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全套讲义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到教育发展与社会各因素关系密切;2、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态度;3、初步掌握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导言:*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教育的问题,学会用教育的眼光看教育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学学习的意义、目标与方法一、本学科的意义(一)增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的摇摆不定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理论上的偏差导致的教育实践的盲目。

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常常取其一而忽视其他,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时候和文化功能的时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又忽视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常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代替教育的个体功能,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等等。

所有这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有着很大的关系。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有了教育理论的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就可以少走弯路,教育工作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反之亦然。

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行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

(二)有助于学好其他教育学科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反映了小学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

只有以这些基本规律为指导,才能有助于师范生掌握之后的其他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

(三)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

广大的一线的教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源泉。

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使教育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地密切。

二、本学科的内容结构本学科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概论,介绍教育概念、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的基本因素等,该部分为教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部分。

教育学讲义

教育学讲义

教育学讲义.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

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本文由怀念过去唉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一)不同时期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在中国古代社会,教育主要被理解为道德教育。

“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

古代,教和育是两个不同的涵义。

《荀子》的《修身》篇是这样解释的: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分别做了具体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来自拉丁词源“Eduiere”,而它又是从动词“Eduere”变来的,含有引出之意。

所以,“教育”一词在希腊语中就是“儿童引导学”。

西方近代教育家对教育这一概念有多种多样的解释。

捷克夸美纽斯: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卢梭认为“教育赋予我们在出生时所缺乏的一切和我们作为人所需要的一切。

”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就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首先、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美国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斯宾塞认为“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通过使未成熟者参与其所属团体的生活而引导并确保其发展的社会功能。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

”尽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教育有许多解释,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是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发展,人的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教育具有双重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学校教育又不能囊括所有的教育于其中,这就导致了对教育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分。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为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02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
总结词
探究教育本质和价值
详细描述
哲学为教育学提供深层次的理论支撑,探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引导人们对教育进行深入思考 。
心理学基础
总结词
研究学习心理和个体发展
详细描述
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学习心理、认知发展、情感 机制等,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 据。
社会学基础
效果。
促进个体发展
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 ,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
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 ,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创造力。
推进教育改革
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 ,有助于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
现代化进程。
05
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类型
总结词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 作用。
总结词
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详细描述
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理论框架,分析 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传承、人口变 迁等方面的关系,揭示教育的社会功 能。
经济学基础
总结词
探讨教育资源分配和效益
详细描述
经济学为教育学提供分析工具,研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关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价值的取向与选择
总结词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效用。
详细描述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活动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或 作用,它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和追 求。教育价值的取向与选择应遵循个体和社 会双重标准,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也
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育价值的取向与选择

《教育学全部》课件

《教育学全部》课件

的教育和影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02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对孩子的个性、价值观、行为习
惯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特点
03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
点。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定义
社会教育是指通过社会生活和环境,对人们进行的教育和影响。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等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科分支
教育学包括普通教育学、分支学科教育学和独立学科教育学 三个层次。其中,分支学科教育学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育 技术学、教育经济学等。
研究领域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德育论、教师教育等。这些领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教 育学的学科体系。
02
教育原理
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的内涵
04
教师与学生
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 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需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 育理论知识,以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和课堂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
1 2
教师培训与进修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学全部》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教育学基本概念 • 教育原理 • 课程与教材 • 教师与学生 •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 教育研究方法
01
教育学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024全新《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全新《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培养综合能力
建设跨学科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实践机会。
完善跨学科评价机制,激励创新成果
建立跨学科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和教师取得创新性成果。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案例
01
02
03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探索。
式。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 家长和社会也参与评价。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
发展趋势
评价将更加多元化、全面化、个性化,注 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VS
面临挑战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如何保 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何处理好评 价与教学的关系?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评 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 代三个阶段,逐渐从哲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了自 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主要流派
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教育学、 人文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 判理论教育学等,它们对教育学的理论 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代教育学主要问题及挑战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研究 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制度、内容、方法、管理等基本问题。
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个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以及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程与流派
海外优质资源引进和整合
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
与国外知名学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质课程、教材 和教学理念。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引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旨在系统概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这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2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3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4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过程1.5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系2.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2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3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特点与需求2.4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结2.5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互动关系3.教学理论与方法3.1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3.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3.3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3.4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3.5创新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4.教育评估4.1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意义4.2教育评估的目的与要求4.3教育评估的类型和方法4.4教育评估与课程改革的关系4.5教育评估结果的运用与反馈5.教育管理5.1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内涵5.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职能5.3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5.4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总结本文综述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有效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读者的重要学习资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读者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讲义1

教育学讲义1
6. 1975,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倡实验教学,强调教学应走
美国杜威主张实用 主义教育学,
“教育即生 长”“在做中学”; 针对赫尔巴特的三
中心提出新的三 中心: 以学生为
中心,以经验为中 心,以活动为中心。
以线带点!
柏拉图:国本、 社会本位主义
教育观点
夸美纽斯: 《大教学
论》,构建学科基本 框架和内容
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
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补充: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学习要点:理解、识记 教育规律 1. 教育规律的概念:内外本质联系(填空、选择) 2. 教育关系是教育规律的载体。 3. 教育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本质必然关系是基本教育规律。
D.人格尊严权
例:结合教育规律原理说明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性。
提示:教育的着眼点,人的身心发展特性之个体差异性对教育 的制约,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必然关系,教育原则之个性原则,如何 培养个性。
补充: 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了 儿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 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 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 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 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2024年教育学(全部课件)-(附加条款版)

2024年教育学(全部课件)-(附加条款版)

教育学(全部课件)-(附加条款版)教育学:全视角解析与探索一、导言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全面解析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并对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教育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

教育现象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活动所表现出的外在形态;教育问题是指教育活动中的矛盾和冲突;教育制度是指规范教育行为的制度体系;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的认识和主张;教育方法是指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通过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规律。

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时期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教育差异,探讨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

3.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数据,验证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4.理论研究法: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指导教育实践。

5.实验研究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观察教育现象,验证教育理论,推动教育改革。

四、教育学的核心理论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美感、劳动教育等方面。

2.终身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个体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3.全民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应面向全体人民,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

4.素质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国民素质。

5.创新教育理论:提倡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进步。

五、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国际化:随着全球教育交流的加深,教育学将更加关注国际教育现象和问题,推动教育学的国际化发展。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从古代到现代,课程经历了多次变革 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个 性化等趋势。
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 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等。课程结构则包 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 次。
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
课程设计原则与策略
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生中心、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等原则,采用目 标模式、过程模式等策略进行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概念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 德育与美育 • 教师与学生
目录
CONTENTS
01
教育学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06
课程与教学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内涵
课程发展历史与趋势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它包括课 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为政治制度培 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
3
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教育可以传播政治意识、培养经济人才、促进社 会公平。
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01

教育学讲义(三栏)

教育学讲义(三栏)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 “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 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学》第一章讲义

《教育学》第一章讲义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理清基础概念:✓教育(广义/狭义,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概念)✓教育学(注意辨识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科的区别,宏观、中观、微观)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了解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基本情况:✓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教育产生的条件✓原始教育的特点(选择、简答)✓学校教育形成的历史基础、客观条件和重要标志(选择、简答)●识记教育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观点(选择、简答)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问题及原因“教育是什么”夸美纽斯在他著作的人类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开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而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的。

1860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书中建构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体系,按照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实施的教育又被称为传统教育。

100多年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他的教育理论几乎完全排除了教育是一些人按特定意图主动影响另一些人的活动的观点,称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点。

韩愈《师说》,认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建国以后,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

20实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育界展开大讨论,但仍无定论。

近20年数百部教育学教科书,下了不少定义,仍然五花八门的。

教育学讲义

教育学讲义

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活动。

根据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整体系统。

这一节,我们将具体分析这一系统的构成要素,进一步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静态联系,即作为“状态”的系统要素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

(一)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者。

这种影响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不仅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

谁是教育者,是根据各人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任务来决定的。

(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指的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育中介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包括教育的物质中介、教育的意识形态中介、教育者的个人行为、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方式及对学生公平与否的态度等。

在三个基本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受教育者。

二、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即作为“活动”的系统运行要素(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互为主客体。

教育者是“教”的活动的主体,但其主体性必须要在受教育者“学”的活动中才能成立;受教育者在“学”的活动中是主体,同样,其主体作用也必须要有教育者的“教”的活动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是受教育者认识的对象和出事学习的条件,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与结果,对教育者也起着部分调节作用,从而引起教育者在行为、思想、感情上的变化。

(二)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

(三)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

第二章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讲授内容: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目的:让学生明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掌握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讲义

教育学讲义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考纲要求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考纲详解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一)在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出现的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

如《论语》一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前55l一前479)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72一前347)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新最全

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新最全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第一种社会形态。在此基础上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紧密结合.没有专门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在共同的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 行。
2.教育的水平很低.教学内容是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经验.教育方法是 口耳相传。
二、教育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六)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 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 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
映了事物本质特点的东西,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 教育规律是建立教育科学的依据。按教育规律的层次性,可分为一
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一般规律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之中,并始终贯串于 整个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这些规律主要有:
二、教育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教育科学与教育学科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的总称,是由
若干门教育学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学科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教育学科指我国师范院校
和教育院校开设的教育课程的总称,目前一般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各 学科教材教法三门课程;广义的教育学科则泛指教育科学体系中所列的 各类教育学。
东西方的古代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 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1)阶级性、等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一、教育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
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水平下的教育。其教 育的特点是:
(三) 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教育学》讲义DOC

《教育学》讲义DOC

目录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学……………………………………一、教育学的涵义…………………………………………………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三、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四、教育学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五、国内外最早的教育专著………………………………………六、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时间、代表人物和著作…………七、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名称、特点……………………………八、学习教育学对教师的意义……………………………………第二章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一、怎样认识和理解教育?………………………………………二、教育的意义……………………………………………………三、教育的理想……………………………………………………第三章我们要树立主体性的学生观………………………………一、人性观的理解与把握…………………………………………二、正确把握新世纪的学生观……………………………………三、正确理解和把握新世纪的学习观……………………………第四章我们要树立教师专业化的观念……………………………一、教师专业化的理解……………………………………………二、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五章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一、课程意义………………………………………………………二、课程结构………………………………………………………三、课程标准………………………………………………………四、课程资源………………………………………………………第六章发展、交往、生成的教学观………………………………一、教学的原理……………………………………………………二、教学的方法……………………………………………………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第七章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旨在促进发展的评价观……………一、教育评价的意义………………………………………………二、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八章以校为本的研究观…………………………………………一、校本研究的认识………………………………………………二、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三、校本研究的过程、方法与成果………………………………第二部分基本练习及答案……………………………………………《教育学》强化训练题(一)………………………………………《教育学》强化训练题(二)………………………………………《教育学》强化训练题(三)………………………………………《教育学》强化训练题(四)………………………………………《教育学》强化训练题(五)………………………………………《教育学》强化训练题(六)………………………………………第三部分模拟训练及答案……………………………………………《教育学》模拟题(一)……………………………………………《教育学》模拟题(二)……………………………………………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要点第一专题教育学概说复习(学习)指导一、教育学的涵义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全册全套课件(2024)

教育学全册全套课件(2024)
教育学全册全套课件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 • 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 课程论与教学设计原理 • 教学方法、手段及评价策略 • 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培养方

2
目录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探讨 •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教育改

2024/1/29
诊断性评价
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教学提供依据。这 种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
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学习方法。
案例三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教学设计》。该设计以阅读策略训练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 掌握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
15
04
教学方法、手段及评价策略
2024/1/29
16
教学方法分类和特点总结
讲授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 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这种方法能够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 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 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学 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探讨
01 02
多媒体教学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 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种方法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原国芳: “完人教育思想”
知——哲学——真
心{ 情——艺术——美}--宗教--圣--绝对价值
人{ 意——道德——善
生存——健
身{ 政治、经济、
}---手段价值
交通、军事、生产 ——富}
等一切活动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 最根本的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最充分、最自由的发展; 也指人的情感、意志、道德、审美情趣等的高度发展。
拉丁文: educare(n.) educere(v)

引导
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 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于人身上 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
质转变为现实。
(二)我国关于教育的一般定义
1、 广义的教育: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 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 的过程。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 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1、精通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 2、具有比较渊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3、懂得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掌握教育规律。 △教师完善的能力素质 1、组织管理能力; 2、表达能力,只要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我调控能力; 4、研究能力; 5、人际交往能力;
(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能把了
解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 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主要手段之一; 3、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 学著作。
3、科学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阶段:
①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今; ②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育体系;
资产阶级教育学的继续发展
③代表作: 1930年,杨贤江(又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 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前苏联)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J、Dewey,1859— 1952)。代表作是:《明日的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6年出版)等,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生活经验 为中心,以在做中学的实践活动为中心”新的“三中心论”,以 他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形成所谓“现代教育派”,即“以儿童为中 心”。
③代表作:中国 《学记》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古罗马)
2、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①时间:1632-19世纪中后期; ②特征:独立学科,从现象描述过渡到理论说明
③代表作:


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在
该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把一切
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在教育学史
上,一般把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
作,是西方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1693年,洛克《教育漫话》(英国-绅士教育);

1762年,卢梭《爱弥尔》(法国-自然教育);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五 段教学法);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 基人”---赫尔巴特

2、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人总是生活 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形 成和发展的; 决定作用
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 导作用。
4、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发展的不可替代性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二、为什么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人的可教性:“人是可教的动物”
教育影响:性质;目的、内容、方法合理性;
(7)表示教育家工作(活动)的目的。
试问:
1、东西方教育有何不同? 2、东西方教育的不同与人们对教育的最
初的理解有何联系?
二、教育的起源
1、生物学起源论:(法)利托尔诺 “生物本 能”
2、心理学起源论:(美)孟禄 “摹仿”

3、劳动起源论:恩格斯 “劳动创造人”
(二) 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具有独立人格,是未来的社会公民。
(三)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3、学生是一个能动的,具有思想感情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五、师生关系
(一)师生之间的正式关系 1、工作关系 2、组织关系 3、心理关系 (二)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意义
作为现实 的政治力量使用; 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阶级或阶层选拔,使原
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或加速改变旧的 社会政治关系。
(三)“人力资本理论”
舒 尔 茨 : 1929—1957 美 国 经 济 增 长 2 倍 ,
教育的贡献率33%。
“知本家”
三、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的作用
(一)文化意识形态的教育的制约 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是影响教育目标; 2、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教学内容; 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人的教育观念。
1972年,布鲁纳《教育过程》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
代表人物、核心主张
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现代教育:杜威 儿童中心、兴趣中心、经验中心(做
中学)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制约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制约教育培养目标; 3、制约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 4、制约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手段的改进;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 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 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三、学生发展的动力
1、社会总体的知识总量与个体掌握的知识量的差异 历史积淀
2、激烈的社会竞争:适者生存 3、个体发展的内在心理需求:完善自我、成就动机 4、学生学习动力中教育因素
(三) 其他有代表性的定义:
涂尔干

“教育是成人一代对那些还不能成熟地应
付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
是在孩童时期为青年一代的身体、智力和道德
发展创造条件,并使之在上述方面达到政治社
会的统一性和以特殊方式而产生的特殊环境所
提出的要求。”
杜威:“教育是一种通过使未成熟者参与其所 属团体的生活而引导并确保其发展的社会功 能。”
一、教育的概念
(一) 从词源学看教育的涵义 《中庸》:“修道之谓教”。
《荀子》:“以善先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 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education)的词源
现代英语: Education
进行因材施教; 2.教师要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不断创
新; 3.教师要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
优的教育效果。
三、教师的基本素养
现代教师的素质起码应包括 “德”“识”“才”“情”四方面。 这里面“德”指职业道德素质,“识” 指文化知识素质,“才”指能力素质, “情”指心理素质。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 1.对教育事业忠诚热爱; 2.对工作精益求精; 3.对学生真心热爱; 4.对教师团结协作。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1)双重性;(2)教育与生 产劳动结合;

小结:教育的基本特征——(1)永恒性;(2)
历史性;(3)阶级性;(4)生产性;
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①时间: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②特征:虽然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
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言论。但从总 体上讲,教育学还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 体系里面,没有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教育概念的七种理解:
(1)表示一个过程。 (2)表示该过程的结果。 (3)表示一种教育者的工作(活动)。 (4)表示一种受教育者的工作(活动)(在
个人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改变)。
(5)表示各种关系的影响。 (6)表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
用 和影响”,亦表示一种社会互动体系。
教师工作成效与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 系,比较理想的教师应有下列的心理特征:
①细致而深刻的观察力;良好持久的记忆力;灵 活敏锐,果断性, 坚持性和自制力;
③丰富而又能控制的情绪情感; ④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二) 教师的社会作用 1.教师是真理的传播者 2.教师是善道的引导者 3.教师是美的体现者和创造者
二、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1.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即向学生系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 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具 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平等尊重 尊师爱生
(五)师生关系的建立 1、主导方面在教师; 2、主渠道在课外。
教学相长
媒 介 策 划 给 出 的 用 人 标 准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aims of education 培养人的总目标。它规定 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 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需要 和人自身发展的需 要来确定。在历史上,因社会制度、民 族文化传统、教育思想不同而各异。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 性。
四、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