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多情”的回答:汉语的语境性及对策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作多情”的回答:汉语的语境性及对策
思维
周濂老师(帅哥才子,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中国学术论坛上的“新学人”,他的文章收在/person.php?id=25)正在给我们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课,忽然一位同学从后门进来,周老师说:“同学,我们正在上课。”“噢,没关系。”那位同学带着笔记本,准备接上电源和网线。“同学,我们正在上课!”那位同学这才反应过来,悄悄离开。在场的同学都偷偷笑了一把,回味着那句经典的自作多情的“没关系”。
其实我们可以将这位同学的基本想法做一番解释。周老师第一次说:“同学,我们正在上课。”这位同学在脑海中是这样翻译的:“同学,我们正在上课,可能会打扰你用笔记本,为了你能安静地学习,最好的方式是离开这里。”那位同学想:“反正我坐在最后一排用笔记本,把耳机一戴,什么也听不到,不会打扰我的。”随口就说出了“没关系”。其实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这样理解:“同学,我们正在上课,你不是听课的同学,你在场会影响我们,所以请你离开。”这当然是周老师的意思,所以周老师用加重的语气重复了这句话,那位同学才恍然大悟,知趣地离开。
如果一个人踩到别人的脚,却跟对方说:“没关系”,你当然会觉得这个人很“自作多情”,但是仔细想想,生活中还真是有不少这样的人,比如上面那位同学。
周濂老师说到,汉语的语境性(contextual)是非常强的,这点我是深表赞同,在前面的很多分析中国人心理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周老师还举了另一个例子,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家里做客,主人看看表,晚上六点,就跟客人说:“留下一起吃个饭吧。”这句话究竟是在告诉对方:“我们要吃饭了,你回去吧。”还是真的要对方一起吃饭呢?就像2006年春晚的小品《实诚人》那样,实诚人把主人的客套话全都听成实在话,占尽一切便宜,怪不得女主人说:“这个人脸皮怎么这么厚呢?”
可是,既然语境性会造成这么多误解,那么去语境化是否为可行之路呢?就是说,一句话在任何场合下都不会出现歧异的努力是否有必要,就像周老师不说“同学,我们正在上课。”而是说“同学,你打扰我们上课了,请你出去。”或者就像第二个例子,主人直说:“我们要吃饭了,你回去吧。”这样行不行?
相比较而言,西方人的语言的语境性是比较弱的,他们可以把话说得很清楚,那次陪同麦克〃马雷教授(参见我的《赠别》,/u/49473bb6010007wf),中午我们正聊着美国心理学情况的时候,他一看表,说他还需要整理一下PPT(幻灯片)以准备待会儿的演讲,希望我不打扰他,我说那我先离开这儿的时候,他说:“Good!”(好)中国人大概不会这么直白,肯定会跟我说:“没事没事,你就坐在这儿,不会打扰我的”。
把话说得清清楚楚,语言的语境性就不强,因此科学性就很高,逻辑性就很强,西方科技的发达、法律的健全确实跟语言的结构关系
很大;但中国人讲话更注重艺术性,如果要我们学习西方人讲话,那么越高层的人反对呼声越高,因为越高层的人讲话越含糊,尽管他们的头脑比谁都清楚。
既然无法通过去语境化的方式来使我们避免误解,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化解语境矛盾的呢?仍然是通过“盾”的做法,换句话说,就是保持低调,避免“自作多情”,把自己放置在语境中比较不利的一方,比如听到周老师说“同学,我们正在上课。”马上想到自己是打搅别人上课;比如听到主人说“留下一起吃个饭。”马上想到对方是希望自己走。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识趣”、“知趣”,汕头话则叫做“适目”。中国人那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智慧,其实在化解语境矛盾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为人处世中就变成了“推托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自己有调整的余地。
中国人一般都是“一不做,二不休”的,如果主人真心诚意要请客,那么他就会“软磨硬泡”,“死缠烂打”,决不放过客人,客人一开始的拒绝并不会使主人“善罢甘休”,因为主人提出请客人吃饭,而客人推托,主人就会猜测客人究竟是出于客气还是真的有其他事情,他就会通过进一步的行动来检验客人的意图,除非客人的理由足够充分,否则便盛情难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客人说“我还要回家做饭”之类的话时,主人马上说:“我打电话让你的爱人、孩子也过来。”只要主人是真心诚意要请客,那么客人即使一开始就拒绝也不会使主人真的不请;但反过来主人只是出于客套,而客人一
开始就答应,那么就真的变成“自作多情”,让主人十分尴尬。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经常用“推托拉”的方式,将自己置于语境中的“盾”的一方,即被动的不利的一方,如果结局是对自己有利的,那么喜出望外,惊喜万分;如果结局对自己不利,那么由于原先的低调态度,自己也不会因“自作多情”最终希望落空而受到伤害,还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使局面保持圆满和谐。这就是化解语境矛盾的对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