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已改)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文\ 青浦

“人与天地相应”是中医养生学里之重要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乃至情志,与天地相应,顺时养生。

立夏节气之后,夏天开始了。活跃于体表。夏天令人们热情高涨,然而夏天在五行中属火,其特点是“涨”与“躁”,因此,夏季养生,宜清宜静。

夏季养生须“静心”

按照中医理论,一年四季,阳气最盛者莫过于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新陈代谢加速进行。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众所周知,夏季因为炎热,很多人用空调冷饮来消暑,但过分贪凉会伤害体内的阳气。中医常说“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在具体措施方面,护阳首先要在食物方面注意摄入适当补养的食物,其中喝粥是夏季比较好的选择。养生专家认为,夏季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如果再添加了其他食物,则能起到更佳的效果,如荷叶粥解暑润肠,冬瓜粥利水消肿,百合粥润肺安神。其次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

夏天,炎热的暑气往往使人心烦气躁,易怒发火,这对身心健康是有害的。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代著名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里便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要想放松精神,散步、听音乐、读书、下棋、游泳等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从而是自己进入“心静自然凉”的境地。

心静自然凉这种现象是有科学根据的。只要保持心境平和与豁达,自然会有丝丝凉意从心中散发出来。因在心境平静的时候,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所以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就下降,故人的代谢减慢,人的心率也减慢,躁热感就会减轻,因此,心静自然凉也。

养心除了能顺应中医理论夏季养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夏季,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现情绪暴躁等现象。所以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夏季养生需“清火”:

《内经》所说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按中医的“五行”说,夏季是“火旺(心火旺)、土相(脾胃‘盛’)、木休(肝‘休养’)、水囚(肾易‘亏’)、金死(肺易‘虚’)”。“心火”旺,火克金,所以容易造成“肺(金)虚”,本是“肾水”克“心火”,而“心火”很“旺”时,就容易出现“心火”对“肾水”的“反侮”现象,故“肾水”易“亏”。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夏天,防止“肺虚肾亏”很容易接受,而对于正处于很“旺”地位的“心”是否要重点保养,就往往掉以轻心了!

一是清外火。外火即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它可使皮肤松弛、多汗,引起日光性皮炎,亦可导致体温中枢的散热障碍,使温热蓄积而发生中暑。当气温达30—34度以上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会减慢,人的食欲下降。预防措施,是尽量避免烈日的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必要时可在皮肤上涂上一层防晒护肤品,注意室内的通风降温,以防“外火”内侵。

二是清内火。内火即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重点是清心火。心属火,属南方;肾属水,属北方。夏天暑热,最易肾水不足,心火过亢,水火失济,而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头痛、腰酸软、乏力、虚汗、手足心热、月经失调、遗精早泄、小便赤痛,大便秘结,舌尖痛,口腔炎等症。因此,夏天必须注意补肾之水,以清过亢的心火,这样才能水火相济,南北协调、阴阳平衡。

开心养心。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笑是精神愉悦的一种标志,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闲暇之时多欣赏漫画、浏览笑话书,捧腹大笑,顿感轻松愉快,心底坦然,活像“神仙”。

睡觉宁心。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应该保持平静的心境,做到起居有律,注意卧室凉爽、通风。同时适当的午睡可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食疗养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我们指出了夏季应该遵循的养生准则。夏季日常饮食要尽量避免油炸、煎烤等热量高的食物。应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大家好!很高兴又一次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健康的话题。在当今生活中,大家会发现,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体面,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可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人们吃的越来越好,可身体却越来越糟;当今人们长期处于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竞争环境下,未免会产生焦虑、抑郁、神经衰弱、脾气暴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所以目前提出了“养生先养心”的养生理念。 中医的最高境界的不是治病,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这里所说的养心不是指保护心脏,这里的心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心态,养心就是调控好心态和情绪。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有句话这样一句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一个人心胸开阔,将一切看的很淡,不斤斤计较,同时心无杂念,这样一来,体内的正气就会顺畅的运行,机体就不会生病。《黄帝内经》还有一句话说:“百病从心生。”可见心态平和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其实,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一样。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中医学的传统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也就是说各种不好的情绪可以直接攻击咱们的脏腑,干扰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中医称为“七情内伤”。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不良的情绪会严重干扰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引起新陈代谢功能失调,生理活动紊乱而导致各种身心疾病。 不良的情绪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发现,性格孤僻的人比性格开朗的人容易患病,斤斤计较的人比大度爽朗的人容易生病。不良的心理状态象抑郁、忧伤、愤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在炎热的夏季里,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养生专家提醒大家,想要安全健康度过夏季,一定要多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小常识。 夏季宜食清淡多吃瓜类 夏季里人的胃酸分泌减少,加之饮水较多,冲淡胃酸,导致机体消化功能较弱。 夏季应该避免使用过多辛辣的食物,因为夏季里阳气盛,过多辛辣食物会助阳出现内热盛。另外,油腻、煎炸类食品也尽量少吃。应多食用清淡的食物,水果、蔬菜必不可少,最好多吃一些瓜类食品,包括西瓜、香瓜、西兰瓜、黄瓜、冬瓜等。 夏季午睡半小时左右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大,容易产生疲劳,也容易犯困。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夏季里天气炎热,很多人晚上睡不好觉,因此用午睡来补充有益于身体健康,可以保持充足的精力,建议人们每天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午睡。当然,午睡时应避免受较强的外界刺激,因为入睡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易患感冒或生其他疾病,也应注意免受风寒。 夏季不宜“快速冷却”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外出归来或是运动完后,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如“快速冷却”,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于体内,引起高热。同时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则还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应先让其出汗,带走身上大量的热,然后再采取清凉措施。 很多人运动后就都觉得浑身出汗难受,于是急忙大量喝冷饮或者吃冰棍,觉得这样非常“爽”,可以有效解暑。其实不然,这样对身体伤害非常大,不仅容易产生急性腹泻,而且对身体的肺部、肝脏等都有损害。 夏季保持身心愉悦 夏季里,人们大多感觉到情绪烦躁、心神不宁、睡眠不好等,因此容易产生心神受伤。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 暑热天气里,人们容易出汗。中医理论里有“汗为心液”的说法,夏季里,人们毛孔张开,汗液也比其他季节较多,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而伤津,引起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状。 因些,需要了解以上夏季养生的一些小常识,帮助你健康安全度过火热的夏季。 1、慎起居。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且太阳升得早,因此应晚睡早起。同时由于中午气温高,不宜外出,为了补充夜间睡眠不足,中午应适当午睡。由于夏天暑热外蒸,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此时机体最易受风寒侵袭,因而不可在露天、凉台或树下睡觉,以防因风寒湿邪侵袭而生病。 2、调饮食。夏季因胃纳差,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瓜果、鸡蛋、豆制品等,

做人在于养生,养生在于养心

做人在于养生,养生在于养心 做人在于养生,养生在于养心 ——读周国平《清高和嫉妒》有感 文/ 近日读了一些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人周国平先生的小文章,自觉的还是有些心得。也许是年龄日长、阅历渐丰、思考渐多的缘故,每每读过思过之后总有一吐为快之感。刚刚读过《清高与嫉妒》这则类似于寓言式的小故事,竟让我突然想到了做人的话题。先来读读这则小故事: 两个朋友在小酒店里喝酒,聊起了他们的一个熟人。 在任何世道,小人得志、下流胚走运是寻常事。他们的这个熟人既然钻营有术,自然春风得意。他升官、发财、成名、留洋,应有尽有。还有一打左右的姑娘向他奉献了宝贵的爱情——姑娘们从来都真心诚意地热爱成功的男人。 其中一个朋友啪地放下酒杯,激动地说:“我打心眼里蔑视这种人!”接着有力地抨击了世风的败坏和人心的堕落,雄辩地论证了精神生活的高贵和身外之物的卑俗。最后,尽管他对命运的不公大表义愤,但仍以哲学家的风度宣布他爱他的贫困寂寞的命运。 显然,他是一个非常清高的人。由于他的心灵暗暗受着嫉妒的折磨,更使他的清高有了一种悲剧色彩。 另一个朋友慢慢呷着杯里的酒,懒洋洋地问道:“可是,那个家伙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也许两个朋友本是为了快乐地相聚,喝两杯小酒,唠两句心里话,可最终竟被别人气上了(当然,实际还是自己)!犯得着这么折磨自己吗?一个多么不快乐的家伙。我不知道“另一个朋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但至少从这里看得出,他要幸福得多。这一切都是心态惹的祸,这不过是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 何必呢?伤人又伤身,伤情更伤心。由此看来,养生首先在于养心。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难免要将自己推销出去,难免要与人打交道,更免不了要接受各种结果——别人对自己的,自己对别人的。 人们常说,做人是有境界的。其实,养心正是在修炼做人的境界。清高是不自知的表现,可能也是不知人的表现,从现代观点来看,这显然不是“以人为本”的做法,也是一种个性有明显缺陷的表现。可以想像,这种人不会有什么市场的。那么,比较高的境界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要能善待自己。钱财、荣誉说到底都是身外之物,能拥有肯定是件好事,确实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别人能得到是别人的本事,又何必自我折磨呢?如果换一种心态,去祝贺去借鉴,如何?岂不更加快乐?其次,应宽容别人。本来别人自己做人做事做来的,得点名利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你的嫉妒可能给别人造成伤害,有必要吗?至于别人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你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也大可不必妒火怒烧。最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途中,不平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不去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呢?为什么不去努力给自己给别人创造快乐呢?当然,有清高之心和嫉妒之心并非全是坏事,利用得法还是有利于人和自己的。 看来,还是要少一些清高,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宽容。

浅谈音乐对身体的好处

浅谈音乐对身体的好处 懂得养生的人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会重视心理健康,以求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从而拥有幸福生活。而重视心理健康就要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常怀一颗平常心、仁爱心、喜悦心,为人处世心气平和,自然诸事顺利,万事不愁。如今的人养生养心,多会选择诸如运动、旅游、食疗、药补等方式,在这里告诉大家一种养生养心之法—一音乐。音乐也能养生,更能养心。 中国古代有“五音疗疾”的记载。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与人体内的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同时还与人的五志怒、喜、思、忧、恐相连。角调音乐具有木气属性,通于肝,可防治气郁,具有通肝解怒、养阳保肝、补心利脾、泻肾火的作用;徵调音乐具有火气特征,通于心,有促进全身气机上炎、防治气机下陷的作用,可养阳助心、补脾利肺、泻肝火;宫调音乐具有土气特性,通于脾,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防治气的升降紊乱,可养脾健胃、补肺利肾、泻心火;商调音乐具备金气特点,通于肺,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内收,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防止气的耗散,可养阴保肺、补肾利肝、泻脾胃虚火;羽调音乐为水气的体现,通于肾,能促进全身气机的潜降,防治气的上逆或过分上炎,有养阴、保肾藏精、补肝利心、泻肺火之效。总之,音乐能影响人体气机运化,平秘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属性,在听音乐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听,如要养

心,就可以选择听徵调为主的音乐,兼听其他,也可以采用自然的选择法,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听后最感觉舒适的调适。快乐心,以达到养心、养生之效。 清热方剂以针对压力过大、焦虑上火、身心疲惫者为宜,可多聆听明快活泼的乐曲,能令人心情愉快、精神开朗,有减轻生活压力、 消除忧虑的作用。 滋补方剂主要针对紧张忧虑、信心不足、患得患失者,可多听抒情柔美的乐曲.能令人心情舒畅、胸怀开阔,有舒缓紧张、增强自信、消除浮躁心理的作用。 理气方剂主要针对烦闷气滞、情绪低落、食欲缺乏者,可多聆听欢快高昂的乐曲,把情绪调动起来,提升身体功能,能释放心中不快使人精神振奋。 润燥方剂主要针对口千舌燥、失眠多梦、易焦虑易怒者,可多聆听平稳柔和的乐曲,令人心平气和、情绪安宁,有降燥火、平稳和谐地修养心灵的效用。 总之,音乐能养心护正气,愿音乐能给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每一个朋友带来平静、平和的心境,带来温馨、美好的气和健康长寿创造一个祥和、宁静的环境。

养生之道重在养心养德

養生之道重在養心養德 養生之道,各家自有論述,各抒己見,總之離不開堅持鍛煉,飲食有節,起居有時,戒煙限酒,這是必不可或缺的;但我認為“養心養德”更是重中之重,如果養不好心,其他一切也是不全面的。古人雲:“憂則傷身,樂則長壽”,所以為人要心地善良、寬容大度、性情隨和、笑臉常開、不愁不怨、以和為貴,以忍為高,行善積德,辦事儘量做到順應客觀規律,避免發生口角與心理衝突,根據自己力所能及去為社會服務,回報社會。茲就“養心養德之道”淺談管見: 一、寬容大度是養生之要決 寬容大度是人的品格與美德,是一種博大胸懷,是一種樂觀與豪爽,是維持心理健康的“營養素”,也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寬容大度的人能屈能伸,知進知退;原北京大學馬寅初校長曾因其“新人口論”而獲罪,當他兒子告訴他被革職,他只是漫不輕心地“噢”了一聲。數十年後,扒亂反正,仍是他兒子告訴他已平反,馬老仍是輕輕“噢”了一聲;這種淡薄榮辱,豁達大度的美德,令人敬佩,正因為有這寬容大度的胸懷,使他安享天年,活到101歲。 筆者認為:“大度”就象一個容器,如十斤容量的水桶只能裝下10斤的水,如果再加半斤就容納不下了;如果100斤的水桶,倒入十斤的水,只占該桶的十分之一,易如反掌;所以大度的人,胸懷博大,不計較個人得失,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俗雲“量大福大”,“讓人三分天寬地闊”,就是這個哲理。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裏珍貴東西被盜,朋友寫信安慰他,他在回信中說“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很平安。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又沒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的慶倖的是他做賊,而不是我”。人生在世福禍無常,總有得失,何不寬容灑脫一些,象羅斯福那樣自我解脫,豁達人生,值得借鑒。 全國有名的書法家,被譽為“國寶”級藝術家啟功大師,享年93歲,晚年更有著名的“二不怕之說”,“一不怕病,二不怕死”。他患有頸椎病,常做“牽引”治療,他面對類似“受苦刑”之療法,不為病魔所恐嚇,反而以豁達心態用灰諧幽默之詞,更見偉人病而彌堅的人生定力和笑對病苦,他的漁家傲詞曰:“痼疾多年除不掉,靈丹妙藥全無效,自恨老來成病號,不是泡,誰拿性命開玩笑,牽引頸椎新上吊,又加硬領脖間套,是否病魔還會鬧,天知道,今天且唱漁家傲。” 白居易養生詩:“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睡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白居易的修身養性已達到很高境界。 著名詩人陸游詩:“讀書有味身忘老,無詩三日卻增憂,更吃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更童心”。 據專家們對我國幾百名80多歲以上的健康老人的調查,結果表明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寬容大度,心情開朗,胸懷坦蕩,對生活充滿信心,對事業孜孜追求,對社會無私奉獻,對誤解包涵寬容。余在《杏林之道》一書中寫有“寓語”一篇,其中有一條“為人當仁善,問心無愧,坦然面對,這是戰勝誣陷、冷落、冤枉的最好武器,亦為修德長壽之奧秘”。又曰:“念人之功,忘人之過,揚人之長,避人之短,誠如是,何罪之有?”眼看不少子女對父母挺孝順,值得慶倖;也有不少人成了家,就忘記了父母養育之恩,我也寫了一詞條:“不孝容易孝順難,需知父母養育艱,來日你也為父母,方知父母不好當。” 二、靜坐可養生 靜坐可健身防病,自古歷代文人,不僅親身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有大量的贊詩與 1

夏季养生基本方法

夏季养生基本方法 酷暑难耐,夏季的高温经常会使人觉得不适、身心疲惫。如果我们掌握夏季养生的基本方法,做好日常保健措施,就能轻松应对炎夏。 1、夏季应该注重健脾除湿,夏天湿气重,炎热的天气也会使人的脾胃功能下降,降低食欲,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所以夏天应该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去除湿气。 2、天气炎热,会使人的心情变得烦躁,而心情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所以夏天养生液应该注意心理的调节。在空闲之余可以多参加一些活动,如晨练或者室内体育娱乐活动,要注意避暑,保持身心愉悦。 3、好的睡眠质量对人的健康也非常重要,在夏天要注意保持床上用品的整洁,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睡眠环境。晚上睡觉室温最好保持在20-23℃,太冷或太热都会使人难以入睡。 4、夏天容易中暑,影响健康,所以在夏天出门活动时应该注意防暑避暑,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长时间活动,外出最好避开午后高温时段,要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遮阳伞来避暑,最好多喝水,随身携带防暑药品。 夏季养生适合做什么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很多人喜欢在夏天进行运动,适当出汗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在夏天进行,那么夏季养生适合做什么运动呢? 1、很多人会选择在夏天早上进行晨跑,在夏天慢跑,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脑血液供应,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能力消耗,有健美燃脂的作用。但慢跑时要注意切勿空腹慢跑,以免给肝脏带来负担。 2、夏天游泳既能消暑又能健身,游泳可以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加强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可谓好处多多。而且游泳是消耗能量最多的运动之一,也是减肥运动的首选。 3、近年来,瑜伽成为一项热门的健身养生运动,在炎热的夏天,瑜伽舒缓的节奏能够有效的缓解焦虑,长时间锻炼瑜伽也可以调整呼吸,预防疾病。 4、骑自行车可以自行调整节奏,适合不喜欢快节奏运动的人,而且能锻炼全身肌肉,器材简便,没有太多局限。 夏季养生应该吃什么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访文化学者李土生 ■ 半月谈记者张曦 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8月底的北京终于告别了酷暑,迎来宜人的秋风。一个丽日蓝天的下午,记者就养生话题采访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土生国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客座教授、著名文化学者李土生。李土生的观点是:“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半月谈记者:请您谈谈怎样理解养心? 李土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养生”理念的是道家,《庄子·内篇》中所称摄生、道生、保生,讲的就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百法,首重养心。 古人很重视人的“心性”,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强调“心性”的文化。古代先贤普遍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心性”决定的。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强调:“心者,身之主宰。”《黄帝内经》认为,“心者”乃“生之本、神之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寿世青编》是一部养生专著,由清代名医尤乘撰写。作者指出:“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也。” 半月谈记者:那么,能介绍一下古人是如何养心的吗? 李土生:古人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儒、释、道及百家思想精华,博大精深。综合来说,古人养心主要通过神、情、德三种方式。 半月谈记者:如何通过养神来养心? 李土生:在古人看来,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体强健。反之,则身体羸弱。道家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是魂(精神)与魄(形体)的统一。如果能使精神与形体合一,则形神相依,可以长寿。老子提出两个原则:一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欲望。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贪得。”一个人如果私心太重,欲望不止,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久必会扰动心神,影响健康。二是“致虚极,守静笃。”养神须凝神敛思,用心专一,才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所以,道家在养生观上既主张养形,更主张养神。 半月谈记者:对有些人来说,“少私寡欲”说到容易做到难。 李土生:其实,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寡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最好的养心就是减少欲望,欲望少的人,存不下什么的少;欲望多的人,能存下什么的也少。 当然,古人讲的“寡欲”绝非是消极逃避和无所作为。正因为“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古代先贤才强调“清心寡欲”,目的是鞭策人们培育并保有正能量,防止被负能量侵害身心健康。 半月谈记者:“以情养心”怎么理解呢? 李土生:儒家认为主要是通过改变自己性格,纠正错误认知,调节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态

养生应遵循养生之道

养生重在遵守“养生之道” 目前流行养生的方法很多,但大多属于“术”的范畴,真正的养生却应立足于“道”,有了“道”的坚实基础,“术”才能起作用。因此,养生最忌舍本而逐末,舍“道”而逐“术”。真正值得我们研究并坚守的,是顺天应人的“养生之道”。 一、睡子午觉 睡觉是养生的第一要诀。睡觉并非睡够时间就行,关键要“顺应天时”。简单来讲,应该是“天黑就睡,天亮就起”。从四季来看,春夏两季要晚睡早起,秋季要早睡早起,冬季要早睡晚起;从时辰来看,是睡子午觉。根据《黄帝内经》,人体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中就是体内阳气逐步散失的过程。人的阳气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之后逐年下降。因而,从某从意义上讲,养生就是养阳。而子时(晚11点到凌晨1点)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这时人应该处理睡眠状态,这样才能最好地呵护阳气。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是阳气最强的时候,这时应稍眠片刻,同样可以让保养阳气,让你整个下午精神抖擞。总之,睡好子午觉至关重要,其它时辰睡得再多也无法替代子午觉。 二、吃饭三字决:少、杂、素 吃也是非常重要。吃的第一要诀是“少”。其实,吃进体内的所有东西都会产生毒素,而所有的消代,代谢、解毒都需要人体来完成,吃得越多,身体的负担越重。第二个要诀是“杂”,每天应该吃不少于30种食物,而且各种颜色的食物都要吃,这样才能营养均衡。第三个字是“素”,美国营养学大师坎贝尔教授在其专著《救命饮食》中指出,动物蛋白摄取过多其实是很多癌症的直接诱因,而且,植物蛋白的营养比动更蛋白更全面、更均衡,更实于人体吸收,因而,建议一定要尽可能少吃动物胆白。另外。吃还需注意的两点是“淡”和“慢”,吃得要尽可能慢,也要尽可能淡,这样才有助于养生。 三、每天运动半小时 运动的关皱键是持之以恒,如何做到这点?首先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40岁以后,人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温和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另外,最好选择一个人便可以完成的项目,以免爱到别人的影响。第三,一定要在运动中发现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出汗过多伤阳气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docx

养生先养心,如何养心 (一)夏天,心最累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人体所有器官所需的气血,都要由心的工作才能推动。心像一头老牛一样自始至终都在为我们效劳,我们已经睡着了,它还在不停地跳动着,没有休息的时候。心昼夜不停地工作,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坏了一个还有一个,肝脏、肺脏都有两叶,惟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也最辛苦。一年四季都应养心,但夏天尤其要着重养心,因为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大。夏天出汗多,也是伤心阴、耗心阳最多的时候,夏天也是心最累的季节,所以夏天要重点养心。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气。”(二)夏天如何养心?1. 野心静自然凉冶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那就不利于养心。所以,夏天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静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如何做呢?要要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要要多闭目养神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我们排除杂念。要要多静坐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可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悠扬音乐、看优美图画、钓鱼、打太极拳等方法入静。2.夏天要心慢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工休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3.乘凉袁适当出汗气温高能使人体体温升高,细胞分裂加速,代谢加快。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加重了心脏负担。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心脑缺血;并且夏天出汗多,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多到树荫下乘凉,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要提醒读者的是夏天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4.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5.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那么,什么是心阳虚?特点是什么?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主要特点是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用西洋参泡水饮(3~5 克),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6.夏天要养心阴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什么是心阴虚?心阴虚有什么特点?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的病症。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有部分心血虚的症状,但又不等同于心血虚。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出现虚性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胸心、两手心、两足心)、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脉细数。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麦冬3~5 克、酸枣5~10 个泡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银耳莲子羹。7.夏天要养心血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可吃鸡血、鸭血、猪血及大枣、阿胶、当归炖肉等。8.充足睡眠袁少累心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加之夏天天气炎热,更增加了心的负荷。所以夏天要注意休息、减少劳累,睡眠要充足。9.心情愉快袁享受夏天夏天心情要愉快,轻松,既不要过怒也不要过喜,在“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中,心虽然和喜悦的关系最大(心志喜),但也不能过喜、过悲,否则易伤心。为什么古时候范进中举大喜后突然晕厥?就是因为过喜伤心之故。《黄

精选夏季养生小常识短信发给顾客的

精选夏季养生小常识短信发给顾客的 1.夏至时节天最长,工作生活都很忙,出门记得防骄阳,多吃清淡多喝汤,起居规律身健康,千万千万莫贪凉,甲型流感要预防,夏至祝福最绵长。 2.夏季总爱犯困,美食助你提神,猪牛羊一百克,补铁消疲独到,碱性食物多吃,番茄海带豆腐,全谷补充能量,地瓜燕麦别少,温馨关怀送上,快乐安康随行! 3.苦瓜虽苦作用大,清热降火就属它;凉拌清炒都可以,苦中透甜好滋味;夏季养生是佳品,记得常把苦瓜吃!

4.夏季饮食重清淡,大鱼大肉靠边站,多喝汤水多吃菜,小肠小胃少负担,唱唱笑笑心情灿,忧郁烦恼随风散,饭后散步好悠闲,身体还要多锻炼,养生短信多转转,快乐如意幸福添! 5.夏日养生要注意: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运动时要控制好强度,以免体能消耗过大;运动后冷饮降温伤害肠胃,温稀盐水是降温的最好饮料。 6.炎夏预防热感冒,贴心关怀请记牢,清淡饮食少油腻,绿豆莲子煲粥妙,减少久待空调房,耐热锻炼很必要,充足睡眠少熬夜,豁达心胸病毒跑。愿快乐安康! 7.雪梨驱走夏日的燥热,还心灵一片清爽;绿豆汤赶走夏日的火气,给肠胃一份舒适;西瓜压碎夏日的炎热,送身体一份清凉;冰封的短信融

化夏季的热气,带来阵阵凉爽。夏季养生,乐此不疲。 8.夏季养生要补水,滋润肠胃滋润肺。清晨豆浆鲜一杯,清除浊气提精神。午后一碗盐开水,补充盐份不流失。黄昏一盏西瓜汁,清凉舒畅最写意。夏季养生,滋润先行。祝您健康! 9.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多晒太阳,恐有不妥;紫外线强,皮肤易伤;防晒遮阳,十分重要;养生之道,细微着手;确保肌肤,美丽健康! 10.夏季养生有门道,分享给你请记牢,腰腹以下宜常温,胸上至头宜稍凉,西瓜苦瓜消暑气,出汗多喝酸梅汤,菊花桑叶能散热,午睡别超一小时。愿快乐安康! 11.夏至来了要早起,早起遛弯练身体,身体养生靠进补,进补清淡少油腻。

如何养心 心的养生方法

如何养心心的养生方法 如何养心心的养生方法,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如何养心心的养生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养心 一、充足睡眠,并且按时睡眠。 睡觉最养心。心主神,心能有所思有所虑,但若过思过虑,则会伤心。伤心则精神疲惫,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皆下降。养心的方法很简单,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神清气爽,心神明亮。 若熬夜,或睡眠不足,就容易导致第二天精神疲惫,思考能力下降。况且少睡觉或熬夜还会增加肥胖以及糖尿病的风险,而这些疾病也会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 二、饮食清淡,建议素食。 清淡饮食,则身体轻松。若经常饮食膏粱厚味,会导致身体沉重,而且,亦影响心主神的功能。因为气血过多地流向脾胃,导致心主神功能下降。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若吃的过于油腻,往往身体懒惰,

不想动,也不想思考。 心含君火,君火明亮,则心主神功能正常。素食不容易扰动相火,有益于让君火保持明亮,心神清静,人的思维力和记忆力都能变的敏捷起来。反之,经常大鱼大肉,容易扰动相火,让人欲望增多,不利于静心。我自己体会,吃素后思维远比吃荤更敏捷,思考问题的深度大有提高。 若有虚火上浮,建议可喝点绿茶,绿茶性凉,有清心宁神之功。再者,绿茶中含有可降低胆固醇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 三、不吸烟,少饮酒,并远离二手烟。 烟中含有燥火,容易焦燥血液。而心主血脉,故说吸烟伤心。有研究认为,被动抽烟一小时相当于抽烟三根。 酒可通阳,酒可助兴,适当饮酒可以让气血流通,让人阳气升浮,有益于健康。特别是抑郁患者,清阳不升,通过饮酒适当兴奋一下阳气,大有好处。但过量饮酒却会耗阳,兼可导致心神受损。试看不少人酒后胡话连篇,甚至做出过激或丑恶的行为,皆是酒伤心神。

中老年养心之道40字诀(上)

老年人的养生以养心为先。古籍《灵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这说明,人的心理精神健康是肉体健康的主导因素。照现代人的观点,人们心理的高级神经系统是调节人体内外环境使之保持相对平衡的司令部,倘若这个司令部的调节功能失常,则肌体的防病和自疗功能减弱,因而百病乘虚而入。 然而,中老年人如何养心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弃其烦琐,撮其纲要,老年人养心之道以“心平、心怡、心静、心觉、心神、心气、心思、心性、心善、心安、心宽、心诚、心纯、心正、心志、心乐、心足、心斋、心禅、心智”这40字诀为妥。 一、心平――养心平 心平谓心平气和,态度温和;养心平即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自我感情、达到心平气和的养生方法。《礼记?深衣》:“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宋?司马光《与范景仁第四书》:“窃谓医书治已病,平心和气治未病。”养心平是一种平心意静的闭目宁神瞑思养生方法,可以达到宁静藏神、平衡心理的目的。而心理平衡是心平气和的关键,闭目宁神能带来心灵的平静,前提是有规律的,最好是每天在一定的时间内闭目宁神。为此,必须保证每次至少有10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不用任何依靠,背挺坐直,闭眼,只注意自己呼吸,要在平心意静中感觉到吸气、呼气,这时意识与意念会宁静藏神,平衡心理。此外,养心平也可以平怒降气――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之事,要理智地控制感情,离开是非之地。行闭目宁神之前,轻松身体,闭目端坐时用自己的手指端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摩,至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 二、心怡――养心怡 心怡谓心怡神悦,心旷神怡;养心怡即达到心境开阔,心安神怡,精神愉快的养生方法。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引起:“不知君子那三件至乐的事,另有心怡神悦形容不到的田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1回:“……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人生的旅程不会一帆风顾,坎坷曲折是避免不了的,既然绕不过去,就得努力去跋涉。沉溺于悲观失望,只能损害自己的身心。只有保持心旷神怡的心境,才能够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坦然面对命运的挑战;笑对人生,就会化忧为乐,自得其乐,自寻其乐。保持心怡神悦的健康心态,这也是一切快乐养生的源泉。 三、心静――养心静 心静谓心境平和,内心宁静;养心静是一种境界,是精神与灵魂的平静,心静能化解很多的矛盾,则万物莫不自得。一个人要做到心静养,必须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与善于使自己在浮躁或混乱的表面现象中保持自我。《养生四要》言:“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管子言:“人心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唐代大医孙思邈更明确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务。”每天白昼如能闭目静坐30~60分钟,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了,可使全身肌肉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安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和延年益寿之目的。 四、心觉――养心觉 心觉谓心灵觉悟,心智觉明;养心觉是人们把握思维或意识的一种心理养生活动。《庄子?齐物论》:“且有心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心觉今是而昨非”。佛教语:谓能去迷悟道的心。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尊生》:“能照见其妄,而斩断念头,?u 家谓之觉心。”养心觉是一种具有玄妙神奇效应的超觉心理自控疗法,其要点是端正姿势,调控呼吸,闭目安神,内视自己,以心觉意识控制其它所有感觉与情绪,把心觉意识集中于一

夏季养生这样做

夏季养生这样做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5年第4期 炎炎夏日即将来到,酷暑难耐的重庆,让人只愿待在室内,饮冰镇食物,享受空调十足的 冷气。很多人会忽视夏季养身,而夏季养生小妙招却有大意义。 顾护“阳气”,勿过寒凉 夏季酷暑当令,气温炎热,容易引动内火,对人体造成伤害。此时可选食性凉的冬瓜、黄瓜、西红柿、苦瓜等蔬菜,西瓜、香瓜、柚子、葡萄等水果,以及适当的冷饮等,有助于降温 避暑,但不可过食冰冷食物,以免损伤阳气。《孙真人卫生歌注释》中说过:“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园蔬,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就是讲夏季 人体外热而内凉,不可过食寒凉食品以伤阳气,否则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溏等病症。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夏天气温高,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热的生理反应。出汗多,饮水多,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有益于健康。但如果不加以节制 就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违背“春夏养阳”的原则,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阳气已逐渐衰退,过食生冷会进一步伤及肾阳,造成洞泻不止。儿童消化机 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易感暑热湿邪,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淇淋、饮料等,极易损伤脾胃 的运化功能,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 顺应夏“长”,注意营养 夏天主“长”,需要增加营养,以满足人体代谢需求。但夏天气温炎热,又易夹有湿邪侵扰,容易导致脾气耗损,运化呆滞,消化能力下降。因此,大鱼大肉、油腻醇厚的饮食不宜多吃,煎炒烹炸、过于辛辣的食物也应少吃,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同时也可减少上火助热的情 况发生。《孙真人卫生歌注释》说:“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节减,使脾胃易于磨化,则腹疾 不生。”是说夏天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简单的饮食,这样才能杜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清淡的 饮食,就是平常说的“粗茶淡饭”,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豆类、蔬菜、水果、菌类 为主。清淡饮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类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完全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所以对肉类烹饪应以清蒸、水煮为主,减少煎炸,少放油盐,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肉类食物 最好选在午餐时食用,食肉时可将肉皮及油脂去掉,以减少脂肪含量。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以 10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鸡肉、鸭肉、蛋、奶、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 白质。 适应个体体质 顺应自然的变化是一个总的要求,但还需要结合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简单来说, 根据阴阳可对体质不平衡的人来分类,粗分为阳气亏虚或阴血亏虚两大类。阳气亏虚的人群, 夏天“长”不足,应补阳气以助“长”;阴血亏虚的人群到了夏季,外热易于引动内火,致使 病理之火旺盛而损伤阳气,调养目标是滋阴养血,使之不碍阳气的正常生长。 就饮食调理而言,阳气亏虚的人,在夏季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养生网利用夏 季适时进补助长阳气的食品,气虚为主的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山药、大枣、猪肉、牛肉等;阳虚明显的,可食用有一定补养阳气作用的食品,如花椒、生姜、羊肉等。

高血压患者夏季养生要点

高血压患者夏季养生要点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高血压患者应顺应天时做如下调整。 1适当午休 午休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且对心血管有益。若饭后静卧30分钟,血压就会下降20-30毫米汞柱,同时心脏与血管得到适当休息。故高血压患者,适当午休非常必要,中医亦有“静养勿燥”之说。 2饮食清淡多饮水 高血压患者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吃甜食,宜多吃含钙、钾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控制脂肪摄入,增加高蛋白质低脂肪食物(如禽类及鱼类等)摄入,不宜贪冷饮。特别应限制盐的摄入量, 每天每人摄盐量不得超过5克。盐摄入量过多,会使血管硬化、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要多喝水,特别是出汗多的情况下更应及时补充水分。夏天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大运动量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需根据排泄量调整 饮水量。无糖尿病的患者可加大水果的摄入量;有糖尿病的患者,宜以清茶或凉开水为主。半夜醒来时适量喝点水,降低血液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大有好处。 3勿低开空调 夏季血压波动多受气温高低影响,主要对策就是避暑降温。故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使用空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温度不要调得过低,以27~28℃为宜,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超过8℃;其次应避免冷风直吹;可常通风,沐浴新鲜空气;如雨时、雨后通风,空气清新,负离子更有利于健康。 4适宜的时间选择适宜的运动 高血压患者,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湖边散步、郊外骑行、体操太极等……亲近自然,即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运动且清心。每次活动以30-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时间以午后4-5点为宜,此时夕阳西下,温度适宜,锻炼其中,心旷神怡。 5提倡淋浴且温度勿过热 高血压病人,夏季不可长时间盆浴。在热水中久泡,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水分丢失造成血粘,极易引发大脑暂时性缺血,严重时可晕倒,甚者诱发中风。洗浴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不要一时舒服,而长时间的洗澡。提倡适宜温度淋浴。

养生、养性、养心

养生、养性、养心 养生是饮食起居要懂得卫生。素食对于健康大有好处,特别是中年以后。中年以后不知道在饮食上摄生,对于你晚年身体健康会有很大影响。这是从饮食起居,我们一般讲‘卫生’养性是调养自己的情绪、性情。世间人都懂得讲求卫生,可是还有重要的,大家疏忽了,那是什么?就是养性。‘性’是好的性情,它会影响生理。所以伊斯兰教(回教)他们的饮食有很多规矩,有很多东西他们都不吃的。我曾经研究他们的教义,为什么不吃?原来那些动物性情不好。凡是性情不好的动物、植物,他都不吃。为什么?怕影响自己的性情。他懂得卫性,保护一个好的情绪,我们今天讲‘情绪’,这就比一般人高明。 养心,就是培养自己的善良之心,慈悲之心。除了讲求卫生、卫性,还讲求卫心,保护自己的慈悲心,保护自己善良的心。 在素食蔬菜里面,有五种蔬菜不吃,这五种叫‘五荤菜’。诸位想想看,‘荤’是草字头,荤不是肉,肉叫‘辛’。‘荤’是指这五种菜:葱是一种,大蒜、小蒜(荞头)、韭菜、洋葱,这五种东西不吃。为什么不吃?这五种东西生吃刺激生理,容易发脾气,因为这个原因,防止你少发脾气、少动肝火,所以戒除。熟吃,这个东西能够产生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是这么个原因,不是别的。但是,如果用这些东西做香料,配在菜里面,这个可以。为什么?它不起作用。 戒酒。酒本身没有过失,酒醉了,怕你干杀、盗、淫、妄。所以酒是防止的,本身没有过失。但是在做菜里面用料酒,这个没关系。这个料酒,你就想到,它不会醉。在某一种时期可以饮酒,七十岁以上身体健康状况差,血液循环缓慢,每一餐饭都可以饮一杯酒。为什么?帮助血液循环,当药用。中药里面,有很多是用酒做药引,统统都许可用。 你明白这些规律,并在生活中实行,就能得大自由、大自在,断恶行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然就会选择素食,欢喜素食。 你懂得养心,懂得养性,又懂得养生,你的身体当然健康,你怎么会生病?新加坡有个许哲居士,她今年一百零二岁,她常说:‘我们要长寿,我们不要老,我们不要病’。一百零二岁了,每天还照顾许许多多穷苦的病人,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一百零二岁,除了头发白之外,牙齿只掉一个,再就看不出她的毛病了。健康、活泼,跟年轻人一样。所以在新加坡,大家都知道‘一百零二岁的年轻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效法的。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文绩卓著,德厚天地。他活了七十三岁,在当时来说,可谓身健寿长。综观孔子的圣言范行,他的长寿之道对我们启发很大的有以下几点: 一、仁者寿 大德必寿。孔子的思想极为丰富,其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大爱天下。孔子多次讲道:“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寿”的名言。他认为,有德之人,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气难侵,有益于健康长寿。小人则相反,由于其心术不正,损人利己,趋炎附势,耗心伤神,必然有损于身心健康,与长寿无缘。故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是说:君子的心胸平和宽广,浩气长存;小人却经常处于患得患失、局促忧愁的心境状态,难得心理平衡与安宁 孔子一生,是养德立德的一生,主张推行“忠恕之道”,“为政以德”,造福于民。他最鄙视贪官污吏,提出“损者三害”,即: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

沉溺于酒色有害。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期间,廉明清正,两袖清风,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齐国为了腐蚀削弱鲁国,投其所好,送去八十名美女歌妓。鲁定公终日沉迷于酒色淫乐之中,不问政事。孔子屡屡劝谏无效,一气之下,便辞去大司寇的职务,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行。 二、智者寿 纵观孔子的思想是入世的,积极有为的、学习进取的,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相反,孔子十分重视学习,把学习当作修身养性的第一要务。他是我国办学兴教的始祖,也是快乐学习、终身学习的典范。他教育弟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的学习精神难能可贵,他“ 发愤忘食,乐于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懂得了真理和治理国家的办法死也无憾了。 他赞赏“自强有为”。孔子常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是以运行不息为健的,人也应当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孔子最见不得懒散的学生,斥责其“朽木不可雕也”。懒散使人四体不勤,思想怠惰,精神涣散,萎靡不振,不利健康。人即使老了,也要与时俱

夏季养生保健的小知识

夏季养生保健的小知识 1、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 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另外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饮料。 2、应时起居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中午尽可能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 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 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3、保健要“养阳” 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 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 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 的地方过夜。 4、饮食清补,多吃“苦”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苦味 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 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 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苦瓜: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此外,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

品亦可酌情选用。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 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5、补充盐分、钾和维生素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 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 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 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 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人体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 透压相对稳定。 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维 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 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 用一些水果汁。 6、尽量穿浅色衣服 深色衣服会吸收阳光,使人体温升高燥热;同时蚊子有趋暗的习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别是黑色。 7、皮肤瘙痒注意事项 夏季出游,因日晒而导致皮肤瘙痒、干疼时,可涂少量肤轻松等软膏,不要用热水烫洗,也不宜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8、做些养心运动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 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