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new)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new)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考探究: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类型多样错误!二、产生原因1.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系统。

2.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应用体验不可少———--——(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c B.dC.e D.f解析:1.D 2.C 第1题,由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 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

高中地理课件-3.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课件-3.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针对该区域湿地变化的特点,提出对策。
解析 不同时段是指表格中的1976~1986年和1986~2005年,湿地变化特点要从 表格中的湿地斑块数目、湿地总面积进行说明。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水源、 气候、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应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 退耕、严禁围垦。
答案 (1)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 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不利 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 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2)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等。
沼泽
珊瑚礁
水稻田
滩涂好放鸭
滩涂
2、湿地功能
1)湿地的生态价值 ——“地球之肾”
调节气候 调蓄水量 净化水体 释放氧气 美化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湿地、海洋
2)经济价值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鱼塘
提供水资源
提供矿物资源
提供能源和பைடு நூலகம்运


3)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
教育与科研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
(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
(赣、闽、台)
缺林地区:
广大西北和黄河中下游的晋、冀、豫
思考
亚马孙热带雨林减少的原因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 亚马孙热带雨林减少的原 因主要是烧荒耕作、过度 采伐、、过度放牧、修建 道路和森林火灾等造成, 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 占整个热带森林减少面积 的45%。在垦荒过程中, 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亚 马孙森林,把树木砍倒, 再放火烧。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01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02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07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5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31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38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46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56第三章防灾与减灾62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63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72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79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中国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

这种多样性为中国带来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中国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理环境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河流——长江。

这些地理环境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起着重要的影响。

1.山脉:中国的山脉分布广泛,形成了许多山地生态系统。

山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动植物物种。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人类开发活动,山脉生态系统面临着水土流失、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

2.平原:中国的平原广泛分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然而,由于过度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源污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3.河流和湖泊: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导致水质下降和生态平衡破坏。

二、生态保护现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理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保护区网络:中国建立了全国性和局部性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旨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这些保护区覆盖了广大的地理区域,涵盖了山脉、湿地、草原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2.环境立法:中国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范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惩罚了环境破坏者。

3.生态补偿: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补偿制度,向那些为生态保护作出贡献的地方政府和居民提供经济奖励,激励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4.科技创新:中国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和应用。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了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效能。

三、解决方案尽管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挑战。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2.防治措施 重点生 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 态工程
重点防 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林工程 治工程
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重点保 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 护 区 森林公园 建 设 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稳步发展 环保法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制建设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及其防治途径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特点 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的原因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各地气 候和地势差异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 不同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2.各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
A 大兴安岭
三江低地、湖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滨海滨 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林区、草原、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 生态走廊、采育结合、 近海海域 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 制度
生物多样 性锐减
生态环境 主要分布区域 主要防治措施 问 题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 东南丘陵 改坡为梯
荒 漠 化 西北、华北半 干旱区
C 黄淮海平原
D密 过度开垦


主要生态环 境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地质条件复 杂,地形崎 岖,降水集 中 人为原因 生产方式 落后,过度 开垦、过 度砍伐
土壤侵蚀, 横断山区、森林破坏, F 云贵高原 物种灭绝和 多样性锐减 草场退化、 G 青藏高原 湿地萎缩、 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
森林破坏、 西 侧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草场退化 B 西北干旱、 草场退化、 半 干 旱 土地荒漠化 地 区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降水较少 过度砍伐、 气候较干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降水稀少 过度放牧 气候干旱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重点)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物种减少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

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和非法贸易,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森林资源减少原因: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湿地概念:湿地指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6米的水域。

湿地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湿地破坏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也在不断退化。

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4)湿地减少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

③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

④环境污染使湖泊和近海岸海水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1.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完全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生态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加快了大部分生态问题产生的速度。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

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1.结合我国实际生态环境案件,阐述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形成的一般过程。

2.举例说明某一典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3.能根据图表说出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课导入建议以2013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新数据引入新课——主要的环境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和表现1.概念: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资源匮乏(1)现状⎩⎪⎨⎪⎧ 量: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 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不均: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华北少(2)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人口激增、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加速。

(3)森林资源开发的表现:总面积减少、原始林地锐减、总体质量下降等。

①原始林:生物种类及种群数量、生态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均有下降趋势。

②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质量较差、中幼龄林比重大,单位蓄积量低。

2.我国草场退化(1)我国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澳大利亚。

(2)问题:草场退化严重,生产力不断下降。

(3)原因: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工业污染、鼠害虫害等。

森林锐减、草场退化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提示】 森林面积锐减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草场退化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水土流失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高中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改不改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高中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附录:活动星图高中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高中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高中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高中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高中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高中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目录表

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目录表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配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高中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 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高中地理(必修3)(配人教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区域地理坏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1 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2 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3 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4 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选修6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 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 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 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 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2020秋高中地理6课时演练: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6课时演练: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时演练: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含解析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一)教材第71页思考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

自然背景A 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C暖湿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D南方亚热带丘陵区E南方亚热带丘陵区F 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G青藏高原高寒地区2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教材第72页思考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生态破坏搭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盐碱化B.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C.内蒙古草原-—水土流失D.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解析: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内蒙古草原主要是草地退化,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水资源丰富。

答案:B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图中①~⑤分别是()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3.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错误的是()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①为我国的主要天然草原地区;②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③为“三江源”地区;④为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问题严重;⑤是东北、西北、西南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二、保护森林 1.世界:1992年 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 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 A.政府 2002年森林法的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B.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3、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 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 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 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 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 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一、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4、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 化——不平衡 A.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 ——原因: (1)自然因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 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 (2)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 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细致的管理 B.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 逐渐好转。(30年代的黑风暴) C.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 和沙化的问题。原因:主要是牧场超载。 5、我国草地的分布 年降水量小于400MM,北方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青 藏高原
生态多样性保护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 态系统多样性 2、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3、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 4、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①物种本身有发生、发育、消亡过程(被自然环境淘汰) ②火山喷发、陨石橦击地球、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 ③外来物种入侵 ④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⑤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⑥工业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大气、水等环境的污染 ⑦战争,核试验 ⑧人口增长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 总目录(完整版)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 总目录(完整版)
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
第二节 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本书相关网站
◎本册书图例
◎本书相关网站
◎后记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化
◇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问题研究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问题研究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
◎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普通高中《地理》(3)必修
普通高中《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全套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全套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保护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一)教材第71页思考
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

2.
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教材第72页思考
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学业达标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
2.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所以共同的特征就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第2题,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地主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乙位于我国江汉平原,酸性气体排放,降水较多,酸雨现象严重。

答案:1.B 2.D
3.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草原——光热不足
B.青藏高原——高寒气候
C.黄淮海平原——森林砍伐
D.西北地区——矿产开发
答案:B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5.保护和恢复西北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比宁夏少点;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这是造成其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第5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了不易恢复,因此在开发建设中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减少对林草的开发,还可实行生态退耕,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不可能减少对资源的开发。

答案:4.C 5.A
6.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21.63%提高到
23.04%。

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的措施,是对分析辨别能力的考查。

题目中给出的四个措施都是可行的。

这就要求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快速、有效”。

③④两个措施都是对森林的保护,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但不能快速提高森林的覆盖率。

答案:A
7.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 )
①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②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种植业③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畜牧业④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北方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宜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南方山地和丘陵区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乡”之称,宜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只能发展畜牧业。

答案:A
8.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地区营造的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其次要明确环境问题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再次,根据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和特点,可知已经采取的防治措施。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三北”防护林工程
(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3)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
(4)黄土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土地遭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植树种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走农、林、牧相结合的道路
(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能力提升
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
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
C.草场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
10.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 )
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②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之间③土地贫瘠、植被稀少④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第9题,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且都有山地或丘陵的分布,具备水土流失发生的条件。

第10题,B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河流多为内流河。

答案:9.B 10.D
下面表格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11~13题。

11.下列四个地区及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连线正确的是( )
C.广东——③ D.重庆——②
12.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①类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积极作用的是( )
A.沿海防护林工程B.南水北调
C.西电东送D.建青藏铁路
13.四种环境问题中,有一种基本不影响广东,其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降水少
C.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量大
D.纬度位置低,重重山岭的阻挡
答案:11.D 12.C 13.D
14.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3)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解析:第(1)题,A位于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这里人口密集,过垦严重,降水丰富,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

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为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第(2)题,两地都面临着土壤侵蚀问题,但B地更严重些,和这里的丘陵地形、城市密集、土地的生产力高有关。

第(3)题,D区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的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E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易受侵蚀,该地的森林作用主要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答案:(1)土壤侵蚀。

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2)B区域。

B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3)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