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x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 中,有哪些是发光放热
的呢?
实验与探究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或几小块食品袋中 的干燥剂,主要成分CaO),再加入约2 mL水,观察现象,并用手 轻轻触碰试管外壁。
现象
生石灰逐渐膨胀,碎裂成粉末,产生大

量的白雾
手的感觉
感觉发烫
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RJ九(上) 教学课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观察与思考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现在很多地方的村民家用沼 气代替了柴草做饭,告别了传统的“烟熏火燎”。你知道沼 气的成分是什么吗?沼气是怎么产生的吗?
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观察与思考
在化学反应中,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呢?
观察与思考
人类一直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可是工业 革命以后,人类突然发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天空不再那么湛 蓝,空气不再清新。请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与讨论
使用燃料时,若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易产生黑烟、CO等物质,使 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污染空气,所以控制燃烧反应,使 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燃烧时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观察与思考 可燃冰或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海底“可燃冰” 科学家在300~500米海洋深处发现一种冰 霜样的物质——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水 合物(化学式CH4·8H2O),其外观像冰。一 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 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观察与思考 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观察与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燃烧:_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

燃烧与缓慢氧化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2、燃烧的条件: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H2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H2 + Cl2点燃2HCl4、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如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等;②______________,如油锅着火,盖锅盖等;③__________________,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等;5、泡沫灭火器:木材、纸制品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油、气等火灾;CO2灭火器:精密仪器、图书馆等火灾;6、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__空间内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

7、易燃易爆物:包括①可燃性气体,如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②可燃性液体,如酒精,汽油等;③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面粉、炭粉等。

8、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能源。

9、煤:主要含______元素,还含有______________及其他无机物,是______物;加工: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是________变化。

10、石油:主要含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是_______物;加工:根据各物质_______不同,加热分离成汽油、柴油、沥青等,是_______变化;11、天然气:主要成份是_______;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叫“_______”;12、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1.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B.C.D.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给水体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B.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缓温室效应D.冬季使用融雪剂清雪,虽然能减少交通事故,但会对土壤造成污染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5.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发射航天飞机B.水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6.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A.煤B.石油 C.乙醇 D.氢气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8.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是()A.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B.为个人购物方便,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C.在交通、建筑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9.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10.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11.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A.隔绝了氧气B.可以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12.“纸船烧水”的实验中,当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纸船时纸张不会燃烧.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1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A.补充氧气 B.增加可燃物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14.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用高梁、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制取乙醇B .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电解水制取氢气C .为保护环境,严禁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D .将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甲烷15.2013年春季,由固体颗粒物引起的“十面霾伏”席卷大半个中国,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是( )A .大力发展火电B .露天焚烧秸秆C .开发清洁能源D .提倡多开汽车二、填空与简答题16.有下列物质: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H 2、⑤CO 、⑥CO 2、⑦乙醇,请将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2)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3)本身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是______.(4)燃烧产物对空气无影响的是______.(5)点燃之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是______.(6)目前能用植物发酵制取的是______.17.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18.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化学的视角看:(1)淡水资源:淡化海水可以用______ (填字母代号);A .吸附法B .蒸馏法C .过滤法D .电解法该过程是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2)矿产资源: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含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19.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2)2014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灰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于 PM2.5的说法或减少PM2.5措施错误的是______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µm的颗粒物 B.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C.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20.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L M N P熔点/℃﹣117 3550 44 ﹣259沸点/℃78 4827 257 ﹣253着火点/℃510 370 40 580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填代号).三、计算题21.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2.1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2.16g水和5.28g二氧化碳.请你通过计算填空:(1)该物质中含氢元素______ g,含碳元素______g.(2)该物质中______(填“含”或“不含”)有氧元素;若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______g (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22.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mCO2+2CO+16H2O.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1)m值是______;(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乙醇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然后根据各选项图标的含义解答.【解答】解:A.图标为腐蚀品,故A错误;B.图标为有毒气体,故B错误C.乙醇为易燃液体,图标为易燃液体,故C正确;D.图标为爆炸品,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乙醇的知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给水体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B.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缓温室效应D.冬季使用融雪剂清雪,虽然能减少交通事故,但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考点】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含磷洗衣粉的危害考虑;B、根据废弃塑料焚烧的污染情况考虑;C、根据乙醇燃烧的产物考虑;D、根据融雪剂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形成赤潮和水华现象,故A错;B、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B错;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使用乙醇汽油不能减少温室效应,故C错;D、采用大量撒工业盐或各类含有氯化物成分的融雪剂进行快速除雪,积雪融化后,便捷了交通,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污染和危害,对土壤造成了污染.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含磷洗衣粉对环境的污染,塑料焚烧处理的污染,融雪剂的危害.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B.家用电器着火时,用水扑灭容易造成线路短路或触电事故发生,故错误;C.不含碳元素的物质有些也可以燃烧,如磷、硫等,故错误;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错误,还要达到着火点,故错误.故选A.【点评】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而只要采取一种灭火方法就可以实现灭火,要注意理解.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会造成空气流通.【解答】解: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灭火,利用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时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故选项做法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做法错误.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选项做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发射航天飞机B.水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此题是关于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解题时必须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问题.解答时首先从选项中判断出属于化学变化的选项.【解答】解: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A、发射航天飞机,就是靠燃料的燃烧释放的能量推动火箭不断地向上运行,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 正确;B、C、D三项只是单纯的能量间转化,并无新物质的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故BCD错误.【点评】解答此题实质归结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上,关键是看能量转变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通过本题学会处理问题的变通.6.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A.煤B.石油 C.乙醇 D.氢气【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B、石油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解答】解:A、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燃料,故不符合题意;B、石油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燃料,故不符合题意;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是最清洁的燃料,故不符合题意;D、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是最清洁燃料,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燃烧后无污染,燃烧的热值高,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解答】解: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A可能发生爆炸;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不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C、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D、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爆炸的条件进行.8.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是()A.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B.为个人购物方便,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C.在交通、建筑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防止环境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等,根据是否能达到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故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B、为个人购物方便,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将浪费大量资源,并会造成白色污染,故不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C、在交通、建筑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故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故选B.【点评】“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判断;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C、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D、根据泡沫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判断.【解答】解:A、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正确;B、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正确;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正确;D、图书馆内的图书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会对图书造成污染,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乙醇的制取方法考虑;B、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考虑;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解答】解:A、乙醇可通过粮食发酵制得,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C、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故C说法正确;D、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乙醇的制取方法,促进燃烧的方法,可燃冰燃烧的产物.11.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A.隔绝了氧气B.可以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新信息筛选题.【分析】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楼板因不能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解答】解:A、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楼板因不能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故A正确;B、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可说明该黑色物质不能燃烧,故B 不正确;C、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并没有改变楼板的性质,只是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而非改变楼板的着火点,故C不正确;D、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楼板并没有被撤离,没有清除可燃物,故D不正确;故选:A.【点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是灭火的三种基本原理,只要能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阻止燃烧的发生.12.“纸船烧水”的实验中,当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纸船时纸张不会燃烧.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解答】解:A、纸张是可燃物,故A说法错误;B、纸张的着火点属于本身的性质,不会降低,故B说法错误;C、纸船与氧气充分接触,故C说法错误;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所以纸船不会燃烧,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1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A.补充氧气 B.增加可燃物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火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利于铁丝燃烧,火柴杆起引燃作用.据此分析分析判断.【解答】解:A、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能补充氧气.故A错误;B、增加可燃物,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故B错误;C、铁丝的着火点是铁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D、火柴燃烧的作用是升高细铁丝的温度,利于铁丝燃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对实验中的一些小细节,但小细节决定实验是否能够成功.14.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用高梁、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制取乙醇B.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电解水制取氢气C.为保护环境,严禁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D.将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甲烷【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农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多糖水解可以得到单糖进行解答;B、根据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原理进行解答;C、根据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还不能禁止采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使用进行解答;D、根据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进行解答.【解答】解:A、农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水解可以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可以制乙醇,故A合理;B、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故B合理;C、化石燃料依然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物质,只能改造、限制利用,不可禁用,不符合实际,故C 不合理;D、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可以得到甲烷,故D合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人有责,并做到从我做起,题目难度不大.15.2013年春季,由固体颗粒物引起的“十面霾伏”席卷大半个中国,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是()A.大力发展火电 B.露天焚烧秸秆 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汽车【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分析】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露天焚烧秸秆、提倡多开汽车都会加大空气污染,造成空气中固体颗粒物增加.【解答】解:A、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煤的燃烧会造成固体颗粒物增加,故不符合题意;B、露天焚烧秸秆会造成固体颗粒物增加,故不符合题意;C、开发清洁能源不会造成固体颗粒物增加,故符合题意;D、提倡多开汽车会造成固体颗粒物增加,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对空气污染物的正确认识,识记性强.。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方法: 破坏燃烧条件,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
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常用的灭火器
火器泡沫灭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原 理
原 理
原 理
隔绝空气
使可燃物与 其他物品隔离
降温,隔绝空气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源自 燃料和热量1.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天然 气.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 煤:俗称“工业的粮食”,是重要能源、化工原料等。 主要含C元素,但也含少量的H.N.O等元素,以及一 些无机矿物质.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1.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 料
2.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3.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4.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thank you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思考:怎样才能灭火?
我们已经知道,要想燃烧,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如果破 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阻止燃烧,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现象: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来源: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吸热和放热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 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2.放热现象: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放热,如物质的燃烧
、铝与盐酸的反应等。 3.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不放出热量,而是 吸 收热量,如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碳与二氧 化碳的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和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和灭火
只需其一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 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 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 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的 原理来分析.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2
3

象 熄灭 正常燃烧
熄灭
原 隔绝 因 空气
密度比空气大.隔
同时具备燃 烧的3个条
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 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
点击播放视频 烧不坏的手帕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清除/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物质 的着火点以下
绝空气.生成CO2 不能燃烧,不能支

持燃烧.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用水灭火是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对吗?
不对.
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 是固定不变的.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物质 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
2.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 使温度降到
检测反馈
2. 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 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A ) A.氧气 B.可燃物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解析: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 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 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 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能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 料
单 元




知识结构
课题 1
生活现象
燃烧和灭火
燃料
第七单元
课题 2
燃料和热量
环境问题
课题 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问题
第七单元
本单元教材特点及地位作用
特点: 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
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
2.大气污染和清洁燃料的资料非常丰富,来源广 泛,可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任务,查找资料、 写论文、制小报等,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综合能力
实验感受
石油 煤的成分 、用途
天然气的成分、 用途
简述 实验
图示 作图
化石燃料的用途、 储量与产量
反应放热 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利用
特点: 传授少,活动多;文字 少,图示多
简述
几点说明
第七单元课题2
1.本课题知识点不多,要求也不高,但所涉 及的知识较丰富,探究、讨论、实验等学 生的主动活动较多,教学中应把握要点, 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该落实的落实,该放 开的放开,收放有度
地位作用: 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
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简述引入
探究 讨论
推理 验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人类与燃烧的关系 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实验 简述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特点: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 关,突出问题的研究分析过程
第七单元课题1
几点说明
1.关于燃烧与人类的关系可以结合历史课知识请 同学谈火的发现使用及对人类进化的作用,使 之体会本课题学习的意义

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标准版文档

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标准版文档

(3)使温度(wēndù)降到着火点以下 1.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乙醇 可再生,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 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A.①③⑤ B.②④⑥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气的污染 5.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
燃烧(ránshāo)产生的汽车尾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氢气 本身无毒,极易燃烧,产物为水,最 当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物质,污染空气。
4.主要利用化石燃料进行发电的是 ( ) ① 燃烧(ránshāo)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焦油、煤气等,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bù tónɡ),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第五页,共17页。
2. 燃料 (ránliào)充分 燃烧的条件
① 燃烧(ránshāo)时要有足够 多的空气
② 燃料(ránliào)与空气要有足 够大的接触面
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氧气的浓度;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氧气混合易发生爆 炸;汽油、煤粉、面粉等也都是易燃易爆物品 。
注意(zhù yì):爆炸并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 炉爆炸,
气球、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第四页,共17页。
二、 燃料 (ránliào)
1. 三大化石燃料(ránliào):煤、石油、天然气。 他们煤都和是石不油可的再综生合资利源用。: 煤通过干馏得到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
清洁的燃料 ⑥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教学目标情景导入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

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课堂讨论1.白磷能燃烧,水为什么不能燃烧?2.平常我们燃烧的煤块总是制成蜂窝状,而不制成球状?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归纳总结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燃烧的条件:⑴物质具有可燃性;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

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操作】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现象】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蜡烛熄灭;另一支燃烧情况不变。

【实验结论】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具备):①可燃物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时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要点】(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任一条件。

(2)常见灭火方法:①移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空气);③温度低于着火点(3)火险自救①火势不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扑灭②火势较大或有蔓延可能,拨打119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弯腰跑离着火区3.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以及使用范围(1)基本原理:利用CO2密度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CO2覆盖在燃着的可燃物表面,阻止可燃物与空气接触,从而实现灭火(2)几种灭火器及使用范围:4(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例如:燃放鞭炮,可燃性气体爆炸,粉尘爆炸。

【注】爆炸不都是化学反应,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粉尘爆炸(2)爆炸四要素: ①可燃物;②有限空间;③剧烈燃烧;④大量的热(3)常见的安全标识课题2 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现象:某些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放出热量的现象(2)吸热现象:某些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吸收热量的现象放热: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物质的缓慢氧化吸热: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2、化石燃料的利用(1)化石燃料: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三大化石燃料(3)甲烷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CH4 + 2O2 CO2 + 2H2O(点燃甲烷前,一定要先验纯)现象:产生明亮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检验:在火焰上放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迅速倒转烧杯并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1)空气污染:①燃料中杂质的燃烧,如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杂质的处理②燃料燃烧不充分生成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使燃料充分燃烧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尘粒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燃料及其利用燃烧的定义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 物理变化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爆炸定义分类料化学反应中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及煤煤的形成煤的综合利用其石油石油的形成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的综合利用利天然气甲烷性质甲烷燃烧用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使用燃料对酸雨的成因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预防酸雨破坏的措施汽车尾气能源的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和开发新能源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CO 2 ;氧气不充足2C+O 22CO ;(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 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典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③④【答案】B【解析】A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原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原创)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1:燃烧与灭火1.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气氧化反应。

注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H2在Cl2 中燃烧生成2HCl,Mg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灭火的原理(只需其一)①消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注意: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常见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知识点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注意: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一切可燃物质(固、液、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爆炸2.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P133)3.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①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切不可开灯检查,应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②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切不可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

③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应该通风、严禁烟火。

④室内着火,不能打开门窗。

⑤进入枯井或深洞时应做灯火实验。

知识点3: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①放热反应:燃料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多数金属与酸的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等。

②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 + CO22CO)③注意:并非只有化学反应才有能量的变化,物理变化中也可能伴随有能量变化,如摩擦生热。

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木炭粉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就是一个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 黑色的金子”①组成:主要含碳元素②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主要含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③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2.石油:“工业的血液”①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②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③炼制原理: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④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⑤石油不可以直接作燃料,会浪费资源⑥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共35张)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共35张)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问题(wèntí) 一:
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厂,一位工人点 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的突如其来(tū rú qí lái)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 死亡。请问:油库、面粉厂、锯木厂、纺 织厂、矿井、煤气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 火?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 (ānquán)知识
D、水的密度大于空气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D
A.纸比煤接触面积(miàn jī)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密度小 D.纸比煤着火点低
第三十四页,共36页。
谢谢(xièxie) 指导!
第三十五页,共3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燃 料 及 其 利 用。1、将一根木条和一根粉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片刻,哪个能被点 燃。物质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叫做物质的着火点。可 燃 物。可 燃 物。无 可 燃 物。点燃三支蜡烛
第八页,共36页。
探究(tànjiū)燃烧的条件
• 不同物质燃烧所需要(xūyào)的 最低温度不一样。
• 物质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叫做物 质的着火点。
区别着火点与物质(wùzhì) 温度
第九页,共36页。
在通常状况(zhuàngkuàng)下一些常
见物质着火点 物质 白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


ɡònɡ chǎnɡ suǒ)应当注意禁
止使用明火?
化学 (huàxué)实验室 应当张贴哪些禁 令图标?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
(cǎiqǔ)的紧急措C施是(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 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内容提要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燃料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及其4、知道三大化石燃料,了解其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

利用 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复习指导一、燃烧和灭火可燃物1、燃烧的条件:氧气(或空气(缺一不可)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源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使用和开发的新燃料:乙醇(绿色能源)、氢气(最清洁燃料)(1)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本身无毒,极易燃烧,产物是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质量检测.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质量检测.docx

单元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问卷)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S-32 Na-23一、选择题:( 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2.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是A.氢气B.太阳能 C.天然气 D.石油3.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热量,主要由哪种能量直接转化而来A.太阳能 B.化学能 C.动能 D.电能4.下列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A.水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燃料电池发电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A.煤炭直接燃烧 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车6.下列有关灭火器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B.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8.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9.右侧有关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0.当你受到来自不良环境的威胁对,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如被困在火灾现场时,可采取的措施是①打119火警电话求救②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④立即打开所有门窗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1.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12.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一、 探究燃烧的条件1、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3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 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 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① 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 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X【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 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 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灭火方法举例 可燃物移除可燃物,隔离灭火 扑灭森林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隔绝氧气(空气),窒息灭火 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 温度达到着火点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冷却灭火用水灭火 2泡沬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 a 2C O 3+2H C I 二2N a C I +H 2O +C O 2T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2CO 3+H 2O + CO 2T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1、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促进烟尘的扩散答案:B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故选B。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2、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B、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C、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D、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B、扇子扇风,促进空气的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错误;D、钢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变成钢是消耗碳的过程,从而达到钢的标准,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要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促进燃烧的方法来解决。

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3、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

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答案:D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A正确;B、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B正确;C、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C正确;D、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故D错误;分析:根据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判断;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泡沫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4、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D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用嘴吹不但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反而增大了蜡烛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C、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D、嘴吹蜡烛时空气流通快了,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

分析: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分析: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难掌握程度:理解考查类型:好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6、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

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可燃物B、缺乏O2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答案:D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蜡烛就是可燃物,故说法错误;B、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故说法错误;C、纸盒中的气体也是空气,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纸盒外的一样,故说法错误;D、从纸盒小洞中喷出的气流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所以蜡烛熄灭,故说法正确。

故选D分析:物质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难掌握程度: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油着火,用水浇灭B、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浇灭C、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答案:D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该做法错误。

B、电器着火,干粉灭火器灭火,故该做法错误。

C、液化气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故该做法错误。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烟尘;生成的有毒的气体受热密度变小,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该做法正确。

故选D。

分析: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了解灭火的原理、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8、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C、隔绝空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降温和隔绝氧气,但是,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可燃物的温度,故选D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9、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

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提供氧气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供可燃物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D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普通掌握程度: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10、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解答:热值和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发生改变故A、B不正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固定,这样的改变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正确;“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11、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

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A、燃烧需要可燃物B、燃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C、燃烧需要氧气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答案:D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解答: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支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火要虚”的含义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D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普通类型试题级别:九年级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试题标签: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12、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水灭火答案:C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解答:A、当图书、档案失火时,为了防止图书、档案损坏,最好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不留下痕迹,故A错误;B、打开排风扇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煤气可能会爆炸,故B错误;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口鼻,故C正确;D、油锅内加水,油的密度比水小,会使油浮在水面不能使火熄灭;应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此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