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难题的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案例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难题的解决策略

楼主发表于:2013-01-16 11:25来源于:“国培计划(2012)”——湖北省中小学新课标学科教师远程培训

从案例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难题的解决策略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有三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课程资源的收集、重组和应用;第二个环节是数字化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应用;第三个环节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选择。

案例1:小学数学《统计》孙建华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五村小学数学教师在《统计》课上,我面对的是一年级学生,根据学生对新、奇、美的情景感兴趣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小熊搬家请客的场景,色彩鲜艳的布景、形态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们通常要用笔在统计图的格子里涂色,这样完成一幅统计图需要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运用了动态网页等技术,学生只需用鼠标点击的方式就能很快地制作出一张美观、匀称的统计图,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在《统计》课上,我请学生们在电脑上用鼠标拖曳的方式给小动物们排队,并且根据动物分类,统计出只数,在电脑上把数据输入统计表。

案例2:家乡的水,你满意吗?

黄洌上海市向明中学生物

教师课题是围绕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资源、环境和污染展开的。这节课是一次跨学科教学的尝试,因此前半部分是由地理教师主要讲授的,她从宏观方面,通过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具体信息和素材,开展讨论式教学。然后,就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了解水污染的基本途径及类型,请学生编排简短的小品,并通过PPT制作小品背景及录制声音效果表示不同污染的环境情况。

这节课所借助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视频网络系统实验室。在多媒体视频网络系统的帮助下,学生可对实验数据进行现场收集整理,实时比较并加以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观察水蚤在一些受不同污染的水体中心脏搏动数的变化,来了解水体污染的危害性。通常这个实验就是在一两个学生的小范围内进行实验,最终学生只是知道了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可能对于水质污染真正的危害性并无多大了解。然而通过这套实验室设备却可以初步改善这种状况。学生们可以实时地比较全班的实验状况和数据。点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环节

蒋鸣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

一、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课堂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核心是构建图像和非语言形式的多媒体支持的学习环境和借助网络的交互环境,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数字化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比如孙建华老师这节课她重点构建了一个基于多媒体的学习环境,然后把数学形态的知识要点转化为低年级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形态,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促进了这种转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王洌老师的这节课,他利用网络构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协作学习的环境,从而通过信息技术把原来孤立的实验、研究和解释变成了全班学生共同协作、探究的新环境。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注意哪些环节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有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个环节,怎样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建设丰富的、开放的基础教育资源是一个提炼和整合的概念,它主要任务不是另起炉灶去重复开发,而是整合现有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源,在把知识从各类知识源中提取出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根据教学目标对它们加以挖掘、提炼和重新组合,来支持数字化的学习活动。学校的课程资源就不单单是教师自己开发的素材、课件,更重要的特征是教学过程中凝聚着教师和学生智慧的第二次生成资源,包括教师提炼、加工和再创造的主题学习资源,也包括优秀的教学案例,还包括富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即使师生在互联网上交流的过程也是课程资源。

第二个环节,数字化的教学活动有哪几个要素呢?主要有四个要素:学习活动的目标、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活动的数字化环境。我们教师备课就要抓住这四个要素进行设计,做一个框架,这样我们在课堂上就能够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了。具体地说数字化的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地展开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理解课程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第二,要分析学生知识背景和年龄特点,把备课从单纯的备教,转化成既备教又备学;第三,整理和筛选资源,我们要把媒体的资源和教学环境嵌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第四,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达成程度,更要注意能力的提高,要能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应该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作为单单的手段和措施。

第三个环节,如何应用课堂教学策略?有几个方面供教师参考:从学校设备配置实际出发,营造课堂数字化学习环境;怎样使丰富多彩的数字化学习活动相互衔接、呼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促进学习的活动,而不是消极地坐着听讲或记笔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评定,未来的方向可能还要构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针对学习环境的变化,我们要制订新的评价策略和方式。

专题2:“整合”如何从一堂课拓展至一门课

●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学习工具。

案例3:“科技坊”科技课程

袁曼丽上海市虹口区曲阳四小科研室主任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开放构建、虚实融合的小学科学课程校本实践”的课题研究,简称“科技坊”科技课程。在这个课题中,我们把运用信息技术,即“虚实融合”,作为研究的一个重点,试图从课程整体建设的角

度寻求解决之道。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将传统的纸质教材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在教学环境中,创设虚拟环境,让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就实施《种子发芽》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通过操作电脑中的“种子发芽虚拟实验”,提前达成了部分过程方法类的教学目标,使得二年级的学生知晓种子发芽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了解对比实验必须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案例4:中学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袁孝凤上海市长宁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只能通过演示1至2个实验或学生分小组进行若干实验,来得出实验结论。在应用“长江之旅——校际网络协同学习”平台后,在同一时间,不同学校共同进行同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各自将实验数据上传至平台所提供的定制模板中,供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共享,这样通过大量的实验所得出的规律更有价值。同时,在进行实验现象和数据的汇总中,个别学生还可以通过发现个别数据的异常,对误差等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包长发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现代技术教育研究部主任特级教师

前面的案例为科学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技术是一种学习的工具

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演示、交流、个别辅导的工具,可以提供资源,可以作为信息加工、协作学习、研究的工具,但都是为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学科的课程目标,特别是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三维目标。

在前面的案例中,无论是小学数学,还是中学生物、化学,都突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管使用什么信息技术,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且,在达成学科教学目标时,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避免了为用技术而用技术,或者片面追求热闹,忽视学科目标的倾向。这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实施时作为借鉴的,这也应该成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

二、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

对由于网络的发展产生的一些新的交流环境,教师要认真、慎重地进行选择和使用,要充分考虑这些环境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和反面局限,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在使用这些交流环境时,除了进行正常的学科学习、交流外,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健康的信息素养。

在上面的案例中,校际网络协同平台就是一个例子。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协同学习,达到数据和信息共享,取得传统个人或一个小组实验无法获得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交流平台,而不向学生说明进行交流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就很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专题3: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整合”

●应该扬长避短,在教师之间形成合作团队,把教师的力量整合起来。

案例5:虹口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