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戏曲章节实用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侨大学培养硕士学位
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遴选简况表
姓名马华祥
性
别
男
出生
年月
1959.2
专业
职称
教授
定职
时间
2003.10
学科、专业文学,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古代文学跨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是否第一次申请硕士生导师是()否(√)
最后学历(包括毕业时间、学位、专业、学校国
内
研究生,1990年6月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
博士,2007年10月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国
外
主要经历
自何年月至何年月工作部门
1990.6 2006.8 2006.8
现在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侨大学文学院
本人目前主持科研项目(国家级课题排序第二均可填写在项目负责人栏中,注排序第二)
项目编号项目类别(国家级、
省级、校级、横向)
项目名称起止年月
项目负
责人
经费
(万元)
BZW038 国家级明代弋阳腔传奇考2006.8-2
008.6
马华祥8万元
本人三年内(文科两年内)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著作、成果鉴定等)
时间名称成果鉴定与采用部门或
发表刊物与出版单位
本人排序备注
2008.3 2008.2 2008.4
明代弋阳腔传奇场上传播考
《祝英台》声腔归属及流变考
嘉靖锦本《沉香》声腔考
戏曲艺术
艺术百家
华侨大学学报
独立
独立
独立
近三年来年科研考核评分情况
年度得分备注
本人三年指导研究生情况
年级姓名研究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或正式发表论文情况
2007级2007级王翠
郝昌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
院、系学术学位分委员会表决结果: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研究生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
盖章
年月日注:发表的学术论文填写第一作者,发表文章的复印件交各院系。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戏曲章节教学的几点认识
马华祥
[摘要]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向来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的最重要的课程,不管是大陆高校还是港台高校都是如此。更惊人的一致还在于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总是前强后弱、雅强俗弱。前强后弱是就时代而言的,即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教学实力较强,宋元文学、明清文学教学实力较弱。雅强俗弱是就文体而言的,即诗文等雅文学实力强,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实力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与现实使然,厚古薄今、重雅轻俗的传统一直保持不变。上古、中古的诗文研究者众,历史悠久师传数十代乃至百辈;近古小说戏曲研究者寡,时日不长,师传不过数代。古代戏曲列入元明清文学,属于俗文学,教学力量是弱中之弱。元明清文学教师中专门从事古代戏曲研究的只占少数,而有建树的则所见稀罕。这与宋前文学人才济济相比起来着实寒酸。更为可悲的是古典戏曲研究成果中有不少有分量的著作来自其他领域的专家,这些著作只是人家的副业产品,讲授古代戏曲课的教师则是由为数众多的诗文、小说领域的教师权当,由此可见古代戏曲教学与研究人才相当薄弱。这与古代戏曲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很不相称。
在目前已入选的世界级或国家级口头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抢眼的就是古代戏曲,昆曲、弋阳腔、南音、傀儡戏、目连戏等皆榜上有名。学界所重的古代诗文失之交臂,不在重点保护之列。诗文小说是案头文学,为识字人所享受。而在古代中国人民中绝大部分是文盲的,根本无力阅读,诗文小说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得的奢侈品,只是偶尔有缘倾听一二。戏曲则不同,与其说是文学还不如说是艺术更准确。戏曲是舞台艺术,是同时诉诸视觉听觉的综合艺术。不管是否识字,都能享受得了。对于中国古代广大的老百姓来说,没有哪一种文学比戏曲更亲近的了。尤其是民间戏曲,最为民间百姓喜爱。明中叶陈铎《嘲川戏·四煞》指出:“士夫人见了羞,村浊人看了喜。正是村里鼓儿村里擂。”[1]明末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不无惊叹地提到:“里中举戏,观者如狂”,“城中举社剧,供东岳大帝,观者如狂。予举家亦去。”他还特意提到南戏传统剧目《黄孝子记》的演出给他难以忘怀的印象:“微雨,汪彦旻携酒相饷,同王百朋观《黄孝子记》,优人搬演生动,能使观者出涕。”虞山王应奎所写的《戏场记》更具体:“构木为台,幔以布,环以栏,颜以丹,于是观者方数十里,男女杂沓而至……有黎而老者,童而孺者,有扶杖者,有牵衣裾者,有衣冠甚伟者,有竖褐不完者,有躇步者,有蹀足者,有于众中挨枕以示雄者,约而计之,殆不下数千人焉……有时进妆者,有小儿呱呱在抱者,有老而面皱如鸡皮者,约而计之,其多如男子之数而减其六七焉。”古代戏曲给老百姓带来的文化享受和教育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学艺术都无可比拟的。古代戏曲今人还在受用,很多声腔剧种还是古代戏曲的继续。
时过境迁,古代戏曲那种热闹场面不再,如果不加以重点保护就会像古代诗文小说那样只剩下文本了。古代戏曲的保护远不像古代诗文小说的保护那么简单。它不只是古籍整理,更多的工作还在于舞台艺术的保存,是动态的。但是,古代戏曲的保护光靠文艺工作者是不成的,还要靠高校师生,靠提高广大人民的古典戏曲欣赏水平。古典戏曲水平的提高最终又落到古代戏曲的教学上。中学古代戏曲教学靠中学教师,中学教师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戏曲的普及靠剧
团戏班,而剧团戏班的演职人员大多也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所以说高校肩负着指导保护古代戏曲的重任,古代戏曲的教学决不可等闲视之。在全世界都已意识到保护和利用口头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古代戏曲的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加强古代戏曲的教学呢?怎样才能进行实用而有效的古代戏曲教学呢?
一、努力加强戏曲修养,不断提高古代戏曲鉴赏水平。
教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教师,让真正精通古代戏曲的教师来教古代戏曲是最好不过的了,问题是古代戏曲专家不一定教大学本科的古代戏曲,排除那些未经戏曲学学历教育的教师在古代戏曲的讲台之外是不现实的。我们除了多培养一些戏曲学专业人才充实到古代戏曲家学队伍中来之外还应考虑提高现任古代戏曲教师的教学水平。未受专门教育的教师应主动学习戏曲学知识,参加各种培训,有条件的应接受戏曲戏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没条件的只好自学了。
如何加强戏曲修养?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下水练习,同样道理,要想精通戏曲就必须深入戏曲这门舞台艺术实际去体悟其中三昧。戏曲是一门独特的综合艺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华民族所拥有。戏曲剧本属于文学范畴,跟诗文词赋小说并列;戏曲表演又属于艺术范畴,与音乐、美术、雕塑、舞蹈等观;戏曲是戏剧,但有别于话剧、歌剧、舞剧、哑剧,其白不同于话剧,其唱不同于歌剧,其舞不同于舞剧、哑剧。可以说戏曲是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戏曲剧本仅仅是戏曲文学的那部分,只了解这部分还不算入门,只相当于阅读游泳手册还不曾下水一样。剧本不算戏曲,戏曲要到场上在观众面前演出才算数。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深通戏曲之道,明确指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2] 强调戏曲创作要从观众出发,注重戏曲的舞台演出,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案头作为自娱的消遣品,而应当搬上舞台,供观众欣赏观赏。英国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在《戏剧剖析》中说过:“没有观众,也就没有戏剧。”说白了,戏剧是为观众服务的,而不是为读者服务的;戏剧为的是娱人而不是自娱。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
古代大多数学者评论戏曲的高下往往是采用论诗衡文的标准来定夺,主要着眼于文字,重雅轻俗,本末倒置,有失公允。还是集编剧、导演、班主、演员、戏曲理论家、小说家于一身的李渔说得好:“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何也?诗文之语言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则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阅不见其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绝妙好词。”[七22]现当代学者也大多无视戏曲规律,仍然承袭古代学者的传统重剧本文学轻舞台艺术,喜雅厌俗。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审视一下当今高校流行的古代文学教材——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袁编本”),就可以发现许多不当之处。
一、观点有误,与客观事实不符。
首先是昆腔发展史认识有误,主要有三:
一、昆腔流行时期不确,袁编本:“昆腔是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地方声腔”。事实并非如此,昆腔流行没那么早。昆腔形成于元末明初但尚不流行,嘉靖时人魏良辅《南词引证》记载:“唯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旙绰所传。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经与南词,善作古赋。扩国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云镇为友,字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戏曲声腔从形成到流行是需要一段漫长的时期的。南戏形成于宋室南渡之际的温州,昆山腔是元代南戏流传到昆山后形成的声腔,直到弘治、正德年间才流行。祝允明《猥谈》云:“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更为武断,于是声乐大乱。......愚人蠢工循意更变,妄名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之类,变易喉舌,趁逐抑扬,杜撰百端,真胡说耳。今遍满四方,辗转改益,又不如旧。”
二、昆曲统治剧坛时间提前。“嘉靖初年,经魏良辅改造后......在城市舞台上长期居于霸主的地位。”[3,12]又云:“明中叶到清初昆曲以唱腔优美和剧目丰富,在剧坛占有几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