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说文解字_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_说文解字_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_说文解字_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收稿日期:2005-01-21

作者简介:王蕴智(1955-),男,河南省许昌人,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及博士点

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

《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王蕴智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摘 要: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在中国学术史及文字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其学术价值可归纳为六个方面。《说文解字》对文字的材料分析解说存在着一些误差,字形源流判断不够准确。当代学者既不能过于苛求《说文解字》的不足,也不可一味曲意加以维护,而是应该占有更为丰富的资料,充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去弘扬发展由许慎《说文解字》所奠定和开创的文字学事业。

关 键 词:许慎;《说文解字》;学术价值;历史局限

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05)03-0052-05

汉代经学的兴盛和小学的发达,把汉语言文字的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自许慎的《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

)问世以后,传统语言文字学即小学的研究,便着重以《说文》为对象。人们把对许书的研

究称之为“《说文》学”,或亲切地称作“许学”。过去的学者一直把《说文》放在与儒家经典相等同的地位。晚清乾嘉学派再度使传统的小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他们的主要学术贡献就是基于对《说文》学的深入研究。直到今天,如果想要深一步地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也必须了解、熟悉《说文》。

一、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

《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说解文字的专用字典,具有实用性的一面。同时,它又是一部开辟汉字研究领域的文字学专著,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说文》的基本内容,就是运用六书的理论来实际分析解释隶书之前的古汉字形体,兼及音义。实现这一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关于汉字源流特点的本质认识,还要涉及汉字的起源、演化、功用、构造等一系列具有规律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些重大问题皆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有所阐发,并用来指导贯彻全书的说字实践。《说文》的最可贵之点,正在于以理论来联系实际,尤其是把《说文解字?叙》提出的六书这一衡量汉字造字、用字的理论具体化,做到逐一对每个汉字穷追根源,分条缕析。依赖许书的发凡,使得中国的文字研究早在汉代就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

在许慎之前,人们对汉字系统的认识尚处于感性

阶段,有些时人说字,甚至流于荒谬,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的话说,就是“未尝睹字例之条”。《说文》正是力图根据小篆系统的古文字去详尽地阐明六书条例,第一次把六书理论和说解汉字本源结合起来。当然,

六书说并不是许慎本人创立的,然而却是许慎通过

《说文》最终确立并加以论证和发挥的。六书学说是中国文字学的经典理论,自《说文》问世以后,它一直支配并指导于中国文字的研究,文字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字学著述,都不能不涉及六书的内容。直到近几十年来,随着古文字新材料的整理与研究,文字

学家们相继提出了有关古汉字的构形学理论。[1-4]

些新的文字学理论,实际上也是在许慎六书条例和古文字形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汉字研究的传统精神,因此六书理论的重要性仍然不可低估。相信由许慎开拓和奠定的汉语文字学这一学术领域,在

1800多年之后,随着现当代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

和高科技手段的信息开发,今后必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二、开创了字典编纂的体例

依据六书的原则建立汉字的部首,并把数以万计的汉字“分别部居”、“据形系联”,使之各有归宿,统一编排,这是许慎的空前的创举、了不起的发明。许慎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在当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他

不仅有意向人们阐发六书理论和关于汉字结构的知识,还旨在向全社会提供一本可以检阅每个字的字典。在许慎笔下,仅对浩如烟海的字头进行正确说解是不够的,还必须创制一种编排汉字的崭新体例。在

第20卷第3期2005年6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Vol.20No.3

J un.2005

许慎生活的时代,反切注音法尚未产生,按字音系统编次汉字是不可能的。《尔雅》式字书是按义类排列的,它的发展方向是词书,许慎如果参据这种编纂体例,当然写不出具有文字学特色的字典,因此,许慎必定要选择字形编排法。六书是许慎用来探求汉字构造系统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正好可以帮助他合理解决汉字字形的编排问题。许慎切合小篆字形结构的特点,经过苦心爬梳,破天荒地归纳成了540个偏旁相对独立的部类,即部首。540部的创立,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统摄所有汉字的问题,而更重要的则是创造了一种部首检字法,开了文字学字典之先河。

运用构形分析法发明的部首,既可以从字形上统领部中之字,又能从字义上规定、显示同部字所属的意义范畴。这种部首制度的建立,为汉字部首检字法提供了科学依据。《说文》正是根据部首制度的特点来系统地编排、解说字形,较为完善地建立了一套以收字、析形、释义、注音、引证为内容的字典编纂法体例。这种编纂体例较之《说文》以前《三苍》式、

《尔雅》式等不够科学的字书体例,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而且它很快便取得了汉字字书编纂的正统地位。后世较为重要的字书,如晋吕忱的《字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等,基本上承袭了《说文》的编排形式。明清以后的字书,如梅膺祚的《字汇》、张玉书等的《康熙字典》等,还有近现代的一些字书,多依据通行汉字的形体结构,对《说文》部首有所简化、改革,字的归部也由严格依照文字学原则改为适合一般群众的检字法原则。然而从本质上说,这种编制仍然属于部首检字法一系的,从源流上说,仍然取法于《说文》,不过是对《说文》编纂体例的继承和发展而已。至于专门领域(如古文字)的文字字书,如今大多仍遵循和因袭许慎“据形系联”的部首格局,此足见《说文》部首及其编纂体例的强大生命力。

三、释读古文字资料的津梁

《说文》是一部以篆为主,汇古、籀为一体的字典,论其材料,当属于古文字的范畴。然而这些材料经过许慎长期不懈的整理与研究,一直流行于世,和隶楷字形的对应转换关系比较明显。因此,古文字学家无庸再把篆系文字当作考释的对象,而是把《说文》当作工具,用为释读古文字的钥匙、沟通古文字资料的津梁。唐兰曾经说过:“因为周代的铜器文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释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致不差;这种最简易的对照法,就是古文字学的起点。一直到现在,我们遇见一个新发现的古文字,第一步就得查《说文》,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续。”[5]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能够借助《说文》,则可把学习古文字的距离缩短,比

较容易地了解一些中国文字的来龙去脉。

20世纪以来尤其是建国以后,随着殷墟甲骨文、殷周青铜器铭文以及战国简帛书、古玺等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说文》的重要作用愈发超出以往人们的估计。现在看来,《说文》不仅系统保存了古汉字阶段许多有参照价值的字形,使中国的文字像化石一样从古至今连成一系,而且还通过《说文》的解说和征引,给古文字考释提供了多方面必需的参考依据,《说文》有些字头和字说虽不见于传世文献,却见于出土古文字资料,并能够得到较好的印证,所见到的古文字原始材料和考释成果,又可以经常弥补修正《说文》的不足和缺陷。《说文》和古文字,二者密切结合,相得益彰,古文字学如今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说文》,可以看成是《说文》直接帮助和间接启发的结果。运用《说文》帮助释读古文字,例子甚多,兹略举一则。

《说文》七上鼎部,“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籀文以鼎为贞”;三下卜部:“贞,卜问也。……一曰鼎省声。”此引据大徐本。小徐本鼎下还有“古文以贞为鼎”句。许慎的时代尚去古不远,他曾广为搜求古文字的素材,于《说文》中保存了许多精到的字说。许慎认为古以贞为鼎,以鼎为贞,小篆贞字从鼎省声,都是言之有据的,可是这些说法都已经不能再通过传世的典籍得以证明。今唯于殷墟卜辞中发现有鼎字,屡见同音假为贞卜之“贞”,西周甲骨卜辞中见有从卜鼎声的贞字,而在周代铭文材料里,这个从鼎的“贞”则又通常借为鼎字,古时贞、鼎二字的用法及其字形关系正由于《说文》之引线而得以证实。为此郭沫若曾揭案云:“‘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鼎为贞’者,可改云‘金文以 为鼎,卜辞以鼎为 ’。鼎、贝形近,故鼎乃讹变为贞也。”[6]

四、规范、统一汉字的重要工具

汉字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丰富、演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加以规范、趋于统一的过程。殷商至西周时期的文字,本是受着官方绝对控制的,看起来比较统一。到了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以及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使通行的文字形体急剧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适时地进行文字的统一工作,使古汉字的发展变化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商鞅变法,曾试图做一些统一文字的工作,他所采取的只是行政手段,而且仅仅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史称秦始皇统一文字,但他的“书同文”事实上只是指罢与秦文不合者,所谓官方立书,并没有对民间通行的文字起到多大的约束作用。再说秦王朝的统一时间总共不过14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用小篆作为规范统一的字体,事实上

?

3

5

?

第3期 王蕴智:《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是不可能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秦书有八体,形体并不统一,这一状况继续波及到古今文字交接过渡的两汉。如出土所见汉初的帛书简策,文字写法仍然纷呈不一,点画出入随便,书体结构或袭战国文字遗风,至于《说文》成书前后的碑刻文字,也是别体繁出,不可胜数。这说明秦王朝的书同文,对于民间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而汉代文字使用上的混乱状况,则亟待进行统一和规范化的工作。

汉代的三苍式识字书以及平帝时的未央廷讲字、汉末的《熹平石经》等受官方支持的活动,对当时汉字的规范和统一,曾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全面、系统地整理文字,长远地对文字的统一和规范产生广泛影响的,还只能是许慎的《说文》。文字的规范化过程,是一个使大家理解、信服和掌握的过程,这就要求规范的文字具有权威性。而权威性是必须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的。《说文》广泛搜集了汉隶之前的篆系文字形体,以字形结构分析为主,形音义融汇贯通。这种正本清源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因而也就容易树立权威,使人信服,由此确立起规范化的标准和依据。

《说文》的字形结构分析首先规范了小篆,从此以后,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可以共同遵循的文字系统,汉字的运用及其发展变化,就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汉字隶楷形体的演变,明显地受到了《说文》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汉世以后,历代都曾利用《说文》作为规范、统一文字的经典和工具,积极为正字而努力。如魏江式作《古今文字》,“大体以许氏《说文》为本,上篆下隶,竟专能成”;[7]北朝李铉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辩”;[8]唐代以后,开科取士,《说文》被列为必试课目,选举中设“明字”科,国子监又设书学博士,这些行政措施,进一步加强了《说文》在实现文字统一中的作用。由唐迄今,千余年来,中国的文字形体一直比较稳定。在此,我们应当看到《说文》的一份功绩,不容忽视许慎及其《说文》在汉字的规范和统一方面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五、探求上古汉语音韵、词汇的宝库

古汉字是记录古代汉语的载体,其特点是形、音、义熔为一炉,字词皆以单音节为主,文字结构尽可能符合最初所标识词义的需要。《说文》主释字形,因形而说音义,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解释词义,说明词的读音。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综合分析文献训诂材料的基础上,许慎充分发掘和吸收了前人语言研究的成果,于《说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资料。因此,《说文》不仅是文字学的经典,又为传统训诂学的典要,正如王力所云,“《说文解字》是中国

古代语言学的宝藏”。[9]

在释义方面,《说文》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保存了大量的古义或本义,这首先是通过字形分析得来的,另外主要还结合了文献上的来源。从字形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字本义即文字得形之由,应是比较原始的意义,这种意义如果凝结概念,应用于上古语言,那么也就可以看成是词的本义。

许慎非常注重利用说明本义的方法解释先秦典籍,而先秦典籍正好多用词的本义或古义,所以《说文》中关于释义方面的精辟解说,多能反映出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并成为后人释读古籍的依据。例如九下而部:“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作其鳞之而。’”“而”字在文献中的用法很多,这里许慎择取了《周礼?考工记》中的一则辞例,探明了“而”字的记词本义。又如二上走部:“走,趋也,从夭止”,“趋,走也,从走,刍声。”走、趋二字同义互训,本为跑的意思,《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战国策?赵策》“入而徐趋”,皆指此义。《说文》中出现了许多同义为训的释例,它们是从早期实际语言中比较归纳出来的,对于研究上古的同义词提供了可贵的材料。

随着历史的发展,《说文》所规定了的字词古义,后来大部分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引申,有的被假借义所取代,还有由于词义的新陈代谢以及文字通假、用字习惯等种种原因,而使原有的记词符号发生变易者。例如十四下酉部:“醋,客酌主人也”,“酢, 也”。文献中主宾敬酒或用酬酢字,而醋字后来则习惯用来表示 醋义。又如四下肉部:“ ,口 也”;二上口部,“唇,惊也”。后来“唇”之本义隐而同音用来表记“口 ”义。古今词义的变迁和记词习惯的变化,使汉语词汇的内部运动规律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而《说文》对于古代词义资料的保存,则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凭借《说文》所列示的古汉语词义信息,无论是从宏观上研究汉语词汇史,建立汉语词汇学,还是从微观上梳理汉语的词义系统,考察探讨其间的差距与变化,准确释读古书,明辨文字的通假现象等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释音方面,《说文》一是靠形声字声符直音,它反映了汉代以前的读音系统,二是用读若法拟音,基本反映出汉代的读音实际。《说文》仅形声字就占了收字总数的80%多。加上读若,没有标音的字已经很少,而被标音的字往往通过本身的构字偏旁反映了无标音字的音读。这样《说文》就成了中国韵书产生之前记录汉语古音最为丰富的资料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说文》所收形声字,皆注明从某某声,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形声系统。在这个谐声系统中,凡从同

?

4

5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年

一声符得声的字,它们在早期的读音必然是相同或相近的。清代小学家在古音韵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首先注意到了《说文》所揭示的汉字形声系统“半主义,半主声”的特点和规律。[10]他们发现这些谐声字的声符读音与《诗经》押韵系统大体一致,而且材料宏富,有助于古韵的分部研究。在这方面,段玉裁独辟蹊径,率先把对《说文》谐声系统的分析整理同先秦的押韵情况相为结合,著《六书音韵表》,考订古韵17部,终使古韵学走上了科学研究的轨道。其后,严可均的《说文声类》、姚文田的《说文声系》、江沅的《说文解字音韵表》、苗夔的《说文声读表》、张惠言的《说文谐声谱》、张行孚的《说文审音》、江有诰的《二十一部谐声表》以及朱骏声、孔广森的古韵18部说,章太炎的古韵23部说,黄侃的28部说等,分别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因为主谐字与被谐字之间不仅韵部相同,声母当然也应该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清代以来的古音学家,也有依靠谐声系统的双声关系研究古汉语声类的。如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著名论断,章太炎的“娘日归泥”等说,都在《说文》中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今之学者,仍然把《说文》谐声看成是研究上古声韵价值最高的材料之一。

至于《说文》之读若,从时代上说,它上承先秦而向通行反切的魏晋过渡,当是研究汉代语音断层以及古音演化痕迹不可多得的材料。如今,借助《说文》,人们对汉语古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从发展上看,配合其他研究手段和方法,人们还必将在古音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六、记录历史文化知识的典藏

《说文》中所记载的那些丰富多彩的上古语言材料,还会映照出早期华夏先民生活的各个侧面。从这个视角来看,《说文》又是一部记录历史文化知识的珍贵典藏。这正如许冲《上〈说文解字〉表》称云:“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许冲此说是符合实际的。1928年,当时的学者程树德即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说文》,著有《说文稽古篇》2卷。他根据《说文》所见资料,就汉以前的名物、制度、风俗、逸事等方面进行考索。尽管程氏在选材上并非完全确切,对史料发掘得也不够,然而他却别开生面,充分重视到了《说文》的历史文献价值。

许慎对于汉语字词本源刻意求真的诠解,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广博性,随便打开《说文》浏览,从部首下以类相从的排字和释义中,即可领略到一幕幕具有华夏遗风的文化视界。如玉部140字,皆聚合于玉的美

石概念意义之下,表现出古代繁荣的玉文化景观。草部收字440多条,分别从植物的称名分类、用途、特征、习性、产地等角度进行了解说,详尽记载了先民生活圈中的草本文化知识。牛部有45条说解,不同年岁、性别、毛色的牛各有专名,另外还分别记载了牛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其使用方面的称名,反映出悠久的牛的文化知识。马部计115字,有关马的专名更多,仅不同毛色的马就有24种叫法,有关马行驰的动作也有20多种。因为马作为当年狩猎、战争、运输的常用工具,与时代气息密切相关,于是也就出现了发达的马文化。

《说文》中与牛、马相类的部首还有豕、羊、豸、象、鹿、犬等,部下列字也异彩纷呈,成为记载古动物学知识的典藏。其他如邑部记录了160多处地名及其位置;水部载明了130多条水名及其发源流向,实为古地理学的宝贵资料。贝部可以考见古代货币文化,车部可见当时的车乘制度及其工艺水平;酉部体现出灿烂的酒文化;系部详述了古代丝麻手工业的盛况,禾、黍、米等部则详尽记述了有关农业生产的景象。

《说文》中还有许多精蕴的解说,资料性甚强,有助于考史和印证古代文化。例如,一上王部:“余分之月,五岁再闰”;二上止部:“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 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这是有关天文历法的资料。六下邑部:“郭,齐之郭氏虚,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这是在释义中兼述郭国诸侯不能去恶存善,因而亡国的历史掌故。一上玉部:“瑁,诸侯执桓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礼》曰:‘天子执瑁四寸’”;十三下土部:“圭,瑞玉也,上圆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于执蒲璧,男执谷璧,皆五寸,以封诸侯。从重土。楚爵有执圭。”这是由瑞信礼仪说明等级制度。十四下酉部:“酒,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这是关于远古酿酒的传说。

应该看到,《说文》中的许多字词,由于时过境迁,早已作古,另有一些字词虽然活着,却湮失了古义。然而往往是这些古义和死字,能够反映出先民们历史文化活动的痕迹,今幸赖在《说文》中保存了这方面大量的重要资料,成为今之学者探索古代文明的渊薮。当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最好与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取得联系,客观而不穿凿。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术手段的进步,《说文》的历史文献价值也愈加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可以预见,《说文》在弘扬汉民族文化方面,还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说文》一书体大思精,前无古人,学术价值极高。它对于促进民族文化和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过卓越

?

5

5

?

第3期 王蕴智:《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的贡献,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说文》毕竟成书于1800多年前,科学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封建意识的束缚、时代氛围的影响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又制约着《说文》的作者,使《说文》必然存在着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性。

许慎所据以探求文字形体本源的材料来源,主要是战国以来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字距离其早期状态已经比较遥远了,其在字形上有了很多演化和讹变。用这样的材料去分析解释汉字的本形、本音、本义,难免会出现误差,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许慎所生活的年代,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并不多见,《说文》中也未用上,甲骨文材料更无缘见识。许书所收录的通行于战国时期的古文和籀文,都不能算是最古的文字。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殷周古文字资料大量被发掘出土。经过广大学者的不断努力,《说文》中的许多错误及不准确的解说已被新的考释成果所纠正。

因为《说文》对文字的材料分析解说存在着误差,字形源流判断不准,所以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察它所建立的部首,自然也有不少问题。许慎是按有时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小篆形体特点进行归纳整理的,在不明古文字结构和演化特征的情况下,字形构件的提示及其部首的建立往往是凭主观因素去实施的,甚至还会不自觉地受流行的讹变字形、隶书字形的干扰,随意肢解文字结构,以致许多来源相联系的形体被分割开来,不该联系的附会在了一起。为了统摄每一个字形,《说文》实际上羡余出不少价值不高的部首,如将有些部首异文、叠文、不能独立拆开成字的笔画及无属字字头立部,而少数具有这类特点的字却未能立为部首,这无形中自乱了“凡某之属皆从某”之原则。因为立部不够严密科学,所以文字的归部,尤其是一些小部的辖字也就跟着出现了与之相关的问题。

再者,封建的儒家王政学说以及东汉盛行的阴阳

五行学说,给《说文》一书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许慎著《说文》的根本目的,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他的“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部《说文》之中。而当时为统治阶级提倡的阴阳谶纬之言,也不能被许慎所无视,使得他对文字的某些说解,必然要受到那个氛围的浸透,涂上了一层神秘的油彩,以致减少了后人阅读《说文》的透明度。

有清一代,《说文》学昌明。这同时还产生了一种倾向,有学者奉《说文》为圭臬,认为《说文》所说的一切,都是绝对正确、毋庸置疑的。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僵化,也使许多卓有才华的学者对《说文》的研究受到了局限。任何学术领域,如若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就不可避免地会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因此,我们当代学者既不能过于苛求《说文》的不足,也不可一味曲意加以维护,而是应该占有更为丰富的资料,充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去弘扬发展由许慎《说文》所奠定和开创的文字学事业。

参考文献:

[1]唐 兰.中国文字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4]王蕴智.试论商代文字的造字方式[A ].殷周甲骨集成[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5]唐 兰.古文字学导论[M ].济南:齐鲁书社,1981.[6]郭沫若.卜辞通纂[M ].东京:日本东京文求堂,1933.[7]陈 寿.魏书?江式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8]李延寿.北史?李铉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59.[9]王 力.中国语言学史[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10]戴 震.答段若膺论韵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The academic value and historical limitation of ShuoWen J ie Zi

WAN G Yun -zhi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 )

Abstract :Xu Shen and his S huoWen JieZi possesses a lofty academic position in Chinese academic history and history of character study.Its academic value can be seen from six aspects.But there are some errors in the analysis explanation of writing materials and inexact judgement of the origin of word form from S huoWen

JieZi .

K ey w ords :Xu Shen ;S huoWen JieZi ;academic value ;historical limitaiton

?65?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年

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与精神

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与精神 □演讲人:朱小健■演讲人简介:朱小健先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等。研究方向为训诂学理论、训诂学史、《说文解字》研究等。主编、参编《汉字标准字典》、《中华字典》、《二十四史全译》等辞书、教材、古籍译著、论文集十余种。■编者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今天仍然是我们文化生活的焦点。而要传承发展好汉字,学习、解释、理解必不可少。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千百年来为人称颂,在朱小健教授的讲述和分析中,解说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阅读提示:□说字是要分析一个形体的意义,这也需要关注形体和意义的关系。□许慎怎么样才能够完成这样一项解释汉字的工作呢?这需要对世事万 物的关注,需要追究精神、探究精神。□我们要通过解说汉字来器道兼修,过去解说汉字往往都着眼于“器”,着眼于一个字的形体、意义来解释,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道”。汉字的可说解性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和精神。说解汉字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汉字既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又跟文化相互作用,

解说就是一种作用。“习与性成”,这是《尚书》里面的话,使用、传承,并且能够对汉字进行解释,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智慧和文化。怎么传承?就是要分析、认识、理解、把握、运用每一个汉字形体所蕴含的意义、理念和价值观。而意义、理念和价值观的把握需要通过解说来完成。首先我们来看汉字的可说解性,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汉字和文字;第二,造字和说字,说字就是解释。文字是什么呢?文字是人类创制的,通过视觉完成的,与语言相适应的,记录、贮存、交流思想的符号工具。首先,文字需要通过视觉意象来表达,要把意义放在形体里面,这才是它的本质。假如一个形体不能让人们通过视觉直接获得意义的话,就不是我们这里说的文字。第二,通过形体来表达意义是一种智慧,它首先需要知道客观事物,然后要能把握和抽象出形象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看这个字,是“牛”。还有另外一个字,是“羊”,跟“牛”有什么区别呢?角的方向有区别。造出这样两个字需要我们认识牛、认识羊,把握牛和羊的形象,同时还要对其最主要的特征进行抽取和表达。汉字形义之间的关联具有客观性,比如刚才那两个甲骨文牛角和羊角的方向。但是,把某个形体赋予某种意义又带有主观性,所以文字和语言都不是纯客观的东西,它是人的文化活动,加进了人的理念。同时,这些字形都有一种通过简单形体来表达丰富内涵的联想性。说到这

说文解字的价值

三、请你谈一谈《说文解字》的重要价值。 1、《说文》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同时,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文献语言学,《说文》就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说文》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字,大体不出《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而《说文》本身则形成一个专门学科。 2、《说文》首次总结并阐发了六书的理论内容,并在《说文》中贯穿了六书原则,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说文解字》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六书”理论来全面考察汉字的开创之作,奠定了传统文字学的理论基础。“六书”之目虽列在班书、郑汴,而最终确定“六书”理论的只有许慎一人。因此,胡朴安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六书之学说,当自《说文解字》始。”钱大昕在《说文解字?跋》中说:“所赖以考见六书之源者,独有许叔重《说文解字》一书。”这话十分精要地评价了许慎的历史功绩。 3、《说文》改变了周、秦到汉字书的编纂方法,将所收字编成四言、七言韵语的形式,首次从汉字系统中归纳出540部首,并创立了符合汉字自身特点的,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典编纂法。汉字部首,许慎独创,沿用至今,已逾1800多年,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如:江工的《古今文字》、张自烈的《正字通》、张玉书等编的《康熙字典》,都属于《说文解字》系统,可见许慎独创的部首分类对后世字典辞书影响极大。王筠在《说文句读》中说:《说文》体例“独立千古,后世所宗”。 4、《说文》掌握并抓住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根本特点,创造了结合字义与字音分析汉字的科学方法,即先解释字义,再剖析形体构造,最后注明读音。这种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书中没有出现过的。许慎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古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以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说文解字》正文全文十四篇每个字的下面都用简明的词语说明造字的方法,在文字发展史上他第一个回答了汉字关于形音义的根本问题,是千古未有的伟大创举。 5、保留下来的汉字小篆形体,及其以前的古文字资料都是极为宝贵的文字资料,为后代学者搭建了由隶变后的字形直接通向甲骨文、金文的桥梁。 6、集中和保存了汉代以前的音韵、训诂资料,对我们了解上古汉语词汇面貌、研究古代语音系统具有重大作用。 7、在当时诸侯割据、政治混乱,通行的文字形体急剧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文字形体统一的工作,尤其是分析并完善了小篆标准形体,就在这一点上,对于当时以及现代汉字的规范与统一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8、《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因此,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说文》,《说文》的训解更是国人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对于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说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9、《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说文解字序及译文

说文解字序及译文 说文解字序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

说文解字的意义

《说文解字》之意义及读法王念孙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凡许氏形声读若,皆与古音相准,或为古之正音,或为古之合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循而考之,各有条理。不得其远近分合之故,则或执今音以疑古音,或执古之正音,以疑古之合音,而声音之学晦矣。《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盖以广异闻,备多识而不限于一隅也。不明乎假借之指,则或据《说文》本字,以改书传假借之字,或据《说文》引经假借之字,以改经之本字,而训诂之学晦矣。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尝为《六书音均(古韵字)表》,立十七部以综核之。因是为《说文注》一书,形声读若,一以十七部之远近分合求之,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引经与今本异者,不以本字废借字,不以借字易本字,揆诸经义,例以本书,有相合无相害也。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则若膺之书之为功也大矣。若夫辩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形声读若,转注假借之通训,茫乎未之有闻,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声音训诂也,其视若膺之学,浅深相去为何如耶?余交若膺久,知若膺深,而又皆从事于小学,故敢举其荦荦大者,以告缀学之士云。嘉庆戊辰五月,高邮王念孙序。严可均《说文翼叙》曰:夫《说文》者,经典之总龟也,孔子写六经,河间得先秦古书,皆古文,经师不尽识,故属读不同,误解亦不少。诸儒渐次是正,其绪论具见于《说文》,而非观其会通不得也。何者?《说文》皆本字,经典多

假借,且以隶写古籀,而古籀相沿,又多疑文惑体,轶出《说文》外,十常二三,浅儒昧于形声,未极古籀之变,泥守本字,失其假借。以此治经,扞格抵牾,在所不免。然此轶出《说文》外十常二三者,以形声求之,《说文》无不有,非遗漏也,即所假借,亦不离本字远也。唯不知形声,故不知假借也。夫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厥谊明瞭。形声者,据形为谊,依声为读,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随势移易,正反向背,唯变所适。或声兼谊,或但取其声,或省或不省,或取同类为行,或取声近为声,往往一字而十数异体。《说文》仅收其一,一可包十数也。假借者,或取形近,或取声近,或取偏旁半字,望文改读,声随谊转。《说文》列字十数,十数可贯于一也。故会而通之,然后能治经,然后能极古籀之变,而见《说文》之所择者精,所赅者广也。张之洞《劝学篇·内篇·守约第八》曰:惟百年以来,讲《说文》者终身钻研,汩没不反,亦是一病。要之,止须通其大旨大例,即可应用。大旨大例者,解六书之区分,通古今韵之隔阂,识古籀篆之源委,知以声类求义类之枢纽,晓部首五百四十字之义例。至名物无关大用(如水部自有专书,示部多列祭礼,舟车今制为详,草虫须凭目验,皆不必字字深求者也)。说解间有难明,义例偶有抵牾,则缺之不论(许君书既有脱逸,复多奥义,但为求通六书,不为究极许学,则功力有限断矣)。得明师说之,十日粗通,一月大通,引申触类,存乎其人,何至有废时破道之患哉!若废小学不讲,或讲之故为繁难,致人厌弃,则经典之古义茫昧,仅存迂浅俗说,後起趣时之才士,必皆薄圣道为不足观,吾恐终有经籍道熄之一日也。黄

说文解字的价值和意义

《说文解字》及清代“说文”四大家 10外汉一曾钰佳10260253 《说文解字》 简介与作者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内容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所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六书”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 体例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价值与意义 (一)、《说文》在文字学研究中的价值 1、《说文解字》是研究古文字的重要著作 2、六书理论是汉子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总结 3、《说文解字》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子的字典编排体例 (二)、《说文解字》与古汉语词汇研究 《说文解字》收录了上古汉语的大量词汇,保存了古义,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三)、《说文解字》和上古音研究 1、《说文解字》与上古韵部研究 2、《说文解字》与上古声母研究 (四)、《说文解字》和古代文化研究 《说文解字》的内容涉及了历史、哲学、军事、地理、天文、动物、职务、医学和人体解剖等,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类知识领域的各个方面,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两千年来,《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也是最有权威之书,它的作者许慎的名字与他的杰作成为后人阅读古籍,探讨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钥匙。 《说文》问世以后,很快就引起当时学者的重视,在注释经典时常常引证《说文》。如: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以证字义。到了南北朝时代,学者们对《说文》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唐代科举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说文》。

《说文解字序》及翻译

〔原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扬于王庭⑤。”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文”指行迹。地之宜:宜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⑦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⑧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 ⑨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繁衍增生。蜪:渐渐。⑩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11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翻译〕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说文解字的作者《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郾城县东(现属漯河市)人。关于其生平事迹,范晔在《后汉书·儒林传》的《许慎传》中作了这样的记载: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藏否不同,于是撰写《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于世。从这段记载中,我们除知道许慎的籍贯外,还知道他为人朴实稳重,博涉群籍,精通五经,曾作过郡功曹(协助郡守掌管一郡政务的官吏),被推举为孝廉,后升任洨长(洨县之长,洨县在今安徽灵壁县)。据许慎之子许冲所上《说文表》所记,许慎在

升任洨长之前还作过太尉府和南阁祭酒(祭酒,学官名,博士之首)。关于许慎更详细的情况,我们从《许慎传》中则无从得知,因为该传过于简略。清代学者曾对许慎的生平和事迹详加考证,如严可均的《许君事绩考》,林颐山的《许慎传补遗》,陶方琦的《许君年表》,诸可宝的《许君疑年录》,钱大昕的《许慎传漏略》等。(参看《说文解字诂林》前编下《许君事迹类》各文)根据这些学者的考证,我们知道许慎生于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初期,在举孝廉后,到了洛阳,任太尉府南阁祭酒。章帝建初八年(公元八十三年)精通今古文的经学大师贾逵奉诏在黄门署讲授《春秋左氏传》、《谷梁传》、古文《尚书》和《毛诗》,许慎此时住在京师洛阳,大约就在这时从贾逵受古文之学,并帮助老师整理秘府旧文。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完成了《说文解字》初稿。在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他与马融、刘参以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等五十余人奉诏在东

识解《山海经》中文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識解《山海經》中文字地意義和價值所在 爲了證實《山海經》在中華文明中地重大意義和價值,我們首先列出中華傳統文化中地几種特别現象: 一、如果論證中華文明源起地“炎黄二帝”始于何處記載,中華史前政權體繫地來龍去脈,百分之百地會以《史記》爲證.尽管司馬遷自述五帝本記于后曰:“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錶見皆不虚.書缺有間矣,其軼廼時時見於他説.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爲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爲本紀書首.”而春秋、國語等所述五帝具引經据典于《山海經》,却没人會以《山海經》所記爲證.此現象説明這样一個問題:西漢武帝公元前年左右,司馬遷受命編寫《太史公書》僞造中華上古史,却故意隐蔽而不將《山海經》當做中華文明源起地記録看待.直到多年后地漢哀帝劉欣建平元年(公元前年,周歷年四月二十三日),纔由古文經立於學官對此《山海經》進行校治、审核,竪起其爲漢學經典地地位.此中應各自有其時代性政治目地,有待探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如果論證中華最古老神話傳説源于何處,百分之百地會以《山海經》所記爲證.此現象説明這样一個問題:中華傳統概念化承源《山海經》,但隻承認其是神話傳説之源,模糊地將黄帝、炎帝、堯、舜、禹、女娲、西王母等等不解真意地文字混説成似神爲僊地無可考證者,不敢承認其是中華文史之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中華現代所用文字地源頭,包涵動、植物名稱,自然資源地記述和“人類”本身地承源名稱等均源自《山海經》,可對這些“字意”地原始本意識解却都抛開《山海經》而承《説文解字》或擡出春秋諸子地不確定解釋爲證,没有人敢于直接解釋《山海經》中原始字意所指.更可悲地是不管后來地適意而用與《山海經》中原意是否通同,却强以后用識解原本,致使對《山海經》越解越玄,越解越胡説八道,越解越添恠造神…….此現象説明這样一個問題:迄今爲止没有找到原始中華文字地原理、規則和演變規律,隻憑斷尾求生地臆測式承袭,並形成了很難逾越地概念化固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山海經》是同一時代、同一族群、爲同一目標地記載記録性文獻,所以,其中相同性文字地意理指向不可能不相同.然而自諸子百家起,無論對那一個文字地那一種意理指向解釋,在《山海經》中是不能達到通同其意地可能,甚至于没有一處可有順理成章地合乎邏輯規律地解釋,隻不過是似是而非地臆斷.比如“人”字,百分之百地將其解爲“人類”所指,可在《山海經》中地“人”字,百分之百地以“人類”理解是不可能贯通句意地.因而爲强求將《山海經》中地“人”字以“人類”所指定論,臆造出没有一個真實存在過物種地無數荒唐地“喫人”恠物.此現象給我們啓發出這样一個要素:隻有將《山海經》中地同一文字意理指向在《山海經》能够通同規範化意理指向,所有文字可协同互補地完成合乎邏輯地錶達,我們就找到了原始文字地組合原理、灋則地根本措施了,打開中華文明之秘地鑰匙也就找到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以上現象地形成和逐步固化始于西漢建平元年,即公元前年,周歷年.我們現今所見到地《山海經》就是其時校定后遺傳.其中不乏添筆漏劃,依样画葫蘆式留存許多當今無有之字.但添筆漏劃對解秘整體而言影響不大,依样画葫蘆式能够留存遺傳至今也是功不可没.我們將海外東經最后所記呈現于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詔太常属臣朢校治,侍中光禄勛臣龔,侍中奉車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領主省. 此是漢哀帝劉欣建平元年(公元前年,周歷年四月二十三日)古文經立於學官對此《山海經》地校治、审核記録附后.言明名爲“朢”地待詔太常属臣校治此《山海經》,名爲“龔”地侍中光禄勛臣和侍中奉車都尉光禄大夫劉秀領衔主管审察了對此《山海經》地校治.但是就此西漢校治、主管审察附后地不足字中就出現了錯字“戊”,在中華記日、記年時序中隻有“丙戌”,

_说文解字_的汉字史论与结构构成价值

2007/6 192 说文解字 的汉字史论与结构构成价值 罗红胜 刘守安 摘 要:东汉许慎所著 说文解字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 说文解字!叙 对汉字起源、构造、字体、书体等作了详细地论述,揭示了汉字史论中的诸多问题。 说文解字 所建立的?六书#理论,是关于汉字构成的理论。它对汉字字体、书体不同结构方式的归纳、概括和对当时所应用的大量汉字结构构成的具体说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分析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汉字史论;结构构成;文献价值中图分类号:H 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90X (2007)6-192-02 作 者:罗红胜,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刘守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75 一 说文解字!叙 的汉字史论价值 说文解字!叙 对汉字起源、构造、字体、书体等的论述,揭示了汉字史论中的诸多问题,是一篇重要的汉字史论著作。 (一) 说文解字!叙 的汉字理论价值 许慎撰写 说文解字 时,在该书的?叙#中,概括地论述了汉字的起源、取象、构造、书体、传承等诸多理论问题,它是关于汉字与字体、书体理论的经典论述。 首先, 说文解字!叙 的关于庖牺氏仰观俯察,?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而作八卦符号?以垂宪象#% 的论述,对汉字的起源问题作了简明概括,并揭示了早期汉字的基本特征。汉字创造的始初阶段,一些汉字符号是以先民所看得见的自然物象作参照而创造的。这种认识符合各民族文字起源的一般规律。 其次, 说文解字!叙 还论述了若干种字体及其发展问题,其中涉及了?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 & 以及战国文字的 ?异形#,李斯作 仓颉篇 ,赵高作 爰历篇 ,胡毋敬作 博学篇 ,说它们?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并且着重论述了秦以下?书有八体#, ( 即大篆、小篆、刻符、虫 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还指出?汉兴,有草书#。)这些论述,以及关于?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来源的揭示,基本勾勒出东汉以前的所有字体及其发展脉络,完全可以看成是一篇重要的关于字体、书体的论文。 说文解字 问世之后,许多文字学、书学著述都继承并吸收了 说文解字!叙 关于汉字起源、汉字构成及字体、书体变化、沿革等方面的论述。诸如西晋成公绥在 隶书体 一文中论道:?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 + 西晋卫 恒在 四体书势 中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 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 (以下全引 说文叙 六书名目及条例)。又如东汉崔瑗 草势 、索靖 草书势 、后魏!江式的 论书表 、唐虞世南 书旨述 、张怀瓘 书断上 、元郑杓 衍极 、明潘之淙 书法离钩!原流 等,都是如此。 说文解字 地位极高,其叙关于汉字产生发展的理论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说文解字!叙 的汉字史学价值 作者在 叙 之开头,即讲述了汉字的起源: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 易 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关于庖牺氏作八卦和仓颉造字,是自古就有的传说。八卦的符号和象形文字由先民根据观察自然现象和周围接触的事物现象而逐渐创造出来,这种说法是合乎情理的。许慎将?文#和?字#作了区分,?文#代表的是字原,是汉字形、音、义的根源;?字#则是在?文#的基础上孳乳派生出来的。 许慎接着又论述了所谓的?六书#,?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模式的理论。在论述?六书#之后, 叙 又历述了先秦至新莽时文字的发展史。 在班固 汉书!艺文志 中 易 十三家和?小学#十家后面之?小序#,也记有类似的内容,这是班固删录刘歆 七略 中的 辑略 之记述。许慎所述亦本诸 辑略 ,与 汉书!艺文志 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这是比较系统的一段文字发展史的记载,保存了不少重要的资料。它是一篇研究先秦两汉文字学和书法史的珍贵文献。 二 说文解字 汉字构成理论和结构分析的实践价值 说文解字 所建立的?六书#理论,是关于汉字构成的理论。它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对汉字字体、书体的不同结构方式进行归纳、概括并对当时所应用的大量汉字结构的构成进行具体说解,为人们正确书写汉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书#说本来是战国末年以来流行的文字学理论,见于 周礼!地官!保氏 。直到西汉末年才有六书细目的记载,见于刘歆的 七略 ,班固曾转引在 汉书!艺文志 里。后来,郑众给 周礼 ?六书#也作了一个注。班、郑各有名称和次第,但没有阐明六书的内容,更没有具体分析繁多的汉字。许慎第一次对六书作了详细的界说:

【9A文】说文解字序原文和翻译

《说文解字序》原文和译文 二、《说文解字序》原文如下: 《序》 1、说文解字序: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2、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3、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说文解字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R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5、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6、说文解字序: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7、说文解字序: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8、说文解字序: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徵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

_说文解字_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收稿日期:2005-01-21 作者简介:王蕴智(1955-),男,河南省许昌人,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及博士点 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 《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王蕴智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摘 要: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在中国学术史及文字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其学术价值可归纳为六个方面。《说文解字》对文字的材料分析解说存在着一些误差,字形源流判断不够准确。当代学者既不能过于苛求《说文解字》的不足,也不可一味曲意加以维护,而是应该占有更为丰富的资料,充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去弘扬发展由许慎《说文解字》所奠定和开创的文字学事业。 关 键 词:许慎;《说文解字》;学术价值;历史局限 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05)03-0052-05 汉代经学的兴盛和小学的发达,把汉语言文字的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自许慎的《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 )问世以后,传统语言文字学即小学的研究,便着重以《说文》为对象。人们把对许书的研 究称之为“《说文》学”,或亲切地称作“许学”。过去的学者一直把《说文》放在与儒家经典相等同的地位。晚清乾嘉学派再度使传统的小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他们的主要学术贡献就是基于对《说文》学的深入研究。直到今天,如果想要深一步地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也必须了解、熟悉《说文》。 一、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 《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说解文字的专用字典,具有实用性的一面。同时,它又是一部开辟汉字研究领域的文字学专著,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说文》的基本内容,就是运用六书的理论来实际分析解释隶书之前的古汉字形体,兼及音义。实现这一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关于汉字源流特点的本质认识,还要涉及汉字的起源、演化、功用、构造等一系列具有规律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些重大问题皆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有所阐发,并用来指导贯彻全书的说字实践。《说文》的最可贵之点,正在于以理论来联系实际,尤其是把《说文解字?叙》提出的六书这一衡量汉字造字、用字的理论具体化,做到逐一对每个汉字穷追根源,分条缕析。依赖许书的发凡,使得中国的文字研究早在汉代就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 在许慎之前,人们对汉字系统的认识尚处于感性 阶段,有些时人说字,甚至流于荒谬,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的话说,就是“未尝睹字例之条”。《说文》正是力图根据小篆系统的古文字去详尽地阐明六书条例,第一次把六书理论和说解汉字本源结合起来。当然, 六书说并不是许慎本人创立的,然而却是许慎通过 《说文》最终确立并加以论证和发挥的。六书学说是中国文字学的经典理论,自《说文》问世以后,它一直支配并指导于中国文字的研究,文字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字学著述,都不能不涉及六书的内容。直到近几十年来,随着古文字新材料的整理与研究,文字 学家们相继提出了有关古汉字的构形学理论。[1-4] 这 些新的文字学理论,实际上也是在许慎六书条例和古文字形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汉字研究的传统精神,因此六书理论的重要性仍然不可低估。相信由许慎开拓和奠定的汉语文字学这一学术领域,在 1800多年之后,随着现当代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 和高科技手段的信息开发,今后必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二、开创了字典编纂的体例 依据六书的原则建立汉字的部首,并把数以万计的汉字“分别部居”、“据形系联”,使之各有归宿,统一编排,这是许慎的空前的创举、了不起的发明。许慎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在当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他 不仅有意向人们阐发六书理论和关于汉字结构的知识,还旨在向全社会提供一本可以检阅每个字的字典。在许慎笔下,仅对浩如烟海的字头进行正确说解是不够的,还必须创制一种编排汉字的崭新体例。在 第20卷第3期2005年6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Vol.20No.3 J un.2005

名字的意义解析

名字的意义解析 人名是一个音形义的结合体。人名从产生的那天起,就和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许慎《说文解字》云:“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许慎的这段话,不仅说明了名的起源,还告诉人们名最初是以口相传的,点明了原始人名的口语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产生后,人名相应的也可以书写,于是人名又有了书面形式。人名的书面形式记载和传播着人类的文化,表现了一定的语义特征。 人名的意义:只要是人,就一定有名称,人名的核心功能就在于指称一个个特定的人。“名者,实之宾也”,人名首先是一个人特定的符号标记,这一点是认识

人名意义的基础。同时,人名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人名又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标记。所以,只有把人名的符号性和文化性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人名的意义,我们把人名的意义分为指称意义,符号意义,美名意义和泛化意义4种类型,下面分别讨论。 1、指称意义; 人名的指称意义就是指人名的特指性。例如,曹雪芹就是指称《红楼梦》的作者,曹操就是指称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1)、人名和所指称的对象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名称可以指称若干人,这属于同名现象。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同名的绝对数量虽然较大,但在一定的交际环境当中,同名几率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引起大的误会。 (2)、一人多名的情况比较复杂。 比如一个人有小名,学名,小名指在小时候使用,若非亲朋好友,长大后别人大多不知道,这种情况就不存在误会的问题。 再如一个人可能会有绰号,宋江绰号及时雨,李逵绰号黑旋风,吴用绰号智多星,这些名称不但不会混淆名实,反而加深了人们对宋江,李逵和吴用的认识,使

《说文解字》读后感(精选多篇)

《说文解字》读后感(精选多篇) 因为多年教低段语文学科,所以更多的时间要去研究怎样教孩子识字,前段时间我去书店我专门购买了《说文解字》一书,细细品读起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 “病” 、“死”等最具代表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每个字的解析有分四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中主要阐述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个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此版块让我知道很多汉字的字源,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个版块为“字形演变” 。此版块让我知道“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刻写在龟甲兽骨文上的,而龟甲兽骨文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线条细而均匀。迄今共发现了约15万片甲骨文,其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成功识读的约有1500个,其中主体符号约有300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所以甲骨文是我们认识汉字的形、音、义的重要途径。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上的文字,所以又叫“钟鼎文”,起源于商末,盛行于西周,一直沿用至汉代。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小篆” 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是在秦始皇统一中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 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作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征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说文解字的价值

《说文解字》的价值和不足 B04中文2班学号:040701236姓名:TYM 清代大儒戴震有言,“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 故曰,文字作为一切学术的基础,做学问得从掌握文字开始。而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原文化一块瑰宝,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绚丽的色彩。它不仅是一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而且是一部因形表义的反映原始文化的著作,是古汉字结构纷呈的原始文化的一种载体。笔者就其价值归纳了以下内容: 其一世界第一部规范字典 “《说文解字》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规范字典,将永远在词典编纂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它的词典学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成书时代之‘早’,还在于它所实际达到的令人惊讶的水平。”[①]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首创540个偏旁作为部首,发明部首制度;先列小篆形体后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的体例,系统的编排汉字;采用构形分析法,系统地进行字义、词义说明;建立收字、释字、注音、引证的编纂法体例;建立“博采通人”,“信而有征,不知盖阙”的辞书编纂法原则。极具使用价值,保存古字、古义、古音,对于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分析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后世研究古代文献。 同时,许慎《说文解字》收录小篆9353文,参照古籀大篆,因形释本义,诠释每个字的形、音、义,吸取前人成果,广收博采,征引时人前贤通人之说30余家,文献典籍110多种。许慎辛辣地批驳和嘲笑了汉字凝固不变的观点。《序》就是一部东汉以前的汉字发展史。除体式发展之外,《序》还论及汉字内部结构的发展。“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擎乳而浸多也。”许慎认为,文是源,字是流。汉字是沿着简单到复杂、文到字的擎乳浸多的方向发展的。《序》对文字的功用的论述是明确的。 “六书”说本来是战国末年以来流行的文字学理论,班固曾转引在《汉书"艺文志》里:“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许慎第一次对六书作了界说,并且在逐字的说解中,将六书原则贯彻始终。许慎牢固地建立了汉字结构理论体系。指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这是从认字的过程说的。“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油。”这是从画物显象的角度说的。“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