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ICU指南危重症
ICU(重症监护病房
八、ICU(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管理(一)医院重症ICU 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ICU 病房,集中了医院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施,对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ICU 病房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当医院设臵二个ICU 单元及二个以上时,应设臵医院ICU 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必需加强对各类ICU 病房的管理。
1.人员组成1.1 主持:主管业务院长1.2 成员:医务处、护理部、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部门、药剂科、医学影像科、临床检验科、医学工程科、医院感染科等部门主任;各类ICU 病房的主任;相关临床科室主任。
2.职能权限: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对工作情况提出协调与评价意见,保障ICU 工作临床正常运行。
2.1 ICU 的设臵与变更、人力资源的配臵、设施设备配臵。
2.2 ICU 科主任、护士长、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的评价与权限认定。
2.3 定期与不定期对ICU 工作情况提出评价意见,重点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2.4 对ICU 与院内各科室、以及各类ICU 之间,提出协调意见。
2.5 对ICU 临床技术的准入与培训提出意见2.6 完成院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3.工作要求:3.1 由医务处、护理部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3.2 有会议记录、内容纪要。
3.3 对提出的意见,相关科室有具体整改措施,由医务处、护理部负责督导,并在下次会议上有落实的结果反馈。
(二)ICU 病房医师与护士配备2.1 医师配备:2.1.1 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性质而定,综合ICU 床位与人员之比为1:0.8-1,固定的重症医学医师,不应低于70%,确保能够实施三级医师查房与承担独立值班。
2.1.2 应由从事重症医学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负责领导,非固定医师可定期轮换,但轮换期不应少于6 个月。
2.1.3 制定与实施岗前业务培训计划,经考核后方可上岗,进修与见习期人员不得单独执业。
疑难危重病例-ICU
效果评价:患者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紊乱后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尿量保持 在30ml/h以上。
4、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与感染有关。 护理目标: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体温维持正 常。
Company Logo
护理措施
(1)评估引起体温过高的原因,实时监测患者体温。 (2)遵医嘱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退热剂,物理 降温,包括酒精擦浴、冰敷、使用冰毯等,监测 体温变化并观察其疗效记录降温效果. (3)体位:半坐卧位,以利漏出液积聚于盆腔和局限 化、减少毒素吸收剂引流。保持切口及引流管周 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换药,保持无菌。
2012-5-5
Company Logo
患者神志镇静状态
2012-5-6
T: 39℃ P: 136次/分 R: 42次/分 BP: 98/49mmHg SPO2:93% 血气分析: PH: 7.426 PO2: 53mmHg PCO2:47mmHg BE: 10
2012-5-8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4)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
a.调节负压大小:一般情况下负压75-150mmHg为宜,具 体根据医嘱调节。 b.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保持连接紧密,避免扭曲、 脱离,定时挤管。 c.调节灌洗液的量及速度。 d.观察及记录
Company Logo
(5)出汗较多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根据血气分 析结果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注意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及全身情况,及时给予病 人预防口腔炎和褥疮的知识指导。 (7)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
护理措施
a.评估呼吸道低效的程度及其形成的原因,听诊痰 鸣音及观察血氧饱和度等 b.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促进痰液引流痰的观察与记录
ICU常见病症
第一篇常见病症1 心脏骤停诊疗常规 (3)2 常见高血压意外诊疗常规 (4)3 常见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6)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常规…………………………………5 肺血栓栓塞症诊疗常规………………………………………………………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常规……………………………………………………7 危重型哮喘诊疗常规 (19)8 消化道出血诊疗常规 (20)9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常规 (21)10 休克诊疗常规 (24)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常规 (30)12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诊疗常规 (32)13 低血糖昏迷诊疗常规 (32)14 肾上腺危象诊疗常规 (33)15 甲亢危象诊疗常规 (34)16 甲减危象诊疗常规 (35)17 垂体危象诊疗常规 (35)18 有机磷中毒诊疗常规 (36)19 镇静催眠剂中毒诊疗常规 (39)20 癫痫持续状态诊疗常规 (39)21 多发性创伤诊疗常规 (40)22 脑外伤诊疗常规 (42)23 脑出血诊疗常规 (43)24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常规 (44)25 脑梗塞诊疗常规 (46)26 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症诊断标准 (49) (50)27 植物生存状态诊断标准 (52)28 昏迷程度诊断标准 (52)29 急性左心衰诊疗常规…………………………………30 外科术后诊疗常规 (59)31 耳鼻喉鼾症病人术后诊疗常规 (60)第一篇常见病症1 心脏骤停诊疗常规【诊断】一临床表现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及血压测不出。
二心电图表现呈室颤、无脉室速、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等电位线)。
一般只要具备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颈总动脉等)二项,在院外现场即可诊断。
【处理】一室颤马上心脏按压,100次/分,应以最快速度给予电除颤,能量:第一次,单相波360 Jr。
静注肾上腺素1mg,如为细颤,应静注1mg肾上腺素转为粗颤后再给予除颤。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4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8到12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疑难危重病例-ICU
病情严重度
患者的病情严重度需达到 一定程度,需要密切监测 和高级生命支持。
预期死亡率
患者预期死亡率较高,需 要在ICU接受特殊护理和 治疗。
资源利用
需要大量医疗资源的患者, 通过ICU的集中管理和优 化资源配置,提高救治效 率。
02 疑难危重病例的特征
病例的复杂性
病情复杂
疑难危重病例通常涉及多 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障碍, 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
03 疑难危重病例的识别与处 理
病例的初步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对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 压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 用药史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 括皮肤、淋巴结、心肺听诊等,
发现异常体征。
病例的紧急处理
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确保 患者安全。
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针对患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 率。
护理效果的评估
1 2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
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了解护理工作的 实际效果。
分析评估结果
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 处,为改进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疑难危重病例-ICU
目录
• ICU概述 • 疑难危重病例的特征 • 疑难危重病例的识别与处理 • ICU中疑难危重病例的护理 • ICU中疑难危重病例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ICU中疑难危重病例的康复与预后评估
01 ICU概述
ICU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ICU是重症监护病房,专门为危重 病人提供集中救治和护理的场所 。
重症监护室ICU急危重症抢救流程【VIP专享】
ICU急危重症抢救程序1、心肺脑复苏程序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疼痛:肌内注射吗啡也可同时肌注阿托品室性心律失常: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低血压:用升压药建立静脉通道休克: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升压药转送有监护设备的冠心病监护病房抗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利多卡因静脉补钾、镁,室速室颤:利多卡因、30s 内电除颤,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10min 无需处理高度以上AVB :阿托品,安置心脏临时或永久型起搏器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加血管扩张剂,急诊PTCA 或冠脉旁路手术抗心衰:减轻前后负荷,呋塞米,限钠,多巴酚丁胺,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72h 内慎用洋地黄类药物4、急生左心衰竭、肺水肿抢救程序体位:坐位或半位双腿下垂床旁给氧及消泡:鼻导管或面罩加压,从2000-6000ml/min ,使氧气通过20%-30%乙醇湿化瓶,以消泡。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200mg+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或地塞米松10mg 静脉注射镇静:哌替啶50-100mg 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 ,注意适应征。
快作用强心药:毛花苷C0.4mg 静脉注射,冠心病患者可毒毛花苷K0.25mg 静脉注射。
或选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主动脉内球囊泵速利尿剂:呋塞米20mg 或利尿酸钠25mg 静脉注射可15-20min 重复,(记24h 出入量),注意补钾 血管扩张剂:选用作用迅速的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控制高血压、控制感染,手术治疗机械性心脏损伤,纠正心律失常进入ICU 监测心电及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支持疗法,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5、严重心律失常抢救程序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描记全导联EKG和长Ⅱ导联EKG查血气、电解质、心肌酶接心电监护仪除颤器Ⅱ-Ⅲ度AVB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房颤、房扑转律、奎尼丁、胺碘酮、维拉帕米或电复律减慢心室律:洋地黄(预激者禁用)、维拉帕米或β-阻滞剂室上速:维拉帕米、洋地黄(非预激者)、升压药、电复律、人工心脏超速、起搏仰制室速普通型:利多卡因、或心律平静脉注射洋地黄中毒时用苯妥英钠静脉注射,尖端扭转型:硫酸镁、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纠治低押低镁血症支持疗法并纠正水酸碱失衡加强监护营养心肌药物6、 休克抢救程序采血:血气分析、电解质、Cr 、BUN 及血渗压凝血象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3P试检。
ICU指南 危重症精品PPT课件
Sept.26,06
7Hale Waihona Puke Kevin Wu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 开始。(B级)
➢对危重症病人来说,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为第 一需要。 ➢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 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开始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 早期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则可显著地降低上述时间 与费用
Sept.26,06
2
Kevin Wu
临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医学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住院重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比率 却未见下降的原因: ➢社会人口老龄化; ➢医学水平的提高使得重症病人生命延长、病情更加复杂迁延; ➢应激时的乏氧代谢使得各种营养底物难以利用; ➢严重的病理生理损害(意识、体力、消化器官功能)妨碍重症 病人进食; ➢部分慢性病人往往有长期的基础疾病消耗; ➢病理性肥胖病人的增多; ➢特别是许多病人在其入院时多忽视了营养状态的评估。 ➢临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 到足够的重视。
Sept.26,06
4
Kevin Wu
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 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 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 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重症病人严重应激的 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病人对于补充的蛋白 质的保存能力很差。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73145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
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
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de 7 7 d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9 G G c年 f月第 4 7卷第 f期
$ G G c $ r 4 7 $ " f & g S h& i S j & k i lWl 来自 m n o p9 ^q o sq
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 $ 经过 % ! " # " # 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 $ & ’ 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 慢性消耗性疾病终末状态 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 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 一般不是 % ! " # " ) * $ % & ’ & ’ 的收治范围 ( + , . 建设标准 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 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并考虑以下因素0 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 手术 + " / % & ’ 应该有特殊的地 理 位 置 $ 室* 影像学科 * 化验室和血库等 $ 在横向无法实现 1 接近 2 时$ 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 1 接近 2 ( 每个 % 面积为 4 + " 3 % 5 64 789: 7 69 589( 每个 % & ’ 开放式病床每张床的占地面积为 4 & ’ 最少配备 4个单间病房 $ & ’ 中的 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 $ 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 4 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 $ 69间 ( 鼓励在人 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 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 $ 主任办公室* 工作人员休息室* 中央工作站* 治疗室* 配药室* 仪器室* 更衣室* 清 + " # % & ’ 的基本 辅 助 用 房 包 括 医 师 办 公 室* 污废物处理室* 值班室* 盥洗室等(有条件的 % 可 配 置 其 他 辅 助 用 房 包 括 示 教 室 家 属 接 待 室 实 验 室 营 养 准 备 室 洁室* $ * * * & ’ 等 ( 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 4 " 5 ;4以上 ( 医疗辅助用房区域* 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 + " ) % & ’ 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 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 对的独立性 $ 采光条件$ 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 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 + " ! % & ’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 * 度 ( 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 < 9 = >4 " 5 ? @ 左右 ( 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 ( 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 手部消毒装置 $ 单间每张床 4套 $ 开放式病床至少每 9张床 4套 ( 最 好 通 过 不 同 的 进 出 通 道 实 现$ 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 + " + % & ’ 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 物 流 在 内 的 医 疗 流 向$ 叉感染 ( 不积尘 * 耐腐蚀 * 防潮防霉 * 防静电 * 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 + " A % & ’ 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 * + " B % & ’ 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 ( 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 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 $ 电话铃声 * 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 声 音 等 均 属 于 % + " C * & ’ 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 工 作的情况下 $ 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 ( 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 $ 傍 5D < $ % & ’ 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 = E F? 晚= 夜晚 地面覆盖物 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GD < $ 9 GD < ( * ( E F? E F? 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 * 广播系统 ( + " / H % & ’ 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 * A , . 必配设备 每张床配备 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 提供电* 氧气* 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 A " / 氧气接口 9个以上 $ 压缩空气接口 9个和负压吸引接口 9个以上 ( 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 ( 每张 % 4 9个以上 $ & ’床 和漏电保护装置 : 最好每个电路插座都在主 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 (% ? & ’ 最好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 < ’I J 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 配备防褥疮床垫 ( A " 3 应配备适合 % & ’ 使用的病床 $ 进行心电* 血压* 脉搏血氧饱和度* 有 创 压 力 监 测 等 基 本 生 命 体 征 监 护(为 便 于 安 全 转 运 患 A " # 每张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 者$ 每个 % & ’ 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 4台 ( 二级医院的 % 每张床配备简 A " ) 三级医院的 % & ’ 应该每张床配 备 4台 呼 吸 机 $ & ’ 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 易呼吸器 < 复苏呼吸气囊 ? 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 每个 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 台 ( $ 4 ( % & ’ 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张床 9套以上 ( 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 A " ! 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张床均应配备 $ 心 电 图 机* 血 气 分 析 仪* 除 颤 仪* 血 液 净 化 仪* 连 续 性 血 流 动 力 学 与 氧 代 谢 监 测 设 备* 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 A " + 其 他 设 备0 车上备有喉镜 * 气管导管 * 各种接头 * 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 ? 体外起搏器 * 纤维支气管镜 * 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 < * 随时为 % 生化和细菌学等检查 ( A " A 医院或 % & ’ 必须有足够的设备 $ & ’ 提供床旁 E超 * K线 * B , . 选配设备 除上述必配设备 外 $ 有条件者视需要可选配以下设备0 每 张 床 4个 成 L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 M闭路电视探视系统$ 测定仪: 代谢等监 像探头 : N 脑电双频指数监 护 仪 < ? : O输液加温设备: P胃黏膜二氧化碳张力与 Q T呼气末二氧化碳* E % J RS 测设备 : 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 U 体外膜肺 < : Y 床旁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 : Z 主动脉内球囊 反 搏 < ? \防止下 [ V & WX? % FE I 肢深静脉血栓 < 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 胸部震荡排痰装置 : ‘ [ ( ] ^_?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建设与管理指南b 经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反复酝酿* 讨论制订$ 随着我国重症医学 a % & ’? 的发展与进步 $ 本会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修订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 建设与管理指南 < 工作小组 < 按姓氏笔划为序 ? a 9 G G c ? b % & ’? 于凯江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马晓春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方 强 <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刘大为 < 北京协和医院 ? 严 静< 浙江医院 ? 管向东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安友仲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康 焰< 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 ? 邱海波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覃铁和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指南ICU的定义►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基本要求►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ICU的人员配备►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IC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 : 1以上。
►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
►ICU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ICU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复苏▪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
完整ICU诊疗指南
目录1.机械通气 (1)无创机械通气 (4)有创机械通气 (5)2.呼吸衰竭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8)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常规 (11)4.ICU成人患者持续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的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12)5.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与止痛流程 (14)6.重症患者的血糖监测与调控 (15)7.急性左心衰竭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17)8.心律失常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1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9)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0)心房纤颤 (21)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2)控制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23)严重心律失常急救流程 (24)9.心脏骤停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25)10.急性肾功能衰竭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27)11.失血性休克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29)1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31)13.癫痫持续状态诊疗流程 (33)14.有机磷农药中毒 (34)15.严重感染质控标准及诊疗流程 (35)1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质控标准及诊疗流程 (38)17.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39)18.电解质紊乱 (43)19.气管插管操作常规 (51)20.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常规 (53)21.中心静脉压力监测术 (55)22.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术 (57)23.非同步电复律除颤术 (58)24.电击除颤操作流程 (59)25.休克急救程序 (61)26.多发伤复合伤急救流程 (62)27.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流程 (63)附录1.Ramsay镇静评分2.RASS镇静程度评估表3.镇静镇痛常用药物4.胰腺炎Balthazar CT分级评分系统5.MODS评分系统6.危重病APACHEⅡ评分系统表机械通气【适应证】1.有下列导致呼衰的基础病,经针对基础病的积极治疗,仍有进行性低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储留:1)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ICU常见疾病指南
39
以上只是常用的部分,多摘取中文版,相应指南多 有欧版及美版。
40
要
12
2015 欧洲心脏病学会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与心脏性 猝死预防指南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2015欧洲共识建议简介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2014 EHRA_HRS_APHRS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2015 ACC_AHA_HRS指南: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
患者管理
催吐、洗胃 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医学救援中国专家共识2015 化学毒剂与有毒化学品中毒急救处置中国专家共识
2015
4
感染性休克与脓毒症 创伤失血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5
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2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 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 第三次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解读
16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年版)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卒中肺炎共识小组的推荐
意见 2014+NICE指南总结: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
断和管理(编译) 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指南解读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重症医学科
1
2005AHA 美国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
新指南解读(楼滨城、朱继红) 基础篇 高级篇 心脏骤停后处理
2
心肺复苏行业标准 心肺复苏后昏迷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2014 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共识
3
2014 急性酒精中毒诊治专家共识 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共识”(2014) 中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第2部分:
最新版ICU镇痛镇静指南
镇静目标明确为轻度镇静, 而之前的指南仅提出需要根据 患者情况设定镇静目标
二、躁动与镇静
镇静与镇痛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
(Richmond Agitation-
既往指南推荐使用所有
Sedation Scale, RASS)和镇静 经过验证的镇静评分量表
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推荐级别:-2,-1,0,1,2;推荐强度区分为强(1) 和弱(2);支持(+)和反对(-),0表示无法给出推荐意见。
一、疼痛和镇痛
镇静与镇痛
疼痛 疼痛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
苦而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觉。ICU患者疼痛的诱 发因素包括:原发疾病、各种监测、治疗手段 (显性因素)和长时间卧床制动及气管插管(隐 匿因素)等。
概述
镇静与镇痛
(一)镇痛和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基本治疗中的地位
焦虑、烦躁的后果
应激反应增强 高血糖、心 动过速和代谢增加、耗氧量
增加
干扰疾病的诊断、 治疗不配合
增加患者自残发生率 意外拔管
临床实践指南:ICU中成人病人疼痛、躁动和谵妄的处理 镇静与镇痛
(2013)
证据等级:A,B,C;从A到C证据级别逐渐降低;专家 意见不做为证据采用。
概述
镇静与镇痛
(一)镇痛和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基本治疗中的地位
恐惧
环境因 素
自身严 重疾病 的影响
隐匿性 疼痛
无助
对未来 命运的 忧虑
上述因素使患者感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构成对患者的恶性刺 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因为这种“无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 及其生命安全。国外学者的调查表明,离开ICU的患者中,约有50%对其 在ICU中的经历保有痛苦的记忆,而70%以上的患者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 与躁动。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的人员配备】(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
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调查(MICU)显示接受仅有50%左右接受EN的重症
病人可达到目标喂养量(25 kcal/kg BW *day)。
Sept.26,06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evin Wu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
➢ 早期EN,使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 等
➢ 外科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方式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80% 的患者可以完全耐受肠内营养(TEN),另外10%可接 受PN和EN混合形式营养支持,其余的10%胃肠道不能使 用,是选择TPN的绝对适应症。
➢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病人,有回顾
n 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热卡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
n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已经超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 畴,而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 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 部分。
n 对于危重病患者来说,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提供细胞 酶等代谢所需要 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只有在恢复阶段。才 能够逆转负蛋白质平衡。-肠外肠内学会重症协作组
Sept.26,06
-3-
Kevin Wu
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概念
n 重症医学是对住院病人发生的危及器官功能和生命的急性病理生理变 化进行全方位支持和综合治疗的学科。
n 在重症医学的综合治疗中,关键是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氧输送 并使之与氧消耗相适应,即:灌注与氧合。灌注与氧合的目的是维持 与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而代谢的底物以及部分代谢过 程的调理,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手段。
n 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病人迅速出现营养不 良,并难以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此外,营 养摄入不足和蛋白质能量负平衡与发生营养不良 及血源性感染相关,并直接影响ICU病人的预后。
Sept.26,06
-7-
Kevin Wu
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 开始。(B级)
➢对危重症病人来说,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为第 一需要。 ➢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 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开始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n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 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
Sept.26,06
-5-
Kevin Wu
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 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 需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
➢ 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B级) ➢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到考虑受损
-10-
Kevin Wu
经胃肠道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 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
➢ 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营养支持方式已由PN为主要 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管或胃/肠造 口途径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EN)
➢ PN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而接受EN病人感染的风 险比要接受PN者为低。
Sept.26,06
-9-
Kevin Wu
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
➢ 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 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B级)
➢ 推荐意见5: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 或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 用肠内营养(PN,PN+EN)(C级)。
Sept.26,06
Sept.26,06
-4-
Kevin Wu
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n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 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 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 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n 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重症病人严重应激的 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病人对于补充的蛋白 质的保存能力很差。
器官的耐受能力。(E级)
Sept.26,06
-6-
Kevin Wu
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 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n 严重应激后机体代谢率明显增高,出现一系列代 谢紊乱,体重丢失平均0.5-1.0 kg/d,机体营养 状况迅速下降及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丢失≥10%) 是重症病人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成为独立因素影 响危重症预后。
Sept.26,06
-8-
Kevin Wu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 到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E级)
➢ 此外还需考虑不同原发疾病、不同阶段的代谢改 变与器官功能的特点。存在严重肝功能障碍,肝 性脑病,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未得到有效 控制等情况下,营养支持很难有效实施。
➢ 应激性高糖血症是ICU病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近 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EN、 PN),应配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 糖水平(≤110~150mg/dL)可明显改善重症病 人的预后,使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 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 早期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则可显著地降低上述时 间与费用
Sept.26,06
-2-
Kevin Wu
临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医学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住院重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比率 却未见下降的原因: ➢社会人口老龄化; ➢医学水平的提高使得重症病人生命延长、病情更加复杂迁延; ➢应激时的乏氧代谢使得各种营养底物难以利用; ➢严重的病理生理损害(意识、体力、消化器官功能)妨碍重症 病人进食; ➢部分慢性病人往往有长期的基础疾病消耗; ➢病理性肥胖病人的增多; ➢特别是许多病人在其入院时多忽视了营养状态的评估。 ➢临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 到足够的重视。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危重症学会营养学组 2006年
Sept.26,06
-1-
Kevin Wu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
➢ 历史悠久: 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 是同步的,都已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
➢ 住院病人普遍存在营养不良: 数十年来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存在着 普遍的营养不良;这种营养不良(特别是低蛋白性 营养不良)不仅增加了住院病人死亡率,并且显著 增加了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