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

合集下载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效率和履行职能,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其中,大部制改革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改革项目,该方案旨在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效率的提升。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详细介绍大部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这一改革方案。

一、大部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大部制改革方案是指通过政府机构合并和职能转移来对政府组织进行重构和调整,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重点。

政府机构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政府有效履行职能的前提,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因此,政府机构改革包括机构设置优化、层级压缩、机构职能调整等方面。

2.职能转移:职能转移是指将原来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负责的一些职能转移给其他机构或社会力量。

这些职能包括社会保障、环保、教育等。

通过职能转移,政府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政府过多干涉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

3.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政策优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收支,优化资源配置。

在大部制改革中,要精简行政机构,并优化政府预算,提高财政收入,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确保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1.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涉及到政府组织的架构和层级调整。

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要优化机构设置,压缩机构层级,分级分权,精简冗余和重复职能。

此外,政府还要实现机构职能的分配和协作,避免职责混乱、错位竞争等问题。

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不仅要关注机构的组织结构,还要考虑到人员配置和运行模式等方面。

2.职能转移职能转移是大部制改革的关键,也是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重要途径。

通过职能转移,政府能够减轻自身负担,避免繁琐的行政手续和高昂的管理成本。

同时,职能转移还能推动政府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 昂 的行 政 成 本 和 社 会 成 本 。
二 、 “ 部 制 ” 改 革 面 临 的 问 题 和 难 点 大
大部 制改革对 于 中同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 而言 ,既是一 个必经 的阶段 ,又是一 个重 大的改 革难题 。这 是 因为 :第一 ,发达 国家大部制 的建立 ,有其特殊 的政治 经济条件 ,发展 中国家短期 内难 以完全借 鉴其
经验 :第 二 ,中国传统 的适应计 划经济体 制 的部 门设置 ,具有强 大的制度 惯性 和部 门利益将 成为改 革 的
重 大 阻力 。 因此 , 中 国大 部 制 改 革 在 推 行 的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遇 到 如 下 各 种 问题 。
其一 ,各界 对大部制 改革 的期望过高 。大部制 改革 的推 出,应 该说恰 逢其 时 。一 方面 ,经过改 革开
题 上 明确 提 出了 “ 大部 门体制 ”的概 念 。表 明党和政 府对 于政府 机构 改革及 相联 系 的行政 管理体 制改 革
的认识 达到新 的高 度 。2 0 0 8年 2月 2 3日,胡 锦涛 总书记 在 中共 中央政 治局第 四次 集体 学 习时指 出 ,建 设 服务 型政府 。要 创新行 政管 理体制 ,优 化政 府组织 结构 。3月 4日,中国共产党 第 十七届 中央 委员会
改 革方案 的说 明》 ,针对 当前行 政管 理体制 运行 过程 中存在 的突 出矛 盾 ,提 出 了国务 院机 构改 革 的具体 意 见 。 自此 ,以 “ 部制 ”为形式 表述 和价值追求 的新 一轮 政府机构 在全 国迅速展 开 。 大 回顾 中 国政府 机 构 的历史 沿 革 ,类 似 “ 大部 制 ” 的政府 机 构设 置 形式 也 曾出现 过 。例 如 ,上世 纪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1. 引言大部制是指通过对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进行调整和改革,实现政府职能优化、机构精简和工作效率提升的一种改革方式。

大部制改革方案是指在特定背景下,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大部制改革措施和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介绍大部制改革的背景、目标、原则和具体方案。

2. 背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繁多、职能分散、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越发突出。

各级政府和机构之间职责不明、协同配合不够,导致资源浪费、决策滞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大部制改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3. 目标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是打破行政体制壁垒,优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精简机构:通过撤销、合并或调整机构,减少机构层级,降低机构冗余,提高管理效率。

•统一职能:明确各级政府和机构的职责划分,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工作和职能冲突。

•提高效能:改进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和服务水平。

4. 原则大部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统一:在整体规划下,统一考虑各级政府和机构的改革方向和任务。

•增强协同: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升政府和机构协同配合能力。

•精简高效:精简机构层级,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公开透明:强化政务公开,增加社会参与,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5. 方案5.1 机构调整•按照地域和职能划分,对政府机构进行合并或调整,纵向和横向整合资源,缩减机构层级。

•强化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政务协同发展。

5.2 职能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避免职能重叠和冲突。

•强化垂直管理和行业部门职能,提升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能力。

5.3 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政府机构进行绩效评估,促进机构精简和效能提升。

•鼓励政府机构探索创新,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能整合与机构整合
以职能整合带动机构整合,将相关政府职能合 并进大部门中实现政府职能有机协同。
2内容协调机制的建设
传统的协调机制为部长负责制、部务会议制或 党委会议制 改革后可在部长负责制和部长办公会议制基础 上建立类似理事会协调机制。由部长、决策司 负责人、管理局与执行局负责人共同组成大部 门的议事协调中枢
五构架:
是大部门体系和机制的有机统一。 由一种核心化的行政决策中枢及其办 事机构、综合化的政府组成部门、专 门化的执行机构三个要素形成的政府 组织架构
六运行机制:
采用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三权 分立。 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背景: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 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综合影响,是 大部制改革的深刻背景。 现行的政府部门职能分工的状况不适应经济社 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与政府机 构改革相对滞后、机构设置过细有关。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大部制改革的内在基本动因;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大部制改革的外部驱动因素
我国经历的5次改革:
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 轻化 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 键” 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 要 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2003年―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 正透明、廉洁高效
起止时间:
2008年3月公布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对 我国中央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 新组建5个部门,共27部门 2013年预案:1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改革 2军事管理体制调整思路 3司法机关体制改革 4党群团体改革 5国务院组成部门改革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是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此次改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国政治制度和行政能力建设的一次重大创新。

一、改革方案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行政体制越来越没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

首先,传统的行政机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的情况,导致政府职能失调,决策效率低下。

其次,长期以来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

此外,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过于繁琐,政府机构存在过多与不过精的现象。

改革大部制的背景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的现代化管理。

改革方案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打破现行行政体制的束缚,推动政府效率的提升。

在改革中,《方案》提出,要合理设置和调整行政区划、机构设置,简化行政许可、审批等程序,优化政府的职能结构。

可以预期,改革后的政府某些部门的运转更加灵活、高效,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合理设置行政区划。

方案明确,要优化我国行政区划,减少重复的行政区划设置,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县级行政区域、乡镇行政区域等区域,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地方政府服务水平。

同时,方案还进一步深化了行政管理的分级体系,精简县级行政区划。

2. 改革机构设置。

方案要求各级机构精简,推进政府机构职能简化,通过对政府制度进行改革,减少行政部门的层数,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降低商业企业的担负,让企业更快的发展,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能为全国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3. 推进财政制度改革。

财政制度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方案要求深化财政分权、金融自主和公共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监管会计工作,同时保障公共利益。

4.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行政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和群众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

三、2013年大部制改革
(五)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 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 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 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 部管理。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负责 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 事项。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国家海洋局 承担。
3.作用 一是职能整合、运转协调。 二是结构优化资源共享 三是机构精简"裁汰冗员 四是统一领导"一致行动
二、改革的理论背景
协同性理念 公共服务理念 民主理念 生态环境理念
二、改革的理论背景
整体性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为大部制改革奠定了 深厚的理论基础整体性治理理论 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 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指南! 备受学术界和政策 层面推崇强调市场竞争%效率导向%顾客导向! 将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 一度使僵化的政府科层制有所改观! 提高了政 府运作效率但与此同时!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 的专业化% 结构化分工导致了严重的碎片化和 部门利己主义
二、改革开放后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回顾
■第五次:2003年: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 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 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2003年:主要调整政府内部组织机制 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 新组建国资委、商务部、建立银监会、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2013年大部制改革
(二)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 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管理。 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大部制改革论文-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大部制改革论文-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大部制改革论文-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什么是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是指一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的管理体制变革,将原来的多级管理结构逐步转化为具有更加简单明确的大部制运行方式。

大部制指的是规模庞大、业务范围广、管理深度强的单位,如国家部委、大型企业、高校等。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机构层级、提高决策效率、优化管理体制、创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在于优化机构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科学管理、促进社会进步等。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优化机构结构大多数机关、企事业单位经营和管理水平不高,旧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经常发生问题。

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可以增强管理结构与管理机制的协调性,使组织结构更趋于科学,更紧密。

提升管理水平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可以增强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所有行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推动科学管理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可以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科学管理是红旗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等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大部制改革更是为此创造了优秀的环境。

促进社会进步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可以加速社会进步,开创更好的局势和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更高质量、更多种类的商品和服务。

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对于实行大部制改革,其推行难度极大,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管理人员提出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

实施一人一个项目制在企业、机关中推行一人一个项目制,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人一个项目制可以避免受到部门管理的局限性,针对具体问题灵活调整。

拓宽工作范围在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各部门职责,拓宽工作范围,加强协调,提高效率。

同时,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审慎设计制度与流程在实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审慎设计制度与流程,保证体系性和系统性,以更好地推动管理效益的实现。

大部制改革详细方案

大部制改革详细方案

大部制改革详细方案引言大部制改革是指将原本庞大的组织结构进行精简和优化,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执行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部制改革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步骤,并探讨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和政府组织面临着组织结构过于庞大、决策流程繁琐、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大部制改革旨在优化组织架构,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执行的效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目的大部制改革的目的是通过精简组织结构、优化决策流程和提高执行力,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2.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和速度。

3.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组织效能,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地。

主要内容大部制改革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组织架构的精简通过取消重复职能、合并部门等方式,精简组织结构,消除冗余环节,达到减少管理层级、简化决策流程的效果。

在精简组织架构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工作,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和效率。

2. 流程优化和创新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消除繁琐手续和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同时,鼓励创新思维,推动流程改进和技术应用,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权责清晰和分工明确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和权责,清晰划分工作范围,减少决策的模糊性和行为的不确定性。

分工明确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意识,促进团队协作和工作的有序进行。

4.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明确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根据绩效结果进行薪酬和晋升的分配,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实施步骤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改革方案在进行大部制改革前,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确定改革的目标、范围和重点,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和时间表。

2. 提前沟通和培训在改革方案确定后,需要提前向组织内部的各个层级和部门进行沟通,解释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员工理解和适应改革。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导言大部制改革是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本文将从背景和意义、改革目标、主要内容和举措等方面对大部制改革方案进行分析和介绍,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该改革并提供参考。

一、背景和意义1. 背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面临着效益不高、管理不规范、行政干预等问题,这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因此,改革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2. 意义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法人化、企业化,提高其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改革目标大部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从资源配置者向市场参与者转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加强企业法人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 推进国有资本市场化改革,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率。

3.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 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内容和举措1. 改革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加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和职责,加强对企业决策的监督和控制,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 推进国有资本市场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上市或引入社会资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率。

同时,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降低资本运作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3.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剥离非主营业务和重组整合,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率。

此外,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员工和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科研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摘要大部制改革是指对国家机构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以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介绍大部制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原则,以及具体的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 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其中,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重叠、效率低下等问题成为制约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

为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治理能力,国家决定进行大部制改革。

2. 目标和原则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对国家机构进行重新布局和职能重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精简机构:合并冗余机构、精简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职能:明确职责范围、厘清职能边界,提高工作专业性和针对性;•建立协同机制:加强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满意度。

大部制改革的原则包括:•依法进行:改革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确保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循序渐进:改革需要有序进行,逐步推进,确保稳定、可控;•创新驱动:改革需要引入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革新。

3. 改革方案3.1 机构设置调整针对现有机构设置不合理和职能重叠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方案:•合并冗余机构:对重叠职能较多的机构进行合并,减少冗余;•精简人员编制:对人员过多的机构进行编制精简,提高工作效率;•职能划分清晰:对各机构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划分,消除职能重叠。

3.2 职能重组优化为了提高工作专业性和针对性,将进行职能重组和优化,具体措施包括:•压缩管理层级:减少中间层级,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工作自主性;•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减少行政程序;•加强专业化建设:鼓励机构内部的专业团队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

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

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

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第一篇: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改革以来,历次机构改革都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轴心。

但之所以不彻底,一是我们还处于市场经济完善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二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不是很到位,三是政府权力没有受到应有制约,从而导致改革更多着眼于机构本身的分分合合,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

大部制改革要打破此种循环,就不能把重点放在机构的整合归并、加减计算,以及裁减了多少人员上,如果政府职能切实得到转变,人员自然会得到精简,利益也可以削弱。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有一个简政放权,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间的关系问题,以使政府职能具有和谐合理的规制基础。

对此,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应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

这就要求中央职能部门减少对地方及市场主体的直接微观干预,提高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政府应把更多权力和职能让渡给社会和市场,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去行使原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

只有政府管得少,才可以管得好。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分工不断细化、公共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政府要把更多职能转到做好宏观规划、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及市场监督上来,为社会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有现实紧迫性,但鉴于大部制改革涉及党政、政企、政事等多重关系,还涉及政府内部权责关系、组织结构和人员的调整,所以,推进大部制改革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

这实际上提出了本轮大部制改革的思路,表明本轮改革更多着眼于部委职能“微调”,不会急于求成;同时把重点放在谋求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上。

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综合性和配套性特点,科学地设计改革战略,既要着眼全局,体现长远利益,亦要考虑当下情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整体部署,周密安排,统筹协调,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制的改革路径,可以作为行政改革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结合点。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是指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的重大改革措施,旨在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这一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国有经济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下面将从大部制改革的背景、目标和成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大部制改革背景。

我国国有企业曾经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资源配置来运作。

这种体制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了国企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改革国有企业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大部制改革的目标。

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是为国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大部制改革的目标包括:促进国有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真正做到市场为导向;加强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降低其负债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加大对国企的法治监管力度,防止腐败、浪费等问题的发生;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再次,大部制改革的成效。

大部制改革在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大部制改革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大部制改革的推动下,国有企业开始注重市场导向,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大部制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同时,大部制改革还推动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人力资源效益。

此外,大部制改革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首先,大部制改革推动了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

通过资产收益权和产权流转,实现了资本的高效运作。

其次,大部制改革提高了国有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将决策权限下放到企业一线,加强了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降低了决策层面的风险。

再次,大部制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课件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课件

大部制改革的历史
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历 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深 化改革和加强治理的重要需求 和新挑战。
大部制改革的历史进 程
大部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 不断深化和完善,取得了显著 成果。
大部制改革取得的成 果和经验
大部制改革推动了政府职能转 变,提高了政府治理效能,促 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大部制改革的实践
大部制改革未来的发 展方向
大部制改革将继续推进政府职 能转变、深化改革创新、提高 治理现代化水平。
大部制改革对中国现 代化建设的影响
大部制改革是推进中国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大部制改革对世界的 启示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经验为其他 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总结
大部制改革的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成就
大部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改革经验。
大部制改革的实践路径和 思路
大部制改革包括组织机构改革、 职能转变、权力下放等方面的实 践。
大部制改革的组织形式与 机制
大部制改革采取了分级管理、专 业化机构、信息化管理等多种组 织形式和机制。
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 问题
大部制改革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 善、利益关系复杂等挑战和问题。
大部制改革的展望
未来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对于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是指通过改变政府机构的设置和职能,以实现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初步认识
什么是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指通过调整政府组织和职能,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大部制改革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

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

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总之,大部制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

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的管理需求。

随着两会的来临,有关大部制改革将会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笔者衷心地希望这次大部制改革能够收到扎扎实实的成效,政府部门都能成为一个个办事干练、勤政为民的政府。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从BPR 的角度谈谈对大部制的看法。

学号 110310009信管1101 李蒙所谓“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简言之,大部制就是为推行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将原有的政府机构建设成服务型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但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大部制改革。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管理模式,但不能全盘照搬,因为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国情与他们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有适合我们国情的管理模式。

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阻力,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理清和把握大部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大部制改革要求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建设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现代化的政府体制,我们希望能取得这样的成果。

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重点问题,是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职能和机构的整合问题。

大部制改革的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建设服务型政府。

大部制改革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为改革目标。

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的需求。

(二)相关的法律问题。

大部制改革事关政府体制创新和权力利益的调整,所以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合法化。

在法制较为健全的许多国家,先有法律依据,然后才设置行政机构。

大部制改革名词解释

大部制改革名词解释

大部制改革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什么是大部制改革吗?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呀!就
好比搭积木,以前是小块小块地堆,现在呢,要把一些相关的积木块
整合在一起,变成更大更稳固的结构。

大部制改革啊,简单来说,就是把职能相近的部门合并或者整合在
一起,形成更大的部门。

比如说交通方面的,以前可能公路、铁路、
水路等都有各自的管理部门,现在就把它们合成一个大的交通部门啦!这有啥好处呢?哎呀,那可多了去了!就像你跑步,以前要在不同的
跑道上换着跑,现在直接在一条宽敞的大道上跑,多顺畅呀!这样可
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让事情办得更快更好。

咱举个例子哈,以前老百姓要办个事儿,可能得跑好几个部门,这
个盖章那个签字的,麻烦得很!现在大部制改革了,很多事情在一个
部门就能搞定,是不是方便多了?这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以前要在
不同的货架找不同的商品,现在都放在一个区域,一下子就能找到,
多省力呀!
而且啊,大部制改革还能更好地统筹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呢。

这就好比家里做饭,以前每个人都各做各的,可能会买重复的食材,
现在统一规划,按需购买,不就节省了嘛!
你说这大部制改革是不是很棒?我觉得这绝对是一个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重要举措!它让我们的社会运行得更有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总之,大部制改革就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它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为它点赞吧!。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大部制显得越来越重要。

大部制是由一个大的单位包容和管理下属多个小的单位,以实现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我国大部制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效能和解决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以确保取得顺利的进展。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大部制的目标和意义。

我国大部制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协调和整合资源,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大部制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整合分散的资源和权力,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大部制还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大部制的实施路径和方式。

大部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推进大部制时,我们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实现目标,针对不同的部门和行业,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我们需要合理规划的时间表和步骤,确保的可行性和顺利进行。

此外,要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和沟通,形成的合力和共识,确保的顺利推进。

再次,我们需要思考大部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大部制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

在进行时,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阻力,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和权衡。

同时,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所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大部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部制是一项持续的任务,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和调整。

在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化大部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确保权力的运行和使用符合法治原则,有效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吸收和发展最好的制度和经验,推动大部制向更高水平和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我国大部制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的方向和路径,推动取得更好的成果。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在玉环县的改革之后,浙江金华的行政服务中心改 革、深圳龙岗区“政府效能倍增”计划、国家公安 部的警务流程再造改革、成都市的服务中心流程再 造改革、山东省编制办公室的编制实名制改革、昆 明市铁路新村社区戒毒工作站改革、沈阳市大东区 政府网上办公服务改革、东莞市社会管理改革等一 系实践进一步将我国的无缝隙政府建设推向了高潮。
在此新的“无缝隙政府”模式下,各部门、乡镇和工业园区通 过确定全程代理员负责申办事项的代理服务;在此“无缝隙政 府”模式下,全县散布在各级各部门的审批、审核、核准、备 案等987项行政管理事务全部能够在一个地方“无缝隙”的完成, 较好地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 也较好地解决了“公文旅行”问题。
运行效果

尽管无缝隙政府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当 前对这种改革的进展、不足所做的系统性研究还很 少,目前我国建构“中国式无缝隙政府”的实践进 展呈现这样的特点:第一,“无缝隙政府”实践逐 渐普遍化。第二,“无缝隙政府”改革领域逐渐扩 展,不仅限于“政府” 。等等。因此,我国无缝隙 政府建设基本上都是具有无缝隙政府性质的实践, 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缝隙政府改革这样形成的公 共组织,只备了一些“无缝隙”特性,并非完全意 义上的无缝隙组织。
三、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政府是以满足顾客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 的一种组织变革,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 有的行政运行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 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 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是政府每一项 资源投入、人员活动、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 的提供等,都能真正而有效地符合顾客的需求, 顾客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得到 服务,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目标。其实质 是一种政府再造 。
一、什么是大部制改革

中国大部制改革

中国大部制改革

简述大部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1]随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8 年3 月15 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大部制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一、大部制的含义所谓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

按照一些专家的提法: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大部制改革不仅包括中央大部制改革和地方大部门改革的内部横向整合,还包括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上下联动的纵向整合。

实行大部制,最核心的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

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部门职能配置不够科学、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大部制改革将会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实行大部制,另一个着眼点是提高政府效能。

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配置脱节、多头重复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影响行政效能的体制性障碍。

例如在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管理等领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实行大部制,从体制上减少职能交叉现象,理顺部门关系,明确部门责任,无疑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

二、大部制实施的背景及意义十七大提出大部制的改革思路,是在总结我国过去几十年的行政管理经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借鉴发达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熟经验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新举措,因此大部制的出现有其时代背景。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大部制”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其改革的方向和成功条件,以深入研究、深入思考的积极姿态,应对大部制改革这样的新课题、新考验。

什么是大部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大部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并在公共管理变革中有了新的发展,如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等。

市场化国家之所以普遍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主要在于它有一些明显的优越性。

其一,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其二,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其三,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可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各部门经常会遇到的通病。

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首先,与过去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比,200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三个方面的较大压力:一是宏观经济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
改革以来,历次机构改革都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轴心。

但之所以不彻底,一是我们还处于市场经济完善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二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不是很到位,三是政府权力没有受到应有制约,从而导致改革更多着眼于机构本身的分分合合,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

大部制改革要打破此种循环,就不能把重点放在机构的整合归并、加减计算,以及裁减了多少人员上,如果政府职能切实得到转变,人员自然会得到精简,利益也可以削弱。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有一个简政放权,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间的关系问题,以使政府职能具有和谐合理的规制基础。

对此,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应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

这就要求中央职能部门减少对地方及市场主体的直接微观干预,提高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政府应把更多权力和职能让渡给社会和市场,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去行使原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

只有政府管得少,才可以管得好。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分工不断细化、公共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政府要把更多职能转到做好宏观规划、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及市场监督上来,为社会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有现实紧迫性,但鉴于大部制改革涉及党政、政企、政事等多重关系,还涉及政府内部权责关系、组织结构和人员的调整,所以,推进大部制改革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

这实际上提出了本轮大部制改革的思路,表明本轮改革更多着眼于部委职能“微调”,不会急于求成;同时把重点放在谋求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上。

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综合性和配套性特点,科学地设计改革战略,既要着眼全局,体现长远利益,亦要考虑当下情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整体部署,周密安排,统筹协调,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制的改革路径,可以作为行政改革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结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