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酚的性质来源 结构测定的意义

棉酚的性质来源 结构测定的意义
棉酚的性质来源 结构测定的意义

实验综述

棉酚的性质来源结构测定的意义

棉酚( g ossy po l) ,棉酚又称为棉籽醇, 系萘的衍生物,化学名为2. 2′-双- 1, 6, 7- 三羟基- 3- 甲基- 5-异丙基- 8- 甲醛- 二萘。在结构上有醛式、烯醇式、醌式三种形式, 呈互变异构, 是一种酚毒贰; 它具有酚和芳香族的特性,棉酚稳定性差,遇光、水、热和空气容易氧化变质。

常温下, 纯棉酚呈黄色结晶, 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亦溶于油脂,但不溶于水、已烷及低沸点的石油醚。故此, 在分析检测棉酚的过程中, 常用这些有机溶剂来提取或分离棉酚。

来源:棉酚存在于棉籽中, 其次在用棉籽作原料或基质的物质中也存在。棉籽油是各种品种的棉花种籽榨取出的油脂, 它为黄棕色或赤棕色液体, 其中含有一种存在于棉红色素腺体中的有毒物质, 即棉酚。棉酚在其种籽中含量最高。在榨油时由于经过加热和加碱处理, 棉酚受到破坏, 其含量降低。若棉籽不脱壳, 不蒸炒进行生榨, 那么所得的棉籽油; 通称毛棉油: 则棉酚含量较高。它比正常食用油高几十倍。食用油中一般含有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又名叔丁基对苯二酚、叔丁基氢醌)作为抗氧化剂。

意义:棉酚按其存在的形式可分为游离棉酚( FGP) 和结合棉酚( UGP) , 两者之和称之为总棉酚( TGP) 。一般认为〔1〕U GP 不能被消化道吸收, 故认为无毒害作用, 而FGP 能被消化道吸收, 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当棉籽油中FGP 在0. 02%以下对动物没有影响;在0. 02%有微弱影响; 在0. 15%~0. 20%能引起严重中毒。我国规定棉籽油中FGP≤0. 02%〔2〕。若长期食用含有超标棉酚的食品, 将会产生一系列蓄积性中毒反应, 严重者会导致死亡〔3〕。棉酚对心、肝、肾等实质细胞及神经、血管以及生殖机能均有毒作用〔4〕。中毒者一般有头痛、眩晕、乏力及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腹痛、腹泻或便秘, 甚至可出现胃、肠出血等临床症状,即所说的“烧热病”。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食品中FGP、T GP 的含量, 从而检测食品中FGP、TGP 的含量也就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测定方法:目前, 检测棉酚的方法很多, 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苯胺比色法(方法操作复杂, 误差大, 灵敏度不高,所使用的试剂毒性大, 有很多不足之处)、重量法(早在三十年代, Halverson、Smith等将样品经过适当处理, 通过称取T GP 重量的办法来检测棉籽中棉酚的含量。这种方法操作较繁琐, 且较粗略的估计棉酚的含量, 现已不再被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目前, 利用AAS 法测定FGP、TGP 报道很少, 主要是由于没有明确空心阴极灯或无极放电灯来作电源, 而难以实现AAS 法的测定。)、滴定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其中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国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为普遍。现在着重介绍以上两种方法。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UV 法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方法,是目前我国工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卫生检验工作中, 目前测定棉籽油中棉酚, 国标( GB/ T5009139) 法为紫外分光光度法, 仪器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时, 吸收波长为378 nm,方法是将样品中FGP 经用70%丙酮提取后,在378 nm 波长处测定棉酚的吸光度, 计算其含量,8nm 处测定其吸光度, 然后根据其吸光度的大小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该方法仪器设备少、操作简单易行, 在基层防疫站中应用较多, 但往往由于其样品处理不彻底或不当, 其他成分的干扰,使结果不够理想。

Stipanoric曾报道过由于不饱和脂肪酸的三酸甘油酯氧化产物的干扰, 使结果

偏离。

5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HPLC 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等特点。目前, 在国内外研究较活跃, 但各资料报道不一, 以甲醇—水—磷酸作流动相的报道较多。由于所选用的萃取剂或色谱柱的不同而使得结果大多数不太满意。张延坤等在Abou- Do nia、Noumeir等报道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发现上述流动相系统对与棉酚结构类似的色素杂

质分离效果较差, FGP 峰易产生拖尾现象。于是,便采用了在流动中加入适量乙腈和增加磷酸用量, 而克服了上述现象。即以甲醇—水—乙腈—磷酸( 80+ 15+ 5+ 0. 2) 作流动相, 以95%乙醇—水—乙醚—冰乙酸( 71. 5+ 28. 5+ 20+ 0. 20) 〔19〕萃取FGP, 以0. 1mo l/ L 草酸溶液( 丁酮+ 水, 55. 3+ 5) 、70%丙酮、0. 5mo l/ L 醋酸钡萃取T GP, 然后于L- Bo ndapakC18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测定。线性范围为2—10Lg , 最低检出量为10ng ,回收率为98 . 98%, RSD 为3. 26%。黄天宝等〔20〕利用甲醇—水—磷酸作流动相, 根据棉酚在四氢呋喃中相对稳定的特征〔21〕, 用四氢呋喃提取棉籽饼中FGP, 在L—Bo ndapakC18柱分析, 亦不出现拖尾现象。最小检出量为10ng , RSD 为5. 6%。马勇健〔22〕以其作流行相, 试样中的FGP 经直接用70%丙酮提取, 在ODS—柱上进行分离测定结果也较

满意。另外, Lee 等〔23〕用乙酸乙脂作萃取剂, 用Radial- PakC18柱分析。Matlin 等〔24〕以氨基酸脂席无碱衍生物形式进行分离, 用乙腈—pH3 的0. 01mol/ LKH2PO4 溶液( 41+ 9) 作流动相, Hy- Persil- ODS 柱也成功地进行了分离测定。总之, 只要选择好了合适的萃取剂、流动相和色谱柱, 就可成功的进行分离测定。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1、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有关乙炔(H-C=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 A.碘单质 B.水C.苯酚 D.己烷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 .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B.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5.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 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C.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D.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6.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

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7.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 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F C.Cl2 D.F2 8. 下列原子或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 A. S2-: 1s22s22p63s23p6 B. N: 1s22s22p3 C. Si: 1s22s22p63s23p2 D. Na: 1s22s22p53s2 9.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C,Si,Ge B.N, P, As C.Si, P, Cl D. F, S, Cl 10.某元素质量数51,中子数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A.3 B.1 C. 2 D.0 11,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的晶体是 ( )。 A.金属晶体 B.分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原子晶体 12,下列关于物质熔点的排列顺序,不正确的 是 ( )。 A.HI>HBr>HCl>HF B.CI4>CBr4>CCl4>CF4 C.KCl>KBr>KI D.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13、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有关的判断错误的是() Na2O Na AlF3AlCl3Al2O3BCl3CO2SiO2 920℃97.8℃1291℃190℃2073℃-107℃-57℃1723℃ A.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 B.在上述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离子晶体的高

高中化学选修3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湖北黄石二中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人:高存勇2010.12.23 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者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p能级上仅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根离子是 A.RO-3B.RO-5C.RO2-4D.RO-4 2.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K、Na、Li B.Al、Mg、Na C.N、O、C D.Cl、S、P 3.基态原子的第5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肯定为 A.8个B.18个C.8~18个D.8~32个 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原子轨道电子均已填满 B.其原子与同周期ⅠA、Ⅱ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5.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1s22s22p5 B.1s22s22p43s2 C.1s22s22p63s23p63d44s2 D.1s22s22p63s23p63d34s2 6.下列元素中价电子排布不正确的是 A.V:3d34s2 B.Cr:3d44s2 C.Ar:3s23p6 D.Ni:3d84s2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电子走“8”字形 B.主量子数为3时,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基态铜原子有8个能级 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8.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是11 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和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9.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 B.3p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亚层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亚层和p亚层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10.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A.6 B.12 C.26 D.30 11.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a-4B.a-5C.a+3D.a+4 12.用R代表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下列关于R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R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 B.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都是H2RO3 C.R都是非金属元素 D.R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13.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 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4.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序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第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高中化学选修三_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的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 得到晶体的途径:熔融态物质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③固定的熔点;④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2.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晶体中无限重复的部分 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1 8×晶胞顶角上的原子数+1 4×晶胞棱上的原子+1 2×晶胞面上的粒子数+1×晶胞体心内的原子数 思考: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 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eg :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Al 2O 3·SiO 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与层垂直方向上的电导率和与层平行方向上的电导率之比为1:1000。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 ①硬度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 2一定是晶体 3.下图是CO 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 注意: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b.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①物理性质 a.较低的熔、沸点 b.较小的硬度 c.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d.“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②典型的分子晶体 a.非金属氢化物:H 2O、H 2 S、NH 3 、CH 4 、HX等 b.酸:H 2SO 4 、HNO 3 、H 3 PO 4 等 c.部分非金属单质::X 2、O 2 、H 2 、S 8 、P 4 、C 60 d.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 、NO 2 、N 2 O 4 、P 4 O 6 、P 4 O 10 等 f.大多数有机物:乙醇.冰醋酸.蔗糖等 ③结构特征 a.只有范德华力--分子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CO 2 晶体结构图 b.有分子间氢键--分子的非密堆积以冰的结构为例.可说明氢键具有方向性 ④笼状化合物--天然气水合物

2019—2020海门中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练习1

2019—2020海门中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练 习1 1.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天然元素源于氢氦等发生的原子核的融合反应。这于一百多年前,普鲁特运用思辨性估量作出〝氢是所有元素之母〞的预言,恰好〝一致〞。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科学研究中假设能以思辨性估量为核心,就能加快科学的进程 B.普鲁特〝既然氢最轻,它确实是其他一切元素之母〞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 C.〝一致〞是巧合,普鲁特的预言没有科学事实和理论支撑,只是一种推测 D.〝现代大爆炸理论〞是讲明宇宙产生的唯独正确的理论 2.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 B.核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C.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微粒互为〝同位素〞 3.假设原子的电子层数〔能层〕为n,那么以下推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每个电子层中具有的能级数为n B.每个电子层中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n2 C.每个电子层中最多具有的电子数为2n2 D.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能量一定相同,不同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能量一定不同4.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黑点表示的意义是: A.1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B.黑点的多少表示电子个数的多少 C.表示电子运动中留下的痕迹D.表示电子在该核外空间曾经显现过5.对〝原子轨道〞的明白得正确的选项是: A.〝原子轨道〞的本质是指原子核外特定的空间 B.〝原子轨道〞通常是指特定电子形成电子云的轮廓图 C.〝原子轨道〞即指电子在核外运动的具体轨迹 D.不同能量的〝原子轨道〞一定具有不同的形状 6.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假设以E〔n x〕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E(4s)> E(3s)> E(2s)> E(1s) B.E(3d)> E(4s)> E(3p)> E(3s) C.E(5s)> E(4f)> E(4s)> E(3d) D.E(5s)> E(4s)> E(4f)> E(3d) 7.同一能层又可划分不同的能级,以s、p、d、f 等表示。各能层中s、p、d、f能级上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为: A.1、3、5、7 B.2、6、10、14 C.1、2、3、4 D.2、4、6、8 8.n=3时,该能层里的能级符号是 A.ns 、(n-1)p、(n-2)d、(n-3)f B.ns 、(n+1) p、(n+2)d、(n+3)f C.nf、np、nd、ns D.ns、np、nd 9.以下能级的能量大小比较,正确的选项是 A.E(4s)> E(3d) B.E(6p)> E(5f) C.E(6s)< E(5p) D.E(4d)< E(5p) 10.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必须遵循的原那么是; A.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不同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B.电子排布在不同能级时,总是优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然后再占据能量高的轨道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 1.有关乙炔(H-C=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 A.碘单质 B.水C.苯酚 D.己烷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 .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B.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5.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C.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D.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6.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7.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F C.Cl2 D.F2

(完整版)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①②③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B.S2-1s22s22p63s23p4 C.Na+1s22s22p6D.F 1s22s22p5 4.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ls22s22p63s23p1B.1s22s22p3C.1s22s2sp2D.1s22s22p63s23p4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无关的是 A.焰色反应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夜空中的激光 6.某元素的电离能( 此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数是 A.ⅡA B.ⅢA C.ⅤA D.ⅣA 7.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Na<K<Rb B.N<P<As C.O <S <Cl D.Si <P <Cl 8.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Al D.还原性:Na>Mg>A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B.分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 C.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D.178O和18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 10.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11.超重元素存在原子序数为116号的同位素299 X,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正确的是 116 A.299 X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B.X是非金属元素 116 C.XO2是酸性氧化物D.X元素的化合价有+4和+6

《原子结构与性质》综合训练题

《原子结构与性质》训练题 1.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①R的最高正价为+3价②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 ③R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④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四种粒子中,半径按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基态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基态Y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5 ③基态Z2-的电子排布图 ④W 基态原子有2个能层,电子式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3.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ⅠA族元素 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6~8n s2的元素一定是副族元素 C.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一定位于p区 D.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 xn s y的元素的族序数一定为x+y 4.具有以下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p区元素的是() ①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原子②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2的原子③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④最外层电子形成全满结构的原子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A. 3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B. 3p能级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能级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的原子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全排布在最外层的n s或n p轨道上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5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分值: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电子学说的是() A.道尔顿 B.卢瑟福 C.汤姆生 D.波尔 2.一个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 ) A +1 B +2 C +3 D -1 3. 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 ...的是() A.3s B.3p C .3d D.3f 4. 下列能跟氢原子形成最强极性键的原子是() A.F B.Cl C.Br D.I 5. 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 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 C. 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 ...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易形成-1价离子 B.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7. 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A. 晶体硅 B .食盐 C .干冰 D .金属钾 8.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 2+。 C.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D. 在[Cu(NH3)4] 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9. 关于CO2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原子采取sp杂化。 B. CO2是正四面体型结构。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 B. p电子云是平面“ 8”字形的 C. 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 D. 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 2. 下列图示中横坐标是表示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纵坐标表示同一主族的五种元素的序 数的是() 5. 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 B. 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 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 C. 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 3.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价电子排布式为 A. 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 B. 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C. 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 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3个未成对电子 4. 下列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 A. Ne, Ar B . F ,M(2+ C Al,『D . Cl ,Ar

D. 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 6. 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跃迁到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热量 B.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热量 C. 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的能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D.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7.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丫原子 B.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丫原子 C. 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的X原子和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丫原子 D.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丫原子 8. 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N4J L上 Ji r— \]16\ C A. 答案A B . 答案B C . 答案C D . 答案D 9. X、丫、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丫、Z同周期,W与X、丫既不 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丫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YQ

(完整版)2019-2020人教版高中选修3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和性质》单元测试卷

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2.某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为5,并且是同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关于该元素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 B.该元素为V C.该元素为ⅡA族元素D.该元素位于d区 3.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 2s22p2和2s22p4 B. 2s22p2和3s23p4C. 3s2和3s23p5 D. 3s1和3s23p5 4.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5.下列有关光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辐射),这也是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B.原子光谱只有发射光谱 C.通过原子光谱可以发现新的元素 D.通过光谱分析可以鉴定某些元素 6.22Na是制造核弹的主要原料之一,下列关于基态22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排布式为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 D.22Na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7.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 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为() A.Al B.Al C.C D.C 8.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B.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元素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10.下表中是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D、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C>D>E B.元素A的原子最外层轨道中无自旋状态相同的电子 C.元素B、C之间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D.与元素B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的单质能与H2O发生置换反应 11.通常情况下,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上的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满”的时候,元素的性质一般更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这个规则证据的是() A.元素硼(B)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铍(Be)的 B.元素磷(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硫(S)的 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D.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成26Fe3+,26Fe2+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12.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Y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5 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C.第一电离能:Y<Z D. 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13.下列元素中,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不正确的是() A. As4s24p3 B. Cr3d44s2C. Ga4s24p1 D. Ni3d84s2

高考化学练习题物质结构与性质-word

高考化学练习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 考点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高频考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样题1】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解题指导】A中1s2结构的He,1s22s2结构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B项X原子为Mg,Y原子N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都符合,化学性质不一

定相似。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可能是第ⅠA族元素,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故性质不一定相似。 【答案】 C 【命题解读】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中学化学原子结构的重点内容,也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原子轨能级是决定核外电子排布和构型的重要因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而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的周期性变化又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元素周期律,反映元素周期律的元素排布称元素周期表。 考点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氧 B. 氢 C. 氮 D. 硅 2.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 .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 .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 .超导材料K 3C 6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层即能级 B. 同一能层电子的能量相等 C .元素即核素 D. 原子的种类大于元素的种类 4.某基态原子的3d 能级中有一个电子,则其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为( ) A. 0 B. 2 C. 3 D. 8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B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 .电负性是相对值,所以没有单位 D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 6.下列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 .N B. O C. P D. S 7.下列能级中,最多能容纳10个电子的是( ) A. s 能级 B. p 能级 C. d 能级 D. f 能级 8.下列关于ⅠA 族元素从上到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氟的电负性最大,锂的电负性最小 B .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C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族序数 D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 10.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A .4 B. 5 C. 6 D. 7 11.元素X 、Y 、Z 均为主族元素,已知元素X 、Y 的阳正离子与元素Z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Y 的原子半径大于X 的原子半径,则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是( ) A .X >Y >Z B .Y >X >Z C .Y >Z >X D .Z >Y >X 12.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 A .He B . C .1s 2 D . 13.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 1s ↑↓ +2 2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获得晶体的几种途径 (2)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3)初步学会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生活素材,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晶体与非晶体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四、教学用品 课前学生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玛瑙耳坠和水晶项链、蜂巢、晶胞实物模型、乒乓球、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圆底烧瓶、碘、水、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上课前,我已经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身边的固体物质,大家都带来了吗?(学生:带来了)你们都带来了哪些固体呢?(学生七嘴八舌,并展示各自的固体)[教师]同学们带来的固体物质可真是琳琅满目啊!但是,我们每个人可能只带了几样,想知道别人收集了哪些固体物质吗?(学生:想)下面我们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互相交流一下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并讨论如何将这些固体物质进行分类呢?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各自所带的物品,并分类(教师进行巡视) [教师]:请这组同学将你们带来的固体和交流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我们讨论后觉得将粗盐、明矾、樟脑丸分为一类;塑料、玻璃片、橡胶分为另一类。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呢?生:根据这些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另一些没有。) [教师总结]这组同学收集的物品很丰富,并通过组内讨论确定了分类依据,然后进行了恰当的分类。其实,同学们也许没有留心观察,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固体,当然也有的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固体。 [视频投影]雪花放大后的形状、烟水晶、石膏、毒砂、绿柱石、云母等晶体实物(并配以相应的解说,给学生了解到这些固态物质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教师讲述]我们就将这些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晶体,而另一些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非晶体。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设计意图:课前请同学收集身边的固态物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分组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分类,并在课堂上汇报。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固体入手,直观、简洁地引入课题,潜移默化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同步测试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同步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A.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C.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美国“海狼”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单质钠和单质铝融合而成)作载热介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l>Na B.铝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钠的第一电离能 C.电负性大小为:Na>Al D.钠原子3p能级上有1个电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p4表示3p能级有四个轨道 B.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能量逐渐减小 C.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轨道数依次增多 D.基态原子是指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4.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Li3N晶体中氮以N3-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A.1s22s22p6B.1s22s22p3 C.1s22s22p63s23p6D.1s22s22p63s23p3 5.具有以下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 B.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 D.次外层无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1 6.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A.X与Y B.Y与N C.Z与M D.M与N 7.若这五种元素均能形成氯化物,则它们氯化物的化学式中最可能正确的一组是() ①XCl2②YCl ③Z2Cl3④MCl3⑤NC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7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表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 B.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C.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是原子半径、化合价、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分子晶体的定义、构成微粒、粒子间的作用力及哪些物质是典型的分 子晶体。 2.以冰和干冰为典型例子描述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氢键对冰晶 体结构和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自主学习】 一.分子晶体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微粒________________ 3.粒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__________ 4. 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①②_______ 单质 ③氧化物④⑤ 此外,还有少数盐是分子晶体,如 5.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熔沸点较____、易升华、硬度____。固态和熔融状态 下都。 6.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有怎么样的影响? 一般说来,对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 ____,物质的熔沸点也越____。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却与此不 完全符合,如:NH 3 ,H 2 O和HF的沸点就出现反常,因 为这些分子间存在____键。 7.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1)只有范德华力,无分子间氢键-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为。如:C60、干冰、I2、O2。 如右图所示,每个CO2分子周围有个紧邻的 CO2分子。 (2)有分子间氢键-不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如:冰 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个紧邻的水分子,这一 排列使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 的空隙。 【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合作探究】 1.大多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1)大多数分子晶体采用堆积 (2)若用一个小黑点代表一个分子,试画出大多数分子晶体的晶胞图 (3)干冰晶体 ①二氧化碳分子在晶胞中处于什么位置? ②一个干冰晶胞中含有几个分子? ③每个CO2分子周围有几个距它最近的分子? ④干冰晶体中CO 2 分子的排列方向有几种 ④干冰和冰,那种晶体密度大?试从晶体结构特征解释。

2018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3第1节原子结构与性质Word版含答案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性质 基础知识整合] 1.能层、能级和原子轨道 (1)轨道形状??? s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p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 (2)s 、p 、d 、f 能级上原子轨道数目依次为1、3、5、7,其中n p x 、n p y 、n p z 三个原子轨道在三维空间相互垂直,各能级的原子轨道半径随能层数(n )的增大而增大。 (3)能量关系??????? ①相同能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 s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填充原子轨道时,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每增加一个质子,原子核外便增加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大多是按着能级的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填充的,填满一个能级再填一个新能级,这种规律称为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示意图: (2)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注: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4.电子的跃迁与原子光谱 (1)电子的跃迁 ①基态―→激发态: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②激发态―→基态: 激发态原子的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测试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核磁共振(NMR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 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种原子不能..产生NMR 现象 A .13 6C B .147N C .168O D .31 15P 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l -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 B.乙醇的结构简式:C 2H 6O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3. 膦(PH 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有磷化氢。它的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 3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 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B .PH 3是非极性分子 C .PH 3是一种强氧化剂 D .PH 3分子的P -H 键是非极性键 4.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定依次增大 C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 2n p 6(若只有K 层时为1s 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5.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ls 22s 22p 63s 23p 3 B .1s 22s 22p 3 C .1s 22s 22p 4 D .1s 22s 22p 63s 23p 4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 A .六氟化硫 B .光气(COCl 2) C .二氟化氙 D .三氟化硼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 .3p 2表示3p 能级有两个轨道 C .同一原子中,1s 、2s 、3s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 .同一原子中,2p 、3p 、4p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8.下列关于丙烯(CH 3—CH =CH 2)的说法正确的是 2 8 6 +16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1,5,8,8,d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eO2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e>d B.阴离子的还原性:e<c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d D.a、b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2.现有b X n﹣和a Y m+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与下列式子有相等关系的是() A.b﹣m﹣n B.b+m+n C.b﹣m+n D.b+m﹣n 3.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A.As的电子排布式:[Ar]4s24p3 B.N的价电子排布图 C.Cr原子结构示意图 D.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 4.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 B.在元素周期表中X可能位于Y的右面 C.第一电离能X一定大于Y D.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5.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材料 B.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C.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D.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6.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碱金属的是() A.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C.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1/2 D.K、L层电子数之和比M层电子数大5 7.能说明X元素非金属性比Y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A.X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比Y原子少 B.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元素的最高正价要高 C.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的酸性:X比Y强 D.X单质能与Y的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生成Y单质 8.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 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R的最高正价为+3价B.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C.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D.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1 9.有关氧元素及含氧物质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 8 O B.氧离子()2O-的结构示意图: C.氧原子最外层p亚层电子排布式:2s22p4 D.某碳氧化合物电子式: ????????····O C O ····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IA族又叫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元素又叫卤族元素,0族元素又叫稀有气体元素 B.Ba(OH)2碱性比Ca(OH)2强 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Ⅷ族,共18纵行 D.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 11.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