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什么朝代的航海家

合集下载

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郑和下西洋知识点一、背景介绍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航海家,他共率领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中国的外交贸易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点。

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1. 外交使命:明朝时期,中央政府重视对外交往,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巩固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因此,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传递明朝皇帝的意愿,向其他国家表达友好关系。

2. 贸易活动: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

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也是为了扩大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3. 探险探索: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

因此,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三、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及组成1. 船队规模:每次下西洋船队数量不等,最多时达到300多艘船。

2. 船队组成:船队主要由官方指派的“宝船”、“巨舟”、“水手船”和商人自备的“外船”组成。

其中,“宝船”是指用于运送贵重物品和礼品的大型木质帆船,“巨舟”是指用于运输人员和物资的大型木质帆船,“水手船”是指用于提供后勤保障的小型木质帆船。

四、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及途经国家1. 第一次下西洋:从1405年到1407年,郑和率领七艘宝船、二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等国家。

2. 第二次下西洋:从1407年到1409年,郑和率领八艘宝船、二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

3. 第三次下西洋:从1409年到1411年,郑和率领十六艘宝船、三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等国家。

4. 第四次下西洋:从1413年到1415年,郑和率领七艘宝船、三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

5. 第五次下西洋:从1417年到1419年,郑和率领二十六艘宝船、三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

6. 第六次下西洋:从1421年到1422年,郑和率领二十七艘宝船、三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菲律宾、波斯湾等国家。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四年(一四零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 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回国后,立 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11 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同年12月从福建五虎门出洋, 顺风经过十昼夜到达占城,后派出一支船队从占城直接驶向暹 罗。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1412年12月18日)朝廷令郑和进行 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开航。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 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 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 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 宽61.6米。 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 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 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明史?兵志》 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 可容千人”。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 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 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 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 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郑和 下西洋路线图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 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 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 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 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
朱棣皇帝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充分的 了解。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 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 并且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 郑和身份特殊,他是伊斯兰教徒,熟悉伊斯兰教教 义、教规和宗教习俗。郑和又是佛家弟子, 他自称是“奉佛信官”“菩萨戒弟子”,他熟悉、 尊重佛教。而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国家、地方,不是 信奉伊斯兰教,便是信奉佛教。 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沟通相互关系,赢得西洋 国家人民的赞誉。 正是由于郑和自身条件和所具备的才能、素质才为 朱棣皇帝所赏识,并委于重任,成为下西洋船队的 统帅。郑和不负重望,出色地完成远航任务。

郑和明朝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郑和明朝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郑和明朝的航海家和探险家郑和,中国明朝时期的伟大航海家和探险家。

郑和(1371年-1433年),字和靖,是明朝时期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他曾带领中国船队多次远航,开辟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航海时代铺就了基础。

一、早年经历郑和于明成祖洪武十四年(1371年)出生在云南昆明,其父郑吉远是元朝的朝廷官员,由于元朝灭亡,郑吉远随家人迁居明朝。

郑和的家族世代从事水上经商,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海洋文化熏陶。

二、航海探险郑和加入明成祖朱棣的军队,以勇敢战功著称,并且被朱棣提拔为右锦衣卫指挥使。

洪武三十年(1397年)起,明成祖命郑和统帅大规模的船队进行七次西洋航海,探索世界各地,开展贸易往来。

他在这七次航海中,踏遍了东南亚地区,达到了印度洋、波斯湾、红海、非洲东海岸等地,甚至登上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岸的著名沿海城市。

三、外交使者除了商贸贸易活动,郑和还担任了明朝朝廷的重要外交使者。

他在航海过程中,与许多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会晤和友好交往,与阿拉伯等国签订了多项友好合作的条约,开辟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渠道,加强了双方的外交关系。

郑和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实力和繁荣发展。

四、船队规模郑和的航海船队规模庞大,每次航行都有数百艘大型海船和成千上万的船员。

这些船只标志着明朝船舶建造技术的巅峰,船舶设备先进,包括火器、指南针等领先的科技装备,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五、文化交流在各次航海过程中,郑和的船队不仅进行了商业贸易,还传播了中国文化和知识。

郑和船队带去了中国的艺术品、文化习俗,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文化交流和合作。

这对于推广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汇和相互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回国后的生活郑和在1433年的最后一次航行结束后,返回中国。

后来他成为南京太子太傅,参与了明成祖的内政和军事活动。

在短暂的回国生活中,郑和选择退隐山水,过上了清净的生活,他的退隐为明代后期文化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深远影响。

郑和

郑和

谢谢!
南极冰站长原创作品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个人资料
情景再现 人物成就 人物评价
历史意义
个人资料
个人概况 民 族:回族 出 生 地:云南昆阳 出生日期:明洪武四年 1371年 逝世日期:宣德八年 1433年
其他信息 中文名:郑和 职业:航海家、外 交家 曾用名:本姓马, 小字三保 朝代:明朝 成就:郑和下西洋
西王
战胜 东王
七误 十杀 人一 百
和平解决 赔六万两黄金,
郑和战队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36岁 回 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 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 38岁 九月又偕王景弘、 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乐十一年 癸己) 42岁 偕马欢等人率船 队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乐十五年 丁酉) 46岁 郑和率船队第五 次下西洋。 1421年(永乐十九年 辛丑) 50岁 偕王景弘、马欢 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
情景再现
郑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原名马三保,云南人, 自小聪明好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从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 的兴趣,按说在当时的中国,航海并不是什么热门学科, 而且云南也不是出海之地,为什么郑和会喜欢航海呢?
这是因为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的祖父和 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心底都有着一 个最大的愿望——去圣城麦加朝圣。
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 -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朝 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4子,受封 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夺位 登基,1402年7月17日(明建文四 年六月十七日)即位,在位22年, 年号永乐。在位期间营建并迁都 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 京的汉人皇帝。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一、背景简介郑和,字和靖,明代初期著名的航海家和军事将领,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海探险,在多次西洋航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船队规模庞大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每次航行所带的船只数量众多。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郑和七下西洋所携带的船队,共有62艘船只,其中包括巨型的宝船、佛船等,总载重量达到了2,400吨。

这庞大的船队规模为郑和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持,也显示了明代中国在航海技术和海洋贸易方面的强大实力。

三、务实和开拓的精神在郑和的航行过程中,他展现了务实和开拓的精神。

他的远洋航行目的主要是为了开辟贸易市场、巩固朝廷对西南海域的控制、收取诸国朝贡等。

他不仅带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同时还带去了栽培水稻、茶叶、桑蚕等农作物的种子和相关技术。

他还将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传播到了东南亚各地,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四、文化交流的特点郑和下西洋的另一个特点是文化交流的开展。

他带去的商品和技术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郑和的航行过程中,他与各国的领导人进行友好交流,洞察各国风土人情,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带到了西方,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尊重他国风俗习惯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之一是尊重他国风俗习惯。

在与东南亚各国交往中,他不强迫对方接受中国的文化和制度,而是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各国领导人和居民。

他学习各国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尊重当地民俗,同时也结交了许多重要的友好人士,为后来的交往和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带回的物产和技术对中国有重要影响郑和下西洋所带回来的物产和技术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他带回了大量的异域商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

同时,他还带回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和农业技术,丰富了中国的农业种类和生产技术,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七、促进了海洋探险和地理发现的进程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为后来的海洋探险和地理发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郑和下西洋简短的历史故事

郑和下西洋简短的历史故事

郑和下西洋简短的历史故事郑和,明朝时期的一位伟大航海家,相信很多人都对他有所了解。

他以船队下西洋闻名于世,开创了中国远洋航海的新篇章。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郑和下西洋的简短历史故事。

郑和是明朝宦官,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海员,这也为他的航海生涯奠定了基础。

郑和年轻时,曾经随父亲在南海一带航行,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后来,他被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选为宦官,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郑和下西洋的第一次航行是在1405年,当时他率领着一支庞大的船队,由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这次航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实力,也增强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在随后的几次航行中,郑和带领船队访问了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

他们在这些地方交流、贸易,并且也向当地国家和地区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郑和的船队不仅仅是商业使命,更重要的是交流和友好使命。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活动之一。

他的船队规模庞大,船只装备精良,并且他们还携带了大量的货物和礼品。

这不仅展示了中国的财富和实力,也传递了明朝对外交往的愿望。

郑和航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巩固和拓展明朝的国际关系。

他在航行过程中,与当地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并且签订了一系列的友好条约。

这为明朝的外交政策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郑和的航行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他的最后一次航行中,船队遭遇了暴风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另外,一些人也对他的航行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资源和人力的行为。

因此,郑和的航海活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

郑和的航行活动在当时对中国影响深远。

他的航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财富和技术,也丰富了中国人的视野和知识。

郑和本人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受人尊敬和仰慕的人物。

他的航行活动不仅仅是一段简短的历史故事,更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重要篇章。

通过郑和的航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古代就具备了强大的海洋实力和远洋航海能力。

中国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郑和

中国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郑和

中国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郑和中国大航海时代是指从明朝初年到17世纪中叶,中国海上贸易和探险活动达到巅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拥有强大的海洋实力,其中最著名的探险家之一就是郑和。

郑和是明朝初年的一位伟大航海家,他率领的舰队完成了七次伟大的航海远征,开拓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为中国大航海时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郑和的背景。

郑和,又名马三宝,出生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00年)的云南昆明。

年轻时,他跟随父亲参加了明太祖朱棣领导的平定南方的战争。

在战争中,郑和表现出了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精神,因此受到了朱棣的赏识和提拔。

后来,朱棣登上皇位,即明成祖,成为郑和的主上。

郑和的第一次航海远征开始于永乐二十一年(1403年)。

他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拥有62艘大船和数千人的船员。

这支舰队的目的是开辟贸易路线,寻找珍贵商品,并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郑和的舰队远航到了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的地区。

他以巧妙的外交手腕和强大的舰队实力,成功地推动了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郑和的航海远征不仅仅是为了贸易,他还扮演着中国的使节角色。

在每次航行中,郑和都会携带明朝皇帝的诏书和礼物,向其他国家的君主展示中国的强大实力和友好态度。

他还帮助其他国家解决了一些纷争和争端,为维护地区稳定和和平做出了巨大努力。

在这七次航海中,郑和的舰队不仅仅是商业贸易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和科技的传播者。

郑和的舰队载着丰富的物品和知识,将中国的文明传播到了海外。

他们为其他国家带去了马匹、绸缎、瓷器等宝贵的商品,同时也带去了中国的农业技术、建筑技艺和航海知识。

这种文化交流的方式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和的航海远征给中国大航海时代带来了繁荣和机遇。

他的航海活动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带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率领的舰队也给中国带来了安全感和荣誉感,显示了中国的海洋实力和国际地位。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郑和下西洋时间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郑和下西洋时间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郑和下西洋时间明朝。

郑和是明朝时期的⼈物,是中国历史上⾮常有名的太监,因为七次下西洋的战绩,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次航海壮举,受到了嘉奖,郑和航海的时间⽐发现新⼤陆的哥伦布,要早⼋⼗七年。

郑和下西洋时间第⼀次下西洋1405年6⽉;第⼆次下西洋1407年10⽉13⽇;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10⽉;第四次下西洋1413年11⽉;第五次下西洋1417年6⽉;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3⽉3⽇;第七次下西洋1430年。

郑和7次下西洋第⼀次下西洋1405年6⽉1⽇(永乐三年五⽉五⽇,端阳⽇),李⾄刚为郑和之⽗墓碑撰铭。

同年7⽉11⽇(六⽉⼗五⽇)朱棣命正使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期间张辅讨平安南。

此后,郑和向⽖哇⽅向航⾏。

船队到达⽖哇时,正值时西⽖哇与东⽖哇内战,西⽖哇灭东⽖哇。

郑和船队的部族登陆进⾏贸易,被误认为东王的军队,有170⼈被杀害。

郑和保持冷静,没有贸然兴兵报复,此事得以和平解决。

郑和船队后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等国家。

在航⾏的终点古⾥,郑和赐其王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树⽴⽯碑,碑⽂称古⾥国“去中国⼗万余⾥,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于兹,永⽰万世”。

郑和此⾏还经过三佛齐旧港,时旧港⼴东侨领施进卿来报,海盗陈祖义凶横。

郑和派⼈对陈祖义加以劝谕,陈祖义诈降,阴谋袭击郑和船队。

郑和识破了他,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烧贼船⼗艘,俘获贼船七艘,⽣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

1407年10⽉2⽇(永乐五年九⽉⼆⽇),郑和率船队回国,将陈祖义等献上,陈祖义等被问斩。

施进卿被封为旧港宣慰使。

旧港擒贼有功将⼠获赏。

不久,因郑和说天妃在下西洋中多有感应,朱棣下令派朱焯前往新落城的龙江天妃庙祭告。

第⼆次下西洋1407年(永乐五年),郑和在回国后不久就第⼆次下西洋了。

此次主要访问了占城、⽖哇、暹罗(今泰国)、满剌加、南巫⾥、加异勒(今印度南端)、锡兰、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钦⼀带)、古⾥等国。

郑和远航

郑和远航

理解词语
派遣: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出使:接受外交使命到外国去。 魁梧:身体高大强壮。 炫耀:夸耀。 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惊叹不已:已:停止。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络绎不断: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续。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连接不断。 惊涛骇浪:骇:惊吓,震惊。凶猛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奇珍异宝:奇:罕见的。异:奇异、特别。 心悦诚服:悦:使愉快。诚:(心意)真实。心里喜悦而真诚佩服。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张,不改变常态。 振臂一呼:振:挥动。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广阔、壮大,声势大。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fàn
泛( 广泛 )
填一填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率领( 带领 )
炫耀( 夸耀 )
派遣( 差遣 )
威胁( 威吓 )
乐意( 愿意 )
凶险( 险恶 )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先进( 落后 ) 顶峰( 低谷 ) 魁梧( 瘦小 ) 凶险( 安全 )
理解词语
派遣: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出使:接受外交使命到外国去。 魁梧:身体高大强壮。 炫耀:夸耀。 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惊叹不已:已:停止。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络绎不断: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续。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连接不断。 惊涛骇浪:骇:惊吓,震惊。凶猛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奇珍异宝:奇:罕见的。异:奇异、特别。 心悦诚服:悦:使愉快。诚:(心意)真实。心里喜悦而真诚佩服。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张,不改变常态。 振臂一呼:振:挥动。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广阔、壮大,声势大。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郑和明朝航海家与世界探险的先驱

郑和明朝航海家与世界探险的先驱

郑和明朝航海家与世界探险的先驱郑和:明朝航海家与世界探险的先驱郑和是中国明朝时期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他在15世纪举行的七次航海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海洋实力和文明。

他的探险精神和航海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郑和作为明朝航海家和世界探险的先驱,他的航海成就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郑和的生平与背景郑和生于1371年,他的本名叫马三宝,出生在云南。

他从小就被明太祖朱棣俘虏,成为朱棣的贵族养子。

朱棣即位后,成为明成祖,便封郑和为靖难侯,并将他派往西南亚和非洲等地进行贸易活动。

二、郑和的航海事业郑和的航海活动始于1405年,他受命带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出发,航向了印度洋和非洲。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他共进行了七次航海,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马来西亚、印度、阿拉伯、东非等。

郑和不仅是一位航海家,同时也是一位外交使者,他和当地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帮助维持了地区的和平和贸易。

三、郑和的船队与航海技术郑和的船队规模庞大,每次航行都有数百艘船只和成千上万的船员。

其中最著名的是“宝船”,这些船只庞大而宽阔,可以装载大量货物和人员。

据说郑和的船只远比当时的其他国家的船只要先进,他们使用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如星历导航和罗盘等。

这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导航,顺利航行。

四、郑和的航海成就郑和的航海活动带来了丰富的财富和知识,世界各地的国家对中国表示了极大的尊重和赞赏。

他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有着广阔的领土和强大的海军。

郑和的航海活动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使中国成为了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角色。

五、郑和的影响与启示郑和的航海活动对世界航海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帮助建立了大规模的航海路线和贸易网络。

他们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促进了文化、科技和商业的交流。

郑和的航海活动也启示我们,勇于探索和开放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保持开放和好奇心,我们才能与世界联系并获得更多的机会。

六、结论郑和是中国明朝时期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航海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

郑和明朝著名航海家

郑和明朝著名航海家

郑和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1371年-1433年),是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他生于云南昆明,原名马三宝,后来被朱棣封为郑和。

作为明朝的将领,他带领七次航海出使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为您介绍郑和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贡献。

一、郑和的背景郑和是云南人,出生在一个富裕商人家庭。

在他幼年时,云南地区正处于蒙古统治下,但他们的家族在当地地位显赫,郑和也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精通多国语言,如阿拉伯语、波斯语和马来语等。

这些语言的学习为他后来的航海生涯奠定了基础。

二、郑和的航海生涯1.第一次航海:1405-1407年郑和的第一次航海出使是在明成祖朱棣的命令下进行的。

他指挥了300多艘大型宝船和万余名船员,航行至南洋地区,并到达了印度、阿拉伯、非洲东岸等地。

这次航海标志着中国明朝向外扩张的开始。

2.第二次航海:1407-1409年在第二次航海中,郑和带领船队再次航行到了南洋、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

这次航海巩固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关系,增强了明朝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3.第三次航海:1409-1411年第三次航海是在明成祖的领导下进行的,郑和航行至南洋和印度,并开始追索各国朝贡。

他访问的国家包括斯里兰卡、爪哇、马六甲、波斯等,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4.第四次航海:1413-1415年第四次航海是郑和在明成祖担任大使的情况下进行的,他航行至印度、斯里兰卡、爪哇和马六甲。

这次航海的重点是扩大明朝的贸易网络和外交影响力。

5.第五次航海:1417-1419年在第五次航海中,郑和航行至阿拉伯、非洲东岸等地。

这次航海巩固了明朝与这些地区的友谊,增进了经济与文化交流。

6.第六次航海:1421-1422年第六次航海是在明仁宗在位时进行的,郑和航行至非洲东岸、阿拉伯等地。

这次航海的目的是维护中国的国际声誉和扩大贸易范围。

7.第七次航海:1431-1433年在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中,他航行至南洋地区和印度洋沿岸国家。

七年级历史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郑和下西洋知识点郑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他曾带领中国的大船队下西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海上交通路线,使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在七年级历史学科中,学习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世界文化和海洋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相关知识点的简介。

一、郑和生平郑和是明朝初期的一位海上贸易家和航海家,他原名马三宝,是云南昆明人。

他的祖父在明朝朱元璋平定南方时参与了许多战役,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因而得以将孙子郑和送进宫中为宦官。

郑和是一位非常勇敢、智慧和有远见的人,他曾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绕过印度洋,到达斯里兰卡、印尼、马来西亚、非洲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在这期间,他不断开拓新的航线,加深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拓展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 发展海洋文化和文明。

郑和采取“以和为贵”的航海策略,以大船队和精湛的海技,完成了多次远航,开启了中国与南亚、非洲的海上贸易往来,同时也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和海洋文明,推动了海洋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2. 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郑和下西洋的航迹覆盖了印度洋和非洲古陆,开拓了中国与南亚非洲等地的贸易合作,增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 促进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郑和的大船队和航海技术的先进,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海上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推手。

三、郑和下西洋的成就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成就,其中一些主要表现为:1. 开拓了新的航线,拓宽了贸易渠道。

在郑和领导下,中国的船队绕过印度洋、到达南亚、非洲等地,打破了传统上红海—地中海贸易往来的格局,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增加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额。

2. 完成了科技“转移”和文化“交流”。

在他所率领的大船队中,带去了许多先进的科技工具,如防震绳、炮台等,并与南亚、非洲等地的当地人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得以传播和发扬光大。

郑和的历史故事

郑和的历史故事

郑和的历史故事郑和(1371年-1433年),即三宝太监,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航海家、军事统帅和外交家。

他在明成祖朱棣的命令下,带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探索了世界各地,对于中国的海外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您回顾郑和的历史故事,了解他的贡献和传奇经历。

一、郑和的早年生活郑和于明成祖洪武二十四年(1371年)诞生于云南昆明。

据传说,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海盗家族的后代,拥有丰富的海洋经验。

13岁时,郑和被明成祖朱棣俘虏并宫廷阉割,成为一名太监。

随后,他展示出了卓越的航海技巧,因此备受朱棣赏识。

二、第一次下西洋郑和的航海征程始于明成祖洪武二十八年(1405年),当时他率领270多艘船只,其中包括宝船和补给船,搭载着超过2万人的船队。

他的目的地是印度洋和阿拉伯半岛,旨在展示明朝的强大实力并寻求外交关系。

这次航行持续了2年,郑和于洪武三十年返回中国,带回了大量稀有的动植物、珍贵的商品和称赞中国的使节。

三、后续航海征程在之后的20年里,郑和还进行了六次规模庞大的下西洋航行。

他的航线遍及东南亚、南亚和阿拉伯半岛,甚至抵达了非洲东海岸。

在这段时期,他不仅发展了中国的贸易网络,也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并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海上国家之一。

四、郑和的政治外交意义郑和的航海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探险,更是具有重大政治外交意义的行动。

他为明朝带回了丰富的财富,增添了朝廷的实力。

此外,郑和还使中国的名声扩展到全球各地,树立了中国的海外形象。

他与当地政府和商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郑和的航海活动也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基础。

五、郑和的遗产郑和于1433年逝世,葬于福建泉州。

尽管他的航海活动被延续了几十年,但在明成祖朱棣后来的统治下,中国逐渐收缩了对外贸易和航海的兴趣。

郑和的贡献逐渐被遗忘,直到20世纪才被重新发现并重视。

六、后续影响郑和的航海活动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是中国明朝的一位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他率领中国船队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贸易。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郑和,原名马三宝,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位伟大航海家。

他曾率领中国船队,穿越南海、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的东非地区,甚至到达了阿拉伯半岛。

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航行,对于中国古代海洋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贸易,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

当时,中国的明朝皇帝朱棣派遣郑和率领大型船队出使西洋,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国的外交影响力,开展对外贸易,以及传播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航行,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远销西洋,也带回了一些外国的特产和文化。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船只数量多达几百艘,船队中还携带了大量的官员、商人、士兵和水手。

他们的航行路线,穿越了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达了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半岛,甚至到达了非洲东岸的东非地区。

在这些地方,郑和船队与当地的政府和商人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开展了贸易活动,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辉煌,也彰显了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与贸易的活跃。

他的航行,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他的航行,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桥梁,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发扬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与贸易的传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维护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

愿郑和下西洋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郑和:七下西洋的杰出航海家

郑和:七下西洋的杰出航海家

郑和:七下西洋的杰出航海家郑和(1371—1433),本姓马,小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中国明朝杰出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出生在云南一个回族家庭里。

他的祖父、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还到麦加(伊斯兰教的主要圣地,在今沙特阿拉伯)去朝过圣。

郑和小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听说过外国的一些情况。

后来,他进燕王宫里当了太监,因为他聪明能干,得到明成祖的信任。

这郑和的名字还是明成祖给他起的。

但是民间把他的小名叫惯了,所以一直把他叫做“三保太监”,后来,有的书上也写成“三保太监”。

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认为中国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于是派人到海外去宣扬国威,跟外国人做点生意,采购一些珠宝,顺便探听一下废帝建文帝的下落。

1405年6月,明成祖正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

那时候,人们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欧洲大陆,而是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

郑和带的船队,一共有27800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

他们乘坐62艘大船,这种船长44丈,阔18丈,在当时是少见的。

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发,经过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

郑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着又到爪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剌加、古里、锡兰等地。

他带着大批金银财物,每到一个国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

许多国家见郑和带了那么大的船队,态度友好,并不是来威吓他们,都热情地接待他。

郑和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国。

西洋各国国王趁郑和回国,也都派了使者带着礼物跟着他一起回访。

后来,明成祖相信建文帝确实是死了,没有必要再去寻找。

但是出使海外的事,既能提高国家的威望,又能促进跟西洋各国的贸易往来,好处很多。

所以打那以后,一次又一次派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

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将近30年里,郑和出海七次,前前后后一共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木骨都束国(在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

中国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历史故事

中国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历史故事

中国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历史故事郑和(1371年-1433年),字舜华,是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探险家。

他生于云南昆明,是南京王朝的世家子弟。

郑和的事迹举世闻名,他带领中国船队穿越大洋,远航到遥远的海外国家,拓展了中国的贸易和外交范围,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郑和的航海事业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

当时,明成祖朱棣决定派遣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的船队中有数百艘大小不同的船只,人员众多,规模堪称世界史上空前绝后。

郑和的船队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南洋地区,然后穿越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

他的航线遍及东南亚、南亚和非洲沿海地区。

郑和的船队不仅仅是为了商业贸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展示中国的实力、拓展中国的影响力,并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

郑和的航海活动遍及范围广泛,包括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非洲等地。

他的船队曾发现和到达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与当地统治者建立了友好关系,进行了贸易交流,这对于明朝来说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世界性航海探险。

郑和的航海事业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他的远航活动,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他还带回了大量珍贵的商品和文化艺术品,丰富了中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同时,郑和的航海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外交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郑和的航海事迹至今仍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

他的航海活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壮举,是中国追求和平、友谊和发展的象征。

郑和在航海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胆识,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他的事迹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纪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郑和的航海事迹不仅仅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广泛的瞩目。

他的航海成就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奇迹,证明了中国古代人民在航海技术和海洋探索方面的非凡智慧和能力。

郑和的航海事业对于世界海洋文明和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郑和远航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郑和远航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郑和远航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开辟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成为了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一环。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航海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和文明。

一、郑和远航的背景郑和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航海家,他出生在云南南部的一个穆斯林家庭。

因为他的家族是生产丝绸的人,所以他从小就得以接触到海外的贸易业务。

这一点对他自小发展出了一种追求海外贸易的意愿,而当他成年之后,伴随着他的追求和愿望,中国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上远航。

二、郑和的远航和贸易之路中世纪时,中国是全球最为繁荣的经济大国,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中国本土的资源,以及海上贸易。

因为当时的技术和工艺条件有限,中国需要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中药材、贵重咖啡和其他奇珍异宝。

由于邮政、电信等现代交通与通讯手段的缺失,当时人们只有通过海上贸易的方式进行跨国贸易。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东南亚的各种海域是适合进行贸易的,而且由于水路的危险和风险,远航商船很难规避自然和人为的危险,并且需要一支强大的船队和资源随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和带领中国的船队完成了一次次远航。

他率领数以百计的船只穿过了湄公河,到达了文莱、马六甲和印度等华夏考试的南海沿岸地区。

他也曾到过所罗门群岛、太平洋岸的拉多岛、非洲的东海岸和西马岛等地。

在这些地方,他进行了商贸活动,带来了大量的商品和财富,并展示了中国的文明。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在郑和的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也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

这条路线确立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通道,并且使得不同文明交流和融合变得可行。

也就是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种类比较繁琐,主要是高档手织的丝绸、茶叶、瓷器、铜器、锡器、漆器等。

同时,还有大量的中药材、宝石和珍稀木材等奇珍异宝出售给外国。

在这些产品的繁荣下,海上丝绸之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船只进入中国的海域。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随着历史的推移,一些名留青史的人物也随之被人们所传颂。

他们不仅有着顶尖的智慧和出色的胆略,更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众多名人中,郑和便是一个被历史所铭记的名字,他通过七次下西洋,让中国的文化和科技在海外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重要一笔。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一、谁是郑和郑和,明代成化年间著名航海家、远洋船队司令,他于1368年出生于南京市江宁区,曾被明成祖朱棣封为“三宝太监”之一。

他是下西洋的总统领导大军战功显赫,是一位传奇航海家。

自小年少便成为宫廷太监,19岁即成貂婵翁,当时的性别是不能与外界接触,所以成为太监被视为是一个富有前途的方向。

郑和很年轻就承担起了宫廷内大量重要职务,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和形象。

他聪明过人,勇猛无畏,得到了明朝皇帝的信任和赏识,郑和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一位备受称赞的航海家。

二、每一次下西洋的意义郑和家族是海商。

他们可能属于古代中国海上最具实力的商业家族。

15世纪初,中国交际的中心自东京迁至南京,随后南片鼎盛时代诸多工匠、商人迁入南京;此外,明代政治相对稳定,海盗也稍有影响,中国自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民生也日益富足。

实际上,郑和七下西洋的意义十分深远。

他率领中国船队走向亚非欧三洲,为中国的贸易和文化传播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第一次下西洋是为了庆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第二次下西洋是为了祭拜在越南领海遭遇海难死去的永乐帝朱棣儿子振荡王;第三次下西洋是为了维护边疆,威慑日本、暴发后的第四次代表了中国向中亚地区开展贸易的决心;第五次下西洋是赴尚比亚为当时的大君波查判司资助,第六次下西洋是为了结盟锡兰(斯里兰卡),其意义更多是为了表达斯里兰卡与中国的巨大文化交流,最后一次下西洋则是为了充实明永乐年间的马群和特产等国家财产。

通过这些下西洋,郑和实现了中国、东南亚、印度、非洲、欧洲等地的文化及商业交流,开辟了中国海上贸易之路,此举充分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光辉,在世界海权的声势上更加盛大辉煌。

航海家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

航海家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

航海家郑和是哪个朝代的⼈郑和是中国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类历史上伟⼤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去世,时间约在1433年,当时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1360年5⽉2⽇-1424年8⽉12⽇),明太祖第四⼦,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

郑和开拓航路的贡献1.开辟了亚⾮的洲际航线,为西⽅⼈的⼤航海铺平了亚⾮航路。

当葡萄⽛的航海家达加马沿⾮洲西海岸绕过好望⾓,抵达东⾮海岸时,当地⼈就告述⼏⼗年前中国⼈曾⼏次来到这⾥。

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2.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了⼀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

《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量海洋调查绘制的。

这种海洋考察活动⽐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3.对航海区域进⾏了战略布局。

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简介郑和(1371年-1433年),⼀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

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

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1405年(永乐三年)⾄1424年(永乐⼆⼗⼆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

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年)卒于古⾥国,今南京⽜⾸⼭南麓郑和墓或为其⾐冠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是什么朝代的航海家
郑和是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那么郑和究竟是哪个朝代的人?下面是为你搜集郑和究竟是哪个朝代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郑和出生于公元1371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是在公元1368年,也就是说郑和确实是一个明朝人。

他出生在明朝建立之后,生活在明朝最鼎盛的永乐皇帝统治时期。

元朝初年的时候,郑和的祖先就移居到了云南,而且还是云南王的贵族,郑和原来是姓马的,叫马和。

郑和勇于冒险的精神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家族的影响,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跋涉千里,去朝觐麦加。

朝觐是伊斯兰教徒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每个有能力的成年穆斯林教众都有朝觐麦加的义务。

所以郑和的祖上也被当地人尊称为“哈只”,意思就是朝圣者或者巡礼人。

但是郑和命运的转折点是在1381年,也就是郑和十岁的时候。

这一年,明朝建立才刚刚十几年,政权还没有稳固,一部分元朝的势力盘踞在了云南一带。

所以朱元璋纠集了三十万兵马,赶到云南清除元朝旧部。

而就在这次战乱中,十一岁的郑和就被明军给俘虏了,俘虏郑和的是当时明军的副统帅蓝玉。

蓝玉把郑和抓到了军中,还把郑和给阉割了,留在军中做了秀童。

离开云南之后,蓝玉又把郑和带到了南京,并且把郑和送到燕王府,这个燕王就是日后的明成祖朱棣了。

所以郑和是个正儿八经的明朝人,只是郑和被蓝玉所害,一生都
未能有子嗣,也应该是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毕生最大的遗憾了。

郑和怎么死的郑和是中国航海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可以说郑和将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航海事业,因为郑和是在自己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病死的。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来的时候是公元1422年,两年之后的1424年,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去世了。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朱高炽以国库空虚没有钱继续航海的名义暂停了航海,这一停就停了七八年的时间。

直到1431年,郑和开始了自己第七次的航海之旅。

但是年逾六十的郑和应该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旅程。

当时郑和一行人到了祖法儿、木骨都束等国,而且还过了赤道,到达了非洲的最南端,都已经接近了莫桑比克海峡一代。

之后船队就开始返航,但当船队行驶到了古里国一带的时候郑和最终还是因为操劳过度而不幸一病不起。

不久之后,也就是公元1433年的四月,郑和在印度南部系海南的卡里卡特因病去世了,终年六十四岁。

但是很多人也说郑和的死没有那么简单,他不仅仅是因为疾病去世的,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心病。

大致就是受到了群臣的群起攻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航海的事业之上,但是当时却看不见什么对国家有利的效果,因此很多大臣都出演讥讽郑和。

并且有人说郑和出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永乐帝已经死了,任务没能完成郑和的心结也一直没有打开,于是就死在了航海的途中,但是这也都是猜测罢了。

郑和原名叫什么郑和的原名叫马和,小名叫三宝,也作三保,是
云南的一个贵族。

元朝初期的时候,郑和的祖先移居到了云南,并且定居在了那里,世代生息繁衍。

但是在1381年的时候,明朝建立初期,政权还不是很稳固,旧朝的一些势力还盘踞在云南一带。

于是朱元璋就派人攻打云南上的元朝势力,在战乱之中,十一岁的郑和就被明军的副统帅蓝玉给掳走了。

蓝玉把郑和带到了军队上,还把郑和给阉割了在军中做了秀童。

于是小小年纪的郑和就成为了太监,还在部队中做了秀童,原本贵族家中的子弟,遭遇了这样的境况,说来蓝玉也是一个改变了郑和人生的人。

后来蓝玉回到南京之后,就把郑和也带走了,还把郑和送到了燕王的府上。

于是郑和和朱棣就这样有了交集,这一次也彻底改变了郑和的人生轨迹。

郑和聪明、机灵、办事牢靠,朱棣看在眼里,非常重视他。

而且在靖难之乱中,郑和为朱棣立下了战功,因此朱棣在登基之后就封了郑和做了内官监太监,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也好歹是个正四品的官员,而且地位仅仅次于司礼监太监。

除此之外,朱棣还给郑和赐姓,将“郑”姓赐给了郑和,郑和于是就把马和改成了郑和,郑和这个名字给跟随了郑和一生。

朱棣用这样的形式来给表彰郑和的功绩,也是非常看重郑和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