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新课标试题-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试题

简答题

(本大题每小题6分)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P26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简述语文课程与人的发展的关系。P33

答: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认识语文课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语文的丰富内涵。(1)语言和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语言的发展促进了动物向人的转变,也促进了人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2)语言是人的重要智能。(3)作为交际与思维工具的语言,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凭借,是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之必需。(4)人的智力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人的语言是一种智能,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5)语言是生命之声,语言的活动就是生命的活动。(6)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人在语言发展的同时,接受了文化的熏陶,又凭借语言学习文化。人在学习语言作品、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语文教育正是这

样的课程。(7)民族语言积淀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总之,语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的性质怎么说也不仅仅是工具。

3、简述识字教学应如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P59

答:(1)注意加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2)小学阶段儿童形象思维发展优于抽象思维,应优先把一些表示具体事务的汉字教给他们。(3)生活在汉字世界中的儿童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好多汉字,因此,应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新鲜感,灵活处理教材,保持儿童识字的兴趣。(4)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儿童很有兴趣。要恰当利用这些因素,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诗性的文化。

4、网络交流作文教学形式,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具有哪些特征?P134

答:(1)不同时空不定数目的学生交流伙伴。(2)因特网作为技术支持,提供交流媒体。(3)以键盘输入为主要的交流工具。(4)主题动态形成、自由交互式的写作过程。(5)教师角色:伙伴、帮助、住处提供,而非检查者、判定者。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从教学行为看,传统作文教学是:师-单向、个体行为;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师-生、生-

生多向互动。(2)从主题看,传统作文教学是:确定、预设;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弹性、动态生成。(3)从教师角色看,传统作文教学是:传授者、检查者;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伙伴、协调、帮助。(4)从指标看,传统作文教学是:成文、规范、程式;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即时反馈、有效交流、意义建构。(5)从学习主体看,传统作文教学是:同班同学;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跨越地域、跨文化背景的伙伴。(6)从媒体工具看,传统作文教学是:纸笔;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网络与键盘。(7)从动机与气氛看,传统作文教学是:虚拟任务、被动压抑;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真实任务、主动交流。

5、简要回答《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68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代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引导。(1)广泛性,是“建议”的主要取向,“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不但包括文学作品,而且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即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2)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推荐作品和自己喜欢的

作品,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网上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3)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多多益善。(4)推荐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培养学生阅读一流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品味和趣味。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补充问题:这四大理念的逻辑层次是怎样的?)(p152-153)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呈现出以下的逻辑层次: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前提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策略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保障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应注意哪些问题?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学生的文化建构问题:

(1)教材的课文。教材的课文篇数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应非常重视课文的构成。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教材的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

风格丰富多样”。典范性,强调经典、精品、规范、示范,要让孩子读到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读到上乘作品,大师级作品。文质兼美,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化内涵,一方面指每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一方面是从整体上看,课文的组成要从思想的、社会的、审美的、科学的等多个纬度来考虑课文的总体的文化构成,使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时代气息,主要指“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学生建构的文化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

(2)课外阅读。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①《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材料要具有广泛性。“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不但包括文学作品,而且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即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②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推荐作品和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网上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3)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多多益善。(4)推荐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培养学生阅读一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