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
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1.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学者候林平将历史上人们对“翻译”定义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定义:(1)第一阶段是传统语文研究阶段,这时候对翻译的定义是比喻式的,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有令呕秽也”,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如伯乐相马”(2)第二阶段是现代语言学研究阶段。
英国的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言文本材料的替代。
美国语言学家奈达,则如下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3)第三阶段是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在《翻译语言学》理论中,卡特福德开宗明义,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的文体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过程。
关于翻译的定义中国较为熟悉的有以下几种:1)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了的东西准确而完整的表达出来。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
3)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三世纪中叶罗马对希腊古典作品的翻译,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以形形色色的《圣经》译本的出现为标志。
第三阶段发生于中世纪中期,西方翻译家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其中有大量用阿拉伯文翻译的希腊典籍。
第四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翻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第五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后,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翻译家不仅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作品也有很大兴趣,如莎士比亚等,东方文学译品也相继问世。
第六个大发展阶段在二战结束至今。
二战后西方经济稳定为翻译事业提供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译特点发生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代大不相同,取得很大进展。
翻译基本概念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的定义
1.翻译的定义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绪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为翻译下了这样的定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冯庆华先生在《实用翻译教程》一书中则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双重角度界定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2. 翻译的标准我国比较系统全面论述翻译标准的是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日:“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三条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国译界虽然对它的褒贬一直未断,特别是对其中的“雅”字多有异议,因而试图提出一些新的说法,如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刘重德提出“信达切”的标准,许渊冲提出“信达优”的标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够替代“信达雅”,为大家所接受。
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化境”说。
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翻译理论——精选推荐
翻译理论07本《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翻译定义:1. 张培基——翻译是⽤⼀种语⾔把另⼀种语⾔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活动。
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 Dubois12.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13.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翻译标准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定义1词典定义:1)Translation is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ource-language text by means of an equivalent target-language text.--------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2)《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3)《牛津英语词典》:在保留意义的情况下从一种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语言4) Changing (speech or writ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5)2 国内学者下的定义:老舍:翻译不是结结巴巴的学舌,而是漂漂亮亮的再创造傅雷:翻译如临画, 如伯乐相马,'重神似, 不重形似',得其精而忘其粗, 再其内而忘其外萧乾:翻译好象走钢丝,实在艰难……郭沫若:创作是处女, 翻译是媒婆。
---------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 -15 .茅盾: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1954 年, 茅盾在当年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所做的《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译质量而奋斗》所作的报告)------矛盾.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A] .罗新璋.翻译论集[C]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朱维之:翻译是一种艺术……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艺术工作, 不但要把原著的字句翻译出来, 更主要的是要把它的思想、精神传达出来, 还要把作者的特殊风格表露出来.------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 -1983[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就是通过原文的形式(或表层),理解原文的内容(或深层),再用译文的形式,把原文的内容再现出来。
国内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
国内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国内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 1吴献书认为,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和神韵。
2张培基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刘宓庆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蔡毅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5王克非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6李运兴认为,翻译就是用译语语篇传达源语语篇及译者的交际目的。
7汪涛和黄新渠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利用一种语言文字将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
8王宏印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转换媒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所谓翻译,就是把见诸于一种语言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使译作获得与原作相当的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
9冯庆华认为,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
10陈宏薇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是科学,是艺术,是技能。
国外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1泰特勒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
2费道罗夫认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3英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中的篇章材料加以代替。
4奈达认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贴切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5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对翻译的定义
对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文字逐字逐句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传达语言之间的意义、风格和情感。
翻译的目的是使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共享知识、文化和经验。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文学、商务、法律、科学、医学等。
翻译不仅在跨国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也促进了各种学科和领域的发展。
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原文的内容、风格和表达方式,然后根据所翻译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境进行转换和重构。
翻译要求译者除了熟练掌握多种语言,还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文化背景,以确保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翻译的定义包括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翻译是一个艺术和技巧的结合。
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根据翻译语言的语法和语言习惯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转换。
他们需要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音译、意译和文化转换,以确保翻译结果与原文一样精确和流畅。
其次,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和文化等方面。
译者需要根据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他们需要考虑到语言的语境、读者的背景和目的,以便传达出最准确和适合的意义。
最后,翻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工作。
译者需要对原文的真实和完整负责,同时也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如保密原文、尊重作者权益和尽最大努力准确地传达意义等。
对于翻译的定义还存在一些争议。
有些人认为翻译只是简单地将语言从一种转换成另一种,而不需要译者自己的创造力和主观解读。
然而,大多数翻译专家认为翻译不仅仅是逐字逐句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传达意义和情感,使得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总结起来,翻译是一门复杂而有挑战性的艺术和技能。
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和交流等多个方面,要求译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经验。
翻译的定义不仅仅是简单地转换文字,更重要的是传达意义和理解。
通过翻译,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可以实现相互理解和交流,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翻译 基本概念理论汇编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理论(最新整理)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英汉比较与翻译第一章 英汉翻译概述
• 4.3 熟练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翻译技巧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出来 的,并不是所有的译者都熟练掌握所有的翻译理 论知识,但是几乎所有优秀的译者都会下意识地 或有意识地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增词法、 省略法、词类转译法、重复法、词序转换法、合 并法、拆分法等等:
E.g. 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He who makes no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as no right to speak. (增加代词) E.g. 2 我不放弃原来的梦想,现在不放弃,将来不放 弃。 I don't abandon my original dream, I never now and never will. (省略重复出现的部分)
笔译(translation/written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人机协作翻译(machine-aided translation)
• 3.3 全译、摘译和编译
全译(full-text translation)
摘译(abridged translation)
a sort of man Friday to the director of the company. (何江波, 2010:20)
译文:他们给了我销售经理的头衔,但我却实在 是给公司领导当忠实助手的材料。 分析:如果没有相关的商务知识,可能会把 “ Sales Manager”译成“销售管理者”,如果对 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中的 “Friday”一无所知,可能会把“man Friday”译 成“星期五男人”。
第三节 翻译的分类
• 3.1 语内、语际和符翻译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中国翻译家的翻译理论
严复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鲁迅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
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
然而,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体现了近代中国翻译活动救亡图存的根本目的,代表了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翻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起点.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
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现代,翻译的重要性远迈前古。
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同翻译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重视翻译并大力加以倡导的人是鲁迅。
鲁迅主张直译。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介绍外国思想以供借鉴的同时,还要通过译文改造我们的语言。
翻译定义
1. 前苏联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说:“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2. 前苏联文艺学派翻译理论家索伯列夫说:“翻译的目的就是把一种语言中的内容和形式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3.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说:“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
”4. 尤金?奈达说:“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Tran 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to the messag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meaning , and secondly in style.《中国翻译辞典》(林煌天主编,1997)在引用了数位前苏联学者和尤金?奈达对翻译下的定义后,尝试着给翻译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
(这个比较完备的定义甚至不如《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辞典》的定义更句概括力。
George Steiner在其《通天塔之后》After Babel——Aspects of Translation说:“按适当的理解,翻译是一个特定语言之内任何一次成功的言语行为所包含的交际过程。
”…translation, properly understood, is a special case of the arc of communication which every successful speech-act closes within a given language.” (After Babel P. 49)尼兰贾娜(Tejaswini Niranjana):翻译自始至终是个政治行为。
中国的翻译理论简介
著名文学翻译家鲁迅
傅雷主要译作: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 的重要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 、传记 《贝多芬传》 、 《托尔斯泰传》 、 《米开朗琪 罗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 、 《欧也 妮·葛朗台》 、 《贝姨》 、 《邦斯舅舅》 、 《夏倍上校》 、 《幻灭》 ;伏尔泰的《老实 人》 、 《天真汉》 ;梅里美的《嘉尔曼》 、 《高龙巴》等等共三十余部作品。
南怀仁
南怀仁为清朝廷制造的6件天文仪器,至今还保存 在北京古观象台上。在南怀仁逝世300周年的时候, 中国政府向比利时鲁汶大学南怀仁基金会赠送了 “天球仪”(即南怀仁设计制造的大型天文仪器之 一)的模型,至今保存在南怀仁厅前。
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立的怀仁厅
中国近代翻译家之一:严复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 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 (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他系统地将西方的社 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是清 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 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二十世纪中国学派的六大翻译理论
第一个翻译理论家是严复,他在《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中提 出了“译事有三难: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即“信、 达、雅”三原则。这三个字的影响之大,可以说是“世界之罪”。因为二十世纪的中国译 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已衍生出“信达切”(刘重德)、“信达贴”(蔡思果)、 “信达优”(许渊冲)、“信达似”(裘克安)、信达+X等) 。“信”是强调译文必须忠 实于原文,“达”是强调译文应该通顺易懂,“雅”在严复时代指的是桐城派风格,现在 一般赋予“雅”新的涵义,即要求译文有文才。
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界定
《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内容1、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界定讨论题1) 15位名家的说法有何异同?2) 你是如何看待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一、翻译定义宋代僧人法云:"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朱自清:"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说的译,就是拿外国文翻译成中国文。
"徐永煐:"翻译是译者用的一种语言(归宿语言)来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出发语言)表达的思想。
"贺麟:"从哲学的意义上讲,翻译乃是译者(interpreter)与原本(text)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commuication),其中包括理解,解读,领会,翻译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translation),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前苏联语言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处来。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莱曼:"'翻译'(translation)的定义是,把一种语言材料转变成另一种(语言材料),而尽可能保持原来的语言模式--语音上的,语法上的和语义上的,以致风格上的。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 奈达(Euqene Nide):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言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
(Translating consisi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e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奈达的界定不仅说明了翻译的实质,而且较之于其它定义,更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明确了要译的是信息,即意义与风格;(二)指出了原文与译文应当是等值的(equilent);(三)暗示了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只可能是相对的(closest);(四)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natural).二、文学翻译定义茅盾: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语言学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
语言学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一、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本质是什么?翻译是什么?应该怎样定义?历史上翻译几乎和语言同时诞生,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人们一直沉浸在经验主义中并没有理论支撑,但从二十世纪后半叶起语言学家们注意到此领域的科学研究价值,不断地从实践向科学理论浓缩凝练,赋予翻译以正确、深刻的理论体系。
随着在一次次实践中的不断深入,众多语言学家为寻求翻译的本质为其下定义。
对于“翻译”这个词,人们脑海里首先反映出的应该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定义。
但是翻译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转换活动,语言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把翻译的定义加上了“等值”、“等效”、“替换”、“完整”等词语。
苏联的费道罗夫首次提出“等值”理论,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了翻译的定义,认为“转换方法是翻译实践最基本的方法”,并且语言是特定情境中至少有两人参加的一种活动,转换是翻译存在的前提,转换的对象是整个语言系统。
黄忠廉的《翻译本质论》中指出翻译的本质特征的其中之一是翻译是译文与原文之间求“似”的活动。
最后一条中“似”也体现了“等值”、“等效”理论。
这些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反映了语言学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虽然这些定义有狭隘、不足之处,它们把不忠实、不全面、不对等的翻译都排除在了翻译之外,但也确实为后来之人的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二、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过程是怎样的?根据上文所述,翻译活动是一种转换活动,奈达提出这种转换活动分为三步,即:一、分析原材料;二、寻找原语和接受语的对等词;三、最妥善地组织成译文。
其中分析原语材料时,如果原语材料是口语,那么所有的语言信息都必须考虑进去:语调、连音、词的重读、手势等辅助特点。
最后妥善地组织成译文时,奈达提出:(1)要考虑接受语(指译语)的文化背景;(2)要考虑到译文接受者的情况。
黄忠廉在书中提到翻译的动态过程为先解码再换码最后编码形成译文。
将这一过程转化为通俗的说法,首先通读理解原文,重点是要读懂,然后用译入语重新组织语言,在这里要忠诚、准确,同时也要使译入语读者一读便解,最后一步虽然在这一程序中没有体现,但是校对这一步也不可忽略。
翻译的定义和内涵.
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Translation is an art/ a science/ a craft?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
1.美国的《韦氏新大学辞典》给翻译的定义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one’s own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
2.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在《语言与翻译》中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在保持共内容即意义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的过程‖。
c.英国著名翻译教育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则认为, 翻译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It is rende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intoanother language in the way that the author intended in the text.) (A Textbook ofTranslation)。
我国著名革命家兼文学家瞿秋白说:―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结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等等。
唐朝(618—907)贾公彦在《义疏》中对翻译作了明确的界定:―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宋代(960一1279)法云(I 088~1158)在其所编《翻译名义集》自序中进一步指出:―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这就是说,翻译即将一种语言——源出语(the source language)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目的语(the target language)或曰接受语(the receptor language),而意义保持或大抵保持不变。
著名英国学者约翰逊博士(Dr. Samuel Johnson, 1709~1784)对翻译也作过类似的界说;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the sense‖。
翻译的标准
英国翻译理论家教授泰特 (A. F. Tytler) 在18世纪提出的翻译三原理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 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 ork.译文应该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 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 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译文的写法与风格应与原 文的写法与风格性质相同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译文 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 准
《天演论》(译例言)(1898) 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 达:译文使用标准汉语 雅:译文的美学价值
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
鲁迅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 着两方面,一是其易解,二是保 存着原作的丰姿”。
翻译的标准
第三组
中国学者及翻译家的学说
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
(使用时间最长)
黄龙“信、达、雅”(适用于文学翻译) 刘重德“信、达、切”(吸取合力成分,
补充不足,科学、可操作的翻译标准) (适用于文学翻译)
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 傅雷的“神似”(similarity in spirit) 钱钟书的“化境”(sublim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格和神韵。
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
得与原作相当的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
技能。
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
2费道罗夫认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语言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中的篇章材料加以代替。
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6纽马克认为,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原作者所意想的方式移入另一种文字。
有单向性和不可逆性。
8国际译联主席安娜?利落娃认为,翻译作为一种过程,是一种口头和笔头活动,其目的在于把存在于一种语言的口说的或书面的话语(作品)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
的东西是什么,即信息,重在内容,其次是形式;第二、它表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决定着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即“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第三、考虑到了译文的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