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审美心理

合集下载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旅游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企业员工心理。

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旅游心理学的主体。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旅游者心理(包括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者的人格,旅游者的态度,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旅游审美心理);2旅游服务心理(包括导游与景区服务心理,酒店服务心理,旅游交通服务心理,旅游商品服务心理);3旅游企业员工心理(包括旅游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员工的心理保健,员工劳动心理,旅游企业领导心理)。

气质类型:多血质(主要特征: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注意力易转移);胆汁质(主要特征:易兴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粘液质(主要特征:安静、稳重,动作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克制忍耐,情绪不外露,做事慎重但不灵活,缺乏生气);抑郁质(主要特征:敏感、多疑、孤僻,情感体验深刻但不外露,行动缓慢,外表温柔、怯懦)。

第二章:旅游知觉是指旅游者为了赋予旅游环境以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我们头脑里产生了整体形象,他们已经具有了明确的意义而不是仅仅以物理形态存在了。

旅游知觉的特性主要有四方面:1旅游知觉的选择性;2旅游知觉的理解性;3旅游知觉的整体性;4旅游知觉的恒常性。

旅游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社会知觉的.“误区”有:1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3心理定式4刻板印象5期望效应6习惯定向7假定相似性偏见8行动者—观察者偏见9错觉思维10效果性偏见。

晕轮效应是指由对象的某种典型特征推及对象的其他特征现象。

这种心理容易产生忽视客观证据而定格对象的现象。

就像月晕一样,有余光环的虚幻印象,使人看不清对方的真实面目。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1阻止作用:旅游时需要付出代价的消费行为,距离越远,要付出的金钱、时间、身体等代价就越大,这些代价往往使旅游者望而生畏。

旅游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

旅游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

旅游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更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

中国是旅游古国。

很早以前,就有周穆王西游的记载。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虽然用意是追求人格的完善,以自然山水来作比喻和陪衬,但山水之美能使仁智之乐。

到了南北朝时代大山水画家宗炳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圣人能够做到审美与悟道同时并存,从生机活跃的优美的自然山水中传达灵妙的“道”来。

虽然讲得很玄妙,但毕竟已承认自然山水的审美作用。

宗炳并明确提出“畅神”说,圣人与贤者放情山水,游乐而忘返,它的真正目的何在呢?宗炳说:“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通过旅行游览,使人稀释烦恼,精神舒畅,得到情感愉悦。

在宗炳看来,对山水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感官享受,更重要更本质的是进而飞跃到悟获自然之道宇宙之理的最高层次。

他给我们勾划出多么明快完美的中国旅游审美图式!旅游审美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此是古典美学的精髓,在旅游审美中亟应继承和发扬。

真即符合客观规律,真实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

美则是在真、善的基础上最佳的感性显现。

追求真、善、美统一应该说是旅游审美重要特征之一。

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观方面,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依靠物质力量和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观,收得较好的经济实效本无可厚非。

但各地微缩景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什么世界名胜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随处可见。

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更无审美教育可言。

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不久必将被唾弃!此风不宜提倡!尽善也,未必尽美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不真实,美也就无从谈起。

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一、食宿心理
旅游食宿心理是指旅游者对旅游食宿及相 关因素的能动反应。简单地说,就是指旅 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需 要和行为表现。从心理要素的角度看,旅 游食宿心理包括旅游者对旅游食宿的知觉、 需要、动机、态度、兴趣、情绪等。
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如何吸引英国人 美国人曾经为了开拓英国的旅游市场,对英国人进行了调 查,问他们在决定去美国时,他们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什么?英国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费用。”根据这些调查 ,美国人在英国展开了一场昂贵的广告宣传。广告说:“ 去美国旅游的费用,要比你们想象的便宜,一天花15美元 ,就能观赏美国。”按照这个推广计划,理应有成千上万 的旅游者去美国旅游。可是事与愿违,只去了数百名旅游 者。其中症结何在?
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五、审美心理
旅游审美是在旅游活动中特别是在“游”这个环节中的美感 经历和体验。美感的产生不仅仅要有美丽的景色或社会文化 的艺术品,最关键的是人要有一种欣赏和体验美感的心态, 也就是准备状态。尽管没有准备的交互作用也会产生美感, 但那种美感是一种朴素的美感。
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源自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三、游览心理
游览亦即旅游活动活动“食、住、行、游、购、 娱”中的“游”。一般说来,游览是指旅游者在 目的地从容行走、观赏景物的行为。
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四、购物心理
购物是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之一,是参观游 览活动的重要补充。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 服务对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在增加外汇收入 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每年全世界旅游总收入中,旅游商品收汇 约占25%,而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 商品收汇却占了50%~60%,新加坡、香港等 地的旅游商品收汇率更高。它们将旅游商品 作为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前往购 物旅游,旅游商品将成为国家或地区的创汇 支柱。

第一章 旅游审美心理

第一章  旅游审美心理

对美酒佳肴的“色、香、味、形、意(趣)” 的整体性审美知觉,就离不开味觉的辅助功 能
旅游者凝神大自然的风光胜景之时,嗅觉对于草木 花香和清新空气的感受,有助于旅游美感的生成与 深化。
旅游者在选购丝绸、刺绣或瓷器等旅游工艺品时, 视觉对于其色彩图案的鉴赏尽管重要,但触觉对强 化其美感和刺激其购买欲也有很大的作用。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城西北部,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帝王行宫和皇家园 林,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典园林,总面积达294 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 颐和园吸取了全国著名园林的造园精华,依山傍湖,众多的殿、堂、 楼、阁、廊、榭、亭、桥散落在湖光山色之间,宛若天成。颐和园 内分为宫殿区、居住区和风景区。东宫门内以仁寿殿为中心的宫殿 区,这里有皇帝的宝座和屏风,殿前露台上陈列着铜龙、铜凤、铜 麒麟,这里是坐朝听政的离宫。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德和 园组成封建帝后的生活居住区,德和园内有上下共三层的大戏台。 乐寿堂西有一邀月门是著名颐和园长廊的起点,长廊长达728米, 沿昆明湖北岸,通向昆明湖西北的石舫。长廊的梁枋上绘有精美的 彩画8000多幅。万寿山中间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自下而 上有云辉玉宇坊、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建 筑。高耸入云的佛香阁巍然建在一座高达21米的石砌台基上,其自 身高更有41米,整个建筑高出万寿山顶成为全园的中心和制高点。 万寿山中轴线两侧还建有很多亭台楼阁,如湖山真意楼、听鹂馆、 景福阁、益寿堂等。山之东北部有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谐趣园,为 园中之园。万寿山后山有宗教建筑群,以红绿黑白四座喇嘛塔象征 佛界,而以山麓苏州河沿岸买卖街象征尘世凡境,以示日月环绕须 弥山。湖东岸的知春亭据岛临湖,万寿山全貌历历在目,浩荡的昆 明湖与金碧辉煌的万寿山相映生辉。连接南湖岛的十七孔桥是颐和 园最大的桥,宽8米、长150米桥栏望柱上雕有500多只形态各异的 石狮,桥畔还有铜牛和廊如亭。

第六章 旅游服务各阶段心理的纵向分析 《旅游心理学》PPT课件

第六章 旅游服务各阶段心理的纵向分析 《旅游心理学》PPT课件
如果旅游者在接受服务时得到的是标准化的服务,即 一切正当的服务都得到了满足,旅游者就会对所接受 的服务产生满意的评价。如果只是在某些消失或某些 服务环节上欠周全的话,旅游者会给与比较满意的评 价。如果旅游者在接受服务期间,服务员态度不好, 或提供的产品质量差,由此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得不 到解决,某些服务得不到满足,一些活动不能顺利进 行,使旅游者利益受损失等,旅游者则会给与不满意 的评价。
(3)炫耀身份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6%) (4)深居简出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3%)
(5)探奇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3%) (6)巡游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2%) (7)个人主义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0%)
第三节 服务结束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一、即将离开目的地时的旅游者心理
(4)较强的感染力
二、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主要心理
1.好奇心理 2、审美心理
3.特殊心理需求
个人主义者 10%
巡游者 12%
爱交际者 19%
探奇者 13%
生性腼腆者 17%
深居简出者 13%
炫耀身份者 16%
图6—3 旅游者的分类及所占比例
(1)爱交际者(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9%) (2)生性腼腆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7%)
第六章 旅游服务各阶段心理的纵向分析
第一节 服务开始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第二节 服务中间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第三节 服务结束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第一节 服务开始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一、准备阶段的旅游者的心理
当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具备旅游条件,并做出外出 旅游的决定之后,就进入旅游准备阶段。这时他们 主要考虑到什么地方去、逗留多久、采取何种方式、 与谁同行、应携带什么东西等一系列问题。其中, 旅游目的地的确定是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人们总是 选择最能吸引他们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地 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大小与旅游地能够为游客提供最 大利益,以及旅游者对该地能为自己提供利益的认 识程度有关。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5页
3.3.1 需要及其分类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一个主观状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人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呈上升趋势,高级需要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但任何一个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出现而消失,只是高层次需要产生后,低层次需要相对行为影响变小而已,各层次需要呈相互依赖与重合关系。
交际动机
认识新朋友、走访亲友、避开日常工作及家庭或邻居
地位与声望动机
受人认可、引人注意、受人赏识等
起源:石蓉华主编,当代社会心理,1989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35页
36
台湾大学生对外国人刻板印象
起源:台湾学者李本华与杨国枢(1963)调查
美国人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
印度人
迷信、懒惰、落伍、肮脏、骑墙派
英国人
保守、狡猾、善于外交、有教养、严厉
德国人
有科学精神、进取、爱国、聪慧、勤劳
法国人
好艺术、轻浮、热情、潇洒、乐观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6页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饥、渴、睡眠、性等
生命、财产、经济保障等
爱、归属
自尊、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7页
3.3.2 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直接引发、维持个体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心理动力。旅游动机强度:不一样个体旅游动机或某一个体几个旅游动机有强弱表现。 旅游动机绝对强度,即旅游动机本身强度绝对量。 旅游动机相对强度,即与其它动机相比较,在强度大小上差异。旅游动机指向性*动机冲突 靠近-靠近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又称双趋冲突。靠近-回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或称趋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或称双避冲突。

旅游审美心理学概述

旅游审美心理学概述

旅游审美心理学概述引言旅游是人类追求休闲、放松和享受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沉浸于美好风景和文化的机会。

旅游审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者对景观、文化和体验的审美感受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通过感知、认知和情感来获取和解释旅游目的地的美感。

本文将概述旅游审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关键理论和相关研究。

一、旅游审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旅游审美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景观、文化和体验的审美感受和心理过程。

旅游审美心理学关注旅游者的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探索他们是如何对旅游目的地的美感作出评价和反应的。

旅游审美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 - 感知:指个体对旅游中所遇到的景观、文化和体验的感知过程。

这包括感官感知(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和心理感知(例如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理解和解释)。

- 认知:指个体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理解的过程,包括对景点的理解、历史文化的认知以及和目的地相关的知识。

- 情感:指个体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的情感反应,包括喜好、兴奋、满足、愉悦等。

- 行为:指个体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包括参观、拍照、购物、交流等。

二、旅游审美心理学的关键理论旅游审美心理学基于多个心理学理论,其中一些关键理论包括:1. 美学经验理论美学经验理论认为审美是一种情感和认知体验,个体通过感官感知和认知过程来获得对景观、文化和体验的审美感受。

美学经验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文化背景对美感的影响。

2. 简化认知理论简化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简化复杂的信息,以便在有限的认知能力下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观光目的地。

个体在旅游过程中会倾向于寻求简化和结构化的信息,以支持他们的决策和行为。

3. 情感旅游理论情感旅游理论认为个体在旅游目的地产生情感时会对其进行评价和反应。

情感旅游理论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在旅游过程中的重要性,情感会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 地理认知理论地理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认知和理解。

如何调节旅游者的心理

如何调节旅游者的心理

如何调节旅游者的心理旅游者的心理表现在旅游过程中的变化相当复杂,如何调节旅游者的心理?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调节旅游者的心理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好导游要多从感情上与游客沟通。

沟通得好,导游与游客会走得相近,心心相通,困难就变得容易解决;沟通得不好,游客就会对导游产生躲避心理,其关系会越处越难,甚至会到了游客无法接受该导游服务的地步,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好的导游能带动全团的情绪,比如一个妙趣横生的小笑话就能与游客拉近距离。

即使出现意外事件,好导游也能顺利地解决。

2旅游者的心理表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异常复杂,决定旅游者心理变化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又有主观方面的因素,还有旅游者个体的因素,概括起来旅游者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旅游者的消闲愉悦心理调剂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是现代人的追求,旅游所固有的娱乐、消闲等特点也正迎合了人们的这一追求。

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朋友结伴、家庭联手,完全脱离每日都必须遵从的某种规律的精神压力,到全新环境中去充分享受自由,在旅游中得到消闲愉悦,激发情趣,全方位地满足了物质和精神享受。

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

(二)旅游者的求新心理一个人到异地他乡旅游,摆脱了日常紧张的生活,繁琐的事务,忙碌的工作,成为自由自在的自由人,希望自由自在地享受新的旅游生活。

空间的变化,环境的更新,文化的差异,饮食的独特无不吸引着人们去探求,通过求新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这也是我们将旅游基本方式首先定位于“观光〞的主要原因。

(三)旅游者的求知心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地域的、民族的、古今的、自然的、人文的等等。

旅游的求知是没有精神压力的自觉学习,它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人类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文化无私地展现在旅游者的面前,任凭你探究与学习,通过旅游,扩展了认知世界的视野,求知欲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

3旅游者的怀旧心理探古访幽、故地重游,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

游览历史名城、文化圣地,使人仰望长空,抚今追昔,念国运兴衰,忆历史沧桑,在游览中获得心灵震撼、思想启迪之感。

旅游中的审美心理研究及信息化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

旅游中的审美心理研究及信息化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

旅游中的审美心理研究及信息化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作者:张国静刘望舒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6年第32期摘要旅游是我们人类的一项审美性和娱乐性很强的社会活动,现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出人们对自然、自由、生命、生活、文化以及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升华,旅游成为一种人们普遍追求的高级需求形式。

现代旅游这种全民性的社会现象,在其复杂的运动过程中,不但体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巨大的影响力,反映出很多具有科学性的实质因素,还反映出人们之间既独特又有共性的审美心理情趣。

信息时代的到来也给旅游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人们借助信息化手段,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各地优美风光与悠久历史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很好地解决了以前缺乏宣传资源与经费等诸多难题。

关键词旅游社会现象;审美心理;信息化1 研究旅游审美心理的意义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通过对各种游览对象的观赏,进而产生美的心理感受。

审美活动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动机的主要内容,旅游审美影响着旅游活动效果,在人们心目中的具体感受,因而,研究旅游审美心理有非常深入的重要意义。

人们的旅游动机与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对于每次旅游的动机和目的也不相同,但无论是何种旅游,都少不了审美的心理活动,都离不开对美感的追求。

因为旅游属于人生的高层次需求,追求的是精神享受,其核心必然是美的享受。

旅游者是因旅游资源的吸引而来到旅游景区的,但凡是被选作旅游资源的地方必然是其所蕴涵审美的类型多而奇,美感突出而强烈,具有精神感召力的因素等。

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观赏,不仅能达到增长知识、休息娱乐的目的,更可以陶冶性情、培养意志、树立理想、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情趣,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形象、生动、自然而不生硬的审美心理体验[1]。

2 旅游审美心理的内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观察旅游环境的各种对象,接触各种事物,进行各种人际交往活动,都会引起他们的审美联想,产生美的心理感受。

旅游与人的审美需要探析

旅游与人的审美需要探析

2342018年11月下半月刊旅游与人的审美需要探析吴 莉 解 倩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现代旅游可以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不同层面的需要,尤其是人们通过旅游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和满足,因而精神愉悦作为旅游者的一种共同追求,成为旅游的本质作用。

主体具备了审美需要,客体也同时具备了审美特质,这种审美集中指向旅游活动,因此旅游活动的本质就是审美,审美需要也正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活动的一种内在驱力。

本文认为李泽厚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三种审美体验同样适用于旅游中的三种审美需要。

马斯洛认为,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人们便开始追寻高层次的需求,而高层次的需求也才有可能出现,所以一切活动的内驱力是需求。

人们认为之所以发生旅游活动,是因为人的生命缺乏性需求和超越性的审美需求。

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旅游活动发生时必然产生审美需求,反之亦然。

因为古往今来,只要是游客,不管其出于怎样的目的,其在旅游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去感知旅游客体,即旅游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所以当人们的旅游活动发生时,其对旅游资源的观照就必定是一种审美行为,审美也是旅游的必然结果,所以,审美就是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

人们选择旅游,因为旅游可以为游客带来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这是人类的一种高层次需要。

一、审美需要与悦耳悦目悦耳悦目作为一种最低级、最直接的感官享受,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最先产生的审美需求。

好看好听或者不好看不好听是人最基本、最简单的审美判断。

但是因为悦耳悦目的感觉是由于感官刺激所得,而感官是会疲劳的,所以“再好吃的东西,假如你天天吃它,很快就不想吃了。

再美的东西,你天天看它、听它、也就不一定感到美了。

在北京住的人,如果天天去北海,便会感到没多大意思,可过一段时间再去,又感到有意思了。

缺少变迁会使感官迟钝,没精打采。

感官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不一样,人与机器不一样,它需要休息和变异,他要求新鲜活泼的刺激,才获有继续生存、活动的生命力。

2024年旅游心理学

2024年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探索旅游活动背后的心理机制一、引言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旅游活动参与者心理行为的学科,旨在深入探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需求、动机、体验和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旅游心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行为规律,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旅游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欲望和期望,它是旅游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

旅游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兴趣、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

2.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内在心理因素。

根据心理学理论,旅游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如寻求冒险、放松身心等,而外在动机如社交需求、地位象征等。

3.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感受和经历。

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满意度:旅游满意度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整体评价。

满意度高的旅游者更可能成为回头客,为旅游业创造更多价值。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旅游者的心理数据,分析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和满意度等。

2.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旅游者的行为观察和实验,研究旅游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规律。

3.心理测量法: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如量表、问卷等,对旅游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特定旅游事件或旅游者的深入剖析,探讨旅游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四、旅游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2.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通过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增加旅游者的满意度。

3.旅游政策制定: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教育与培训:将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融入旅游教育和培训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旅游美学 02 - 第二章 旅游审美心理

旅游美学 02 - 第二章 旅游审美心理

旅游美学 02 - 第二章旅游审美心理其次章旅游审美心理1 、审美心理过程包括:心理过程共性心理2 、审美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 、名词解释:审美心理熟悉过程–熟悉过程是旅游者对客观事物认知、了解、把握的过程·审美知觉:泛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及与、俱来的知觉综合推断活动·审美想象:马克思称为“人类的高级属性”包括?联想:旅游审美联想是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感知或回忆特定景物时连带想起其他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进展,是联想的高级形式·审美理解:审美理解是旅游审美感触中的理性因素包括?虚实的理解区别现实状态与虚幻状态?含义的理解对审美对象之含义的了悟?意味的理解对审美对象意味的掌握审美心理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旅游者对审美对象产生情感为主要成分的态度(在人类审美活动中起安排作用)特征·客体的制约性·主体的变化性·非功利性审美心理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旅游者克服困难、坚持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征·明确的旅游目的·排解干扰和困难4 、旅游者共性心理特征表现(表现在人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称为共性心理特征)——·旅游审美能力能力是顺当完成某项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旅游者的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不同职业、年龄、名族的旅游者的共性特征5 、静态欣赏主义–静态欣赏时旅游者停歇在某一时空背景中有挑选地凝神观照周围景致的办法6 、名词解释:移情与内模:(一)移情–移情是指游人在凝神观照旅游景观的过程中,在审美知觉和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审美想象的飞翼,动用以往堆积的直接或间接审美阅历,将自己的情趣投射到外在的景观中去,使景化为情,使情化为景,达到“情景交融”的主客观之间“无差别境界”,从而实现畅神怡性、从“小我”进如“大我”的终于目的“移情说”(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的创举)——怎样才干取得移情欣赏的审美效果呢:入景、择景。

旅游与审美【精选文档】

旅游与审美【精选文档】

旅游与审美(一)旅游审美及其类型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

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旅游审美活动的内容是异常丰富,而无所不包。

旅游者除了观赏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体察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品尝欣赏不同风格的美食佳肴和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还会搜奇揽胜,遍访文物古迹与建筑园林等众多人文景观,欣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可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

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

自然审美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

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

近十年来旅游审美心理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旅游审美心理研究综述

美、 赏美 , 可 以创 造 美 , 游 者也 因此 在距 离 与 还 旅 审美 、 美 与 认 知 、 美 与 创 作 中不 断 地 掀 起 愉 审 审
悦 的情 绪 体验 。 为推 动 旅游美 学 理论 的深 入 , 海 章 荣借鉴建筑 、 园林 、 观 等 应 用美 学 的研 究 成果 , 景 对 主体 动 态 审 美 、 与性 审 美 的 场 景 性 、 美 容 参 审 量 和审 美快 感等 作 了初 步探 讨 。提 出旅 游美 学 学 科 的理论 基 础 是 主体 动 态审 美 ,提 出审美 场所 、

LILUN YU ) 1 ANG DA f

要 : 文主 要 以近 十 年 来 公 开 发 表 的 刊 物 为 资料 本
文景观是人为的产物 , 体现了人类的愿望追求 , 同
时 也反 映 了人 们 的审 美 意象 。 自然 景 观尽 管 总体 上 是 “ 生 自在 ” 不 假 于 人 ”但 它 作 为 旅 游 客体 天 “ , 而存 在 时 , 也会 在 局 部或 某一 点 上体 现 人 为痕 迹 , 染 上人 为 色彩 。曹 奇 刚 则反 过来 把 旅 游者 作 为 客
形成的, 并影响着旅游审美主体 的审美价值标准 。
( 总第 3 2 )■啊 1期 2l O O年第 1 期 1
理冷棒讨


。 。
旅 游审美 主体不 仅受 现代生 活影 响, 其历 史继 还有 承性 。 他们在 成长过 程 中不断接受 周 围文化 、 境 环 的熏 陶, 其世 界观 、 值 观都受 传 统文 化 、 史 、 价 历 民
的分 析 , 出建 立 和谐 客 我 关 系 的 条件 是 服 务 、 提 沟
通、 理解与合作, 最后探讨 了建立和谐客我关系的

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获得最佳审美感受的认识1000字

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获得最佳审美感受的认识1000字

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获得最佳审美感受的认识1000字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

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

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

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

影响旅游者审美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旅游者应该具有的文化修养、美学意识、审美情趣和思想情趣等诸因素,还包括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问题等。

旅游者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其旅游审美水平的深层次因素。

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了旅游者对审美对象美感度的接受程度高低。

文化层次的高低反映了旅游者所受教育程度、知识获得的多少、知识结构的状况等,这是旅游者投入审美的智力基础,也是旅游审美的必要条件,决定着旅游者的鉴赏能力,并且决定着旅游者获得精神享受的愉悦程度。

审美情趣和思想情趣也是一个审美意识和能力问题,通常表现为审美悟性与鉴赏能力的综合作用,它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要素。

审美方法是旅游者正确地获得精神享受的手段。

审美方法有很多,比如动态和静态观赏相结合、观赏距离和位置的结合、观赏时机和节奏的把握、登高观赏和重点观赏等审美感知方法,以及联想、理解、移情等理性方法,而这些方法掌握到位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享受美感的深浅程度。

旅游心理数据分析报告(3篇)

旅游心理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对大量旅游心理数据的分析,对旅游市场的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1. 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旅游局及地方旅游局发布的旅游统计数据;(2)旅游企业内部的销售数据、客户反馈数据;(3)网络旅游平台上的用户评论、调查问卷数据;(4)相关学术研究和市场调研报告。

2. 数据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旅游心理数据进行分析。

三、旅游心理需求分析1. 旅游动机分析根据数据统计,我国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休闲度假:约占60%,游客追求身心放松、缓解压力;(2)观光游览:约占25%,游客对旅游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感兴趣;(3)文化体验:约占10%,游客希望通过旅游了解当地文化、体验民俗风情;(4)商务会议:约占5%,游客以商务洽谈、会议交流为目的。

2. 旅游需求层次分析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游客的旅游需求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1)生理需求:游客追求舒适、安全的住宿环境,对餐饮、交通等方面有较高要求;(2)安全需求:游客关注旅游过程中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3)社交需求: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4)尊重需求:游客希望得到尊重,包括尊重个人隐私、尊重当地文化等;(5)自我实现需求:游客希望通过旅游实现自我价值,如学习新知识、挑战自我等。

3. 旅游消费心理分析(1)求实心理: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时,注重性价比,追求物有所值;(2)求新心理:游客追求新鲜、独特的旅游体验,对旅游产品创新有较高要求;(3)求名心理:部分游客追求高端、豪华的旅游产品,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4)求美心理:游客追求旅游地的美景、美食、美物,以获得审美愉悦。

第八章_旅游审美心理概述

第八章_旅游审美心理概述

在旅游盛行的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必然会以以旅游 为定向的形式出现。原因:4 1.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 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为一体, 熔文物、古迹、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音乐、戏剧、 舞蹈、风情、美食……于一炉, 除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之外, 还能满足人们的其他需求 -生理、尊重与认知等方面的欲望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闲 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增多,旅游这种双重性(物质与精 神)的高级消费形式,不断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方 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大大刺激和强化了人的旅 游审美需求
-在杭州“楼外楼”吃“叫化童鸡”时不免会回忆 起乾隆下江南的有关轶闻; -在北京街头吃烤羊肉串时兴许会联想到“天苍苍, 野茫茫”的塞外风情; -在云南吃“过桥米线”时,可能会想起那个夫妻 真诚相爱的动人故事; -在饮“杜康”酒时,必然会吟诵曹孟德《短歌行》 中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特别是那些富有文学意味的菜肴命名,如“半月 沉江”、“老蚌怀珠”、“龙凤呈样”、“霸王 别姬”、“东坡豆腐”等等,很容易给人一种 “指引性想象”,强化食者的文化享受
1.自然审美型
2.艺术审美型
中国的传统艺术-绘画、戏剧、书法、园林等,不仅在世界艺术之 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 -“虚实相生”、“实景清而空景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艺 术最为突出的特征 在绘画里,艺术家往往不讲求自然主义所倡导的那种“逼真”,而 是着意创造出虚灵的空间意象,给人留下情感的空白和想象的余 地,从而达到因“虚”得“实”、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 -齐白石在纸上画几只虾 -戏剧《三岔口》中的夜战是在灯光下表演的,完全是靠演员虚拟 的动作来表现摸黑情境 -书法,实际上,中国文字最初就是一种原始绘画 中国书法艺术讲究: 用笔美(如光洁、圆润、明媚、苍老、刚劲、轻柔弹性……), 结构美(如长短、大小、阔狭、疏密、横直、对称、均衡……), 特别是意境美,即一种贯穿全幅的气韵和神采 民间工艺美术-陶瓷艺术、象牙雕刻、漆器、铁画、剪纸、蜡染、丝 绣、竹编等等,不仅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风格独特,而且兼容 观赏与实用两种价值

旅游审美分析

旅游审美分析

浅析旅游审美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是无法或缺的,它是人们自身对于心理需要的追求,是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

旅游的实质,是在较为自由的意义上,从自己的生活空间暂时进入非自我的空间的活动,或者说,是从一种境遇暂时进入另一种境遇的游戏。

前一种空间是功利性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已经被模式化的熟悉空间,而作为旅游目标的空间则是非功利空间,或者叫娱乐空间或美学空间,是人们必须也只能是短暂逗留的陌生空间。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人们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如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为了获得知识的需要、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等。

需要是前提,在旅游活动中旅客希望满足的需要一般有以下方面:第一,审美怡情的需要。

第二,拓展知识见闻,避常求变的需要。

第三,社会交往的需要。

其中,审美需要是旅游中第一位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人类的审美需要为什么会更多地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的审美需要?因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大多数游客到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

同样,多数游客到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埃及的金字塔等处去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了让历史古迹唤起他们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等各种情感,使他们自己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美与深邃。

人们到异国他乡去旅游,绝大多数也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

不论是去欣赏自然、艺术美、或社会美,其终极目的是求得自己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事实上,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也不管人们所抱旅游的直接目的怎样不同,在旅游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因而在旅游过程中,审美就是人们的必经行为和必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案例2: 双的、以情感为主要 成分的态度;
❖ 意志过程——克服困难,坚持达到目的的心理活 动过程。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一)认识过程
审美知觉
泛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及与 之俱来的知觉综合判断活动。
旅游审美心理
审美想象
➢ 审美联想: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感知或回忆特定景 物时连带想起其它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问题思考:
➢ 审美的实质是什么? ➢ 中西方审美心态上有何异同?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一、审美现象的实质
(一)审美是一种文化现象
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不同的 文化表象进行审视、观察,从中获得文化体 验的过程。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二)审美文化中的自背反现象
自背反,即自身的悖论,指自身的二律背反,即两 个相互排斥而又同样正确或是客观存在的命题之间的 矛盾。
第八章
旅游审美心理
讲授要点:
❖ 审美心理 ❖ 旅游审美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 ❖ 中西方审美文化比较
旅游审美心理
要点一:审美心理
问题思考:
➢ 什么是审美心理过程? ➢ 旅游审美心理包括哪些内容? ➢ 什么是个性心理?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一、审美心理过程
❖ 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认知、了解和掌握的过 程;
旅游审美心理
(二)个性倾向性
指在审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审美需求、和审美 动机方面的倾向性。
旅游审美心理
要点二:旅游审美活动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
问题思考:
➢ 不同的审美技巧和方法可以获得不同 的审美感受吗?
➢ 心理学的哪些原理和方法可以为旅游 审美活动所应用?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一)动观与静观
二、审美心态差异
中西方文明的诞生由于有着迥然不同的历史背 景,因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形态、民族性格、思 维方式、伦理道德等,进一步造成了在审美活动 过程中的审美心理差异。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一)求同与求异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案例1: 有趣的一次课堂讨论
在美国的一堂“德国颓废文学研究”讨论课上,一 位中国学者发现选该门课程的学生超过一半来自非文史 专业,但在讨论中这些学生丝毫不慑于文史专业同学的 “权威”,随意发表意见,而教授的责任仅限于布置论 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 及为同学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的讨论氛围。学生在讨论中 各持己见,他却对教授的“无为而治”感到大惑不解, 也为同学间缺乏“共同语言”而感到沟通艰难。
西方人喜欢打整外围的天地,喜欢在房子周围 布置上些花花草草,而房子内部则喜欢随意,不太 刻意修饰。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人 体 文 化
露与不露
在人体的自然显露上,西方总体表现得比 较开放,中国表现得比较拘谨和约束; 但对 男女和小孩而言又有所差异;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自然声响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看两不厌,惟有静亭山”
旅游审美心理
(二)移情与内模
“你聚精会神地观察外物,便会忘记自己的存在,不久你 就和外物混同一起,就象你看到蔚蓝天空中回旋的飞鸟,你 觉得它表现出超凡脱俗的希望,你自己也就变成一只飞鸟。”
我们有时凝神观照直插蓝天的大树或者高耸入云的山峰, 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腰杆,以内在的方式模仿对象超拔或崇 高的形象。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自背反的表现



围与不围
中式建筑:屋外用围墙与外界隔离,屋内很少隔 离;
西方建筑:除特殊部门或私宅外,建筑外部几乎 没有围墙,内部却用围墙将各间房屋较为彻底的分离 和分隔。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理与不理
中国人喜欢将自己的小院落精心调理和设计得 干净、整洁,房子以外的部分却不大在意;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实践观念

中国的儒家实践理论重现实和人情,重行动和功利, 但这种实践性多表现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和政治观念上 ,较少体现在科学精神上;
西方则较多体现在科学精神上,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守纪观念
中国人进入课堂要求严守纪律,而进入剧场则无 太多顾忌;
➢ 审美想象:在联想基础上发展出来,是联想的高级 形式。
旅游审美心理
审美理解
➢ 虚实理解:区分现实状态和虚幻状态; ➢ 涵义理解:对审美对象涵义的了悟; ➢ 意味理解:对审美对象深层意味的把握。
旅游审美心理
(二)情感过程
审美情感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具有以下特征: ✓ 客体制约性 ✓ 主体变化性 ✓ 非功利性
西方人在剧场,要求约束自己,就象进教堂一般虔 诚,而到学校上课则显得很放松和随便;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教育观念
中国人对学龄前及以下的儿童特别爱护,一旦 上学要求就比较严格,直到大学时才稍有放宽;
西方人则学龄前抓得紧,上学后就顺其自然, 强调培养其独立意识,甚至有点放任自流。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对人体内部发出的各种声响西方人比较敏感,偶 尔发生要表示歉意,但说话的声音却很随意;中国人 则一般认为是没有办法的自然现象,不会特别忌讳, 但大声说话就会被认为不够文明。
中西旅方游旅审游美审心理美比较
性别接触
西方人忌讳同性之间过多接触,视异性之间的接 触正常;
中国人则忌讳异性之间的过多接触,而同性接触 就比较宽松。
旅游审美心理
(三)时机与距离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人在河的左岸走,总觉得对岸的风景更好,到了对岸又 觉得其实两岸的风景都不如河中的倒影迷人。
旅游审美心理
(四)节奏与重点
“张驰适度,有缓有急。” “因景制宜,重点观赏”
旅游审美心理
要点三:中西方审美文化比较
旅游审美心理
(三)意志过程
主要体现在主体克服困难,征服绝境等所获得的 体验过程当中。
旅游审美心理
二、审美个性心理
审美个性: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情趣上的主观偏爱倾 向,即主体对审美对象及其审美价值的个人选择。
旅游审美心理
(一)个性心理特征
审美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了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过 程中表现出来的审美能力、性格和其他一些个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