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的维度我认为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方面
课堂教学研究------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研究------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观课的五种视角
观课的五种视角廖纪元听课是每个教师经常性的研究活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一线教师观察班级一般有以下五个视角。
一、全局式顾名思义,就是想把整堂课的每个方面都看个清清楚楚。
从这种视角观课的教师,对执教者关于文本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效果的反馈等等方面进行全面观摩、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味道。
所以,在其评课时,会从上述诸方面对一堂课进行详细的剖析。
如笔者在观摩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汇报课时,同时担负着对听课教师的培训,所以观课时就从上述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了剖析,并充分借助这堂课从上述几方面对听课教师进行了培训,让听课教师对观课维度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二、点滴式也就是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相机记下自己的感受、心得、见解等,或是亮点,或是不足。
这种视角下的观课,尊重执教者的流程设计,思维随着流程的推进而运转。
观课时心无旁骛,重视自己的生成感受,很多时候没有去做深入思考与学理推敲,有什么想法就在笔记本上随手记录下来。
一位教师执教《渔歌子》时笔者采用了这种视角观课,批注零散:“自学时间要充分,否则就是走过场”、“再大胆一点,充分利用小组学来解决”、“这是一首词,第三行打乱了‘诗韵’,这才是朗读的指导点”、“朗读指导随意,反而破坏了意境”……这有点像闲暇时读消遣书籍,一边读一边作简单批注。
只有将记录的教学流程与点滴批注结合起来,才能读懂听课笔记。
这种视角下的观课,心态轻松,思维活跃,虽所获所感不求系统、完整,甚至不求前后思考的一致性,但往往有新颖、创造性的思维火花闪现。
三、归纳式这种视角下的观课对象一般不是一堂课,而是多堂课。
观课时,对所有的课进行对比、分析、整理,提炼出共同之处来。
这有如教师评读一个班级几十份习作,从中发现共同的优点、不足,以及特别的创新点、个性点。
归纳式观课对观课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要有较好的学科素养、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一定的学理基础等。
课堂教学观察地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观课议课的维度资料之六
观课、议课的维度、视角和观察点
观课议课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五个视角,每个视角分成若干个观察点,总计6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一
课堂观察框架二
观课议课Y图
一、我看到的
学生行为。
学生的学习规范是否形成(坐、立、举手、独学、组学、展示、评价等符合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规范);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每个学习环节是否讲究速度和质量;学生的倾听(听清,听完)-思考-吸纳-展示(评价、纠错、质疑、补充等)-整理等学习技能是否娴熟;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清楚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课堂上有哪些依据证明目标达成)等。
教师行为。
1、教师的电子导学是否符合要求。
重难点把握准确,问题设计难易适度;电子导学是否做到三明确,即学什么明确,怎么学(学习流程、方法、方式、要求、时间等)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展示对象、展示方式与要求、评价标准、得分规则等)明确;电子导学是否语言简明,版面美观。
2、教师的课堂调控是否到位。
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是否得法,效果如何;是否结合学情及时有效调整教学设计,如何处理来自学生和情境的偶发事件(从表情、移动、体态语、沉默、语气等方面分析);课堂评价是否及时有效,与电子导学一致。
3、教师的站位是否恰当等。
二、我听到的
1、教师语言是否做到了“三不”(不重复、不嘀咕、不抢学生话语权。
);是否做到了精讲、巧拨、妙评等。
2、学生合作交流语言是否规范,展示语言(评价、纠错、质疑、补充等)组织表达是否思路清晰,简明准确等。
三、我想到的
1、课堂亮点及其生成原因,教师所用经验策略。
2、课堂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改进策略。
听评课的维度与观察视角
听评课的维度与观察视角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听课、评课必须以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为依据,这也是要求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原则。
此文在这方面总结的很好,四个维度、20个视角,涉及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和课堂文化,很全面,值得每一位教师品味阅读,对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第一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视角进行观察:1.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2.倾听: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如:记笔记、查阅、回应等。
3.互动: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参与提问、答题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4.自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有哪些?如: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等。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5.达成: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如: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等,有多少人达成?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二、第二个维度:教师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视角进行观察:1.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2.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如:从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进行观察?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动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3.对话: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4.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有效?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是否有效?5。
观课维度
观课资料
我们将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视作四个维度,并遵循研究的逻辑,将每个维度分解成5个视角,再将每个视角分解成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如下表所示),它为我们理解课堂教学、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改进自己的教学,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实用的研究框架。
综合所有的观察结果,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结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即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个人特色,即基于被观察者本人的实际情况,探究其个人特色,逐步澄清其教学风格;三是存在问题,即根据本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教学特征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几点明确、具体的改进建议。
观课的四个维度
观课的四个维度1、教师教学行为;提问(各个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提问比例、提问范围,提问层次);指导,评价(语言);2、学生学习行为;3、教学设计与实施;观课的四个维度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行为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评价维度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目标/内容/实施/ /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
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
一、灵活多变的观课方式:
教室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多变具体化,然后构成五角形课堂,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前一后”的情况,改变了教室传统布局,增
加了观课趣味性,形成多方交流的气氛和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
提高。
二、高素质的技术服务:
深度观课的技术服务十分便捷,可以让老师更加专注于教学本身而不
用担心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可以为老师提供在线、离线、云服务等,
使教学更加便捷,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实时调整教学演示设备,
更好的掌控教学现场。
三、简易操作的教学设备:
深度观课有一整套专业教学设备,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便捷;教学
设备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技术支持,可以让老师发挥自由的教学创作;可以实时的展示课堂的信息,快速传达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实
现教学跟踪,更加有效的传授知识。
课程设计2个维度
课程设计2个维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学科】的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具体知识点1】、【具体知识点2】、【具体知识点3】等基本知识,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具体技能1】、【具体技能2】、【具体技能3】等,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科】,学生应该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章节1】、【章节2】、【章节3】等。
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1.【章节1】:介绍【具体知识点1】、【具体知识点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章节2】:讲解【具体技能1】、【具体技能2】,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3.【章节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学科】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教材名称】,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参考书名称】,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确定观课维度?
我认为观课维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看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
我们观课,无非是一节课,但在数学中,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数学这一参天大树中的细枝末叶,老师不能孤立地来设计这节课,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总能显性或隐性地涉及这节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虽然我们观一节课是管中窥豹,但仍然能看到老师对这节课的理解。
老师对教材的准确定位和把握,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
2、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否正确,达成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我认为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
3、看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各环节之间安排得是否紧密,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突破。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巩固、反馈、总结,这些环节是否做到安排科学合理、重点突出,是否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时间。
4、看教法、学法。
老师在课堂中是否应用多种课程资源和辅助手段,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是否是在愉快的氛围中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否是高效课堂。
5、看教师基本功。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但能给学生奉献一节精彩的课堂,更给我们观课者一种美的享受。
我最关注的一个方面是从教学目标这个维度来观课。
新课标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查教学目标。
我往往重点关注的,也是容易考量的是知识技能目标。
在具体的观课中,首先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正确,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偏离教材的设计意图。
其次是看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是否存在过深或过浅的现象,是否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中对于知识技能目标有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层次,老师是否有超越或者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把学生了解的内容大讲特讲,偏离重点,把学生该理解后掌握、灵活应用的,填鸭式地被动地让学生接受。
再者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获得了知识上的发展,能力上的提高。
观评课的四个维度
观评课的四个维度
观评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其核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观评课的四个维度包括以下内容:
1. 观察维度:观察是观评课中最基本的一维度,通过观察学生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观察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直接观察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间接观察则是通过学生的作业、考试等表现来进行观察。
2. 评价维度:评价是观评课中的另一个重要维度,通过评价学
生的表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评价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正式评价通常是通过成绩单、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非正式评价则是通过口头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反馈维度:反馈是观评课中的另一个重要维度,通过反馈可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反馈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正式反馈通常是通过成绩单、考试等方式进行反馈,非正式反馈则是通过口头反馈等方式进行反馈。
4. 改进维度:改进是观评课最终的目的之一,通过观察、评价
和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表现。
改进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主动改进通常是学生自己根据反馈进行改进,被动改进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改进。
- 1 -。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本文介绍了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及其下的20个观察视角和68个观察点。
第一维度是学生研究,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和达成。
在准备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准备的质量、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准备惯等。
在倾听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的能力和时间、倾听时的辅助行为等。
在互动方面,观察点包括参与提问/回答、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和质量,以及学生的互动惯和情感行为等。
在自主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可以自主研究的时间和参与人数、自主研究形式和质量,以及学生是否有自主探究活动等。
在达成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清楚研究目标、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和课堂生成的目标及效果等。
第二维度是教师教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和机智。
在环节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环节的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和面向全体学生等。
在呈示方面,观察点包括讲解的清晰度、结构、契合主题、简洁度、语速、音量和节奏等,以及板书、体和动作的呈现是否适当和有效。
在对话方面,观察点包括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和候答时间,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以及话题与研究目标的关系等。
在指导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研究(阅读/作业)以及指导的有效性等。
第三维度是课程性质,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资源。
在目标方面,观察点包括研究目标是否明确和清晰。
在内容方面,观察点包括内容的质量和适宜程度。
在实施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在评价方面,观察点包括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资源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性。
第四维度是课堂文化,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和特质。
在思考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在民主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利。
在创新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有创造性的表现和思维方式。
在关爱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师是否有关注和照顾学生的行为和言语。
浅谈观课维度---专题四话题
浅谈观课维度观课无外乎就是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这两方面。
但是我更关注学生的学。
因为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不同的学生在课上有了不同的收获,就是精彩的成功的。
下面我从两个维度来说一说我的观点:1.学生的学习目标。
一堂课,教师是否采取了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
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例如:在乘法的简便运算中有这样一道题:15×16学生甲:15×16=15×2×8=30×8=240学生乙:15×16=15×4×4=60×4=240学生丙:15×16=3×5×16=3×80=240…………此题运用乘法结合律,至于学生怎样结合是学生的选择问题,思路问题。
但出示了这几种方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我相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一定精彩!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实现了。
2.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我认为主要有小组学习与自我学习这两方种。
小组合作交流,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用。
例如上面所说的乘法的简便运算就不适合。
而对一些几何领域的课就适合。
例如: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圆柱的认识等。
另外,教师调动学生手,眼,脑各种感官参与也很重要!如果让一个小学生只是坐在那里…听‟一节课,不动手,只听,我相信这位学生会坐不住,会开小差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各位同胞提出宝贵建议!。
观课维度
1,观课维度: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大方面观察,一、教师观察维度:1、老师对学生的启发性
2、老师对课堂起风的活跃性
3、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性
4、教师对教课重点的把握。
二、
学生观察维度:1、学生听课的认真性2、学生活大问题的积极性3、学生死刑的活跃性。
对于观课量表制定可以从老师的提问数量,学生回答问题的举手率、学生对授课感受评价等方面来制定。
2.在计算教学中,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既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算理,又能够不降低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
我认为首先通过仔细讲解,通过举例、剖析让学生明白、理解算理,让孩子的理解过程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让孩子明白讲的算理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样做孩子在理解算理后,可以通过由易至难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您认为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新知探究与巩固练习的时间合理分配问题?
我认为在每堂课开课前用3~5分钟回顾一下上节课甚至前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讲授、探究新知识,下课10分钟前,再将本节讲授的新知识与上节课知识串讲一下;每周利用约20分钟时间把本周课给学生串讲一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观课的四个视点——情、理、智、趣
观课的四个视点:情、理、智、趣(转载)很多老师在听课时多多少少总会有这样的经历:坐在教室的后排,有点腰酸背疼,有时一阵疲累袭过,不免是呵欠连连。
如果不小心碰上了蓄谋已久的“教案剧”,之后,又撞上假模假式、假言假语的评课——真是无聊透顶。
我们所以会疑问:听课的意义何在?其实,就是面对真朴的原生态课,假如无法做到胸有成竹,以长善救失、兼收并取的态度来对待,我们呆在教室的一隅也会渐感茫然,以至于觉得索然乏味。
怎样才能使听课活动变枯燥无味为让人乐此不疲呢?在多年的听课与教研活动中,我发现了观课与分析课的奥秘:情、理、智、趣。
情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称,教育是一门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用马克斯·范梅南的观点来说,教学就是即席创作。
那么,听课就是艺术批评与鉴赏。
这就喻示:听课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活动。
不过反思我们平时听课的状况,更多是机械的感观录入,而不是思维与精神的主动参与;更多是对师生交流活动的监视与裁决,而不是心灵、情感融通的见证与欣赏;更多的是把听课当成与己无关的任务,而不是提升专业素养的良机。
叶澜教授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并认为上课是师生生命共享、精神相遇的弥足珍贵的一段人生经历。
同样,听课也要作如是观。
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诚心投诸课堂,你才会为自己培植更丰厚、更美好的情感;只有把心浸入课堂,你才会为教材中的内容感动不已,对教师的教学智慧羡慕不已,对学生的感悟赞叹不已。
持续吸取来自课堂深处的营养,听课者逐步地就会习与知长、心与化成。
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在《唇舌的授权》一书中告诉人们:“我看教育的三个视角:纯粹学理的;实践的;跳出圈外的。
但是,当泪水遮住双眼时,什么都看不到。
这时候便是默然和反躬自问。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伟大的教育家及优秀的教师都是在观课中诞生的!都是在情感的酝酿中“采日月之精华,吸众人之元气”,功到自然成。
同时,情感也能够作为课堂教学评判的标尺。
凡是尊重人类高尚的情感,以情感人,教书育情的课堂就是我们的心灵的栖居地;凡是无视或亵渎纯净圣洁的情感的,任凭目标多么冠冕堂皇,它都是反教育的。
观课维度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观课维度主要有哪几个方面课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所。
如果没有明晰的目标、充分的准备,听评课行为将会陷入一种粗糙的、评主观印象甚至评个人好恶的判断。
所以,我们必须对课堂观察提出一些明确的、可观察的、可记录的、可解释的观察点,作为我们评议的支点。
要寻找这些支点,就必须对课堂进行解构,从源头上把握课堂的观察点。
课堂观察维度就是从这个层面上提出来的。
1、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哪些问题(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2、课堂观察维度:(1)学生学习;(2)教师教学;(3)课程性质;(4)课堂文化。
3、视角与观察点:有了观察维度,还必须给每个维度确定视角和观察点,以便听评课者通过这些观察点的行为,来解释课堂行为,进而站在证据的角度对课堂进行诊断。
我最关注的:学生学习我分别从五个视分析的,1、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做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2、倾听(1)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2)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发言(3)倾听时,学生有那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3、互动(1)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2)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3)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4)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5)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4、自主(1)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2)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3)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4)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5、达成(1)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2)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3)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谈观课议课的两个维度文
语文意识与儿童立场──例谈观课议课的两个维度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模式,观课议课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激发思考,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怎样观、如何议,是重点及难点所在。
在教学观摩中,教师不仅要观摩执教者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要观察教师组织和引发学生活动的内容与策略;不仅要欣赏执教者的教态、语言、基本功、教学技巧等较为稳定的专业素养,更要透过教学现象去触摸其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思考教师为什么而教,教了什么,又是怎样教的。
评课议课时,教师需要从语文意识和儿童立场两个维度来思考评价。
本文尝试以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教材《给予树》为例,具体阐释如何观摩和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语文意识语文意识,是指在读、写、听、说活动中,对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一文中引用了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中的一段回忆: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近年来我的习惯几已完全改过。
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彩妥贴,心里所要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不是那么一回事……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
王尚文先生将这种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称之为“语文意识”。
语文意识来自“尖锐的敏感,极端的严谨”,来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心经营;对于读者而言,语文意识则在揣摩“语文的精彩妥贴”,在“心里所要的字句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这些都指向言语表达的形式。
从形式入手,并非排斥人文精神,朱光潜先生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份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言语形式承载言说内容和含义,透过言语表达去理解内容与含义,就有可能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
语文教学应重文本的言语内涵和表达形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更要自觉关注学生言语表达和运用。
课堂教学观察维度与方法
课堂观察的维度
3、维度三: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 (1)角色:师生课堂共同面对的教或学的客体。 即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对象(客观世界)
课堂观察的方法
(1)教学目标。预设的学习目标是如何呈现的?目标设计的依据可靠 吗?有无新生成的教学目标?如何处理的? (2)教材研究。采用了哪些策略处理教材?照顾到学生实际了吗?怎 样凸显学科特点的?课堂生成了哪些内容?如何处理的? (3)策略实施。预设了哪些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的时合度如何?有 没有关注学法指导?情景创设的情况如何? (4)过程评价。采用了哪些评价行为?如何获得评价信息的?如何利 用评价信息的?效果如何? (5)课程资源。预设了哪些课程资源?生成了哪些课程资源?利用得 如何?
课堂观察的方法
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观察学生 的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活动。 (1)课前准备。课前是否有准备?准备了什么?多少人做了准备?怎要 准备的,准备任务完成得如何? (2)倾听程度。有多少人倾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倾听的时间多少? 有哪些记笔记等辅助行为?多少人有这些行为? (3)合作互动。有哪些合作互动行为?参与提问和应答的有多少?参 与小组讨论的情况如何?合作学习的程度如何?
课堂观察的方法
(1)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设计依据是否清楚?怎样围绕 目标开展的?时间分配如何?有没有证据表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 特色? (2)内容呈现。讲解的效果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板书设计是否合 理?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实验等动作表现的规范程度如何? (3)师生对话。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如何?问题类型、结构、认 知难度怎样?搭理方式如何?问题和内容的契合度怎样? (4)学习指导。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 (5)教学机智。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的?表现了哪些 非语言行为?效果如何?
课程观
我的课程观所谓的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
它回答了课程的本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要素与结构以及课程中人的地位等问题。
在课程探究的历史上,关于课程观的理解有许多看法,但仔细地分析总结,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分为两种最为基本的课程观。
第一,课程是知识或学科。
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的价值就是在于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好准备。
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形态主要以教学科目的形式呈现,课程就是这些教学科目的统称。
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取向的定位和课程评价模式的确定,关键在于知识的选择、组织和它的传授逻辑。
第二,课程是经验。
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的价值就是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经验中不断地发展和成长。
它强调课程从人的本性出发,关注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在经验中的体会。
在这种课程观的关照下,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形态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
学校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取向和课程评价模式的确定,关键在于经验的选择、组织和获取方式。
综上,我觉得课程是“对话中心课程”。
师生在共同的学习情境中“相遇”,并在“相遇”中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在交流里进行着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在沟通中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课程可以理解为“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
从语文学科来看首先,语文课程是语言课程,“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培养学生“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便是我国语文课程的基础功能与基本任务,也就是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的“独当其任”之所在。
其次,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要与外语课程有所区别。
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把母语课程作为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以及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课程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教师,就要关注:1、教师课前备课充分不充分,比如教学目标的设定,相关资料的整理,问题预设是否全面、问题重难点是否把握准确等。2、教师的情绪是否饱满。一个热情高涨的老师可以带动一群积极响应的学生。3、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一个水平高的老师能够随时把握课堂生成契机,能顺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4、关注教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一个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习惯养成。5、关注教师是否有生本意识。我们要把课堂变,就要关注:1、学生的参与度。一堂课是个别学生演全场,还是多数学生积极参与。2、学生的课堂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真实的课堂,有了生成说明学生课上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3、关注学生发展。一堂课,无论学习目标如何设定,无论教师引导的多么好或多么差,学生必定要有发展才是没浪费了课堂。
如果要简单点的话,我认为只要关注学生表现,就可以完全知道教师表现,因为学生永远是教师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