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一、专业领域简介本学科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硕士授予权,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2人。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加工与功能食品、生物工程等。
本学科在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经费方面表现出较为雄厚的实力,特别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为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研究生能够从高起点出发,正确把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并切实地同生产实践相结合,解决生产或工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本学科专业的培养对象系食品生产与加工、品质监督与管理、安全控制等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献身食品加工与安全事业的精神;具有较坚实的食品加工与安全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及所选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和重要研究成果;较熟练地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创新意识,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实际问题,以及参与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技术研发、革新与推广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管理方式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坚持保证质量,灵活管理的原则,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较宽口径培养的方式。
学制一般为两年半,最长不超过五年,攻读学位期间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得少于30个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12学分,领域主干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六、中期考核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入学以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检查其课程学习和学分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方案
食品加工与安全(学科领域代码:095135)一、学科领域介绍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是与食品生产、加工及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密切相关的学位教育。
本专业是根据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和食品加工与安全技术的发展要求,以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服务于人民健康为宗旨,培养学生在农业、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和安全管理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生产、开发、质量安全控制、分析检验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淮海工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现有导师2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学位教师20人;聘请来自企事业单位的校外兼职导师11人。
该领域教师积极主动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是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本领域依托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中心、江苏省沿海特色水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企业海洋生物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联盟等一批涉海研究平台和产学研平台,着重发展海洋特色。
这些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为该领域硕士生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培养目标“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是与优质农产品或优质食品原料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承担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培养要求如下: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念,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独立从事本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F n Jnig Z u W e x e K n abn,Re u n y e a il , h n u , a gHu ii n nG agu
fo eeo oda dBonier g e a n esyo c nea dT cn l y uyn ,He a 7 0 3 h a C lg f o n i g ei ,H ’ nU i ri f i c n eh o g ,L oag l F e n n n v t Se o ’ n4 10 ,C i ) n n
He a r vn e Hen n Un v r i fS in e a d T c n lg a a r d o ta t e e p oa in a d p a t e i r ii g mo e n np o ic , ’a ie st o ce c n e h o o h sc ri u c i x l rt n r ci n tann d y y e v o c
和实践 。
关键词 :全 日制专业 学位硕士 ;培养模式 ;食 品加工 与安 全领域
中图分类号 :T 2 1 S0 文献标志码 :A c i 03 6 /sn17 — 6 6 X) 0 1 70 5 t :1 . 9js.6 19 4 ( . 1 . . o 9 i 2 0 4
E p o ain a d P a t e o r i i g Mo e o o tr d ae t u l t x lr t n r ci n T an n d f sg a u tswi F l . me o c P h —i P oe so a g e n t e F ed o o d P o e sn n aey r fs in lDe e i h il fF o r c si g a d S ft r
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31 )一、培养目标培养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和要求。
全日制食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熟练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食品生产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应用能力,主要是为本领域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工程设计和研究院所等有关单位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能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促进行业发展,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二、培养方向农产品加工工程、果蔬保鲜工程、食品发酵工程三、培养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双导师制。
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组应有来自本校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
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为2-4年。
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修业年限为4年。
4年不毕业者作结业或退学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1.课程学分①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工学类专业代码:081407W)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管理和认证的基本技能,熟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法规与标准,能够胜任食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领域内分析检测、质量控制、安全评价、生产管理、教学及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公民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要求:1.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和行动;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3.具有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善于合作、百折不挠的意识、意志、毅力和精神;4.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5.尊重事实,敢于负责。
(二)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化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2.掌握食品质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能力;3.掌握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基础知识,具有从事食品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和安全性保证的基本能力;4.具有组织、管理食品生产和进行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5.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7.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8.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较强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9.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具备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究生,本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食品加工与安全方面的培训,以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研究生:1、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2、具备独立从事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的能力;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跨学科合作能力;4、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设置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设置了以下课程:1、食品加工与安全基础课程: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安全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研究方法与技术课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文献查阅与论文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
3、食品加工与安全专题课程:包括食品质量控制、食品添加剂、食品毒素等专题课程,加深学生对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了解。
4、跨学科课程:包括公共卫生、生物技术、农业科学等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跨学科合作能力。
5、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课程:包括学术论文写作、学术报告技巧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研究实践本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安排如下:1、实验室实践: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方面的实践技能。
2、学术交流:学生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口头或海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其学术表达能力。
3、研究生创新项目:学生可参与或主持由导师或企业资助的创新项目,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习实践:学生在食品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了解实际生产环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评估为了确保培养质量的提高,本培养方案制定了以下评估指标:1、学术论文发表:学生在毕业前需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以展示其研究成果。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
机制研究
姚红;侍朋宝;雷玉娟;张建才;赵悦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24()16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行业的长效发展亟须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培养模式和导师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在分析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研究
生培养困境的基础上,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
与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以产业为依托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页数】3页(P127-129)
【作者】姚红;侍朋宝;雷玉娟;张建才;赵悦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创新建设模式研究
——以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为例2.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
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研究与探讨3.“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专
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探索--以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
院为例4.产教融合背景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黑龙江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领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加工与安全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与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1.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念,能够独立承担本领域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科方向1.食品加工:研究食品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研制开发新型食品和保健食品,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
2.食品安全评价: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成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功能食品与分子生物学基础、有害化合物残留发生与消除、食源性病源生物污染防制和食品无公害加工储藏等内容。
3.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管理。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
三、培养方式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实行学分制,采用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培养单位应建立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校外实践基地,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培养,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河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食品加工与安全
河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951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农业推广硕士)(领域代码:095135领域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一、培养目标(参考)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领域主要是为食品原料生产、粮油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行业及相关研究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要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食品加工与安全方面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念、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技能,能够熟练查阅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了解和掌握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农产品生物转化与精深加工;2.食品质量控制与快速检测技术;3.食品生物技术与安全(包括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标准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时间不超过5年。
其中学位论文开题到答辩原则上不少于1年。
一般校内学习为1年,校内外实习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
四、培养方式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学校导师来自培养单位,由具有一定专业实践经验的导师担任,企业导师来自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导师承担主要指导责任,负责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制订和调整、学位论文选题(会同企业导师)、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理论部分的指导等。
企业导师主要承担研究生在专业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位论文选题及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095113)一、学科简介本学科是二级学科点,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0人,其中博士5人。
本学科秉承“科研带动教学,教学注重实践”的办学理,在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经费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突出的科研水平、合理的师资队伍构成、充沛的科研经费、完善的大型仪器及其它科研设施为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硕士研究生能够从高起点出发,把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并切实地同生产实践相结合,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
二、培养目标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是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生产、开发、质量安全控制、分析检验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三、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
2、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实习单位或实践现场完成。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研究生到农业生产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等与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研究累积时间不少于6个月。
3、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食品加工与安全实践经验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研究生导师与校外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导师联合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外导师要求具有食品加工与安全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等)的专家担任,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食品加工与安全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基本要求:
1.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2.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3.具备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培养内容:
1.理论课程学习:涵盖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包括
食品加工工程学、食品物流与运输、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卫生等;
2.实践课程学习:通过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等,进行食品加工与安
全领域的实践操作和实践技术培养;
3.专题研究:开展独立研究或团队合作研究,探索食品加工与安全领
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管理技能,能在食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从事食品加工安全管理、食品分析检测、食品风险评估及控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科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加工技术;
2.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基本方法,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质量管理、卫生监督及相关职能机构中从事分析检验与质量安全管理的能力;
3.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知识,具有从事食品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
5.掌握1~2门外语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相关的专业工作。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五、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结构表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备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体质监测由体育部统•安排。
表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表三:专业课程平台
修订人:陈海光审核人:刘长海。
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095135专业学位研究生培...
农业硕⼠⾷品加⼯与安全领域095135专业学位研究⽣培...农业硕⼠⾷品加⼯与安全领域(095135)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案第⼀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部分领域概况与培养⽅向⼀、领域概况本学科(学位点)依托⾷品学院⾷品科学与⼯程学科(⼴东省⼀级攀峰重点学科)、⼴东省⾷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共与地⽅共建⾷品加⼯技术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州)、⼴东省畜禽产品加⼯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中⼼、⼴东省⾷品安全应急检测技术研究中⼼、⼴东省⾷品安全检测与风险控制⼯程技术研究中⼼、⼴东省天然产物⽣物活性⼯程技术研究中⼼,教学和科研条件优越。
本学科(学位点)拥有国家“万⼈计划”教学名师、⼴东省千百⼗⼈才等优秀教师组成的研究⽣导师队伍,并于2010年度获得国家科学进步⼆等奖。
本学科(学位点)基于⾷品加⼯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进⾏研究和开发,着重解决包括果蔬、农畜产品加⼯过程中的关键⼯程技术问题,及安全性评估。
通过⾃主创新的研究开发,以⼯艺、⼯程、装备⼀体化形成⼀个多种技术⽀撑、与加⼯技术⼯程化、产业化密切关联的⼯程技术体系和产业链,促进⾷品安全监测及评价、⾷品加⼯、饲料加⼯、⾷品综合利⽤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本学科(学位点)在国内外具有鲜明特⾊,学科排名国内前茅。
⼆、培养⽅向1.⾷品加⼯、保藏与包装在新型功能性⾷品添加剂与配料研制、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应⽤、功能因⼦的功能评价和作⽤机理以及功能⾷品、⼤健康产品的⽣产关键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才培养。
本⽅向特⾊与优势在于与国内知名⼤型⾷品、保健品企业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和平台,深⼊企业⽣产实践,对接企业⽣产需要,培养契合市场需要的⼈才。
2.⾷品营养与安全在⾷品营养因⼦的理化特性和⽣物功能的结构效应关系、营养因⼦的开发利⽤、⾷品加⼯过程中危害物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品危害因⼦免疫检测技术、仪器精准分析技术以及⾷品安全风险评估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才培养。
XXXX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95135 )一、培养目标“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是与优质农产品或优质食品原料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承担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能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念,能够独立承担本领域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学科方向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贮藏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三、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2、采取课程学习、校外实践研究和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实行学分制,采用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校外实践研究是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该领域研究生须到农业生产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等与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校外实践研究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山西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对该领域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如下。
1. 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应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该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山西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国民教育系列应届和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山西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在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
四、培养方式
1. 采用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其中实践研究不少于1.5年。
2. 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设置
1、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
2、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山西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六、专业实践
研究生根据选题从事不少于2年的专业实践研究。
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学位论文,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的实践研究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6学分。
具体见附件“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七、学位论文
(一)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生态建设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在农林害虫研究与防治、食品加工与安全检测及种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开题
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本领域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文献查阅、学术调研、方案拟定等环节的系统训练,尽早确定论文的题目与内容,在第二学年初期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在学位点公开进行。
(三)中期检查
根据山西大学有关规定,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中期检查。
指导教师应按照开题报告内容逐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写出指导意见。
(四)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由摘要、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组成,其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五)论文答辨
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在最后一学期末进行。
攻读山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环节的训练;经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应由3-5名专家组成。
附件
专业实践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