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郢》重读
陆游《哀郢二首》赏析《哀郢二首》译文及鉴赏
陆游《哀郢二首》赏析《哀郢二首》译文及鉴赏《哀郢二首》是由陆游所创作的,陆游的优秀诗篇大都回荡着爱国激情。
在这组诗中,诗人的一纸诗情,又是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并且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哀郢二首》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哀郢二首》宋代:陆游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哀郢二首》注释哀郢(yǐng):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
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祚(zuò):王业,国统。
“北盟”句:战国时,齐晋两国都在楚的北方,楚与齐晋联盟,对秦争强。
章华:指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所筑,遗址在今湖北。
云梦:湖名。
莽苍:苍茫广大的样子。
草合:野草围绕。
“盗穿”句:指荒坟被盗,狐兽当作巢穴。
离骚:屈原忠心爱国,反受毁谤被放逐,作长诗《离骚》以抒发怨恨。
《离骚》也是屈原辞赋的统称。
灵均:屈原的号。
废城:指郢城。
荆榛:荆树丛。
《哀郢二首》赏析第一首从回顾楚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着笔,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以及今日遗址荒芜的景象,作强烈的对比。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二代的王业,国统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楚原是商的属国,后至周,又被周成王正式封为诸侯国。
因此可以说“是远接商周祚最长”了。
“祚”,指王统。
第二联顺接上联意,写楚国最终由盛而衰,以至为秦所灭。
“章华歌舞终萧瑟”,写的便是这种历史的结局。
“章华”,即章华台,楚国离宫,旧址有几处,此当指沙市之豫章台。
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萧索寂寥了,但是,“云梦风烟旧莽苍”:楚地著名的云梦泽,气象依旧,风烟迷蒙,阔大苍茫。
哀郢原文翻译
哀郢原文翻译《九章·哀郢》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
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哀郢原文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哀郢原文: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翻译: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
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
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
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
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象雪粒一样。
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
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
哀郢原文翻译赏析
哀郢原文翻译赏析哀郢真实地记叙了诗人离别郢都当时和流亡途中的沉痛心情,生动地抒发了诗人酷爱祖国、思念家乡和怜悯人民的深厚感情,下面一起和我来看看吧!哀郢原文: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家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假设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漫长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行涉。
忽假设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大方。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家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哀郢赏析:《哀郢》构造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状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
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凄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旁边长江以南之地)。
《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秦军沿汉水而下,那么郢都振动。
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
《楚辞·哀郢》全文注释、分析
哀郢①屈原《九章·哀郢》当作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
《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
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国家迁都,百姓流亡,屈原写下了这首哀悼郢都沦亡的诗篇,抒写自己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皇天之不纯命兮②,何百姓之震愆③?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④。
去故乡而就远兮⑤,遵江夏以流亡⑥。
出国门而轸怀兮⑦,甲之鼂吾以行⑧。
发郢都而去闾兮⑨,怊荒忽其焉极⑩。
楫齐扬以容与兮⑪,哀见君而不再得⑫。
望长楸而太息兮⑬,涕淫淫其若霰⑭。
过夏首而西浮兮⑮,顾龙门而不见⑯。
心婵媛而伤怀兮⑰,眇不知其所蹠⑱。
顺风波以从流兮⑲,焉洋洋而为客⑳。
凌阳侯之氾滥兮㉑,忽翱翔之焉薄㉒?心絓结而不解兮㉓,思蹇产而不释㉔。
将运舟而下浮兮㉕,上洞庭而下江㉖。
去终古之所居兮㉗,今逍遥而来东㉘。
羌灵魂之欲归兮㉙,何须臾而忘反㉚?背夏浦而西思兮㉛,哀故都之日远㉜。
登大坟以远望兮㉝,聊以舒吾忧心㉞。
哀州土之平乐兮㉟,悲江介之遗风㊱。
当陵阳之焉至兮㊲,淼南渡之焉如㊳?曾不知夏之为丘兮㊴,孰两东门之可芜㊵。
心不怡之长久兮㊶,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㊷,江与夏之不可涉㊸。
忽若去不信兮㊹,至今九年而不复㊺。
惨郁郁而不通兮㊻,蹇侘傺而含戚㊼。
外承欢之汋约兮㊽,谌荏弱而难持㊾。
忠湛湛而愿进兮㊿,妒被离而障之○51。
尧舜之抗行兮○52,瞭杳杳而薄天○53。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54。
憎愠惀之修美兮○55,好夫人之慷慨○56。
众踥蹀而日进兮○57,美超远而逾迈○58。
乱曰○59:曼余目以流观兮○60,冀一反之何时○61。
鸟飞反故乡兮○62,狐死必首丘○63。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64,何日夜而忘之○65!【作品注释】①郢(yǐng):郢都,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
悠悠楚歌话屈原重读《离骚》
2021.2·学术唐竹颖1陶静2∗彭早霞3(1.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学员处,江苏南京210009;2,3.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人文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正如李白所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原的词赋可以和日月齐辉,永垂不朽。
但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有这些艺术佳作,更有崇高的精神。
一首气贯长虹的抒情诗《离骚》更是他的灵魂自传,从中可以品味出屈原作为一流诗人的诗之魂和对故土、百姓诚挚热恋的国之魂,以及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人之魂。
关键词:屈原《离骚》诗魂国魂人魂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21)02-0081-02DOI:10.13525/ki.bclt.202102028作者简介:唐竹颖(1983—),女,安徽芜湖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学员处二级主任科员。
研究方向:学员管理。
陶静(1989—),女,江苏南京人,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人文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彭早霞(1980—),女,湖北红安人,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人文教研室教员。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悠悠楚歌话屈原:重读《离骚》2021年2月语文教学通讯Feb.,2021第1138卷第2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138No.2◆经典重读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评评选出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中国诗人屈原名列其中。
作为开创了诸多第一的屈原,如中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第一位提出“美政”“廉洁”的诗人,他当之无愧。
他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屈原“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特别是他气贯长虹的诗作《离骚》,其之所以打动人,除了极高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高贵的灵魂,一种崇高的精神。
一、《离骚》中诗人屈原的诗魂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就是字面意思表明的“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即写云写水;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比他写出来的诗更像诗,比如屈原。
司马迁励志故事
司马迁励志故事司马迁励志故事支撑一个人前行的动力不是成功,而是通往成功道路中的那些信念。
一些名人的出现都是不_凡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因此,大家想要成功需要经历很多的坎坷。
下面为大家介绍有关司马迁忍辱负重的励志故事,朋友们可以收藏本文。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__,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__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__,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哀郢》的写作时间及内容新解
《哀郢》是屈原《九章》中极为重要的作品, 郭沫若《屈原研究》说:“《哀郢》的一篇,应该从 王船山说,是襄王二十一年楚为秦兵所改.郢都为 秦自起所据,‘东北休于陈城’时做的。”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说:“《哀郢》,毫无疑问是顷襄王 二十一年,郢都破灭于白起时所作。”其实,明代 汪瑗《楚辞集解》已说及。以上的结论是错误的。 《哀郢》的内容以有究竟作于何时,值得探讨。 一、届原在楚怀王时代的概况 《史记・届列传》说:屈原“为怀王左徒。博闻 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 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 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 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 平不与,因谗之目:‘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 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 疏屈平。” 屈原被疏约在怀王十六年(前313年)。此年 秦惠王派张仪到楚国,想拆散楚国与齐国的联盟。 怀王十七年,楚国与秦国战于丹阳.八万士兵被斩, 汉中郡沦陷。义战于蓝田,楚军大败。怀王十八年, 张仪义到楚国,怀工拘留了张仪,张仪略施小计,又 被释放。《史记・楚世家》载:“张仪已去,屈原使从 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 及。”《史记・屈原列传》也说:“是时屈平既疏。不 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从以上记载
《哀郢》的写作时间及内容新解
钱玉趾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约楚怀王二十九年,汉北两城市被豢军攻占,屈原从放漉九年的浞北迫归邵都,立即被避,东迁夏浦一带后 写出《襄邵》。“两东门”指汉北沿昭的两城市的东门.“九年不复”指九年没有复用。屈原未去陵阳九年,被避期间(妁 一年)时刘希望返邵复用。 关键词:袁郢;写作时阃;怀王二十九年;两东门;希望返邵 中圈分类号: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6365(2003)02—0005—05
屈原《九章·哀郢》原文译文赏析
屈原《九章·哀郢》原文|译文|赏析《九章·哀郢》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
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章·哀郢》原文先秦:屈原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译文及注释译文老天爷的指令变化无常啊,为什么老百姓震荡遭殃? 人民妻离子散不能相顾啊,正当仲春二月逃往东方。
离开了故乡而去向远方啊,沿着长江夏水四处流亡。
走出郢都城门我悲伤怀恋啊,甲日的早晨我就起航。
从郢都出发离开了故里啊,远道茫茫尽头在哪方?一齐举桨我乘船徘徊啊,伤心的是不能再见君王。
望着参天梓树只有叹息啊,泪珠纷纷像雪霰一样。
过了夏首我向西漂浮啊,回望郢都已不见了门墙。
心中牵挂不舍悲伤怀恋啊,前路茫茫不知落脚何方。
《九章》之三哀郢(屈原)
《九章》之三哀郢(屈原)哀郢(yǐng)郢,郢都,戰國時期楚国國都城,今湖北江陵。
屈原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qiān)?皇天,上天,老天。
皇是大之意。
純命,指天命有常。
此二句:上天變化無常,爲何讓百姓受震驚遭罪過?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震,震動,震驚。
愆,過失,罪過。
震愆,指震驚、遭罪。
此二句:人民背井離鄉,妻離子散,正當二月向東逃難。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方,正當。
仲春,夏曆二月。
遷,遷徙,指逃難。
去,離開。
故鄉,指郢都。
就,趨,往。
遵,循,順著。
江夏,指長江和夏水。
夏水是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内,是長江的分流。
出國門而軫(zhěn)懐兮,甲之鼂(zhāo)吾以行。
國門:國都之門。
軫懹:悲痛地懐念。
甲,古時是以干支紀日的,甲指干支紀日的起字是甲的那一天。
鼂:同“朝”,早晨。
此二句:走出國門,我心里悲痛地懐念着郢都,甲日的早晨,我踏上了行程。
發郢都而去閭(lǘ)兮,怊荒忽其焉極。
閭,本指裏巷之門,代指裏巷,居民區。
荒忽,心緒茫然。
一說指行程遙遠。
焉極,何極,何處是盡頭。
一說,極,至也。
此二句:從郢都出發離開了所居住的裏巷,心緒茫然,不知何處是盡頭。
或曰:前路茫茫,不知何往。
楫(jí)齊揚以容與兮,哀齰君而不再得。
楫,船槳。
齊揚,一同舉起。
容與,舒緩的様子。
哀,悲傷。
君,指楚王。
此二句:雙槳並舉,船兒緩行,我哀傷再沒有見君王的機會了。
望長楸(qiū)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xiàn)。
楸,楸樹,落葉喬木。
長楸,高大的楸樹。
太息,歎息。
涕,淚。
淫淫,涙流滿面。
霰,雪粒。
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
過,經過。
夏首,地名,在今湖北省沙市附近,夏水的起點,長江在此分出夏水。
西浮,船向西漂行。
顧,迴顧,迴頭看。
龍門,郢都的東門。
二句:經過夏首,向西浮行,迴顧龍門,已望不見了。
心嬋媛(chányuán)而傷懐兮,眇(miǎo)不知其所蹠(zhí)。
悲愤填膺的哀歌——《哀郢》赏析
悲愤填膺的哀歌——《哀郢》赏析《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哀郢”的“郢”是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
对于这篇作品的创作年代、时代背景,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有一种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这首诗作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是在楚国的郢都被秦将白起攻破以后所写。
当时楚王仓皇动迁,百姓四处逃亡,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屈原百感交集,写下了这篇悲愤填膺的哀歌。
所谓“哀郢”,就是哀悼郢都沦亡的意思。
诗的一开头就描写了诗人目睹一片慌乱的景象“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皇天:老天爷。
不纯命:天道无常,即本来不应该这样做的,老天爷却这样做了。
震:震动。
愆:罪愆。
这句意思是,老天爷你是如此地变化无常,为什么让老百姓受到这样的震动,遭受这样的罪过呢?“民离”句:意思是,因为郢都沦亡,所以百姓四处流散。
方:正当。
仲春:二月。
东迁:向东逃亡。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诗中记述他在甲日早晨离开郢都的,他实际上就是逃难人群中的一员。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从郢都出发,离开旧居,远远地逃难,到哪里才是尽头呢?当船夫们一起举桨,船开始慢慢离开郢都时,心里很哀痛,因为不能再见君主了。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长楸:高大的梓树。
龙门:郢都的东门。
渐行渐远,郢都的最高树木和最高的城门都已经在视野中逐渐消失了,他伤心的泪水不觉像雪珠一样纷纷洒落下来。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婵媛:联绵字,指的是心绪缠绵,有所牵挂。
蹠:到达。
洋洋:漂流失所的样子。
本来是自己的故都,自己的国土,而现在反而不能安居,敌人反客为主,占领了楚国,而楚国的国人,却失去了家乡无处安身,到处流落为客,沉痛地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阳侯:波神。
楚辞《哀 郢》原文,注释与鉴赏
楚辞《哀郢》原文,注释与鉴赏楚辞《哀郢》原文,解释与鉴赏哀郢《哀郢(yǐng颖)》是《九章》中的一篇。
哀郢,哀悼郢都。
郢,楚国国都。
本篇表现了诗人在流放中的伤感之情和对故乡郢都的赤诚之心。
王逸《楚辞章句》考证说:“此章言己虽被放,心在楚国,徘徊而不忍去,蔽于谗谄,思见君而不得。
故太史公读《哀郢》而悲其志也。
”【原文】皇天之不纯命兮① ,何百姓之震愆② ?民离散而相失兮③ ,方仲春而东迁④ 。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⑤ 。
出国门而轸怀兮⑥ ,甲之鼌吾以行⑦ 。
发郢都而去闾兮⑧ ,荒忽其焉极⑨ ?楫齐扬以容与兮⑩ ,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渺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怆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译文】苍天总是喜怒无常,为什么要使人民遭受祸殃?百姓亲人离散家破人亡啊,刚刚二月就要逃亡到东方。
离开家乡去往远方啊,沿着长江下水到处流浪。
我走出郢都城门内心悲痛啊,甲日那一天我起航出发。
我离开郢都离开故里啊,神情恍惚不知要去向哪里。
举起船桨慢慢前行啊,可叹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
哀郢逐字逐句翻译
哀郢逐字逐句翻译
(原创版)
目录
1.翻译“哀郢”的背景和意义
2.“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和过程
3.“哀郢”翻译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哀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春秋时期楚国郢都失陷后,楚人表达哀思和悲痛的一首诗。
这篇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感情,被后人广泛传诵和赏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古文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对“哀郢”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这种翻译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古文,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翻译版本的差异,更好地领悟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在进行“哀郢”的逐字逐句翻译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比如,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此外,还需要对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准确地翻译原文。
在进行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既要保持原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又要尽可能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通过反复推敲和琢磨,可以逐渐接近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使翻译更加准确和流畅。
“哀郢”的逐字逐句翻译对于研究古文学和楚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更好地领悟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为现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总结中,“哀郢”的逐字逐句翻译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试论《哀郢》、《涉江》所反映的屈原行踪
试论《哀郢》、《涉江》所反映的屈原行踪一、《哀郢》《涉江》中屈原被流放梗概根据《哀郢》《涉江》的内容,结合《史记》记载,可以推想屈原当时的情况:顷襄王1~3年屈原可能在朝任大夫。
顷襄王三年(前296年)“怀王客死,秦归其丧于楚”,屈原归咎于子兰,“令尹子兰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次年仲春,屈原“非罪而遭弃逐”。
在“哀见君而不再得”的心情下“发郢都而去闾,遵江、夏以流亡” 顺风从流、过洞庭之地,下长江来到郢都以东的夏浦~鄂渚……。
九年之后,屈原所写的鸣冤叫屈的《哀郢》呈现在顷襄王面前。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愤愤不平直接针对顷襄王,还指责顷襄王:“憎愠怆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还用“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痛骂子兰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无论是子兰还是顷襄王看到《哀郢》后,都会愤怒……就下令把屈原再放逐到更僻远生存环境更恶劣的沅江溆浦。
……“在次年的初春就涉江南行。
”[1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P13)。
《涉江》:“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说明屈原济江到“鄂渚”后,是从陆路去湘,渡湘江后再“乘舲船上沅”,最终到达沅江溆浦。
从《哀郢》《涉江》的起点、终点,和诗文所反映的心情变化来看《哀郢》当写于《涉江》之前。
二、《哀郢》剖析(一)、流亡的起始时间、地点。
1、流亡前,屈原在郢都经常见到楚王。
从“发郢都而去闾兮,……哀见君而不再得”看,一方面说明屈原离开郢都时楚君还在郢都,以后要回来再见楚君就很难了。
另一方面似乎表示在屈原流亡前尚有任职,经常可以见到顷襄王,与顷襄王还有君臣之情。
“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发郢都而去闾”。
屈原用反复吟唱,来表达被“弃逐”出郢都时的沉重心情。
2、顷襄王三、四年间“东迁”。
《哀郢》:“遵江夏以流亡”;“方仲春而东迁”;“信非吾罪而弃逐”。
这是屈诗中提及“迁、弃逐、流亡”最明确的一例。
春音乐八下欣赏《哀郢》
聆听与思考
聆听音乐,想一想埙的音色有什么特点?适合表现何种意境?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埙本身独特的音色恰好能反
郢:(yǐ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埙:(xūn)是一种古代吹奏乐器,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六个孔。以陶制最为普遍,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古乐器之美,并了解屈原这位伟大的楚辞作家。教学重难点:了解《哀郢》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了解关于古代乐器埙的知识。
《哀郢》
哀 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哀郢》原文、翻译及赏析
《哀郢》原文、翻译及赏析《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
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哀郢》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哀郢先秦:屈原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哀郢》译文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
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
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
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
哀郢原文及翻译
哀郢原文及翻译《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
以下是“哀郢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哀郢先秦:屈原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译文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
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
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
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
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象雪粒一样。
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
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郢》重读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髻讯?含戚。
外承欢之?踉假猓?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ブ?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o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读罢《哀郢》,自然而然便想到这句诗,或许是它们向我展现了同样的意境。
长楸、大坟、水波、行舟……万物都在诗人心中被染上了黄昏幽暗的色泽,天地更显苍凉。
当那些香草美人的传说随了诗人的青春与梦想一去不返时,怅惘的诗人终于拿起落寞的笔,追忆、倾诉、呐喊与叹息。
浪漫的笔触依旧,抒写的却是现实深刻的悲哀。
悼故都、忧黎民、怀故园、恨谪迁,区区数百字,却写尽了人生的大悲大痛,浓缩了生命的百恨千愁,演绎了一出千古悲歌。
《哀郢》是流动的。
它是诗人流动的回忆。
九年,漫长的时间,可以发生多少事,可以抚平多少事,然而九年前那场流动的回忆,诗人却不会忘却。
从“过夏首”到“凌阳侯”,从“顺风波”到“上洞庭”,水波流动,诗人也跟着流动,那些熟悉的院闱宫墙渐流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四野茫茫,河滩荒凉。
扁舟一叶,白露横江,难以想象诗人漂泊的心境是何等凄凉。
那不是“长亭更短亭”的戚戚切切,也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忧虑迷惘,而是面对国破家亡无可奈何也无能为力的泣血悲怆。
“倚槛春愁玉树飘,空江铁锁野烟销。
兴亡何限兰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
”千年后的骚人这样悼念金陵。
流水青山,与屈原笔下的“阳侯”“大坟”有异曲同工的宏大壮阔,而这天地间的大美却映衬着一个王朝衰颓的背影。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诗人用浪漫的笔描绘出一番荆楚大地的广袤壮美,却也勾画出山遥路远凄风苦雨中自己孤雁般无所依傍的身影。
曾经“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的左徒,楚国的梁柱,而今万里漂泊;曾经歌台暖响、春光融融的楚王宫,而今沦入敌手。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然而浩浩楚国的国运还能昌隆多久?洞庭的烟波,送走的不只是孤舟中苍首槁颜的诗人,更是一个称雄一时的王朝余辉般仅存的希望。
留下的,或许只是在
时间的无涯与空间的浩渺中物是人非的叹息。
物是人非。
离别并不可悲,可悲的是物是人非。
行走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回首不见来时路。
我相信真正让诗人“婵媛而伤怀”的,不是“眇不知其所止”,不是“焉洋洋而为客”,而是“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而是“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前途未卜,羁旅异乡,都不过是诗人一己的困顿,不足为悲。
诗人悲的是忽逢巨变的荆楚大地,是落日西斜的巍峨宫阙,是自己满腔热血却壮志难酬的束手无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最深的悲哀莫过于霏霏的雨雪代替了依依的杨柳,无奈的离别破灭了曾经的幸福与希冀。
遥想当年,位居左徒的诗人意气风发地踏上楚王宫层层的台阶,面对伏首的群臣宣读革新的法令;遥想当年,出使齐国的诗人博闻强识、巧言善辩,终于完成合纵大业,使楚国雄威不亚强秦。
可以说,楚国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都饱含着诗人的心血和汗水,而今大厦将倾,自己却不能居庙堂之高而力挽狂澜,只能随离散的百姓一道东迁,只能悲戚戚地回顾龙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夏为丘”、“东门芜”。
英雄无用武之地,一生追求空徒劳,这才是最为殊深的悲慨吧!正如《桃花扇》中那句“眼看它起朱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一种极致落差造就的极致悲哀。
诗人一路行走,一路回首。
行走、回首,都以一种绝对
孤独的姿态。
茫茫天地间,“登大坟以远望”的诗人固然凄楚,却难掩眉宇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的狂傲与“安能以自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屈原《渔父》)的坚毅。
他是那样超然于世,却又那样不合时宜。
于是,孤独,是他注定的宿命;流放,是他注定的结局。
那是个怎样的时代。
那是个礼崩乐怀、群雄逐鹿的时代;那是个尔虞我诈、血雨腥风的时代;那是个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翻云覆雨的时代;那是个用严刑峻法、权术谋略鞭笞天下的时代。
而诗人,却携着一身岸芷汀兰的芬芳登上了楚国的政坛,这从一开始,就暗寓着悲剧。
他太理想化了。
在统治者竭力为权力、版图角逐时,他眼中却是“民离散而相失”;在群臣忙于结党营私、勾心斗角时,他却慕“愠?ブ?修美”。
用一颗真善美的心对抗假恶丑的现实,结局无疑是以卵击石的毁灭。
纵使被流放,希冀却依然单纯。
从“楫齐扬以客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到“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他天真地以为见到了君主就抓住了希望,他天真地诉说自己“湛湛”的忠贞。
然而事实却是:庸君统治的国家从来不需要忠臣,需要的是一位有足够能量威慑住朝廷甚至国君的铁腕政客。
正如明神宗时的张居正,可以有理想化的政治目标,却要有实现目标的现实化的手段。
但高冠岌岌、长佩陆离的诗人怎会陷足于蝇营狗苟?怎
会轻易放弃心中的执着与恪守?“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对于“外承欢之?踉假狻钡恼?客,诗人难掩内心的鄙夷和厌憎,竭力把自己与之区分,出淤泥而不染般把自己撇于官场的混沌之外,以冷眼旁观的姿态睥睨“众谗人”表里不一,讨喜谄媚的丑态,却也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孤立于既成的错综而稳固的官僚圈之外。
“众?o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众”与“美”的冲突造就了生存悖论和道德两难的困境。
选择了道义,也就选择了“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孤寂;选择了操守,也就选择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凄凉。
是变通还是坚持?是折腰还是恪守?这或许是千年来摆在迁客谪人面前最大的
难题。
屈原的选择无疑坚定,但不可能没有过思量。
流放中的他,心情是矛盾复杂的:“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惨郁郁而不通兮,蹇?髻讯?含戚”。
心结难解,一半缘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一半恐怕要缘于纠结在理想与现实间无所依从的焦灼和隐痛。
明知前方没有路,依然义无返顾。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终究还是那个湘水畔芰荷为衣的少年,高吟着“尧舜之抗行兮,了杳杳而薄天”的赞美诗,为了心中永恒的道德律,甘愿做被世间捐弃的异数。
一场回忆,一场悲歌。
当花谢花飞的回忆终随“忽若不信”的时光尘埃落定,国都沦陷、为君所弃、返乡无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时,
诗人也终于大梦初醒般回归到自己与生俱来的纯真,一切的悲慨愤懑、失意困顿竟化为一份最单纯的渴念:“鸟飞反故
乡兮,狐死必首丘。
”充溢心中的,唯有对故园的脉脉情深。
说单纯,却又最深沉。
一语道破了所有悲愁的终极缘由。
不仅仅是悼都痛、谪悲恨,更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的赤子情怀。
为何在那个朝秦暮楚的年代,诗人宁与残破不堪的楚国共遭雨打风吹,也不愿去国离乡,另投明主?因为诗人眼中关注的,不只是“州土之平乐”,更是“江介之遗风”。
在政治家之前,他首先是个子民,楚国水
土养育的子民。
对这片热土,他给予的,不是政治家式的居高临下的俯视,而是赤子之心生发的至真至诚的关怀。
哀郢哀郢,哀的何止是郢都?哀的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气韵不再,血脉难延。
诗人把自己深深融入湘风楚水中,用去乡就远的流离百姓的心态感喟这满目疮痍。
他就像一位流浪的歌者,用浑厚悠远的歌声,唱尽悲欢唱尽离合,唱尽迁客谪人的千古悲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渔人的歌声渐渐远去。
屈原的身后,是无数迁客谪人追随的脚印。
于无声处,他们的泪与悲融入了华夏民族的血脉,生生不息地律动和跳跃。
胡宇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