民俗、民间、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逝。
对此,相关学者痛惜道:“传统村落就是本厚厚的书,还没来的及翻阅和阅读,就已经消亡了,而非遗产也在传统村落没有后消失殆尽了。
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策(全文)
![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策(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35c30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d.png)
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策(全文)范本一:学术风格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古村落的定义和特点2.1 古村落的定义2.2 古村落的特点3. 古村落保护的现状3.1 古村落保护的必要性3.2 古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3.3 对现有保护措施的评价4. 古村落保护对策4.1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4.2 建立保护体系和机制4.3 学术研究的推进与支持4.4 社会参与和意识提高5. 古村落发展的对策5.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5.2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5.3 旅游经济的发展5.4 培育新的支柱产业6. 结论6.1 研究结果总结6.2 未来工作展望附件:相关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 古村落保护条例:是指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古村落保护的法律条例,用于规范古村落保护的行为。
2. 古村落保护区:是指为了进行古村落保护而划定的区域范围,拥有保护、恢复、开发和利用古村落的特定地区。
3. 保护与发展:是指保持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实现古村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范本二:商务风格1. 摘要1.1 研究目的1.2 研究方法1.3 研究结果2. 介绍2.1 公司背景2.2 问题陈述2.3 解决方案概述3. 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3.1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3.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3.3 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4. 古村落保护对策4.1 投资与融资策略4.2 项目管理与执行4.3 古村落的改造与开发4.4 文化活动与旅游推广5. 古村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5.1 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市场定位5.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3 社会参与与居民需求5.4 政策与法规的支持与限制6. 结论与建议6.1 概括研究结果6.2 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附件:市场调研报告、项目规划书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 古建筑保护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制定和实施的,保护古建筑和古建筑群的法律法规,用于保护古村落中的古建筑物。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1371731ed9ad51f01df23e.png)
浅谈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传统村落包含部分文物及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传统性、整体性、特点鲜明性和非遗代表性。
近来传统村落由于多种原因在急遽变化,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管理,首先,做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性;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订立相关法规有法治,有针对性的法规;其次,成立保护管理机制,做好保护管理职责和保护管理的规划、档案、制度与行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保护管理;多渠道筹措保护管理经费和适当的开发利用。
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认知社会、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创建一个真实、传统、和谐的乡村社会。
保护传统村落,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和地域民族特色,依据传统文化根脉,寄托中华儿女乡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传统村落”(包括“传统寨落”),习惯称“古村落”。
指民国以前建的村寨,国家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于2012年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即指的是民国以前以至长期以来,部分居民以集中成片的房屋居住形式为体现的居住、生存、生产、生活、文娱等社会、经济、文化意识活动的载体单位,是一个包含传统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体的农村社区单位。
古村落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要表现有:其一,历史性。
传统村落先民们的选址、建寨立房树屋、开辟交通、修建水井池塘、修建公私设施、建植周边景观等都具有古久的时效性,界定时间为民国以前,可能上溯到几百年及至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时间性更强,更具有传统源流价值。
其二,传统性。
传统村落自建村开始,就一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异,苍海桑田,浩劫重建。
历史变迁了,建筑景观变化了,有的变得更加优化完整了,也有变得新不如旧了,但传统村落历史的特质仍基本保存,历史至今的发展脉络级具有一至特性,历史风貌尚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性与科研性。
其三,整体性。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c29a1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5.png)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近年来,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话题备受瞩目,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村落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并在当今时代还起到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地理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传统村落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一、传统村落的定义及价值传统村落一般指保存了较为完整且具有典型性的传统建筑群和民俗文化传承的村庄。
传统村落除了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外,还有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例证。
传统村落可以体现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工艺技艺、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文化传承,是人们对祖先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珍爱和传承。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也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传统村落的价值不言自明,但是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首先,一些传统村落的建筑和文化遗产面临着危险。
受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文化冲击、城市化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村落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受到威胁,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其次,传统村落的人口老化和振兴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传统村落中的年轻人涌向城市,留守老人数量上升。
村落发展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问题逐渐加剧,村落的人口老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带来了振兴方面的复杂性问题。
部分传统村落由于多种原因而被遗弃,人口枯竭和空心化。
三、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策略为了有效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保护和发展策略,从政策保障、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保护和发展工作。
1. 建立政策保障体系:政策支持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前提。
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包括修改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等,协调各方面人力物力资源和知识技术资源,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资源和保障。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策略与实施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策略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2e7cb99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d.png)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策略与实施引言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独特价值,保护规划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策略与实施,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重要性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乡村精神的弘扬和乡村发展的推动。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制定,可以在保护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策略1. 保护与发展并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应该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既要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要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村落资源来实现。
例如,可以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同时将村落打造成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村落的经济发展。
2. 社会参与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应该充分考虑村民的意愿和需求,实现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和民主性。
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经济资助,促进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顺利实施。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监督与管理,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结合。
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修缮和保护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方式实现。
同时,可以引入现代科技和新兴产业,为传统村落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例如,可以在传统村落中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传统村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实施1. 调查与评估在制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之前,需要对村落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包括对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为后续的规划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浅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浅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043cccc195f312b3169a57c.png)
格局 的产生 、发展 以及演变具体过程进行分析。②格局特色:主要分析空 由此可 以看 出,村落并非是某 时代下风格 一致 的古建筑 群 ,其 具备较 为
间序列 、景观轴线与景观视廊等因素。③街巷河道:对传统村落与村民生 丰富多彩的 内容 ,并且呈现 出一种动态渐进 的历史脉络 。传统村落是 生
征 。④ 构造特 征分 析:分析传统建筑 的地面 、墙体等特征 。⑤装饰装修特
2.1 村 落 选 址 与 文 化 在古时期 ,科技较不发达 ,仅 能够凭借着认 知与经验的积累,曾经总
结 出了以天 、地、相协调为准则 的认知观念 ,以及 一种具有特殊作用的择 地标准 与理论,即为“风水理论 ”,并且 在传统 的居住 环境建设实 践过程
的过程中没有对建筑材料的生态化进行系统性的研 究及分析 ,为此 ,建筑 企业应不断对改造技术进行 的优化和改造 ,使人们 认识到生态建筑 的优 势。与此 同时,在建筑材料生态化 改造的过程 中,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标准 , 平衡利益,通过对 旧工业建筑生态化 的改造 ,实现生态化的建筑 设计。 4.4 强化社 会监督及公共参与的能力
产生活利用之 间的关 系进行 一定的分析。④公共空间 :对村落 内外 公共 产生活的主要地区,是社会构成 的基础单位 ,属于乡村社区 ,其直接关联
空间体系 的主要 构成,以及各个 空间的规模 、形 状与周边建筑物 等进行 着村落居 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的提升 ,村落的保护必须与其 发展相 结合 。
学与玄 学等 因素的影响 ,被 加入 了一些迷信 色彩 ,使得其科 学性遭 受了 不动 ,而是要使其融入现代社 会中,其生产与生活都要现代化 ,村 民有享
一 定的破坏,即便如此 ,特 殊的、古老的“风水理论 ”环境学 依旧对 传统居 受现代文明和科技成果的权利 ,村落 的保护与发展完全可 同时进行 。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79f33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7.png)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1. 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保存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村落,不仅是人类文明遗产的珍贵财富,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快速城市化的推进,传统村落正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传统村落,制定一份科学、规范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2.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分析2.1 传统村落保护意义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元素,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的底蕴。
被评选并保护的传统村落不仅可以成为区域和全国旅游的独特资源,而且展示的民俗文化也可以助推当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2.2 传统村落发展意义根据“古今之变,变非所变,而其变之所以变者,因时制宜也。
”传统村落在保护的同时更应该满足现代城市化的需求。
传统村落可以转型成为民俗乡村、民俗旅游和乡村综合体等发展方向,在推动村落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使村落维持在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地方发展轨迹。
2.3 传统村落存在问题过度的人口流出、城市化、现代化等因素都会对传统村落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安全隐患,随着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重新认识,在保存传统村落中,既带来了新生,也同时带来了建筑、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困惑。
3.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3.1 保护原则1.多方保护:文化保护与自然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界作用,共建公益性保护组织。
2.保护与利用并重:保护村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注重利用村落的旅游、文化等资源。
3.前期保护:始终保持先抑制再发展的政策导向,始终保持或提高传统村落的景观质量。
3.2 发展原则1.发展以人为本:坚持以基层群众为中心,以乡村居民为、目标群体开展发展工作,鼓励多途径参与,推进联合经营。
2.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和景观为发展核心,保持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注重融入现代文化与技术手段的应用,打造自身的新文化特色。
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方案
![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5e32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c.png)
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方案引言: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俗文化。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规划方案,以期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传统村落的价值与意义1.1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因此,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维护国家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1.2 生态环境的保护许多传统村落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周围环绕着山水,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保护传统村落意味着保护这些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通常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促进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为了促进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游客,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可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部分:传统村落保护的挑战与问题2.1 城市化的压力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被城市扩张吞噬的危险。
城市化进程中的大规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平衡城市发展和传统村落保护之间的关系。
2.2 人口流失与老龄化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传统村落,前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了传统村落的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
缺乏年轻人的参与和传承,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年轻人回归传统村落,参与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第三部分:3.1 保护与修复传统建筑传统村落的建筑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51c2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4.png)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村落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张谷英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居建筑特色,引起了我国学者和政府的关注。
本文将以张谷英村为例,探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重要性、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重要性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成为了人们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它们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更是对中国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反映,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传统村落保护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责任。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
通过保护村落的原貌和特色,可以使后人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其次,传统村落保护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追求。
传统村落往往处于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之中,通过保护这些村落,可以保持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提供给人们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和观光地。
同时,保护村落可以有效防止城市扩张过程中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
最后,传统村落保护有利于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开发,可以通过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村落的文化软实力和生活品质,不仅有利于村民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改善,也有利于培育村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张谷英村的现状张谷英村位于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厦门市,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传统村落特色明显,保存了丰富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张谷英村也面临着许多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首先,村庄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年轻人的外出打工,村庄的人口大幅减少,老年人占比较大,村庄的活力和传承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析
作者:丁勇
来源:《城市地理》2017年第09期
摘要:传统古村落是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其的保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本文针对上九山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控制、整体保护、突出重点、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策略,针对古村整体格局、街巷、院落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等要素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与发展方案,以期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上九山村
1上九山村基本概况
上九山村坐落于孟子故里邹城市西南部,离邹城市中心城区24公里,地处邹、滕、鱼三县市交界处,至今尚有清康熙年间三县界碑矗立于此,有着“走入上九村、一脚踏三县”的美名。
2013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4年11月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1历史起源
上九山村,一座自然生成的石头村,建于明初,后几经变迁延续至今。
因周边9座山头而得名“九山”,不久后,山下又建一村,为便于区别,故取名“上九山村”。
民国后,居民逐步迁居山下建新村,形成了今日的上九山古村。
1.2村落特色
1.2.1象法易学、选址天人合一的佳作
古村坐落于凫山山系的南部,处在山区和平原交接的地方,四周山丘环绕,其选址按照中国传统风水格局,独取乾位(天),坐落乾位两山之间,犹如咽喉锁钥;且布局自然形成“人”字型,有天、地、人三合之寓意。
1.2.2因势而建、格局完整的鲁西南民居标本
古村依山而建,顺应山体走势,依势造房,房屋错落有致,整体风格较统一,432栋建筑物中400栋为传统风貌类建筑,是山东省内整体格局保存最完好、最集中、规模最大、建造最精细的鲁西南民居建筑群,堪称“活标本”。
1.2.3尊儒重道、民风朴实的文明古村落
古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现存儒家书院、六兄弟和睦相处大宅院、儒商萧家大院以及玄帝庙、土地庙、关帝庙等组成的道教庙宇群,这些建筑宁静、坚强、沉稳、朴实,体现了古村的文明古风。
1.2.4就地取材、乡土气息浓厚的石头村
古村建设材料就地取材,房顶以瓦为主,个别为草房顶;除门窗、梁是木料外,墙体、围栏、街巷其它全是石材:农家石凿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等随处可见,乡风浓厚。
2保护与发展的方案
2.1保护古村落原始风貌
2.1.1整体格局保护
自然山水的保护。
因周边9座小山而得名的上九山村群山环抱,应保护山体完整与自然植被,不得开山采石和砍树伐木。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农田景观建设,加大对山体的绿化,结合当地特色有机林果,种植苹果、桃等经济作物以及耐旱植物,丰富周边山体景观。
尤其应加强与上九山古村紧密关联的西山、小九山两座山体的保护,规划拆除山体上的风电设施,恢复原有风貌。
村落格局的保护。
保护建筑依山而建、自由布局形成的古村“人”字形态。
保护变化多样的空间、融洽交往场所以及村庄宁静和谐相处氛围:保护村落原有的树木和林地,维护自然样貌:加强街巷、院落绿化种植,营造绿树掩映的景观面貌。
重点加强古村中部南北向水街的保护,精心打造一条具有浓厚乡土气息、与古村风貌相统一的南北向滨水绿化景观带。
天际线的保护。
古村的建筑依山而建,随地形错落有致。
西侧和东北侧建筑所在地势较高,天际线通过西侧和东北侧的建筑群反映出来。
严格保护青瓦坡屋面延绵起伏与山体背景形成的天际轮廓线。
建筑高度的控制。
第一个层次为核心保护范围,建筑的形式、体量、风格、色彩以及构造装饰应与传统街区整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建筑檐口高度控制3.5米,层高一层,坡度范围控制在1:1~15,屋顶对角线长度不得大于11.4米。
第二个层次为建设控制地带,该区域内的建筑必须遵循保护措施的要求,高度檐口控制7米,层高二层。
其中,距离保护范围20米内的建筑檐口高度控制3.5米,高度一层。
2.2村落街巷保护
街巷格局保护。
严格保护村庄的街巷走向、基本形态与空间尺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拓宽或侵占巷道或开展商业活动:街巷空间禁止架设空中电线电缆,管线应下地。
街巷铺地。
历史街巷铺地材料沿用传统的石板材料,禁止采用石板以外的其他材料。
保护范围内现状路面材料为土路的,规划要修建石板路面:已经采用非传统路面材料的,规划要逐步改造,恢复原有的石板路风貌。
沿街立面。
保护沿街传统风貌建筑,保持街巷及两侧建筑的原有尺度关系,重点维护沿街建筑立面、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对于不协调的建筑采取整治更新、适当恢复等措施,使历史街巷景观得到延续。
保持巷道两侧界面的虚实关系,不得随意在原有实墙面上开凿门洞、窗洞,也不得随意堵塞原有门洞、窗洞。
街巷环境整治。
加强街巷环境卫生治理,清理淤积废墟:尤其应加强主街及院落出入口处环境的整治。
2.3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对历史环境要素要进行合理有效保护,竖立保护标识,同一挂牌,标明基本信息,具体来看:
古树名木。
目前古村现存三棵古树(楷树、皂角树、杨树),应围绕其设置直径为5米树池,周边用石头作护栏。
做到勤维护,科学合理管养。
八角井。
保护八角井水源,限制对地下水的开采。
南山寨。
加强环境整治,对荒草、废墟进行清理。
西山泉。
整治周边环境;设置维护设施,避免污染源流入。
排水沟。
保护现有街巷旁侧排水明沟,对淤积废墟进行清理,禁止盖板。
农村生活器具的保护。
石凿桌、凳、灶、钵、槽、缸、木箱、风车等农用器具应和传统风貌建筑同步受到保护:也可结合小型绿地广场,配以石桌、石凳等农用器具,改造成为村民和游客的休憩空间。
2.4院落、建筑的保护与整治
依据建筑分类,综合未来发展,分以下5种方式进行保护整治:
2.5非物质文化保护
目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甚至消失,应遵循真实性、发展性、尊重性、共享性等原则,对其进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保护。
对村内各类文化空间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上九山村文化空间档案和资料库,同时完善其标识系统,做好挂牌工作;保护现存较完好的文化空间本体:采用多种方式(如设立展示牌、复建部分手工作坊)恢复部分已消失的文化空间:还原文化空间的文化功能属性。
宗教与原著民的保护。
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禁止侵占与挪作他用,保障村民宗教信仰自由: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改善老村基础设施与生活条件,补助原著居民翻建老宅,留住老村民,回迁部分原著村民;培训原著居民旅游服务技能,优先安排工作:大力开展村落历史与文化宣传教育,唤起年轻村民对老村保护的热情。
2.6进行业态重构,合理进行功能分区
由单一的村庄居住向综合业态转变,将空置民居注入展览功能、商业服务功能、旅游住宿功能、休闲娱乐等功能,并通过一条旅游环线串联起来。
古村通过注入多样性的新功能,留住人气、招来商气,使古村焕发新活力,实现活态传承。
结合现状,将古村分为6个功能区
民俗民居展示区:村口至街巷分岔口,主要展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原著居民生活场景区。
旅馆住宿服务区:利用现状较为分散区域的民居改变为农家家庭旅馆,体验农家生活与乐趣。
商业休闲综合展示区:西山山里胡同至老学堂一带,这里是集商业服务、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展示区与体验区。
餐饮休闲区:位于古村西北头,集中设置多种餐饮休闲设施,满足未来游客需求。
历史文化展示区:历史建筑、宗教文化、民居建筑典范在此聚集,是上九山村历史文化展示的集中区。
生活延续区:回迁部分原著居民,保护原著居民的归属感。
2.7推行“政府主导、统一收归、保障权益、全域统筹、三村共享”的发展模式
鉴于古村空置房较多,保护修缮资金需求庞大。
规划以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引进社会资本,以货币补偿方式将空置房统一收归村委,由专人专款进行保护和管理,利于整体保护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在村域层面将古村保护、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育等进行全域统筹布局,实施整体保护古村、建设完善新村,调整现有农业种植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花卉蔬菜采摘、林果采摘以及登山休闲转变,实现全域景区化,真正做到“保护优先、合理发展、实现景村融合”。
另外,公共服务与市政配套采取三村共建共享的模式,减少投资和重复建设,特别是针对古村地形复杂、地基多石少土、石房改造难度大的特点,规划采用给排水、景观水三管共沟,电信、有线、宽带三网合一新技术,减少市政管沟数量:同时因地制宜的确定管沟走向。
结语:传统古村落作为“活的遗产”,历史遗留的文物,代表的是珍贵的地域文化,是地方文脉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系统的问题,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随着问题的出现,需要更多保护策略。
本文结合上九山村的保护发展规划实践,提出了“全面发展、突出特色、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策略,并针对具体的保护要素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发展措施,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