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4赤壁赋素材
《赤壁赋》必备文言知识分类归纳(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赤壁赋》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关于文体: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①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等诸子散文,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其他常识:①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②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③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④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⑤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⑥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⑦本文又称《前赤壁赋》,写的是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的赤壁矶,而非赤壁之战的地方。
此地因苏轼文章得名,又称“文赤壁”,“东坡赤壁”。
“武赤壁”也称周郎赤壁,才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的赤矶山。
⑧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赤壁赋》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
《赤壁赋》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文言文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高中语文的学习,更需要把老师所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自己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赤壁赋》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壬戌(rén xū):元丰五年,岁次壬戌。
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yǎotiǎ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窈纠"同"窈窕"。
少焉: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横江:横贯江面。
"纵一苇"二句: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纵,任凭。
一苇,比喻极小的船。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
凌,越过。
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
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
冯虚,凭空,凌空。
冯,通"凭",乘。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改为"凭",但原文应为"冯"。
虚,太空。
御,驾御。
遗世:离开尘世。
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
登仙:登上仙境。
扣舷(xiá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桂棹(zhào)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
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
溯:逆流而上。
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和:同声相应,唱和。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
1.背景知识:赤壁大战发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三国时代。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南方,玄德刘备和荆州刺史孙权联合抵抗。
赤壁战役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在孙刘联军的英勇抵抗下,曹操遭到重创并溃退。
2.赤壁之战描写:诗中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战场景象,包括曹军的强大舰队和孙刘联军的各种抵抗手段。
诗中通过对火烧连营、铁锁连环等战术的描述,展现了孙刘联军智勇双全的形象。
5.修辞技巧:赤壁赋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借代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人物的英勇事迹和传奇成就。
6.典故引用:赤壁赋中引用诸多典故,如“滔滔江水”、“二虎竞食”、“乱臣贼子”的典故用以象征曹操的野心和孙刘联军的骨气。
这些典故与现实情境相结合,使作品更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
通过对《赤壁赋》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反映了曹操与孙刘等英雄人物之间的战斗,更多地传递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与热爱。
它以生动的描写和动人的抒情,向读者展示了信仰、勇气和团结的力量,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自由、正义和和平的追求。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苏轼《赤壁赋》高考必考知识点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作品,《赤壁赋》就是其一,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苏轼《赤壁赋》知识点1、通假字:a、举酒属客属——嘱劝酒b、山川相缪缪——缭盘绕c、举匏尊以相属尊——樽酒杯属——嘱劝酒2、古今义美人——古义:借指内心思慕、向往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3、一词多义a、歌——歌窈窕之章:朗诵b、如——纵一苇之所如:到……去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如泣如诉:像歌曰:歌词 c、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倚歌而和之:歌的声调和节拍西望夏口:远望4词类活用A、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起舞,使……哭泣B、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C、活用东望武昌——东:向东(名作状) 顺流而东也——东:东去(名作动)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像蜉蝣一样(名作状) 下江陵——下:攻占(名作动)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捕鱼,砍柴(名作动)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月光下清澈的`江水(形作名)乌鹊南飞——南:向南(名作状)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形作动)苏轼《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归纳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东晋文学家曹操的上将曹操所作。
全篇描绘了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孙权的决战赤壁的场面,展现了古代军事、政治、人性等多个层面的形象和风采。
下面是对《赤壁赋》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
1.作品背景:《赤壁赋》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主要描述了刘备与孙权联军在赤壁一役中击败曹操的情景。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两大势力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曹操率领百万雄师北上攻打刘备,占领荆州。
刘备与孙权联合起兵,选择赤壁为防线,用火攻战术将曹操大军击败。
3.气势磅礴的场面描写:《赤壁赋》以其精细的描写和宏大的场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战争的现场。
描写了曹操的庞大军队、利用巨船围困刘备与孙权联军、南风助长火焰等情景,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受。
4.真实的历史事件:《赤壁赋》虽然是一篇文学作品,但其描绘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
曹操的百万大军北上攻打刘备,刘备与孙权联合作战并成功击败曹操,最终导致曹操撤退。
5.独特的艺术手法:《赤壁赋》采用了典型的写景手法,通过描写山川、江河、战船等具体的景物,形象地展示了当时战争的氛围和特点。
同时,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也成为了作品中具有个性和鲜明形象的主要角色。
高考赤壁赋知识点
高考赤壁赋知识点《高考赤壁赋知识点》随着高考的临近,许多学生们纷纷开始背诵古文,以准备考试。
而其中一篇备受关注的文言文则是《赤壁赋》。
这是一篇文采斐然的古文,内容丰富,表达深邃,对于高考来说无疑是一个必备知识点。
本文将带您一起了解赤壁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1. 背景介绍赤壁赋被称为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是东晋代文学家曹操的文学对手、诗人和政治家苏轼。
该篇赋以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当时两位著名将领刘备和孙权联手击败曹操的场景和英雄事迹。
2. 文学技巧与表达苏轼的《赤壁赋》以其卓越的文学技巧和精彩的表达方式而脍炙人口。
他运用华丽的辞藻、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将战争与人性矛盾的和谐统一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揭示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真实性格。
3. 人物形象与塑造在《赤壁赋》中,苏轼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刘备被描写成英勇而机智的领导者,孙权被描绘成灵活而圆滑的策略家,曹操则被描述为骄横而贪婪的统治者。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苏轼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智慧。
4. 同类作品的对比《赤壁赋》并非苏轼独有的一篇赋作,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同类作品以赋这种文体形式来描绘历史战争和英雄事迹。
比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
这些作品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主题,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英雄事迹的敬仰和思考。
5. 文章主旨与意义苏轼在《赤壁赋》中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无私,又表达了对野外生活与自然景观的赞美。
整篇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人性的思考,传达了人们在命运面前的坚韧和无畏精神,寄托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和自豪。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既富有文学价值又深刻的作品。
它不仅揭示了历史的真实性和英雄的呈现,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性的热爱。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与背景赤壁赋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赋文,被誉为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他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还在政治、书法等领域有所建树。
苏轼在文学创作中,常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情感,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真挚的情感。
二、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赤壁赋是苏轼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他当时任职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而江州就在赤壁附近。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上。
苏轼在这样的历史风景之中,感慨万千,写就了这篇名篇。
三、赤壁赋的内容赤壁赋以写赤壁之战为主题,描绘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英雄豪情。
赋中描绘了周瑜、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展现了人物性格的鲜明特点和战争的残酷血腥。
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仰慕和对时局的忧虑。
四、赤壁赋的艺术特点赤壁赋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造诣。
文中用词典雅,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苏轼善于运用比喻、修辞,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赋文表现了苏轼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五、赤壁赋的影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它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在后世文人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赤壁赋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启迪后人对文学创作的探索和追求。
六、结语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瑰宝,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赤壁赋的整理和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情感,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魄力。
希望通过此次的赤壁赋知识点整理,能够让更多人对这部经典之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为赤壁赋知识点整理,感谢阅读。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文言文,也是诗人曹操与诸葛亮的著名对联作品。
以下是《赤壁赋》文言文的知识点梳理:
1. 文言文的叙事技巧:《赤壁赋》采用了纪实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感受,并以此呈现其诗意。
2. 修辞手法的应用:《赤壁赋》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描写自然景物:《赤壁赋》以赤壁山水环境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具有浓厚的江南山水意境。
4. 展现人物形象:《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胆略、智谋和情感,塑造出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周瑜等。
5. 展示社会风貌:《赤壁赋》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疾苦,通过描写江南渔民的生活和抗击外敌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的情感。
6. 思想情感的表达:《赤壁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赤壁赋》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的文言文,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丰富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它既是一篇叙事文学作品,又是一篇颇具诗意的抒情散文。
赤壁赋知识点完整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完整归纳赤壁赋概述赤壁赋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篇赋文,描述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和英雄豪情。
这篇赋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了作者对赤壁之战的感慨和敬佩之情。
赤壁之战概述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是蜀汉与东吴联军在赤壁大战曹操的历史事件。
联军以少胜多,击败了曹操的大军,成为三国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之一。
辛弃疾的生平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木兰花慢》等。
赤壁赋内容赤壁赋以五律七言诗的形式写成,全文共七十六句。
内容主要是描写了赤壁之战的战况、人物形象和沧桑感慨。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1.文学形式:赤壁赋采用五律七言诗的形式,句式流畅,表达深刻。
2.战争描写:赤壁赋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赤壁之战的激烈场面和紧张氛围。
3.人物刻画:赤壁赋对关羽、周瑜等历史人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展现了他们的英雄形象和胜利的喜悦。
4.感慨抒发:赤壁赋中融入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文学才华。
辛弃疾的赤壁赋评论赤壁赋被誉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赋文描写细腻,情感深刻,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赤壁赋以其优美的文学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结语赤壁赋作为辛弃疾的重要代表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感慨。
通过赋文的艺术表达,赤壁之战的豪壮场面和英雄气概得以生动再现,并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追忆之情。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doc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doc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国学名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由晋代文学家陆机编撰而成。
文中描述了两位英雄诸葛亮与黄忠的赤壁之战。
《赤壁赋》融合了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使用了大量比喻、借代、排比、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段。
一、文学体裁
《赤壁赋》用美妙文句、抒情豪迈,写出了历史上英雄无敌的精神,属于抒情文学。
它描述了两位军事英雄诸葛亮和黄忠的赤壁之战,所以它又属于叙事文学,兼具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二、叙事手法
《赤壁赋》采用叙事手法把历史上发生的英雄无敌的赤壁之战事件描绘的淋漓尽致,表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勇气,战斗的场景生动逼真,非常具有历史韵味。
三、修辞手法
《赤壁赋》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如比喻、借代、排比、夸张、象征、拟人等等,而且恰如其分、婉转悠扬,语言洒脱而又不乏深度,传神又不失真实,使文章鲜活多姿。
四、写作意图
《赤壁赋》写于古典文学三大家之一陆机,根据历史记载,陆机详尽地描述了赤壁之战,以及军事家诸葛亮在战争中的英雄气概,着重表达出“勇者无畏、朋友必利”的情谊与战斗精神,以及胜利后的欢庆仪式。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一、创作背景与历史事件:
1.赤壁之战:主要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占领荆州,但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联军击败,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场战役。
二、题材与主旨:
1.描述赤壁大战:《赤壁赋》以赤壁大战为背景,描绘了壮阔的战争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英勇表现。
3.自然美的赞美:以描写赤壁风景为主线,赞美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美景。
三、艺术手法与形象描写:
1.借古喻今:通过描写昔日的战争场面,来映射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战乱,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忧虑和希冀。
3.形象描写:通过刻画刘备、孙权、周瑜以及许多其他历史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品德和才华,塑造了一批英勇无畏、志存高远的英雄形象。
四、辞章结构与文学价值:
1.辞章结构:《赤壁赋》共分为七个部分,以描写赤壁大战、美景和友谊为主线,通过不同场景的展现,形成一幅生动而壮丽的图画。
2.文学价值:《赤壁赋》以其优美的文辞、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而脍炙人口。
它表达了对战乱的痛惜和对友谊、和平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赤壁赋》的知识点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展现出对战争的痛惜、对友谊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充分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和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
下面整理归纳了《赤壁赋》中的主要文言知识点。
《赤壁赋》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言表达,包括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等。
其中,以下是《赤壁赋》中常见的文言知识点:1.佳句《赤壁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能够体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历史等的思考。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顾惭乎人之众口,拂袖而起流云。
”、“临帝子之降虞,受命而来;若江河之清且曰休矣,背负青天而莫之闻。
”这些佳句在后来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赏。
2.对景描写《赤壁赋》中的对景描写是苏轼用来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苏轼通过对赤壁战场、长江、周围山水等的生动描写,展示了他对江山之美的热爱和对战争、人世沧桑的深思。
他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3.史诗气势《赤壁赋》是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万众瞩目的壮丽场面和英雄豪情,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苏轼运用了壮丽的叙事手法,通过对各种战场景面的描写,展现了英雄们的勇猛和智慧,表达了对英雄壮丽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考。
4.辞章运用《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和历史典故,如“应弦而倒”、“千古兴亡多少事”等,使文意更加深厚丰富,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
苏轼还使用了许多诗词名句和典故,如杜甫的《登高》诗、“冷艳秋霜”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韵味。
5.修辞手法《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称、比喻、拟人等,以及诸多的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赋文色彩丰富,文笔流畅。
苏轼将对战争和英雄的赞美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融合,既展现了文人的情感,又使文章具有艺术的美感。
总之,《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既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美和英雄的豪情,又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思和感慨。
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和领悟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物各有主: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
形容十分平静。
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比喻水域宽广。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独立”的意思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余音袅袅:原意指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不绝如缕:原意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
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沧海一粟: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一毫莫取: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
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
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
形容非常丰富。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二、文化常识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进究藻饰和用典。
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
六朝赋称为骈赋,又称“俳赋”,篇幅较短,讲究对偶和用典。
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称律赋,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全文一般不超过400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赋更加散文化,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几乎与散文相接近,故称文赋。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ppt课件.ppt
12、盖将自其变者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盖:原因
而观之,则天地曾不曾:zēng,与”不”连用,
能以一瞬
连…都
13、苟非吾之所有,苟:假若,假如 .
虽一毫而莫取 虽:即使
14、洗盏更酌 更酌:重新斟酒
15、相与枕藉乎舟
(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适
(助词,取独
认 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3.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郁乎苍苍 (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
认 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七月既望
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2、清风徐来, 徐:舒缓地、徐徐
3、水波不兴 兴:起,作
4、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如:往
5、泣孤舟之嫠妇 Lí寡妇
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驾着一叶小船,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 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
一词多义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1、望: 七月之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认 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作者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这篇赋通过对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精神。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2、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2)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2、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1)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2)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诉如泣(好像)(3)属: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4、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名词作动词,攻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赤壁赋》课件
角度二:自然的启发
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安顿人的身心,还隐藏着生 命意义的密码。苏轼于赤壁之下、山水之间体察人生 、宇宙,情不自禁地发出“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的感慨,峰回路转地完成了自己灵魂上脱胎换 骨般的自省。自然是一本无字书,书中有着丰富的内 容。高山流水、清风、白露水光……阅读自然,不仅 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
《赤壁赋》 重点知识梳理
复习目标
1 背诵课文 2 文体常识 3 写对易错字 4 疏通重点实词 5 掌握一个虚词:乎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讲求文采、韵律, 常采用主客问答的情势来展开描写。
舞幽 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 嫠 妇 举 匏樽 以相属 取之无 禁 ,用之不竭 杯盘狼 籍 相与枕 藉 乎舟中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
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正当
攻占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
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打鱼砍柴
意动,以……为伴侣/朋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
登上
C.“披蒙茸”与“哙遂入,披帷西向立”(《鸿门宴
》)两句中的“披”字含义相同。
分开
D.“攀栖鹘之危巢”与“正襟危坐”(《赤壁赋》)两
句中的“危”字含义相同。
高/端正
《赤壁赋》素材积累
角度一: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转换思维
世间万物都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逝者如斯 ”是水之变,“未尝往也”是水之不变;“盈虚者如 彼”是月之变,“卒莫消长也”是月之不变。人呢, 也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境遇变化,职业变化,财富变 化,地位变化,名誉变化……但是,人生中有些东西 却是不能变化、不会变化或无法变化的。无时不在的 变化赋予人生无限可能,激发我们不竭的创造热情, 但只有不变的事物使我们超脱无常,触摸永恒。
赤壁赋重点 知识点
赤壁赋重点知识点《赤壁赋重点知识点》《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价值上颇高,在语文学习中也有许多重点知识点值得我们掌握。
一、文学常识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全能型人才。
2、文体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3、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曾多次游览赤壁。
《赤壁赋》写于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的第四年,当时他的心情较为复杂,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思考。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2)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2、一词多义(1)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向远处看)(2)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诉如泣(好像)(3)属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3、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3)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攻占。
(4)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三、重点语句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描绘了清风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的景象,为下文的游赤壁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升起时的位置和状态,“徘徊”一词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赤壁赋》复习资料
《赤壁赋》复习资料北宋.苏轼(全文背诵、默写)一、易错字:壬戌、酾、棹、槊、袅、樵、壑、扁、嫠、匏、愀、蜉蝣、缪、藏、舳舻、狼籍、旌旗、枕藉二、文学、文化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伟大的书画家(“宋四家”:蔡襄、黄庭坚、米芾)。
(1)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名篇有《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2)诗歌:代表北宋诗歌的最高成就,与“苏门四学士”(了解:秦观、晁补之、张耒)之首黄庭坚并称“苏黄”,名篇有《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3)词:开词中“豪放派”的先河,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名篇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他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继司马迁后中国最伟大的散文家”。
2、文体“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
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3、文化常识:苏轼,字子瞻,号号东坡居士。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古代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最后一天称“晦”。
三、通假字:“属”通“嘱”“冯”通“凭”“尊”通“樽”“缪”通“缭”四、词类活用1、方位名词作方位副词(状语):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名词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4、名词作动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五、古今异义1、于是:古(两个词:于、是,在这样的时候)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成色:古(两个词,成为美丽的景色,是美丽的景色)今(物品的质量)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以判断词“固”和句末的语气词“也”为标志,“固”为“本来是”的意思,表判断)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此两句都以判断词“则”为标志,其中“皆”也是判断词,意为“都是”)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为判断词,意为“这是”;句末的语气词“也”也是标志)2、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4、省略句:于是(我们)饮酒乐甚,(我)扣舷而歌之击空明兮溯(于)流光白露横(于)江(我们)相与枕藉乎舟中5、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相与枕藉乎舟中6、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万顷就是指广阔无边的江面)客有吹洞箫者7、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七、而1、承接:羽化而登仙(然后登入仙境)正襟危坐,而问客曰2、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转折:而不知其所止而今安在哉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虽一毫而莫取4、修饰: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顺流而东也抱明月而长终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客喜而笑(地)5、因果、结果,可译为“所以”“那么”:而又何羡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八、何疑问代词,什么,引导一个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九、其1、指示代词,这、那(些):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第三人称代词,他、他(它)们(的):而不知其所止方其破荆州十、且并且,表示递进或并列:且夫天地之间(再说)十一、所助词,用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结构短语”,为名词性结构短语:纵一苇之所如而不知其所止苟非吾之所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十二、为1、介词,因为、由于:何为其然也2、动词,成为:耳得之而为声十三、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少焉十四、以1、连词,来,表目的:举匏樽以相属2、连词,表修饰:挟飞仙以遨游(“挟飞仙”可理解为“遨游”的方式和条件,因此将这里的“以”释为“修饰”)3、介词,连:曾不能以一瞬(连一眨眼的功夫)十五、于1、介词,在,引导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托遗响于悲风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2、介词,在:于是饮酒乐甚3、介词,从,引导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月出于东山之上4、介词,被,引导一个被动句,同时也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十六、与1、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与客泛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和“相”组词,意为“相互”,音yǔ:相与枕藉乎舟中十七、则连词,那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十八、之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知东方(之)既白2、结构助词,的:壬戌之秋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注:所字结构为名词性结构短语,即相当于一个名词,以此可判断它们前面的“之”为结构助词“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定于后置的标志,无义:凌万顷之茫然4、第三人称代词,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指示代词,这、那(些):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倚歌而和之6、句末凑足音节,无义:扣舷而歌之7、定语后置句标志,无义:凌万顷之茫然十九、一词多义1、乎(1)形容词尾,……的样子:浩浩乎飘飘乎郁乎苍苍(2)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等: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又何羡乎(3)句中语气助词,无义:知不可乎骤得(4)介词,在,相当于“于”:相与枕藉乎舟中2、然(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凌万顷之茫然其声呜呜然苏子愀然(2)指示代词,这样:何为其然也3、莫(1)没有:而卒莫消长也(2)不,不能:虽一毫而莫取4、夫(1)指示代词,fú,那,其特点是后面紧跟名词: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且夫天地之间(2)句末语气词,fú:逝者如斯夫二十、译文1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玩。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赤壁赋》知识清单
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请)二、一词多义1.歌①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动词,歌唱)②倚歌而和之(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③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名词,歌词)2.望①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②望美人兮天一方/西望夏口(动词,眺望,远看)3.下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下面,与“上”相对)4.长①抱明月而长终(读cháng,副词,永远)②而卒莫消长也(读zhǎng,动词,增长)5.虚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名词,太空)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形容词,缺)6.横①白露横江(动词,笼罩、覆盖)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动词,横握)7.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④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引进动词涉及的对象)8.而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却)②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③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羽化而登仙(连词,表承接)④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⑤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来)9.乎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郁乎苍苍(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吗)⑤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⑥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10.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代词,这样)11.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②如泣如诉/不绝如缕(副词,好像)12.东①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②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13.之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②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⑤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⑦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⑧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知识点(精选5篇)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知识点〔精选5篇〕篇1:语文赤壁赋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出色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非常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混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篇2:语文赤壁赋知识点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彷徨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彷徨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4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