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苏教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T1

合集下载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等。

2.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2. 板书内容: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等。

六、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的掌握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参与度是否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共3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共3课时)
反思提问:我们以前在哪些地方或解决哪些问题时用过画图的策略?
小结:三年级时在解决关于倍的一些问题时,都曾去用过画图的策略。
回顾
总结布置作业
1.完成“练一练”。
提问:这里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你能根据线段图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
交流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提问: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吗?把得数代入原题怎样检验?
出示例1,指名读题。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问题?思考一分钟,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
让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直观地、清楚地看清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谈话:可以尝试用线段图表示两个数量,要画几条线段?这两天线段的长度应该怎样?怎样表示线段图里的数量?请你在课本上把线段图填写完整。
南京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例1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八1-4题。《补充习题》36-37面。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画图的策略,能画线段图表示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学会利用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正确列式解答。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根据增加部分的面积是18平方米而宽是3米,可以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再根据原来长8米,求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这是从条件想起。要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原来的宽,根据根据增加部分的面积是18平方米而宽是3米,可以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这是从问题想起。
追问:这道题要先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在计算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帮助你方便地找到了解题思路?
交流。
小结:像这样的题目,检验时既要检验两个数量的和是不是72,又要检验两个数量的差是不是12,二者都符合才能确定结果正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简单应用题的解答和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策略来简化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探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策略。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准备问题解决的工具,如画图板、列举表格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如问题卡片、讨论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问题案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共3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共3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共3节)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从简单情况开始寻找规律、画图、列表等。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本学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从简单情况开始寻找规律、画图、列表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基本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需要有策略。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从简单情况开始寻找规律、画图、列表等策略。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案例,运用所学的策略进行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问题案例,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分享自己运用策略的经验。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总结。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意思。

•能够掌握“试错法”“逻辑推理法”这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不怕挫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三、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老师用趣味性的小游戏介绍今天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创设情境接着,老师将一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出现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学习试错法接下来,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试错法。

老师用一些小示例来解释什么是试错法,并引导学生针对黑板上的问题,采用试错法解决问题。

4.学习逻辑推理法接着,老师向学生讲解逻辑推理法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举例说明逻辑推理法的应用方法,并要求学生同样针对黑板上的问题,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逻辑推理法解决问题。

5.巩固练习最后,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小组内的学生找到一个实际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并在讲解后与其它组分享解决过程和策略。

6.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时,老师强调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的优点,以及正确运用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写下一个实际的问题,并就该问题,试着使用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来解决它。

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试错法•逻辑推理法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喜欢尝试,喜欢思考,喜欢发现问题的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生活为材料,运用趣味性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掌握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

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此课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共3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共3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共3节)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一些糖果,他给了小红一些糖果后,还剩下一些糖果,问小明原来有多少糖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通过图形展示糖果的数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解题思路。

(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4. 教学工具:教材、课件、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观察、分析、假设、验证等。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环节(15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巩固练习(15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强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独立性。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程度如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1)-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1)-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熟练掌握猜测、画图等数学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各种解题策略和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举手发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对学生进行猜测和推理,培养其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教师的引导方式需具有针对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2.帮助学生理解猜测和推理的意义,掌握数学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师通过题目的讲解和策略的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寻找规律、猜测和推理、举例验证和逆向思维等解题基本策略和方法。

2. 猜测和推理教师通过多个案例,对学生进行猜测和推理的指导,让学生自行尝试,最终形成猜测和推理的技能。

3. 数学技巧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数学技巧,如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数据的收集和分类等。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讲解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归纳。

2.合作探究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反复实践、总结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巩固上一节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学(35分钟)1.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2.猜测和推理;3.数学技巧;3. 实践(30分钟)1.学生分组探究;2.学生自行探索、总结和讲解;3.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4. 总结(5分钟)通过实践和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和举手发言的听取,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同时,采用随堂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查。

七、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拓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案二次备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案二次备课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案1.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解决问题中巧妙的办法和好的谋略,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1.理解题意。

光盘出示书上第56页例1。

学生自由读题,并和同学说说知道了什么。

2.整理条件和问题。

谈话: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觉?条件比较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整理一下题中的条件?学生尝试整理条件。

交流反馈学生整理方法。

预设:(1)分别摘录三种果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树;(2)根据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整理。

(突出第二种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并列表进行整理。

(板书:条件、问题列表整理)出示:3.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大家看整理的结果,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交流。

预设:(1)从条件想起——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个栽的棵树,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提问: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是什么?板书: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谈话: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题目中基本的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反馈:学生说说列式时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出的分别表示什么。

谈话:答案是否正确?先进性检验,再与同学交流。

三、拓展应用,提升策略1.出示第二个问题。

提出要求:按解答第一个问题的过程完成解题。

(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且知道问题解决的策略。

2. 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问题解决的策略。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册,黑板,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询问孩子们最近遇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引导孩子们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并表扬一些解决问题的强者。

二、学习主要内容1. 讲解解决问题的十大策略。

2. 带领孩子们学习“问题解决方法的一般步骤”。

3. 展示一些问题解决的案例,并与孩子们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巩固练习1. 分组讨论如何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并提出各组的解决方案。

2. 针对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寻找答案,并在黑板/白板上进行讲解。

3. 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四、反馈总结1. 与学生进行反馈,了解他们对今天课程学习的掌握情况,遇到的困难和心得体会。

2. 总结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难点,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展望。

教学方法: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手段:演讲、讨论、实际案例、分组讨论等。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及交流方式,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场景化的问题解决中进行了分组讨论,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留意到一些内容完整度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讲解和组织讨论的流程和方法,来充分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所安排的实际问题紧扣常见的数量关系,既突出便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从条件出发思考,是从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入手的,其关键是首先要能看出条件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只有看出已知条件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才能有效运用上述策略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所安排的实际问题,其条件之间的关系都是求两数和(或差)、比多比少、求几个几是多少、把总数进行平均分等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辅助思考,使策略运用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在帮助学生巩固基本思考方法的同时,从不同角度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数学思考的有效开展。
突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并通过比较相关问题的解答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教材安排的例题都是按照“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这四个步骤展开教学过程的,其中“回顾反思”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考方法,帮助他们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加深策略体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合利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备人:刘建军
单元名称
解决问题的策略
集体备课地点
二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
张涵刘建军陈必举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经验,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本单元补充的习题(拓展、变化和开放性)
1、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2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看6页。小红第三天看了多少页?第五天呢?(先在表中填一填,再列式算一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1《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1《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1《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1《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主要讲述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画图策略的含义,初步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思路不清晰、方法不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策略的含义,能够主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画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画图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画图策略。

3.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购物问题,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花了15元。

请问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各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明确画图策略的具体步骤。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方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进一步探究如何运用策略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制作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他一共吃了5个水果,其中苹果3个,香蕉几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小明的妈妈买了若干斤苹果和香蕉,其中苹果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妈妈一共花了30元,苹果和香蕉各买了多少斤?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讲解,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单元分析+教案5个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单元分析+教案5个课时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2.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此前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巩固练习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 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 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一) 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 1课时单元练习、评价 2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过程: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1.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

(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整理信息,找出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本节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来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知道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整理信息,找出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画图策略的作用。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情境,如购物、旅游等。

2.准备白板、彩笔等画图工具。

3.准备PPT,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花了3元,铅笔和橡皮各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个问题难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有时候,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感到困难,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策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和爸爸一起去超市购物,买了2个苹果,3个香蕉,一共花了15元。

请问,苹果和香蕉各多少钱?”然后提问:“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解决?”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我们今天要学会一种方法,就是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3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3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3节)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简单应用题的解决策略。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买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简单应用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组实际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策略。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份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问题、概率问题以及应用题等。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问题分析不够深入,策略选择不够恰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问题、概率问题以及应用题等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或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买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会列表的价值,并能寻找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
点在于进一步学会用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难点就在于怎
样正确地运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较复杂的信息。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 2 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 74-75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 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7
三、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 77 页“练习十”第 7 题。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准备怎样求梨的重量,怎样求苹果的重量,方法有什么不 同。 2、完成教材第 77 页“练习十”第 8、9、10 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讨论,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 77 页“练习十”的 11 题。 出示题目,怎样理解“一律半价”,半价后花生、开心果、香瓜子各是多少元? 独立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4、完成教材第 77 页“练习十”“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表达不清的情况下,适当补充。 四、课堂小结
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 71 页例 1 情境图,学生读题,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
求什么? 学生分析题目。 小组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是什么意思? 结果预设: (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 5 个… (2)第一天摘的个数加 5 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 5…
板书设计: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黄花朵数:12×2=24(朵)
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 31 朵。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目标导航课本P56-58例1,“想一想”,“练一练”和P61第1-2题。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

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

难点:从条件想起与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

一、回顾引入,唤起旧知。

问: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过渡: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1)出示例1。

瞧,这是小芳家的果园,里面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呢?谁来读一读。

(2)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那你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现在如果添上线就形成了表格。

比较列表整理后的信息与整理前的信息,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小结:像刚才这样,运用列表的策略,按照果树的种类整理条件,将相关联的信息一一对应地整理在表格里,使条件更有序、简洁,题意更清晰。

板书:列表(一一对应)(3)现在如果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你还想像刚才那样把所有条件都整理出来吗?为什么?电脑出示表格,口头整理。

小结:像这样,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将更有利于我们分析问题。

(4)(板书表格)现在对照表格中的条件和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解题思路吗?同桌两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示可以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问题想起。

小结: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只要用“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树=总棵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阳县大兴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单
时间: 4 月 9 日地点:会议室
年级学科:四年级数学主备人:参备人:集备内容: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集备记录:
一、教学目标
课时重要目标提炼
○1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2
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3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
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
○5
二、重难点分析
课时重难点提炼
○1
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2
重点: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难点: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重点: 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4
○5
三、流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3本27元
小军5本?元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

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
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枚()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

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

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
五、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36、37页
○2补充习题38、39页
○3
补充习题40、41页
○4
○5
六、典型题例
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

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
·····
·····
·····
·····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