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三种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贴切的比喻,使读书的三种境界形象化了,有出神入化之妙。我在这里仿照大师的说法,把文稿写作的境界比喻成三种:一种是“非我”,一种是“有我”,一种是“忘我”。

“非我”是为了应付而写作,不问对象,不分时空,东拼西凑,囫囵吞枣,老套格式,陈旧观点,零散材料,依样画葫芦,只求交差了事。心想:反正有领导去把关,自己只作一个文字泥瓦匠。这就比较被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容易流于形式,容易空洞无力,形成典型的机关“文牍文化”。“学而不思则罔”,不动脑,不思考,就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写作的境界,这样就得不到悟性,而没有悟性是没有什么收获的。甚至会食古不化,良莠不分,闹出“死错人”的笑话来。我曾经接触过省直某部门的材料,有一次,他们提供的书记、省长、部门领导的讲话送审稿是一个模本,我真不理解他们兴师动众、劳命伤财开这么一个现场办公会到底想起到什么作用?也许,仅仅是为了形式上表明领导的重视?!

“有我”,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吃透上面的,搞清下面的,学习他人的,形成自己的,完完全全把自己摆进去,用

心去写,因为职责和使命而写,忧心为政,真心为文,笑谈真理,铁肩担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我手写我心,我口宣我意”。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一字之褒,荣于华衮。只有这样具有主动性,能够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能够与世情、国情、省情相结合,才能达到李宪生常务副省长所要求的――写报告要像写歌词一样,到位、有味。

“忘我”是指写出来的材料站得高,看得远,脱离了一己之视角,一己之情感,而是立足历史和时代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借鉴人类文明积极成果,认真应对严峻挑战,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我们应当追求这样的境界。这是一个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过程。必须经过追寻钻研,广收博采,功夫精神用到,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过去那种不得而知的困惑以及百思不解的难题才能豁然开朗,各种信息和知识才能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机关文稿写作具有特定的对象,一般不是为自己而写,而多是为领导和组织而写,必须“以用立论、以用立言、以用立文”(李鸿忠省长对咨询决策工作的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从整体与局部的密切联系上、从宏观与微观的相互影响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现代型领导多是精力过人、阅历过人、思维过人,要想与领导较好地进行“精神对话”,我们必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夜雨孤灯人不寤,寻章雕句已三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