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马头琴文化 弘扬民族艺术瑰宝

打造马头琴文化 弘扬民族艺术瑰宝
打造马头琴文化 弘扬民族艺术瑰宝

打造马头琴文化弘扬民族艺术瑰宝

法库县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

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马头琴的发展面临困境,甚至濒临失传,保护和传承马头琴文化迫在眉睫!让当代孩子了解马头琴、热爱马头琴、自己动手练习马头琴,保护、传承马头琴,能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决定以民族艺术为抓手,以马头琴文化为依托,以点带面把马头琴引进校园,整合固定音乐课程,在校本化实施中开展马头琴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的民族艺术素养。培养学生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意识,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一、立足民族文化,重视民族传承

(一)马头琴简介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音色介于小提琴和中提琴之间。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马头琴从唐、宋时期的胡琴发展而成,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马头琴多用于独奏、与四胡等乐器的合奏及民歌、说书的伴奏。为民歌伴奏时,多用三度、四度颤音模仿歌唱,常模拟马的嘶鸣。

在2003年与2005年,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及马头琴艺术先后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重点保护和继承、发展的文化艺术类型。

(二)马头琴历史渊源

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又与蒙古族内部和外部的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可以说,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远处一路走来,其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

(三)马头琴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教育功能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青少年的认同、认可、接受和传承。

作为一种艺术,马头琴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和作用是可想而知的。有学者认为:“马头琴在对人的教育培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集培养人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美感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培养人专注、稳重、踏实等性格的过程。这也给这项根植于民间的独特民族艺术增添了独有的魅力。”可见,马头琴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1)马头琴作为蒙古族传统艺术文化,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给青少年,尤其对蒙古族青少年带来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其中,对回归自然的理念、自然的崇敬、保护自然的生活意识和信念、对社会的坦然态度。

(2)马头琴已从传统文化转化为一种“时尚”文化,其造型、形式、声色和演艺方式给现代文化带来了新的“古朴”气息,很受青少年的青睐。

(3)从地方走到了世界,从民族走到了大众,给青少年新的国际化思路和世界视角,使得年轻人拓展自身的视野,拥有包容性的行为准则和意义。

(四)传承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蒙古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心灵震撼和滋润。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蒙古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百年文化的积累,是草原与游牧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表达着蒙古族对自然宇宙哲学性的思考和体悟。并且,马头琴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民俗传统基础,发挥着传播文化、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等社会功能。

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极受尊崇,已成为蒙古族文化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近几十年来,马头琴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历史上马头琴有四大传统演奏流派,每一种演奏流派都有自己传统的演奏曲目。但时至今日,马头琴传承人日渐稀少,曲目失传现象严重,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传承校园优秀民族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够起到培养情操,净化心灵,身心愉悦的育人功效。我校将马头琴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捕捉到马头琴文化的魅力芬芳,受到民族教育的熏陶。

(一)用先进的理念引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在多年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探索实践中,我校在反复认真学习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升民族文化艺术教育重要地位;加强研究,构建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体系;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普及与提高兼顾;在总结反思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始终坚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特色的才是成功的”理念,突出艺术

教育人文性、民族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了学校作为民族学校的人文艺术目标培养体系,于2006年9月就成立了马头琴、蒙古族舞蹈、蒙古族象棋3个特色社团,取得了良好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效果,得到了上级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二)用一流的设施保障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教育环境,创设立体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氛围,对于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施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地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教学园区内包括教学区、活动区、以及生活区三个部分。有全现代化设备的食堂楼,它里面包括可供1500名学生同时就餐的餐厅和全套现代化、电气化自动厨房设备。建有学具有浓郁蒙古族文化风格的教学楼。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安全监控系统,课堂教学已进入声、光、影、多媒体综合运用的全新优质教育时代。

几年来,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特色教育,配备了科学优质、功能齐全、民族风情浓郁、堪称一流的民族文化教育设备。有高规格配备齐全的音乐教室、舞蹈室、美术教室、马头琴教室、蒙古象棋教室等、音乐器材室等,而且每个教室都配备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多媒体设备。我们还投入50余万先后购置了马头琴、蒙古象棋、架电子琴,少先队鼓乐以及民族演出服装。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民族教育文化特色的发展以及方向,我们将校园文化定位为“建设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为了更好的进行学校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突出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艺术特点的景观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电子屏幕文化、蒙古包文化以及班级文化。如今,在这座美丽的校园里,无时无处都体现着美,学生无时无处都在感受着美,在教学楼、食堂、宿舍到处都能见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风情的粘贴画、宣传板以及教学教具。学校的每一面墙都饱含育人元素、发挥春雨润物的启迪陶冶功能,开发每一寸教育空间,去孕育积淀学校的核心精神,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精粹。

(三)用优秀的师资指导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学校领导是实施艺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以超前的理念为指导,始终站在课改的前沿,为艺术教育的不断优化提供了保证。

艺术学科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是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领路人。学校以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竞赛为契机,以大练教学基本功为途径,启动名师塑造工程。为了更好的提高学校艺术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我们先后开展了艺术教师展示课、专业评比等活动,校领导经常参加教研组的活动,认真听取艺术教师的各种建议,只要是合理的并能办到的,都及时采纳,付诸行动,在评优评选中,对艺术教师适当倾斜,调动了艺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几年来,我校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化民族文化教育观念和业务水平高的艺术教师队伍。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我校的艺术教师具有学历高、专业素质强、年龄低、干劲足的特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艺术成就,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敬业,责任心强,深受学生、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赞誉。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勤

学习,肯钻研,不满于“学科知识加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科学底蕴。如今,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民族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为我校深入发展艺术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依托马头琴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我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马头琴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而现有的马头琴书籍对小学生有限的认知水平来说并不合适,为此,我校专门请马头琴专家和任课老师一起编写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马头琴校本教材。其中,既有马头琴史话、名家曲目,也有马头琴故事、马头琴知识等。并选派了优秀音乐教师担任马头琴课教师,开设了马头琴课,有效提高了学生马头琴文化的素养。我校还聘请了马头琴专家来我校给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讲座,让师生们在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中获得更加丰富的马头琴知识。

(一)马头琴,让校园美起来

走进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的校园,你就会被学校浓郁的马头琴氛围深深感染。校园内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学校开展有关马头琴的各项活动的纪实片,丰富多彩,别致生动,让每一位踏进学校的师生都能感受到马头琴带来的浓浓快乐之意。教学楼一楼的走廊里是马头琴时时处处与师生们朝夕相伴,更彰显出学校师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颂扬与传承。现在,全校的师生每天都浸濡在以马头琴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中,感受经典,传承美德。

(二)马头琴,让教学活起来

将马头琴引入校本课程不但可以保护并传承珍贵的地方文化,而且有利于形成学校教育特色,增加学校文化底蕴。构建有效的《快乐马头琴》校本课程体系,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

在研究中,学校力图建构一个能够整体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借以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与成就,切合新形势下儿童马头琴学习与创作的有效校本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与尝试发现马头琴表现的方法和艺术审美规律,从现实与生活的角度出发,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地汲取营养,培养学生进行马头琴练习的持久兴趣和创作能力,并最终达成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养成对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热爱的优秀品质。

两年来,学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生为本,在“快乐马头琴”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了有效的方法。

在马头琴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分步骤,一步一步的练,每一步让学生达成一定的目标。通过化整为零,在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悟出道理。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学习,这样能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向着更近的目标奋进。

(三)马头琴,让师生动起来

1、开办民族文化特色活动班。

学校艺术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不但要普及,也要有提高。我们遵循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原则,充分利用每天下午的综合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民族文化艺术课程活动规模大,管理严,除本校艺术专职教师以外,还外聘了多位社会声誉高,有丰富的

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艺术教育水平的专业教师。每学期有计划,有总结,平时有考核,期末有展示。为保证活动的成效,学校做到“六落实”,即落实教师、学生、器材、场地、时间、内容等,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校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民族文化日”,在“民族文化日”活动期间全校师生穿着节日盛装,根据秋季艺术节和迎国庆……等学校预先安排的具体情况,开展民族教育、传统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让民族文化教育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学校还不断创设条件和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马头琴比赛,蒙古象棋比赛等,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为不同艺术特长的孩子提供了机会,创设了条件。几年来,学校组织了几十场艺术活动专场演出,学生参与兴趣高。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艺术特长爱好,为学生奠定了艺术基础。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艺术类各级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舞蹈队、马头琴班、蒙古象棋班多次承担省级以上大型会议开幕式的演出活动。从开办民族文化艺术活动班以来,我校有百余名学生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各类艺术比赛奖,充分显示了我校艺术教育的不凡成就,一批又一批艺术幼苗在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这座艺术花园中茁壮成长。

2、校园活动。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学生的马头琴,蒙古象棋,歌曲、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尤其近几年的艺术节办得更为成功,在各届艺术节里,进行了马头琴,书画、独唱、独奏、舞蹈等多项比赛,

充分展示了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全体师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在向“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目标奋斗过程中,开展艺术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孩子们用动听的歌声唱出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学生的幸福和愉悦、用悠扬的琴声奏出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学生的纯真和朝气、用优美的舞姿舞出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学生的理想和追求、用质朴的语言道出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学生的勤奋和进取、用灵巧的双手描绘出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学生的智慧与创新……那一幅幅造型优美的图画、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曲、那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艺术修养,演绎着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华彩篇章。我校的艺术节已经真正成为学生示才艺、亮英姿、展成果的盛典,也成为全县艺术教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结合“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庆典活动,我校每年举行师生艺术节目汇演,邀请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参加,学生兴致高,活动效果好。我校在2014年沈阳市第五届那达慕艺术节上,一群身穿蒙古袍的蒙乡孩子活跃在学校门口,迎接着到校的客人,他们活泼可爱的身影立刻吸引了与会老师的目光。孩子们的精彩马头琴表演给与会的嘉宾和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

四、用丰硕的成果体现传承优秀文化艺术

辛勤的劳动必然会带来丰硕的果实。我校民族艺术教育经过广大师生的和谐共鸣,已经演奏出一场场异彩纷呈、震撼人心的艺术教育

交响曲。2007年3月我校学生参加了辽宁省马头琴比赛荣获了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乐器比赛中,获得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07年6月学校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班学生表演的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在县文艺展演中荣获二等奖, 2008年9月,学校特色班的全体师生在本县宣传文化中心举办了“迎国庆、展特色”汇报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大家都纷纷称赞学校的办学理念新颖,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在2009年全县首届校园艺术节上,学校马头琴特色班学生选送的三个节目分别获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2010年暑假我校蒙古族马头琴特色班的学生王艺雄以优异的艺术才华脱颖而出被评为县级“优秀少先队员”。2011年1月我校16名学生代表我县在沈阳市首届少儿春晚舞台上登台亮相,受到广泛关注。2011年5月,在辽宁省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蒙古族马头琴比赛中,特色班学生王艺雄和陈笑竹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

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又一批学有所长的学生在校园内茁壮成长,一批批少年在校园里脱颖而出。9年来,学校的这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民族文化教育为主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办学格局,实现了办学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规模效益、质量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四个效益同步增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我们坚信,四家子乡蒙古族

中心小学这簇艺术之花必将会香飘万里!

如今,美丽、神奇的马头琴,俨然成为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继承传统,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才能让民族艺术之花永开不败”,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让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成为马头琴文化的传播阵地,让马头琴成为我校健康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我校扎根发芽,郁郁葱葱地成长壮大起来,走出校园,走向世界……

民族文化艺术节策划书-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XXXXX大学学生处 共青团XXXXX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XXXXX院系 协办单位:XXXXX院系学生会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XXXXX大学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总策划 二、XXXXX大学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三、系列活动一:少数民族文化讲座 四、系列活动二:少数民族趣味运动大赛

五、系列活动三:少数名族舞蹈大赛 六、系列活动四:闭幕式暨表彰文艺汇演 XXXXX大学 第二届“弘扬农院多元文化·品味民族特色风情”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总策划 一、活动目的 随着国家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加快推进,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帮扶激励政策,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在我院学生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与关爱;在校园普及少数民族知识,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间的交流,增进民族凝聚力,使各民族和谐相处,增进彼此间的尊重;给少数民族同学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能够尽情的传扬,学院决定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 二、活动主题 负责单位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助单位:

活动时间: 三、参与对象 全院师生 六、活动容 七、活动要求 1、各院系要领会本次活动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配合,做好筹备工作; 2、学院要广泛发动,大力宣传,认真实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让全院同学积极投入到这次文化节活动中来,促进校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交流,增进各民族团结友爱,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培养各民族学生深厚友谊; 3、评选活动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领导和监督,切实评选出品位优雅、涵丰富、质量过硬的优秀作品;

萨其拉-蒙古族青年马头琴演奏家青年歌手优秀音乐人

蒙古族青年马头琴演奏家青年歌手优秀 音乐人--萨其拉简介 四川成都艺术剧院民族乐团马头琴演凑家,优秀音乐人萨其拉: 中国马头琴学会会员 北京《青》乐团队长 内蒙古潮尔马头琴协会理事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成都马头琴培训基地负责人 成都市满蒙人民学习委员会艺术总监 成都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腾希文化传播公司艺术总监 成都市鹰图腾民族风情部落创始人 2001年以来萨其拉先生多次在国内外举行专场演出,同时还参加过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多个大小型文艺演出,以及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春节联欢晚会均获得好评。 2001年8月跟随齐宝力高(世界级马头琴大师)参加千人马头琴演奏,创吉尼斯纪录,并跟随齐宝力高大师在北京、包头、鄂尔多斯等地演出 2002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大学生器乐比赛,演奏曲目《鄂尔多斯高原》获得:第一名 2005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了个人马头琴专场演奏音乐会 2006年1月香港首届青少年艺术节,获民乐专业组一等奖 2006年1月世界华人艺术节,获四川赛区民乐专业组一等

奖 2006年11月创作个人作品马头琴独奏曲目《遥远的呼德》等 2007年2月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节,荣获:全国民乐专业组银奖 2007年2月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节活动中展示精湛才艺, 荣获:世界华人优秀艺术人才奖 2007年11月四川省成都市文化系统举办专业团体、专业演员表演大赛 荣获:器乐专业组银奖 2008年中国红歌会总决赛,萨其拉满达组合,获得全国前六强的成绩 2008年11月26日参加中国红歌手在人民大会堂的汇报演出。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2009年协助内蒙的梅林组合夺得中国红歌会09年度全国总冠军 2010年3月发行了个人专辑《乐宴》 2010年5月创作了作品马头琴独奏曲《怀念》 2010年6月在成都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 2010年10月中国“华夏春杯”酒歌大赛,满达组合荣获:铜奖 2011年合3月合作作品《青》正式发行!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许金榜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模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一句中“一般”一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中,“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介绍的是中国戏曲,文章在第②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曲的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强调神似;(2)强调写意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3)具有很高的民族传统技艺性 2.中国戏曲舞台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确定,自由变化的,但也不排除偶尔使用布景,使用。 3.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民族艺术和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是人类从起源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独有的,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无价结晶。它是区别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有力证据。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把那些劣质的文化淘汰掉,留下那些优良的并可以让人继承的传统传至今天(但也有很多好的部分流失掉了)。 我国是一个多名族的多文化的团结大国。因此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在这些文化里有着对研究我国各个民族历史的发展情况有着不可标定的价值。对此我们每一个子民都有义务对我国遗留下来的,特有的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接,发展,创造,使之不断发展壮大。 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包括它的礼仪艺术,语言文字,手工艺术,服装文化艺术,道德宗旨以及宗教信仰等等。 我国各个省内都有一种或几种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如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区。曾经还有特别的贵州专属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频道————多彩贵州,发现贵州。在这个节目中集中主要以黔东南地区苗侗民间族文化为主(如苗族服饰,侗族大歌,独具风格的建筑物以及他们的一些传统节日活动)。 就此我们来谈谈如何对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文化的进行传承。首先我们先来了解黔东南地区民族情况。 黔东南苗侗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其中居住着侗族,苗族,汉族,黎族,仡佬族,瑶族等33个民族,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

81.87%,拥有全国1/3的苗族和一半的侗族人口。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发展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丰富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黔东南苗侗族自治州是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以侗族大歌,琵琶歌,苗族古歌,飞歌,反排木鼓舞,锦鸡舞,芦笙舞为代表的民族歌舞,以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风雨桥为代表的民居建筑,以刺绣,蜡染,苗族银饰为代表的民族服饰,以酸汤鱼,羊瘪为代表的特色饮食等名扬中外,令人叹为观止。 在国家和贵州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中黔东南鸡占有16项和40项,是我国民族民间抢救,挖掘,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区域。黔东南自然生态,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自然保护区之一,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全球十八个少数民族保护圈之一,是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与教学资源富饶之州。 为了能让这些传统优良文化得到遗存和发展,所以我们要为之遗存和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定保护措施和传承方法。其中在这里主要说的是如何对黔东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传承---传,传递,这里传授的意思。承,托着,接着,拿着,这里是继承的意思。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 一就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而言,要使之能够长存,不被我们所谓的“汉化”保留其独特的风格,我们就有必要把它当做一种义务来对待,如人们的教育义务,即我们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对之重视并呼吁人们要保护好它的独特艺术性,他还需要有关部门在经济,制度等方面对之有所支持。主要的方法是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相关要求在少数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厚地区建立或创办一些主要以发展某些比较独特的少数民族服饰学校,要求的地地道道该种民族(可以是少年,成年人,或一些比较年长

浅谈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发展

浅谈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发展 【关键词】网络、民族文化、传播、发展 【摘要】在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有着新的发展机遇,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调整,才能更好的保存自己的文化,使之延续和传承下去。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网络时代日益完善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网络上文化传播特殊性的影响,给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好机遇。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些挑战同时把握机遇广泛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发展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形态多样性、分布立体性、环境适应性、传承神秘性、认同全民性等特征,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独特的语言背景和特殊的地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文化融合,这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的趋势是个体差异逐渐缩小,结构内涵不断增大,纵观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兴衰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新特征。二.全球化的网络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化进程中,信息网络的发展,既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又使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冲击。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凡是有网络的国家都可以把本国的民族文化通过互联网向全球传播。但同时,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又使西方“强势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信息网络的高精尖技术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这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状况,西方国家利用它来传播其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和控制。这种强大的文化攻势,将使处于弱势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 文化出现被“趋同”的危险。1 我们在看到网络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时,首先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十分巨大的。 网络传播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和个体心态产生着巨大的冲击。网络传播自身体系的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动摇着人们的人文理性和目的价值。同时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也在动摇着人们的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网络传播在许多细节问题上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其中,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挑战首当其冲。网络上的主体语言是英语,国内网络的主体语言是汉语,为了适应网络传播,少数民族也必须尽可能多的使用网络主体语言进行民族文化传播,这样就使得少数民族语言处于劣势,本民族人民对自己民族语言的使用能力大大降低。 其次是对思想意识的影响和垃圾信息污染。西方发达国家依据其技术信息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同化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其他民族的道德观念,从而给其他民族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的垃圾信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也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形成巨大的威胁。 网络传播还会对民族多元文化产生消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地接受到的信息内容趋于一致,这样就使得文化向一元方向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将被一元化消融,这对多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文/敖特尔爸爸 相信大家对蒙古族不会陌生,蒙古族都能歌善舞(我除外,呵呵),蒙古族 的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调和呼麦,另外就是马头琴。99年我曾花用了3个 月的时间制作了50把马头琴,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完成,非常的累,关于马头琴的制作过程,我想大家都比较感兴趣,下面我把制作过程简单地向 大家介绍一下,以此了解一二: 马头琴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叫它"潮尔"。马头琴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蒙古民族喜爱的乐器而广 为流传,它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蒙古民族文化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琴头上有雕刻精致的马头,弦槽后开,两侧各置一弦轴,两条马尾弦分别用40、60根长马尾合成。琴弓用藤或木制杆,两端系以一束马尾。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古 今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马头琴由琴杆、琴弓、音箱三部分构成,音箱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琴首多 为龙头上面雕马头,后来多为马头的形象。最初的马头琴,音箱和琴杆用木材 制成,音箱正背面蒙羊皮或马皮。琴弦用两束马尾、琴弓用树枝和马尾制成。 由于马头琴音域宽广、音色浑厚而深沉,泛音丰富,为演奏者提供了可以尽情 发挥演奏技巧的条件,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欢快曲调往往能使人振奋、 激动,如泣如诉的曲调令人感伤。演奏采取坐姿,琴箱夹于两腿间,琴杆偏向 左侧。马头琴细弦在里、粗弦在外,音域一个八度,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 琴弓在弦外拉奏,弓法多变,指法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几十年来,马头琴经过无数演奏家和艺人的不断研究、改进,并吸取其它 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之长处,逐步发展成现代的马头琴。琴杆、音箱的侧、背板,采用传音共鸣性能优良的长白山色木或川滇枫木制作,面板用桐木或鱼鳞

马头琴教学计划

《马头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8号 《马头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对照生字表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并积 累词语。 2、认识6个生字,1个多音字“中”,能按照正确的笔顺规范地书写4个字,正确运笔, 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3.在随文识字过程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苏和和白马之间的感 情,了解马头琴的来历。 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1个多音字“中”,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苏和和白马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1、先听琴声,好听吗?这琴声非常悠扬,你想知道这乐曲是由哪种乐器弹奏出来的吗?(学 生答:马头琴)出示图片,这就是“马头琴”。关于马头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1课马头琴(板书课题) 3、课题中有一个字宝宝需要我们会认。学习“琴”字。(课件出示琴)看一看琴的演变, 用两个(王)代表多排的弦枕和弦线;用汉字有意思吧?谁能拼读并组词。 (今)代表共鸣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语文书翻到141页,老师来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们听得真认真,看来这真是个精彩的故事,请你用一、二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什么 事呢?(生答) 3、请你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圈 出文中的生字,并想办法和这些生字交朋友。标清自然段的序号。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苏和、小白 马) 苏和捡到一匹什么样的小白马?(刚刚出生)他是怎样做的呢?(细心照料)小白马渐 渐长大了。(课件出示句子)你能把文中的“渐渐“换个词语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吗?谁能用 “渐渐”说个句子。你觉得苏和是个怎样的孩子?在这个照料的过程中,苏和付出了很多劳 动和心血,小白马得到了许多许多,它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白马长大了,这天,草原上举行赛马会。苏和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 一看。 2、轻声读课文的2、3自然段。 3、学习生字“配、骏、鞭” 认识哪个字宝宝就请大声读出他的名字,并帮他找个朋友。(随机学习生字)学习“配” 拼读并组词,读一读课文中带有这个生字的句子。理解句子。这句话是谁说的?(板书:王 爷) 学习“骏”拼读并组词,理解“骏马”的意思。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小白马跑得快?用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璀璨的中国古代工艺美 术》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严重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种主要的工艺品中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确凿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出示部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及图片、仿制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工艺品属于哪些品类,哪些同学来进行分类?并导入本课。 二、新授 (一)首先丛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加以介绍,然后分别论述四个工艺美术的严重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在这里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世界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扼要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提出问题。 1、丝绸有哪些分类? 2、谁来赏析一下《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这两幅丝绸艺术品。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概括总结,以着两幅丝绸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三)青铜器这一节,引导同学们分析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严重青铜器艺术作品,让学生找出例外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四)陶瓷一节,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几朝代的瓷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同时感受到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五)玉器这一节,学生对这种艺术品类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在这里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玉器的丰盛文化内涵,并分析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这两件作品。 (六)小结:总结本课四个知识点。 三、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四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少数民族消亡的困境,利用新媒体如何与时俱进,突破瓶颈传播和保护民族文化。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文化是中国华夏民族的根,迫在眉睫传播民族文化,利用新闻媒体研究如何传播和保护民族文化。 标签:新媒体互联网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56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存在。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使不同民族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成为每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传承中存在问题,新媒体时代是整个社会的亮点,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衍生的新媒体产物,它突破时空限制,具有全民操参与、操作简单、门槛低、媒体融合等优势。新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利用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播值得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 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是举步维艰的状态,新媒体是融媒体时代的产物。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作以媒介作为传播渠道,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但发现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会透露出很多的矛盾点,面对这种情况,存在以下的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 (一)新媒体商业模式盛行忽视文化内涵 文化消费是新媒体消遣文化的一种经济形势。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商业模式盛行忽视文化内涵。新媒体是传播的手段和途径,但是商业模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转换成受众的兴趣倾向。不断的抛弃和割舍文化的内涵,甚至是编造新的民族文化以获取受众的眼球经济。 媒体信息即选择,它具有一定的主观偏向性。从宏观上媒体的选择受政治、经济、文化的限制,从微观上它受到媒体的定位、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场域等影响。媒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选择性传播,但是选择的标准却是难以把控。 (二)颠倒重点忽略内容为王的价值性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重点是内容,如何通过媒介能够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但是大多数同质化内容出现在新媒体上,同质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传播,没有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媒介的完美融合进行传播,简单的传播形式,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对受众造成反感心里,每一种媒介都有不同的定位特点。 短视频以视频的形式传播、微信微博以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语音通话媒体以声音的形式传播,媒体有自己的优劣势。新媒体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一、内蒙古 蒙古族歌曲: 1、《银杯》(祝酒歌)属于习俗歌短调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 古农业地区。 2、《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独唱(德德玛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 创作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 4、《天边》独唱创作歌曲 蒙古族器乐曲: 《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二、新疆 歌曲: 1、《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齐唱王洛宾搜集整理 2、《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 3、《赛乃姆》是木卡姆“琼拉克曼”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大曲,它的结构形式由:琼拉克

曼(即大曲);达斯坦(即叙事歌曲)及麦西热普(即歌舞组曲)。 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库木孜弹唱 器乐曲: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作者:陈钢 两个部分内容:“纵情高歌”及“热烈起舞” 三、西藏 歌曲: 1、《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民歌(弦子) 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和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2、《天路》独唱创作歌曲屈塬词印青曲 一首极富藏族风格的抒情歌曲。如曲中的一字多音、波音、前倚音等装饰音的使用,充满了藏族民歌的高原韵味。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 3、《阿玛勒火》藏族民歌(囊玛) 囊玛:流行于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集歌、舞、乐为一体,其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速的歌曲、快板的舞曲组成。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唱词由赞美家乡与寺院、颂扬佛祖、近祝吉祥以及社会生活、男女爱情等方面。舞曲部分热烈活泼、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项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项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马头琴简介: 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古族人 民喜爱的乐器。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马皮 蒙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 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 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 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乐器概述: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 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队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文化艺术: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历史追溯: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领会丝绸、陶瓷、青铜、玉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内容结构 本课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等加以介绍,以便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全面的认识。然后分别论述了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丝绸一节,在简要叙述了中国丝绸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类别后,以唐代《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了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青铜器一节,通过对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时代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艺术作品的分析,体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及不同的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陶瓷一节,分别介绍了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以彩陶《人面鱼纹盆》、《漩涡纹尖底瓶》、《白瓷孩儿枕》、《青花八吉祥纹扁瓶》为例,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深远影响,同时反映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玉器一节,首先概述了中国古代玉器所具有的丰厚文化内涵,然后分析了

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的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种工艺美术?哪件作品?这件作品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试着说出作品的社会意义。 彩陶艺术 陶器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从器物装饰划分可以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和黑陶。 彩陶: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他是在打磨光滑的陶披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燃料进行描绘,经入窑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后,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彩陶陶质细腻、表面有光泽,彩绘不会脱落。 彩陶的艺术特点: 彩陶作品欣赏: 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瓷器之都” 年代瓷的种类器件举例时代特点 东汉青瓷、黑瓷莲花尊朴素、不加纹饰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题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学校:南开大学 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管理(MPA) 指导老师:高永久 学号: 2220090459 姓名:王海岩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在民族发展历程中积累形成的一种精神,它能形象、具体、真实地反映在这个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特点、民族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甚至丧失。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会对民族关系造成不良的影响。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新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路径 ——以布依族为例 姓名:王超飞班级:11新闻1班学号:111505427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1年10月18日通过。决定中首先提到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自然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繁荣也应顺应媒介的变化而寻求新的路径。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的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贵阳也分布着10余万布依族,六盘水的盘县、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操第二、第三土语的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该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风俗。它虽偏居我国西南一角,但新媒介的发展对其文化的传播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依托传统媒体打造精品,提高新媒体传播内容质量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 可见,随着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用户大幅增长,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和范围不可小觑。新媒体的优势在传播手段丰富、传播技术先进,但是其传播内容,目前在相当程度上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媒体提供。新媒体自己打造的传播内容因人力物力的限制,质量普遍较低。因此,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在新媒介环境下,依托传统媒体打造精品,提高传播内容质量是关键。如当地媒体拍摄一些质量高、传播效果好,可以充分展现保护布依族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制作《布依族文化展播》专题节目,介绍当地布依族的建筑、歌舞、饮食等民族文化,深度挖掘当地民族文化,依托电视打造精品文化栏目,依托报纸开设精品文化专栏,将精品化节目做成常态化节目,为新媒体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素材,能有效充实新媒体传播内容,提高新媒体传播效果。 细分传播内容,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我国民族类网站经过近期内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过去闭塞的乡村传播开始向更大的国内和国际舞台进军,过去的简单的民族知识传播已经开始向介绍更广泛的民族文化传播转变,很多网站已建立了相应的外文网站,更具时代感和国际化的特点,并且具备了全球文化传播的可能。这类网站资源包括几块:一是相关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开设的网站或分站点。二是专业网站的分站点开设的少数民族内容。三是从事民族经济文化开发的企业的站点。四是网络爱好者建设的个人主页。比如:“中国民族建筑网”是一个介绍、发掘和保护民族地区风情建筑的网站,其中专门开设了国外建筑专栏,在这些个人网站中,建站比较早的有雪域风情、天山之子等。 民族报道方面,一要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二要重视外界的各种信息,增加相互了解,决不能因强调民族性而轻视,排斥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和信息。 当地门户网站,是地方新闻综合报道的网络平台。其内容设置中应该有专门涉及布依族文化的部分,新闻报道应当多涉及布依族文化,依托布依族文化活动进行报道。传播内容不应杂

马头琴文化

一、马头琴 近年来,乌审旗委、政府围绕创建“全国人居环境示范镇”,组织实施“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了《创建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批(3000人以上)马头琴音乐初级人才队伍,培训一批(10000人左右)民间马头琴音乐爱好者,培育一批马头琴(生产销售、人才输送、音乐演奏、系列产品研发)文化产业,建设一批以马头琴文化元素为主的标志性建筑,打造一批马头琴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带动群众文化、公益文化、文化产业、城市文化景观体系的全面发展,把我旗建成集传承保护、推广普及、人才培训和生产制作“四个基地”于一体的“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普及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完成了全旗6个苏木镇、59个嘎查村及旗直机关的普查、调研和宣传、动员工作。二是注册成立了“中国马头琴学会乌审旗分会”,成立了9个“马头琴文化协会”;组建了62支“马头琴文化独贵龙”,拥有成员1500多人;登记备案马头琴文化户3000户;在教育系统成立了12个马头琴音乐兴趣小组,成员2100多人,搭建起了以“中国马头琴学会乌审旗分会”为龙头,各协会为纽带,“马头琴文化独贵龙”为支点,马头琴文化户为基础的普及网络机构。三是成立了乌审旗马头琴音乐培训学

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100多个班次7100多人的培训。同时在6个苏木镇和部分嘎查村设立了民间培训校点并启动了培训工作,旗直机关以系统、部门为单位的培训工作正在展开,部分学校将马头琴音乐列为音乐课必修课程。四是在普及培训的同时,组织专家编写乌审旗马头琴音乐演奏教材,并建起了马头琴“四库一系统”,即全国“马头琴人物资料信息库”、“演奏曲目集群库”、“文献资料搜集库”、“制作企业信息库”和“检索系统”的基本框架,致力打造全国马头琴信息最为完整的数据体系。五是组建了成员40多人的马头琴乐团,并多次代表我旗参加区内外大型演出活动,2010年赴香港参加第十三届香港世界“金紫荆花奖”文艺大赛荣获7项大奖。2011年,组织300人马头琴队伍代表乌审旗参加鄂尔多斯市撤盟建市10周年《凯歌十年》大型演出,组织400人马头琴代表队参加成陵旅游周活动和“溜圆白骏马”宴等全市大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2011年新年马头琴音乐晚会,元宵节500人马头琴音乐齐奏、庆祝建党90周年等大型演出活动15场。新创作《乌审叙事曲》、《绿色乌审畅想曲》、《祝酒歌》等大型合奏曲10部,齐奏曲14首,编写中小学马头琴音乐教科书并印发2500册。为基层、学校、企业下乡演出50多场,政府无偿投放马头琴器乐7100多把。 二、品牌打造工作有序推进。一是被中国民协命名“中国马头琴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中国马头琴文化研究中心”、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说课稿

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5课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穆棱市第一中学的教师王世奇,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东三省高中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5课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本节课的内容在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设置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研解决问题,逐步深入阐述主要工艺美术种类的成就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相联系感受其文化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丝绸、青铜器工艺品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4、教学难点: 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教法运用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课采用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学生参与度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学法指导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古代工艺美术作品,通过小组讨论,在体会感悟中赏析、品评作品,学生经历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民族文化活动策划

民族文化活动策划 一、活动的主题:诉清明风俗,展多姿文化 二、活动背景: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广西占有少数民族25个,其中13个属于外地迁进来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后沉淀而成的,日益发展、时兴的现代社会,弘扬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广大大学生对我国及少数民族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进一步重看和了解。 三、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增进大学生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展示中华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宣传各民族积极向上、青春活力、优良传统的民族风貌,让现代生活中时兴的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众多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并丰余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展示中华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宣传各民族积极向上、青春活力、优良传统的民族风貌,让现代生活中时兴的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众多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并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此次活动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 四.主办单位:石油与化学工程系学生会 五.活动地点: 2教110 六.活动对象: 石油与化学工程系各班代表 七.活动时间: 2014年4月18日晚7:30分 八.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幕词; 2.介绍到场老师和活动主题;

3.播放《壮族三月歌悠悠》歌曲欣赏; 4.由到场嘉宾(嘉宾从各班代表派出)介绍当地的民族风情; 5.播放民族特色文件PPT展示; 6.互动环节,有奖竞猜,(以抽奖形式颁发奖品) 7.由老师总结本次交流会的情况; 8.主持人宣布交流会结束. 九.准备工作: 1.活动之前要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各班同学参加; 2事先联系借用场地; 3.事先借好音响﹑投影仪﹑幕布等; 4.事先联系好老师(邀请杨濠瑞老师和刘秋思老师)和系学生会工作人员; 5.主持人背好台词,学会随机应变; 6.场地负责人布置好场地. 十.活动预期效果: 1.让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文化; 2.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和知识面; 十一、注意事项: 1.使用电器时应注意用电安全。 2.借来的音响,投影仪,幕布等应保管好。 3.如遇突发情况,比如停电,做好有序的撤离准备。 4.注意保持会场纪律。 石油与化学工程系学生会 2014年4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