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眼睑带状疱疹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的中医辨证施护

带状疱疹的中医辨证施护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98136投稿邮箱:sjzxyx88@·中医中药·0 引言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因病变好发于胸胁部、腰部;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缠腰龙”[1]。

其疹走形如蛇,亦称“蛇串疮”。

其特点为突然发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人患者为多。

皮疹为群集性水疱,排列成带状,呈周围神经分布区单侧分布,自觉疼痛如针刺样,大部分患者病后不再复发。

笔者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予以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带状疱疹患者3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

年龄38-62岁。

1.2 辨证分型[2]①肝火型:证见皮疹潮红,疱疹如栗,灼热刺痛。

多发于头面、胸胁,伴有口苦、纳呆,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②湿热型:证见水疱易破溃,糜烂、渗液,多发于腹部、下肢,伴有纳呆,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沉滑。

③气滞血瘀型:证见疱疹基底暗赤,疱液为血水,疼痛剧烈,皮疹发于前额或胸腰。

皮疹消退后仍疼痛不已,影响睡眠,伴头昏,乏力,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

2 辨证施护2.1 肝火型临床表现为疮壁紧张,疱疹鲜红,且有较强烈的灼热刺痛感,口渴、口苦且咽干,心烦暴躁,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

治疗原则:宜清肝泻火、利湿热。

护理要点:注意卧床休息;通风干燥;应穿纯棉宽松的衣服;分散注意力,可避免疼痛。

制作方法:用菊花6g、金银花15g、茵陈20g、淡竹叶6g、梨一个(切半去心)、赤小豆20g 放入砂锅内煮成粥,不放盐,不吃药,只喝粥。

外敷中药生大黄粉(生大黄10g 龙胆草10g 制炉甘石30g),一日三次外敷患处(本院自制)。

2.2 湿热型临床表现为疱疹呈糜烂状,且壁松易破,口不渴,有腹胀,大便质烂,进食少,舌质淡,苔黄腻,脉滑数等。

带状疱疹的中医辨证论治有哪些?

带状疱疹的中医辨证论治有哪些?

带状疱疹的中医辨证论治有哪些?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黏膜炎症,归属于中医的“缠腰火龙”“蛇串疮”范畴,常表现为带状的疱疹和疼痛,好发于身体一侧,以不同程度神经痛、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为特征,发病时疼痛剧烈且遗留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西医采用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而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于火毒内伤证,其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那么中医辨证论治有哪些呢?本文就做一阐述。

1.病因病机带状疱疹在古代医籍中多属“痈疽”。

其病因多样,外感病因多与风、湿、热、毒等六淫邪气有关,内伤病因多为情志不遂、饮食失宜、过度劳倦,继发病因则包括痰饮、血瘀,病位涉及心、肝、脾、肺,久病可及肾。

该病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人体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致使外邪侵袭,或是情志内伤、饮食不当、久病耗伤等原因导致阴阳失调,从而出现火毒内伤之症。

具体表现为火毒内盛,气滞血瘀,经络阻滞,津液亏虚等,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疱疹、水肿、疼痛等症状。

同时还会影响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继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所以,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时要从整体上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在病毒消散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

1.辨证分型论治2.1肝经郁热证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肝经郁热证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或肝气郁结所致。

这种证型表现为皮肤瘙痒灼痛,伴有尖锐、刺激性的疼痛,疱疹形成后,疱内为黄色浊液,周围有红晕,疱体较大,且单个疱疹直径可达数厘米。

同时,此证型还会出现胸胁部或腹部胀满疼痛,口苦口干、咽喉干燥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时,应采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中药方剂来调理机体,使其排出体内的毒素和郁热气血,改善气血运行,消除疼痛,从而缓解患者皮肤上的症状。

具体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黄连等,同时也可以使用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草药如柴胡、枳实、郁金等,以加强药效。

2.2 风热表证风热表证多为外邪风热侵入人体所致。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处方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处方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处方带状疱疹,又称为“蛇串疮”,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免疫力下降的成年人。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1. 风热型带状疱疹:患者表现为疱疹周围皮肤红肿,疼痛明显,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银翘散”加减,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等,以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2. 湿热型带状疱疹:疱疹多发生在身体下部,疱疹内液体浑浊,伴有口苦、尿黄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山栀、黄芩、泽泻等,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

3. 肝火旺盛型带状疱疹:患者情绪烦躁,疱疹疼痛剧烈,伴有口干、便秘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白芍、枳壳、川芎等,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 气血两虚型带状疱疹: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疱疹愈合缓慢,疼痛绵绵不绝。

治疗上可选用“八珍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以补益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5. 瘀血型带状疱疹:疱疹疼痛剧烈,局部皮肤暗红,伴有瘀斑。

治疗上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内服中药外,还可以配合外敷药物,如“金黄散”等,以消炎止痛,促进疱疹愈合。

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病情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此外,对于带状疱疹的预防,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论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论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中医临床证型分别给予除湿胃苓汤、柴胡疏干饮加减治疗,同时配合外治点刺拔罐放血,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疱疹减少甚至干燥结痂脱落。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分型;带状疱疹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39-01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毒有亲神经性,春秋季多见,任何年龄皆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为多[1]。

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丹,俗称蜘蛛疮。

一般多由肝火妄动或脾湿内蕴,循经外溢皮肤而生[2]。

笔者近4年来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7-87岁,平均53.62±5.6岁,60岁以上的老龄患者28例,占43.75%。

1.2 诊断标准按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3]中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制定。

①发病突然,发疹前有发热、倦怠、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②皮疹好发于胸背、面、颈、腰腹部,单侧发疹,常沿皮神经分布,病及三叉神经眼支可合并结膜炎、炎局部感觉皮肤灼热疼痛,继而出现感觉过敏、皮肤潮红等簇集粟粒大小丘疹,并迅速发展变为小水泡,且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压痛,严重者可伴发热;④多于春秋季发病,愈后一般不再复发;⑤病程平均1-2周,皮疹消退后皮肤局部可留有一定的色素沉着;⑥神经样疼痛为主要特征。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②发病在1-10天之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分上、中、下三部论治带状疱疹

分上、中、下三部论治带状疱疹

分上、中、下三部论治带状疱疹经验总结:分上、中、下三部论治带状疱疹2017-12-16医学分享俱乐部病因病机带状疱疹是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神经痛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最常见于腰部、胸背、四肢、颈项、眼部亦有所见。

《外科启玄·卷七》中称本病为“蜘蛛疮”,书中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堆,亦能荫开。

”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为多见。

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伴刺痛或剧痛,愈后很少复发。

本病主要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与脾经湿热相合,外发而成;或因外感邪毒,与体内湿火相合,蕴于肌肤而发;或热蕴蒸肤,壅阻肌肤,经络失疏,致使气滞血瘀,常遗留疼痛不休或刺痛不止。

湿热火毒内蕴,感受毒邪,为带状疱疹的发病主因。

以清热泻火、化湿解毒为治疗大法。

清·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例言》中论述疮疡病因与发病部位时指出:“盖以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向上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

”据高锦庭的“上风下湿中气火”的审部求因观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艾老提出了根据不同部位论治带状疱疹的观点。

上部从风论治,以普济消毒饮治之《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载“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风性趋上,善行而数变。

带状疱疹发于眼、面颈、胸壁等部位,色红,焮肿疼痛,为阳邪致病,热在气分。

治疗时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风热,清解在上之热毒,故当祛风清热解毒,方选普济消毒饮。

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热毒,为君;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清热解毒;陈皮理气疏壅散邪热郁结,为佐;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诸药上达头面,喻火郁发之之意。

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带状疱疹的中药方剂辩证用药治疗方

带状疱疹的中药方剂辩证用药治疗方

带状疱疹的中药方剂辩证用药治疗方带状疱疹的患者可以在中医辨证后用药进行治疗,比如辨证属于是湿热郁蒸,气滞血瘀的带状疱疹患者。

应该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在临床当中常用的方名为解毒止痛灵。

这种偏方组成的药物是黄芩,连翘,板蓝根,元胡,僵蚕,柴胡,香附,川楝子,薄荷,陈皮,甘草。

带状疱疹的中药方剂,辩证用药治疗方:带状疱疹在皮肤上一旦发作,就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并且疱疹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疱疹痊愈后也会遗留神经痛的症状经久不愈。

因此,专家认为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才可尽快控制病情让症状尽快好转,而中药辨证治疗带状疱疹就是比较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中医处方(一):辨证属于是湿热郁蒸,气滞血瘀的带状疱疹患者。

应该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

常用的方名为解毒止痛灵。

这种偏方组成的药物是黄芩,连翘,板蓝根,元胡,僵蚕,柴胡,香附,川楝子,薄荷,陈皮,甘草。

具体用法是把药物加水煎服,每日可使用1剂,日服3次,另外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可同时外涂2%龙胆紫,连续使用6天为1疗程。

中医处方(二):如果患者辨证属于是火毒内蕴血分型。

在治疗的上应该采用凉血散血,清热解毒,透疹的治疗方法。

可使用的药物名为虎杖解毒汤。

组成药物包括了虎杖,板蓝根,丹皮,赤芍,蝉蜕,甘草。

具体用法是把药物加水煎服,每日可使用1剂,每日服2次。

中医处方(三):如果带状疱疹患者辨证属于是湿热外侵,肝火内郁,结于肌肤的类型。

治疗应该采用清火解毒的方法,常用药物名称是雄蚣膏。

组成药物包括了雄黄,蜈蚣(瓦焙)。

使用方法是把这些药物分别研为细末,然后两者混合均匀,加入适量香油调涂带状疱疹患处,每日应该坚持使用3次。

上几种带状疱疹的治疗药方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患者一定不能自己随便使用,而是应该请专业医生为自己辩证然后选用适合的药方,在治疗期间也要做好皮肤护理,注意皮肤卫生清洁,避免摩擦和搔抓,减少皮肤的刺激,也可避免其它部位的皮肤受到感染。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湿热毒邪内生引发的疾病。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确切,功效持久,不易复发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中医诊断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辨证根据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情表现和体征,中医可以初步辨证。

常见的辨证有:•湿热瘀毒型:症状为带状疱疹疱液浊黄,皮肤湿热瘙痒,常伴有烦躁、口干、便秘等不适;•阳毒横行型:症状为带状疱疹疱液水泡清晰,皮肤干燥热痛,伴有口干、喉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气滞血瘀型:症状是带状疱疹疱液混浊,皮肤发黑、硬化、疼痛,伴有情志郁结、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

望诊带状疱疹的皮损一般沿着一个或两个神经节分布,因此望诊带状疱疹的部位是十分重要的。

患者皮损处常伴有皮色不均、水疱、疱壳等表现。

闻诊患者的气味可以反映不同的身体状况,中医常闻患者气味来辨证。

带状疱疹的患者闻起来常具有湿热或腥臭气味。

问诊带状疱疹的患者常常伴随其它症状,如疼痛、麻木、痒等。

中医会通过问诊的方式来判断患者的辨证类型和具体症状的程度。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湿热瘀毒型湿热瘀毒型的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祛风祛湿。

方药有清热解毒汤、茵芙蓉汤、大青龙汤等。

此外,挑破水泡后可以外用荷叶泡水敷患处,有效治疗症状。

阳毒横行型阳毒横行型的治疗重点是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方药有桂枝加芍药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可以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法,通过中药热敷,使药物渗透到皮下,促进局部皮肤的循环,增强药物的效果。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的治疗重点是活血化瘀、调节气机。

方药有当归芍药散、活血化瘀口服液、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可以采用推拿、针灸等手段,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效果。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辩证论治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辩证论治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辩证论治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或呈带状分布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

历代医家有火带疮、蜘蛛疮、蛇丹、甑带疮等名称。

又因常发于腰肋间,故又有缠腰火丹之称。

本病常骤然发生,出现成群簇集水疱,痛如火燎,多发于春秋季节,成人患者较多见,愈后极少复发。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我国历代医家对本病阐述较多。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甑带疮候》说:“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

”明·《疡科准绳·缠腰火丹》称火带疮,“或问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

”清·《外科大成》称此证“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在辨证论治方面,《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论述较详,“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

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发痒作热。

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痛,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

”【病因病机】本病与肝、肺、脾病变及外感湿热邪毒有关。

或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以致心肝之火外炎,蕴积肌肤而发;或肺脾湿热内蕴,蕴久外泛肌肤,再兼感受湿热邪毒而发。

热毒蕴于血分,则发为红赤斑片,湿热壅阻肌肤,则起黄白水疱;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

若年老体弱患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滞血凝,而致病后疼痛剧烈,且持续很久才能消退。

西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系感染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一般经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因其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内,以后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干扰,如感冒、患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外伤、疲劳等,神经节内的病毒被激发,再活化,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即引起该神经区的带状疱疹,急性期可引起神经炎和神经节炎,40岁以上的患者可伴有较重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辨证论治】九

【带状疱疹:辨证论治】九

【带状疱疹:辨证论治】九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与严重性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病程持续24周,一般愈后不复发。

春秋季是本病的好发季节。

本病一般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火带疮”、“蜘蛛疮”等范畴。

一、辩证论治1.肝胆湿热(1)主症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密集成片,掀红灼热.痛如针扎,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处方柴胡、龙胆草各6g,板蓝根30g,生地黄15g,泽泻、车前子、桅子、黄芩、木通、赤芍各10g,甘草3g。

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于上肢者,加片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继发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大便干者,加生大黄;年老体弱者,加黄芪、党参。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脾湿内蕴(1)主症皮疹谈红,疱壁松弛,易于溃破,糜烂渗出,纳呆腹胀,大便时溏。

舌体胖,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2)处方厚朴、陈皮各6g,苍术、猪苓、白术、黄柏、泽泻、大青叶各10g,茯苓15g,甘草3g。

胃肠症状明显者,系由脾失健运,湿热阻络,兼感毒邪而致,纳呆腹胀者.加神曲、木香。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气滞血瘀(1)主症多见于老年人,疱疹基底暗红,疱液成为血水,疼痛剧烈难忍,或皮疹消退后仍疼痛不止。

舌质紫暗,或有被斑,苔白,脉弦细。

(2)处方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芍、川楝子、香附各10g.陈皮6g,生地黄15g,板蓝根30g。

气滞明显者,加郁金;血热明显者,加丹皮、栀子;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疼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神经节沿分布的痛疮,伴有皮疹、瘙痒和发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以及湿热邪毒累积在皮肤,并影响了气血运行而引起的。

以下是中医诊疗带状疱疹的方案: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证候包括热毒壅肤、湿热壅盛、气血不畅等。

根据不同的证候,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2.中药外敷:准备一副经典外用药方,如银翘散、木贼速愈膏等。

可选用挥发油,如薄荷油、独活油等,用棉签蘸药液涂敷疱疹部位,并遮盖保护。

外敷药物能减轻皮疹部位的瘙痒和疼痛,促进疱疹早日干燥结痂。

3.清热解毒:根据患者体质和疾病病程的不同,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中药煎汤或冲剂来清热解毒,有效消除疱疹部位的湿热毒邪,缓解病情。

4.活血化瘀:带状疱疹在皮肤神经节沿线形成痛疮,常伴随气血瘀滞。

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川芎、桃仁、红花等,能够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疮口愈合。

5.补益正气:因为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人体正气不足导致的,因此需要补益正气。

选择益气健脾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能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加速康复。

6.食疗调理:带状疱疹患者应遵循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可以适量食用绿豆、芦荟、赤小豆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毒。

7.忌用逆寒食物:带状疱疹患者忌食逆寒食物,如冷饮、冰淇淋等。

这些食物会导致寒湿内凝,加重病情。

8.注意休息: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情相对较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的休息可以促使体内的正气恢复,加速康复过程。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诊疗带状疱疹的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证候来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中药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正气等方式进行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食疗调理和注意休息来促进康复。

带状疱疹成因及中医分型治疗

带状疱疹成因及中医分型治疗

带状疱疹一、概述(一)、病因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与水痘为同一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初次感染后,可表现为水痘或隐匿于感觉神经末梢,逐渐移向神经根,各种诱因(肿瘤、疲劳、感冒、HIV<十倍>…)。

病毒由神经根移向皮肤发病。

(二)、发病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轻度发热,倦怠无力,皮肤灼热,发红疼痛,一至三天后群聚水疱、丘疱疹、透明紧绷,二至五天不断新生。

1、胸、腰、腹、背部。

2、无水疱者则有红斑、丘疹为不全型或顿挫性带状疱疹3、出血性带状疱疹为血疱。

4、老人、营养不良者为坏疽性带状疱疹。

5、下肢带状疱疹。

6、播散性带状疱疹。

恶性肿瘤、HIV、体弱病人、心脑肝肾损害者,病久、反复、重症…常可死亡7、其他:(1)、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疼痛、失明、脑炎。

下颌支:水疱出现在舌前、口底、颊粘膜,伴有牙痛。

(2)、耳部带状疱疹:侵犯耳神经、听神经。

(3)、头面、肩、颈部带状疱疹。

(4)、带状疱疹脑膜炎。

发疹十天左右,头疼、呕吐、惊厥。

(5)、运动性麻痹。

眼神经、面神经、二便失调。

二、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中医历代病名较多,有:蛇串疮、缠腰火丹、串腰龙、火腰带毒、火带疮、蛇丹、甑带疮。

隋《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

明《外科准绳•缠腰火丹》:“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

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一)、热毒上攻证特点:好发于头面、焮赤灼热、水疱集簇,疼痛剧烈,便秘溲赤,舌红口干,脉象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处方:普济消毒饮(《医方集解》)加减。

黄芩10克、黄连8克、玄参15克、升麻10克、银花30克、板蓝根15克、马勃6克、僵蚕10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

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局部红肿:生地、丹皮。

便干溲赤:大黄、芒硝。

口舌糜烂:栀子、连翘。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辨证思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沈冬回复:您的病情无法简单判断,请来医院门诊挂号检查吧,我的出诊停诊时间详见我的个人网站首页。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辨证思路王俊慧沈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沈冬1 概述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好发于身体一侧并沿神经排列成条带状, 常伴有轻重不同的神经痛、淋巴结肿大及器官功能障碍,如患尿储留、肠梗阻等。

患者疼痛表现多种多样,如锐器刺入、刀割、烧灼、电击、重压、勒紧,受到风吹或轻轻触摸衣服时都可引起剧烈疼痛,常因疼痛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部分老年体质较差的患者容易出现后遗神经痛,即治疗后1-3月,虽皮疹消退,患处仍有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且白天、黑夜疼痛均存在。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是老年人、体质虚弱和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患者。

此外,本病有一定复发趋势。

目前, 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对症治疗。

中医称本病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最早见于隋朝《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

古代医家对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大致分五种:风湿毒邪搏于血气;衣沾蜘蛛遗尿、或虫蚊游走,染毒而生;心肝二经风火;脾肺二经湿热;心肾不交,肝火妄动。

综上所述,本病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阻滞肌肤而生。

2 中医常规辨证论治带状疱疹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病的全身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综合辨证分型。

有学者提出,本病治疗应首辨部位,次辨脏腑,再辨虚实。

笔者认为皮损辨证在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中也很关键。

皮损辨证中要充分观察患者皮损的色泽、形态、有无渗出等,且发病部位也的确值得我们关注,其如一般认为,头部带状疱疹多属风热上攻;躯干带状疱疹证多属肝郁化火;下肢带状疱疹证多属肝经湿热下注,可依此加入不同的引经药治疗。

总之,无论何种辨证方法,都要结合应用,不可执一。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概述]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

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一)诊断要点1.基本损害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特殊类型(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

(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二)类证鉴别与热疮鉴别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治疗】一、辨证论治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车前子、板蓝根、制乳没等加减。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白术、厚朴、陈皮、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中 图分类 号 : R 5 1 1 . 5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5 ) 0 4 . 0 0 2 5 . 0 2 带 状 疱 疹 是 一种 由水 痘一 带 状 疱 疹病 毒 感 染所 引 起 的 急性 疱 疹性 皮 肤病 , 特 点 为疼 痛 和水 泡成 群成 簇 沿神 经分 布 排列 成带 状, 经 抗 病毒 治 疗后 皮 疹 消退 , 但 神 经痛 缓 减不 明显 。 自 2 0 0 5 年 5 月~ 2 0 1 4 年5 月, 笔者 使 用 中 药辨 证论 治 带 状疱 疹 , 外 用 阿昔 洛 韦 乳 膏 治疗 ; 与 口服 阿昔 洛韦 片 , 外 用 阿昔 洛 韦 乳膏 , 对 照观 察 , 现 将结 果 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 方法 1 . 1 诊 断 标准 【 l 】 : ( 1 ) 患部 皮肤 出现灼 热感 或针 刺 样神 经痛 ; ( 2 ) 在 红 斑 的基础 上 , 出现成 簇 的水 泡 ; ( 3 ) 好发 于肋 间 神经 、 颈 部神 经 、 三 叉神 经及 腰 骶部 神 经支 配 区皮肤 。 1 . 2中医 辨证 分 型标 准 : 中 医带 状疱 疹 分 型为 肝 经湿 热 型 、 脾 胃 湿热型、 气 滞血 瘀 型 。 1 . 3 纳入标准 : ( 1 ) 符合上述诊断带状疱疹和中医辨证分型; ( 2 ) 年 龄为3 l 岁一 8 1 岁; ( 3 ) 患 者知 情 同意 。 1 . 3排 除 标 准 : ( 1 ) 带 状 疱疹 发 病 期 有 明显 疼 痛 , 无 皮 疹 出现 的 ; ( 2 ) 合并 艾 滋病 、 恶性 肿瘤 、 肺 结 核 活动 期患 者 ; ( 3 ) 孕 妇及 哺 乳期 妇女; ( 4 ) 治疗 中断和 无法 随访 者 。 1 . 4 一般资料 : 1 7 0 例 均为 2 0 0 5 年5 月一 2 0 1 4 年5 月 期 间 皮 肤 科 门 诊 和 中 医 内 科 门 诊 患 者 。 按 计 算 机 随 机 化 系 统 生 成 随 机数 字分 组 表 , 将 治疗组 和对 照组 按 4 : 1 的 比例 随 机 分 配 入 组 。两组患 者性别 、 平均年龄 、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比较 , 差 异 无 统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疗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疗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疗一、带状疱疹的概述(一)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疱疹病毒由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一般情况下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人体内,不发生任何症状。

但是,如果遇到感染、发烧、外伤、肿瘤等等,这时候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都可以诱发带状疱疹的发生。

对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力低的儿童如果感染后,常常发生水痘。

(二)疼痛和皮损特点带状疱疹病毒,它有嗜神经性,因此,相应的神经节跟神经根对炎症反应所引起的疼痛和皮损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表现为疼痛特别剧烈,水泡丘疹成群簇集,排列成带状。

(三)发病特点带状疱疹多在春天、秋天多发,这个病不受年龄限制。

一次得到带状疱疹,一般可以终身获得免疫,但是近年来,临床观察亦有再发的。

(四)中医分型带状疱疹与祖国医学所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还有俗称的蛇盘疮、缠腰龙、非蛇、串腰龙等相似。

如《医宗金鉴 . 外科心法》,缠腰火丹是这样记载的,此症俗云“蛇串疮”,有干湿、狐黄之意,节如累累诸行,干者涩狐斥,形如云片,上起风疹,坐痒发热,此属肝、心而经风火,置疑轮胆泻肝汤,湿者涩黄白,水泡大小不等,做烂流水,脚干者多痛,此属脾肺二级湿热,致以除湿为胃苓汤。

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或者是脾虚湿灼,湿热郁结而发病的不在少数。

我治的五例患者,其中一位 56 岁的女士,辨证属于气虚气於的,这位女士因为家中摊上了事,不久因为感冒而诱发了带状疱疹,原来是有慢性支气管炎,还有慢性鼻炎,这一下全爆发了。

她疼痛的特别严重,三宿都疼的难以入睡,她还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她是第四天开始治疗的。

还有这位女士的丈夫,也发生了带状疱疹,辨证了属于气瘀湿热型的,他疼痛比较轻,疹出当天就开始治疗了。

第三位是一位 34 岁的小伙子,属脾虚湿热型的,痛也是比较轻的。

第四位是一位 19 岁的小伙子,属湿热症,疹出色红赤,真是像鱼片一样,在上面有小的疹子,痛倒不是很重,偶尔痛一两下,但是他的舌苔是黄腻的。

【带状疱疹】中医分型诊治

【带状疱疹】中医分型诊治

【带状疱疹】中医分型诊治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常好发于胸腹、腰部、面部。

该病的主要特点为: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目前,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带状疱疹因皮损状如蛇行,故被中医称为“蛇串疮”;因该病多缠腰而发,故又被称为“缠腰火丹”。

,《外科正宗》认为“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发于肌肤”。

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成。

虽然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水疱、疼痛,但患者疱疹的部位、症状不一定相同,故辨证论冶十分重要。

【辨证论治】1.肝胆湿热证候: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疼,伴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析:(1)辨证:本病以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病机:肝胆湿热,熏蒸肌肤而见水疱色红;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热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肝为刚脏,肝胆湿热则烦躁易怒。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象。

施治:治宜清肝火解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为龙胆草、栀子、黄芩、紫草、板蓝根、川楝子等。

2.脾经湿盛证候:丘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张,大便时溏,女性患者白带多,舌淡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带状疱疹古方中医治疗辨析:(1)辨证:本证以疱疹皮色淡、口不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2)病机:饮食不节,脾运失司,湿热内生,湿阻气机,蕴滞肌肤而见皮肤起丘疱疹。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因湿盛于热则皮色较淡,疱壁松弛;湿邪阻滞中焦则口不渴,食少腹胀,便溏。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数据对比分析
• 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三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中药汤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中药外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7)。 同时,中药汤剂组与中药外用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
05
推广中医治疗
通过本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可促进中医治疗在皮肤病领域的普 及和应用,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症状表现
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并伴有剧烈疼痛、瘙痒和神经痛。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于“蛇串疮”范畴,与肝胆湿热、脾虚湿蕴有关。
病机分析
外邪侵入肌肤,与内湿相结合,导致湿热毒邪蕴结肌肤。
中医辨证治疗的原理
1 2
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组 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病例报告
病例一:典型病例
患者性别:男
中医辨证分型:肝胆湿热型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右侧腰部出现成簇的疱疹 ,呈带状分布,局部疼痛剧烈
治则:清肝利胆,解毒止痛
病例二:治疗过程分享
治疗时间:2个月
中药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等 )
外用药物:青黛散(青黛、甘 草、芝麻油等)
针灸治疗:取肝俞、胆俞、脾 俞等穴位进行针灸
用药灵活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时,常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灵活运用中药进行辨证施治。中 医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配伍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副作用小
相对于西医的对症治疗,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副作用较小。中医治疗更注重整体调理和改 善患者体质,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对患者身体的损害也更小。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眼睑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眼睑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眼睑带状疱疹
周潇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09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86例带状疱疹患者辨证分型为血虚生风型,风火上攻型,湿热壅盛型和脾经风热型.分别给予除风清脾饮,普济消毒饮,除湿汤及四物汤加减.结果本组86例全部治愈,脾经风热型疗程最短5天,最长9天,平均7.5天;风热上攻型疗程最短6天,最长14天,平均11天;湿热上攻型疗程最短6天,最长14天,平均11天;血虚生风型最短9天,最长17天,平均13天.愈后未发现知觉减退或遗留神经痛.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眼睑带状疱疹,既能提高细胞免疫,又能抑制病毒繁殖.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有效防止后遗神经痛.可以认为是一较为理想的方法.
【总页数】2页(P1617-1618)
【作者】周潇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中医院,淄博,25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辨证分型治疗眼睑带状疱疹86例
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评估
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
4.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探讨
5.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干眼的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 标 准 专 题 座 谈 会 纪 要 [J].中 华 内 科 杂 志 ,1993,32(2):131-
l34.
[2] 张 之 南 .血 液 病 诊 断 及 疗 效 标 准 [S] 天 津 :天 津 科 技 出 版 社 ,
1991:1—2.
[3] 杨 永 祥 、陈 锦 席 .红 枣 营 养 保 健 价 值 及 其 加 工 利 用 的研 究 进 展 [J].农 产 品加 工 ,2009.(O1):52-54
光 明 中 医 2010年 9月 第 25卷 第 9期 CJGMCM September 2010.Vol 25.9
·1617 ·
3 讨 论
肾性 贫血 是多种 肾脏 疾病 发展 到慢性 肾功 能衰 竭 所 必然 出现 的症 状 ,与 肾脏 促 红细胞 生成 素分 泌减少 , 血浆 中一些 毒性 物质 干扰 红细胞 的生 成 和代谢 而导致 贫血 。 中医学认 为 ,肾性 贫 血 当属 “血 虚 ”、“虚 劳 ”等 范 畴 ,是 肾气 由虚而 衰 的过程 ,肾气 衰惫 ,脏腑受 累 ,功 能失 调 ,气 机壅 滞 ,三 焦气 化失 常 ,浊 毒弥 漫 ,伐 伤气 血 所致 ;肾病 日久 ,肾精 亏乏 ,不能 化生气 血 而致贫 血 ,所 谓 “精 气夺则 虚 ”、“精 是血之 根 ”是 也 。 四六合 汤 加丹 枣黄 治疗本 病 ,以 四物 汤补 血 ,六 君 子 汤 益气 健 脾 ,共 奏补气 生血 之功 ,丹 参 活血 化 瘀 ,有 祛 瘀 生新 之 功 ,大 枣补 气养血 。大黄 泄毒 利 浊 以 畅三 焦 之 壅滞 ,有 降 低血 清肌酐 、尿 素氮 及 延缓 肾衰 竭 进 展作 用 。党 参 能使 红细胞 及血 红蛋 白增加 ,本方 具 有 益 气健 脾 生
[4] 叶 任 高 ,沈 清瑞 .肾脏 症 诊 断 与 治 疗 学 [M].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1995:562.
[5] 上 海 中 医 学 院 .中草 药 学 [M].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1974:516. (本 文 校 对 :丁建 新 收稿 日期 :2010—03—06)
部 出现许 多成 群簇集 的水 疱 ,排 列成 带状 ,其分 布局 限 于一 侧 ,不 超 过 鼻 中 线 。水 疱 相 继 转 为 混 浊 ,渗 出粘 液 ,形 成 溃疡 。③ 常伴有 耳前 淋 巴结肿 大 、压痛 及发 热 等全 身症 状 。④发疹 高峰 期 或 失 治误 治 ,有 侵 及 同侧 角膜 、虹膜 的可 能 。 1.3 辨证分 型与 治疗 方法 脾 经风热 型 :症 见胞 睑皮 肤红 赤刺痒 ,灼 热疼 痛 ,水 疱 簇 生 ,有 粘 液 渗 出。 舌质 红 ,苔 薄 白 ,脉 浮 数 。症属 脾 经郁 热 ,外 受 风邪 。胞 睑 属脾 ,脾经 郁 热 ,故 胞 睑 红 痛 ;热 郁 肌 肤 ,水 津 不 能 透 达 ,故 起水疱 ,渗 出粘 液 ;风 邪 为患 则 刺 痒 。治 以 清脾 热 ,散 风邪 。药用 除 风 清 脾 饮 加 减 :陈 皮 9g,连 翘 9g, 防风 9g,知母 9g,玄 明粉 9g,黄芩 9g,玄 参 9g,黄 连 9g, 荆 芥 9g,大 黄 6g,桔 梗 9g,生地 黄 24g。如 无 便 秘 ,可 减 去大 黄 、玄 明 粉 ,酌 加 赤 芍 以凉 血 散 瘀 。若 奇 痒 难 忍 ,则 加 白蒺 藜 、菊花 以祛 风止痒 。
关键词 :辨证分型;眼睑带状疱疹 ;风赤疮痍;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l0.09.040 文章 编 号 :1003—8914(2010).09.1617-02
自 2006年 以来 ,笔 者按 照 中医辨证 分 型治疗 眼 睑 带状 疱疹 86例 ,疗 效 满意 ,现报告 如 下 。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本组 86例 均 为 单侧 患 病 ,其 中男 57 例 ,女 29例 。右 眼 睑 发 病 46例 ,左 眼 睑 发 病 40例 。 年龄 最 小 者 31岁 ,最 大 者 74岁 ,50岁 以 上 者 有 65 例 ,占 75.5% 。发 病 时 间 :1月份 2例 ,2月 份 5例 ,3 月份 9例 ,4月份 8例 ,5月份 7例 ,6月 份 5例 ,7月份 8例 ,8月 份 l7例 ,9月 份 l5例 ,10月 份 7例 ,11月 份 2例 ,12月份 1例 。 以 8~10月 份 (秋 季 )为 多 ,有 39 例 ,占 45.3% 。 属 脾 经 风 热 型 18例 ,风 热 上 攻 型 22 例 ,湿 热 壅盛 行 37例 ,血虚 生 风 型 9例 。并 发 角膜 炎 者 2例 ,并 发虹 膜 炎 者 2例 。病 程 1~7天 者 78例 ,8 ~ 14天 者 7例 ,15天 以 上 者 1例 。 1.2 诊 断要点 ①疱 疹 出现 前 ,有 疲倦 无 力 ,全 身 不 适 及胞 睑皮肤 红肿 ,患侧 额 部 皮 肤红 肿 ,患 侧 额 部 、头 皮 剧烈疼 痛 等前驱 症 状 。② 数 日后 ,眼 睑 及额 部 或 颊
血 ,导泻 泄浊之 功 ,能 刺激 造 血 功 能 ,降 低 体 内毒 素 的 作用 ,最终 达到 改 善 肾性 贫 血 的 目的 。配合 常 规 西 药 治疗 ,能起 到增 强疗 效事 半功倍 的作 用 。
参 考 文 献 [1] 王 海 燕 ,郑 法 雷 ,刘 玉春 ,等 .原 发 性 肾 小 球 疾 病 分 型 与 治 疗 及 诊
中医辨 证 分 型 治疗 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带 状 疱 疹
周 潇 山 东淄博 中 医院(淄博 255300)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 86例带状疱疹患者辨证分型为血虚生风型,风火上攻 型,湿热壅盛型和脾经风热型。分别给予除风清脾饮 ,普济消毒饮 ,除湿汤及 四物汤加减 。结果 本 组 86例 全部治愈 ,脾经风热型 疗程最短5天,最长 9天,平均7.5天;风热上攻型疗程最短6天,最长 14天,平均 l1天;湿热上攻型疗程最短6天,最长 l4天,平 均11天;血虚生风型最短9天,最长 l7天,平均 13天。愈后未发现知觉减退或遗留神经痛。结论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眼睑带状疱 疹,既能提高细胞免疫,又能抑制病毒繁殖。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之 目的,有效防止后遗神经痛。可以认为是一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