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比较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血常规参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419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〇L20 NO^l NOV.2020doi: 10.13241/ki.pmb.2020.21.044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血常规参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陆焱王5玉虞竞峰朱松涛邹旭美A(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23)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M P)感染对儿童血常规数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 R P)水平的影响。
方法:以60例肺炎支原体抗体(M P-I g M)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名M P-I g M阴性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常规参数和C R P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数或中位数升高,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L Y)、淋巴细胞比计数(L Y#)、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数或中位数降低;观察组患儿的C R 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 P感染与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计数降低具有正相关性(P<0.05)。
结论:M P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参数和C R P水平均发生变化,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参数给予关注和连续监测,从而提高诊疗效果。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中图分类号:R563.15;R7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273(2020)21-4196-05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 on Blood Routine Index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Children*L U Yan, W A N G Jue, Y U Jing-feng, Z H U Song-tao, Z O U X u-m e^(D epartm ent o f M edical Laboratory, W uxi People's H ospital A ffilia ted to N anjing M edical U niversity, W uxi, Jiangsu, 214023, China)A B STR A C T O 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M P)infections o n blood routine indexes and C-reactive protein(C R P)level in children.M ethods: T h e 60 children with positive M y c o p l a s m a h y o p n e u m o n i a e antibody (M P-I g M) wer e enroll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 nd 60 children with negative M P-I g M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 h e blood routine indexes a nd C R P levels between the t w o groups wer 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 esults: C o m p a r e 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medians of hematocrit,hemoglobin,proportion of monocytes,m o n o c y t e count,proportion of neutrophils,neutrophil count,red blood cell count and the decreasing m e a n s or medians of proportion of basophils,basophils count,proportion of eosinophils,eosinophils count,proportion of lymphocytes(L Y),lymphocytes count(L Y#),average hemoglobin content of red blood cells,average v o l u m e of red blood cells,average v o l u m e of platelets,the hematocrit of platelets,distribution width of platelets,platelets count,distribution width of red blood cells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nd the level of C R P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 a 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 h e results of Logistic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 h o w e d that M P infection w a s cor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L Y and L Y# (P< 0.05). Conclusions: T h e changes of blood routine indexes and C R P level in children with M P infection are complicated with certain characteristics.T h e clinicians should pa y attention to these indexes and monitor t h e m continuously,so a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s w h i c h benefit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 ey words: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Infection;Children;B l ood routine index;C-reactive proteinC 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 R563.15; R725.6D ocum ent code: AA rticle ID: 1673-6273(2020)21-4196-05.m刖目肺炎支原体(M y c o p l a s m a h y o p n e u m o n i a e,M P)是一类常见 的原核致病微生物,主要感染人群是婴幼儿和老年人,也是引 起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w。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临床经验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李 琳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 甘肃省秦安县 741600【摘 要】目的:对院内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肺炎儿童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诊断的意义。
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选择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共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血常规进行检查。
观察组采用血常规检查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根据患儿白细胞计数进行病情分级: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
分析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的关系。
结果:与轻度组对比,中度组、重度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对比,重度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诊断作用,不仅能够准确地反应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应当及时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与血常规检查,尽早发现病情,从而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病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肺炎支原体(MP)是导致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致病菌,会对肺部和周围的脏器造成损伤,长时间的感染还会导致气道高反应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1-2]。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常用的炎症反应指标,当细菌感染的时候,C反应蛋白会明显增高,但是病毒感染升高并不明显[3]。
本研究对FSH反馈导致雌激素的骤然下降,内膜失去支持从而剥脱出血;后者又分为高雌激素因素和低刺激素因素两个原因,引起急性的突破性出血[6]。
功血患者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患者往往表现为子宫不规律的出血,且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年期患者还可能伴有心慌、头晕等症状,如若不及时治疗和处理,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时间长的还可能引起癌变,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而且也给工作、学习、生育、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7]。
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炎诊断的临床意义 刘利国

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炎诊断的临床意义刘利国发表时间:2016-11-28T17:14:13.5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刘利国[导读] 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患者,说明 C-反应蛋白可用于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鉴别,并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双鸭山煤炭总医院【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于儿科住院的86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组43例和支原体肺炎组43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组。
结论:血清CRP检测对临床鉴别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C-反应蛋白;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在健康人体内含量很低[1]。
为了响应感染的发生或组织的炎性反应,CRP受细胞因子的刺激而迅速产生,尤其是白介素-1、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近年来发现,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中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CRP升高的程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3]。
临床上可根据CRP判断感染程度,初步判断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对指导合理抗生素应用非常重要。
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就诊的86例肺炎进行血清CRP检测,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6例,细菌性肺炎组43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
年龄2~8.5岁,平均5.5岁;支原体肺炎组患者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
年龄2.3~9岁,平均6.0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抽取2ml静脉血,静置半小时后,室温离心12分钟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冻存。
CRP检测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仪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正常参考值1~10mg/L,CRP>10mg/L为阳性[4]。
血常规、超敏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意义

血常规、超敏 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意义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超敏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68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68例,比较不同检验方法阳性检出率以及血常规、超敏CPR指标水平差异情况。
结果:血常规、超敏CRP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支原体肺炎患者血常规、超敏CRP等指标水平与健康群体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常规、超敏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者具有极高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常规;超敏CRP;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因为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是肺炎疾病的一种类型,在众多肺炎疾病中的发生概率为10.0%左右[1]。
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时间为2~3周,潜伏期时间较长导致起病相对缓慢,并且1/3左右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早期的临床症状有乏力、发热、恶心、头痛等等,不同的患者发热温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例如阵发性的咳嗽,并且痰液浓稠,还带有血丝或者血块[2]。
支原体肺炎早期可能仅仅只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的病情也会不断恶化,最终导致患者死亡[3]。
为了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为早期的准确诊断十分重要。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技术非常多,血常规、超敏CRP都可以敏感捕捉到肺炎支原体,进而做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68例以及同期健康群体68例,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为12~55岁,平均年龄为(33.5±21.5)岁。
纳入标准:(1)使用支原体肺炎金标准检测方法患者进行准确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医学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研究过程中并未出现中途退出情况。
血常规联合超敏CRP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人员表示,甲状腺内淋巴管、血管非常丰富,如果防止发生肿瘤残留的情况,建议通过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
一些研究人员表示,35%左右的该病患者会产生甲状腺内播散转移现象,如果通过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实行治疗,不能实现彻底清除肿瘤的效果,这时因肿瘤组织残留则会引发复发情况[3-5]。
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和参照组作以比较处理,除了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分化型甲状腺癌经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次全切除术效果,前者在手术过程中能进行精细解剖处理,同时随着该项手术不断完善可加强对患者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因此利于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6-7]。
但是进行手术的过程要求由临床经验丰富医师操作,进而确保手术的效果及安全。
综上所述,全甲状腺切除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运用,不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保证治疗的安全性,而且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1]崔勇,孙茂伟,赵东旭,等.甲状腺全切除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癌症杂志,2017,32(7):1214-1215.[2]李仁拴,李伟,苗满园,等.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111-113.[3]丁斌.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血清Tg 、VEGF 水平变化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1):3581-3584.[4]任明,高国宇,郭嵩,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全切除术方式的选择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5):127-128.[5]穆秀梅.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4):118-119.[6]周毅,林启谋,黄文俊,等.左旋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女性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分析[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7,17(4):428-431.[7]何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分析[J ].系统医学,2017,2(11):111-113.收稿日期:2019-11-11组别手术时间(ml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试验组72.42±14.2551.94±12.44 6.43±1.63参照组117.84±16.5395.14±15.91 6.45±1.66t 12.486912.83410.0515P 值<0.05<0.05>0.05表3试验组与参照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分析(x ±s )肺炎是由不同类型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一种肺部炎症,是儿童群体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根据不同病原体将小儿肺炎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以及支原体肺炎,且临床认为上述肺炎于实验室诊断中也存在不同的特异性指标[1]。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与用药指导价值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与用药指导价值陈明;李泉;邓芳【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与用药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细菌感染患儿336例以及病毒感染患儿33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致病菌不同,将细菌感染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将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全部患儿给予血常规、CRP检验、血常规联合CRP检验,记录两组患儿CPR浓度以及白细胞计数.同时,记录实验组患儿三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CPR浓度以及白细胞计数对比,实验组患儿的CPR浓度、白细胞计数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患儿检查中,血常规+CRP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常规和CRP检查,阳性检出率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与CRP检查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的检验方式能够有效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且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该种检验方法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9(016)004【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血常规;C反应蛋白;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作者】陈明;李泉;邓芳【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中医院,江西宁都 342800;江西省宁都县中医院,江西宁都 342800;江西省宁都县中医院,江西宁都 342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5患儿年龄尚幼,再加上身体各个器官以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较弱,若是病毒、细菌以及支原体等入侵,易导致患儿患上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例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而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区别在于,前者体温忽上忽下,后者则是居高不下,同时前者发病后3d病情可持续加重,而后者则具有发病急等特点,且症状不稳定,临床可通过体温与发病时间等特点对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进行区分。
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作者:冯应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中的检测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细菌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细菌性肺炎患儿共62例,作为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60例,作为支原体肺炎组。
两组患儿均经入院体检后,清晨抽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血清C反应蛋白大于8mg/L为C反应蛋白阳性。
结果细菌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C反应蛋白;小儿;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1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3723—02C反应蛋白是肝脏产生是—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正常人体内,C反应蛋白的在血清中的浓度水平非常低,当机体出现炎症及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在血清中水平会显著升高。
所以,C反应蛋白可用于区别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本文选择我院细菌性感染肺炎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C反应蛋白在上述两类肺炎中的检测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细菌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细菌性肺炎患儿共62例,作为细菌性肺炎组,本组患儿均有肺部X线显示炎症改变,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中心粒细胞分类显著升高,药敏试验显示属于细菌感染,给予患儿抗生素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
支原体肺炎患儿共60例,作为支原体肺炎组,本组患儿血清中检出支原体抗体滴度大于1:80。
方法两组患儿均经入院体检后,清晨抽静脉血2ml后待测。
采用本文生活分析仪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测定步骤均根据试剂盒所示步骤进行。
当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大于8mg/L为C反应蛋白阳性。
同时抽取静脉血2ml,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及相应试剂测定患儿血常规。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价值分析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9-09-10T17:36:23.98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作者:王远懿[导读] 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患者开展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显著,可准确区分感染类型,提高临床阳性检出率,值得借鉴。
长沙市第四医院 410000【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患者开展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价值。
方法:纳入本院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小儿感染患者(n=300)作为研究对象,以感染类型为基准,分为试验组(n=150)、对照组(n=150),病毒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细菌感染患者为试验组,均开展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评估阳性检出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结果:试验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患者开展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显著,可准确区分感染类型,提高临床阳性检出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血常规;C反应蛋白;小儿细菌感染;小儿病毒感染小儿年龄较小,机体各功能、器官均为发育完全,机体抵抗力较差,一旦机体受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入侵,极易发生感染,出现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影响机体状态。
细菌感染以体温忽高忽低、病情持续加重为临床表现,病毒感染以体温持续升高、临床症状不稳定为临床表现,临床多通过体温、发病时间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进行区分,但为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在开展治疗前需进行检验、诊断[1]。
血常规、C反应蛋白为临床常见检验方法,为分析其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价值,故开展本次研究。
选取300例感染患者,开展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现汇总检验经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小儿感染患者(n=300)进行研究,以感染类型分为试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如何看宝宝的验血化验单

一、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细菌特点:1:细菌是由真正的细胞构成的。
2:它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3:体积在0.2~100微米不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到。
病毒特点1:不是由细胞构成的,而是由DNA或RNA的一个分子构成的,这个分子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膜内,因此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基因信息。
2:它们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们能在进入生物细胞后增殖(生物细胞包括细菌细胞和人类的细胞)。
所以有一些科学家对把病毒归类为有机生物持怀疑态度。
因为有机“生物”就意味着有能力吸收营养,能自身繁殖。
3:病毒要比细菌小千百倍,它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按照通俗的解释就是:病毒就是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比细胞小得多。
另外病毒因为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所以不能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繁殖,只有进入到别的动物的细胞,寄生其中才能法制。
病毒很多由简单的蛋白质构成。
正因为病毒小,是寄存在细胞中,所以很难被杀死,现代人类还没有很好的治疗病毒的方法。
所以病毒也是人类的克星。
一般采取干扰素,干扰病毒的复制,或者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壳。
而对于细菌,人类已经找到了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抗生素。
最典型的是早期的青霉素。
现在叫阿莫西林。
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人得了这些病难于医治的原因了。
例如非典中的象皇冠的冠形状病毒,就是很吓人的。
而细菌就很多了,人体内凡是和空气接触的地方都存在细菌。
一般是腔肠的地方。
细菌存在有益人体的,也存在有害的,所以不能一概否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防止杀死对人体有意的,也是怕有害的产生抗体。
尤其对于肠道,要维持细菌群体的平衡。
二、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从网上找到不少区别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发烧等症状的,列个表比较容易看:三、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
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中的运用

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中的运用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中应用的价值,以提高临床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支原体肺炎的小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同等数量健康儿童作为本次对照组。
对所有入组对象均使用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验方案进行相关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各指标值均有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中,通过应用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验的方法进行相关检查,不仅可以及时鉴别出小儿疾病的类型,还能大大缩短诊断时间,效果显著,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血常规、支原体肺炎、超敏C反应蛋白(CRP)、小儿、联合检验[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61-01支原体肺炎,是由于感染支原体引起的一种肺炎[1]。
主要会呈现出间质性以及毛细支气管炎样的改变,在儿童人群中较为常见,幼儿大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的感染,而学龄期儿童常常会表现为肺炎。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厌食、发热、咳嗽、头痛、畏寒、咽痛甚至胸骨下疼痛等,发热、咳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发病后会引起鼻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毛细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等情况的发生。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会并发胸腔积液、纵隔积气、肺不张、气胸以及坏死性肺炎等。
有的患儿病情发展速度很快,还会呼吸窘迫、死亡的情况。
目前临床上对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常用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及时诊断疾病并给予合适的处理措施。
为了研究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中应用的价值,,本文就我院接收的支原体肺炎的小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中的检测意义分析体会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中的检测意义分析体会发表时间:2018-08-01T11:25:05.8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作者:席维岳[导读] 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中的检测意义。
席维岳(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中的检测意义。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260例儿童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另选择260例健康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对象,并纳入常规组。
均进行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
结果:研究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明确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病情。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血常规;儿童细菌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168-01 细菌性肺炎在临床儿科中比较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流感杆菌等等,均为主要病原体。
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临床症状以持续发热、咳痰、咳嗽、头痛、呕吐恶心、腹胀腹泻以及肌肉酸痛等为主,有些患儿还会出现惊厥、嗜睡、意识障碍,严重影响着患儿的安全健康[1]。
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0例儿童细菌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与健康儿童260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的意义。
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0例儿童细菌性肺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作为研究组,其中有141例男性患儿,119例女性患儿,年龄2~8岁,平均(6.1±1.5)岁。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热、咳嗽、呼吸困难、面部青紫、胸痛、寒颤等临床症状;经实验室检查,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予以确定;X线提示肺叶存在炎性浸润阴影;支气管分泌物培养提示为细菌性肺炎。
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

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宁克勤;谢妮;艾辉;罗云玲【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07(4)6【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对鉴别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经病原菌培养和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对其进行血清CRP定量分析.结果 146例患儿中,MP感染患儿58例,CRP为16.21±12.32 mg/L;细菌感染患儿42例,CRP为33.52±18.33 mg/L;病毒感染患儿46例,CRP为3.86±4.61 mg/L.MP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检测可作为儿童MP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总页数】2页(P491-492)【作者】宁克勤;谢妮;艾辉;罗云玲【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518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相关文献】1.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陈明刚;张军霞2.3种检测方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J], 奚卫; 张颐豪; 赵荣平; 魏清3.肺炎支原体抗体与DNA检测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价值 [J], 王丽琼4.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价值 [J], 杨雪飞; 彭攀; 焦常锁; 刘爱玲; 田培5.肺炎支原体抗体与DNA检测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价值 [J], 王丽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反应蛋白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

C-反应蛋白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作者:郭新菊冀敏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8期【关键词】 C-反应蛋白;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关系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在人群的感染率呈逐年增多趋势,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112例肺炎患儿,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9例)和支原体肺炎组(53例),同时设立对照组(54例),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CRP检测,以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及人肺支原体IgM(MP-IgM),综合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常规查体和胸部X线检查和血常规等结果,根据《实用儿科学》(第6版)[1]做出诊断。
112例作为观察组,并分组如下:细菌性肺炎组(细菌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7个月至10岁,平均(3.4±1.9)岁;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0%,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于10 109/L, MP-IgM(-)痰中培养出致病菌;支原体肺炎组(支原体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7个月至11岁,用凝集法测定MP-IgM。
MP-IgM大于1:80为阳性;健康对照组(对照组)54例,均来自同年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男28例,女26例,年龄8个月至10岁;3组患儿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采血时间对照组在凌晨时进行空腹静脉抽血2 ml,并立即分离血清后于当天检测。
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当天(或次日凌晨)及治疗后恢复期(入院第8-10天)抽血检测[2]。
1.2.2 指标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 用CRP试剂盒,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CRP浓度≥8 mg/L为阳性;在病程8~10 d运用ELISA法进行血清学MP-IgM检测,MP-IgM>1:80为阳性。
取手指末稍血检测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测腋下体温;拍胸片。
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结果分析及应用价值

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结果分析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查结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健康组),细菌感染型支气管肺炎患儿30例(细菌组),病毒感染型支气管肺炎患儿30例(病毒组),对比三组血常规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
结果细菌组血常规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查结果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组,病毒组指标水平高于健康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查有助于鉴别儿童支气管肺炎类型,从而针对性的指导临床用药,最终积极影响疾病康复速度,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儿童患者;支气管肺炎;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lood routine, C-reactive protein, procalcitonin 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children with bronchopenitis.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30 healthy children (healthy group), 30 children (bacterial group) and 30 children (viral group)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to December 2022. The levels of leukocytes, C-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nonin in the blood routin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leukocyte, C-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toninin the bacteri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vira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indicators in the viral group were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Blood routine test, C-reactive protein test and procalcitonin test can help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bronchopenitis inchildren, so as to guide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ultimatelypositively affect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disease, which has thevalue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 children patients; Bronchopneumonia; Blood routine; C-reactive protein; calcitonin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1】。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与用药指导价值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与用药指导价值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对小儿细菌感染和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价值以及用药指导效果。
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感染因素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细菌组和病毒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两组患者均通过单纯血常规检查、单纯C反应蛋白检查以及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和白细胞计数的检查结果,比较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细菌组患者和病毒组患者的CRP浓度为(38.72±10.99)mg/L、(5.62±0.66)mg/L,细菌组患者和病毒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18.98±3.75)×109/L、(6.76±1.96)×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94.0%(94/100),CRP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94.0%(94/100),两种方法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99.0%(99/100),联合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血常规检查或者单纯CRP检查,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细菌感染和小儿病毒感染在通过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后,能够明显发现小儿细菌感染的CRP浓度和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者,且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任何单一检验,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小儿细菌感染;小儿病毒感染;用药指导小儿人群的年龄较小,身体中各个器官、组织、免疫系统的发育缺乏完善度,无法有效抵抗细菌病毒,如果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小儿人群的机体,则会使小儿人群被细菌、病毒感染,产生疾病,最常见的小儿感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部感染[1],但是,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的,细菌感染后的小儿患者体温不稳定,发病后三天内病情处于持续性加重状态,病毒感染的小儿患者的体温在持续升高,且发病急切,症状波动幅度大。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与病毒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与病毒感染中的效果观察吴艳梅【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细菌感染患者670例作为试验组,病毒感染患者6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较C反应蛋白、血常规单独检验的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可有效鉴别小儿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效果显著,值得借鉴.【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8(029)024【总页数】2页(P3988-3989)【关键词】血常规;C反应蛋白;小儿细菌感染;小儿病毒感染【作者】吴艳梅【作者单位】恩平市人民医院,广东恩平 529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R725.1小儿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均是临床常见病,两种病症初期症状极为相似,早期诊断难度较大,目前临床对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的鉴别主要以检测特异性抗体为主,但是所需要的检测时间较长,无法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开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
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效果,特选定本院儿科收治的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进行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儿科2016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患者670例作为试验组,病毒感染患者66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
(1)细菌感染:体温上升,咳嗽,X线检查示:肺部炎性病变,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治疗有效,痰细菌培养:阳性,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查:阴性。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142例患儿(感染组)及同期正常体检的120例小儿(正常组),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血常规各项指标。
结果:与正常组小儿相比,感染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上升(P<0.05),同时hsCRP及CRP阳性比例显著高于血常规(P<0.05)。
联合检测感染组患儿血常规、hsCRP及CRP后,阳性率显著上升。
结论:hsCRP、CRP水平检测有助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hsCRP、CRP结合血常规检测能够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率。
标签:小儿;肺炎支原体;C反应蛋白;血常规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多发于冬春两季。
其往往损伤小儿呼吸系统,同时易引起肺外合并症,并累及多个器官,对小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均有较大影响。
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检测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及正常小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血常规指标,并对比了单独及联合检测上述指标的阳性比例差别,以探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以下简称感染组)为2010年4月-2012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142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78例,女性患儿64例,年龄1~5岁,平均(3.12±1.21)岁,病程4 d~3个月,平均(38.21±12.43)d。
所有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均为阳性,以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8例,支气管炎患儿5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35例。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价值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40 1(25) 13(325) 26(650) 39(975)①
对照组 40 8(200) 18(450) 14(350) 32(80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χ2=613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
通过鼓膜穿刺术可清除患者中耳内的积液但无法彻底清除干净少量残留黏液可堵塞穿刺耳孔隔断外界空气使其无法进入鼓室内造成咽鼓管功能不良抽取积液后1963可使耳内呈负压状态加重咽鼓管塌陷降低咽鼓管的功能
吉林医学 2018年 10月第 39卷第 10期
·1963·
表 1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现 报告如下。
吉林医学 2018年 10月第 39卷第 10期
[667%(20/30)],对 比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χ2 =7954, 6667,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在我院检验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χ2值 =4501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鼓室积 液、非化脓性中耳炎等,一般因机械性阻塞、功能性通气障碍、 感染所引起,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闷胀等不良 症状[1-2]。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分保守治疗和手 术治疗两种,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鼓膜穿刺结合鼓 室注射药物,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具有较大的优势和临床意 义 [3-4]。通过鼓膜穿 刺 术 可 清 除 患 者 中 耳 内 的 积 液,但 无 法 彻 底 清 除 干 净,少 量 残 留 黏 液 可 堵 塞 穿 刺 耳 孔,隔 断 外 界 空 气,使其无法进入鼓室内,造成咽鼓管功能不良,抽取积液后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比较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比较刘爱琳;李利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年(卷),期】2010(2)4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时血常规改变,以期寻求早期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简单方法.方法对1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3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142例门诊体检正常小儿分别检测末梢血常规比较其特点.结果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白细胞总数较低、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的比例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总页数】3页(P357-359)
【作者】刘爱琳;李利
【作者单位】650032,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650032,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
【相关文献】
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 [J], 解立双
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诊的临床分析 [J], 汪源
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诊的临床分析 [J], 汪源;
4.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分析 [J], 李海波
5.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J], 钟小青; 沈菲; 张宝丹; 蔡高涛; 江长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临床 资料 .
20- 1 20- 1 0 70/ 0 90 云南省第一人 民医
院儿科 收治住 院 的肺炎 患 儿 2 7例 , 炎支 原 体 肺 8 肺
d i1 . 9 9 j is . 6 4 3 6 . 0 0 0 . 2 o :0 3 6 /.s n 1 7 — 8 5 2 1 . 4 0 8
【 中图 分 类 号】 R 2 【 献标 识 码】 B 【 75 文 文章 编 号 】 17 - 8 5 2 1 ) 40 5- 3 6 43 6 (0 0 0 - 37 0
炎 组患 儿 1 3 , 中男 7 5 例 其 2例 , 8 例 ; 女 1 年龄 1 个 1
分析d J 呼 吸道肺炎 支原 体 感染 与细 菌感染 的血常 ,L
穴, 中脘 则是胃 的募 穴 , 者 均为治 疗泄泻 、 两 腹痛 、 腹
胀、 肠呜 的重要 穴 位 。本 研 究 运 用拔 火 罐 的 祛风 散 寒、 行气 止痛 的功效 , 作用 患儿 的天 枢 、 中脘 两穴 , 从
C反 应 蛋 白 的 比较
刘 爱琳 , 李 利
作 者 单 位 :5 02 昆 明 , 南 省 第 一 人 民 医 院儿 科 603 云 作 者 简 介 : 爱 琳 ( 9 2 ) 女 , 治 医师 。研 究 方 向 :,L 刘 17一 , 主 d J 呼吸 系 统 疾 病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 — i al l @ ya . e。 Emal ini : i u eh常 规 比较 其 特 点 。结 果 与 细 菌 性 肺 炎 组 比 较 , 炎 支 原 体 肺 炎 组 患 儿 白 细 胞 总 数 较 肺 低 、 核 细 胞 比例 及 绝 对 值 增 高 、 红 蛋 白含 量 降低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中 性 粒 细 胞 比例 及 绝 单 血 差 P< . 1 。
弹性 , 凹凸不平 处及毛 发 的部 位 , 无 以防掉 罐 。操 作 时 必须 迅速 , 能使罐拨 紧 , 才 吸附有 力 。
参 考文 献
[ 3 汪受 传 . 医 儿 科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9 8 6 2 1 中 M] 北 人 19 ; 8 —
6 6. 9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儿 科 学 2 1 0 0年 8月 第 2卷 第 4期
ChnP darItg rdt etMe , g2 1 . l , o 4 i e i ne rT a iW s d Au 0 0 Vo 2 N . t
・3 7 ・ 5
/ J肺 炎 支 原体 感 染 与 细 菌感 染 血 常规及 bL
对 值 、 巴细 胞 比例 及 绝 对 值 、 反 应 蛋 白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淋 c P> 0 0 ) 肺 炎 支 原 体 肺 炎 组 贫 血 、 小 板 .5 ; 血 减 少 和 白细胞 减少 的 比 例 较 多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结 论 肺 炎 支 原 体 感 染 后 可 有 贫 血 、 小 差 P .5 。 血 板减少 、 白细 胞 减 少 , 核 细 胞 比例 及 绝 对 值增 高 。 单 【 键 词 】 支 原 体 感 染 / 因 学 ; 细 菌 感 染 / 因学 ; 血 液 分 析 ; C反 应 蛋 白 ; 儿童 关 病 病
临床上 , 肺炎 支 原 体 和 细菌 性 呼 吸道 感 染 早期
不易 区分 。 目前 临床 尚无早 期诊 断肺 炎支原 体感染
规及 C反应 蛋 白特 点 , 以期 为 临 床早 期 判 断肺 炎支 原体 呼 吸道感染 的提供 帮 助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的简单 方法 , 多依 赖 于肺 炎 支 原 体 特异 性 抗 体 的检
简单 , 价格低廉 。 在 应 用拔 罐疗 法治 疗 d J 风 寒 泻 时应 注 意 : xL 拔
[] 孙 国杰 . 灸 学 [ ] 上 海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9 7 10 2 针 M . 上 19 : 8 —
1 4 8 .
[ ] 陈永红 , 3 王镭 , 王石亭. 儿科 疾病与疗效 标准[ . M] 上海 中医药
大 学 出版 社 ,0 6 4- 9 2 0 :74 .
罐前要 先检查罐 具 , 口部 须 光滑平 整无破 损 ; 皮肤有 溃疡破 损处 , 有过 敏 , 血 肿 及 大血 管 的 部 位 , 有 不宜 拨 罐 , 热抽搐 患儿 不宜 采用 拨罐 疗法 ; 火罐 时应 高 用 注意勿灼 伤或烫 伤 皮 肤 , 烫 伤或 留罐 时 间太 长而 若
皮 肤起水 泡时 , 泡勿 需 处 理 , 敷 以 消毒 纱 布 , 水 仅 防
[ ] 韩新 民, 4 汪受传, 虞舜. ,b d J 泄泻中医诊疗 指南 [ . J 中医儿科杂 ]
志 ,0 8 4 3 :-. 2 0 , () I 3
而起 到祛 除脾 胃之风寒 , 调理脾 胃运 化的 功能 , 促进 中焦 气血 运行 通 畅 , 脾 胃升 清 降 浊 有 度 , 健 胃 使 脾
和 , 终达 到治疗 d J 风 寒 泻 的 目的 。本 研 究 结果 最 ,L
显示 , 拔火罐 对d J 风 寒泻 有着较 好 的疗效 , ,L 且操作
【 要】 目的 回 顾 性 分 析 d J 肺 炎 支 原 体 呼 吸 道 感 染 时 血 常 规 改 变 , 摘 ,L 以期 寻 求 早 期 判 断 肺 炎 支 原 体 感 染 的 简 单 方 法 。 方 法 对 13例 肺炎 支原 体 肺 炎 患 儿 、3 5 14例 细 菌 性 肺 炎 息 儿 、4 例 门 诊 体 检 正 常 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