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鲁士精神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普鲁士精神的影响

“普鲁士”这是一集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等内涵于一身的术语。

普鲁士精神混合了爱国主义、军国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思想,是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经济凋敝、人民失业、社会动乱,西欧人民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感到失望,但又害怕俄国社会主义的传播,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思想。于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法西斯主义有机可乘,迅速传播,成为欧洲的一种有影响的社会思潮。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成立了法西斯政党,法西斯主义一时十分猖獗。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充满危机、人民处于彷徨和绝望之中,求助于历史文化传统,包括神化、迷信普鲁士精神。希特勒把普鲁士精神发展为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大行其道。而欧洲人民并没有认识到德国法西斯主义行将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危害,对希特勒纳粹党领导的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崛起,使德国被压抑已久的、潜在的德国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能量被释放出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有关普鲁士的评价就像其历史一样充满着矛盾,光明与黑暗同时伴随着普鲁士变化多端的历史,其整体现象大可以用“矛盾的集合体”加以概括和界定:几乎在所有时期它都具有两面性的特征,总是进步与倒退共存,先进和反动并举,改革的激情与盲目的反动紧密相连(如在宗教上它既虔敬笃信又开明包容,在治国方略上既维护封建家长制又不遗余力实行现代工业化政策等等),它甚至在18、19世纪先是分裂、后又统一了大而无当、积重难返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之上的普鲁士回忆”使学界从某种程度上明辨了长期将普鲁士定位为德意志种种不幸和厄运的产物和总和的观念是毫无根据的,从而部分地对这个长期被抹黑的、早已成为历史名词的国家加以观念上的澄清,为其找回了某些深层次和矛盾的东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普鲁士研究在充分展示这类几乎所有历史事物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的同时,并未停留在是非曲直的表述,同时还表现出了明显的“形而上”的研究倾向,即从文化和思想的层面探讨普鲁士所留下的遗产及其所包含的正反两方面的启迪含义,这给相关研究开辟了更加富有挑战性的新领域。

从狭义上讲,1933年纳粹掌权后最令人震惊的一个方面就是将德国地方自制长达几个世纪的传统一笔勾销、毁掉各邦的权利而大权独揽。纳粹当权后德国政体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便是通过纳粹词汇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词语所体现,即“Gleichschaltung”,意为一切都应该、而且必须同纳粹主义一体化。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普鲁士宪法被置之不顾,立法机关亦被解散,仅保留下来行政单位。1934年1月德国所有邦——包括普鲁士邦——均被废除,由纳粹行政区(Gau)所取代,由此,德国在“一体化”标志下完全纳粹化,“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①从狭义上讲,1933年纳粹掌权后最令人震惊的一个方面就是将德国地方自制长达几个世纪的传统一笔勾销、毁掉各邦的权利而大权独揽。纳粹当权后德国政体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便是通过纳粹词汇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词语所体现,即“Gleichschaltung”,意为一切都应该、而且必须同纳粹主义一体化。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普鲁士宪法被置之不顾,立法机关亦被解散,仅保留下来行政单位。1934年1月德国所有邦——包括普鲁士邦——均被废除,由纳粹行政区(Gau)所取代,由此,德国在“一体化”标志下完全纳粹化,“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盟国管制委员会宣布解散普鲁士恰恰是纳粹分子早已宣布并完成的事件,这一事实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盟国为使重新划分领土合法化而拿不复存在的普鲁士开刀的政治意图,而其所采取手段的正当性不得不令人怀疑,因为,正如西方评论界所指出的那样,盟国“1947年从法律上(de jure)废除了事实上(de facto)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再从广义上看,有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应在全面评价普鲁士历史地位中纳入评判的衡量标准体系,即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918年帝国的崩溃;1932年发生的“普鲁士打击”(Preussenschlag)以及这一历史时期普鲁士在魏玛共和国成功施行民主政治。首先,普鲁士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早已随着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而宣告结束,从此,普鲁士的历史大部分揉和在德意志帝国历史之中。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帝国和普鲁士君主被推翻,1919年制定

的魏玛国家宪法废除了普鲁士在帝国内部的特殊地位,普鲁士总理兼帝国总理的权力被取消,“君合国”这一特有的现象在有利于帝国内所有邦州平等的基

础上寿终正寝。至此,普鲁士所具有的内涵和分量早已面目全非、今非昔比:作为魏玛共和国的一个州,它的权利大为缩小,对中央政府的影响式微。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普鲁士自1871年随着帝国的建立而从内容上逐步丧失了它部分独立性之后。

普鲁士是以模范的民主一章结束其倍受非议的士与纳粹相等同,并令其承担纳粹所犯罪行的责任历史。因此认为普鲁士必然导致纳粹主义报复行动、索取赔偿和剥夺权力的反应中的一个重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恰恰是这种意性和重要性,非如此不足以伸张正义。然而,一些涉志曾经凝聚了德意志民族的意识和力量,从而完成及学术的问题。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与维护正义并不矛盾。将普鲁士精神与希特勒精神相提并论是造成史不公正地评价普鲁士历史地位的深刻思想;将普鲁士精神与量具有倾向性论述,普鲁士的形象已被格式化,经过纳粹等同的始作俑者正是纳粹自己。纳粹引证普鲁滤出的有关普鲁士的信息几乎都是与尖顶头盔、“铁士的品德和传统并拼凑成了种种具有诱惑力的宣传与血”、“容克势力”等紧密相关,这类评论的核心是口号,戈倍尔大肆宣扬纳粹主义就是普鲁士精神,普对所谓军国主义黑暗的回忆,其起点到终点充满了鲁士精神就是纳粹主义,甚至发明了匪夷所思的三恐惧和厌恶,然而这两点恰恰不会帮助对一个历史和弦,即“普鲁士精神一纳粹主义一基督教”。

显然,普鲁士精神也好,基在文化历史的层面而并非是在早已不复存在的政治督教教义也罢,无非是纳粹拉大旗作虎皮的手段,以层面。我们是否应该直面普鲁士对于德意志文化提利于其招摇撞骗的政治投机,不具任何实质性内容。供了丰富的音乐、文学和哲学遗产这一不争的事实。

与此相关: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应忽略:纳粹并且应该找回对这份遗产的尊重?头目中除了戈倍尔出身普鲁士外,大多数来自在德普鲁士在其246年的历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具意志历史上长期敌视普鲁士的南部各邦国,希特勒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创造了灿烂的文学和人文科来自奥地利;戈林、希姆莱、施特莱谢尔等来自巴伐学、对德意志文化遗产乃至西方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利亚;纳粹的权力中心位于普鲁士之外的纽伦堡。与“军团主义和反动的载体”形成巨大反差。人们可与此相反,以施陶芬贝格为首的反对希特勒政权斗以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