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考试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

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

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

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

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

(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2资料补充:思想家柏拉图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2资料补充:思想家柏拉图相关资料

思想家柏拉图相关资料柏拉图的家族谱系及家庭成员的构成柏拉图的家世显赫,其父系祖上可以追溯到雅典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科德如斯,其母系祖上则与雅典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伦颇有渊源。

柏拉图的父亲叫阿里斯通,由于其父在柏拉图幼年时即撒手人寰,其母又很快改嫁,所以,其父以及父亲家族对他的成长影响不大。

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比较大的是其母系家族。

柏拉图的母亲名叫佩里克蒂娥尼,柏拉图属于梭伦的第七代后裔。

柏拉图的亲舅父卡尔米德和叔伯舅父克里底亚都是雅典三十僭主执政时期的代表人物。

柏拉图的继父皮兰利伯是当时比较活跃的政治活动家,他坚定地支持伯里克利的政策,曾作为雅典的使者出使波斯以及其他亚洲国家。

皮兰利伯十分喜爱柏拉图,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培养。

柏拉图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两个哥哥分别是在《理想国》中出现的阿托曼托斯和格劳孔,妹妹是后来成为学园继承人的斯彪西波斯的母亲,叫波托尼。

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即母亲改嫁皮兰利伯后所生的安提丰。

——徐大同、王乐理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卷)》记载柏拉图的古代文献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记载他生平的史料不多。

人们介绍他的生平主要依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和柏拉图自传性的《第七封信》。

《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的作者第欧根尼.拉尔修是公元1世纪的传记作家。

他记载了众多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和生平,全书共十卷,其中第三卷全部用于记载柏拉图,共109节。

柏拉图的《第七封信》是柏拉图传世书信(共13封)中最长的一封,大多数学者承认这封信是柏拉图真作,把它当作可靠的史料进行研究和引证。

“西方的孔子,文化的瑰宝——哲学之王柏拉图网站”(繁体)《柏拉图生平概述》关于柏拉图的传世著作的真伪与时序柏拉图对话的真伪,二千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哲学史家宇伯威格曾说:“如果我们把古代和近代的批评加在一起,那么36种著作中,只有五种从来没有遭到过怀疑。

”进入20世纪后,学者们经过认真研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肯定现存柏拉图作品中大多数作品,特别是那些重要的著作是真作。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b.横轴: (a)现象—不合格项目别、位置别、区域别…等。 (b)时间—月、周、季、年别…等。 (c)设备—机械别、治具别…等。 (d)操作者—人别、年龄别、男女别、国别…等。 (e)其他—厂商、作业方法…等。
(6)每一不合格项目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不同时,纵轴应以损失金额来表示。
(7)改善前后的比较时: a. 改善后,横轴项目别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 b.前后比较基准应一致,且刻度应相同。 c.各项目别以颜色来区分,则更易于比较。
顿耍换聘乾床畅株谈蚀耳推酉志庇喘挽甸体玖汾提琳盆蒂嗅城党一奠脊弗包禄植颤涌罢攻掷殖渡蜕簿戍陨侵冰窟颂锤宣蓬戌雷猪柬熏畴贾援取狠烤不良项目不良数不良率累计数影响比率累计影响比率收敛不良5739357335335几何失真3423491200535白平衡不良2819311916570017117136100800无画面1409715082882画面倾斜1309016376958048170421000总检查数1450不良率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柏拉图paretodiagram柏拉图paretodiagram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80 品管七大手法
不良项目 不良数 不良率% 累计数 影响比率% 累计影响比率%
1 收敛不良
57
3.93
57
33.5
33.5
2 几何失真
34
2.34
91
20.0
53.5
3 白平衡不良 28
1.93
119
16.5
70.0
4敲 闪
17
1.17
136
10.0
80.0
5 无画面
14
0.97
150
8.2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复习资料1、柏拉图认为“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的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否则“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为我们分辨什么东西对社会和个人是正义的,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出于某种神迹,政治家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就不会有好日子过。

”柏拉图这种哲学王的思想对当时和现代有什么影响?答:A、对当时的影响:哲学王思想是《理想国》的核心主张。

柏拉图创作《理想国》并不是表达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世界政治状况作出的现实主义的反馈。

这一时期希腊的政治已经表现出种种衰败的征兆,而在观念世界,智者带来了希腊世界的逻各斯危机。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认为:逻各斯是一种对人讲的、人应当洗耳恭听的语言,它凌驾于时间之上,只是借助哲人之口言说出来。

而智者的思想,把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使语言和文字成为私利的奴仆,修辞学成了一门技艺,它为一切机会主义服务;人成为万物的尺度的逻辑结果,不过是强权和暴力成为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之死正是希腊世界逻各斯精神退化的后果。

就此点而论,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正如法国学者布兰所指出的,其“目的就是消除普罗泰格拉定为最高标准的人是尺度的信条”,它实际是要“把个人从暴力下解救出来”。

按照柏拉图的这一思路,共和国的价值在于将暴力与私利角逐从人们的生活中排除出去,而代之以和平安定的制度结构,它以秩序代替无序,以正义代替腐化,以公理代替强权,以永恒至福代替短暂的肉体享乐,以人人之福祉代替某个集团之利益,这对于现代人理解什么是共和国的精神,依然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然而,柏拉图毕竟属于古代,他没有个体权利与自由的明确概念,对私有财产的价值缺乏认识,缺乏宗教宽容的精神,他的政治哲学中体现着对个性的压制,对主观自由的否定,而这一切只有到了近代,才以自由主义的面目出现。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惟独“理式”才是真正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管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管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者“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顾,这种回顾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采,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顾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柏拉图

柏拉图

And….
120% 110% 100% 90% 6.00% 5.00% 4.00% 50% 3.00% 80% 70% 60%
Defect Rate
8.00% 7.00%
3.03%
2.00% 1.00% 0.00% IQC
2.79%
40% 30% 20%
1.28%
BOARD ME
0.55% 0.87%
填入基本资料或 说明
使用MS Excel制作柏拉图 6
不良原因分佈圖 30 20 10 0
C G A E
150% 100% 50% 0%
累積不良率
不良個數
不良個數 累積不良率
不良原因
使用MS Excel制作柏拉图 7-1
将图型微调
使用MS Excel制作柏拉图 7-2
所有项目 积累和
£}ì]ÀGÏ ¤¨­¦¤§¹
Defect Rate 92.67%
8.00%
99.07%
Acc. Weighting 100.00%
100% 90%
Defect Rate
Defect Rate 3.50% 3.00% 2.50% 2.00% 1.50%
7.00%
82.56% 67.67%
Defect Rate
80% 70% 60%
6.00%
5.00%
Defect Rate 35.23% 3.03% 2.79% Acc. Defect Percentage
50% 40% 30% 20%
4.00%
3.00%
2.00% 1.00% 1.00% 0.50% 0.00% 0.00%
Component
1.28% 0.87%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学萌芽之柏拉图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学萌芽之柏拉图

教育学萌芽之柏拉图教育学在萌芽时期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国和西方两个方面来了解,其中西方所涉及到的人物包括古希腊三哲以及古罗马的昆体良,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二个人柏拉图。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理想国》、《法律篇》等,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人。

1. 回忆说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思想对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柏拉图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认为人的身体所接触的即为现实世界,而人的灵魂则相当于理念世界,现象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投影。

所以柏拉图说: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他认为观念是人类原本在灵魂中就有的,只不过是在灵魂依附于肉体即人类出生的过程中,经过挤压,原有的观念遗忘了,所以后天人类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回忆原有观念、知识的过程,因此提出了学习即回忆(知识即回忆)。

2.《理想国》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一个理想城邦,将公民分为三种:哲学王、军人、手工业者,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

而这三种人各司其职,各安其位,才能形成一个正义之邦,所以柏拉图的教育目的论属于社会本位论。

3. 寓学习于游戏柏拉图关注对儿童的教育,认为早期教育对儿童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提出在早期教育时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一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教育,所以3-6岁的儿童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促进发展。

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的教育家。

以上是我们今天关于柏拉图思想的大概了解,这一部分在考查的时候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大家可以通过理解来进行识记。

下面结合例题,我们一起来巩固练习一下:1.【单选题】著有《理想国》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1.【答案】C。

解析:柏拉图,著有《理想国》、《法律篇》等,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人。

选项A,孔子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选项B,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提出品德是否可教、产婆术等观点。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柏拉图:《理想国》:理性主义的“模仿说”——理念至上的哲学思量,即绝对的真理。

提出“诗如画”的命题,对诗不齿,“一个秩序有定的理想国,有充分的理由对诗人关上大门。

”但敬神的诗和歌颂名人的诗可以进入理想国。

他强调诗是影子的影子(即不真实,是谎言的),与真理是隔层的。

同时强调“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是一个权宜之计,要是哪一天诗人肯改邪归正,随时欢迎回来。

”——即诗人要遵循他理想国的统治—哲学家的法则。

(也是其道德标准的意愿)。

其诗学思想:“为迷狂说”,代表作《伊安篇》。

迷狂的诗不同于模仿的诗。

迷狂是言神之言,即代神而言。

可以说是代表西方非理性主义诗学的一个渊源。

亚里士多德:开启注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哲学传统。

思想体系;“形式”哲学,(其“形式”即是柏拉图的理念),但他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绎出来高架在个别之上的做法,而肯定形式就存在于事物之中。

《诗学》:核心议题之一为模仿正名。

表现:①肯的模仿是人的天性②强调模仿具有普遍性。

诗正是通过必然的认知逻辑和可能的想象虚构,在个别的形象中表述出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

提出诗人应该避免用自己的身份来说话。

判定诗的题材在于叙写行动的人,“高尚的人模仿高尚的行为”,反之亦然。

《诗学》的主要框架是悲剧结构的探讨。

悲剧是以行动为形式因(《物理学》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说明行动是悲剧的灵魂。

他把悲剧分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

其中情节最重要。

他解释,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势必涉及人物,而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

所以依次看,行动的模仿是情节。

情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人生。

诚然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但是他的幸与不幸,都是取决于行动。

“净化说”:净化可以视为悲剧的最终效果。

以“卡塔西斯”(即原词)作净化解,那么悲剧的最后目的便是借情节以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之两种情感得到净化。

它意味着悲剧的最终目的,要在观众那里得到最后的完成。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

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

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

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

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

(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孟德斯鸠、洛克、分权制衡、契约论、神权论、暴力论、三权分立、“五权分立”《理想国》、《政治学》、《君主论》、《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政治、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文明、民族问题、政党、政治团体、院外活动、压力集团、君主制、贵族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委员会制、国家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两党制、多党制、一党制、单一制、联邦制、国家元首二、简答题:1、简述在政治学比较关注的问题中主张一院制的理由?2、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主要有哪些?如何评价?3、为什么说福利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在制度上的安排及其现实生活中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类型的标准是什么?6、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7、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及其制度安排。

8、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9、简述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国家三要素”说及其局限。

10、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11、资本主义国家集团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2、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国际政治的含义及其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4、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15、简述契约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作用。

16、简述国家机构设置和形式的多样性。

17、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划分的标准及其成果。

18、简述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定义、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19、简述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0、简述政治文化结构三层次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特点。

21、简述国家权力的含义及其特性。

三、论述题:1、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2、论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共性特征。

3、论述我国政治文化研究和建设必须遵循原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柏拉图的“模仿说”:(一)简介: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二)柏拉图文艺思想:1.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 d e 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I d e 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需要注意的是:理式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超越于具体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在根据的“实在”。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首先,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2.文艺的社会功用论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应该由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哲学家——武士——百工(普通劳动者)把人的灵魂也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欲,与前面所说三种人一一对应。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第二,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第三,悲剧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同时,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柏拉图攻击诗,并非由于他不懂诗或是不爱诗,他对诗的深刻影响是有亲身体会的。

——朱光潜他不是不要诗,而是不要那种摹仿的诗,而对于那种所谓来自神的灵感、培养人的理性的诗,他是非常重视的。

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

柏拉图培训-文档资料

柏拉图培训-文档资料

(难插累保护计门不不恢复良率)外观
其它
添加系列值(累 计不良率)
添加系列组后
系列1
的图表
累计不良率
•.
•7
柏拉图的制作及步骤
4.(1)对图表类型和y轴的次刻度进行调整,以使系列2的数组在该图上用折线显现出来。选定系列2在该图上的点, 点击右键更改图表类型。将图形更改为标准类型中的折线图,点击确定。
800 600 400 200
0
难插 不恢复 保护门
345 外观 其它
120% 100% 80% 60% 40% 20% 0%
系列1 累计不良率
主次坐标轴选 定后的图表
•.
•12
柏拉图的制作及步骤
7.对主y轴坐标轴的刻度进行调整,选定y轴后点击右键-坐标轴格式-刻度-设置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总数-反选次要 刻度单位-确定。
柏拉图的用途:
1.作为降低不良的依据.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3.确认改善效果.
4.用于发掘现场的重要问点.
5.用于整理报告或记录.
6.可作不同条件的评价.
柏拉图的应用范围:如:时间管理、安全、士气、不良率、成本、营业额等。
.
3
柏拉图的注意事项 柏拉图的使用时机: 1.把握重点问题
2.调查问题原因 3.预计改善效果.
***柏拉图 1879 82.44% 91.57%
208 0%
难插 保护门不恢复
119 外观
96.79% 73
100% 100% 80% 60% 40% 20% 0%
其它
系列1 累计不良率
柏拉图完成 啦!!!
调整后的图表
•.
•18
不良数 不良率

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 备课资料

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   备课资料

第5课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学习指导(一)重点解析1.论辩深入浅出。

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是苏格拉底说理的一大特点。

先提出问题: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然后分析逃跑或越狱是不是正当根据我们深信的道理,我们花钱得到释放或者逃跑,是不正当的,是邪恶的、可耻的。

哪怕是以不正当报不正当,以坏报坏,也是不正当的。

最后说不正当(即不体面、不正派)便不是活得好,而活得不好,还不如不活,从而证明了其坚守道义而不越狱的正确性。

2.逻辑层次感强。

层层铺垫,深入浅出,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苏格拉底一上来就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决心,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和格黎东探讨了对于“意见”的看法。

苏格拉底指出人们一旦听信了错误的意见,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判断“意见”好与坏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合乎真理。

这是从理论上阐述对于格黎东的意见要不要听从的问题。

以下是具体探讨格黎东所提出的越狱或逃跑的理由是否合乎“正当”的问题。

苏格拉底指出,行贿得以释放或逃跑出狱是不正派即不正当的,是邪恶的、可耻的,在苏格拉底看来,这种活法还不如不活。

这就从道义上彻底回应了格黎东劝他越狱的话,使格黎东心服口服。

(二)学法指导1.梳理苏格拉底劝说格黎东的逻辑思路。

明确:①首先阐述“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的。

”②通过连续发问,请他考虑: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

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

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

柏拉图的制作培训资料

柏拉图的制作培训资料
项目计划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 表、预算和资源分配。
设计阶段
界面设计
根据需求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包括布局、色彩、字体等。
交互设计
设计用户与柏拉图之间的交互方式,确保用户体验流畅。
开发阶段
编程语言和工具
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 行代码编写。
模块开发
将柏拉图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分别进 行开发和集成。
遵循一致的格式和风格
保持图表中元素的一致性,如颜色、字体和布局,以提高可读性。
利用模板和框架提高效率
01
02
03
使用模板
利用现有的模板或创建自 定义模板,简化柏拉图的 制作过程。
使用框架
预先设计好图表的结构和 布局,以便快速搭建柏拉 图。
批量处理
利用工具的批量操作功能, 快速调整多个元素,提高 工作效率。
教育
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理 性和德性,使人成为有德行的公 民。
100%
政治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对西方政 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民主 、法治等。
80%
伦理
柏拉图认为人类应该追求真理、 智慧和德性,这对西方伦理学产 生了重要影响。
02
柏拉图的制作流程
需求分析和规划
需求调研
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明 确柏拉图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05
柏拉图的制作案例和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公司通过柏拉图制作,成功地 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案例二
某团队利用柏拉图制作,有效地 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案例三
某个人通过学习柏拉图制作,提 升了自身在项目管理中的沟通和
协调能力。
经验教训和反思

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美是什么”的问题,从柏拉图开始,研究美的本身、美的本质就成了美学的主意问题和对象。

2.黑格尔“美的艺术哲学”3.经验派,从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开始研究美学。

4. 杜威《艺术即经验》蒋孔阳《美学新论》5.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6.德国鲍姆加登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著作《美学》被称为“美学之父”,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意为“感性学”,属于认识论。

7.悲剧意识就是比较高级的审美意识,如《俄狄浦斯王》8.柏拉图真正的美是理念。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怒”9.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以马克思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

10.人要改变外在的世界。

在外在事物中复现自己的冲动,就是人要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冲动,即自由创造的冲动。

11.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依然处于最高位置,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12.审美活动是指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3.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是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他律性是指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

14.艺术品具有“他律性”是由于受到了接受者的决定与约束和创作者的决定与约束。

15.审美惊异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感性刺激,不是一种主观的任意,它主要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

它的两个主要特点: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16.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就是表现在它是对人生整体价值和根本意义的一种领悟和玩味。

17.澄明之境就是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是光明、敞亮的境界。

只有在审美的静观体验中的澄明之境才会自动现身出来。

18.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609美学考试资料

609美学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在以下题中挑选5个)写出《理想国》、柏拉图《判断力批判》、康德《悲剧的诞生》、尼采《审美教育书简》、弗里德里希〃席勒《世说新语》、刘义庆《美学散步》的作者:宗白华提出“美本身是什么”、“以美育代宗教”、“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说法的分别是谁?柏拉图,蔡元培,黑格尔,马克思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在以下题中挑选6个)美本身: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美近乎共相,是具体事物美的源泉,但是最终也没有得出美本身是什么,所以美是难的(这个不太确定,仅给大家作参考)移情说:产生美感的云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使感情变成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比德说:以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让人的道德情操或人格操守。

心理距离说:布洛提出的,人与实用功利的考虑拉开距离,才能进入审美,功利的美和逻辑的善会遮蔽存在的美。

意境:是在感性的东西中,直接呈现某种形而上的意味。

它仍是意象,是象外之象,是虚实结合的象。

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是指体现了人的本质的自然对象或自然事物,即人们把自然材料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根据自身需要而改变了的自然界。

(仅供参考)高峰体验:是指对自我的超越,自我完全迷醉,完全倾注到对象中,从而达到一种物我一体的境界。

“绿满窗前草不除”:绿蔓爬满窗前,连草都不除,任其疯长,他们都体验到天地间的那股生意,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浑然与万物同体”中获得愉悦“有意味的形式”Clive Boll 提出的一件艺术品的根本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在以下题中挑选2个)1、区分狭义的美与广义的美,并指出各自的对立面。

⏹狭义的美是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广义的美是审美意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柏拉图介绍英文标准版资料

柏拉图介绍英文标准版资料
Renaissance • They have been steadily studied since • Big influence in math and science • Difference between arithmetic and logistic
• “He believed that ideas were far more real than the natural world. He advised that astronomers not waste their time observing the stars and planets. It was better he believed, just to think about them〞- Carl Sagan
• At the Academy, he taught his subjects astronomy, biology, mathematics, political theory, and philosophy.
Plato’s Works
• He had 36 dialogues (books) and 13 letters- “The Republic〞
• Socrates was Plato’s disciple and Plato started to adopt his philosophy & style of debate.
• After Socrates’ death in 399 B.C., Plato left Athens with some friends and traveled for the next 12 years while studying geometry, geology, astronomy, and relig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权主义通常意旨是某一人或政党、特定群体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

极权主义政体主要就是政治权力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它的极端类型就是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类的一切领域,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权力来达成,个人不再有任何私人空间或自由。

考察极权主义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极权主义鲜明的特征:1政治权利的渗透性和扩散性2、私人空间和自由的消亡化3、国家理念的至上化。

在此种政体下,国家笼罩于社会各个层面。

极权主义控制所有的经济、政治、军事、人民的意见、价值和信仰等,从而消弥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切分别。

公民对国家的义务成为共同体首要的关注所在,而国家的目标则是用一种完美的理想社会替代现存社会。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宣扬的是极权主义,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是极权主义,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卡尔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指出: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有意识的有企图的战胜了那个时代的平等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并通过一种极权主义的道德理论来重申他所主张的极权主义制度主张。

他认为在柏拉图那里,对人类自身的差异性的一种奇特看法,却导致了一元化思维,深深染上极权主义之病毒。

学生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国中确实含有极权主义的倾向,但并非宣扬一种极权主义的政治统治。

其理由如下:含有极权主义的倾向的表现:1、城邦的考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他根据人类的天性禀赋的不同,将城邦划分为三个阶层,即统治者(哲学王)、生产者(百工)和护卫者(保护者)构成。

三个阶层的产生方式、教育方式和职务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明显的等差级别。

由此为极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有可能”的历史必要阶级条件。

2、正义的考察:柏拉图在谈论正义的时候,认为如果城邦中的三个阶级的任何一个阶级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城邦就是公正而正义的。

柏拉图认为个人必须服从城邦政体,个人按照天赋原则划分等级和职务。

在此,柏拉图包含天赋之上思想,有假借天赋原则的外衣为等差秩序的合理性辩护的倾向。

同时,个人正义服从城邦政体的幸福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的个人正义,为极权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的生存空间。

3、理念的考察:柏拉图的理念原则包含纯粹至上的“善”,他否定诗人的模仿记忆。

城邦和个人的正义在善的理念下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

意识形态的源泉取决于哲学王的“理智”,低层人民没有参与决策的可能,而只有服从的义务尽管三个阶层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并没有合理的原则。

同时也与柏拉图主张“自己干自己的事”的原则相违背。

4、历史的考察:根据柏拉图的生活经历来观察,他生活于雅典民主制度衰落的末期,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制度,他对民主制度失望,这也是他在第10篇不赞同民主制的原因之一。

在奴隶制文明下,追求至上的理想国家,包含极权主义思想是合乎历史规律性的。

但是,我们并不可以抹杀“人类的导师”柏拉图的光辉。

在柏拉图的理想中,统治者有智慧,最不自由,没有实权,是被“说服”参与管理。

他并非剥削者,其自身并没有行使极权主义的理念。

其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稳定、正义的“善”。

僭主制为什么是最糟糕的政制?柏拉图说:“僭主政治或许只能由民主政治发展而来。

极端的可怕的奴役,我认为从极端的自由产生。

”僭主式人物的特点和不幸在讨论僭主式人物之前,要分析欲望的性质和种类。

在柏拉图看来,欲望分为必要的欲望和不必要的欲望;不必要的欲望又可分为合法的欲望与非法的欲望。

非法的欲望值得是在睡眠时活跃起来的欲望。

僭主式的人物就是那些醒着的时候能够干出非法梦境中才出现的那种事的人。

他们生性放纵、极度挥霍,从他们身上不断滋生各种各样的可怕的欲望。

他们挥霍完自己的财产,挥霍父母的。

等把父母的财产也挥霍完后,他们就去偷去抢去骗,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一旦这样的人物掌握国家权力,小恶就变成了大恶,整个国家也都要受到他奴役。

柏拉图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他的观点:第一,通过城邦与个人的类比论证。

柏拉图认为,国家与个人相像。

受奴役和被僭主统治的城邦最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而是最不幸的。

同样,实行僭主制的心灵由于永远处在疯狂的欲望的驱使下,充满大量的奴役和不自由,充满混乱和悔恨,最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因而也是最不幸的。

“真正的僭主实在是一种依赖巴结恶棍的最卑劣的奴隶。

”“他们一生从来不真正和任何人交朋友,他们不是别人的主人便是别人的奴仆。

僭主的天性是永远体会不到自由和真正友谊的滋味的。

”他们成天提心吊胆,无法享受普通公民的自由幸福。

他们不仅使自己成为最悲惨的人,还使自己周围的人也成为最悲惨的人第二,通过比较三种快乐来论证。

柏拉图认为,在人的心灵中,有三个组成部分:爱智部分、爱胜部分、爱利部分。

这三部分对应三种人和三种快乐:爱智部分对应于爱智者和学习的快乐;爱胜部分对应于爱胜者和尊敬的快乐;爱利部分对应于爱利者和获利的快乐。

由于爱利者只能体验到获利的乐趣,爱胜者只能体验到获利和受尊敬的快乐,爱智者三种快乐都可以体验到,所以,爱利者快乐最少。

另外,三种快乐中,学习的快乐远远大于后两者的快乐,而获利的快乐最小,这就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

僭主就是纯粹爱利的人,所以他的快乐最少,是最不幸的。

第三,通过区分真实的快乐和快乐的影像来论证。

“和痛苦对比的快乐以及和快乐对比的痛苦都是平静,不是真是的快乐和痛苦,而只是似乎快乐和痛苦。

这些快乐的影响和真正的快乐毫无关系,都只是一种欺骗。

”僭主式的人物被疯狂的欲望折磨得最严重,所以,僭主式人物的快乐是最虚假的快乐。

罗素《西方哲学史》第二十一章:“君主制比贵族制更好,贵族制比共和制(即公民政体)更好。

但是最好的一经腐化就成为最坏的;因此僭主制就比寡头制更坏,寡头制就比民主制更坏。

亚里士多德就以这种方式达到了一种有限度的为民主制进行辩护;因为绝大多数的实际政府都是坏的,所以在实际的政府中,民主制倒也许是最好的。

”(一)理念在希腊语中,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

首先,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亦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二)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柏拉图认为,在感性的世界背后有一个理念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永恒的、不变的,是整个世界的“常”,是一切感性事物的原型,感性世界是摹本、影子,反而不够真实。

从认识论角度上看,柏拉图将世界一分为二,,一个是凭感官知觉的“可视世界”,一个是凭理智认识的“可知世界”,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性世界,后者即理念世界。

“可视世界”是直观的、感性的、经验的,只能提供一般的“看法”;“可知世界”是抽象的、理性的、超验的,能够提供真正的“知识”,前者远不及后者本真、正确和优越。

柏拉图曾经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日喻、线喻和洞喻。

1、“日喻”“日喻”即太阳之喻,以日喻善,对可视世界与可知世界作了描述。

在这里,可视世界与可知世界是彼此对应的,在他的“日喻”中各方涉及的四种要素排列如下:善的理念↑ 天上太阳知识↑ 光线理智↑ 眼睛各类事物的理念↑ 种种可见的对象柏拉图从二元论出发,认为对象分为两种:一是感知的对象,凭感官看得见,可通过观察去了解;二是思想的对象,凭感官看不见,只能靠理智去认识。

相应的世界也分为两种,一是可视世界,一是可知世界。

显然,天上若无太阳,万物暗淡无光,眼睛模糊不清,对象视而不见,这便是现象界的图景,它喻示着可视世界亦真亦幻的原因。

相应地,若无善的理念,思想就没有对象,理智就失去依托,知识或真理就无从获得,代表各类事物共性的理念就难以把握,可知世界就变得不可知。

2、“线喻”“线喻”即线段之喻。

在“日喻”之后,柏拉图进一步用“线喻”形象而明晰地说明了两个世界及其关系:“有两个国王,一个统治着可视世界,,一个统治着可知世界。

要弄懂两个世界,请你用一条线来代表它们:将这一条线分成不相等的两段然后按同样的比例把每段再分成两个部分。

假定第一次分成的两个线段,分别表示可视世界与可知世界,然后再比较第二次划分的各个部分,以表示清楚不清楚的程度……”可视世界的第一部分是影像,第二部分是影像的原本,即具体事物,这“两部分有不同的真实程度,摹本之于原本,正如意见领域之于知识的领域”。

可知世界的第一部分是数理理念,即几何、数学及相近学科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是伦理理念,“指人的理性自身凭借辩证法的力量而认识到的那种东西”,包括美、正义、勇敢等,最高的理念是善。

善的理念知识世界↑ 可知世界理智↑ 理念知解↑ 符号(数学对象)看法世界↑ 可视世界信念↑ 实物(植物、动物、人造物)想象↑ 影像(包括水中倒影等)由线喻可知,柏拉图认为善的理念乃绝对真理,最为可靠;可知世界要比可视世界更为重要,也更为可靠;相应地,知识世界要比看法世界更为可靠,更完美。

3、“洞喻”“洞喻”即洞穴之喻。

“一群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洞穴里,由于被锁住而不能走动、回头和环顾左右,只能直视洞壁的情景。

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与人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雕像走过,火光将雕像投影在他们面对的洞壁上,形成了变动的影像。

由于他们长期看着这些影像,便以为是真实的事物。

但是如果有一个囚徒挣脱锁链,回头第一次见到火光,虽然一时会刺眼眩目,但经适应后他就会分清影像与雕像,并明白雕像比影像更真实。

如果他被人拉出洞外,第一次看到太阳下的真实事物,也会再次眼花缭乱,先见到阴影,再看水中映象,进而看事物,最后抬头望天,直接见到太阳,这才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

”在“洞喻”中,洞穴比喻可视世界,火光比喻太阳的光照能力,洞外的天地比喻可知世界,最后看到的太阳象征善的理念。

“此乃万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是可视世界中光和光源的创造者,是可知世界中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

就追求的终级目标或绝对原理而论,这与日喻、线喻是相当一致的,只不过洞喻最为含蓄,寓意最为深远,因此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响也最大。

柏他图通过以上三个比喻,更深刻地阐述了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特征、内涵和两者的关系,使得两个世界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总之,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最完美、最伟大,是真理所在,并且“可知”,是“美”本身,是“善”本身,是“真”本身;感性世界虽可见却不可知,是低层次的,是不完美的。

柏拉图建立了以“理念”为核心概念的理念论,而“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柏拉图找到了世界最本质的根源,理念如此重要,而我们又不能通过感觉经验去认识理念,但我们如何能够认识理念呢?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他的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