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序列写作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无论是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还是侧重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事件。对于事件的叙述如果一泻无余,那就好像在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尾,读来没有情趣;文贵曲折,优秀的文章,总是会波澜起伏,张弛有致,时如莺语花底般平缓,时如铁骑突出般急促,时如行云流水般欢快,时如泉流冰下般凝重。开开合合,起起落落,于辗转迂回中引人“升堂入室”,在一张一弛中让人领会文章中心。
要写好情节曲折的记叙文,除了具备对客观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严密清晰的表达思路外,关键还在于写作技巧的运用,在于如何组织材料。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景致可谓幽深奇巧了,可是人们一进大门,看到的却是“一带翠嶂挡在面前”,看不到里面的景色。贾政解释得好:“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尽入目中,则有何趣?”宝玉的题词也妙:“曲径通幽。”这给我们启示:文章的结构布局同园林的布局一样大有讲究,即不可太直太露。
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所谓“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一是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是从读者的阅读心理来看,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名师支招]
写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件的波澜,这样才能避免“引人入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节突转法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的《项链》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行文中铺垫、伏笔的设计,否则结尾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2.悬念法
悬念法通常是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在文章开头用超乎寻常的语气去叙述或交代一种异于常人思维的结果,以引起读者探其究竟的欲望。鲁迅先生的《祝福》、房树民与王石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很好的代表。常见的设计悬念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
(2)倒叙法。先把结果或能吸引读者的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以时间为序加以叙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切隔法。中途中断叙述,转述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章回体小说普遍使用)
使用悬念法要注意:
(1)制造悬念要不着痕迹,切合情理,既要“悬”,又不能“玄”,不可故弄玄虚,不要出现漏洞。
(2)要紧紧围绕主题来设置悬念,不能在枝节问题上“悬置紧张”,以免削弱主题思想。
3.误会法
造成误会,抓住读者的心理,让读者在顿悟中感受作文的中心,领会其中的奥妙,增强文章的戏剧性。误会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喜剧性的误会。后面的例文《枪》就是运用误会法的佳作。
4.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契诃夫的《威胁》乃是典范。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
(1)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
(2)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另一方起的是衬垫作用。
5.巧合法
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说书的人常说“无巧不成书”,合理地运用巧合法,可以增强事件的戏剧性,使各种矛盾集中在一起,既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有利于揭示各种矛盾所表现的事件的本质。代表作有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典例剖析]
在你的人生旅程里,一定有一段经历令你难以忘记,让我们共享你的故事吧!请以“难忘的经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24日,杭州一位小伙因没给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让座,被扇了5个耳光。近日,济南一位母亲带3岁的孩子坐公交车时,同样没人给她让座,她一怒之下竟扇了一名男乘客一个耳光,并称“是替你妈妈教育你”。类似事件频出不穷,不禁让人想问:“同样是买票上车,凭啥要逼我让座?”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让座是值得提倡的美德,做了就该得到夸奖;必须让座则是道德胁迫,更是道德暴力。让不让座,这是个人道德问题,只能靠引导,不能强迫。不让座,就出手打人,这是强盗逻辑。德国思想家阿伦特在《论暴力》一书中写道:“暴力的理性在于它对某个短期目标的合理追求,但暴力并不是这个目标之所以合理的理由。暴力也不会提升人们对这一目标的认同。”简言之,暴力解决不了让座问题,更不会提升人们对于“他人必须为你让座”这一诉求的认同。
道德本该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暴力维护不了更解决不了道德的问题。离开了道德准则,使用暴力解决,已经超出了道德的范畴,更是对道德的亵渎与曲解。依靠强制和暴力来维护道德,只不过是将道德作为自己私欲的遮羞布,最终无益于道德维护。这则材料的立意很明显。
【参考例文】
魂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儿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儿。
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名叫《野女艳史》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肌肉一抖,怪吓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去的精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坐着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