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知识讲解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1、探究式学习产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图景。
而这一切必然对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仅以文化知识教育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教育内容与有限教学时间之间难以协调增长的矛盾;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就是知识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教育过程,改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放射成功,美国受到极大的冲击和震动,引起了他们对教育意义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开始了对以“纯知识教育”为目的的传统教育的改革运动。
1959年9月,美国全国科学院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召开了专门研究改革中小学理科教育的伍兹霍尔会议。
大会主席,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著名报告,提出了应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新教育观,并率先倡导“发现法”,锐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发现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与此同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Inquiry Learning)方法。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之关联辨析
新教师教学教育研究与“研究性学习(study-based learning )”联系最为密切也最易混淆的一个概念就是“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 )”。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究竟是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的确困扰着不少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如果不廓清这方面的模糊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就很可能走向异化,进而无法按其良好的初衷顺利实施。
因此,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而是应该积极探讨、摆出观点。
现在不少学者在探讨研究性学习时,认为“‘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经常被人们替换使用,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只是出于习惯的不同,人们往往在两者之间交叉使用,”进而“把‘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视为一个概念,”[1]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尽管字面含义十分相近,联系亦十分密切,但不能在两者之间完全划等号,更不是因为“习惯”而交叉使用,否则就不会在“探究性学习”早已提出、其研究成果已相对系统和完善的前提下又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新说法了。
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联系正如上文所述,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联系十分密切,下面我们主要从二者的内涵分析和历史梳理两个方面做出简要阐述。
1.从基本内涵看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知识拥有者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也即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
从内涵上讲它是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主动探究学习。
正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所述,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它的灵魂所在。
对于探究性学习,其主要倡导者——美国著名学者、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 )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的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探究性学习
相关信息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因为没有 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 能停留在表面。所以现代学习方法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便形成了学习的 动力和起点,同时它也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末。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探究性学习更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及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冲动性”, 激发学生活跃的思想,更不可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一种在常态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去学习。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 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 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 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 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 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 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探究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探究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关于探究型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实施,存在问题等,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这儿提供了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1、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中都颇受重视。
鉴于东西方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只看到“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取得的成果,应当结合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来看待西方“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然性。
同时,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努力创造条件,理性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2、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师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辅导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
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表现和辅导策略也相应不同,网络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现。
另外,以“问题情境中的主动学习者”为基本逻辑起点,建构了学习各阶段的教师辅导策略;以及辅导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更注重对话,辅导介入讲求适度,以及教师联合的必要性。
3、基于网络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本文从实践出发对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进行了反思,认为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学习过程设计、根据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认为就学校而言资源的问题可能关键在于如何选用的问题,而不首先是资源建设的问题。
本文还介绍了课程应用软件系统的一些特点和选用原则。
认为基于网络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根本问题是制度和师资的问题。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付强探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中都颇受重视。
鉴于东西方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只看到“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取得的成果,应当结合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来看待西方“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然性。
同时,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努力创造条件,理性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天津市海河中学李嬿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
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的突破口,则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观念,构建我国的课程体系,最终使学生在整体和谐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的条件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一改革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振兴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发展的需要。
去年9月在实施高中新课程计划修订方案过程中,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通过研究性主题活动的设计,确立了以探索性实验课题、社会调查、课外扩展性、生命科学前沿信息探索的学习等几种不同类型。
这些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学、做科学的过程。
同时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它与现代科学教育中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生物小课题专题研究、探讨,并使之与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整合,使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模式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和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选择并确定一些小课题的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索。
作为必修课程,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探究的学习环境。
有以下特点:(1)研究性学习是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他们感兴趣的小课题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确定的;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是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理性研究,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可以是对学习知识、现象的验证,也可以是对未知知识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学习课题开发探究性学习,从狭义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理解,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研究什么内容,因此立好课题是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如何开发探究性学习,课题显得非常重要。
一.课题来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课题的重要来源。
1:源于课堂学习根据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一些理论,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课题,如:地理课中涉及交通知识后,引导学生提出《嘉定交通对经济的影响》或《收费站增加嘉定收入》等课题。
2: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不善于有意识的去发现、去研究。
我们教师要创设一些场景,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问题。
去年我与八(2)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有意让学生说我们嘉定一些快餐店的名字,再审么地方?同学们反应非常踊跃,对学生来说这不陌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快餐店选择在这些路段,特别象“肯德鸡”“麦当劳”洋快餐店选址值得探究。
提出《麦当劳选址》课题,经过学生调查,结论:人流量和商业黄金地段。
教师平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他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3:源于第二课堂活动为开拓知识视野,我们学校开辟第二课堂活动。
我担任过辅导工作。
记得一次科技小制作中,有一套回滚轮,它提供了四根竹签、2块塑料片、2根橡皮筋和一个螺帽。
最后要求制作者谁的回滚轮滚的远,而且能回到原点。
学生根据要求,试做不理想。
学生就有问题,探究原因?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动手尝试提出了《回滚轮的奥秘》课题学生们解决了问题而且制作物品在区、市级比赛中均获奖。
4:源于对家乡环境的考察我们嘉定镇,在发展过程中同样所面临许多问题,涉及工业布局、环境保护旅游、交通等方面。
名词解释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
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
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二、研究性学习的类型研究性学习存在多种类型、多种方式。
1.就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渠道与途径而言,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分为“专门性的”与“渗透性的”两种:前者通过设置独立运作的“研究性课程”(有固定的课时保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有完整的课程方案,有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评价)来引导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后者主要是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意向、成分有机地渗透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去,比如在课堂互动、作业布置等环节渗透研究学习。
2.根据探究题材是否固定答案的不同,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分为“半开放、半封闭的准探究”和“完全开放的真探究”。
前者通常只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探究程序去发现早已存在于书本或教材中的预知结论;后者则要求学生对完全开放的题材或问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在这种类型的探究中,学生所要寻找的答案或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是未知的,至少从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与结论;甚至在某些时候,连问题本身也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界面、去澄清。
教案的探究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教案的探究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更主动的角色。
因此,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自主探究和研究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索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实验观察等活动,通过分析和总结来得出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系统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的调查、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实验。
学生需要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信息,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尽管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1. 目的不同: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问题探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而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创新。
2. 深度不同:探究式学习更注重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而研究性学习则更加注重对前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学生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发现新的知识。
3. 指导方式不同: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更多地充当辅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联系区别
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联系区别两者定义如下:1、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1]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 [2] 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
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
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
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3]。
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什么叫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价值
(二)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也一定会让 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收获。但是 就掌握知识这一点来说,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和学科教 学及我们比较熟悉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等有所不同。 后者更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 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价值
(一)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研究性学习和现有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对 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自己动手 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 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是设立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 的最根本的目的。如果说,其他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基 础知识,那么研究性学习则强调让学生得到实践能力的 训练。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丰富学生的直接 经验为依归。
研究性学习
一、什么叫研究性学习?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 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 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 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 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 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 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很自然地就 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知道如何运 用这些知识。这种知识的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单一学科 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涉及几种或多种学科的。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价值
(三)"研究"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谈到"研",人们就会想起大学、研究所,但是中小学的研 究性学习课程中的"研究"和大学、研究所的研究活动有很大的不 同。在大学和研究所,"研究"是这些高层次机构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设立这些机构,就是为了让这些机构承担科学研究的任务。 但在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研究"不是目的,只是完成其 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一手段完全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 有其他比研究性学习更好的方式,当然也可以不用"研究",而用 其他手段和方法。如果过分地强调"研究",把手段视为目的,那 将有违基础教育段的培养目标,本末倒置。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的试验报告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的试验报告厦门六中何世英关键词: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学习启发式教学辨析一、旧教学模式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一直徘徊在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偏重于分数的评价,课业负担过重。
这种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素质浅能和个性发展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还处于“教得累,学的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困境之中。
二、问题的提出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
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授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子课题的产生教育对象是人,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改变学生的外表而是要改变学生的本身,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学生将来自己去完成的。
因此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人。
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寻找适合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从改变教育观念入手。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提出的“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我校就开展对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讨论与学习,与2000年秋季正式启动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我们化学组的老师与学生通过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和成果,参加了市教育局在英才学校举办的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汇报会,并在教育学院化学科组织的高一全体教师教研会上介绍了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展示了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研究性学习》课件
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 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供实习 和项目合作机会 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开拓学生视野
结语
研究性学习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 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研究 性学习,能够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学生,推动教 育的持续发展。
再见
总结
多样化教学模 式
研究性学习包含多 种教学模式,灵活
运用
实践导向
研究性学习强调实 践和探究
激发学生潜能
研究性学习激发学 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应用价值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 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环境, 只有通过设计切实可行的策略并贯彻执行,才能有效地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 04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 析
课堂研究性学习 案例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让 学生在竞争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参与度。学生们会更加 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研究性学习的价 值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 能够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 基础。
01 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不足
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以支 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0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
团队合作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配合,共同 完成任务
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沟 通能力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摘自网络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一、“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点:1、是来源相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一学习方式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如“专题式学习(Project Learning)”“任务式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等,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学校学习的重要方式。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上海开始了第一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出现了研(探)究型课程的初始状态。
2、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3、都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问题为目的,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显性、隐性知识。
4、都具有开放性,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5、注重探究的过程,体现尊重个性发展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强调结果但更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探究的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区别:1、教师作用的差别:“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
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以平等参与者身份介入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
2、对课题的选定、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不同:在“探究性学习”课题的是教师选定,结果是预知的,教师对学习过程是可操纵的,对学习成绩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
关于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我们提出以下三点认识
关于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我们提出以下三点认识:
1.探究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与接受学习、体验式学习一起,构成人类学习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较复杂的问题,模仿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用于针对综合性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即所谓的“独立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
3.不应该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机械地照。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作者:陆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一、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1]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 [2]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
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
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
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3]。
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
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研究性学习的教案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方法,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推崇学生思维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
1. 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方式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法在学科中应用时,更注重的是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不断试错,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数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教师不再只是一味地讲述知识点,而是将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调查等方式,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研究性学习的教案设计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2.1 课程目标教师需要设定清晰的课程目标,以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有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让学生有明确的期望和目标,并能够根据这些目标和期望去完成任务。
2.2 组织方式教师需要决定使用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来进行研究性学习。
对于不同的主题,组织方式也是不同的,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个人探究。
另外,教师在组织方式时,需要也考虑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
2.3 资源准备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通常需要学生在实物或文献资料上进行调研、实验或考察。
因此,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所需的资源与设备,以确保研究性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
2.4 问题设置问题是研究性学习任务的核心与灵魂。
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具有挑战性、实用性和启发性,可以让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钻研,突破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2.5 学习评价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必要环节。
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激励学生接受挑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浅谈英语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_区别
浅谈英语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_区别1.英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概述在长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中,学生总是认为:课堂是中心,教师是中心,学生思维基本被局限于课堂之上,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英语知识,多是死记硬背众多单词和语法,很少有以研究为目的的学习.而从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走向和趋势看,如今重要的不是把多少单词与课文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英语的方法.也就是说获得知识本身的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的地位和角色都发生了变化.英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不仅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如何利用英语参加交际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英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开设,必定要求教师对于整个英语教学做出重大的改变,他们都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角色,考虑他们的教学目的,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了解了这些后,便可在之前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和“在改造”,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从之前的主宰者,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协助者。
学生的自我支配权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认识、去学习.教师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和研究过程的促进者.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为之后的英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都要自身的概念和特点,对于不同的学习模式学生和教师都有不同的态度和角色。
2.从概念上看英语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进行研究,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英语研究性学习区别,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以及让学生努力成为一个良好思考者的教学组织形式。
而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一些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发现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等形式探索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
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 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 间建立起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把实物的、 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 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还可以发展和深 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为解释、推断 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可 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三、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 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
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 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 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数学问 题的兴趣,激发儿童思考与创造的源泉。 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 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 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 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动物园售票处规定:1人券的票价是2元, 团体券的票价是15元(可供10人参观)。 三年级(1)班共有38人去动物园参观, 买门票最少需要多少钱?
方案1:38A——238=76 方案2:4B——15 4=60 方案3:3B+8A——15 3+2 8=61
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 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实验、猜测、 验证、收集整理、描述、画图 、推理、 反思、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 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 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 “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 促进数学的学习。
掌握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 习,形成技能,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 中,解决有关问题。
记忆 练习 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网络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一、“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点:
1、是来源相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一学习方式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如“专题式学习(Project Learning)”“任务式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等,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学校学习的重要方式。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上海开始了第一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出现了研(探)究型课程的初始状态。
2、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3、都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问题为目的,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显性、隐性知识。
4、都具有开放性,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5、注重探究的过程,体现尊重个性发展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强调结果但更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探究的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区别:
1、教师作用的差别:“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
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以平等参与者身份介入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
2、对课题的选定、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不同:在“探究性学习”课题的是教师选定,结果是预知的,教师对学习过程是可操纵的,对学习成绩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
而在“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教师对学习过程、结果无法事先预料,也就谈不上对过程操纵了。
对学习成绩的评定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3、“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探究式学习”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以成败论英雄;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
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探究式学习”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4、“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之一,“研究性学习”可以视作“活动课程”的延续和发展。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实践过程、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创新。
研究性的知识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即除了学习教科书中的间接知识以外,学习者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的第一手资料——直接知识。
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会实际动手操作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与一般的知识学习的基本区别。
总体说来,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