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素《哲学问题》中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罗素《哲学问题》中的几个问题

在古希腊哲学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本性是对知识的渴望。人类也从远古的蛮荒时代进入了现代文明,而罗素作为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将其基本性的哲学观点倾注于《哲学问题》这本书中,使得这本书清晰流畅地表达了罗素的思想,令现在的哲学学者受用至今。

标签:感觉材料;认识;思维

在《哲学问题》这本书中,罗素并不是将由古至今的所有的哲学范畴内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而只将自己认为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设的那些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这本书主要涉及的是知识论方面,除此以外,罗素还从哲学发展史入手,探讨了一些实在论的问题,得出了一些有关所有事物的终极类别的结论,并在他的哲学性质和价值中也融入了许多伦理学以及有关心灵和行为范围内的一些经典的问题。

一、认识的问题

罗素在《哲学问题》开篇中讲到的是现象和实在的问题,罗素认为我们认知这个世界都是先从看到这个世界的表象来了解的,而这个表象能否作为知识而使得我们不加以怀疑地就认定问真理呢?为此,罗素以一张桌子为例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分析,桌子好像是什么和桌子究竟是什么的区别也就说明了“现象”和“实在”的区别。罗素认为,对任何事物的直接认识都始于经验,直接的个人经验是绝对准确的。他同时区分了感觉材料与物理客体,进而认为造成世界上一切东西的根本是事情,这种事情是暂时的而非永久的,是变化而非停滞的,它最后的质料不是物,也不是心。对于世界本原的问题,罗素站在了实在论的立场上,并不是简单的区分为唯物或者唯心,对这一问题,罗素保持了折中的态度。直观与感觉是我们认识的起点,正是由于各个不同的个人感觉,造成了唯一而真实的认识景象,事物处于我们感觉之中,我们只能将感知到的进行言说,但这些事物又好像脱离于我们的感觉之外,而是一种物质实在,不然我们在生活中面对诸多事情就会变得麻烦和难堪。罗素将其称为:客体的实在。

经验使认识有了进行的必要基础,感觉材料成为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第一阶段便是感觉行为的进行,是最基础的、最直观和浅显的,但却是必要的,人自身只能根据这样的认识途径和方法来认知外界。我们是否有必要来设定一个客体,让其与感觉和经验来对应,而所设定的这个客体我们能否就确定是在我们认识过程之外的。按照罗素所说,事物的本性便是感觉材料相对于人的认知的链接秩序和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而已,完全与人的认识途径,环境无关的事物本性是哲学上无效的说辞,是历史上一切唯物与唯心两者难以辩驳无法洞察的专断。

对于感觉材料,罗素给予了真确性的肯定,即使在《哲学问题》开篇的四个文章中对于实在的问题并不能过早下结论,但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罗素对于感觉材料的真确性产生了非常大的怀疑。

感觉,思维包括认识的实际情况和所发生的环境,包括逻辑的推演都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的,不可能是完满的,不容置疑的。例如,对待同一张桌子,每个人的直观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是光滑的,有的人认为是黄颜色的,他们得出的结论对于这同一张桌子来说反馈回来的信息产生了不同的效用,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可能汇总这些信息,让其准确表达出一个事物,这就需要理性的思考,进而对实在进行准确判断。而感觉与实在的关系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在究竟是什么?著名的贝克莱主教只承认我们自身的心灵及其观念,罗素反驳说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妄想,贝克莱并没有解释出抛开人的心灵之外的上帝的存在性。哲学的理性告诉我们现象和感觉确实没有一个锁链——实在,将二者束缚在一起。

虽然罗素对于贝克莱的思想有所肯定,也仅仅是因为贝克莱哲学中还存在一定的自我合理性,而罗素却对“存在即是被感知”的想法不能认同,罗素认为他没有将感觉对象和感知的作用进行细致的区分,而就将心灵置于其中,仅仅是让我们凭借着自身的心灵去认识世界,直达事物的真实性,这是很难讲通的。

二、关于两种知识

对于知识,罗素做了详尽的区分,即亲知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

(一)亲知的知识

现实中,我们直觉感知到,或者说是察觉到的任何事物我们称之为认识,即对该事物一个个性化的了解,还如桌子的问题,对于桌子的颜色、材料、形状、硬度等等,是我们看到或者触摸到以后得到的认识,我们称之为亲知的知识,这一点罗素举了颜色来进行了详细的阐明,比如棕色,或浅或深都称为棕色,我们看见这一种颜色的时候,我们完全能够说出它的称谓,这是颜色本身,而我们对于颜色就很难再说出更确切的真理性的一面,棕色何以为棕色,是由哪几种颜色构成的,这样深刻的认识我们通过感觉和触摸是得不到的。

但是,感觉和触摸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这是第一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必须明确哪些事物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而哪些事物我们还未知晓。这样,我们知道了,感觉材料是属于我们认识事物的范围内的,感觉材料提供了最直接的知识。而抛弃感觉材料的现实时效性,帮助我们的就是记忆。很简单,我们不一定看到,通过记忆我们可以找到我们认识过的事物,当说起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见到,也可以确定就是那个事物,而非他事物,这就是记忆对于亲知知识的帮助。

除了记忆之外,我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比如:我想喝水,这就是我认识到的一个客体,但这并不是直观的感觉材料,也不是来源于我的记忆,而是我的自我意识,是在我们心灵里发生的,以上的种种都是我们具有一切知识的根本和源泉。

(二)描述的知识

对于描述的知识,首先我们要明确“描述”,“描述”的意思是指“一个某某”或者“这一个某某”形式的短语,是单称。用描述的知识去探讨一个事物是有确定性的,也就是说,我描述的是这个,那就不可能是另一个,但是名称所适用的客体可以使用多个,也就是说名称不变,那所描述的命题是真是伪就都无关紧要了,也就是说不同的描述可以指称同一个对象。描述的知识并不受我们个人经验的局限,可以超越,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阐述。(三)两种知识的关系

描述的知识并非是能够独立得到的,面对客观的事物或者是精神和心灵,需要在认知上依赖亲知的知识,亲知的知识提供给描述的知识最基础的知识,在我们对描述的知识认识中,亲知的知识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先有了一个亲知的对象,我们才能进行描述,我们了解的每一个知识或者说是每一个命题一定也必须是由我们所认识的成分所组成的。即便罗素简单地将知识分为亲知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两种,但他仍然认为“知识”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而是混入到“或然的意见”中去的。

三、哲学知识的限度

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的最后篇章才提到关于哲学范围的问题,在此之前并没有对关于哲学的一切做过多阐述,在这一章进行了全面的说明。

罗素采用了推理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开始阶段以黑格尔为例加以说明。黑格尔是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对哲学的诸多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认为“整体”性的东西才是完满的,是全面的,缺乏“整体”性都是片断,不足以完全说明一个事物或者是完整世界。在思维的世界中,黑格尔进入了“绝对观念”,他认为绝对观念是没有缺失的,没有反面,也不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更不需要继续发展和延展下去,是完全理性的也是完全精神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宇宙就是世界整体性最大的表象。黑格尔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哲学观点,建立起这样的哲学体系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因素:不完整的事物必然不能凭借自身而存在,需要他事物的支持才能存在。理由是,不论什么事物只要和他事物有关,那么该事物的性质必然包含着除去本身之外的他事物的某些关系。如果上述所论都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关键词“性质”就是指关于这件事的全部真理,否则很难自圆其说。

罗素显然不能认为这种观点是有说服力的,他对黑格尔的哲学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首先,罗素认为,我们是不能够证明宇宙整体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体系,因为我们不能完全把握整个世界,我们只能进行部分的考察,而不是全部,因而我们也无法确定宇宙的整体性质,尽管黑格尔的这个体系令哲学家们满心欢喜,但是实际上却很难达到。再有,我们是无法证明空间、时间、物质的非实在性。空间和时间久能够说明这一点,其一,这两者都是无限的,没有尽头,没有起始,是可分的,其无限和有限是矛盾的对立体,只能是截取两点之间,但这又说明不了全体的性质。其二,数学家们对于无限集合的不可能性的反驳,他们既承认通常所假定的空间的存在,也承认其他空间形式也可能存在,这样,黑格尔的哲学在罗素的理性证明下显得很难立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