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

同时,新课程强调跨学科和跨趋势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全面发掘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建立起跨学科的教育教学体系,构筑出具有不同特点的多元文化体育教育体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1.个性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突破了过去固定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发掘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该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条件进行全面考虑,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技法和课堂策略。

2.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任务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教师会从整体性出发设计任务,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参与,从而从任务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策略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1.活动型教学模式活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使学生全面、积极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意愿和能力。

活动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策略时,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2.互动型教学模式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互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会创造各种互动性和互动体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想法和思考,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互动型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互动技能和合作能力。

三、结语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育的影响很大,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个性化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活动型教学模式和互动型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随着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发展,体育锻炼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由此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愈加发挥出其作用。

如何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既完成教学任务,又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使学生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此,本文以模块化教学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及其效果,以期为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近年来,高中体育亦在推行新课改,提出了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体育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也要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体育技能与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在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对此,下面先简要分析和阐述模块化教学涉及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和探索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

一、模块化教学的含义与理论效果(一)模块化教学的含义体育与健康课程始终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内容,进行体育和健康知识、方法与技能等的教学,也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主要是指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先以一个教学模块为独立的教学单位,教师以此模块进行整体性的教学方案制定。

简言之,模块化教学是指在某个规定的课时内,教师确定好主题后引导学生开展系统化的学习。

在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不同的课型,也可自行安排和设计教学过程。

(二)模块化教学的理论效果根据模块化教学的含义可知,在理论上该模式的积极效果包括以下几点:(1)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在模块化教学下,学生的体质和心理水平可得到提高和有效调节;(3)模块化教学可使得学生在某课时内深入学习某种体育与健康技能,有效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方法;(4)模块化教学可整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形成整体和全局观念,使教学设计更趋合理,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5)模块化教学的深入推行有助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推进,逐步解决和处理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水平。

一、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1.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注重思维、动手实践和情感体验的培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运动喜好等因素设计教学方案,并尽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训练。

同时,应该注意拓宽课程内容,普及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化,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不同的运动文化,培养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2.技能和意识方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技能和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技能和实践上,推广各项基础技能并增加新型运动项目,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耐力、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协作和互动方向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注重课程组织化、互动性和协作性。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这一点很重要。

教师应该利用小组活动、合作竞技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和互动,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和竞争中,学生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认知性、体验性、情感性、体育艺术性、多元化的智能教学等,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注重体验式的教学体育课堂教学可以注重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和成功的感觉。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研究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将其列为五大课程内容之一。

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的价值,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的路径。

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是在体育课堂中融入多样的教学情境以及多样的学科知识,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具体内容,深度探析体育跨学科学习的路径。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作为中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呢?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要克服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课程相割裂的现象,实现跨学科教学,提高体育课程全面育人的效益。

1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的概念1.1跨学科“跨学科”这一词最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纽约出现,其最初含义大致相当于“合作研究”。

而我国最早关于跨学科这一概念的研究可追溯到 1985 年召开的“交叉科学大会”,这一会议的召开使得“交叉科学”一词在科学界广为传播。

在研究早期,人们对“交叉科学”和“跨学科”的概念可以说是混为一谈,不加区分。

但随着对概念研究的不断深入,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有学者提出了将“跨学科”一词代替“交叉学科”进行使用[2]。

1.2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不足以解决该问题时就顺势产生了跨学科的需求。

跨学科教学指的是超越一个单一的学科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的信息、数据、技术、概念、方法以及理论等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促进基础理解或解决单一学科或领域难以解决的难题。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障碍,有利于学生形成连续性、关联性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技能,从而有效避免分科教学所导致的尴尬局面。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摘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把握课程标准以及双减政策的理念,构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体系。

本文基于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案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丰富初中体育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改;教学体系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中,明确提出了“使学生能够学得会,学得精,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的目标。

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视。

因此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到运动中来。

而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同时这种教育模式的教学训练密度偏低,教学形式陈旧,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一)初中体育训练体系不完善从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在训练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训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师通常只注重简单的动作教学,而忽视了技能的深入探究,这导致学生只能掌握表面的动作,而无法真正把握体育运动的本质。

二是体育教学缺乏展示的机会。

大多数体育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课堂内,缺乏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很少有体育比赛、游戏活动等机会让学生展示技能,学生的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难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三是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培养,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体能水平和发展情况,未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到训练内容重复和单调。

(二)初中体育学科素养培育缺乏重视初中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浅层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学习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能够更好地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当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相连。

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游戏教学、任务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要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境营造,让学生在具体的运动情境中学习和锻炼。

要注重让学生参与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评价。

要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评价。

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要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环境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等方面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摘要:体育是一门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科目。

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越来越关注,小学素质教育要推动小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双重发展,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小教更要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身体健康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让他们能够快乐地进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跨学科引言如何在小学的主体学科中,对小学的学生进行有效的锻炼呢?我们认为,小学的体育应该承担全面发展的任务,要建立“大教育”的理念,要从根本上处理好体育的分科问题。

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其他课程有机地融合,来提升体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全面训练效果,从而为小学生步入社会,获取一个健全而充实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认识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一)立德在跨学科中的协同作用深入地进行体育道德教育工作,从而与道德教育团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一,用于“侧面”。

体育比赛的最终结果并不是赢,或是输,或是输了再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们在比赛中培养出一个规则意识:“如何依规则赢,如何输得体面、有尊重”。

二是以“星”来控制德行。

运动明星们凭借他们非凡的天赋赢得了国家的荣誉,而小学生们则拥有特别的人格魅力。

因此,我们就应打比方,在学生心中播种“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信念,并介绍学生“自己圈子里的球星”。

三是以“红灵”来御德。

语文和文化课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将其与长跑,跨栏,射击,跳跃等体育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训练他们的创造力,勇气,合作,自主发展。

(二)多学科协调发展与小学体育课程的综合特点相适应虽然《义务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规范(二零一一年版)》将体育技能、身心健康、参与体育活动、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四个部分列入其中,均为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且每个部分的工作均以运动技能为主,因此并不能一概而论,可见体育技能及健康教育之重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一、引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本文将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包括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评价和反思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素质的培养、运动技能的学习、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学内容既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1. 身体素质培养身体素质的培养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重点培养的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内容,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2. 运动技能学习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不同类型的运动技能学习活动,包括球类运动、田径运动、体操舞蹈等,在学习不同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3. 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意识的提高是新课程标准要求重点培养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活动,提供相关的健康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体育文化传承在体育文化传承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和比赛活动,如太极拳、武术、民间体育项目等,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体育文化。

三、教学活动开展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讨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同时注重个别指导和小组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解读体育与健康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解读体育与健康教学
第12页/共18页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
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让学生反复的练习识记动作,但容 易让学生感觉枯燥,实践证明持续效果并不想或起到相反的作用。 如果从提高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如手,在教学中注重教会他们练 习的技巧和窍门而不是强调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做到饶有兴趣的 苦练和巧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上 下功夫,可以更好的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 提高。
第16页/共18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大家!
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第17页/共18页
第10页/共18页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适应、交流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第11页/共18页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下自己去模仿 联系,再到比较熟练的动作定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辅助和引 导性的,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正确、优美的示范、清楚简洁的讲解让学生理 解动作内容,指导他们在练习中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出新知识的 规范性和要点,启发孩子们自己表达出对新内容的学习观点和认 识,并能在练习方法和技术动作上有他们自己的创新,这样就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轻松自如地掌握好动作技能。
第6页/共18页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 围上是和谐的。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 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师生心里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 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体现处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 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 康人格的确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 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与 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 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 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教育。教师 必须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 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

康 为 主要 目的 的必 修 课 程 ,应 贯 穿 于 整 个 体 育课 程实 施 的全 过
程。
4 新 课 程 标 准 理 念下 如 何 有 效 促 进 中 学体 育与 健 康 课 程教 学
41 育 教 学 中树 立 “ 康 第 一 ” 想 , 化 “ 技 运 动 ” .体 健 思 淡 竞 教学 模 式
在新 课 程 标 准 理 念 下 进 行 中 学体 育 教 学 时 ,应转 变体 育教 学观念 。 立“ 康第一” 树 健 的指 导 思 想 。传 统 的体 育 教 学 中 , 于 由 存 在 着各 种不 利 因素 的 影 响 ,教 学 是 以学 生 学 习 掌握 技 术 动作 要 领 为 主要 目的 , 所选 择 的教 学 内容 也 是 以竞 技 运 动 为 主 。 学生 虽 然 学 了不 少 技 术 . 他 们 对 学 习体 育 的作 用 、 但 自我锻 炼 能 力 、
据 2 0 年 国家 对 中 学 生进 行 体 质 健 康调 查 。 测 项 目包 括 05 检
身 体 形态 、 生理 机 能 、 能 素 质 、 康 状 况 等 四个 方 面 。 查 结果 体 健 调
表 明 : 有 高血 压 、 患 高胆 固醇 、 胖 等 病 症 的人 数 在 不 断 地 增 加 。 肥 尽 管 学 生 的 身 高 、 重 、 围等 身 体 形 态 指标 增 长 , 我 国 学 生 体 胸 但 的 体 能素 质 明 显 下 降 , 主要 表 现 在学 生 的肺 活 量 水 平 、速 度 素 质 、 力 素 质 、 韧 素 质 、 发 力 素 质 、 量 素 质 等 都持 续 下 降 。 耐 柔 爆 力 另 外 , 生 中近 视 眼 仍 然 居 高 不 下 , 接 近 6 %; 学 约 5 中学 生 心 理 偏 差 的 检 出 率高 达 4 %左 右 .青 少 年 自杀 呈 明 显 低 龄 化 的 趋 势 。 2 从 以 上 的调 查 结 果 来看 ,当前 我 国 中 学生 体 质 健 康 状 况 下 降 问 题 令 人担 忧 。造 成 目前 学 生 体 质 健 康状 况 差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多方 面 的 ,最 主要 是 学 校安 排 理 论 课 时普 遍 超 长 。学 生 课 业 负 担 过 重 , 生 没 有 时 间参 加 体 育 活 动 。另 一 方 面 , 市 学 生 由 于 其 生 学 城 活 环 境 中 高 楼 林 立 , t 视距 减 小 , E常 营养 过 剩 , 与社 会 活 动 时 参 间 和 体力 活 动 减 少 等 。 于 以上 的 各种 原 因 , 校 应 采 取 各 种有 鉴 学 效 的措 施 , 时 开 展 学 生 的健 康 理 论 知 识 教育 . 加 学 生 的课 外 适 增 活 动 时 间 , 照教 学 大 纲 要 求确 保 体 育 教 学 活 动 的正 常 开 展 , 按 以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

且体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身体机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强健体魄的支持下,更好地投身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并且持久性的体育训练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生活接轨。

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体育;创新课堂引言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所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趋于形式化,单一化,教学内容的匮乏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来,从而严重影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需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推进,使小学体育课程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形式,从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创新性发展提供新思路,开拓新视野。

一、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创新性教学方案想要丰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更具创新性,教师就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保障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运用课堂,游戏等形式推进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游戏的制定与设计上多下功夫。

教师在实际授课之前,就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并根据此制定出更具创新性、合理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比如,教师就可以在传统体育游戏“两人三足”的基础上进行革新,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事先在赛道上为学生布置各种障碍,并且运用不同的规则限制学生的行动,比如只可以掂脚走,或者只可以用跳的形式进行。

让学生分成小组,若在中途小组中的成员碰到障碍物,或是没有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则返回起点重新开始。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方式探究一”,核心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技能的习得,途径是参与体育运动实践活动。

它标志着以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框架的教学形式的解体,反映着对体育教学进行重组或转型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课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活动体育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续和生命活动的过程,也是促进个体自我生成、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个体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运用体育的手段和功能培养完满的人格,构建人与世界全面、丰富的意义关系,引导个体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是社会的组成分子,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要开发、利用一定的社会生活资源和条件,不断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各种需要,展示生命的力量,实现自我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体育教学是学生充分而全面地参与、创造和享有社会生活,发展个性,促进完整人的生成、发展和完善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规律生活、坚强意志、健全人格、创造性地生存与发展,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正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之上产生的,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并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现代心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证实,决定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称为身心健康五维度。

这五个维度强调在构成人们生存状态的各个方面创造出一个平衡状态的重要性,每一个方面都相互影响,并决定着人们的整个健康状态。

一、身体健康身体是承载和表现心理、品行之车,身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的健康,以及健康人生的奠定。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从体育教学模 式本 身来 看 , 其形 式、 内容 和作 用都适合 具体 的教学 内 把体 育教学模 式放 在具体 的时 间和地 点、 不 同的体育教 师和 学 教 育阶 段 , 学校 体 育在体 育教 学管 理、 师资配备 等方 面都有 长足 的进步 。 容。但是 , 它的实用程度是 不同的。往往一些好 的体 育教学模式并 不具有很 高 但是 , 由于经济发展和教育观念 的影 响 ,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学 校 体 育 领 域 存 在 生时 。
育 教 学 模 式 的 基本 要 求 , 学生 是 否 能 够 接 受 和 认 可 体 育 教 学 模 式 都 是 体 育 教 学 模 式取 得 良好 效 果 的 影 响 因素 。 因 此 , 在 设 计 和 安 排 体 育 教 学 模 式 时, 一 定 要 考虑 场地 、 设备 、 学生和天气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3 . 2根 据 学 生 的身 心 健 康 水 平 制 定体 育 教学 模 式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 杨雪东 石金 刚
( 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 ; 松原市吉林油田松江小学)
【 摘要l随 着我 国新一轮教 学改革 的不断深入和《 体育与健 康课 程标准 ( 2 0 1 1 年 修订版 ) 》 的正式 实施 , 义务教 育阶段 学校体 育要 发 生变 化 和调 整。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 , 体 育教 学模 式必须顺应人 才培养模式和社会 需求, 优化体育教 学模式具有重要 的理 论
教学方 法和教 学模式的重要 基础。体 育教 学模式 的选 择首先 应该 关注 和 考虑学 生现 阶段的身体 素质和运动能 力, 对体 育运动 的态度和看 法都是 影 响体育教 学模 式选择的因素。另外 , 体育教 学模式 的选 择还要考虑 学校现 有 的学校体 育环境 , 场地 器材设备等硬环境 和学校体 育文化等方 面的软环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研究——以“武术小戏台”为例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专门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

本文在解读新课标的基础上,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武术模块和艺术课程的戏曲模块有机融合,梳理出跨学科主题设计流程,旨在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艺术素养,以体育人、以美化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关联,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增设跨学科主题课程是必然趋势,也是当前体育教学变革的挑战。

本文通过研究体育新课标的武术内容和戏曲内容的关联点,设计出以“武术小戏台”为案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内涵(一)跨学科学习的内涵跨学科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在应对新环境、新变化和复杂的情境中,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找到各学科间知识的关联点,帮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获得高阶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能力、关键品格。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就是要整合“跨学科”知识关联点,科学设计与实施,让学生深度学习,形成可迁移的“跨学科理解”,体验“跨学科思维”,培养“跨学科素养”。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跨学科融合一直是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体育本身是一项强集体性活动项
目, 它非 常强 调集 体合 作和 团队精 神 , 合作 学 习给 学生提 供 相互 帮助 、 相互 指导 的机会 , 学生必 须在 学 习的过程 中 , 通过 同学之 间 的互动和 合作 学 习, 会使 学生更 容易 掌握体 育技 才 能, 产生 更多 的灵感 , 利于创 新 , 利于学 生终 生体育 观 的 有 有 养成 。
三 、 究学 习 探
人 总结 出来 的, 是一 种 不断 发展 着 的 内容 。 而 首先, 应将 培 养学 生学 习 的动机 为先 导 , 机是 直接 推 动 动 一个 人 进行 行 为活 动 的 内在 动 力 。学 生只 有有 了从事 某 种 活动 的动力 并且 有所活 动 , 才可 能对某 种事 物或 活动产 生 兴 趣 , 发情 绪情 感 , 激 并为 维持 这种 活动 而 培养 出毅 力和 性 格。 同样 , 兴趣 、 情感 、 意志 、 格 等只 有转 化 为动机 , 能通 性 才 过 动机 的力 量间接 地影 响学 生的学 习活动 , 以在 体育 教学 所 过 程 中 , 先 让学 生 明确体 育对 学 生 的影 响, 而使 学 生有 要 从

在传 统 的体 育教 学 中, 教师 往往 习惯于 灌输 式 的教学方 式 , 生似 乎也 形 成 了这 样 的 习惯 : 师教 什么 , 学 老 我就 学什 么 , 师教 多少 , 老 我就 学 多少 。 学生 无需 多动 脑筋 , 更无 需创 造性 地进 行 学 习, 样 的教 学方 式泯 灭 了学 生 的创 造 性 。 这 而 探究 性学 习就正 好是 克服这 种传 统教 学方式 的不足 , 是培养 学生 独 立思 考 能力和 创 新 能力 的重 要途 径 。在 体育 教 学活 动中, 探究 学 习强调 怎样 发现 问题 , 用脑 子 思考 , 眼睛 要 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教学模式创新性探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教学模式创新性探析

体育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体育 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 的。正 要求和基本程序 ,体育教学模式 的操作性特点 ,使得体育教 如乔以斯和威尔所说 : “ 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 内在 的理论基 学模式可 以被传授和学习 、被示 范和模仿 ,使得体育教学模 础。也就是说 ,它们 的创造者 向我们提供 了一个说 明我们为
教学长廊 ●
体 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下教 学模式创 新牲 探析
口 陈晓英 高清伟
摘 要 :运用文献 资料 法,从全 民健 身和终身体育的要 求 出发, 总结分析现行教 学模式入手, 从 遵循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 导思想,结合新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内容 的贯彻 实施 , 出与新课程标 准相适 提
用范围更 宽广一些 ,但也有些模式只能适用于极为特殊的教
学情 境 。 因此 , “ 用 教 学 模 式 需 要 有 鉴 别 不 同 类 型 的 教 学 使
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指 向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 、促进身心
发展 的功能 目标 , “ 功能 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能在学习者
身上 产生 ‘ 什么 样的 ’和 ‘ 多少 的 ’效 用所作 的预先 估 有
● 教 学长廊
如果 超越教学模 式的运用 范围 ,或 者不具备 相应的教学 条 件 ,就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
2 新 课 程标 准 下 的体 育抓住体育教学的 内在本质规律 ,建立与之相适 应的
体 育教学新模式 。
1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的 体 育 教 学 模 式 的 结 构
体育教学模式 的构成要 素应该具有不可或缺性 、不 可替
代性 。笔者认 为 , “ 理论 基础 ” “ 、 功能 目标 ” “ 、 活动 程 序 ”三个要素 ,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育 教学模式 的基 本结

探析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

探析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

探析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一、新课标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要求新课标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新课标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当前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单一部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跑步、跳远、跳绳等,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陈旧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重复练习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评价方式不完善当前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体育成绩和技能考核为主,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场地器材不足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教学和学生锻炼的需求,限制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策略1、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外,可以引入一些新兴的体育活动,如轮滑、攀岩、瑜伽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校园足球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体育的魅力。

2、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研究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研究

体育课 程 目标 是整个体育课 程模式 编制和形 成过程 中应该 :
课程评价是课程模式 的最后一个 阶段 , 不仅 涉及之前课程模
坚持 的原则 , 有利 于体 育课程模 式的编制意 图得 以彰显 , 让 体育 : 式 的实施效果评 价 , 更 涉及之后 的课 程模式 的分 析与改革 , 对于 课程与学生 的发展及各学科之 间的关系得到合理协调 , 构建起 系 一 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 用。我们在对体育课程进 统 的体育课程 目标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制订体育课程 目标 ,: 行评 价的时候 , 就会从期望达到 的效果 、 是否达到效果进行评 价。 不仅要考虑 体育课程 与各 门学科之 间的逻辑关系 , 还要考虑体育 ・ 探究 课堂课程 的价值本身 , 也对更好地发挥价值 提供 了更好 的借 课程 内容与社会需求 的关 系, 让学生成 为一个有用之人。但是 , 在 : 鉴意义 。课程 评价最重要 的两种方式是 形成性评 价和 总结性评 确定 体育课程 目标 的过程 中 , 需 要 明确它 的依据 , 即促 进学生 的 : 价。形成性评 价是 一种 过程评价 , 要求提供证 据确定课程计划是 身心健 康发展 、 促进社会 的共 同进步 , 实现学科之 间的共同促进 ,: 否优 良, 不仅用 来评 价某一体 育课 程单 元的计划 , 还用 来评价一

订好教学 的方案或者意 图,才能更好地融入课 程模 式过程 中去 , 的课程方案 , 以一定理论为基础 , 又有 一定 的可操作性 。那 么 ,・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应该如何构建呢?

: 最后完成课程模 式的评估与分析。
: 四、 体 育课 程 评 价

体 育课 程 目标
育课程 内容 选择 的时候 除 了注重 与体育课 程 目标有 一定 的相 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毛丽红1,2,熊百华2,万良华2,陈颖悟2(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0622、井冈山学院体育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摘要:好的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实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三维健康观,注重学生人格发展;与信息化社会接轨,向现代化和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体育课程(小学)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中国百年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前进发展的历史。

从《奏定学堂章程》算起,不论是最早的兵操式教学、土洋之争教学、军国民体育教学,还是解放后学苏联式教学,几代体育学人都在不断积极探索。

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和基础教育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给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变化,一线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依据先进的教学思想或教学规律,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寻求最佳的教材、教法、组织与之“匹配”,形成一种“特色”课(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优秀体育课的重要特点之一。

1.体育教学模式概述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把教学模式定义为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1]。

而关于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古今中外早就有之。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学经》中提出:“善喻,及时施教、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促进了教学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与交流,出现了一批新的教学模式。

我国作者简介:毛丽红(1975-),女,江西吉安人,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2005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吸收国外新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系。

如把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分别从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目的、教学法、教学程序、课程等方面研究(以于长镇为代表);又如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体育教学目的任务上分类,分别从着眼于增进健康、传授一般体育技能、发展专门运动能力的运动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李凯杰为代表)。

无论何种体育教学模式,它既是按照体育教学理论构建的,同时也是从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中提炼的。

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必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检验并不断地得到矫正和完善。

由于新课程标准带来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和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

2.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应把握的几个问题随着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求得每位学生的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发展。

这与联合国倡导的保障“学习权”及全民教育思想是相吻合的。

而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要真正落实保障“学习权”,除了课程改革的转型(即“精英主义教育”转向“大众主义教育”)及课程范式的转型(“科学中心主义课程”转向“社会建构中心课程”),还有就是教学范式的转型(即“灌输中心教学”转向“对话中心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这种大好背景下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综合体,它涉及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程序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要素,它可以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在运用上带来的问题,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2.1由启发式教学替代传习式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的中心地位,采用的是被誉为“德意志学校体育之父”施皮斯(德国1810-1858)为代表的传习式教学,其核心是传授与学习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要素化”、“铸型化”,忽视了人的积极主动性,其教学特点就显得呆板,缺乏变化,过分模式化。

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它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重要位置。

启发式教学结构如图1。

图1:启发式教学结构图1启发式教学结构中,教师首先资料呈现与概念确认(教师呈现正例与反例→学生比较正例与反例→学生概括并检验假设→学生根据例证特征表达定义),教师用提示方法作为启发学生思维而进入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精神,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上课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而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兴趣,有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克服传统教学“重教轻学”的弊端,从教向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人际关系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由于《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教师应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因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自制力、理解力不同,以及情绪变化较大、身心发育快的特点,依据社会交往理论,着重强调教学中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促进学生品格发展。

这就是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有角色扮演、群体调查研究、社会探究、社会模拟等模式,以及应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真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避免教学中整齐划一、千人一面。

这里以角色扮演模式为例来进行说明。

角色扮演模式是基于F·谢夫特和G·谢夫特等人的实验及其主张提出的。

在教学时采用戏剧中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研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让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

角色扮演模式的教学基本程序与策略见图2[2]。

图2:角色扮演模式的程序与策略例如,为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在“过障碍”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设置“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翻过体操垫”四道障碍,障碍顺序由学生自定。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布置场地来获得心理上的准备与适应,并在不断克服运动难度(障碍物)的过程中来提高自尊与自信。

当学生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再如在“原地投掷手榴弹和障碍跑”教学中,根据项目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创设了军营氛围,引入战斗情节,让学生体验军人角色,增添了体育课的紧张气氛,把单调枯燥的投弹和障碍跑教学课上得趣味盎然,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乐练,而且通过模拟军训,以军人的军纪军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意志品质进行熏陶,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都已表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其学习活动中都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片面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功能的做法,把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等放到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

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的测验与评价,都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注重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力争使学生在愉快、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中掌握知识,培养和发展能力。

2.3注重学生人格发展,培养学生三维健康观。

在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引导下,体育教学的目标将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由过去单一目标朝着综合性目标发展,最后归结为五个领域。

新课程标准的五个领域中,除一根运动主线(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外,还有一根健康主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串联,即树立三维健康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能力即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处的能力、学会发展的能力。

人格发展模式主要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着重于人的潜能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促进其个性发展,完善自我。

在具体实施中,教学责任由师生共同分担,师生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教师对待学生如同医生对待病人。

教师设身处地地体验并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接受他们的态度、情绪和想法,并与学生始终保持信任、可靠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改变兵操式教学形式,改变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使用的命令口气,形成和谐、自然、默契的教学风格。

与此同时,教师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不再是站在学生对面不停地发号施令,而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交流。

长期以来,“教授—复现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型”教学模式,即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

教师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学生严格按教师指令,按部就班地刻板地进行体育学习。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等。

它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体育学习活动中的探索性,注重的是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主张的是学生自律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

“学型”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带来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动向,即由“教”向“学”的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全人教育,人文主义,倡导建构性学习,并在教学中重新诠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差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