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d6ee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9.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作用。
2. 探究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3. 认识构造: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4. 学习使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编写一个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构造、使用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3. 探索更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34d08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0.png)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分析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弹力的概念、实例和弹簧测力计的介绍。
2. 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各种弹性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钩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物体可以产生弹力?”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展示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如弹簧床、橡皮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强调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详细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弹簧的伸长与受力成正比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包括调零、挂钩码、读数等步骤。
3.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感受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弹性物体的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概念。
4. 课堂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712c3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7.png)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
2. 实验器材:绳子、挂钩、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
2.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弹力?二、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认识弹簧测力计(15分钟)1.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体会测力原理。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知识。
2. 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弹力这一主题。
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和汇报,让学生深入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在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最后,通过应用与拓展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避免错误。
人教版初三物理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4568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0.png)
初三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服务器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大弹簧1根、相同质量的钩码若干只、米尺1把、拉力器(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设备)学生分组实验:直尺、橡皮筋、橡皮泥,几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可用电脑屏展示学生体验的任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4)取一X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弹力(1)弹性和塑性【讨论】让学生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特性进行分类。
)【点拨】教师: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734e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4.png)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5.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与换算。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读数与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产生原因。
2. 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采用操作练习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有关弹簧测力计的实践作业,如测量日常物品的重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每个小组一台,用于实践操作。
2. 教学PPT:展示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点。
3. 实物模型: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2. 第3-4课时: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
3. 第5-6课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ab892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5e.png)
初中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案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使用弹簧测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和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与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弹弓、弹簧、玩具小车、厚玻璃瓶(带插细玻璃管的橡皮塞,装有红水)、青蛙玩具(能上弦)、弹簧测力计。
学生:橡皮筋、弹簧、直尺、气球、铝导线、橡皮泥、木块、钩码、木板、支架、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师:有没有同学玩过弹弓?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自己玩弹弓的本领?一名学生表演玩弹弓,其余的学生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必要时可以相互讨论。
为什么弹弓能把粉笔头弹出去,黑板在被粉笔头碰击之后为什么发出“砰”的声音而且还会留下粉笔印?学生思考讨论。
生:因为弹弓有能量。
师:对,我们把这个力叫弹力。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弹力弹簧测力计投影:学习目标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研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案,并学会它的制作。
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动手操作,感知弹力1、弹性、塑性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
师:请一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生: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弹力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弹力弹簧测力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66157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2.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弹力弹簧测力计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
下面是为您推举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弹力弹簧测力计。
一、教学目标〔一〕、学问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二〕、方法过程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育肯定的观看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把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添学习物理学问、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学生活动后汇报〕[生]钢尺或钢锯条,在用力弯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生]我们平常用的橡皮用力扭时也会发生形变,松开手后又会恢复原状.[生]女同学扎辫子用的橡皮筋也是用力拉时能变长,松手后恢复原状.[生]用力按皮球时,球会凹下一个坑,松手后恢复原状.[师]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生]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觉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生]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生]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师]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样子的特性叫做塑性,今日我们重点讨论有塑性的物体.二、进行新课1.弹力[师]刚刚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生]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c〕,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同学们商量.[生]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假如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样子转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生]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确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师]〔主动鼓舞同学们相互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试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下面的试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转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转变.〔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右上图〕[师]分析上面的试验,你有什么收获吗?[生]小车受到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转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转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转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师]进一步向同学们说明,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肯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师]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这只小青蛙〔出示实物〕,给它上弦后,放在地上就会自己跳起来〔演示〕,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同学们商量后汇报沟通〕[生]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生]跳水运动中1m板和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生]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生]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生]体操竞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生]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生]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师]同学们讲得都特别好.大家能说出这么多利用弹力的例子,说明在乎时的生活中大家肯定是留意认真观看,仔细思索了,以后还要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老师今日正好带来了一个拉力器,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台拉动拉力器,提示全体同学留意观看〕[师]在他们拉这个拉力器的时候,你有什么发觉?[生]他们拉得不一样长,女同学拉得较短,男同学拉得较长.[师]拉力器被拉的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长短不同,说明了两个同学力的大小不同.[生]可以依据弹簧伸长的长度来判定力的大小.[师]同学们可不行以依据这样的原理来自己制作一个测力计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试一试.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学生操作,老师巡察并参加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沟通〕[师]请一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制作的过程.[生]〔1〕将一块光滑平坦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2〕将0.5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作上记号.〔3〕分别将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师]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的地方吗?[生]将0.5 N、1 N、1.5 N、2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时,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测量可以更精确.[生]我们组把弹簧下面加了一根线,可以方便挂上物体测量.[生]我们组在弹簧的最大端固定了一根指针,可以使读数更方便.[师]老师再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试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出示弹簧测力计〕,同学们来观看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生]试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师]试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生]试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假如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师]如今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留意观看,看他使用的对不对.〔学生演示,结束后同学们沟通〕[生]读数时视线应当和刻度线正对〔学生示范〕.[生]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当用手抓着外壳.[生]使用前要先估量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师]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演示试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弹簧的弹性有肯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师]如今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课本的重力,然后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使用测力计应留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假如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当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需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准时消除.〔4〕观看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师]生活中除了弹簧测力计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测力计.[投影]形形色色的测力计.三、小结[师]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可以先商量一下.[生]今日的这节课,我知道了测力计的构造,并且还可以自己制造测力计,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生]通过今日的学习,我明白了我们身边许多平常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利用,比方一块小纸板、一根弹簧、几个钩码就能做成测力计.以后我们应多动脑、多动手,提高自己的能力.四、板书设计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应用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制作〔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吊环、外壳〔1〕观看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2〕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3〕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4〕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面垂直。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d10b1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b.png)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和力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2. 实验器材(如钩码、细绳等)3. 教学PPT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实验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演示实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演示实验4.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6. 板书设计弹力概念: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形变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成正比使用方法:正确安装、观察分度值、测量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轴线一致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后作业1. 请简要描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2. 请简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请写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步骤。
4. 请结合实验,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
2. 同伴评价:相互之间评价对方在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人教版物理八下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WORD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下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WORD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740ea73011ca300a6c3908b.png)
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引入“弹性”概念二.新课教学一、弹力(一)弹性:1、演示:⑴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⑵直尺,用力压使其弯曲,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2、定义: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二)塑性:1、演示:粗导线用力弯,变形。
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2、定义: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3、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性和塑性的应用:弹性和塑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弹性:拉力器、蹦极、跳水跳板、弹弓、弓箭……。
塑性:揉面、折纸、捏泥人…(四)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的哪些力是弹力产生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二、弹簧测力计(一)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测量力的大小(二)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产生的弹力也就越大。
)(三)结构1、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2、单位:标识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上方,是“N”。
3、量程: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最大示数。
4、最小刻度:从0到1N之间有十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0.1N。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c02d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d.png)
教案: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测量1.1 弹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力学的知识,理解弹力的定义。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体因形变产生的力。
1.2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包括量程、分度值等。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2.1 弹簧的弹性特性讲解弹簧的弹性特性,包括弹性系数、形变与力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理解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成正比。
2.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即利用弹簧的弹性特性来测量力。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设定、分度值的确定等制作过程。
第三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维护3.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包括校准、测量、读数等。
强调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超量程、防止损坏等。
3.2 弹簧测力计的维护与保养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
教育学生正确存放、清洁、检查弹簧测力计,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四章: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4.1 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引导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在实验和科研中的重要性。
4.2 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测力等。
引导学生关注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章: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实验与探究5.1 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弹簧测力计的实验,确定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
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2 弹簧测力计的探究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教案: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六章:弹簧测力计的误差分析6.1 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2025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1.png)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塑性以及弹性有一定限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2.通过亲手去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来感受弹力的作用,再通过抽象性思维归纳出弹力的一般概念,从中隐约地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演示“共同自制弹簧测力计”自然而然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并且能增强自我创造的自信心。
再通过观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能够找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弹簧的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将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
并以此能拓展认识到其它基本测量工具都是如此。
4.通过“使用测力计”的分组实验总结出使用的要领,并且联系前面学过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刻度尺、量筒,理解它们有共同的使用要领,从而对逐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产生一些自发的认识。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弹性、塑性及弹性限度1、演示一:(1)拉橡皮筋,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恢复原状。
{2} 拉泡泡糖条,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不能恢复原状。
(3)压海绵,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4)压橡皮泥,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5)压钢尺,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6)压铁丝,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2、用示意图再现以上六个演示实验的现象。
3、学生分组讨论,将以上六个现象分类。
4、各抒己见再导向统一,得出弹性和塑性的概念。
5、演示二:用很小,较大,很大的`力分别拉同一根弹簧,观察其能否复原。
6、共同分析得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弹力1、学生动手实验: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感受皮筋、弹簧、尺子对手的力。
2、分析以上弹力的产生,得出弹力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f4931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1.png)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知道其在物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2.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应用中的误差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
2. 实验器材:细线、钩码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入弹簧测力计的话题。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讲解弹簧在受到拉力时的伸长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
3.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挂载、如何读取数值等。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6. 误差分析:讲解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应用中的误差来源,如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弹簧测力计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9.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弹簧测力计的制造和使用介绍,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原理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或实验室,实际观察弹簧测力计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弹簧测力计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用前进行检查。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88db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c.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学习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讲解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进而引出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合实物,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弹力大小。
6.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讲解如何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数值。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留下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数据处理,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读数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实物。
2.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其他测量力的工具,如电子秤、拉力计等。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复习弹力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2afe7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f.png)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测量1.1 弹力的定义与特性解释弹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探讨弹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的确定。
1.2 弹簧的弹性特性介绍弹簧的弹性特性,包括胡克定律。
讲解弹簧的弹性系数,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1.3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机制。
探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力计。
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1 弹簧测力计的选择与校准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能够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详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包括测量范围的确定、测力计的固定、测力计的零位调整等。
强调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度拉伸或压缩弹簧测力计。
第三章:弹簧测力计的实验与应用3.1 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3.2 弹簧测力计的实际应用介绍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重量、制作弹簧秤等。
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实际局限性,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四章:弹簧测力计的创新与拓展4.1 弹簧测力计的改进与发展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改进与发展,如电子测力计的出现。
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潜在改进方向,如提高精度、扩大量程等。
4.2 弹簧测力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讨弹簧测力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医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在不同领域中的特殊需求和解决方案。
第五章:综合练习与评估5.1 弹簧测力计的综合练习提供综合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对弹簧测力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2 弹簧测力计的学习评估设计学习评估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48584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8.png)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章节一:引言1.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对弹力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弹力与测力计的关系。
1.2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即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1.3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简述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即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章节二: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与使用2.1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弹簧、外壳、指针等。
2.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包括量程的选择、调零、读数等。
章节三:弹簧测力计的校准3.1 校准的意义:解释校准弹簧测力计的重要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校准的方法:介绍校准弹簧测力计的具体步骤,如使用标准重物进行比对。
章节四:弹簧测力计的应用4.1 测量物体的重力: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4.2 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通过拉伸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
章节五:实验与探究5.1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理解。
5.2 实验原理:简述实验所依据的物理原理。
5.3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所需的器材和操作方法。
5.4 实验数据处理:介绍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等。
5.5 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
章节六: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6.1 案例一: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桥梁的承载力。
6.2 案例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检测包装物的重量。
6.3 案例三:使用弹簧测力计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
章节七:弹簧测力计的保养与维护7.1 存放环境: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存放环境要求,避免受潮、受热、受腐蚀等。
7.2 清洁与维护: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清洁方法和定期维护保养的内容。
7.3 故障处理:讲解弹簧测力计常见故障的现象及处理方法。
章节八:拓展与思考8.1 弹簧测力计的改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弹簧测力计,提高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4.doc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4.doc](https://img.taocdn.com/s3/m/2cae6169f111f18583d05a70.png)
力计的原理学习作知识准
备。
三、 1、探究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 1、学生分组探究,按照要
弹簧测 本53页探究“弹簧测力计”的 求实验。①认识弹簧测力计
力计 使用,明确探究目的。
的结构 ②感受 1N、2N、5N
的大小 ○3 用测力计拉小车
在木板上匀速前进,读出拉
3
力大小 ○4 测出头发被拉断
的拉力大小
课题: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
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胡克定律应用等),对学生
教材 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
分析 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
上。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
上进行小结。
习小结。
3.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 3、学生按能力完成课外作 价,并布置课外作业“自制弹簧 业。 测力计”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板书设 计
产生
应用
作用:测力的大小
弹性 弹力 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
4
(塑性)
它的伸长越长 使用: 使用前:
使用时: 读数:
5
一课标理念。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
学生学 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
情 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的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
探索物理的情感。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知识和技能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工具的使用方法
九年级物理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968530f18583d0496459c7.png)
13.1《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器材准备】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钩码(10个)学生实验用:学生4人一组、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粗导线、测力计、铜块各一个、钩码一组【学习过程】复习检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自学指导一:弹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面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进行实验。
要求: 1.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直尺五种器材来做实验;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相互交流。
交流后,自学课本P52页“弹力”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1、什么叫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2.什么叫做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3.什么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弹力的大小与有关。
5.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观看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你认为该怎样保护它?自学指导二:弹簧测力计自学课本P52页弹簧测力计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2.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下面进行实验探究。
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 个、3个、4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注意哪些问题?自学指导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给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并和你的同学交流。
2. 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后面介绍弹簧测力计的部分
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
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
初中物理一、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Infinite Menus Place Holder (Dreamweaver Design View)
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准备: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
老师再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出示弹簧测力计),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
(3)分别将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
(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弹簧测力计的部分
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的地方吗?将0.5 N、1 N、1.5 N、2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时,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测量可以更精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前面介绍形变的部分
通过观看视频,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
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跳水运动中1m板和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演示:
(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
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小车受到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
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制作弹簧测力计,请一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制作的过程。
(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
(2)将0.5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作上记号。
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二、进行新课
1.弹力
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e),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动手做一做,然后讨论。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我们知道了弹性,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并且还可以自己制造测力计,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课本的重力,然后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