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训练:专题五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考情解读 1.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主要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线线、线面和面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主要是对线线、线面与面面平行和垂直关系交汇综合命题,且多以棱柱、棱锥、棱台或其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难度中等.
1.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2.
提醒
3.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的转化
热点一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例1(1)设a,b表示直线,α,β,γ表示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a⊥α且a⊥b,则b∥α
B.若γ⊥α且γ⊥β,则α∥β
C.若a∥α且a∥β,则α∥β
D.若γ∥α且γ∥β,则α∥β
(2)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
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
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
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
思维启迪判断空间线面关系的基本思路:利用定理或结论;借助实物模型作出肯定或否定.
答案(1)D(2)D
解析(1)A:应该是b∥α或b⊂α;B:如果是墙角出发的三个面就不符合题意;C:α∩β=m,若a∥m 时,满足a∥α,a∥β,但是α∥β不正确,所以选D.
(2)若α∩β=l,a∥l,a⊄α,a⊄β,则a∥α,a∥β,故排除A.
若α∩β=l,a⊂α,a∥l,则a∥β,故排除B.
若α∩β=l,a⊂α,a∥l,b⊂β,b∥l,则a∥β,b∥α,故排除C.故选D.
思维升华解决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主要是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以及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正方体、长方体、棱锥等几何模型辅助判断,同时要注意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引用到立体几何中.
设m、n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α⊥β,m∥α,则m⊥β
②若m⊥α,n⊥α,则m∥n
③若m⊥α,m⊥n,则n∥α
④若n⊥α,n⊥β,则β∥α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①若α⊥β,m∥α,则m与β可以是直线与平面的所有关系,所以①错误;
②若m⊥α,n⊥α,则m∥n,所以②正确;
③若m⊥α,m⊥n,则n∥α或n⊂α,所以③错误;
④若n⊥α,n⊥β,则β∥α,所以④正确.
故选D.
热点二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
ABCD,P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
(1)PA⊥底面ABCD;
(2)BE∥平面P AD;
(3)平面BEF⊥平面PCD.
思维启迪(1)利用平面P AD⊥底面ABCD的性质,得线面垂直;(2)BE∥AD易证;(3)EF是△CPD的中位线.
证明(1)因为平面P AD⊥底面ABCD,
且P 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
所以PA⊥底面ABCD.
(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
所以AB∥DE,且AB=DE.
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D.
又因为BE⊄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BE∥平面P AD.
(3)因为AB⊥AD,而且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CD,AD⊥CD,
由(1)知P A⊥底面ABCD.
所以PA⊥CD.
所以CD⊥平面PAD.
所以CD ⊥PD .
因为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 所以PD ∥EF .所以CD ⊥EF . 所以CD ⊥平面BEF . 又CD ⊂平面PCD , 所以平面BEF ⊥平面PCD .
思维升华 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4)证明面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如图所示,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D 为等边三角形,
AD =DE =2AB ,F 为CD 的中点. 求证:(1)AF ∥平面BCE ; (2)平面BCE ⊥平面CDE .
证明 (1)如图,取CE 的中点G ,连接FG ,BG . ∵F 为CD 的中点,∴GF ∥DE 且GF =1
2DE .
∵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 ∴AB ∥DE ,∴GF ∥AB . 又AB =1
2
DE ,∴GF =AB .
∴四边形GFAB 为平行四边形,则AF ∥BG . ∵AF ⊄平面BCE ,BG ⊂平面BCE , ∴AF ∥平面BCE .
(2)∵△ACD 为等边三角形,F 为CD 的中点, ∴AF ⊥CD .
∵DE ⊥平面ACD ,AF ⊂平面ACD ,∴DE ⊥AF . 又CD ∩DE =D ,∴AF ⊥平面CDE . ∵BG ∥AF ,∴BG ⊥平面CDE .
∵BG ⊂平面BCE ,∴平面BCE ⊥平面CDE . 热点三 图形的折叠问题
例3 如图(1),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点F 为线段CD 上的一点,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F ⊥CD ,如图(2).
(1)求证:DE∥平面A1CB;
(2)求证:A1F⊥BE;
(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请说明理由.
思维启迪折叠问题要注意在折叠过程中,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有变化.第(1)问证明线面平行,可以证明DE∥BC;第(2)问证明线线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即证明A1F⊥平面BCDE;第(3)问取A1B的中点Q,再证明A1C⊥平面DEQ.
(1)证明因为D,E分别为AC,AB的中点,
所以DE∥BC.
又因为DE⊄平面A1CB,BC⊂平面A1CB,
所以DE∥平面A1CB.
(2)证明由图(1)得AC⊥BC且DE∥BC,
所以DE⊥AC.所以DE⊥A1D,DE⊥CD.
所以DE⊥平面A1DC.而A1F⊂平面A1DC,
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
所以A1F⊥平面BCDE,又BE⊂平面BCDE,
所以A1F⊥BE.
(3)解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
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则PQ∥BC.
又因为DE∥BC,
所以DE∥PQ.
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P.
由(2)知,DE⊥平面A1DC,
所以DE⊥A1C.
又因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
所以A1C⊥DP.所以A1C⊥平面DEP.
从而A1C⊥平面DEQ.
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
思维升华(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折线同一侧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
如图(1),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
2
,AB =BC =2AD =4,E ,F 分别是AB ,
CD 上的点,EF ∥BC ,AE =x .沿EF 将梯形ABCD 翻折,使平面AEFD ⊥平面EBCF (如图(2)所示),G 是BC 的中点.
(1)当x =2时,求证:BD ⊥EG ;
(2)当x 变化时,求三棱锥D -BCF 的体积f (x )的函数式.
(1)证明 作DH ⊥EF ,垂足为H ,连接BH ,GH ,
因为平面AEFD ⊥平面EBCF ,交线为EF ,DH ⊂平面AEFD , 所以DH ⊥平面EBCF ,又EG ⊂平面EBCF ,故EG ⊥DH . 因为EH =AD =1
2BC =BG =2,BE =2,EF ∥BC ,∠EBC =90°,
所以四边形BGHE 为正方形,故EG ⊥BH .
又BH ,DH ⊂平面DBH ,且BH ∩DH =H ,故EG ⊥平面DBH . 又BD ⊂平面DBH ,故EG ⊥BD .
(2)解 因为AE ⊥EF ,平面AEFD ⊥平面EBCF ,交线为EF ,AE ⊂平面AEFD , 所以AE ⊥平面EBCF .
由(1)知,DH ⊥平面EBCF ,故AE ∥DH ,
所以四边形AEHD 是矩形,DH =AE ,故以B ,F ,C ,D 为顶点的三棱锥D -BCF 的高DH =AE =x . 又S △BCF =12BC ·BE =1
2×4×(4-x )=8-2x ,
所以三棱锥D -BCF 的体积f (x )=1
3S △BFC ·DH
=13S △BFC ·AE =13(8-2x )x =-23x 2+8
3
x (0<x <4).
1.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平行公理,即证明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2)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 (3)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4)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
2.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2)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面面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4.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1)利用特殊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利用直角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得到线线垂直;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
(3)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线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平面即可.
5.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2)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面面垂直;
(3)利用常见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6.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
真题感悟
1.(2014·辽宁)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则m⊥n
C.若m⊥α,m⊥n,则n∥α
D.若m∥α,m⊥n,则n⊥α
答案 B
解析方法一若m∥α,n∥α,则m,n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A错;
若m⊥α,n⊂α,则m⊥n,因为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垂直于平面内任一直线,B正确;
若m⊥α,m⊥n,则n∥α或n⊂α,C错;
若m∥α,m⊥n,则n与α可能相交,可能平行,也可能n⊂α,D错.
方法二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用平面ABCD表示α.
A项中,若m为A′B′,n为B′C′,满足m∥α,n∥α,
但m与n是相交直线,故A错.
B项中,m⊥α,n⊂α,
∴m ⊥n ,这是线面垂直的性质,故B 正确. C 项中,若m 为AA ′,n 为AB , 满足m ⊥α,m ⊥n ,但n ⊂α,故C 错. D 项中,若m 为A ′B ′,n 为B ′C ′, 满足m ∥α,m ⊥n ,但n ∥α,故D 错.
2.(2014·辽宁)如图,△ABC 和△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 =BC =BD =2,∠ABC =∠DBC =120°,E ,F ,G 分别为AC ,DC ,AD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BCG ; (2)求三棱锥D -BCG 的体积.
附:锥体的体积公式V =1
3Sh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1)证明 由已知得△ABC ≌△DBC ,因此AC =DC . 又G 为AD 的中点,所以CG ⊥AD .
同理BG ⊥AD ,又BG ∩CG =G ,因此AD ⊥平面BGC . 又EF ∥AD ,所以EF ⊥平面BCG .
(2)解 在平面ABC 内,作AO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O . 由平面ABC ⊥平面BCD ,知AO ⊥平面BDC .
又G 为AD 中点,因此G 到平面BDC 的距离h 是AO 长度的一半. 在△AOB 中,AO =AB ·sin 60°=3, 所以V D -BCG =V G -BCD =1
3S △DBC ·h
=13×12BD ·BC ·sin 120°·32=12. 押题精练
1.如图,AB 为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周上(异于点A ,B ),直线P 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PA ∥平面MOB ; ②MO ∥平面PAC ; ③OC ⊥平面PAC ; ④平面PAC ⊥平面PBC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答案 ②④
解析 ①错误,PA ⊂平面MOB ;②正确;③错误,否则,有OC ⊥AC ,这与BC ⊥AC 矛盾;④正确,因为BC ⊥平面P AC .
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棱DD 1的中点. (1)证明:平面ADC 1B 1⊥平面A 1BE ;
(2)在棱C 1D 1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 1F ∥平面A 1BE ?并证明你的结论. (1)证明 如图,因为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 所以B 1C 1⊥面ABB 1A 1. 因为A 1B ⊂面ABB 1A 1, 所以B 1C 1⊥A 1B .
又因为A 1B ⊥AB 1,B 1C 1∩AB 1=B 1,
所以A 1B ⊥面ADC 1B 1.
因为A 1B ⊂面A 1BE ,所以平面ADC 1B 1⊥平面A 1BE . (2)解 当点F 为C 1D 1中点时,可使B 1F ∥平面A 1BE . 证明如下:
取C 1D 1中点F ,连接EF ,B 1F 易知:EF ∥C 1D ,且EF =1
2
C 1
D .
设AB 1∩A 1B =O ,连接OE ,则B 1O ∥C 1D 且B 1O =1
2C 1D ,
所以EF ∥B 1O 且EF =B 1O , 所以四边形B 1OEF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 1F ∥OE .
又因为B 1F ⊄面A 1BE ,OE ⊂面A 1BE . 所以B 1F ∥面A 1BE .
(推荐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4·广东)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l 1,l 2,l 3,l 4,满足l 1⊥l 2,l 2⊥l 3,l 3⊥l 4,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l 1⊥l 4 B .l 1∥l 4
C .l 1与l 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D .l 1与l 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答案 D
解析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记l 1=DD 1,l 2=DC ,l 3=DA ,若l 4=AA 1,满足l 1⊥l 2,l 2⊥l 3,l 3⊥l 4,此时l 1∥l 4,可以排除选项A 和C.若l 4=DC 1,也满足条件,可以排除选项B.故选D.
2.已知m 和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那么下面给出的条件
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
A.α⊥β,且m⊂αB.m∥n,且n⊥β
C.α⊥β,且m∥αD.m⊥n,且n∥β
答案 B
解析根据定理、性质、结论逐个判断.因为α⊥β,m⊂α⇒m,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可能平行、相交、m在β面内,故A错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B正确;若α⊥β,m∥α,则m,β的位置关系也不确定,故C错误;若m⊥n,n∥β,则m,β的位置关系也不确定,故D错误.
3.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D∥平面CB1D1B.A1C⊥BD
C.AC1⊥平面CB1D1D.AC1⊥BD1
答案 D
解析因为ABCD-A1B1C1D1为正方体,所以DD1∥BB1且DD1=BB1,所以四边形DD1B1B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D∥B1D1,因为BD⊄面CB1D1,B1D1⊂面CB1D1,所以BD∥平面CB1D1,故A正确;因为AA1⊥面ABCD,BD⊂面ABCD,所以AA1⊥BD,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AC⊥BD,因为AC∩AA1=A,所以BD⊥面A1ACC1,因为A1C⊂面A1ACC1,所以BD⊥A1C,故B正确.同理可证得B1D1⊥面A1ACC1,因为AC1⊂面A1ACC1,所以B1D1⊥AC1,同理可证CB1⊥AC1,因为B1D1∩CB1=B1,所以AC1⊥平面CB1D1,故C正确.排除法应选D.
4.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DB
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D.则在三棱锥A-BCD中,下
列命题正确的是()
A.平面ABD⊥平面ABC
B.平面ADC⊥平面BDC
C.平面ABC⊥平面BDC
D.平面ADC⊥平面ABC
答案 D
解析∵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BD⊥CD,
又平面ABD⊥平面BCD,且平面ABD∩平面BCD=BD,
∴CD⊥平面ABD,则CD⊥AB,
又AD⊥AB,AD∩CD=D,∴AB⊥平面ADC,
又AB⊂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DC,故选D.
5.直线m,n均不在平面α,β内,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n,n∥α,则m∥α;②若m∥β,α∥β,则m∥α;③若m⊥n,n⊥α,则m∥α;
④若m⊥β,α⊥β,则m∥α.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 D
解析对①,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m∥α;对②,如果直线m与平面α相交,则必与β相交,而这与α∥β矛盾,故m∥α;对③,在平面α内取一点A,设过A、m的平面γ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因为n⊥α,所以n⊥b,又m⊥n,所以m∥b,则m∥α;对④,设α∩β=l,在α内作m′⊥β,因为m⊥β,所以m∥m′,从而m∥α.故四个命题都正确.
6.在正三棱锥S-ABC中,M,N分别是SC,BC的中点,且MN⊥AM,若侧棱SA=23,
则正三棱锥S-ABC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12π B.32π
C.36π D.48π
答案 C
解析由MN⊥AM且MN是△BSC的中位线得BS⊥AM,
又由正三棱锥的性质得BS⊥AC,∴BS⊥面ASC.
即正三棱锥S-ABC的三侧棱SA、SB、SC两两垂直,外接球直径为3SA=6.
∴球的表面积S=4πR2=4π×32=36π.选C.
二、填空题
7.已知两条不同的直线m,n和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α,n∥β,且α∥β,则m∥n;②若m∥α,n⊥β,且α⊥β,则m∥n;③若m⊥α,n∥β,且α∥β,则m⊥n;④若m⊥α,n⊥β,且α⊥β,则m⊥n.其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
解析①中m,n可能异面或相交,故不正确;②因为m∥α,n⊥β,且α⊥β成立时,m,n两直线的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异面,故不正确;③因为m⊥α,α∥β可得出m⊥β,再由n∥β可得出m⊥n,故正确;
④分别垂直于两个垂直平面的两条直线一定垂直,正确.故③④正确.
8.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
答案①③
解析对于①,注意到该正方体的面中过直线AB的侧面与平面MNP平行,因此直线AB平行于平面MNP;
对于②,注意到直线AB 和过点A 的一个与平面MNP 平行的平面相交,因此直线AB 与平面MNP 相交;对于③,注意到此时直线AB 与平面MNP 内的一条直线MP 平行,且直线AB 位于平面MNP 外,因此直线AB 与平面MNP 平行;对于④,易知此时AB 与平面MNP 相交.综上所述,能得出直线AB 平行于平面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①③.
9.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底面是以∠ABC 为直角的等腰
直角三角形,AC =2a ,BB 1=3a ,D 是A 1C 1的中点,点F 在线段AA 1上,当AF =________
时,CF ⊥平面B 1DF .
答案 a 或2a
解析 由题意易知,B 1D ⊥平面ACC 1A 1,所以B 1D ⊥CF .
要使CF ⊥平面B 1DF ,只需CF ⊥DF 即可.
令CF ⊥DF ,设AF =x ,则A 1F =3a -x .
易知Rt △CAF ∽Rt △FA 1D ,
得AC A 1F =AF A 1D
, 即2a x =3a -x a
, 整理得x 2-3ax +2a 2
=0,
解得x =a 或x =2a .
10.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2,BC =1,E 为DC 的中点,F 为线段EC (不含端点)上一动点.现将△AFD 沿AF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ABC .在平面ABD 内过点D 作DK ⊥AB ,K 为垂足.设AK =t ,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
⎫121 解析 破解此题可采用两个极端位置法,
即对于F 位于DC 的中点时,t =1,
随着F 点到C 点时,
∵CB ⊥AB ,CB ⊥DK ,
∴CB ⊥平面ADB ,
即有CB ⊥BD ,
对于CD =2,BC =1,
∴BD =3,
又AD =1,AB =2,因此有AD ⊥BD ,
则有t =12

因此t 的取值范围是⎝⎛⎭⎫12,1.
三、解答题
11.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B =5,AA 1=4,点
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AC ⊥BC 1;
(2)求证:AC 1∥平面CDB 1.
证明 (1)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
∴AB 2=AC 2+BC 2,
∴AC ⊥BC .CC 1⊥平面ABC ,
AC ⊂平面ABC ,
∴AC ⊥CC 1,又BC ∩CC 1=C ,
∴AC ⊥平面BCC 1B 1,
BC 1⊂平面BCC 1B 1,
∴AC ⊥BC 1.
(2)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接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C 1B 的中点,
∴DE ∥AC 1,
∵DE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
∴AC 1∥平面CDB 1.
12.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BC ,D ,E 分别为A 1B 1,AA 1的
中点,点F 在棱AB 上,且AF =14
AB . (1)求证:EF ∥平面BC 1D ;
(2)在棱AC 上是否存在一个点G ,使得平面EFG 将三棱柱分割成的两部分体积之比为
1∶15,若存在,指出点G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取AB 的中点M ,连接A 1M .
因为AF =14
AB ,所以F 为AM 的中点. 又E 为AA 1的中点,所以EF ∥A 1M .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M 分别是A 1B 1,AB 的中点,
所以A 1D ∥BM ,A 1D =BM ,
所以四边形A 1DB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M ∥BD .
所以EF ∥BD .
因为BD ⊂平面BC 1D ,EF ⊄平面BC 1D ,
所以EF ∥平面BC 1D .
(2)解 设AC 上存在一点G ,使得平面EFG 将三棱柱分割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1∶15,如图所示.
则V E -AFG ∶VABC -A 1B 1C 1=1∶16,
所以V E -AFG VABC -A 1B 1C 1
=13×12AF ·AG sin ∠GAF ·AE 12
×AB ·AC sin ∠CAB ·AA 1=13×14×12×AG AC =124×AG AC 由题意,124×AG AC =116,解得AG AC =2416=32
. 所以AG =32
AC >AC ,所以符合要求的点G 不存在. 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2BC =4,∠ABC =120°,E ,M 分别为AB ,
DE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成△A ′DE ,F 为A ′C 的中点,A ′C =4.
(1)求证:平面A ′DE ⊥平面BCD ;
(2)求证:FB ∥平面A ′DE .
证明 (1)由题意,得△A ′DE 是△ADE 沿DE 翻折而成的,
∴△A ′DE ≌△ADE .
∵∠ABC =120°,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 =60°.
又∵AD =AE =2,
∴△A ′DE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连接A ′M ,MC ,
∵M 是DE 的中点,
∴A ′M ⊥DE ,A ′M = 3.
在△DMC 中,MC 2=DC 2+DM 2-2DC ·DM cos 60°
=42+12
-2×4×1×cos 60°,
∴MC =13.
在△A ′MC 中,A ′M 2+MC 2=(3)2+(13)2=42=A ′C 2.
∴△A ′MC 是直角三角形,∴A ′M ⊥MC .
又∵A ′M ⊥DE ,MC ∩DE =M ,
∴A ′M ⊥平面BCD .
又∵A ′M ⊂平面A ′DE ,
∴平面A ′DE ⊥平面BCD .
(2)取DC 的中点N ,连接FN ,NB .
∵A ′C =DC =4,F ,N 分别是A ′
C
,DC 的中点,
∴FN∥A′D.
又∵N,E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DC,AB的中点,
∴BN∥DE.
又∵A′D∩DE=D,FN∩NB=N,
∴平面A′DE∥平面FNB.
∵FB⊂平面FNB,
∴FB∥平面A′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