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59920
各部位普通X线摄影技术(二)
![各部位普通X线摄影技术(二)](https://img.taocdn.com/s3/m/814761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0.png)
各部位普通X线摄影技术(二)一、胸部摄影注意事项1.摄影前认真阅读申请单。
2.胸部主要检查肺脏时,常规取后前位与侧位;主要检查心脏时常规取后前位、左侧位、斜位。
3.检查肺部时中心线经第4、5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探测器;检查心脏时,中心线经第6、7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探测器。
4.胸部摄影焦―片距为:站立后前位检查肺180cm,检查心脏200cm;卧位摄影时一般均用100cm。
5.肺部及膈上肋骨应摄取深吸气后屏气像;心脏应摄取平静呼吸下屏气像。
6.胸部摄影的曝光时间,要求使用X线管容量允许的最短时间。
7.肺部照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实质影像,因肺泡内充气,吸收X线量少,所需摄影条件较小。
8.膈上肋骨与肺组织重叠,膈下肋骨与腹腔脏器重叠,两者对X 线的吸收差异很大,摄影时应根据膈上肋骨深吸气、膈下肋骨深呼气的技术选择曝光条件分别进行摄片。
9.若两侧肺部密度相差悬殊较大或欲观察肋骨、心脏、锁骨等遮盖的肺组织以及纵隔肿瘤等影像,可采用高千伏技术摄影,选用高栅比的滤线栅。
10.胸骨正位摄影时应采用低千伏、小毫安、长时间、近距离并倾斜中心线的摄影技术,并在均匀浅呼吸的方式下曝光。
11.由于胸廓两侧对称,一般不用侧位摄影,必要时取斜位、切线位摄影。
12.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
一、腹部摄影注意事项1.除急腹症及孕妇外,摄影前应清洁肠道。
(1)自洁法(2)灌肠法2.使用正确的摄影体位,可疑肠梗阻、穿孔、出血时,应尽量采用站立位摄影。
3.先天性肛门闭锁者,应在婴儿出生后20小时左右进行摄影。
4.腹部摄影一般选择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5.除新生儿外,腹部摄影均应使用滤线器技术,焦-片距为90~100cm。
6.摄影时应注意对被检者性腺器官等进行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体交界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dc9f32d184868762cbaed545.png)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93b482c8ff00bed5b8f31d47.png)
二、X 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 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 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 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 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 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 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 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 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 7胸椎下缘等高。
11、 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 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 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 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 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 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 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 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 4腰椎棘突高度。
19、 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 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 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 2胸椎下缘高度。
2、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 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 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 11胸椎椎体高度。
4、 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 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 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腹部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腹部摄影](https://img.taocdn.com/s3/m/a187f43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3.png)
11.盆腔前后位
【摄影目的】盆腔区正位影像。结合子宫输卵管造影, 显示子宫和输卵管的正位像。 【体位设计】仰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或探 测器正中线重合并垂直;探测器上缘平髂骨嵴,下缘超 过耻骨联合应包括坐骨支。 【中心线】经耻骨联合上方约5cm处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盆腔 正位影像,两侧髂骨、 耻骨、坐骨对称,无明 显伪影,层次丰富,对 比良好 。
13.腹部倒立位(正位)
【摄影目的】适用于先天性直肠肛管闭锁或畸形患者,一 般在婴儿出生20小时后进行X线摄影检查,可了解肠管闭 锁的部位并能测量闭锁部位与肛门处皮肤间的距离,对外 科手术有很大帮助。
【体位设计】摄影时严格控制照射野,探测器上缘超过正 常肛门位置3cm~4cm,在正常肛门位置贴一高密度金属物 作标记。摄影时探测器应包括两侧腹壁,患儿背部紧贴摄 影架面板,正中矢状面垂直于探测器中线。
二、腹部常用摄影体位
1.腹部仰卧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泌尿系统结石、腹腔脏器的钙化、腹部 异物、肠腔气体等。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与床面 垂直,并对准照射野中线;双下肢伸直;照射野上缘包括 剑突、下缘至耻骨联合下2cm。 【中心线】 经剑突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腹部 侧位影像,照片上缘包 括膈肌、下缘包括耻骨 联合,两侧包括腹前壁 和背部;腰骶椎呈侧位, 两侧髂骨重叠,腹壁脂 肪线显示清楚。
4.腹部站立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全腹,着重观察消化道穿孔、肠梗阻 及肾下垂等情况。 【体位设计】面向X线管站立于摄影架前,身体正中矢状 面与探测器中线垂直;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前置于身 旁;探测器上缘包括第4前肋,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https://img.taocdn.com/s3/m/3e7d20bfddccda38366baf38.png)
X线常用摄影体位(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位 1 •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o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 1 •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挠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而与IR成45。
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而,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o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 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而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挠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挠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o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挠骨远端的正位影像,税腕关节而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挠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o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挠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槎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而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四肢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四肢摄影](https://img.taocdn.com/s3/m/ba1008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6.png)
【影像显示】第2~5 掌指骨正位影像,拇 指掌指骨呈斜位像; 骨小梁清晰显示,周 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2.手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手部软组织内异物的位置。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腕关节及 指伸展,拇指位于其余四指前方,小指及第5掌骨靠近IR, 手掌与IR垂直,第5掌骨头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2掌骨头垂直射入。 【照片显示】第2~5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 指正位影像。
【影像显示】显示腕关节正 位及周围软组织像,腕关节 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 软组织层次可见。
7.腕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 质、关节及软组织侧位影像。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手呈 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手冠关面与IR垂直, 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上缘包括掌骨,下缘包括尺桡 骨远端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肱骨远端及 尺、桡骨近端正位及周围软组 织像,肘关节间隙清晰,鹰嘴 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稍偏尺 侧,呈三角形密度减低区;骨 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 次可见。
12.肘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组成肘关节各骨及相互关系的侧位骨质、 形态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肘关节屈曲 约呈90°角,手呈侧位姿势,肩部向下与肘部相平,前臂近 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呈侧位,尺侧在下,紧贴IR,肱骨内上 髁置于IR中心。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射入IR。
【影像显示】被检侧1~5 掌指骨斜位影像,第4、5 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 叠,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 的骨皮质呈切线投影;骨 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 织层次可见。
4.手前后斜位 【摄影目的】 观察各掌、指骨斜位结构和骨质情况。 此位置用于手后前斜位有困难被检者。 【体位设计】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手呈 侧位,然后外旋使手背与IR约呈45°角,各手指自然分 开,第4、5指骨背侧触及IR,第3掌骨头置于IR中心, IR上缘包括指骨软组织,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胸部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胸部摄影](https://img.taocdn.com/s3/m/07c88db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7.png)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胸部正位影像,肺尖、两侧 胸壁及双肋膈角包括在照片内,两侧胸锁关节对 称,肩胛骨不与肺组织重叠,心脏大血管边缘及 双膈顶锐利,肋骨纹理清晰。
2023/6/8
13
循环系统X-ray检查
2023/6/8
14
循环系统X-ray检查
2.心脏大血管左侧位(常规位)
1.胸部后前位(常规位)
【滤线器】+ 【焦-片距】150cm
胸部后前位显示图
【标准影像显示】双肺后前位影像。肺尖、两侧 胸壁及双肋膈角包括在照片内。两侧胸锁关节 对称,肩胛骨不与肺组织重叠,T1~4显示清 晰,心脏大血管边缘及双膈顶锐利,肋骨纹理 清晰。
【用途】胸部后前位平片是X线检查胸部的疾患 的初选位置。
【中心线】水平投射,经胸骨角与 剑突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胸部前弓位(前后 方向)体位
2023/6/8
7
胸部X-ray检查
3.胸部前弓位 (前后方向)
【滤线器】+
【焦-片距】180cm
【呼吸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标准影像显示】此位置显示肺部前凸位影像,常用 来观察肺尖与锁骨上或肋骨重叠的病变。
2023/6/8
2
胸部X-ray检查2023/6/8源自3胸部X-ray检查
2.胸部侧位(常规位)
【体位】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 两臂上举,交叉抱头,使两肩尽 量不与肺部重叠;暗盒或上缘平 第7颈椎,前胸壁及后背部与暗盒 边缘等距。
【中心线】水平投射,平第5胸椎高 度经侧胸壁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
【呼吸状态】深吸气后屏气 【滤线器】+
【用途】此位置主要显示下胸部轴位影像,对 叶间积液和右肺中叶不张等有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41
a
42
7. 腰 椎 侧 位
• 病人取侧卧位。脊柱长轴与 台面平行,对台面中线。中 心线对准 第3腰椎棘突前方约 8cm处,通过第3腰椎体。
a
43
a
44
8. 骶 骨 侧 位
• 病人取侧卧位,背部与台面 垂直,骶骨对台面中线。中 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
a
45
a
46
9. 腰骶关节前后位
• 病人取仰位:身体正中面对 台面中线。中心线向头介倾 斜约5°-15°,对准两侧联线 中心。
a
47
10. 骶髂关节前后位
•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向头侧 倾斜10°~25°,对准耻骨 联合上缘。
a
48
a
49
11.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 病人取仰卧位。躯干与台面 成25°~30°将抬高侧的髂 前上棘内侧2.5cm处的纵切面 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抬 高侧髂前上棘内方2.5cm处, 与暗盒垂直。
第15章
人体各部位 X线摄影
a
1
一、骨骼系统
(一)头颅骨投照位置
a
2
头颅骨:
头部的解剖较复杂,多种组织居于颅内, 互相重叠。欲使某一部位清晰显示,必须 将头颅的摄影位置摆正确。为了摆放位置 方便,摄影位置准确,必须应用头部的一
些重要的定位点和标准联线。
①瞳间线:为左右瞳孔间的联线或左右外 眦角联线。
有生理弯曲存在。 摄影时要注意:
• ①矫正生理弯曲,尽量减少影像失真; • ②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胸椎、
腰椎、骶骨前后位、侧位的摆法 基本 相同,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
a
29
③ 下部脊柱摄影前要清除肠内容物及 排尿;
④ 脊柱多采用前后位和侧位,必要时 须加摄斜位片。如外伤、脊椎病等
⑤必须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⑥ 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曝光 ★ ⑦ 胸腰段及骶骨侧位的摄影条件 ★
病人取仰卧位。 肩胛骨喙突对准 台面中线,肩部 紧靠台面。手臂 伸直,手掌向上。 中心线对准喙突。
a
68
(四) 下肢
a
69
1. 足 部 前 后 位
a
50
a
51
12. 骨 盆 前 后 位
•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 中线。骨盆摆平。中心线对两侧髂 前上棘联线中点下方3cm处,放于暗
盒中心。
a
52
谢谢大家!
a
53
• ★四肢X • ·病人体位要舒适。骨外伤摄影,要注意轻动病
人的受伤肢体,避免产生新的创伤; • ·常规为正侧位,放于同张照片上,便于比较;
56
1. 手部位置(后前位和侧位)
a
57
2. 拇指正位
a
58
3. 拇指侧位
a
59
4. 腕 关 节 后 前 位
a
60
5. 腕 关 节 侧 位
a
61
6. 尺 桡 骨 前 后 位
病人取坐位。拍前 后位时,手掌向上。 拍侧位时前臂摆成 侧位,尺侧紧靠暗 盒,桡侧向上。中 心线对准前臂中点。
a
62
病人取俯卧位。两肘弯曲,头部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该位 置可在眼眶内显示双侧的颞骨岩部和内 听道。
a
5
a
6
2.头 颅 侧 位
病人取俯卧位。头部侧转。
a
7
a
8
3.头 颅 汤 氏 位
a
9
4.头 颅 反 汤 氏 位
a
10
5. 颅 底 轴 位
a
11
12
a
6.
Rhese’s view of optic nerve canal
a
30
1. 第1和第2颈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此位置能从口 腔中显示寰椎、枢椎和寰枢关 节及齿状突影像。
a
31
a
32
2. 第3至第7颈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
a
33
a
34
3. 颈 椎 侧 位
病人取立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 轴平行,头部向后仰。中心线对 准第4颈椎。
a
35
a
36
4.胸椎前后位
• ·对于儿童的骨关节摄影,一般需要两侧同时摄影,以便于鉴别诊 断。如髋关节;
• ·异物摄影,应将被照部位皮肤表面包括在照片内,以便确定异物
• ·四肢摄影一般不用滤线器;骨肿瘤、慢性骨髓炎要使用滤线器。 股骨上端因部位较厚,一般也使用滤线器摄影;
• ·摄影距离无特殊规定,一般100
a
55
三、上肢
a
a
20
a
21
15. 鼻 骨 侧 位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16. 眼 眶 后 前 位
a
23
17.茎 突 前 后 位
a
24
18.锁 骨 后 前 位
病人取俯卧位。锁骨中点,对台 面中线,并与台面靠紧。使肩部 与胸锁关节相平。中心线对准肩 胛骨上角。
a
25
a
26
a
27
(二 )脊 柱 骨
a
28
脊柱骨: • 脊柱的范围大,部位深,椎体数目多,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胸 骨角—剑突联线中点。
a
37
a
38
5. 胸 椎 侧 位
病人取侧卧位。脊柱对台面中 线。 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 中心线对准第6或第7胸椎
a
39
a
40
6. 腰 椎 前 后 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面对 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脐孔 上方2cm处,通过第3腰椎。
7. 乳 突 罗 氏 位
a
13
8. 乳 突 许 氏 位
a
14
9. 乳 突 伦 氏 位
a
15
10. 乳 突 梅 氏 位
a
16
11. 乳 突 斯 氏 位
a
17
12. 柯氏位
a
18
13. 副 鼻 窦 华 氏 位
a
19
14. 下 颌 骨 侧 位
病人取俯卧位。头部摆成侧位, 下颌骨体部放平,与暗盒平行。
7. 尺 桡 骨 侧 位
a
63
8. 肘 关 节 前 后 位
a
64
9. 肘 关 节 侧 位
a
65
10. 肱 骨 前 后 位
病人取仰卧位。
被检侧上臂紧
暗盒。前后位
时手臂伸直,
手掌向上。侧
位时肘关节弯
曲,前臂内转
成侧位姿势。
中心线均对准
肱骨中点。
a
66
11. 肱 骨 侧 位
a
67
12. 肩 关 节 前 后 位
②听眦线,外眦角与外耳孔的联线,又称 头颅基底线。
a
3
• 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 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由于新的检查 技术的出现(CT、MR),使许多传统 的头颅位置不用或少用,如:颌下顶位、 眼眶位、鼻骨、颞骨、乳突、鼻窦的一 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
a
4
1.头 颅 后 前 位
• ·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一个关节,便于诊断与整 复中参考。并使正、侧位关节显示在同一水平
• ·指、趾骨摄影,应包括邻近指(趾)骨,便于在 诊断时比较,或在技术上左右肢体的鉴别审定。
a
54
• 骨折后如欲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应尽量取掉夹板或石膏后摄影;
• ·骨病摄影,胶片使用面积应适当加大,以包括病变的全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