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一相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理解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增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增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增强语气二、相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相关表现手法的题型:1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2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实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相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导语】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
你的一生,没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以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供大家查阅。
1.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①《观沧海》魏武帝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庙号太祖。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雄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大方,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画,表达出诗人无比酷爱江南水乡和怀念故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情势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品:《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点,选取典型景物描画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发了作者的欢乐心情。
④《西江月》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斗争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伟大的豪爽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热情充满,大方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爽为主。
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通过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风景,抒发了作者的闲适心情。
词的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大戏剧家、散曲家。
2.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
初一语文知识之短语类型总结
初一语文知识之短语类型总结初一语文知识之短语类型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知识之短语类型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种短语类型:1、并列短语2、偏正短语3、主谓短语4、动宾短语5、后补短语6、的字短语7、介宾短语。
总结:以上是我们对初一语文中常用到的七种短语类型进行的概括。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最后一课》同学们对于最后一课的语文知识点还记得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哦。
最后一课小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ó步赚zhuàn钱哽gěng住祈qí祷dǎo 气氛fēn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P47 注释① 都德,法国作家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3.第20段:比喻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 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6.主题:爱国主义以上对语文最后一课课文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黄河颂》关于语文课本中《黄河颂》的内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整理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句子的作用一、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这就要看所给你的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出现在开头--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深化主题。
5、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文章中一个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能有什么作用?结构上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内容上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 使文章有血有肉充实, 为下文蓄势等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句子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
句子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有这样几类:1、含义深刻的句子,深沉含蓄有哲理;2、言约意丰的句子,读后让人回味不已;3、表现中心的句子,画龙点睛,揭示本质。
理解这些句子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
•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抓住一句话中的关键性词语理解句子,这是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之一。
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熟读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内容,并在阅读中找出句子的关键词语。
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耐心”这两个关键词去理解课文。
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到灵车绝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些句子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这种句子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只有联系上下文,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课文的内在联系入手,才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明确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草原》一文中有一句话:“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如果从句子本身看,我们会认为这句话是写作者初次看到草原美景时的心情的。
但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一读,就会明白,这种理解虽然正确,但却很肤浅、笼统。
草原的景色奇异而美丽,是作者从未见过的,景色的美丽出乎他的意料,所以他才感到惊讶,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景色。
“愿久立四望”反映了作者想尽情欣赏的心情,此时作者的感情已由初见草原时的激昂豪放转为细腻深沉,心中充满了遐想,他被这“奇丽”的美景陶醉了,所以“低吟”一首小诗最能表现此时的心境,而不再是“高歌”一曲。
通过贯穿前后,上下联系,就会由浅层次的认识发展到深层次的理解,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含义以及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内外联系,通过联想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修辞: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
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
从这一点看,熟记以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专业术语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散文的详略安排答题模板
散文的详略安排答题模板一、人物形象1、常见题型①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一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⑤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2、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
是颂扬还是讽刺。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
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①这一人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
表达小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文描写了情节,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附,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或独白、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研究句子在文章中得作用1.关键语句在文中得作用与含义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得作用,常常就是一篇文章得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得作用与其在文章中得含义得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
关键句在文章中得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就是说,作用得内涵大于含义得内涵。
请瞧例题:“孔乙己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就是没有她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得作用。
对“作用”得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就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她就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得人;三就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得人与人之间得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得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得可有可无、可笑可怜得地位来瞧,说明当时社会土人与人之间得冷漠无情”。
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得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从句子中得修饰性定语进行研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句子得内涵;有些句子得定语限定或规定了句子所要表现得范围与内涵。
暂时写到这里,以后陆续增加新得内容或体会。
从句子得修饰作用进行理解,分析时要从修饰作用入手,追本溯源,理解句子得实在意义、这其实就是考察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烘托、借代、象征等形式,结合上下文,将修辞手法得作用在文章中表达得意义要表现出来。
有专家说,赏析句子得作用,其实还就是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考核得,主观赏析就是无法进行考核得,因为1000个观众,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所以,文学概念与表现手法在文章得中作用才就是考核得本质。
①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总起得作用。
②主旨句它得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
③衔接句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
④深化句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得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得作用。
⑤警示句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⑥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瞧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得寓意。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整理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整理一、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答题格式:增强了语气突出作者对+对象的情感。
5.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感受;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加强语势、突出描绘对象;答题格式:强调了……二、“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与赏析:这类考题,在所考句子中往往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修辞方法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基本如下: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事物的特征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强调文章内容、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具有音乐美。
6.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这类考题还常常从用词角度出题,这时我们就应该抓住句子中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来赏析:1.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某人或某物的情状或特点。
初中写作文的框架
初中写作文的框架6、转承句——承上启下我一般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当然这种结构就是比较常规的,过渡,承接上文,通过引导孩子的写作兴趣,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
首先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表达深刻见解。
常见的有这几种:并列式,主要的是看你要写什么样的文章,你准备怎样写、引出下文,为后**铺垫、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
3、总—分、分—总)其实写作文时要用什么结构都行的:1,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5、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阳光喔在教孩子写作的时候就不会呆板的规定孩子写作文的时候必须用什么结构或者教孩子必须要怎样怎样写,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递进式(层层深入式)总分式:(总—分—总,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如果你想写的作文别具一格一些,可以采用一些不一样的结构来写,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发散孩子的写作思维。
作文大概可分五段。
开头两段,第一段语言优美或有哲理性,不要太长,三行以内;第二段入题、点中心,概括下文要写的内容。
结尾两段,一段点中心、扣题,另一段抒情联系生活、人生,升华主题。
中间的三段可以把其中的每一段变为两段或三段。
第一段,概括说明我这一段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第二段,简洁生动地描写出这个故事,一定要围绕题目叙述故事,为下一段点明中心做好铺垫。
第三段,把前面归纳的那一组问题回答清楚。
可以采取更多的段落,使各段形成排比关系,但注意不要把内容写空了,要有具体的观察点,具体对这一点的感受。
各段描写的故事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第一个故事采用细节描写,第二个故事采用语言描写,第三个故事采用动作描写,在每一种描写中突出每种描写的特点。
例如:动作描写要运用一连串的动词,语言描写可以一句一行平行写,还可以加入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突出描写使文章读着生动感人。
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高考阅读03-04 2122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部编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四步法”
部编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四步法”摘要:根据新课标及目前中考的实际情况,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学生的。
经过八年的语文教学,笔者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素材和解题经验,现就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浅见。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阅读理解阅读训练阅读技巧解题技巧一、“四步法”第一步——阅读材料所谓“阅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没完整地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的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二、“四步法”第二步——找到原话所谓“找到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的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先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
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句子在文章中不同位置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中不同位置的作用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可以被认为是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核心,而句子在文章位置上的不同作用也是被文章结构、写作技巧和文字之间互相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文章中,句子位置的良好布局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表达和表现作家的想法。
因此,本文将从句子在文章中不同位置的作用,对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进行讨论。
首先,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可以影响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可以通过用恰当的句子来提出文章的主题,以及文章想要表达的想法,让读者一瞥文章背后的主旨。
在中间部分,可以使用重要的句子来组织文章的主题,使文章的每一段都有明确的起止点,从而使文章更加有条理、清晰。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使用恰当的句子来总结文章的主旨,以及读者所得到的收获,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另外,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也可以影响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内容包括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
当文章中出现结构性的拐点时,读者在思维上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此时就需要使用恰当的句子来帮助读者做出思维上的转折,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清晰。
而在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可以使用不同位置的句子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开头句子可以促进文章的叙述,结尾句子可以使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断,而中间句子可以帮助文章进行有条理的转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的看出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不论是文章的结构还是文章的内容,都有赖于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因此,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十分注意句子的位置,让文章拥有更加丰富的结构和更准确的表达方式。
只有把握好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文章才能有一个完美的结构,更好地表达作家的想法。
优秀实用——小说阅读
小说的语言:
(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 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
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常 见 语 言 特 征 或 风 格
准 语言运用 确 准确,无 周 懈可击 密
言 用最少词 简 句表达丰 意 富的意义 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 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好生活的愿望。 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 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 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物性格。 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 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 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 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 思考。 的向往之情。 进行艺术再创造。 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象 主 征 要 表 现 手 法 对 比
用具体事 物代表特 定意义, 为“思想 感情的方 程式” 将相反的 事物或事 物相反方 面进行比 较的表现 手法
①形象表现思想 找准本体, 情感;②具有深 指出征体, 沉、含蓄之美; 归纳象征 ③启发读者联想、 意义,分 思考,增强艺术 析效用。 感染力。 ①反衬正方,突 找出对比 出其鲜明特征, 双方,揭 凸现主旨;②表 示对比用 现作者好恶褒贬; 意,说明 ③给读者深刻印 对比效用。 象和启示。
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教学园地03-28 1730: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
从这一点看,熟记以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专业术语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有关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