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第一章绪论0

合集下载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二、填空题1,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转化快,适应强;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和_非细胞型微生物。

3,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4,按照CarlWoee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微生物。

三、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c)。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细菌学的奠基人是(b)。

A.LouiPateurB.RobertKochC.vanDyckD.vanLeeuwenhoek3,LouiPa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d)。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4,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Koch是由于(a)。

A.证实病原菌学说B.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a)。

A.LouiPateurB.RobertKochC.vanDyckD.vanLeeuwenhoek四、简答题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微生物最基本的性质。

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的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第三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一、名词解释1、基内菌丝生长在固体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故亦称营养菌丝2、细菌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分裂繁殖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细菌菌落4、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

真题微生物检验

真题微生物检验

真题微⽣物检验第⼀章绪论简答题,名词解释1.对⾷品进⾏微⽣物检验具有何意义?答:1是衡量⾷品卫⽣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被检⾷品能否⾷⽤的科学依据2可以判断⾷品加⼯环境及⾷品卫⽣的情况,为卫⽣管理⼯作提供科学依据3可以有效地防⽌或减少⾷物中毒和⼈畜共患病的发⽣4保证产品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品微⽣物检验的范围包括哪些?答:1⽣产环境的检验2原辅料的检验3⾷品加⼯、储藏、销售储环节的检验4⾷品的检验3.⾷品卫⽣标准中的微⽣物指标有哪些?答:1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法等)培养所⽣成的细菌集落总数。

2⼤肠菌群:包括肠杆菌科的埃⽒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这些细菌均来⾃⼈和温⾎动物的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以⾰兰⽒阴性杆菌为多。

⽬前该项指标已被⼴泛应⽤于⾷品⽣产中卫⽣质量⽅⾯的指标菌,其数量是采⽤相当于100g或100ml⾷品中的可能数来表⽰,或称⼤肠菌群最近似数(MPN)。

⼤肠菌数的⾼低,表明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体健康危害性的⼤⼩。

3致病菌:沙门⽒菌,志贺⽒菌,⾦黄⾊葡萄球菌和致病性链球菌4霉菌及其毒素5其他指标4.⾷品腐败:指⾷品在微⽣物和其他因素(⾷品本⾝成分、⽔分,外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共同作⽤下,使其感官性状和化学成分发⽣改变,降低或完全丧失⾷⽤价值的过程。

第⼆章⾷品微⽣物检验常⽤的仪器5.⼲热灭菌和⾼压蒸汽法适⽤范围如何?答:⼲热灭菌:⽤于玻璃器⽫等耐热物品的烤⼲和灭菌;玻璃器⽫等物的灭菌,温度160~165℃,灭菌2⼩时。

⾼压蒸汽法:培养基、⽣理盐⽔、废弃物、采样器、纱布、⾐物的灭菌。

6.电热烘箱和⾼压锅如何操作?各有哪些使⽤注意事项?答:⾼压锅:1.放⼲消毒锅内的剩余⽔,加⼊纯净⽔⾄最⾼⽔位;2.放⼊物品,关上消毒锅门;冷凝阀开1圈;消毒钮顺时针拨⾄“关”;3.选择所需的杀菌压⼒0.07、0.11或0.14Mpa后;开启电源;4.当温度达到100℃左右时就可将消毒钮顺时针拨⾄“消毒”及冷凝阀关⾄刚好有冷凝⽔和蒸⽓冒出为⽌;5.当消毒室温度达到所需温度时开始计时,到时间后关闸。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的特点:A.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B.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C. 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D. 生长繁殖快,培养容易E. 容易发生变异,适应能力强2微生物根据进化水平和细胞结构的不同,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真正细胞核、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的微小生物,称为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真核微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2、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内含物、核区和质粒特殊结构:糖被、鞭毛、菌毛、性毛、芽孢及其他休眠组织、菌鞘、附器 3、革兰氏染色步骤:A初染:结晶紫B媒染:碘液C脱色:乙醇D复染:番红原理: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网孔小,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且不含类脂,故不会因为乙醇处理而出现孔壁,结果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存留在细胞壁内,使之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壁薄,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小,网孔大,乙醇脱色时肽聚糖收缩不明显,且类脂含量高,被乙醇溶解使壁出现较大的孔隙,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洗去,复染时染上番红的红色4、细菌的繁殖方式:裂殖5、菌落: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迅速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6、放线菌:以孢子进行繁殖,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为什么属于原核生物?①放线菌的菌丝体为单细胞,菌丝直径比真菌细,与细菌接近;②无核膜、核仁和线粒体等,核糖体为70S,属原核生物;③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④对环境pH值的要求是近中性或微偏碱,这与细菌相近而不同于真菌 (一般偏酸性);⑤凡能抑制细菌的抗生素也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生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⑥对溶菌酶敏感。

7、古菌的细胞结构特点:细胞壁:没有真正的肽聚糖,多糖、蛋白质或糖蛋白构成细胞膜:(1) 磷脂中疏水尾有特殊的长链烃组成(2) 甘油与烃链特殊的醚键连接(3) 存在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共占120分713微生物学部分大纲要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细胞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具体知识点可参考804微生物大纲要求)笔记根据《微生物学》路福平编为主,《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为辅进行查漏补缺(标注页码基本为路福平版书籍所对应页码,少数为周德庆版书籍所对页码)第一章绪论P1-11一、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类群(一)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三菌三体)。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微生物的共性(五大共性)P11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最基本);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5.适应性强,易变异。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内容: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

2.任务:(1)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发酵微生物)a.利用菌体:scp、生物杀虫剂,保健品,生物制品,指示菌,污水处理b.利用代谢产物:酒,甘油,调味品,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制剂(2)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四、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1、五界分类系统(Whitaker,1969年)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2、六界分类系统(我国学者,1977年):在Whitaker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病毒界,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3、三域学说(美国C.R.Roese,70年代末):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五、微生物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周德庆版P5(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特点:a.无显微镜,没有见到微生物个体b.在应用微生物和防止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验自发地与微生物打交道)c.实践-实践-实践(思想方法上处于低水平的应用)(2)初创期(1676年-1861年:近200年)-起始于1676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个体特点:a.人类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个体b.停留在形态描述阶段c.微生物学科尚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说先驱、发明显微镜(3)奠基期(1861年-1897年)-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径瓶实验,彻底推翻了“生命自生说”特点:a否定“自生说”成功,解决了生命的起源问题b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显微镜放大到700-1000倍)c.分离出了许多重要病原道d.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班理学研究水平e.微生物学科开始形成,进入一系列分支学科研究f思想方法:实践-理论-实践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1)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乳酸发酵等;2)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腐败病、蚕病、酒酸等——巴氏消毒法;3)免疫学——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鹅颈瓶实验。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自测试题[资料]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自测试题[资料]

第一章绪论自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2.微生物学3.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 4.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二)填空题1.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而法国学者------则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开创者。

2.放线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的主要产生菌,许多临床和生产上有使用价值的抗生素如------、------、------、------等等都由放线菌产生。

3.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和------。

4.在微生物学的史前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有了应用微生物作用来丰富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例如------、-------和------等。

5.研究微生物本身的基本问题的基础学科有------、------、------、------、------、------和------等。

6.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和------,现处于------。

7.按微生物的应用领域来分的学科有------、------、------、------、------、------和------。

8.按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情况来分的新兴边缘学科有------、------、------、------以及------。

9.按所研究的微生物对象来分的学科有------、------、------、------和------等。

10.按微生物所在的生态环境来分的学科有------、------、------、------和------等。

11.微生物包括------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徐州工程学院食品学院课件《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徐州工程学院食品学院课件《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2、意义
(一)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和生产的影响: 1. 引起食品变质 2. 引起食物中毒 3. 导致人体患病.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1.
2.
3. 4.
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被检食品 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 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的情况,为卫生管 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保证产品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快速检测阶段
化学比色分析法、酶联免疫法(ELISA)、免疫胶 体金试纸检测法。 生物芯片、传感器、色谱质谱检测仪。 特点: 实验准备简化、试剂少;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 方法简单、准确、快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有更 大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卫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 高。食品微生物检验学,作为给人类提供有益 于健康,又能确保食用安全的食品的科学保障 之一,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概述
1、微生物的基本特点: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2、食品中微生物与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 动规律与人类健康关系极为密切。微生物与食 品的关系复杂,有有益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 面,必须经过检验才能确保其安全性。
6、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过程
1)致病菌检测阶段 2)指示菌检测阶段 (1)指示菌:在常规安全卫生检测中,用以指示 检验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 (2)特点:在环境中存在的数量多,易于检出; 检测手段与方法简单;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检验目的:
以指示菌在检验样品中存在与否以及数 量的多少为依据,根据检出的情况,判断样品 被污染的程度,间接指示致病微生物有无存在 的可能,以及对人群是否构成潜在的威胁,对 照国家标准,对检品的食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
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学研究的任务: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

●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防治微生物有害活动、发觉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学的分科:基础微生物、应用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史前期
●初创期: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奠基期:
●巴斯德——奠基人(创立巴斯德灭菌法、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的方法、
证明发酵是微生物作用而非发酵产生微生物)
●科赫——奠基人: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上建立了细菌纯培养、设计了多种培养
基、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对病原细菌上有科赫法则(PPT1章32p)。

●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中的应用:直接用菌体、用菌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用菌体产生的酶
●我国工业微生物学发展概论
●应用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增加食物来源、兴利除害综合利用、新微生物资源、培育
新品种。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 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 和厌养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 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微生物学、医学和免疫 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对于后基因组时代,研究 基因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起着重大作用。 微生物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方法对于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 重)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J.D.Waston, H.F.C.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提出 双螺旋模型
成熟期特点
• 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 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 技术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 研究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 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学。即利用分子生 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 态、分类等基本生物学规律。 1995年,美国首先测定了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基因组序列。从此, 微生物基因组(genom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完成了100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他们分属于Woese系统发育树中的细菌、古菌和真 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 詹氏甲烷球菌等。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原核类:真细菌、古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4.1微生物的发现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

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00第一章 绪论

00第一章  绪论
/每个病人每天,严重时可达到上千万单位,甚至上亿) 每个病人每天,严重时可达到上千万单位,甚至上亿) 每个病人每天
5、种类多、分布广 种类多、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5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1)种类多 )
20多万种: 多万种: 多万种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3500种 种 病毒: 病毒 4000种 种 真菌: 万种 真菌:9万种 原生动物和藻类: 万种 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
容易发生变异:(实例) 容易发生变异:(实例) :(实例 产黄青霉: 产黄青霉:生产青霉素的菌种 1943年:生产能力 年 生产能力20U/ml 现在:生产能力5万单位 万单位/ml甚至更高。 甚至更高。 现在:生产能力 万单位 甚至更高
二十世纪40年代: 万单位 万单位/每个病人每天 二十世纪 年代:10万单位 每个病人每天 年代 现在: 万单位/每个病人每天 即便是新生儿40万单位 现在:100万单位 每个病人每天(即便是新生儿 万单位 万单位
非细胞生物——————————————— 病毒界 非细胞生物 动物界 高等生物———— 高等生物 生物 真核生物 真核原生生物界 细胞生物 低等生物— 低等生物 菌物界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 植物界
生物分类系统二: 生物分类系统二:
个域” 三原界”系统) (“3个域”或“三原界”系统) 个域 古生菌( 古生菌(Archaea) 细菌(Bacteria): 细菌 :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真核生物(Eukarya) : 真核生物
一、Microorganism (微生物)
(一)微生物定义 (二)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三)微生物的特点 (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五)微生物培养设备及研究技术

现代微生物学与实验技术 第一章 绪论

现代微生物学与实验技术 第一章 绪论

挑选恰当的大分子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它必须普遍存在于所研究的各个生物类群中。 (2)选择在各种生物中功能同源的大分子。 (3)为了鉴定大分子序列的同源位置或同源区,要求所
选择的分子序列必须能严格线性排列,以便进行进一步 的分析比较。 (4)还应注意根据所比较的各类生物之间的进化距离来 选择适当的分子序列。当我们比较亲缘关系远的生物类 群时,必须选择变化速率低的分子序列,因为序列变化 速率高的分子,在其进化过程中共同的序列已经丧失。
根据形态学特征推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存在两个突出 问题:一是由于微生物可利用的形态特征少,很难把所 有生物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二是形态特征在不同 类群中进化速度差异很大,仅根据形态推断进化关系往 往不准确。
因此,70年代以后研究微生物的系统发育,主要是分 析和比较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特别是蛋白质、 RNA和DNA这些反映生物基因组特征的分子序列,作 为判断各类微生物乃至所有生物进化关系的主要指征。
③提出了柯赫法则(1884)。
1905年,德国人科赫获得了 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主 要是为了表彰他在肺结核研 究方面的贡献。
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
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
三界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目前研究所取得的 某些结论,更重要的是它为进一步探讨生命起源和进化,进一步 认识、研究和开发微生物资源提出了新的思路,它所提出的研究 生物进化的技术方法使我们看到了揭开生命起源和进化之谜的曙 光。
当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学说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
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

菌落计数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菌落计数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菌落计数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第一章:绪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菌落计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菌落计数法的定义、原理、实验流程、优缺点以及应用等方面对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第二章:菌落计数法的原理菌落计数法是通过诱导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一的菌落进行检测的。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分裂成独立的细胞,最后形成菌落的特性。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和色泽等特征,可以初步鉴定微生物种类。

计数过程中,一般采用加入稀释液和加入无菌稀释液两种方法。

前者主要适用于高浓度菌液,后者适用于低密度菌液。

通过逐级稀释并接种,最后能够获取适宜数目的菌落进行计数。

第三章:菌落计数法的实验流程菌落计数法实验流程主要包括样品制备、稀释液配制、平板制备、加菌、孵育、计数等步骤。

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要求样品具有代表性且可重复性。

根据样品类型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例如直接菌落计数、过滤膜取样等。

同时样品必须保持无菌状态,操作过程中需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减少外部污染。

2. 稀释液配制稀释液一般分为可直接计数的1倍和2倍稀释液和稀释倍数更高的无菌稀释液。

其中,1倍和2倍稀释液适用于高浓度样品,无菌稀释液适用于低浓度样品。

3. 平板制备制备平板时,需先将培养基融化和均匀分配于平板中,然后等其凝固。

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气泡和液体不均匀等情况的出现。

4. 加菌加菌时需注意无菌操作,将适当稀释后的菌液均匀地滴在平板表面,并用无菌的铲子或镊子轻轻抹匀。

5. 孵育孵育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孵育时间等,不同的菌株需要不同的条件。

孵育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6. 计数计数时,需对菌落数量进行统计,根据稀释倍数和计数平板数确定原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第四章:菌落计数法的优缺点1. 优点菌落计数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之一,其优点主要包括:可以提供菌落图像,易于初步识别微生物种类;实验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昂贵的器材;适用于多种微生物和多种样品类型,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仅需24-48小时即可得到结果,速度较快。

微生物绪论 章末总结

微生物绪论 章末总结

微生物第一章绪论章末小结内容小结1.微生物学微生物(microorganism):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 microbiology):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首次揭示了一个咱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明其免疫学说,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消毒法等。

自生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柯赫:发现炭疽病及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柯赫氏定律等。

柯赫法则: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3. 20世纪的微生物学DNA重组技术、遗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4. 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基因组学、生命起源与进化、生物质能源、降解性塑料、DNA芯片问答题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以我们熟悉的微生物为例:生活上,可以用酵母菌酿酒和醋、制面包和馒头,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对人的健康有益,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肠道中的有益菌也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微生物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他的最大贡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2.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和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德国的_柯赫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建立了细菌纯培养技术和提出了柯赫法则。

3.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人民在史前期期曾有过重大贡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

4.微生物学与数、理_、化、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进一步交*、渗透和融合,至今已分化出一系列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如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和微生物信息学等。

5.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填空1.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生物。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3.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情况,球菌分有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螺旋菌又有螺旋体菌、螺旋状和弧状,及其它形态的菌有星形、方形、柄杆状和异常形态。

4.细菌的一般构造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等,特殊构造又有鞭毛、菌毛(或性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5.引起细菌形成异常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等。

6.细菌的染色方法有①简单染色法、②鉴别染色法、③负染色法,其中②又可分为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

7.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和番红或品红复染,其中关键步骤为酒精脱色;而染色结果G-为红色、G+为紫色,如大肠杆菌是革兰氏_阴性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LeewenhoekB. Louis PasteurC. Joseph ListerD. James T.Watson3. 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 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 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 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D. 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4.细菌学的奠基人是()。

A. Louis PasteurB. Robert KochC. van DyckD. van Leeuwenhoek5.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 抨击了进化论D. 确立了生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6.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

A. 进化论B. 病原菌学说C. 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7.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8.微生物学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 证实病原菌学说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9.下列病原体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B.白色念珠菌C.新冠肺炎病毒D.炭疽杆菌10.微生物学形态学时期的开创者为()。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科赫D.沃森11.微生物学生理学时期的开创者为()。

A.Leeuwenhoek和WatsonB.Pasteur 和KochC. Watson和CrickD.Koch 和Crick二、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2.简述科赫法则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4.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PLA )应用于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热不稳定和稳 定毒素的测定。
阻抗(电导)微生物学:通过终产品产生的电荷变化
直接 “实时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数目,通过释放的 二氧化碳间接检测,广泛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单 核增生李氏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沙门氏菌的检测。
乙肝病毒
诺沃克病毒
轮状病毒
星状病毒
4 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
蛔虫 绦虫 囊虫
肝吸虫(华枝睾吸虫):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
虫 旋毛虫 姜片虫 上述各种寄生虫的虫卵
食 品 中 常 见 的 寄 生 虫
尘 螨
5螨
体 螨
疥 螨
皮脂蠕螨
四 、微生物检验
1 概念
微生物检验:就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方法 和技术,对食品或药品在研制、生产、保藏过 程中进行质量检测和安全性评价的专业技术学 科。主要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或药品中微生物 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及其对人和动 物健康的影响。 与食品微生物学、药品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 学、兽医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卫生学关 系密切。与传染病学、免疫学、病理学、组织 学、解剖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5)其它指标:
病毒:肝炎病毒、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狂 犬病病毒等。(1989上海30万毛虷甲肝) 寄生虫:旋毛虫、囊尾蚴、住肉孢子虫、蛔虫、 肝吸虫、弓形体等。
昆虫:螨、蝇、蛆、甲虫类等,携带病菌和病 毒。
3、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微生物检验是衡量食品和药品卫生质量的重要
指标之一,是判定被检食品或药品能否食用或 药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是判断食品和药品加工原料、生产环境卫生情 况及对成品被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 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检验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有 效的防止或减少食物中、药品毒害、人兽共患 病的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
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克或1毫升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 总数。是判断产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的依据之一。
我国规定: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37℃
恒温培养24小时所测得的菌落个数。
0℃以下的牛肉,1cm2细菌总数为1000个时,可保藏18天;细菌
总数10万个时,可保藏7天。鲜鱼表面细菌总数为1000个时, 0℃ 以下可保藏12天,细菌总数10万个时,可保藏6天。当 数量 达到 百万个 以上时,可引起 食物 中毒 。
微生物检测
杜春梅
参考书目
[1]现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张伟、袁耀武主编,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7 [2]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魏明魁、段鸿斌主编,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8 [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学,李志明编著,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9 [4]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2006 [5]安全食品微生物学,李卫华等译(Stephen J. Forsythe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马绪荣、苏德模主编,科 学出版社,2003
4.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
亚致死细胞、V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的存
在,要求研制基于ELISA和PCR的更先进的方法,使检测 技术向快速、灵敏、特异的方向发展。 检测仪器微型化、低能耗化、功能专用化、一体化和成 像化。在线无损检测。
Petrifilm系统用于需氧菌、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检测。
食品残渣分开。应用于沙门氏菌、李氏杆菌、空肠弯曲 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还可检测海水中的病毒。
生产环境:水、空气、地面、墙壁等
原辅料检验。 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南美罐头400人感染
伤寒)
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工具、包装材料
等。(伤寒Mary监禁23年) 出厂产品、可疑产品、发生毒害作用的 产品。
3、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1)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或药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
(2)条件致病菌:其致病作用与人体抵抗力有 关,当机体抵抗力强时,其表现特征与非致病 菌类似,当机体抵抗力弱时,其表现特征与致 病菌类似。
(3)非致病菌:虽不直接致病,但可引起食物 腐败变质,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二 关于药品污染
1 药品污染的严重后果
注射了污染了微生物的针剂会导致局部感染或菌血症
2 食品和药品中常见的真菌
曲霉属 青霉属 镰刀菌属
毛霉
根霉
木霉 交链孢属 单端孢霉属 头孢霉属 酵母
3 食品和药品中常见的病毒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由轮状 、诺沃克、 类诺沃
克、萼状、星状病毒引起。 病毒性胃肠炎占美国发生的全部传染性腹泻的 30%-40%,超过细菌和寄生虫性腹泄。常攻击 1-11月的婴儿 乙肝、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朊病毒、慢 病毒都可由水、食物传播
(1)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2)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3)发病率高、病死率低。(肉毒梭菌除外)
4 细菌性食物中毒类型:
(1)感染型 (2)毒素型 (3)混合型:活菌和肠毒素协同作用。
5 食品中污染的细菌分类:
(1)致病菌: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危 害最大。
食品微生物检验在学科体系上属于食品
微生物学,在专业技术上它为贯彻食品 管理法、制定和执行国家食品标准,对 食品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药品微生物检验在学科体系上属于药品
微生物学,在专业技术上它为贯彻药品 管理法、制定和执行国家药典、药品标 准,对药品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2、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和指标
问题3: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的检出率一定是正相关的 吗?请举例说明。
(3)致病菌:对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产地,选 择的参考菌群不同。
• 食品检验时,海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为参考菌群,
蛋与蛋制品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 等作为参考菌群,米、面以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 霉菌作为参考菌群,罐头食品以耐热芽孢菌作为参考 菌群。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重
2.举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急性肠胃炎; 沙门氏菌引起伤寒、霍乱;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猩红热; 志贺氏菌引起菌痢。 肉毒梭菌致死率可达30%—60%,产生 的毒素是自然界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也 可用来治疗障碍性疾病

3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假单胞菌属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幽 门 螺 杆 菌
乳杆菌属
嗜酸乳杆菌(Lactococcus acidophilus) 乳乳杆菌(ctis)
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
嗜盐杆菌属 (Halobacterium salinarium)
嗜盐球菌属 (H.morrhuae)
过高,生产流程不合理,水源处理不当造成的。 包装不严密所致。
一些液体制剂如糖浆等染菌超标多是灭菌不当、
三、食品和药品中污染的微生物酵母。
放线菌
病毒 寄生虫 螨类
1 食品和药品中常见的细菌
肠杆菌科
肠炎沙门氏菌 伤寒沙门氏菌
公告发布的
诊断后未报道的 得病后未就医的
症状温和或无症状的
一、关于食物中毒
1 概念:
食物中毒:指经口摄入正常量“可食状态”的含有 致病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 的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 征的疾病。
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约占食物中毒事件总
数和30%—90%,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60%— 90%。 点。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应用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广泛应用于沙门氏菌、单核增
生李氏杆菌。梅里埃公司(bioMerieux)的VIDAS系统 的一次性测试条,其固相载体预先包被了抗体,可捕获 待测菌株。适用于大部分致病菌的检测 。50min内结束。
反向乳胶凝集法(reversed passive latex agglutination,
第一章 绪论
美国疾控和预防中心的信息: 与食品相关的疾病每年发病率7600万 ,只有 1400万例由已知病原菌引起 。 食品感染疾病每年导致32,5000人住院治疗,至 少5000人死亡,其中1500人感染了沙门氏菌、李 斯特菌、弓形体。 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疾病的成人死亡第二大原因, 是儿童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可能更严重
(2)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是指在37℃能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包括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一些中间类型。 问题1:为什么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 =作为指示菌大肠菌群的优点有哪些?
问题2:以低温菌占优势的水产品能否以大肠菌群为卫生 学指示菌?你认为应采用何种菌为指示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链球菌属
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
肉毒梭菌
(Clostridium botulinum)
破伤风梭菌
(C.tetani)
芽孢杆菌属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 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
DNA芯片技术是未来的检测工具。 ATP生物发光技术主要用于卫生监控。但不能应用于乳
粉、面粉和糖的检测。
用缩二脲反应检测蛋白质进行卫生监控,试剂盒能在
10min中之内检测到50微克的蛋白质,绿色代表清洁、 灰色引起注意,紫色代表卫生很差。
流式细胞仪通过细胞的光散射和荧光标记能将微生物与
• 药品检验时,口服药品1g或mL 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