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真题 文科数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年高考真题 文科数学(全国II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试卷点评】【命题特点】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I数学卷,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了微调,一是把解答题分为必考题与选考题两部分,二是根据中学教学实际把选考题中的三选一调整为二选一.试卷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与2016年相比难度稳中略有下降.具体来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点分布保持稳定小知识点如:集合、复数、程序框图、线性规划、向量问题、三视图保持一道小题,大知识点如:三角与数列三小一大,概率与统计一大一小,立体几何两小一大,圆锥曲线两小一大,函数与导数三小一大(或两小一大).2.注重对数学文化与数学应用的考查教育部2017年新修订的《考试大纲(数学)》中增加了对数学文化的考查要求.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II文科第18题以养殖水产为题材,贴近生活.3.注重基础,体现核心素养2017年高考数学试卷整体上保持一定比例的基础题,试卷注重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运用,另外抽象、推理和建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也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试卷对此都有所涉及.【命题趋势】1.函数与导数知识: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以导数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是高考命题热点,函数性质的重点是奇偶性、单调性及图象的应用,导数重点考查其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注重分类讨论及化归思想的应用.2.立体几何知识:立体几何一般有两道小题一道大题,小题中三视图是必考问题,常与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结合在一起考查,解答题一般分两问进行考查.3.解析几何知识:解析几何试题一般有3道,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一般都会涉及,双曲线一般作为客观题进行考查,多为容易题,解答题一般以椭圆与抛物线为载体进行考查,运算量较大,不过近几年高考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难度有所降低. 4.三角函数与数列知识:三角函数与数列解答题一般轮流出现,若解答题为数列题,一般比较容易,重点考查利用基本量求通项及几种求和方法,若解答题为三角函数,一般是解三角形问题,此时客观题中一般会有一道与三角函数性质有关的题目,同时客观题中会有两道数列题,一易一难,数列客观题一般具有小、巧、活的特点.【试卷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7年小学教育政策法规

2017年小学教育政策法规

2017年小学教育政策法规小学教育的政策法规有哪些,关于小学教育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小学入学的教育政策有哪些相关的流程,教育政策有哪些可以关注的地方。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小学教育政策法规,希望你们喜欢!2017年小学教育政策法规2017年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将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

通知要求,2017年春季学期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

“两免一补”是指“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之前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只对低保家庭学生,调整后,统一为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

将原来农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城市学生只免学杂费、对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调整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2017年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覆盖所有国贫县教育部于12月27日在京举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省部签字仪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并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代表教育部分别与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海南等10个省(区)签署协议,标志着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由重点突破进入了全面覆盖的新阶段。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下一步计划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范围,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民办教育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2017年9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正式施行。

民办教育学校将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分类管理。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选择设立非营利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

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2016年11月7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公布前设立的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根据依照本决定修改后的学校章程继续办学;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应当进行财务清算,依法明确财产权属,并缴纳相关税费,重新登记,继续办学。

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描述和阐释事物
想得到 写得清
学科知识、重大时事、知识库 调动和运用知识 文字、图表、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整合
记得住 用得了
获取和解读信息
读的懂
说明:高层级能力包含低层级能力,三阶能力层级紧密相联。
1/7/2020
能力解读
识记
内涵: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 原理、观点或事实。
示例: 2017年全国高考I卷第39题、40(2)
二是找好关键词。根据材料的核心内 容或议题,提炼材料的关键词句。如主体 关键词:党、政府、企业、公民等;知识 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唯物论、辩证 法等;内容关键词:措施、目的、旨在、 原因、意义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 要、前提、基础、重点、关键、首位等; 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
三是依据设问提取信息。如原因类:提取 与原因、结果相关的信息;意义影响类:提取 与结果有关的信息或与该事物(事件)有联系 的信息;措施类:提取的信息与方法、手段或 存在的问题有关;范围类:则提取与题目要求 的范围相符合的信息。
分析:解释概念的内涵;将事实按照属性进行 分类;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建议
基本要求: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解释 知识、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掌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①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
一是概括中心论点。快速阅读背景材料, 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或中心议题。将复杂的材 料内容分解为若干层次,归纳提炼每一层次的 中心,进而全面理解材料的中心内涵。
分析:再现教材相关概念、观点。
建议
基本要求:学会记忆,巩固知识
△ 及时、反复记忆
遗忘发展的规律。学习结束后就开始遗 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 后慢,先多后少。

高考必考语法精讲精练专题十:名词性从句(含解析)

高考必考语法精讲精练专题十:名词性从句(含解析)

高考必考语法精讲精练语法专题十: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是比较重要的语法项目。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附录语法项目表中对名词性从句列了四项: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全国卷新课标Ⅰ对名词性从句的考查一般在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中,主要考查从句引导词的用法。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没有考查名词性从句。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第71题(短文改错)考查了宾语从句的引导词,My uncle is the owner of a restaurant close to that I live.本句中须将that改为where。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没有考查了名词性从句。

在复合句中起名词作用的从句叫做名词性从句。

名词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因此,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①What was most important to her was her family.(主语从句)②I don’t know what you want to say.(宾语从句)③The good news is that we have won the game.(表语从句)④The news that we have won the game is true.(同位语从句)引导名词性从句的关联词:从属连词that, because疑问代词who, whom, whose, which, what,whether,if疑问副词when, where ,why,how,缩合连接词whatever,whoever,whomever,whichever,h owever, whenever,wherever关联短语as if ,as though注意:连词that在引导名词性从句时无词义,不充当句子成分,只起连接作用,在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中不能省略,在引导宾语从句时,口语或非正式的文体中常被省去;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缩合连接词以及关联短语在句中既保留自己的含义又起连接作用,在从句中充当成分。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数 学 1.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
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2.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
2 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
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2 个模块中任选 1 个作答。
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
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强调德育
物理
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 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 1 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
1 中增加“某种微生
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
3 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
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 PCR)”。
各学科具体内容详见正式颁布的 2017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地理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 3 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
要求学生从 3 个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
任选 1 个模块作答。
思想政治
对学科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
2.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 4 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 2-2 、3-3 、 3-4 和 3-5 。修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审定,现予以公布。

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2017高考全国卷难度分析_高考试卷难不难

2017高考全国卷难度分析_高考试卷难不难

2017⾼考全国卷难度分析_⾼考试卷难不难 全国卷考什么?难度怎么样?命题和安徽卷有什么不同?距离⾼考只有⼀个多⽉的时间了,对于再次⾯对全国卷的我省考⽣和⽼师来说,这些⽆疑都是最为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2017⾼考全国卷难度分析,欢迎阅读! 试题难度适中“不任性” 对于我省考⽣来说,最关⼼的就是全国卷难不难,偏题、怪题多不多。

⽽此次参加论坛的各位名校校长和专家也给我省考⽣吃了⼀颗定⼼丸,认为全国卷不任性、没有偏怪题,但是题⽬难度会有梯度。

以英语为例,全国卷的英语命题要求是“稳中求变、与时俱进、重在内容创新”,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中、难,总体难度控制在0.55~0.58 之间。

所以考⽣在复习选题时,不要选择偏题、怪题,以中档题为主,适当做些综合性较强的试卷。

全国卷的学科试卷在时间安排上也有讲究,英语学科的阅读、七选五的时间建议给35 分钟,完形填空、语法填空时间为30 分钟,短⽂改错和书⾯表达时间为35 分钟。

这样的时间安排从现在就需要开始训练,以便考场上能从容应对。

数学因为容易拉分,加上难度变幻不定,可以说是我省考⽣最为害怕的⼀个学科,第⼀天下午开考的数学考得如何直接决定着考⽣第⼆天的考试情绪。

不过相对于安徽卷来说,全国卷近5 年来的难度都属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选择、填空题会以基础题呈现,属于中等难度。

选择题在前六题的位置,填空题在前⼆题的位置;解答题属于中等难度,且基本定位在前三题的位置。

理综中的物理也是考⽣头疼的⼀个环节,⽽从近年来全国I 卷的表现来看,全国卷物理部分都⽐较中规中矩,不任性,⼏乎没有怪题。

但这并不代表物理卷没有难度,全国卷的试卷⽐较成熟,题⽬设置上有梯度,实验题和⼒学题都是难度较⼤的题型。

“倒计时”促进法要慎⽤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搞倒计时,⽼师们挂在嘴边的⼀句话是‘没有时间了’,这种⽅法其实从学习效率上来说是最低的⼀种。

”中科院附属学校执⾏校长王⾦战说。

因为距离⾼考越来越近,为了增加紧迫感,倒计时被⼴泛运⽤,但这种在焦虑环境下的学习效率其实并不⾼。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高考政治四种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政治四种能力要求解读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 ①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要求。 ②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③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 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 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 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 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 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 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 关信息
2017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 件和标准。 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 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 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 教学内容确定。
12.互补品战略是企业利用两种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 优化产品组合,达到一定目标的经营战略。下列做法 有些试题通过“现场独立自学”的方 属于该战略的是 式,从中概括抽象出新的知识,同时与 ①某快餐店与饮料商合作,提供汉堡包与饮料搭配的 学过的知识相组合,形成较全面的网络 套餐 化的知识体系,将这些知识体系进一步 ②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 应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从而解决问题。 天然气 ③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喷墨打印机价格,提高 这种试题对具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 墨盒价格 力的培养和考查,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 ④玉米价格上涨,某饲料厂在生产中减少玉米用量, 用。 增加小麦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 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 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 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 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2)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 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落后文化)利用网络等大众传 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 的言行。(传播手段)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 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 精神。(先进文化) (3)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社会、人民作贡献 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

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 300分,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 1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 试卷结构1. 试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组成。

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其中选择题140分,非选择题135分,共计275分。

试题只涉及但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 科综合。

第二部分由历史、地理两个科目的选考题组成,题型为非选择题,共计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 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 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2. 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 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n.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学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 事物、论证和探2017年咼考考试说明地理学科25分。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合等。

获取和解 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2016-2017年考试大纲的比较及2013-20166大纲说明示题的变化

2016-2017年考试大纲的比较及2013-20166大纲说明示题的变化

2016与2017年考试大纲的比较旧(2016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新(2017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旧: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新: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目标旧考纲说明2017新考纲说明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相同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相同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相同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二、2017年《考试大纲》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

(一)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新考纲解读与高考命题策略

新考纲解读与高考命题策略
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m, 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m,甲乙同时起跑,则谁先到达终点 ?
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识. 1.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
2.让学生学会“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 考查语言特色 ,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辨析修辞手法 。错 误选项故意错译实词虚词,修辞手法张冠李戴。
4.考查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错误 选项对写作技巧的类型、作用判断错误。
名篇名句默写,由6分变为5分,强调理解性默写。
数学
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什么是数学文化?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一般说来,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 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
(4)文学类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 征及重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 表现力;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谋篇布局的艺术魅力;关注作品 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作品的文化渗透力。
2.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1) 关注2015、2016年文言文阅读中所考的文化常 识内容 中宫、陛下、吏部、移疾,名字、谥号、 嗣位、诣阙。
①渗透数学应用的考查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 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 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 象为数学问题;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 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主要修改学科新大纲解读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政治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高考|《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 思想政治学科解读甘肃教育2016-12-14 21:59:29考试大纲阅读(2604)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地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地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地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地理题目1.考试目标本次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包括对地球的形状、地理分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旨在评估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2.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如地球的球形特征、经纬度等。

(2)地理分区:如世界大洲、洋的划分、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区等。

(3)自然地理:如气候、地貌、水资源、土壤等。

(4)人文地理:如人口、城市化、交通运输、经济地理等。

3.考试形式本次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共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主观题。

(1)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涵盖所有考试内容。

(2)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展示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4.考试要求本次考试要求考生准确掌握地理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具体要求如下:(1)熟悉地理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具备综合应用的能力。

(3)具备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对地理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和评价。

(4)能够通过地理知识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理解,具备地理学科的拓展应用能力。

5.备考建议(1)全面复习地理知识,重点关注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并加强练习。

(3)注重积累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关注时事热点,了解与地理相关的最新动态。

(5)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6.考试宗旨本次考试旨在评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考察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上是对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地理的描述和要求,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物理I.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300分。

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试卷包括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三、试卷结构1 . 试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二部分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均控制在15分左右。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 选择题(二)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

③ 选考题要求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物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理解能力”是这样叙述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1)要弄清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准确意义,而不是只限于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符号。

对于各物理量的定义,应准确理解其内涵、外延以及相关的实际背景。

要在理解题意和相关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准确应用所学物理公式。

只写出诸如F=ma,F=qvB等普遍公式,却没有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情况相联系,既说明考生对试题尚未分析清楚,又说明考生对公式中物理量的准确含义没有清楚的理解。

例 1 式①FEq=和式②2qE kr=分别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点电荷场强的公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式①中的E是式中q所产生的电场的场强, 式②中的E是式中q产生的电场的场强B. 式①中F是放入某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这电场的电荷C. 式②中的E是某电场的场强,q是放入此电场中的电荷D.式①、②都只对点电荷产生的场才成立【说明】在式①中,E表示任意分布的电荷产生的电场在某点的场强,不限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q表示放入此电场中该处的点电荷,它不是式①中产生场强E的点电荷,所以选项A、B都是错误的;F是放在电场中场强为E处的点电荷q所受的电场力。

在式②中,E是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在距点电荷q距离为r处的场强,k是由式中各量所选单位决定的比例系数,此式对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才成立,因此选项C也是错误的。

(2)为了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必须弄清楚其适用的条件,也就是说要区分哪些规律或公式具有普遍意义,哪些只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成立,而不是死记一个公式或硬背一段叙述;同时,对于相关的概念、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必须有清楚的认识,以具有鉴别似是而非的说法和错误观点的能力。

例2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说明】所考察的系统确定后,这个系统经过某一过程其他动量和机械能是否守恒,要看是否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如果在某过程中,系统不受外力作用,则其动量必然守恒(不管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力如何),否则就不守恒,这可由牛顿定律予以证明。

如果在某过程中,没有外力做功,系统内部也没有摩擦力做功,则其机械能守恒,否则就不守恒,否则就不守恒,这也可由牛顿定律结合功、能等概念得到证明。

在学习时,如果把为什么有这些条件的道理真正理解清楚了,那么立刻就可看出,本题中系统在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弹簧的左端受到来自墙 对它的外力作用(不管弹簧左端动与不动),因此动量不守恒;在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中,有摩擦力做功,或者说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不为零,因此机械能也不守恒。

此题得分率很低,原因之一就是有些考生并没有把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为什么有这些条件的道理搞明白,只是记了一些结论,导致看问题不敏感,明明有外力作用,却视为不见。

还有些考生不从物理上弄明白定律成立的条件,遇到问题也不作具体分析,而把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的某些局限性很大的经验作为规律,随意套用、乱用,如“子弹打木块,动量必守恒”等,本题虽属于子弹打木块,但在试题要求考察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却不守恒。

例3 如图表示一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此交流电的有效值是 A.52A B. 5A C. 3.52A D. 3.5A【说明】学习物理,要区分什么是有普遍意义的,什么是只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有意义的。

例如,交流电是指大小与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但周期性变化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正弦交流电是按正弦规律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只是交流电中的一种。

本题图给出的交流电按另一方式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对于正弦交流电t I i m ωsin =,其中m I 为交流电的最大值。

在一个周期内,有两个时刻电流i 等于最大值m I ,其余时刻电流i 小于最大值m I 。

因此正弦交流电i 通过电阻R 时,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焦耳热必小于电流为m I 的直流电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电阻R 时产生的焦耳热,故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I 必小于它的最大值m I 。

根据计算得到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2m I I =。

要注意,关系式2mI I =给出的仅是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I 与最大值m I 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

不少考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认真体会书本中论述的内容,结果只要一提到交流电,就以为一定是正弦交流电,一提到有效值,就以为必是2m I I =,而早已忘记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

(3)实际的物理问题有时比较复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要求考生有灵活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把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透彻,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融汇贯通。

例4 已知地球半径R=m 104.66⨯,试估算地球大气层空气的总重量。

最后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说明】根据当年试卷分析,很多考生对此题感到无从下手,大部分平时成绩比较好的考生是这样考虑的:大气分布上疏下密,不同高处的气体所受的重力加速度不同,设任一小块的质量为m i ,重力加速度为g i ,它受的重力的大小应为m i g i ,那么怎样将这些g i 不同的重量加在一起呢?因为考生不懂积分,于是感到做不下去,只好半途而废。

而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考生,他们想到可以通过力的平衡,由大气对地面的压强来求整个大气总重量的大小,即大气的总重量的大小G 应等于地球表面对整个大气支持力的大小,而此支持力的大小,也就等于大气对地球表面压力大小的总和,即等于地球表面积压力大小的总和,也就是地球表面积24R 与大气压强P 的乘积。

(4)物理规律、状态和过程常可用图像来表示,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在高中的物理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如力学的v -t 图、振动图线和波形图、 I -U 图等,要理解这些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能够通过图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并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

例5 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

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

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T /T 0),纵轴是lg(R /R 0);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0和R 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说明】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3R 与2T 成正比。

本题通过取对数的方法,0lg(/)R R 与0lg(/)T T 在图像中成直线的规律非常直观地表示出来,考生将物理规律转换成图像的能力。

2.推理能力《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推理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推理能力是学习物理、研究物理过程中不可缺少地一种重要能力。

在推理思维过程中往往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已有地理论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可以得出尚未被人们发现的重要结论,结论一旦被实验证实,可变成新的发现;若得出的结论被实验否定,则有可能修正原有的理论甚至提出新理论。

这类例子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是很多的。

物理学中推理的每一步,都要以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同时进行逻辑思维,绝对不能凭空臆造或作出不合逻辑的推理。

因此,深刻理解和熟悉各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事实,是进行推理的前提和基础。

重视推理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对物理内容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T 0) A T 0) B T 0) C T 0) D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以及把逻辑推理的论证过程简明正确的表达出来,都是推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例6 试在下述简化情况下由牛顿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系统是两个质点,相互作用力是恒力,不受其他力,沿直线运动。

要求说明推导过程中每步的根据,以及式中各符号和最后结果中各项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