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地震波模拟研究

合集下载

地震波的模拟实验报告

地震波的模拟实验报告

地震波的模拟实验报告地震是一种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的特性,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地震波模拟实验。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并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1. 模拟地震波的产生过程;2. 研究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 分析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和设备:1. 地震模拟器;2. 地震波传播介质模型;3. 地震波检测仪器。

实验步骤:1. 准备地震波传播介质模型:选择适合的材料,如模型土壤或岩石,并按照实验要求制作模型;2. 安装地震模拟器:将地震模拟器正确安装在地震波传播介质模型上,并调整合适的参数;3. 设置地震模拟器参数:根据需要模拟的地震波强度和频率,设置地震模拟器的振动参数;4. 开始实验:启动地震模拟器,观察地震波在介质模型中的传播情况;5. 数据记录与分析:使用地震波检测仪器记录地震波传播过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地震波的产生:地震波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可以分为P波、S 波和表面波等。

P波是纵波,传播速度较快;S波是横波,传播速度比P波慢;表面波是沿地表传播的波动。

2. 地震波传播介质对传播特性的影响:不同的介质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有明显影响。

岩石等坚硬介质中,地震波速度较快,传播路径直接,而在土壤等松散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路径会有所弯曲。

3.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地震波具有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两种形式。

直线传播主要出现在坚硬介质中,而弯曲传播则在软弱介质中较为常见。

4.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在同一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然而,当地震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结论:通过本次地震波模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路径会发生变化。

此外,地震波的传播过程中也产生了其他类型的波动,如P波、S 波和表面波等。

爆破地震波及防护探析

爆破地震波及防护探析

爆破地震波及防护探析1、引言爆破地震波是爆炸能量引起爆区周围介质点相继沿其平衡位置发生振动而形成的地震波。

尽管爆破地震波波压低、速度慢,其传播能量仅为爆炸总能量的很少部分,但由其所致周围建(构)筑物的毁伤效果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其低频部分能量引起建(构)筑物所产生的共振,对建(构)筑物能产生致命的毁伤。

目前对于爆破地震波的研究主要是在防护方面,目的是为了减小在工程实践中爆破地震的危害。

炸药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冲击波,另一种是爆炸气体。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冲击波衰减为应力波和地震波,地震波引气的(近地表)地面振动称为地震动。

当这种震动达到一定强度是,就会对爆区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

因此,很多爆破工作者正在进行不断地试验和研究,寻求有效地控制爆破震动的方法。

2 爆破地震波特性研究2.1 爆破地震波的形成及分类当炸药在岩体中爆炸时,一部分能量使炸药周围的介质引起扰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在爆破近区、中区传播的依次是冲击波、应力波,地震波由应力波在传播远区到达界面产生反射和折射叠加而形成,它包括在介质内部传播的体波和沿分层岩石层面传播的面波。

体波具有周期短、振幅小、衰减快的特点;面波特点是周期长、振幅大、传播速度慢、衰减慢和携带的能量大。

体积波特别是其中的P波能使岩石产生压缩和拉伸变形,它是爆破时造成岩石破裂的主要原因,其在爆破近区起主要作用;表面波特别是其中的R波,由于它的频率低、衰减慢、携带较多的能量,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其在爆破远区起主要作用。

2.2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由于爆源的复杂性,传播介质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地形地貌的多变性,使得爆破地震波具有随时间作复杂变化的随机不可重复的特性。

不同条件下的爆破所产生的震动波形是明显区别的,不但在震动幅值上变化复杂,而且波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与震源特性、爆心距、爆破规模和介质的不同显出明显的差异性。

文献[2]指出爆破地震波富含各种频率成份,具有瞬态性、随机性和危害性的特征。

减震沟减震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打印

减震沟减震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打印
图 8 2种工况下水平峰值震速比较
第 23卷 第 3期 梁开水 等 减震沟减震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20
爆 破 2006年 9月
的衰减规律 ,其中横坐标是地表质点的爆心距 。 2. 3 不同抽槽长度的减震效果比较
在进行有减震沟情况下计算时 ,减震沟深 3 m , 宽 1. 2 m ,炮孔深 1. 5 m ,其中堵塞段为 0. 5 m ,最小 抵抗线为 2 m;保护区长 40 m ,开挖侧长 35 m ,模型 高为 10 m;抽槽长度分别是 10 m、15 m。典型计算 模型见图 3,图 4、图 5 是保护区侧地表质点峰值震 速随爆心距的衰减规律 。
为了比较不同深度减震沟的减震效果 ,考虑了 减震沟深 3 m 和深 6 m ,宽度为 1. 2 m 的工况 ,比较
图 7 2种工况下垂直峰值震速比较
由图 6、图 7 可以看出 ,减震沟越深 ,其隔震效 果越好 ,对水平峰值的影响较大 ,对垂直峰值震速的 影响相对较小 。这是由于减震沟越深 ,爆破地震波 需要绕射进入保护侧的路径越长 ,其损失的能量也 越多 。 2. 5 不同宽度减震沟减震效果比较
第 23卷 第 3期 2006年 9月
爆 破 BLAST ING
Vol. 23 No. 3 Sep. 2006
文章编号 : 1001 - 487X (2006) 03 - 0018 - 04
减震沟减震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梁开水 ,陈天珠 ,易长平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Technology,W uhan 430070, China)
A bstract: V ibration2isolating effect of vibration2isolating slot is simulate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by an exp losive

爆破地震波研究及其防护

爆破地震波研究及其防护

振幅的频率 值。目前进行频谱分析的主要
方法有 F T法 、小波分析法 、HHT分析 F 方法 。
作为具有毁伤效应的爆破地震波 ,在军事
中的运用还并不多见 。相关研 究证明 ,将
对 爆破 地震 而 言 ,爆 破 地震 波参 数 幅 值 、频 谱 和 持 续 时 间 能 较 全 面 地
3 爆破 地震 波 的防护
命 的毁 伤 。 本 文 简析 了爆 破 地 震 波 的 形 成 , 类 及 传播 过 程 , 分 分析 了其影 响 因 素 , 重 点探 讨 了爆 破 地 震波 的 防护 , 提 出 了 并 其在 军 事领 域 的应 用 。
当炸药在岩体 中爆 炸时 , 一部分能量 使炸药周 围的介 质引起扰动 ,并以波的形 式向外传播。在爆破近 区、中区传播的依
A 一一 反映爆 破振 动 强度的物 理量 ( 振动加速 度或速度) ;
Q— —诈 药 量 ,k ; g
1 引言
爆破地震波是爆炸能量引起爆 区周 围 介质点相继沿其平衡位置发生振动而形成
特 别是其 中的 R波 ,由于 它的频率 低、衰
减慢 、携带较 多的能量 ,是造成地震破坏
的主要 原因,其 在爆破远 区起主要作用 。
中国科技信息 2 1 年第 2 00 期
C IA S I C N E H O O Y I O M T N N vZ 1 HN CE E A D T C N L G N R A I o . 0 N F O 0
D I 0 36 / . s .0 1 8 7 .0 0 2 .2 O :1 .9 9 ji n 10 - 9 2 2 1 .1 0 1 s
K、m、 n——反映不 同爆破方式 、地
土 中约为 5 %~6 %,在水 中约为 2 %… O ,但 破地震波具 有随时 间作复杂变化的随机不 由其所致周 围建 ( 构)筑物 的毁伤效果却 可重复的特性 。文献 指 出爆 破地震波富 不容忽视 , 别是 其低频 部分能量引起建 含各种频率成份 ,具 有瞬 态性 、随机性和 特 ( 构)筑物所产生的共振 ,对建 ( 构)筑物 危害性的特征 。在 传播过 程中 ,波的有关 能产生致命的毁伤 。目前对于爆 破地震波 参数和时频特征常与爆源 条件 、传播介 质 的研究主要是在防护方面 ,目的是为 了减 的物理性质 、 构特 征及地形地貌等因素 结

地震波传播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地震波传播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地震波传播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波传播特性的实验和模拟研究是地震科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实验与模拟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和特性,并为地震预测与防灾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从实验和模拟两个方面,对地震波传播特性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一、地震波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地震波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通常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并通过仪器设备进行观测和记录来研究。

常见的地震波传播特性实验研究方法有模型实验与震源实验两种。

1. 模型实验模型实验是将地震波传播的物理过程通过模型进行缩放和模拟。

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和模拟地震源,研究人员可以模拟不同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地壳结构下的地震波传播特性。

模型实验通常需要借助地震仪、地震计等设备进行观测和数据记录,以获得实验数据。

例如,1989年美国加州Loma Prieta地震后的模型实验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在室内搭建地震模型,模拟Loma Prieta地震中的地震波传播过程。

他们通过在模型中注入地震波源,观测不同地震波在模型中的传播速度、幅度衰减和力学效应等特性,研究地震波在地震中的传播规律。

2. 震源实验震源实验是通过实验室中的震源设备产生地震波源,并观测地震波在实验体(如岩石样本)中的传播特性。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地震中的震源产生和波传播的真实情况。

例如,1995年日本兵库地震后,研究人员利用震源实验研究了地震波在岩石样本中的传播速度和振幅衰减特性。

他们使用实验室中的震源设备产生地震波源,将岩石样本放置在震源附近,并通过地震仪观测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这种实验研究,他们了解到岩石样本中地震波传播速度和振幅衰减与地震中观测到的地震波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地震波传播特性的模拟研究地震波传播特性的模拟研究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的。

通过建立地震波传播的数学模型和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并预测地震波在不同地震源和地壳结构下的传播特性。

地震波传播模拟中的数值方法

地震波传播模拟中的数值方法

地震波传播模拟中的数值方法一、引言对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和预测一直是人类所探究的课题之一。

其中,地震是一种造成极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它的预测和探测对减轻地震对社会影响,提高人类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波传播模拟是地震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预测地震和应对地震灾害,需要对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二、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的方法1. 有限差分法(FDTD)有限差分法,英文全称为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是一种常用的求解电磁场和声场传播问题的数值方法。

FDTD方法利用有限差分逼近微分算符,将偏微分方程离散化,然后通过差分方程组求解离散化问题。

FDTD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便和直观,对于一些基础场问题可以精确求解,但是FDTD方法在离散化问题域时会导致误差,对于具有复杂形状、边界不规则和含有多个介质的问题,其求解需要繁琐的预处理工作和较为复杂的网格划分,求解过程也较为复杂。

2. 有限元法(FEM)有限元法,英文全称为Finite Element Metho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学计算领域的数值方法。

它是通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域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域,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在每个小问题域内求解,通过对这些小问题域的求解累加得到整个问题域的解。

FEM方法的特点是能够对不规则的计算域进行处理,求解过程较为直观和简单,对于多介质、弹性、非线性等问题也有很好的处理能力。

但FEM方法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各向异性和自由面的处理比较困难。

3. 间接边界积分法(BEM)边界积分法,英文全称为Boundary Element Metho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

BEM方法将待求解的域分为界面和域外两部分,通过界面上的边界积分求解内部问题。

BEM方法对于不规则和异形问题的边界条件求解有很好的处理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计算量。

但是对于非线性问题处理不够准确,对纯内部问题的求解效果不如其他方法。

模拟地震波传播的可视化研究

模拟地震波传播的可视化研究

关 键词 : 地震波 ; 动态光弹; 反射; 透射
Ke y wo r d s : s e i s mi c wa v e s ; d y n a mi c p h o t o e l st a i c ; r e l f e c t i o n ; t r a n s mi s s i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i t o n ,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s r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y, g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9 , C h i n a )
Va l u e En g i n e e r i n g
・ 2 9 7・
模拟地震 波传 播 的可视 化研究
S i mu l a t i o n o f S e i s mi c Wa v e Pr o p a g a t i o n Vi s u a l i z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方 向 为油 气 与 矿 产 地 球 物 理 。
透 射到水 中的传 播情况 , 并 通过高速摄像机 拍摄固体 中应 力波 的传 播图像 , 通 过动态光弹成像软件 对。香港公屋 “ 以租 为主” , 长 3 _ 2 . 4灵活性原则 公租房是 政府 提供给社会 “ 夹心 过 渡性质 的住房 。 应充 分发挥公租房租金 的作用 , 结合 期 以来政府 “ 积极参 与、 但 不干预 ” , 香港 公屋建 设局 自负 层 ” 市场价 格和承租 人 实际 情况 , 通过租 金 的浮 动 , 完 善公租 盈 亏。参 考市场租金价格基础上 , 制定 比例 限价租 金。 3 . 2我国公租房定租原 则 香港地 区及新加坡在公 租 房进入 退出机 制, 将 有限的房源发挥最大 的保障性作用 。 3 . 2 . 5可持续原则 在 保证成本 的前 提下 ,按 照适 当 房租 金政策 方面 的实践经验 对如何 制定 我国城 市公租 房

地震波传播模型分析与数值模拟

地震波传播模型分析与数值模拟

地震波传播模型分析与数值模拟地震波是地震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地震波是指地震时震源释放能量产生的波动,能以光、声、热和弹性等形式传播。

地震波传播的模型和数值模拟是研究地震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

地震波传播模型分析地震波传播模型是研究地震波传播规律的理论模型。

地震波传播模型的建立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数学等。

目前,地震波传播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

解析方法是利用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地震波传播的数学方程式,得出地震波传播的行为规律和传播特征,如椭球体、曲线波、双曲线波等特征。

这些解析方法主要包括:爆炸理论、时空系统理论、维克多立传感器理论、波形分析等。

数值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利用差分和有限元等数值方法来计算地震波传播的各项性质。

数值方法是应对复杂地壳结构,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一种方法。

这些数值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模型元法等。

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是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地震波传播效果的一种方法。

数值模拟可模拟地震波在不同地质体系中的传播效果和地面运动情况。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到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进而预测地震波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主要有两种类型:二维数值模拟和三维数值模拟。

二维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地震波在水平方向上的传播情况,可以模拟较为简单的地质结构。

三维数值模拟则需要计算地震波在三维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比二维数值模拟更为复杂。

进行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需要运用适当的计算机模型和软件。

常见的地震波模拟软件有ABAQUS、FLAC、COMSOL、MIDAS等。

这些软件可通过不同的数值方法、参数设定和建模操作,实现模拟地震波在不同地质体系中传播的效果,进而为地震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地震波传播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是研究地震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爆炸振动测试技术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

爆炸振动测试技术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

Ab t a t On t e b ss o x e in e n lt f vb a in me s r g a d t t g o e p o lms a d c i c l sr c : h a i f e p r cs i o s o i r t a u i n e i ,s m r b e n rt a e o n s n i
K e r : e poin vba in y wo ds x l o irto ;mes rn n et gtc nq e ;5ro ;ta s sin l e s a u ig a d t i e h iu s n s el r rn mi o i . s s n
1 引 言
测试 ; 质点 振 动位 移 , 点 振动 加速 度 测 试 ; 构 , 质 结 建 筑 物 的反应 谱 测试 。 目前 又发 展 了岩 体 介质 反 应 谱 测试 , 岩 体边 坡 爆 炸振 动 反应 谱 测 试 , 如 目前 开 展 普 遍、 工程 上 应用 最 多 的仍 是 振动 速 度测 试 。
t c q s n m e s rn a e tng tc i u fe lso i a in a e s a e y t m a ial pe ily, t on・ e hniue i a u ig nd t i e hn q e o xpo in vbr to r t td s se tc l e cal s s ys he c tnt nd d m a dso e o swela r ns iso ie,t tn oi s a r n m e nd s m es fw a ef rd t r e sa e n fs ns ra l sta m s in ln s e ig p nt r a ge nta o t r o a a p o— o c s i g a e a l e n d t i,w hc pr vdes m e r fr nc org ti eib e t tn d t n e ut e sn r nayz d i e al ih o i o ee e e f e tng rla l e i g a a a d r ls. s s s

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振动频率衰减规律研究

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振动频率衰减规律研究

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振动频率衰减规律研究摘要:爆破振动频率的研究是爆破振动危害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基于引入介质阻尼项建立的黏性岩体爆破振动频谱表达式,数值模拟分析球状药包、柱状药包爆破振动主频和平均频率的衰减机制和规律。

结果表明:无论是球状药包还是柱状药包,由于爆破地震波频谱曲线的多峰结构和高低频衰减速度的差异,其爆破振动主频随爆心距的增大并非严格的衰减,在衰减过程中出现局部突变或者波动,而爆破振动平均频率则随爆心距规则地衰减。

关键词:数值模拟;爆破振动;振动主频;平均频率;频谱曲线;衰减规律一、爆破振动主频的衰减1.球状药包基于弹性介质中球形空腔激发的弹性波理论解,引入介质阻尼项,获得了黏性岩体中爆破振动速度谱表达式Fn(ω)其中,式中:λ,μ为拉梅系数;CP为纵波速度;Qr为岩石的地质品质因子;re为弹性空腔半径;Sσ(jω)为弹性空腔内的荷载谱;ω为角频率;r为爆心距。

在弹性空腔作用三角形爆破荷载,其爆破荷载谱为式中:σmax为爆破荷载的峰值;τ为荷载作用持续时间;ae=τ1/τ;be=τ2/τ;τ1,τ2分别为荷载上升时间及荷载从峰值下降为零的时间。

本节利用振动速度谱Fn(ω)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球状药包主频fd随爆心距r的衰减规律。

采用的计算参数为:σmax=50MPa,Cp=5000m/s,ρ=2700kg/m3,re=2.0m,ae=0.25,be=0.75,τ=10ms,泊松比ν=0.25。

岩体在考虑阻尼条件(Qr=12)下得到黏性岩体的fd随爆心距r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图1球状药包fd-r曲线结合式(1)可知,黏性岩体(Qr=12)有高频滤波特性,fd不仅随r的增大而衰减,且在r=72m处发生了突变。

为揭示球状药包爆破振动主频的突变机制,本节对不同爆心距爆破振动频谱曲线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分析,随r增大,高频衰减快,低频衰减慢,频谱曲线由以主频为对称轴的三峰结构变成主频位于低频带的单峰结构。

仿人工模拟自然地震波的方法模拟爆炸地震波

仿人工模拟自然地震波的方法模拟爆炸地震波
( 兰州交通大学 , 甘肃 兰州 700 ) 30 0 摘 要: 基于 自然地震波 的模拟方法 , 对其幅值包络函数模型和功率谱模 型进 行了改进 。提 出了能够考虑装药量 和
爆距影响的爆炸地震波的幅值包 络 函数 模型 和功率谱模 型, 并且 利用 实测的爆炸试验 数据对模 型参数进行标 定。
模拟结果表 明, 得到的爆炸地震波时程 能够很好的再现爆炸地震波 的一些特性。
关键词 : 自然地震波 ; 爆炸地震波 ; 人工模拟 ; 幅值包络函数 ; 功率谱
中圈分类号 :2 3 2 U 1.
在分 析爆炸震 动 对 结构 的破坏 效 应 时 , 有时 会 将某一震 动记录作 为 结构 的动 力输 入 , 用 动力 分 采
2 人 工模 拟爆 炸地 震 波理 论
2 I 模拟 爆炸地 震波的幅值 包络 函数 ,t模 型 . ()
性的统计特征, 与单独采用某一震动记录相 比, 人们 可以更加 自由地 按 照期 望条 件 ( 预先 设定 不 同 主 如 频成 分 、 幅、 同的振 动持续 时间 等)人 工合成 所 振 不
第6 期

鹏: 仿人 工模 拟 自然地震 波 的方 法模拟 爆炸地 震 波
4 l
加 改进 , 其 给出 的 幅值 包 络 函数也 能反 映 峰 值 前 则
结合 爆 炸加载 函数 的功 率谱 , 推导 出位 移 功率 谱 的 - ~ 形式 解 , 一步 导 出 了加 速 度 功率 谱 的 理论 分 析 公 进
t 和功率谱 S ) ) ( 来模 拟爆 炸地 震波 。
场 地所 记录 的震 动 信号 来作 为 动力输 人 , 般不 能 一
反 映 目标场地特 征 , 因而 人 们有 时候 会采 用 预定 条 件 的人 工模 拟 震动 信 号 对 结 构 的动 力 反 应 进 行 分

地震学研究中的地震波传播模拟

地震学研究中的地震波传播模拟

地震学研究中的地震波传播模拟地震学是一门研究地震现象的学科,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过程可以了解地震的产生、传播和损伤规律。

地震波传播模拟是地震学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它能够模拟地震波在地球结构中的传播和衰减,为地震预测、震源定位、地震灾害评估等提供基础数据。

地震波传播模拟基础地球是一个由不同密度和速度的物质组成的球体,而地震波就是在这个球体内传播的能量波动。

因此,地震波传播模拟需要识别地球结构、地杂志和岩石物理参数,并据此计算地震波传播的路径、速度、强度和震级等信息。

1、地球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大气层、地壳、上、中、下地幔和核。

其中地壳是人类活动和生物栖息的主要地层,在地震波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壳的厚度和组成物质对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衰减产生重要影响。

2、地震波类型地震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波动形式,它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路径和速度也不同。

纵波传播速度高于横波,传播的路径也较为直线,因而纵波是地震波传播中主要的波动形式。

3、岩石物理参数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

不同岩石的物理参数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衰减产生影响。

因此,准确测量和识别地球内部不同岩石的物理参数对地震波传播模拟非常重要。

地震波传播模拟方法地震波传播模拟方法主要分为数值方法和解析方法两种。

数值方法是通过离散化空间和时间将求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的微分方程转化为巨型的代数矩阵方程,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求解。

数值方法能够处理不规则形状的地球体腔,解决非线性问题和复杂地震事件的模拟,因此是最常用的地震波传播模拟方法之一。

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等。

解析方法是通过对单层或多层介质的波动方程进行精确求解,得到具有物理意义的解析解。

解析方法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但只适用于规则形状的介质和简单的地震波传播问题。

解析方法有传统的瑞利分析法、多普勒层解析法、莫莱解析法和地壳目的计算法等。

地震波传播模拟在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1、地震预测地震波传播模拟可以模拟不同深度和方向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监测地壳变形和地质应力条件,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震。

基于能量原理的爆破地震效应

基于能量原理的爆破地震效应

01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爆破介质和环境,如岩石、土壤、 水域等。
02
在不同介质和环境下,采用相应的爆破技术,如深孔爆破、浅
孔爆破、水下爆破等。
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区进行爆破作业时,应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和
03
安全措施,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
06
研究结论和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03
能量平衡原理
爆破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纵波是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而横波则是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 直的波。
波速与介质
纵波和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速度会受到介质性质和密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纵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 而横波在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
爆破地震的危害
地表震动
爆破地震会导致地表震动,进而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地表震动可能会导致岩体 松动、破裂,甚至引发岩崩、滑坡等地质灾害。
爆破地震的能量分布
能量分布规律
爆破地震的能量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的特点,一般来说,距离爆破中心越近,受到 的能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影响因素
爆破地震的能量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炸药类型、装药量、爆破方式、地 质条件等。
爆破地震的能效系数
能效系数的定义
能效系数是指爆破地震过程中,输出的地震波能量与输入的 炸药能量之比,是衡量爆破地震效果的重要指标。
水体波动
水体波动是爆破地震对水体产生的影响。当水体受到地震波作用时,会产生水 面波动、水体涌浪等效应,对水域周边的建筑物、设施和人员造成威胁。
基于能量原理的爆破地震效
03
应分析
能量平衡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
在爆破地震过程中,输入的能量与输出的能量保 持平衡,即输入的能量等于输出的能量。

爆炸地震波评价地面毁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爆炸地震波评价地面毁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Jn. 2 O a ,0 2
爆 炸 地震 波评 价 地 面毁 伤 效 应 的 实验研 究
张 奇, 林大超 , 白春华, 郭彦懿
( 京 理 工 大 学爆 炸 灾 害 预 防 控制 国 家 重 点实 验室 . 京 108 ) 北 北 00 1 摘 要 : 过 实 验 探 索 爆 炸 地 震 渡 评 价爆 源对 地 面 冲 击 渡毁 伤效 应 的 可 艟性 . 果 表 明 . 通 结 在相 同 的地 层 状 态 条 件 下 和 一 定 的距 离 范 围 内 , 用爆 炸 地 震 渡 评价 爆 源对 地 面 的毁 伤效 应 是 可行 的 。 这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弥 补 了 利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1 期





2 2.No. 1
20 0 2年 1 月 文 章 编 号 :10 . 5 (0 2 0 -O 20 0 11 5 2 O ) 1 9 —4 4 0
E L S O ND S O A E XP O I N A H CK W V S
威力 的间接 指标 , 键在 于爆炸 地震波 能 否反 映空气 冲击 渡的 地 面毁 伤效 应 。 目前 这 方面 的研 究几乎 关
没有 , 在本 文 中 , 我们 将通过 实验探讨 这一 问题
2 实 验 及 结 果
空气 冲击 渡 压力取决 于 F E的爆 轰 区范 围及爆 轰 压 力 . 地 震 波 幅值 与 地质 地 形条 件 有 关 _ A 而 2 剖。
第1 期

奇 等 :爆 炸 地震 渡评 价 地 面 毁 伤效 应 的 实 验研 究
9 3
第一组 实 验 , 源 1 爆 的地 面毁伤 半径 为 4 6 爆 源 2的毁伤 半径 为 4 0 m。爆 源 l 爆源 2的爆 炸地 .m, .7 、 震波波 形分 别如 图 2 3所示 , 者爆 炸地 震波 质点 速度 峰 值 的 比较 见表 I 、 两 。从 表 I的结果 可 以看 出 , 两 者地 震波峰 值有 明显差 别 , 在此情 况下 , 地震 波较 好地反 映 了地 面毁伤 效应 实 际情况 。 第 二组 实验 地 面 毁伤 效 应 差 别较 大 , 源 3的 爆 地 面 毁 伤 半 径 4 0 m, 源 4 的 地 面 毁 伤 半 径 .7 爆

毫秒延时爆破振动叠加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毫秒延时爆破振动叠加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花 岗岩 主要物理 力学参数 为密度 1 . g c , 0 —2 7 / m。 弹性
模量 E一6 GP , 松 比 0 2 , 线模 量 E 一2 a 1 a泊 . 3切 GP , 屈 服应力 。 5 a 失 效应 变 一1 2 。 。计 算 一7 MP , . 5
后爆 孔 的振动 波 形成 合 理 的相 位 差 , 而使 两 波 叠 从 加、 相互 干扰 , 叠 加 后 的 振 动 强 度 降 低 ,即 A — 使 t
bl tng v br to na y i as i i a i n a l ss,m ils c nd bl si i r to v — h pe s pe po ii n e f c s we e smul t d lie c a tng v b a i n wa e s a u r sto f e t r i ae wih d l y tm e i t r a s b t e nd 2 lie o ds,t e sbiiy a a tc lt ft if r n — t e a i n e v l e we n 0 a 5 mils c n he f a i lt nd pr c ia iy o wo d fe e tde l i nt r lt e r r ic s d The r s ls h ay tme i e va h o y we e d s us e . e u t s owe ha i a i n v l ct a e lie on d t tv br to e o iy c us d by mils c d dea l s i s l we h n t t c us d by sm u t ne s b a tn l y b a tng wa o r t a ha a e i la ou l s i g, e e hou he d l y tme i t r a vnt gh t e a i n e v l

模拟地震的实验报告

模拟地震的实验报告

模拟地震的实验报告模拟地震的实验报告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地震的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震过程,研究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实验一:地震波模拟我们首先模拟了地震波的传播过程。

通过在实验室中设置合适的装置,我们成功地模拟了地震波的传播,并记录了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

实验结果显示,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与地震的震级密切相关。

较大的地震波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更为严重。

实验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为了研究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模型建筑物,并对其进行了抗震性能测试。

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不同震级的地震波,并观察了建筑物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结果显示,抗震设计良好的建筑物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波对其造成的影响,减少破坏程度。

实验三:抗震结构的改进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我们尝试了一些抗震结构的改进方法。

通过在建筑物中加入抗震支撑和减震器等装置,我们发现这些改进措施能够显著减小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

抗震支撑能够分散地震波的能量,减少建筑物的振动幅度;而减震器则能够吸收地震波的能量,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冲击力。

实验四:建筑物的破坏与修复在实验中,我们还模拟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过程,并探讨了建筑物的修复方法。

我们发现,地震造成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如墙体、柱子等。

为了修复被破坏的建筑物,我们可以采用加固墙体、替换受损结构等方法,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实验五:地震预警系统为了更早地预警地震,我们还进行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验。

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变化,我们可以提前几秒钟到几分钟发出地震预警信号,使人们有更多时间采取逃生和保护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对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模拟地震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地震的发生机理和对建筑物的影响。

我们发现,抗震设计和抗震结构的改进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模拟地震波作用下框架结构模型的动态响应实验研究

模拟地震波作用下框架结构模型的动态响应实验研究

模拟地震波作用下框架结构模型的动态响应实验研究摘要:各种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引起结构的变形甚至倒塌。

由于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及不可复制性,目前对于在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动态响应多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

本文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小型精密振动台产生模拟地震波,对框架结构模型产生激振,通过布置在结构上的传感器记录动态响应信号,根据实验信号对结构的内力及模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模拟地震波振动测试模态分析1 概述相信各位读者对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及日本的大地震还记忆犹新。

地震具有难预测,爆发迅速,波及范围广等特点,因此,一旦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巨大。

那么,研究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响应及破坏过程对减少财产损失,特别是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各种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引起结构的变形甚至倒塌。

由于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及不可复制性,目前对于在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动态响应多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结构模型进行动态加载得到的动态响应数据可以与数值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和补充,从而可以全面的了解结构在地震时的某些薄弱环节,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2 地震波的人工模拟在工程设计中,建筑物是否能抵御地震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设计技术指标,有些建筑工程在设计工作完成以后往往还需进行原型或模型的抗震试验,以检验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目前我国已制造及引进了各种振动试验设备,特别是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的建造和引进,使在实验室内模拟实际地震成为现实。

为了模拟地震,一般可采用由地震现场记录到的实际地震波作为振动试验设备的输入信号。

但在实际工程设计、试验及计算中仍希望根据预定条件来生成人工模拟地震波。

地震反应谱是用实际地震波时域信号计算得到的,而该运算是不可逆的。

在生成地震波前,先用给定的期望地震反应谱来计算功率谱,再根据功率谱生成人工地震波。

由期望反应谱计算出地震波功率谱以后,用随机信号发生器来生成随机相位,再经富氏逆变换来生成地震波。

核爆地震波仿真

核爆地震波仿真

核爆地震波仿真一、前言核爆地震波仿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核爆地震波仿真相关知识。

二、核爆地震波的特征1. 地震波的种类核爆地震波包括三种类型:压力波、剪切波和表面波。

其中,压力波和剪切波是体波,表面波是沿着地表传播的。

2. 地震波的速度核爆产生的地震波速度与自然产生的地震不同,其速度更快。

压力波和剪切波在固体中传播时速度相同,约为5-8公里/秒;表面波速度较慢,约为3-4公里/秒。

3. 地震烈度核爆产生的地震烈度与自然产生的地震不同,其烈度更高。

根据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发布的数据,当核弹爆炸在10千米高空时,其烈度可达到7-8级。

三、核爆地震波仿真的方法1.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地震波进行仿真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地震波传播过程分离成许多小时间步长,在每个时间步长内计算出波场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各点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推算出下一个时间步长内各点的状态。

2. 物理模拟法物理模拟法是一种通过实验装置对地震波进行仿真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物理实验装置模拟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了解地震波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核爆地震波仿真软件1. ANSYSANSYS是一种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用于模拟各种工程问题,包括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

该软件可以处理多种物理现象和多个物理场,并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2. LS-DYNALS-DYNA是一种常用于汽车碰撞、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也可以用于模拟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

该软件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处理多种非线性问题。

3. OpenSeesOpenSees是一种基于开源代码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主要用于土木工程领域。

该软件可以模拟各种结构物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包括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

五、核爆地震波仿真的应用1. 地震预测通过对核爆地震波进行仿真,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对自然地震的预测能力。

爆炸中应力波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

爆炸中应力波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

爆炸中应力波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摘要:利用质量守恒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原理,对爆炸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出应力波在爆炸过程中的传播规律:应力波的幅值,波形和传播速度都会随着介质到重要中心的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并且呈现衰减趋势。

并用ANSYS模拟球形装药的应力波传播,对上述传播规律进行说明。

关键词:爆炸应力波数值模拟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Explosive Stress WaveAbstract:Analysis explosion process with the law of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an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Propagation rule of stress wave in the explosion process is deduced.The rule suggests amplitude,waveform and wave velocity all change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media’s distance to the center of the explosion,and show a trend of attenuation. Simulate stress wave of spherical charge by ANSYS and prove the rule mentioned above.Keywords: Explosion , Stress Wave,Numerical modeling 爆炸时炸药会突然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伴随着巨大能量的释放,在爆炸冲击波向外传播是对周围介质进行作用,所以能够认为是应力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随着介质中质点距离爆炸中心的距离的不同,应力波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在炸药中传播的是爆轰波,附近介质中为冲击波,随距离增大变为塑性波和弹性波。

爆炸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箱型结构动力反应模型研究

爆炸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箱型结构动力反应模型研究
解 纳维叶方程。
区, 对整个 系统求解波 动场与应力场 。当前 研究较 为完善 的 是 无限 、 均匀 弹性介质 中圆形衬砌结构受 到平面谐 和波或 阶
跃 波作用等理想情 况 , 对于具 有复 杂几 何形状 、 介质 特性 和
荷 载条件的实际问题 , 上述 方法缺陷 明显 J 。另一类是结构 动力 学方法 , 即将周 围 岩土介 质 的作用 等效 为弹簧 和 阻尼 , 通过相互作 用力施加于结构之上 , 以地下结 构为 主体 求解其 响应 , 此法难点在 于考虑岩 土介质的阻抗系数 。
当爆炸地震波传播 到结构 表面边 缘时 , 结构处 于迎 波面 的相应边会发生反射 , 相应 转角处 会产 生衍射 波 ( 衍射 纵波 和衍射横波 ) 。对 于刚体 , 可 以不 考虑 波在 结构 内部透 射形 成 的驻波 , 但斜入射波的反射产生 的波 型耦合不 能忽略 。同
析方程和实行数值 求解 相结 合 , 运 用半 解析 半数 值方 法 , 依
爆炸地震波作 用下地下箱型结构动 力反应模 型研究
吴 永 忠 , 王 渊 , 冷 星 , 吴永 春
( 1 .解放 军理 工大 学 国防工 程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7 ; 2 .安 徽 富煌钢 结 构建筑 工 程设计 研 究有 限公 司 , 安 徽合 肥 2 3 0 0 8 8 )
3 计 算模 型 的建立
3 . 1 基 本 思路
笔 者认 为 , 上述诸 方法 大都 假定介 质 均匀 、 波 型单一 且 平面人射 , 忽略了波 的散射 、 转 角处 绕射 以及 波 的三维传 播 效应 , 无 法考虑多个爆 炸地 震波 同 时作用 , 应 用于 精确计 算 时必须修正 。而依 靠单 纯 的数值 模拟 , 荷载、 材料 等计算 参 数人为假定 , 难 以直达 问题深 层规 律 。为此 , 本文从 建立 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研究表明 , 震级 / 与装药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 %% )
[ (, %$ ] + + 基于试验得到的经验关系, 爆炸地震波震级和爆炸地震效应之间的关系为
( %$ )
/ # -$ ’ .$ )*0 式中: -$ 和 .$ 为常数, 0 为装药量。因此, 综合式 ( %$ ) 和式 ( %+ ) 有 )*, # -% ’ .% -$ ’ .% .$ )*0 # - ’ . )*0 式中: - 和 . 为常数。式 ( %" ) 可换一种写法 , # #- 0. + + 基于功率谱来求能量, 则有表达式 , # $!
! 第 "# 卷! 第 $ 期 ! "**# 年 + 月 文章编号: ;**;<;$## ( "**# ) *$<*==#<*>





,-./0120) 3)4 15067 83%,1
%&’( "# ,)&( $! 9:’( ,"**#!
爆炸地震波模拟研究
( ;(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所, 北京 ;***;; ;
因素对爆炸地震波传播的影响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所有这些都只是基于试验得到的地震动数据来分析 和评估爆炸地震波的一些特性, 所做的研究比较初步、 浅显。 研究表明, 爆炸地震动的振源具有强烈的随机性, 随机激励信号呈不规则变化, 因此在模拟爆炸波 时可以采 用 随 机 分 析 方 法。以 前 的 研 究 仅 基 于 描 述 天 然 地 震 引 起 的 地 震 动 的 功 率 谱 模 型 (如
炸作用下给定点的爆炸振动加速度的幅值包络线函数满足指数形式的衰减关系, 通过类比爆炸冲击波 在岩石中传播规律随时间满足幂函数关系, 给出了地震动峰值达到后幅值快速衰减的加速度包络函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数存在确定性关系, 但由于参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 装药量 0 与谱密度中 )、 数 ) 和 * 之间不存在唯一的对应关系, 所以式 ( $$ ) 不能导出 0 与 ) 或 0 与 * 之间的唯一关系, 通过试 ( $$ ) 导出装药量对谱密度的影响的关系式。 验确定 ) 或 * 的值以后就可以基于式 因此, 基于幅值包络线函数 (式 (() 或 (.) ) 和谱密度函数 (式 ( %% ) ) 就可以模拟能够考虑装药量和 爆距影响的爆炸地震波时程。
(’)
式中: $% 、 ’、 ( 为待定常数, " 为时间, "% 为延迟时间。式 (’) 并不能反映爆炸地震波到达峰值前的幅值增
[ (] [ "% ] 将 )* +,-./0123 等 得出的双指数包络函数通过改进应用于爆炸地震波的 长规律。因此, 曾德斌等
模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方数据 ( ;V+# —! ) ! ! ! 作者简介:国胜兵 , 男, 博士。
!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449
爆! ! 炸! ! 与! ! 冲! ! 击! ! ! ! ! ! ! ! ! ! ! ! ! ! ! 第 ’8 卷!
!" 非平稳随机过程模型
! ! 根据随机振动的理论研究, 非平稳随机过程可由下式来描述 ! ( ") # $ ( ") ( ") ! ( ") 为一零均值平稳随机过程。 就自然地震动激励而言, 幅值包络线函数 $ 已经采用的数学模型就有指数函数、 双指数函数、 线性
(4)
式中: (" 、 (’ 为给定的常数, "% 为地震波到达时间, "% # + % ,, + 为观测点与爆炸中心的距离, , 为波速。对比 式 (’) 和式 (4) 不难发现, 对式 (’) 稍加改进, 则其给出的幅值包络线函数也能反映峰值前的幅值增长规
[ "" ] 律。因此, 将幅值包络线函数 $ 定为贝拉盖冲量型近似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0 $ 3 $ ),
( %. ) ( $! ) ( $% ) ( $$ )
由于式 ( $! ) 中 ) 和 !! 分别为相关参量 (且 ) 则式 ( $! ) 可改写成
$%
为特征相关时间) 和特征频率, 且有
$ $ ! # * ’)
$ !
4 ( ), *) # # - 0 . $ 3 式中: 4 ( ), *) 为 )、 * 确定性函数。
( %+ ) ( %" ) ( %’ ) ( %& )
"
’1
$1
! ( !) ,!
由于频率 ! 不为负值, 对于给定的爆心距 ", 将式 ( %% ) 代入式 ( %& ) 有 , # $! 即 , # !! 2( !! ) % % & )’ *! ! ( ! 2(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HKHA<THUALA 过滤白噪声模型 ) 来模拟爆炸地震波, 而天然地震 8JAECDEHCC<RHKMJ’SE&D 功率谱模型
动和爆炸地震动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上述两种模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 本文中根据随机振动和爆炸力学理论, 基于非平稳随机过程模型, 提出能够考虑装药量和爆距影响 的功率谱密度和幅值包络线模型, 从而给出单点、 两点 ( 微差) 和多点 ( 微差) 爆炸地震波实用模拟方法 和模拟结果。
图 ; 实测的爆炸地震波加速度时程 @AB( ; 5ACD&EF &G HIIJ’JEHDA&K &G LJHC:EJM JNO’&CA&K CJACLAI PHQJC
! ! 由于建筑物拆除爆破、 工业爆破事故等不断增多和对武器作用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开始重
[ "] [ =] [ $] 视爆炸地震波的产生、 传播和作用效应的研究, 进行了不同种爆炸方式 、 不同荷载 及不同埋深 等
!" 爆炸地震动时程模拟
/ / 按前面所提出的爆炸地震波修正的非平稳随机过程模型的方法, 进行爆炸地震波的模拟, 幅值包络 线函数按式 (( ) 选取, 谱密度函数按式 ( $$ ) 选取。根据文献 [(, %+ ] 的试验结果, 就可以确定本次模拟所 需的参数: 5 # ""( 6 ’+ , 7 # $ 6 !+ , 8 # &&’ 6 " , ) # &! , * # (! , !! # - 6 ’ 0 %! $ ( , % & # " 6 +’ 0 %! $ ’ , (! !! # %!! , $ & 万方数据 # . 6 % 0 %! 。距离 " # %! , $! , +! 1; 相应地 9! # ! 6 !% , ! 6 !$ , ! 6 !+ 2。装药量 0 # +! 34。
)
( %- )
( %( )
式中: 2( 为 % & 确定性函数, 由于 % & 是常数, 所以有 !! 2( # 3; 2( 为 ) 和 !! 的确定性函数。 !! ) % %& ) % %& ) $ ), 联系式 ( %( ) 和式 ( %’ ) , 有 , # # - 0 . # !! 2( !! ) % % & )’ *! ! ( ! 2( $ ), 因此
! ! 虽然爆炸地震波与天然地震波有相似之处, 但是还存在许多差异。相对于天然地震波来说, 爆炸地 震波高频分量丰富、 变化范围较大, 但持时一般较短、 衰减较快且幅值高, 因此不能将两种荷载完全等同
[ ;] 。图 ; 为实测的单点爆炸、 两点 ( 微差) 爆炸和多点 ( 微差) 爆炸所产生的爆炸地震波时程。 视之
式中:#% * % , 为特征频率; ’ * %, 为相关参量 ( ’ & " 为特征相关时间) ; ( 为方差。
#" 非平稳随机过程模型的修正
! ! 爆炸地震波不同于天然地震波, 在不同距离处和不同炸药当量时, 爆炸地震效应应该是不同的。因 此在进行爆炸地震波的模拟时, 应该考虑离爆心的距离和炸药当量的影响, 也就是在构造幅值包络线函 数和爆炸地震波谱密度时应考虑到距离和炸药当量的影响。地震动观测数据研究表明, 影响地震动强 (#) "%4 ! ! 式中:’ :3; 为爆炸地震动最大加速度; + 为比距离, 且 + # .% 4 , 4 为炸药当量, . 为爆心距; 3、 2 为待定 常数。因此, 将式 (#) 中的 ’ :3; 替代式 (5) 中的 $% , 在幅值包络线函数中就可以考虑离爆心的距离和装 药量的影响, 这时, 包络线函数就有如下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